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在太原出版的报纸——《中华民国》

民国时期在太原出版的报纸——《中华民国》

一、民国时期太原出版的报纸——《共和白话报》(论文文献综述)

牛晓洁[1](2021)在《清末民初变局中的张瑞玑》文中研究表明清末民初,一个空前震荡的时段,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清政府被迫开放国门实施改革,与此同时,新的社会力量在新政中得到培养,吹响了反清革命的号角,建立了民国。时代更迭之际,人们的思想与客观环境变化皆处于激烈的变动中,本文的主人公——张瑞玑,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主动汲取西方文化知识,了解各国政治、科学技术,通过改革后的科举考试,并成功在1903年取得进士出身,以即用知县分发陕西。清末新政上谕颁布后,张瑞玑积极投身其中,除在地方上大力兴办报纸和新式学堂外,他还主持编纂乡土教材——《韩城县乡土志》,为开启民智不遗余力。辛亥革命爆发,张瑞玑旋即参加其中,帮助革命队伍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党派联盟,积极投身于建设新的行政秩序之中。共和告成,张氏接受山西临时省议会邀请,回乡担任山西财政司长。后基于晋北晋南派系之争,张瑞玑选择辞山西民政而不为,北上成为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并经历护国、护法运动,在第二次南北议和时被南北双方公推为陕西监战划界专员入陕划界,竭力守护一方安宁,此后逐渐退隐鲜问政事。1928年张瑞玑因病去世,其子张小衡将其所作诗文收集整理成集,为《谁园集》。张瑞玑的一生,崎岖坎坷,透过他的人生经历,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民国局势的混乱性与复杂性,同时,他在面对时代变局时的取舍也为了解清末民初山、陕政治状况,研究阎锡山迅速掌握政局,以及山西较为稳定、陕西时局动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纵览张瑞玑不同时期的政治活动,可以看出他积极入仕为穷苦大众着想,但却不得不面对身份转型带来的痛苦,以及由此而来的气节坚守。除此之外,研究张瑞玑在转型时期的行为和思想,对于史学界重新评估张氏这类中层人物在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角色与作用具有借鉴意义,也为从微观人物身上体现时代时局的关怀提供了视角。

余张飞[2](2020)在《《边疆教育委员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方面,列强加强了对中国边疆地区的渗透、侵略、环逼,中国边疆危机空前严重,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加速了对包括蒙藏等边疆地区在内的统一的现代中华民族国家的建设进程,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西迁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稳固和建设西部后方抗日根据地的意图更显突出,朝野之士亦深感加强边疆治理、边疆近代化和边疆民族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引发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边疆建设与开发热潮。正是在此背景下,统筹谋划边疆教育的边疆教育委员会得以应运而生。边疆教育委员会(简称“边教会”)自1939至1946年共组建了六届,为边疆教育建言献策,对南京国民政府全面抗战时期的边疆教育推进与发展、边疆社会近代转型与文化建设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边疆社会教育既是开发边疆、开展边疆教育的先锋,又是边教会关注并极力推动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历届《边疆教育委员会会议报告》(简称《边教会会议报告》)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在七次会议中,边疆教育委员会会议提案约265件,其中涉及到边疆社会教育的提案约有122件,占比约46%。边教会委员提案中关于社会教育的范畴,主要涉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普及、医疗卫生、畜牧生产、电影、图画、体育、音乐等方面,关注民众切实生活,且提案内容随着边疆教育的发展和会议的召开越来越细化,并呈现“三民主义”方针贯穿始终,“求交融,谋适应”因时因地制宜,以德育为中心,温和改进,不刺激边、胞增进民族间情感等特点。边疆社会教育要遵循如《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第六章、《推进边疆教育方案》、《边地青年教育及其人事行政实施纲领》等教育法规及历届主任委员等人讲话中的各项指导精神。实施边疆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组织边疆巡回教育工作队(团),开设民众教育馆、科学馆、图书馆等公共社会教育场地,编辑民众读物,设生活指导所等。边疆社会教育经费与师资,均未与边疆教育经费与师资做明确区分,因将其来源作一个归纳。其经费来源主要有“地方自筹中央酌量补助、中央专款、大部分由中央筹拨”三种渠道;师资主要由国民政府中央官派的人员、有志于边地教育之知识分子、边疆学校师生与边疆寺庙僧侣等三类人员构成。此外,边疆社会教育与边疆寺院教育、边疆学校教育关系密切,各委员均建议寺庙、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形成放射状的文化教育中心,向周边辐射开展社会教育。边教会会议议案中内容完整、覆盖面较广的边疆社会教育提案,筹谋和规划了边疆社会教育的创设与发展,对推动边疆社会教育的产生、转变民众教育观念、开通民智民气、增加边民对中央的信任等不无积极作用。但由于战争、边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经费、人才及设备等方面的局限,全面抗战时期边疆社会教育构想的施行成效十分有限。

李欣洁,申博闻[3](2020)在《近代太原地区婚礼仪式的变化》文中认为婚礼仪式是人一生经历的众多社会仪式中的一种,也是仪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婚礼仪式各不相同。民国时期太原地区婚礼仪式从旧式婚礼转向了新式婚礼,这种转变主要原因有三点:女性教育发展、女权思想的兴起,国家权力对婚礼仪式变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在中式婚礼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周凡[4](2018)在《民国太原报刊电影广告研究》文中认为民国时期我国印刷业和出版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各大报刊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这些广告已经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珍贵历史资料。本文利用民国时期丰富的报刊资源,选取至今鲜有人涉及的民国报刊电影广告领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该时期太原地区报刊中的电影广告,对民国报刊电影广告的情况进行研究,初步探索描绘出了民国电影放映的概况。报刊电影广告的出现,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太原报刊电影广告为研究对象,结合广告学、设计学、经济学等学科,通过其搭载的报刊媒介寻找蛛丝马迹。本研究还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广告类型、宣传策略、电影类型、放映场所、观影票价、电影审查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民国电影广告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再现民国时期太原地区电影发展的概况。通过研究发现,电影广告的发展与报刊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报刊从无到有,从兴起到鼎盛,见证了电影广告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属于电影的光辉时刻,成为了那个时期电影宣传的一个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影广告的整理和分析,能够看出当时太原影业的概况,民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认识价值。

田梅[5](2018)在《《傅文恪公全集》研究》文中提出傅新德是明代中后期山西定襄文人的代表之一,他虽生在定襄却常年辗转于北京、南京等地,交游的人群也十分广泛,如:王家屏、冯从吾、钱谦益等,这使得傅新德文集中包含各种思想,并有很多独到见解。由于学界缺乏对傅新德文集版本内容的整理,因此对文集的深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是在对《傅文恪公全集》进行首次全面整理点校的基础上,从傅新德的家世生平、版本源流、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本论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傅新德的家世生平入手,并对其交游情况进行了概述。出生于定襄的傅新德,数世业儒,浓厚的家庭氛围对傅新德的整个人生轨迹有重要的影响。傅新德的交游情况和任职情况相互联系,所到之处必和志同道合之人相互唱答。第三部分是对《傅文恪公全集》的版本源流作简要分析。傅新德文集共有三种版本:天启本、顺治本、民国雪华馆本,本文以民国雪华馆本作为底本,其他两种为校本,并对三种版本的目录、序跋、篇章内容等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比勘研究。第四部分以民国雪华馆本《傅文恪公全集》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诗文中融合的各种思想,其中体裁的多样,内容的丰富,风格的独特都使得文集熠熠生辉。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了傅新德文集的史料价值。傅新德文集内容中有很多与明代史实相关,有的能够呼应或印证,另一方面也填补了一些史料空白,比如边患战事的细节、官职人员的调动以及民生经济的现状。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对本论文所作考述加以概述,并指出不足。最后部分为附录,附录一为《傅新德年谱新编》,该年谱是在广泛搜集地方志、史书、总集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补正编订而成;附录二为《诫勖浅言》点校本,作为《傅文恪公全集》的部分整理点校成果加以呈现。

李越[6](2017)在《清末民国太原地区报纸上的剧院戏曲广告研究》文中提出清末民国是中国戏曲的大繁荣时期,五四运动后,报业迅速发展,报纸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大量的珍贵史料和文字、图片记载。剧院戏曲广告的出现,它的宣传与包装,对戏曲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浏览收集清末民国在山西太原发行的几种报纸,整理了刊登在各大报纸上的剧院戏曲广告,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的文献史料,对太原地区的剧场有大致罗列、对剧院戏曲广告的形式有所认识,对广告上所呈现的戏班及演出人员、演出剧目、演出票价等内容有所了解。另外,民国是我国印刷业和出版业空前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报纸、杂志刊物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商业广告、演出广告的设计别出心裁,本文为扩宽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范围,将戏曲学科与广告学、设计学、品牌推广等学科相联系,拥有一个创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探讨。以被称为“太原三家老报纸”之一的《山西日报》为例,对刊登在上面的戏曲广告的版面变化、平面设计,尤其各种元素的运用进行概述,以此来见证近代报刊业对戏曲繁荣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李雪梅,田梅[7](2016)在《简论民国时期山西省第一个“双十节”——以《共和白话报》十月十日、十月十三日特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将武昌起义日(阳历十月十日)定为国庆日,雅称"双十节"。这一年的"双十节",是推翻封建帝制,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后的第一个"国庆日"。在这一天,山西省内开展了一系列军政民参与的盛大庆祝活动。该文所论述的《共和白话报》双十节特刊,不仅为了解山西省第一个"双十节"庆祝情况提供了珍贵而详细的档案参考,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清末民初山西的社会变迁。

杨红艳[8](2016)在《马鹤天的教育思想及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国家政局纷纭动荡,尤其边疆地区,危机重重。为了挽救边疆危机,马鹤天不仅致力于边疆的研究与开发,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到边疆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途中,他发现边疆地区想要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先转变边民的观念,而最佳途径就是在边疆地区开展教育。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马鹤天曾在甘肃一省担任兰州中山大学校长,教育厅长,省政府委员;后来赴南京,担任铨叙部育才司司长和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在边疆地区的教育方面所做的许多工作,为以后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分七个章节来论述马鹤天教育思想及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实践。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学界对西北边疆地区教育及马鹤天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马鹤天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述,分别从马鹤天生活的家庭背景及童年的成长经历,辛亥革命期间思想的转变,赴日留学接受西方观念及回国后受边疆危机的刺激在边疆开展教育展开叙述,对马鹤天在西北开展教育的原因及发展教育具备的条件分别作了分析。第三章详细论述了西北边疆地区开展教育的重要性及甘肃省教育开展的紧迫性。第四章详细论述了马鹤天的学校教育思想及在甘肃从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促使甘肃的学校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第五章主要论述了马鹤天社会教育思想及针对社会成人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第六章详细论述了马鹤天少数民族教育思想及对藏族教育、回族教育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第七章分析了马鹤天开展教育的特点、成效及地位,指出马鹤天在甘肃教育中所做的贡献,并对其时代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马鹤天教育思想及在西北地区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马鹤天能够在西北边疆地区内忧外患的前提下,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教育,并身体力行亲自在甘肃实践,使得甘肃的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战乱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甘肃教育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其留下的经验为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在西北边疆全面开展教育及后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魏桃初[9](2012)在《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1911-1926年)》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民初,中国经历了一个深刻且复杂的转型。其中,基于现代代议政治的议会制的引进与实践,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政治发展现象。议会制的操作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中央政府层面的国会,另一个则是地方政府层面的各省省议会。我国理论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层面的议会制,对地方议会的关注非常少。省一级的地方议会常常仅被当作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变迁中的一种政治现象被提及,或者只是作为与中央的国会相联系的政治现象被提及,有深度的个案分析很少,尤其缺少对于各省议会实际活动的系统整理。而且,由于相关史料的损毁和遗失,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其活动与影响也鲜有人研究。但是,我们无法回避20初期中国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地方民主实践,它是代议制度理论在近代中国发展与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来说,更为重要与不可忽视。湖南自近代以来,就是一个革命的省,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战乱不止,社会长期处于急剧变动中,历史研究资料保存不好。有鉴于此,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一是可以全面了解当时湖南省议会的活动全貌,深入探究其对本省乃至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的作用;二是可以推进学术界对民初各省地方议会的研究,推动辛亥革命史和民国史研究的深入;三是有助于了解近代湖南政治社会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为当前我省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是在广泛收集民国初年(1911-1926年)湖南省议会会议记录、重要函电、报刊报道、时人记述、人物传记、历史档案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时间和事项为经,以其内外关系为纬,坚持史论结合、整体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阶级分析相结合,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相关分析性工具,客观系统地探讨湖南省议会在民初政治经济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全文包括引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引论介绍研究缘起、学术界对省议会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中的突破和创新,以及本文研究时段界定、研究对象对象界定及其基本脉络、民初湖南军政脉络、清末民初湖南政坛地域之争及其影响,以为正文铺垫。正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四章,第一章考察清末到民国初兴时期湖南地方代议机构的演变。通过描述湖南立宪派借立宪运动良机组织全省选举,成立咨议局,以及成立后的运作与相关活动,探究其对湖南民主自治的影响;并揭示辛亥革命后湖南代议机构的演进。第二章介绍湖南第一届省议会的成立到被解散经过及其相关活动,并以省议员、议长和国会议员的选举为基础分析其制度设计,以省议会与袁世凯的斗争来探寻中国民主之路的艰辛。第三章则以袁世凯死后省议会的重新恢复工作以切入点,爬梳省议会复杂的内外关系,重点剖析其对军阀政治的依附性和革命性,从而全面认识其在湖南制宪初期的活动与心理。第四章全面考察自治时期新省议会的一切重要活动,绘画其从巅峰走向没落的全过程,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揭示地方民主自治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演变规律。下编也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湖南省议会的社会基础考察入手,着重分析了民初15年湖南的政治格局以及省议会的内外关系等生存环境。第二章则全面考察了省议会的制度设计和运作实态,重点从议案活动、立法活动和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考究。第三章通过分析省议会与政府的关系,考察省议会吏治和反帝运动中的作为,深入发掘出省议会对当时湖南民主政治和民主进程的重要影响。第四章则从金融工商矿业和教育文化等方面探究省议会对湖南经济及社会的重要影响。以上章节基本上以个案分析为基础,但并不局限于此,其目的是希望把对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以期找寻这一历史元素在当前我省乃至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借鉴与理论支撑作用。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研究,开创性地捋清了北洋政府时期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全过程,开拓性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省一级地方代议机构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实态,尝试性地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阐释地方自治与民主代议制度。全文的研究揭开了笼罩在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之上的层层迷雾,使得省议会的历史形象更加真实、生动,纠正了人们对当时地方民主实践的认识误区,有助于人们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性思考。

吴瑾[10](2011)在《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生态考略》文中指出清末社会,为考虑社会下层民众读书看报的问题,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维新时期国人自办的有5种,到1915年时全国大约出版170余种白话报刊。白话报刊的创办,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向"言文合一",为启发民智,提升民族、民权意识,促进辛亥革命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民国时期太原出版的报纸——《共和白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国时期太原出版的报纸——《共和白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清末民初变局中的张瑞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文献整理方面
        (二)人物研究方面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拟解决问题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崭露头角——政声卓着的宦秦生涯
    一、候补官员生涯
    二、积极投身地方新政
        (一)断案、兴学和编志
        (二)矫时俗、办报纸和启民智
    三、对新政的认识
第二章 转向革命——筹建共和新政府
    一、参加革命
    二、不畏强权
    三、建设家乡
        (一)无米为炊的财政司长
        (二)卷入晋南晋北派系之争
第三章 以事入都——国会的无声议员
    一、国民党元老
    二、参与护国、护法运动
第四章 遐赋西征——调停陕局划区分界
    一、出任陕西停战调解职务
        (一)担任陕西停战划界使
        (二)何以迟不赴陕
    二、调停陕事之过程
        (一)调解过程中的障碍——乾县之争
        (二)调解陷入僵局
        (三)受贿偏陈之说
    三、陕西停战背后的艰难局势
第五章 交游网络
    一、政治立场及其思想
    二、社会形象
        (一)张瑞玑荣哀录命名及其概况
        (二)第一循吏
    三、社交网络
        (一)军政界人物
        (二)文教界人物及地方团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

(2)《边疆教育委员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2 边疆危机与边疆社会教育
    2.1 何谓边疆社会教育
    2.2 边疆危机与边疆社会教育的兴起
3 《边教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提案
    3.1 边教会的成立及会议召开
    3.2 边教会的边疆社会教育提案
4 《边教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思想
    4.1 边疆社会教育的宗旨与方针
    4.2 边疆社会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
    4.3 边疆社会教育与寺院教育、学校教育的关系
    4.4 边疆社会教育实施的师资与经费
5 《边教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思想特点
    5.1 以德育为中心
    5.2 “三民主义教育方针”贯穿始终
    5.3 “求交融,谋适应”因时因地制宜
    5.4 温和、不刺激、增进民族间情感
    5.5 提案关注重点的前后变化特点
6 《边教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思想实践与困境
    6.1 边疆社会教育思想的政策化
    6.2 边疆社会教育思想的实践化
    6.3 学校、寺庙兼施社会教育
    6.4 边疆社会教育思想实践中的困境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近代太原地区婚礼仪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原地区的旧式婚礼
二、太原地区的新式婚礼
三、变化原因分析
    (一)民国时期山西地区的女性教育以及女权思想的兴起
    (二)国家权力在婚礼仪式变迁中的渗透
    (三)婚礼变迁中的西方文化因素

(4)民国太原报刊电影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专着类
        二、论文类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太原报刊电影广告概况
    第一节 民国太原报刊的媒介环境
    第二节 民国太原报刊电影广告概况
    第三节 太原报刊电影广告的类型
        一、商业性广告
        二、公益性广告
        三、告知性广告
第二章 电影广告的宣传策略
    第一节 电影广告的视觉传达
        一、广告的点、线、面元素
        二、广告的文字元素
    第二节 电影广告的噱头运用
        一、广告词的语言艺术
        二、演员和主创人员的明星效应
        三、出品公司的品牌效应
    第三节 电影广告的商业效果
        一、广告的刊登位置
        二、广告的发布时间
第三章 电影类型、需求及经营
    第一节 放映电影的类型
        一、早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类型
        二、20世纪40年代的类型
    第二节 电影放映潮流及观影需求
        一、广告的投放频次及周期
        二、事实数据的使用
        三、电影放映的季节性
    第三节 观影票价
        一、票价等级
        二、票价起伏
    第四节 电影放映管理和审查
        一、影院自身管理
        二、组织形式改革
        三、政府管理审查
    第五节 西北影业公司
第四章 放映场所
    第一节 放映场所的类型
        一、室内电影院
        二、露天电影院
    第二节 放映场所的性质
        一、专职放映电影影片
        二、交织电影戏剧艺术
        三、提供举办事宜场所
    第三节 影院观影环境的优化
        一、设备更新
        二、装修美化
第五章 电影广告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传递信息,诱导消费
    第二节 内外并举,打造品牌
    第三节 人文情怀,兼容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傅文恪公全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傅新德家世生平及交游考略
    1.1 傅新德家世
        1.1.1 远祖无考,数世业儒
        1.1.2 后系子嗣,代有才人
    1.2 傅新德生平简述
        1.2.1 天资聪颖,静心潜修
        1.2.2 仕途为官,清廉尽责
        1.2.3 劳于程课,命陨中年
    1.3 傅新德交游考略
        1.3.1 同乡之交——王家屏
        1.3.2 年谊之交——冯从吾
        1.3.3 后生之交——钱谦益
第二章 《傅文恪公全集》的版本源流
    2.1 天启本
        2.1.1 版本概述
        2.1.2 版本特点
    2.2 顺治本
        2.2.1 版本概述
        2.2.2 版本特点
    2.3 雪华馆本
        2.3.1 版本概述
        2.3.2 版本特点
    2.4 三种版本的比较
        2.4.1 天启本与顺治本的比较
        2.4.2 顺治本与雪华馆本的比较
第三章 《傅文恪公全集》的文本分析
    3.1 思想内容
        3.1.1 诗歌的思想内容
        3.1.2 散文的思想内容
    3.2 艺术特色
        3.2.1 文体特色——诗文并举全面多样
        3.2.2 创作语言——简洁自然平实稳健
        3.2.3 创作手法——大量比喻多处用典
        3.2.4 创作风格——清劲流丽雅正质朴
        3.2.5 创作思想——三教融合儒学为主
第四章 《傅文恪公全集》的史料价值
    4.1 明廷内政
    4.2 边患战事
    4.3 社会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傅新德年谱新编》
附录二 《诫勖浅言》点校本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清末民国太原地区报纸上的剧院戏曲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民国太原报刊戏曲广告概况
    第一节 太原报业的发展
    第二节 戏曲广告的兴起
    第三节 戏曲广告的分类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太原剧场的形式
    第一节 茶园
    第二节 现代化戏院
第三章 剧院戏曲广告的内容
    第一节 戏曲班社及演员
    第二节 演出剧目
    第三节 演出票价
        一、太原商业概况
        二、剧院戏曲票价
第四章 以《山西日报》戏曲广告为例进行探析
    第一节 剧院广告的版面变化
    第二节 剧院广告的设计风格
    第三节 剧院广告的宣传手法
第五章 剧院广告的作用
    第一节 剧院广告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剧院市场的发展
        二、有助于剧院品牌的塑造和推广
        三、有助于文化的传播
    第二节 剧院广告的消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简论民国时期山西省第一个“双十节”——以《共和白话报》十月十日、十月十三日特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双十节”来源
二、盛大的“双十节”纪念大会
三、《共和白话报》十月十日“双十节”特刊之背景与内容

(8)马鹤天的教育思想及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学术界对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研究
        1.2.2 学术界对马鹤天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史料来源、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2 马鹤天教育思想的形成
    2.1 家庭背景及其童年的成长经历
    2.2 辛亥革命期间思想的转变
    2.3 赴日留学接受西方观念
    2.4 马鹤天教育思想的形成
3 甘肃省教育开展的紧迫性
    3.1 西北边疆地区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3.2 甘肃教育开发的紧迫性
4 马鹤天学校教育思想及实践
    4.1 学校教育思想
    4.2 学校教育实践
        4.2.1 初等教育
        4.2.2 中等教育
        4.2.3 高等教育
        4.2.4 其他方面教育实践
5 马鹤天的社会教育思想及实践
    5.1 社会教育思想
    5.2 社会教育实践
        5.2.1 普通民众教育
        5.2.2 在宗教场所开展教育
        5.2.3 对民众宣传党化教育
6 马鹤天的少数民族教育思想及实践
    6.1 少数民族教育思想
    6.2 少数民族教育实践
7 总结与思考
    7.1 马鹤天教育思想的特点
    7.2 马鹤天在西北开展教育的实践成效
    7.3 马鹤天教育实践的时代局限性
    7.4 马鹤天教育思想的地位
参考文献
致谢

(9)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1911-1926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综述
    三、相关研究内容介绍
    四、研究中的突破和创新
上编
    第一章 从咨议局到省议会的演变
        第一节 湖南咨议局的成立与运作模式
        一、湖南立宪运动与咨议局的成立
        二、咨议局与湖南自治
        三、咨议局的运作与保路运动
        第二节 辛亥首应后的临时参议会与特别议会
        一、辛亥首应与临时参议会
        二、短命的特别议会
    第二章 袁世凯时期的湖南第一届省议会
        第一节 省议会的选举制度与省议员选举
        一、选举背景与省议会选举制度
        二、选前事务工作与选民增补之争议
        三、选举投票及选政评价
        第二节 湖南正式省议会的成立与二次会内选举
        一、正副议长选举
        二、参众议员选举
        第三节 省议会的解散与国民会议代表选举
        一、省议会的反袁斗争与被解散
        二、全国省议会的解散与国民会议代表选举
    第三章 恢复后的第一、二届省议会
        第一节 第一届湘议会的恢复与相关活动
        一、湘议会的恢复
        二、三次会内选举
        第二节 第二届湘议会改选的夭折
        第三节 旧省议会与省宪制定
        一、已失时效的省议会与官办制宪
        二、省议会再次改选夭折与速成制宪
        三、前后贯联的会议及议案分析
    第四章 自治时期的省议会
        第一节 新省议会与省宪实施
        一、新省议会的选举制度与省议员选举
        二、省长选举与官员选举
        三、关于选举与投票的考究
        第二节 省议会与护宪、改宪及联治
        一、省议会的护宪与保境安民
        二、省议会改宪风潮
        三、联治主张的幻灭
        第三节 改宪后的省议会及其解散
        一、无疾而终的换届选举与议长风波
        二、省议会迎赵复职与被解散
        三、新省议会的会议及其考察
下编
    第一章 湖南省议会的社会基础与生存环境
        第一节 湖南省议会的社会基础问题
        第二节 不合理的省与国家关系
        第三节 失衡的三权分立
        第四节 特色鲜明的内部纷争及其危害
    第二章 湖南省议会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实态分析
        第一节 湖南省议会的制度设计
        一、省议会的职权
        二、运作模式和议政形式
        三、省议会的相关制度及其变迁
        第二节 湖南省议会的运作实态分析
        一、以议案为中心的考察
        二、以立法为中心的考察
        三、以经费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章 湖南省议会与地方民主政治
        第一节 省议会与地方政府关系
        一、湘省五年度预算案及其影响
        二、湖南自治期间的双方关系
        第二节 省议会与官吏任免及惩处
        一、省议会提出的不信任案
        二、省议会与行政官长任免
        三、省议会与政府官员的惩处
        第三节 省议会与反帝爱国运动
        一、省议会的反袁爱国活动
        二、省议会的护矿与反对外国银行活动
        三、省议会与五四运动
        四、省议会的反帝爱国活动
    第四章 省议会与湖南社会经济及文化教育
        第一节 省议会与湖南城建交通
        一、省议会与湖南城市建设
        二、省议会与湖南交通发展
        第二节 省议会与湖南工矿业
        一、省议会与湖南民族工商业
        二、省议会与湖南矿务
        第三节 省议会与金融市场及民生问题
        一、省议会与裁臃废苛
        二、省议会与金融铸币
        三、省议会与民生关注
        第四节 省议会与湖南文化教育事业
        一、省议会与湖南近代教育
        二、省议会与民俗民风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湖南省老地图
    附录二 湖南光复后特别议会开幕合影
    附录三 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议统计表
    附录四 咨请查惩之官吏
    附录五 湖南省议会议员民国五年十二月回籍旅费一览表
参考文献
    一、着作、档案
    二、报刊、杂志、文史资料
    三、论文
    四、英文文献、译着

(10)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生态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生态概况
    1.1 白话报刊及其形态
    1.2 白话报刊内容类别
    1.3 白话报刊的人力资源
    1.4 白话报刊的出版经费
    1.5 白话报刊的受众群体
2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的社会作用
    2.1 白话报刊宣传提升民族意识
    2.2 白话报刊鼓动争取民权意识
    2.3 白话报刊宣传启蒙科学意识
3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的时代意义
    3.1 推倒陈腐雕琢的古典贵族文言
    3.2 推行平易通俗的社会国民白话
    3.3 奠定中国社会“言文合一”的基础
    3.4 促进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蓬勃发展
4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的历史缺憾
    4.1 白话报刊没有完全摆脱“文言”
    4.2 缺乏系统的理论宣传和思想发动
    4.3 白话报刊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4 白话报刊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

四、民国时期太原出版的报纸——《共和白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末民初变局中的张瑞玑[D]. 牛晓洁. 山西大学, 2021
  • [2]《边疆教育委员会会议报告》中的边疆社会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 余张飞.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3]近代太原地区婚礼仪式的变化[J]. 李欣洁,申博闻.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4]民国太原报刊电影广告研究[D]. 周凡. 山西师范大学, 2018(04)
  • [5]《傅文恪公全集》研究[D]. 田梅. 山西大学, 2018(04)
  • [6]清末民国太原地区报纸上的剧院戏曲广告研究[D]. 李越.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7]简论民国时期山西省第一个“双十节”——以《共和白话报》十月十日、十月十三日特刊为例[J]. 李雪梅,田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11)
  • [8]马鹤天的教育思想及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实践[D]. 杨红艳.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9]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1911-1926年)[D]. 魏桃初.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7)
  • [10]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报刊生态考略[J]. 吴瑾. 图书情报工作, 2011(19)

标签:;  ;  ;  ;  

民国时期在太原出版的报纸——《中华民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