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一、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霖[1](2021)在《肥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关系探讨和脂联素化学类似物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明确肥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应用肥胖因子抗体芯片,筛选参与肥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潜在因子;3.利用脂肪干细胞,体外实验验证重组脂联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作用;4.探索脂联素类似物AdipoRon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3,9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体重指数标准(WHO-BMI)和中国人体重指数分类(CN-BMI),对不同模型中肥胖与超声特征和侵袭性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层。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恶性超声特征与侵袭性临床病理征象的优势比(OR)。2.我们在前文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女性肥胖影响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进而干扰超声评估,这可能推迟甲状腺结节诊治时间,被动促进甲状腺癌进展,为此我们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1,830例PTC病人体脂参数,包括全身体脂参数(身高、体重、BMI、BSA、体脂率)和局部体脂参数(颈围、颈长、颈围/颈长比、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身比、腰臀比、皮褶厚度(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部、髂腰部))。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不同体脂参数对甲癌侵袭性病理特征的预测意义,并明确肥胖是否干扰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3.通过临床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明确肥胖与PTC进展的临床关联。因此,我们应用肥胖因子抗体芯片,收集体重正常和肥胖PTC病人血清和颈部脂肪组织80例,从目前已知的300余种肥胖因子中挑选出可能参与PTC进展过程中的40个肥胖因子,使用肥胖因子抗体芯片筛选潜在目标因子,即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4.应用ELISA检测PTC病人血清AdipoQ水平,验证肥胖因子抗体芯片结果。提取颈部脂肪组织脂肪干细胞,构建脂肪干细胞重组AdipoQ稳定细胞系,使用人源重组AdipoQ处理甲状腺癌细胞,体外实验验证人源重组AdipoQ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治疗作用,包括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5.前述研究证实AdipoQ是抑制甲状腺癌进展的重要肥胖因子,但由于受AdipoQ分子结构影响,临床转化技术难度大、经济成本高,因此我们找到一种新型AdipoQ类似物--AdipoRon,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首先应用q-PCR和免疫荧光法确定甲状腺癌细胞表面存在脂联素受体,进一步进行细胞功能学验证,包括增殖能力(CCK-8、平板克隆形成和Ed U实验)、迁移能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能量代谢水平(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关键分子)、细胞分化水平和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 3/7和AnnexinV荧光探针)。6.应用RNA转录组测序,筛选出AdipoRon处理后甲状腺癌细胞差异基因,通过生信分析筛选出可能参与抑制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即自噬)。首先,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AdipoRon处理后甲状腺癌细胞K-1和KTC-1内LC3B的变化。mcherry-GFP-LC3B双标荧光报告基因检测自噬溶酶体变化。为进一步明确AdipoRon是否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分别使用自噬抑制剂羟氯喹和3-MA联合AdipoRon处理K-1和KTC-1,采用Western-blot检测LC3B蛋白水平的变化。7.为了进一步明确AdipoRon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的具体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包括mTOR、p-mTOR Ser2448、p70S6K、p-p70S6K Thr389、ULK1、p-ULK1 Ser555、BECN1、ATG3、ATG5、ATG7、ATG12以及ATG16L1。8.转染小干扰RNA-ULK1敲低ULK1,再次应用AdipoRon处理甲状腺癌细胞,Western-blot和mcherry-GFP-LC3B双标荧光报告基因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B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溶酶体的改变。8.为了明确AdipoRon是否通过激活脂联素受体发挥作用,应用小干扰RNA siRNA-AdipoR1和siRNA-AdipoR2敲低脂联素受体1和脂联素受体2,DMSO和AdipoRon处理两组细胞,利用Western-blot和mcherry-GFP-LC3B双标荧光报告基因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B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溶酶体的改变。研究结果:1.回顾性研究--体重指数对13,9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的影响(1)男性的BMI、肥胖比例、超声恶性特征和侵袭性病理特征显着高于女性。(2)肥胖与超声恶性特征和侵袭性病理特征之间存在性别差异。(3)肥胖增加了肿瘤大小(OR男性=1.539,OR女性=1.521)和多灶性(OR男性=1.659,OR女性=1.449)的风险。但肥胖并不会增加男性外侵或高T分期的风险。(4)校正排除混杂因素后,肥胖女性对超声恶性评估起“干扰作用”,而在男性中不起作用;2.前瞻性研究--颈围/颈长比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外侵风险预测的新型体脂参数(1)颈围/颈长比值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外侵的独立风险因素;(2)颈围/颈长比值在BMI正常组中,仍能有效提示外侵风险;(3)颈围以及颈围/颈长比值不干扰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4)颈围/颈长比是预测全身性肥胖(BMI)、中心性肥胖(腰身比)、颈部局部肥胖(颈围)的良好体脂参数。3.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颈部脂肪组织和血清肥胖因子抗体芯片筛选(1)血清肥胖因子抗体芯片结果存在性别差异。与体重正常组相比,男性PTC肥胖病人血清中仅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1(IGFBP-1)下调;女性中AdipoQ、降脂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4、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2(IGFBP2)、白细胞介素-12p70、白细胞介素-12p40、白细胞介素-1rα下调。(2)在颈部脂肪组织抗体芯片结果中,男性中骨保护素、IGFBP-2、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刺鼠相关蛋白、干扰素γ、胃蛋白酶原II、T细胞特异性蛋白和血小板反应蛋白发生下调;但在女性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抵抗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脂质运载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1蛋白发生上调,仅IL-10出现下调。4.脂肪干细胞重组AdipoQ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1)ELISA实验验证肥胖PTC病人血清AdipoQ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2)血清AdipoQ水平与PTC肿瘤最大径>1cm、外侵以及淋巴结转移风险呈负相关;(3)体外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重组AdipoQ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5.脂联素类似物AdipoRon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1)以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q PCR显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存在AdipoR1和AdipoR2,免疫荧光实验表明两个受体是位于甲状腺癌细胞表面的膜受体。(2)以甲状腺癌细胞系K-1和KTC-1为研究对象,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Ed U实验显示AdipoRo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并呈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显示AdipoRo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迁移能力。(3)q-PCR和Western-blot检测AdipoRon处理后氨基酸代谢关键分子(GLS、SLC1A5和SLC7A5)和糖代谢关键分子(GLUT-1、PKM2和LDHA)下调。WST-8法检测细胞内6-磷酸葡萄糖和NADH明显下降。通过q PCR检测发现AdipoRon处理后,K-1和KTC-1内甲状腺球蛋白(Tg)和过氧化物酶(TPO)RNA水平上调。AdipoRon处理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和AnnexinV上调。(4)转录组测序发现AdipoRon处理后,甲状腺癌细胞自噬相关基因差异表达,Western-blot检测AdipoRon处理后自噬通路关键蛋白--LC3B II/I比值明显升高,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免疫荧光检测和mcherry-GFP-LC3B双标荧光报告基因显示AdipoRon处理后LC3B II/I上调、自噬溶酶体增多。(5)Western-blot检测自噬通路关键蛋白及其磷酸化位点,结果显示,AdipoRon抑制p-mTOR Ser2448和p-p70S6K Thr389,同时激活ULK1及p-ULK1 Ser555。(6)当敲低ULK1后,其上游p-p70S6K Thr389并未受影响,但LC3BII/I比值不再升高,自噬溶酶体也不再增多。(6)将两个脂联素受体进行敲低,并行q-PCR和Western-blot验证。结果显示,当将AdipoR2敲低后,AdipoRon处理后的甲状腺癌细胞ULK1和LC3B不再升高,自噬溶酶体也不再增多。(7)此外,我们发现当ULK1敲低后,线粒体膜电位也不再改变,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也不再升高。进一步将AdipoR2受体敲低后,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不再升高。这说明AdipoRon可能通过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论:1.肥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高侵袭性病理特征的独立风险因素。2.颈围/颈长比可作为PTC外侵风险预测的新型体脂参数。颈部粗短(颈围/颈长比值升高)不会影响甲状腺结节超声评估。3.利用肥胖因子抗体芯片筛选出血清AdipoQ在女性肥胖PTC中明显下降。4.血清AdipoQ水平与肿瘤最大径>1cm、外侵和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体外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重组AdipoQ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5.作为AdipoQ化学类似物,AdipoRon能够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水平,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6.AdipoRon通过激活AdipoR2/ULK1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

赵军玉[2](2020)在《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研究目的该研究分析了 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3748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在中国人群中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析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背景近几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致力于甲状腺癌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析因分析及机制研究,其中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成为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在内的代谢相关因素与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既往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是甲状腺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高胆固醇与甲状腺癌患病的关系尚不明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748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甲状腺手术且均有术后病理结果(2013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21人,作为对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727人。收集并统计所有纳入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及临床血液检验资料等。汇总2013年-2019年间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结节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患病率与时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大样本Z检验和卡方检验挖掘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因素。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分层分析以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该临床研究方案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时在临床试验协议 注 册 和 结 果 系 统 网 站 上 注 册(NCT03006289,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006289)。结果①纳入的3748名因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其中53.92%(2021人)为分化型甲状腺癌,46.08%(1727人)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有60.52%(1332人)为单病灶,39.21%(683人)为多发病灶,剩余0.27%(6人)为病灶仅局限于淋巴结;并且46.86%(947人)伴有淋巴结转移,43.49%(879人)无淋巴结转移,9.65%(195人)未进行淋巴结清扫或病理检验;41.81%(845人)肿瘤最大病灶直径≥1 cm,57.30%(1158人)小于1cm,剩余0.89%(18人)甲状腺无病灶。②比较不同直径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随时间变化的患病差异显示,总体来看,直径<1cm和直径在1-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人数均有所增加,而直径≥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人数无显着增加。卡方检验分析显示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在2013年-2019年间总体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占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比例(P=0.001),及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占手术总量的比例(P<0.001))。但,当将每一年的占比与上一年度占比之间的差异进线比较分析时,并未发现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患病率随时间而增加的统计学差异。③相比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01)。在校正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后,年龄(P<0.001)、甘油三酯(P=0.003)和促甲状腺激素(P<0.001)是影响高胆固醇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混杂因素。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发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是45岁以上患者的2.08倍(优势比=0.48,95%置信区间=0.38-0.61,P<0.001)。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高度相关(P<0.001)。④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没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明显减低(比值比-0.75,95%置信区间=-1.39--0.12,P=0.02),即,高胆固醇血症可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33%(模型Ⅱ:1/0.75)。与血清总胆固醇(>5.7 mmol/1)水平升高相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接近正常(3.17-5.7 mmol/1),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越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67,95%置信区间=-1.31--0.03,P=0.040)。但在总胆固醇较低组(<3.17 mmol/1,优势比=0.43,95%置信区间=-1.22-2.09,P=0.068)中没有发现这种差异,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不是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甲状腺癌的患病人数、患病率逐年增加,以直径<1cm和直径在1-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人数增加明显,而直径≥2cm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人数无显着增加。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在2013年-2019年间总体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每一年与上一年度之间的差异并不存在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患病率随时间而增加的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示:在中国人群中,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相关,而低胆固醇血症并不是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高胆固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相关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关系的机制。同时,通过基础研究验证高胆固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研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甲状腺癌还存在着除放射性辐射以外的其他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其中代谢因素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有研究报道,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等与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几个潜在机制有关,如高血糖增加氧化应激、高胰岛素血症相关途径和非高胰岛素血症相关途径等,而后者主要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失衡、脂肪因子、慢性“低度”炎症、免疫反应改变以及氧化应激引起的DNA损伤等。此外,升高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功能不全可能会加速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长和/或增加细胞亚型变异,并与其它生长因子和分子改变相互作用。然而,这些机制大多只是基于其他癌症中的推测,在甲状腺癌中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该研究在临床研究部分发现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机制的研究。材料与方法①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获得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共同靶基因,利用Cytoscapse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胆固醇血症共同靶基因网络图”。将相关基因放入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相关通路富集的基因数量和P值,选取了前10位的KEGG通路和GO条目进行作图,以挖掘并分析促癌风险、疾病进展的通路及功能。②采用CCK8实验筛选胆固醇对细胞的最佳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株(Nthy-ori 3-1细胞)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的表达。同时,应用Real-time PCR实验检测Nthy-ori 3-1细胞中Tg mRNA、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阶段特异性胚胎表面抗原-1(stage-specific embyronic antigen-1,SSEA-1)mRNA 的表达;此外,采用 Edu 法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BHP 10-3细胞)中癌细胞的增殖,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胆固醇对BHP 10-3细胞迁移及迁移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影响。③采用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检测Nthy-ori 3-1细胞和BHP 10-3细胞中10个共同靶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差异性。同时,分别给予胆固醇干预两组细胞株,检测共同靶基因的表达。④使用Kaplan 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10个共同靶基因对于该网站收录的502个甲状腺癌病人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①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共同靶基因为:ABCC3,AGTR1,CD36,CHI3L1,CXCL12,DPP4,FN1,HBA1,MMRN1,PPARGC1A。GO富集分析的生物学功能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GO:0070098)中。KEGG通路分析提示,靶基因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肿瘤中蛋白聚糖、黏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通路和分子功能中。②在一定浓度内Nthy-ori 3-1细胞存活率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胆固醇浓度为25umol/L时,对Nthy-ori 3-1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当胆固醇浓度继续增加时,Nthy-ori 3-1细胞存活率则下降。25umol/L胆固醇在不同时间(0、24h、48h、72h)对Nthy-ori 3-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4h时胆固醇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因此,后续实验选取25umol/L和24h作为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以对照组中的Tg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胆固醇干预后,Nthy-ori 3-1细胞Tg mRNA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01)。以对照组中的SSEA-1 mRNA表达水平定义为1,胆固醇干预后SSEA-1 mRNA表达水平为2.6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③对于BHP 10-3细胞,在一定浓度内,细胞存活率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胆固醇浓度为25umol/L时,对BHP 10-3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当胆固醇浓度继续增加时,BHP 10-3细胞存活率则下降。分别检测25umol/L胆固醇在不同时间(Oh、24h、48h、72h)对BHP 10-3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4h时胆固醇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最大。因此,定义上述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以对照组中的Tg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胆固醇干预后,T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37)。EdU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干预能够显着增加BHP 10-3细胞的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MP9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显着增加了 BHP 10-3细胞中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37)。④在无胆固醇干预下,BHP 10-3细胞中DPP4 mRNA表达显着高于Nthy-ori 3-1细胞;而除ABCC3 mRNA在两种细胞中的的表达无显着差异外,其余8个基因在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均显着高于Nthy-ori3-1细胞。经25umol/L胆固醇干预24h后,HBA1 mRNA、CHI3L1 mRNA、CXCL12 mRNA 和 DPP4 mRNA 在 Nthy-ori 3-1 细胞和 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BA1 mRNA在Nthy-ori 3-1细胞和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均显着升高,CHI3L1 mRNA、CXCL12 mRNA和DPP4 mRNA则均显着降低。其中,CHI3L1 mRNA和CXCL12 mRNA的变化趋势在是否加入胆固醇干预一致。⑤Kaplan Meier plotter在线网站分析10个共同靶基因对甲状腺癌病人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DPP4、HBA1、PPARGC1A的差异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总生存期显着相关,其中高水平PPARGC1A可显着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风险比为3.61,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3)。而低水平的HBA1与DPP4与甲状腺癌不良预后相关,显着降低患者的总生存期(P=0.027和P=0.0011)。结论①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共同靶基因为:ABCC3,AGTR1,CD36,CHI3L1,CXCL12,DPP4,FN1,HBA1,MMRN1,PPARGC1A。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肿瘤中蛋白聚糖、黏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参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示了胆固醇导致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疾病进展的主要作用机制。②在Nthy-ori3-1细胞中,胆固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TgmRNA表达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SSEA-1 mRNA的表达。在BHP 10-3细胞中,胆固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TgmRNA表达、以及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了胆固醇在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疾病进展中的作用。③BHP 10-3细胞中DPP4 mRNA表达显着高于Nthy-ori 3-1细胞;而除ABCC3 mRNA在两种细胞中的的表达无显着差异外,其余8个基因在BHP 10-3细胞中的表达均显着升高。胆固醇干预Nthy-ori 3-1细胞和BHP 10-3细胞后,可显着降低两种细胞中CHI3L1 mRNA、CXCL12 mRNA、DPP4 mRNA 的表达水平,而提高HBA1 mRNA 的表达水平。④生存分析结果提示:DPP4、HBA1、PPARGC1A的差异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总生存期显着相关,其中高水平PPARGC1A可显着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而低水平的HBA1与DPP4与甲状腺癌不良预后相关,显着降低患者的总生存期。胆固醇作用于PTC的致病、促进疾病进展的机制与HBA1、CXCL12、CHI3L1无关,而胆固醇可能是通过降低DPP4 mRNA的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参与胆固醇对PTC疾病进展的机制。

韦树建[3](2020)在《非编码RNA-143(MIR14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非编码RNA-143(mi 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意义,阐明其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信号通路之间的调控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随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9例,在PTC组织和癌旁组织,人PTC细胞系K1和人正常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中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鉴定mi R-143和TSHR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鉴定人PTC细胞系K1和人正常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中TSHR的蛋白表达;进一步在K1细胞中转染mi R-143-mimic及其对照mi R-143-con,鉴定TSHR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增殖检测使用CCK8试剂盒方法,并在K1细胞中转染sh TSHR及其对照sh RNA-con后鉴定细胞增殖;在K1细胞中转染mi R-143-mimic及其对照后,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TSHR甲基化水平变化,并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s 3A,DNMT3A)的蛋白表达变化;在K1细胞中转染sh TSHR及其对照,并用ERK通路激活剂处理,鉴定TSHR、磷酸化ERK、ERK、MMP9的蛋白表达情况和细胞增殖变化。采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时定量PCR表明,与癌旁组织和Nthy-ori 3-1细胞相比,PTC组织和K1细胞中mi R-143的表达降低、与Nthy-ori 3-1细胞相比,K1细胞中TSHR m RNA的表达升高,Western blot显示,与Nthy-ori 3-1细胞相比,K1细胞中TSHR蛋白表达升高。在细胞增殖实验中,与转染mi R-143-con组相比,mi R-143-mimic过表达后抑制K1细胞增殖、降低TSHR的表达;与转染sh RNA-con组相比,抑制TSHR表达后抑制K1细胞增殖。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发现,与Nthy-ori 3-1组、转染mi R-143-con组相比,mi R-143-mimic组TSHR的甲基化水平增强,DNMT3A的蛋白表达增加。最后我们发现,与K1+sh RNA-con组相比,K1+sh RNA-TSHR组TSHR、磷酸化的ERK1/2、MMP9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激活剂处理K1+sh RNA-TSHR组后TSHR、磷酸化的ERK1/2、MMP9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增殖趋势恢复;三组总ERK1/2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本研究首次阐述了mi R-143在PTC疾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mi R-143可能通过调控TSHR甲基化水平抑制细胞增殖,且揭示了此过程可能与MAPK通路密切相关。这为mi R-143可能发展成为PTC在临床检验和治疗追踪中的分子指标,为PTC的检测和治疗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王雅婷[4](2020)在《IMP-3、PAX-8、Galectin-3对高分化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盒配对基因8(paired-box gene 8,PAX-8)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在高分化甲状腺癌病理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甲状腺病变切除的病例蜡块标本16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75例,其中包括经典型乳头状癌(classic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LPTC)57例和滤泡型乳头状癌(follicular variant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VPTC)18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18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s,BTN)72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52例及滤泡型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20例。所有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取4μm厚度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IMP3、PAX8以及Gal-3在上述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经两位医师在不知原始病例诊断情况的前提下双盲性阅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秩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IHC评分≧3+为基础,分别统计三个标记因子鉴别PTC与BTN、FTC与FA和FVPTC与FA的灵敏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cificity,SP)、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诊断准确率(accuracy,AC)。结果:IMP3、PAX8和Gal-3在五组病例中均有表达,三种标记PTC的表达和BTN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MP3在FTC中的表达与FA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MP3、Gal-3在FVPTC中的表达与FA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标记进行PTC与BTN、FTC与FA、FVPTC与FA鉴别诊断的情况下,IMP3的SP、PPV和AC最高。结论:IMP-3、Galectin-3具有鉴别诊断PTC与BTN以及滤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潜在价值。PAX8在单独鉴别高分化甲状腺癌和良性病变时需要更多的考虑染色的强度和分布。

李宇[5](2020)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细胞凋亡的影响。明确二甲双胍诱导PTC细胞凋亡的最低有效药物浓度,以及二甲双胍诱导PTC细胞凋亡是否通过AMPK通路并且由凋亡蛋白Caspase-9介导。方法:采用细胞实验的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用不同浓度(0mmol/L、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TPC-1细胞24小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然后选择起始有效浓度二甲双胍,分别作用于TPC-1细胞24h、48h、72h,再次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然后选择起始有效浓度二甲双胍,分别作用于TPC-1细胞24h、48h、72h,再次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在40mmol/L组加入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再次观察其对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MPK(p-AMP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二甲双胍作用24h后,与0mmol/L组比较,5mmol/L组的TPC-1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而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组均可明显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10mmol/L二甲双胍干预0h相比,24h、48h、72h均可有效抑制TPC-1细胞增殖活性,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5mmol/L二甲双胍干预0h相比,作用24h后对TPC-1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而作用48h、72h后均可有效抑制TPC-1细胞增殖活性,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二甲双胍作用24h后,与0mmol/L组比较,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二甲双胍组均可明显增加TPC-1细胞凋亡率,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1)。与5mmol/L二甲双胍干预0h相比,24h、48h、72h TPC-1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P<0.001)。40mmol/L组加入Compound C后,TPC-1细胞凋亡率较前明显下降(P<0.001)。与0mmol/L组比较,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组p-AMPK、Caspase-9表达量均增加,且p-AMPK表达量的增加呈二甲双胍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在本实验中二甲双胍诱导TPC-1细胞凋亡的最低有效药物浓度为5mmol/L;二甲双胍诱导TPC-1细胞凋亡的过程与激活AMPK通路有关,并由Caspase-9介导。

许德斌[6](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2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其发病率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良好,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术后复发、对I131治疗不敏感、远处转移等情况;甲状腺未分化癌尽管发病率很低,但是病死率极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10%。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非常必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lnc RNA)是一类核苷酸数量超过200bp,且不能进行蛋白质编码的RNA。近年来,很多研究认为其具有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lncRNA LINC00982被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低表达,且有研究指出其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全基因组学研究表明LINC0098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降低,但是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揭示甲状腺癌组织中LINC0098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甲状腺癌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1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采集148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实验方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INC00982的表达,并使用配对T检验法统计其表达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T检验方法分别检验不同年龄、性别及临床病理特征分组的患者癌组织中LINC00982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分析LINC0098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病理的关系。2、选取两种甲状腺癌细胞系BHT101和B-CPAP,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根据转染片段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LINC00982组(pcDNA4.0-LINC00982转染)、pcDNA4.0组(pcDNA4.0转染)、siLINC00982组(siLINC00982转染)和siCTRL组(siCTRL转染)。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甲状腺癌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情况。3、将稳定转染的各组BHT101细胞系经左侧腋窝皮下注射入裸鼠体内,构建甲状腺癌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根据注射转染细胞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LINC00982组、pcDNA4.0组、siLINC00982组和siCTRL组。分别在接种癌细胞后3天、7天、14天、21天和28天测量肿瘤的体积,并记录好实验数据。在接种肿瘤细胞28天后,采用20%CO2处置10分钟处死裸鼠,将皮下肿瘤切下并按要求保存好标本,然后用qRT-PCR法检测裸鼠肿瘤内LINC00982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4、分别在稳定转染的各组甲状腺癌细胞中和裸鼠肿瘤中提取蛋白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水平,以及通路下游蛋白Bcl-2、Cyclin D1、Bax和P21的表达情况。5、在稳定转染了LINC00982片段的BHT101和B-CPAP细胞系的培养基中,加入IGF-1进行干预,根据转染和干预情况,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INC00982组和LINC00982+IGF-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和AKT的表达和活化水平,以及通路下游蛋白Bcl-2、Cyclin D1、Bax和P21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迁移。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样本中LINC00982的表达水平(0.87±0.58)显着低于癌旁组织(1.5±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INC00982在不同的性别、年龄组及肿瘤的多发情况分组中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的分组中,LINC00982的表达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2、CCK8实验、EdU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LINC00982组BHT101和B-CPAP细胞系增殖能力降低,siLINC00982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82组BHT101和B-CPAP细胞系处于G0/G1期的细胞着增加,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提高,siLINC00982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着减少,S期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率降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82组BHT101和B-CPAP细胞系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减少,siLINC00982组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加。3、裸鼠荷瘤实验发现,接种BHT101细胞28天后,LINC00982组裸鼠肿瘤中LINC00982的表达显着升高,肿瘤体积较正常组显着减小,且肿瘤中Ki67阳性率较低;siLINC00982组裸鼠肿瘤中LINC00982的表达降低,肿瘤体积明显增大,且肿瘤中Ki67阳性率较高。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BHT101和B-CPAP细胞系中,LINC00982组细胞PI3K表达降低,AKT活化减少,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Bax和P21蛋白表达升高;siLINC00982组细胞PI3K表达升高,AKT活化增加,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而Bax和P21蛋白表达降低。5、裸鼠种植肿瘤提取蛋白western blot实验显示,LINC00982组肿瘤中PI3K表达降低,AKT活化减少,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Bax和P21蛋白表达升高;siLINC00982组肿瘤中PI3K表达升高,AKT活化增加,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而Bax和P21蛋白表达降低。6、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BHT101和B-CPAP细胞系中,IGF-1干预后,LINC00982+IGF-1组细胞PI3K表达和AKT活化水平均得到了恢复,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而Bax和P21蛋白表达降低。7、在BHT101和B-CPAP细胞系中,IGF-1干预后,CCK8实验、EDU染色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LINC00982+IGF-1组细胞增殖能力恢复;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82+IGF-1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率降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INC00982+IGF-1组细胞发生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加。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且在肿瘤更大、临床分期较晚、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其表达相对较低。在体外过表达LINC00982可以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在体内过表达LINC00982可以抑制肿瘤生长。经过我们实验发现LINC00982可以通过降低PI3K的表达,抑制AKT的活化,从而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的表达,抑制了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

俞景涵[7](2020)在《T2DM人群中甲状腺TI-RADS分级研究及其与TSH水平的相关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与甲状腺TI-RADS分级及其与T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共716例,年龄均≥45岁,其中甲状腺结节(TN)合并T2DM组445例(TN-T2DM组)、TN排除T2DM组129例(TN-nonT2DM组)、无TN且排除T2DM组142例(normal组)。TN-T2DM组中T2DM的诊断依据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提出的诊断与分类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同时对超声确诊TN的患者进行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级,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 peptide)、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并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计算。结果(1)各组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TN-T2DM组的年龄高于TNnonT2DM组及normal组的年龄,TN-nonT2DM组的年龄高于norm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T2DM组的FPG及HbA1c高于TN-nonT2DM组及norm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组别之间TS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N-T2DM组与TN-nonT2DM组结节分级构成的比较:将TN-T2DM组与TN-nonT2DM组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按照甲状腺TI-RADS分级分成TIRADS2级组、TI-RADS3级组及TI-RADS4级组,其中TI-RADS4a、4b、4c合并为TI-RADS4级组。比较两组结节分级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283/47vs.23/98/8,c2=6.962 P<0.05),去除TN-T2DM组与TN-nonT2DM组组间年龄差异的干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TN-T2DM组+TN-nonT2DM组)不同结节分级之间一般资料、糖代谢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比较:将TN-T2DM组与TN-nonT2DM组合并为TN组,按照甲状腺TI-RADS分级进行分级,TI-RADS4级的TSH水平高于TI-RADS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8±1.33)uIU/ml vs.(2.18±1.07)uIU/ml,P<0.05],其他结节分期之间的TSH水平无明显差异,TN患者不同分级组间年龄并无差异,不同结节分期之间的FPG、FIns、HbA1c、FC peptide、Tg、TgAb、TPOAb、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群患T2DM及TN的可能性增加,老年T2DM患者更容易合并TN。(2)T2DM对TN的TI-RADS分级有一定的影响,TSH水平对甲状腺的TI-RADS分级有一定的影响。(3)T2DM与TN关系密切,同时对TN的恶性程度分级也可能存在影响,对于中老年T2DM患者应当常规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

杨彦楠[8](2020)在《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分析甲状腺患者术前血清的TSH和Tg浓度,推测出TSH和Tg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面的价值,从而更好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减少临床工作中良性结节的手术率。方法:收集了145例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了既往有甲状腺切除史、桥本甲状腺炎、亚甲炎、甲亢、甲减、术前有甲状腺细针穿刺史以及有其它基础疾病的患者。收集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影像学、术前血清学、术后常规病理报告以及手术方式。根据常规病理,将患者分为两组,良性结节组39例和恶性结节组106例。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TSH及Tg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结果: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TSH水平(2.21±1.64)mIU/L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TSH水平(1.68±1.21)mIU/L,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Tg水平(66.08±20.21)ng/ml高于良性结节患者的Tg水平(47.32±19.26)n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SH最佳临界值为3.01mIU/L时,TSH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0.32%,特异度为51.13%,ROC曲线下AUC为0.722。血清Tg的最佳临界值为60.21ng/ml,Tg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42.26%,特异度为43.29%,ROC曲线下AUC为0.611。血清TSH联合Tg诊断甲状腺癌ROC曲线下AUC值为0.781。4.随着TSH的升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结论:1.血清中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性质有关,恶性结节TSH平均水平高于良性结节,可以作为预测结节性质的良好标志。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清TSH的升高,甲状腺结节趋向恶性的可能性越大。2.血清中Tg可以作为甲状腺癌的潜在预测因子,恶性结节平均Tg水平高于良性结节,但准确性比较低,存在着局限性,不推荐。3.血清中TSH联合Tg预测甲状腺癌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术前结节性质的诊断上效果更好。

曾欣[9](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代谢组分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良性结节及无甲状腺结节人群代谢组分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7年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的患者和同一时间段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无甲状腺结节人群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空腹血清样本。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11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组(84例),同时将无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和自身抗体阴性的人群(9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选20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118例,其中女性87例,占73.73%,男性31例,占26.27%;甲状腺良性结节组84例,占41.58%,其中女性60例,占71.43%,男性24例,占28.57%。98例正常对照组中,其中女性41例,占41.84%,男性57例,占58.16%。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平均年龄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平均年龄小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BM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HOMA-I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的TGAb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的TGAb和TPO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与正常对照组的TC、TG、LDL-C、HDL-C、FT3、FT4及TSH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年龄呈负相关,与TGAb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平均年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平均年龄小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年龄与TGAb水平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

沈隽,俞茂华,王虹[10](200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 (IGF Ⅰ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及甲状腺肿瘤组织的IGF ⅠR水平。结果 在良性甲状腺组织 ,诸如正常滤泡组织、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未发现有免疫活性的IGF ⅠR。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GF ⅠR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且其免疫活性与肿瘤直径相关 (P <0 .0 1) ,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P >0 .0 5 )。结论 IGF ⅠR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中起一定的作用

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肥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关系探讨和脂联素化学类似物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思路
    1.2 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设计
        1.2.2 技术路线
    1.3 综述:肥胖与甲状腺癌:证据、机制和未来方向
        1.3.1 前言
        1.3.2 肥胖与甲状腺癌的发生
        1.3.3 肥胖与甲状腺癌的发展
        1.3.4 肥胖与甲状腺癌的预后
        1.3.5 肥胖与甲状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1.3.6 未来方向
        综述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肥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关系探讨
    2.1 体重指数对13,995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特征的影响
        2.1.1 介绍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颈围/颈长比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外侵风险预测的新型体脂参数
        2.2.1 介绍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第三章 肥胖因子筛选及功能验证
    3.1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脂肪组织和血清中肥胖因子筛选
        3.1.1 介绍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脂肪干细胞重组脂联素对甲状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
        3.2.1 介绍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小结
第四章 脂联素类似物AdipoRon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
    4.1 介绍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3.1 甲状腺癌细胞表面存在脂联素受体1和受体2
        4.3.2 AdipoRo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能力
        4.3.3 AdipoRo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迁移能力
        4.3.4 AdipoRo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能量代谢水平
        4.3.5 AdipoRon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
        4.3.6 AdipoRon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凋亡
        4.3.7 AdipoRon处理甲状腺癌细胞转录组测序
        4.3.8 AdipoRon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
        4.3.9 自噬抑制剂HCQ和3-MA验证AdipoRon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
        4.3.10 AdipoRon激活ULK1 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
        4.3.11 敲低ULK1 抑制AdipoRon诱导甲状腺癌细胞自噬
        4.3.12 敲低脂联素受体2(Adipo R2)抑制AdipoRon激活ULK1
        4.3.13 自噬与凋亡之间可能存在内部联系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胆固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相关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总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Article I
English Article Ⅱ
English Article Ⅲ

(3)非编码RNA-143(MIR14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患者资料
        1.2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2 细胞培养与转染
    3 实时定量PCR检测m RNA表达
        3.1 RNA的提取
        3.2 逆转录(RT)cDNA反应
        3.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5 CCK8检测细胞增殖
    6 甲基化特异(MS)PCR法检测TSHR甲基化水平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miR-143和TSHR在 PTC中的表达情况
    2 miR-143和TSHR的表达对K1 细胞增殖的影响
    3 miR-143 表达对TSHR甲基化的影响
    4 TSHR通过ERK通路调控K1 细胞增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IMP-3、PAX-8、Galectin-3对高分化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病理组织切片收集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IMP3 在甲状腺各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2.2 PAX8 在甲状腺各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2.3 GAL3 在甲状腺各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
    2.4 三种分子标记诊断实验评价
3 讨论
    3.1 IMP3 鉴别TC
    3.2 PAX8 鉴别TC
    3.3 GAL-3 鉴别TC
附图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甲双胍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6)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2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LINC0098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引言
    1.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数据分析
    1.2 实验结果
        1.2.1 LINC0098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1.2.2 LINC0098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3 讨论
第2章 LINC00982 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研究
    引言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LINC00982 在甲状腺癌细胞系及转染细胞系中的表达
        2.2.2 LINC00982 的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2.3 LINC00982 的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2.2.4 LINC00982 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迁徙的影响
        2.2.5裸鼠经皮下注射肿瘤生长实验
    2.3 讨论
第3章 LINC00982与PI3K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引言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LINC00982对B-CPAP和 BHT101 细胞中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LINC00982 对裸鼠肿瘤中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2.3 IGF-1对LINC00982 介导的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2.4 IGF-1对LINC00982 介导的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2.5 IGF-1对LINC00982 介导的甲状腺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3.2.6 IGF-1对LINC00982 介导的B-CPAP和 BHT101 细胞迁移的影响
    3.3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T2DM人群中甲状腺TI-RADS分级研究及其与TSH水平的相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的概述
    1.2 TN与2 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2 血液样本的采集
        2.2.3 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2.2.4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2.2.5 观察指标及定义
    2.3 研究分组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TN-T2DM组、TN-nonT2DM组与normal组三组间一般资料及临床检验指标的比较
    3.2 TN-T2DM组与TN-nonT2DM组结节分级构成的比较
    3.3 TN组(TN-T2DM组+TN-nonT2DM组)中不同结节分级之间一般资料、糖代谢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8)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患者资料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代谢组分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肥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关系探讨和脂联素化学类似物作用机制研究[D]. 李长霖. 吉林大学, 2021(01)
  • [2]高胆固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 赵军玉. 山东大学, 2020(04)
  • [3]非编码RNA-143(MIR143)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调控作用研究[D]. 韦树建. 青岛大学, 2020(01)
  • [4]IMP-3、PAX-8、Galectin-3对高分化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D]. 王雅婷.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5]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D]. 李宇. 三峡大学, 2020(06)
  • [6]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982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D]. 许德斌. 南昌大学, 2020(08)
  • [7]T2DM人群中甲状腺TI-RADS分级研究及其与TSH水平的相关影响[D]. 俞景涵. 江苏大学, 2020(02)
  • [8]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D]. 杨彦楠.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代谢组分的比较分析[D]. 曾欣.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J]. 沈隽,俞茂华,王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2(01)

标签:;  ;  ;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