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切花采后二次开花的影响

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切花采后二次开花的影响

一、采收切花后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二次放花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璐[1](2019)在《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ABA对其体胚发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合品种丰富,花型独特,在花卉市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我国百合长期依赖于从荷兰、日本等国家进口,导致其国际市场地位越来越低。我国是百合主要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野生百合资源因为得不到保护而日渐减少,甚至灭绝。因此,有效地对我国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以原产于我国的野生百合品种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诱导其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起它的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长期继代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结合形态学、组织学观察,探讨添加ABA对其体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为宜昌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及体胚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光照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NAA1.0mg/L+2,4-D 0.05mg/L,诱导率为62.690%;黑暗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NAA 1.5mg/L+2,4-D 0.1mg/L,诱导率为59.423%。体胚苗壮苗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AC 1g/L,培养60d后,幼苗移至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中,成活率为100%(2)形态学上胚性愈伤组织为黄绿色或深绿色,颗粒状明显;非胚性愈伤组织松散易碎、呈水渍状,经石蜡切片可观察到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核大、胞质浓,且细胞内含丰富淀粉粒,细胞直径约为5080um。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较大,未见明显细胞核,直径约为100180um。(3)将宜昌百合愈伤组织转移到低浓度ABA的培养基中培养,能够逐渐转变为胚性愈伤组织,并进行体胚的正常发育,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的发育过程最终生长成为完整的植株。(4)ABA的添加提高了SOD活性,对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在体胚发育后期,SOD活性升高、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CK)处理组,可见ABA在调节体胚正常发育过程中对其抗氧化酶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早期体胚发生时,ABA处理的愈伤组织体内脯氨酸升高对调节细胞渗透势,稳定蛋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淀粉在鱼雷胚时期出现了积累高峰,为愈伤组织分化产生胚胎及进一步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早期胚阶段细胞代谢旺盛,宜昌百合体内的可溶性糖转化成RNA和蛋白质,引进蛋白质的积累,进一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5)ABA的添加有效地避免了IAA激素积累到毒害水平;由于ABA的调节,使宜昌百合体胚形态建成阶段体内GA3提高,从而促进了幼苗的正常生长;体胚的早期发育需要少量ZT,但在体胚发育后期,较高水平的ZT有助于体胚的分化和正常成熟。适度水平的ABA对体胚的分化和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体细胞胚发生的中后期,ABA/IAA比值升高,有利于体细胞胚不断发育成熟,高IAA/ZT比值能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低IAA/ZT则更适合愈伤组织的分化。

杨景雅[2](2018)在《绣球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绣球切花由于其美观大方的造型、丰富的花色、以及团圆美满的象征寓意,近年来被广泛开发用于高端鲜切花。但目前关于绣球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生理形态及分类鉴定上,针对其保鲜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绣球切花品种“雪球”为试验材料,从物理保鲜和化学保鲜两个技术层面来开展绣球切花的保鲜研究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绣球切花预冷处理研究将绣球切花置于6℃的冷库中,冷藏处理1 d、2 d、3 d、4 d,对其瓶插寿命、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6℃预冷处理条件下处理绣球切花3 d,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各生理指标,可使绣球切花的瓶插时间长达25天,提高其观赏品质。2.绣球切花保鲜剂配方的研究首先进行单一碳源(蔗糖、海藻糖、壳聚糖)筛选试验,试验设置了2类保鲜剂成分,一类是有机酸(柠檬酸,水杨酸),一类是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有机酸筛选试验中每种成分设置了4个浓度梯度,乙烯抑制剂设置了4个处理时间梯度,分别进行单因子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绣球切花最适合的糖源为12 g/L的蔗糖,最适的有机酸为60 mg/L的柠檬酸,1-MCP的最佳处理时间为3 d。3.对以上筛选出来的最适保鲜剂成分及浓度进行二次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根据瓶插天数为指标,分析糖源、有机酸和乙烯抑制剂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效果,得出最适的保鲜剂配方为:8.36 g/L蔗糖+51.59 mg/L柠檬酸+1-MCP处理2.31 d。该保鲜剂配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绣球切花的观赏水平,可使其瓶插寿命长达35 d,比空白清水对照延长20 d。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绣球切花的保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安迪[3](2018)在《赤霉素对兔眼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作为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具有提高座果率、诱导无籽果实形成、调控果实成熟期、延迟花期等作用。本文以兔眼蓝莓-粉蓝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对蓝莓花期、叶片和枝条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花芽分化、花序数量、座果率、果实成熟期、果实品质、叶片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含量、种子特性等影响。以探索出赤霉素对兔眼蓝莓生长发育影响的作用机理,为蓝莓生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花前喷施赤霉素对蓝莓叶片特性有影响,50mg/L赤霉素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枝条数量及长度,第一年枝条数量增加15.2%,新梢长度增加29.9%;第二年基生枝长度增加12.8%,可见50mg/L赤霉素处理促进蓝莓营养生长。而花前喷施100mg/L赤霉素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基生枝直径及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11.0%、20.9%、41%。2.赤霉素降低了蓝莓叶绿素荧光参数F0、Y(NO),增加了Y(NPQ)、NQP,其中100mg/L赤霉素处理后Y(NPQ)上升121.3%,NQP值上升了176.2%。3.花前喷施赤霉素后蓝莓花期提前,花序数量增加,100mg/L赤霉素处理后花朵数/花序较对照增加15.7%。4.花前喷施赤霉素促进蓝莓果实提早成熟,增加座果率、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其中100 mg/L赤霉素在果实发育第一次高峰中对单果重及纵横径影响较大。两个浓度赤霉素处理均降低了蓝莓果实硬度。5.夏季喷施赤霉素延迟蓝莓花芽分化,花芽分化临界期较对照推迟10 d。花芽数下降18.8%,降低了可溶性糖、淀粉及叶片内源激素ABA、IAA、GA4等含量,改变了果实着色。

廉峻丽[4](2017)在《种植时间和遮阴对百合花期和开花性状的影响》文中指出百合,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植物。盆栽百合节日期间和冬春季节需求量巨大,市场价格高。由于盆栽百合发展起步晚,时间短,所以市场上品种少,株高也较高。要实现市场的供应就要对百合的花期调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节种植时间、光照强度以及品种来调控百合的花期,结果显示: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品种的花期比较,可达到错开花期的目的。对’小珍珠’ ’小重瓣’ ’八点后’ ’博内尔岛’ ’冲绳县’和’演员’ 6个品种的百合进行观察,发现不同品种的花期存在差异,开花时间都在6月到8月份,开花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排列为’小重瓣’ ’八点后’’演员’’冲绳县’ ’博内尔岛’。在开花性状方面,单株花蕾数最多的有’小重瓣’ ’小珍珠’ ’博内尔岛’和’演员’的花蕾数,都在6-8个,单花期最长的也是’小珍珠’ 7d,花径最大的是’八点后’为16.86cm。种植时间对花期的影响随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小重瓣’和’八点后’种植时间间隔2W,花期提前7d和3d。’小蜜蜂,’小鬼’和’小侵略’三种百合种植时间为2015年3月和2016年1月17日,后者花期较前者分别提前了 39d,42d,55d。遮阴对百合的花期和开花性状都有一定的影响。遮阴提前了绝大多数百合的花期,对’演员’和’八点后’的提前幅度最大,达到11天和13天,’博内尔岛’ ’冲绳县’’小珍珠’的分别提前了 7天、4天、3天,而’小重瓣’在遮阴条件下的初花期却推迟1天。遮阴略微延长了百合的花期。’小珍珠’’博内尔岛,’八点后’和’演员’的单花期在遮阴条件下都延长了 1天,’小重瓣’和’冲绳县’在两种条件下单花期没有变化。从群体花期来看,除’八点后’的花期没有受遮阴的影响外,其它五种百合的群体花期在遮阴条件下都有延长,其中’博内尔岛’延长时间最长(5d);’小重瓣’延长时间最短(1d)。此外,遮阴可以影响百合花蕾的长度、花瓣长度和花朵的直径。’小重瓣’在全光照下的花蕾长度显着大于在遮阴条件下的,在遮阴下,’小珍珠’ ’冲绳县’和’八点后’花蕾长度显着大于全光照下的,’博内尔岛’和’演员’的则没有显着差异。花瓣长度和花径长度情况相同。遮阴不影响百合花瓣的宽度。

李淑娴[5](2016)在《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墨兰(Cymbidium sinense)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艺精致、花姿优雅,被广泛应用为盆栽花卉。本文以墨兰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成花进程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进行研究,探究其成花机理。同时,试验探究低温诱导、光周期、GA3、SA等对墨兰成花的影响,以期为墨兰花期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墨兰成花进程主要分为墨兰花芽分化过程和花朵发育过程。其中,花芽分化过程主要分为6个时期,即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蕾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花朵发育过程主要分为6个时期,即花序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2)试验测定了墨兰假鳞茎和叶片在成花进程的8个阶段(未分化期、花原基期、花序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变化。结果表明,在墨兰成花进程中,假鳞茎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初花期均达到最大值,末花期与未分化期含量接近;除大排铃期叶片中淀粉含量较高外,其他时期假鳞茎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假鳞茎中全碳含量除末花期较高外,其他时期基本稳定;假鳞茎中全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片全氮含量花序分化期最高;假鳞茎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在花序分化期和初花期达到峰值;假鳞茎中POD活性基本呈上升趋势;墨兰假鳞茎中GA3、IAA含量均于花序分化期和初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于初花期出现最大值,ZR含量于大排玲期出现最大值。(3)低温(昼20 ℃,12 h/夜10 ℃,12 h)诱导可促使墨兰初花期提前30.8±3.56d,有利于延长单花寿命及花期;低温诱导处理下花梗长度缩短,小花数量减少至8.33±3.61朵;低温诱导导致墨兰可溶性糖、淀粉等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全碳、全氮含量普遍稍高。同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光周期、GA3、SA对墨兰成花影响,发现其对墨兰成花进程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光照时间延长,植株高度受抑制,花期延长;100mg·L-1 GA3和低浓度SA均缩短墨兰花期,50 mg·L-1SA延长花期。8 h光照+ 50 mg·L-1 GA3 + 25 mg·L-1 SA有利于墨兰花序花朵数量的增加,其花朵数高达12.00±2.65朵。高浓度的GA3显着提升初花期淀粉含量和花原基期可溶性蛋白含量,50 mg·L-1 GA3对花原基期C/N具有显着提升作用;12 h光照及50 mg·L-1 SA对墨兰初花期淀粉含量均具有显着提升作用;SA浓度对花原基期C/N具有显着影响,50 mg·L-1处理下花原基期C/N比值最小。

马玉磊[6](2013)在《胭脂花生长发育和花期调控研究》文中指出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为原产我国北部的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色艳丽,观赏价值高,有望开发成为新的露地或盆栽花卉。为缩短胭脂花幼苗期,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实现胭脂花的花期调控,本文系统研究了光周期、温度和赤霉素处理对休眠植株休眠解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低温冷藏时间和环境条件对不同苗龄的植株成花质量和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完善了胭脂花人工栽培技术程序。主要结果如下:1、光周期和温度对胭脂花生长发育影响显着,尤其是光周期。试验结果表明,秋冬季节胭脂花植株休眠是由日照时间缩短引起的,通过延长日照或暗期中断可显着促进休眠顶芽的萌发和营养生长,但补光时间越长易引起叶片变形(长宽比值增大)和根系长势衰弱,形成不健壮的松散株型。温度升高利于休眠顶芽的萌发,与长日照有协同促进作用,20℃以上温度不利于胭脂花生长发育。日照长度为16h、温度为15℃的条件最适宜胭脂花的生长。2、光周期和外源赤霉素处理协同促进胭脂花顶芽的萌发和生长,外源赤霉素的作用效果很显着,尤其是在短日照条件下、胭脂花项芽在萌发的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顶芽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顶芽中GA3、IAA、ZR含量的变化大体呈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喷施外源赤霉素处理导致内源ABA含量的显着降低。3、3种苗龄(上年7月、9月和当年2月播种)的胭脂花实生苗在河北平泉均能够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历经缓苗期、快速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休眠期四个阶段。首次花芽分化启动的时间较为同步,相较原生境下晚一个月。休眠植株经低温冷藏(-2℃)60d后,3种苗龄的植株成花效果的差异不显着。4、低温(-2℃)冷藏能显着促进休眠植株顶芽绽放,花蕾着色和开花提前,与低温冷藏中ABA、IAA含量下降,GA含量升高有关。延长低温冷藏时间,可增加花葶长度,提高开花率,降低败育率,这与低温冷藏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关。此外,低温冷藏时间与植株成花性状如每个花序的小花数、败育小花数、花轮间距、花序轮数不相关。研究结果为胭脂花的引种栽培和花期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胭脂花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马海燕[7](2012)在《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及贮藏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五个方面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一是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的筛选;二是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三是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四是催花液瓶插保鲜效果的研究;五是贮藏时间、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得到切花菊蕾期采后最佳催花液及适于蕾期的最佳贮藏条件,分析了催花期间切花的相关生理机制,为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技术的扩大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蔗糖、8-羟基喹啉、水杨酸、氯化钙为催花液基本成分,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瓶插催花试验筛选切花菊蕾期采后最佳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及主次效应,评价指标包括花径日变化量、开花率、花枝鲜重日变化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花径日变化量最大的基本组合为:A3B3C1D2,提高开花率效果最好的基本组合为:A3B2C3D1,增加花枝鲜重日变化率效果最好的基本组合为A3B3C1D1。综合分析,对切花菊催花效果的因素主次效应顺序为:A>C>D>B,即蔗糖>SA>Cacl2>8-HQ,最佳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为:A3B3C1D1:50g L-1蔗糖+300mg L-18-羟基喹啉+75mg L-1水杨酸+200mg L-1氯化钙。2.在最佳催花液基本组合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组合处理。包括6-BA,GA3,KT,IAA+6-BA及IAA+KT。结果表明:浓度为3mg L-1的6-BA是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GA3的最佳催花浓度为100mg L-1。KT浓度为140mg L-1,6-BA(3mg L-1)+IAA(2mg L-1)为6-BA+IAA处理最佳浓度,KT+IAA处理为KT(140mg L-1)+IAA(2mg L-1)。3.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分析催花期间花枝生理变化情况,得到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适激素,从而得到最佳催花液配方。结果表明:在水分吸收方面,瓶插催花期间含激素因素的催花液处理相比基本催花液和CK花枝鲜重均为持续上升状态。催花终止期,花枝鲜重增加的百分率分别是:6-BA处理为52.95%,KT处理为47.05%,GA3处理为74.54%,6-BA+IAA处理为59.17%,KT+IAA处理为49.95%,基本处理为42.50%。水分平衡值最高值的高低顺序为GA3>6-BA>6-BA+IAA>KT+IAA>KT>基本处理。6-BA与6-BA+IAA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CK的花枝鲜重在第3d后均为下降状态,且水分平衡值均为负值,严重失水。催花期间,各个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明显,但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与可溶性糖最高值的大小顺序均为:GA3>6-BA+IAA>6-BA>KT+IAA>KT>基本处理>CK。催花终止期,相比催花始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6-AB增加了37.61%,GA3增加了74.43%,KT增加了5.35%,6-BA+IAA增加了51.46%,KT+IAA增加了32.43%,基本处理与CK则分别下降了9.32%、24.62%。相比催花始期可溶性糖的含量6-AB增加了56.83%,GA3增加了86.36%,KT增加了54.59%,6-BA+IAA增加了65.22%,KT+IAA增加了58.57%,基本处理增加了10.45%,CK则下降了3.25%,说明含激素因素的的催花处理液能够更好的维持花瓣中较高含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进一步延长观赏期。含激素因素的催花液处理均能有效的提高POD、SOD及CAT活性,催花期间,POD酶活性的总体的大小顺序为6-BA+IAA处理、GA3处理、6-BA处理、KT+IAA处理、KT处理、基本处理、CK; SOD酶活性的总体的大小顺序为GA3处理、6-BA+IAA处理、6-BA处理、KT+IAA处理、KT处理、基本处理、CK; CAT酶活性的总体的大小顺序为GA3处理、6-BA+IAA处理、6-BA处理、KT+IAA处理、基本处理、KT处理、CK。其中GA3处理对三种酶都有较好的提高作用,并可以有效的缓解三种酶活力的降低。综合分析得到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最佳的激素是浓度为100mg L-1的GA3,最佳催花液组合为50g L-1蔗糖+300mg L-18-羟基喹啉+75mg L-1水杨酸+200mg L-1氯化钙+100mg L-1GA3。4.以催花液与传统瓶插保鲜液,催开材料与自然开花的材料两两结合组成瓶插处理,用模糊数量评价方法,描述各个处理的综合得分,分析各个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花色素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综合分描述大小顺序为:Ab>Aa>Ba>Bb>CKa>CKb,最佳催花液A的综合平均分均高于传统瓶插液B和CK。从瓶插寿命来看,自然开花的处理比催开开花的处理瓶插寿命要长2-3d,含最佳催花液处理相比于传统的瓶插液处理,可以更好的促进花蕾的开放,并且可以有效的缓解花瓣中蛋白质和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花枝的含水量,并且提高花瓣花色素的含量。最佳催花液在催花的同时,也可作为瓶插液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5.以7d和14d为两个贮藏时期,采用干藏与湿藏两种方式,分别在0℃、2℃、4℃下对蕾期的切花菊贮藏后进行催花。结果表明:7d与14d贮藏后,干藏各温度处理均有部分失水的表现。催花期间,7d与14d贮藏处理中,湿藏各温度的催花效果相比干藏各温度的均差异明显,其中均以湿藏4℃处理过的催花效果最好,其水分平衡值相比其他处理均总体最高,且花蕾中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最少,没有明显的积累现象。7d与14d的4℃湿藏贮藏对比,7d和14d贮藏的处理在贮藏期满后,花径大小都有所增加,14d的处理增加明显。催花期间,7d贮藏的处理达到催开花蕾的标准在第5d,14d贮藏处理则在第4d,而CK则在第7d才达到催开的标准。7d贮藏处理的水分平衡值总体高于14d,但两者均未出现负值。丙二醛与脯氨酸的含量均有下降,7d贮藏处理的丙二醛最小值下降到0.586μmol·g-1,14d的丙二醛最小值下降到0.431μmol·g-1。脯氨酸的最小值,7d贮藏处理为47.983μg·g-1,14d的为49.966μg·g-1。总体比较,14d贮藏期,以湿藏的方式4℃低温贮藏蕾期切花菊,对其贮藏后催花效果最好。

许杰[8](2012)在《文心兰矿质营养特性及栽培基质的选择》文中认为本文结合生产,采用实地调查取样、盆栽试验以及室内分析等手段,深入地研究了文心兰矿质营养特性以及栽培基质的选择。具体包括文心兰不同生长时期各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配规律,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初步探讨了不同基质按不同比例混合对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栽培试验,进一步探讨各混合基质对文心兰生长的影响,通过研究,探讨用于文心兰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文心兰在各生育期干物质分配规律相同,叶片积累干物质最多,假鳞茎其次,根最少。切花部分花枝干物质积累为花朵的2倍。每个假鳞茎平均积累干物质:苗期0.16g,初花期0.81g,盛花期1.76g,干物质增长率以苗期至初花期最大,该阶段假鳞茎需要大量积累干物质。2.文心兰在各生育期各器官N、P、K、Ca含量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叶片N、K、Ca含量最高,假鳞茎含P最高。初花期与盛花期假鳞茎Mg含量最高。各生育期兰株积累吸收氮、磷、钾、钙、镁、硫总量比例分别为:苗期1:0.41:1.57:0.38:0.22:0.16,初花期1:0.27:1.45:0.32:0.23:0.14,盛花期1:0.31:1.62:0.32:0.24:0.19。切花器官1:0.12:0.78:0.09:0.08:0.08。切花器官N:P:K:Ca:Mg:S=1:0.12:0.78:0.09:0.08:0.08。每生产一个假鳞茎平均需要:苗期N1.16mg、P0.70mg、K1.52mg、Ca0.53mg、Mg0.37mg、S0.22mg,初花期N9.31mg、P3.69mg、K10.71mg、Ca3.55mg、Mg2.93mg、S1.57mg,盛花期N22.63mg、P10.24mg、K31.49mg、Ca6.93mg、Mg7.05mg、S4.82mg。N、Ca以苗期的叶片分配率最高,达到50.35%、55.46%。 K在叶片中分配率最高的时期是初花期,达到68.50%,其次是苗期叶片,最后是盛花期叶片。3.文心兰在随生长时间的推移,所需的微量矿质元素量在不断增大,以盛花期最高。各时期微量元素Fe:Mn:Cu:Zn:B为:苗期1:2:0.39:0.78:0.11,初花期1:0.96:0.17:0.35:0.07,盛花期1:0.86:0.17:0.2:0.07,切花器官1:0.17:0.08:0.05:0.03。微量元素初花期与盛花期有着相似的分配规律,兰株苗期以Mn积累量最高,从苗期进入初花期和盛花期阶段,兰株吸收积累Fe的量反而超过Mn,Fe成为积累量最大的微量元素,这表明,文心兰花芽发育可能与Fe有关。通过研究发现,文心兰根积累吸收Zn的能力在所有生长阶段均最强,且需求量相对较大4.所有基质处理容重均达到栽培植物基质适宜容重范围要求范围。所有处理基质的持水孔隙度范围在10.45~29.64%。所有基质持水孔隙度总体大小关系有:A>B>C。其中A组最大值为29.64%,最小值为22.17%;B组最大值为19.41%,最小值为11.99%;C组最大值为15.41%,最小值为10.45%。四种主要栽培基质以水苔保水性能最好,其次是椰块,而火山石与松树皮则比较相似。5.所有基质处理相比较,椰块及其相关组合盐分含量最高。绝大多数基质处理EC均在植物根系耐受范围内,椰块处理基质的盐浓度及个别EC偏高。在各处理文心兰栽培过程中,所有基质的pH及EC值都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总体上,随栽培时间的进行pH不断降低,EC值不断增大。其中火山石与水苔组合基质pH降低幅度最大,且降低的程度也较大,已经超出花卉适宜的pH范围。6.从各处理基质生长速率的整体水平上讲,火山石与水苔处理最好,其次是火山石与松树皮,最后是火山石与椰块处理基质。各组组合基质兰株的根系活力整体水平大小关系为A>B>C。说明火山石与水苔基质的兰株根系活力最强。B6基质(V火山石:V椰块=3:1)兰株根系活力达到23.73μg·g-1·h-1DW,为所有基质处理里最大,但其与A组合差异并不显着,但是显着高于对照CK3(100%椰块),说明火山石与椰块混合基质优于纯椰块基质处理。7.各基质处理中,火山石与水苔基质处理的兰株生物量最大,且N、P、K三要素积累量整体高于B和C组合基质。Ca以火山石与松树皮组合基质最高。综合评价指数也以火山石与水苔基质处理最大,从综合评价来看,火山石与水苔组合基质更适合文心兰的生长。虽然100%水苔基质兰株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但对于其栽培基质容重、pH及EC变化较大,不适宜规模化生产,故不考虑其为合理基质。根据上述综合比较得出最适宜文心兰栽培的基质。Al(V火山石:V水苔=1:1)、A2(V灿石:V水苔=1:2)、A4(V火山石:V水苔=2:1)、A5(V火山石:V水苔=2:3)适宜兰株苗期生根栽培,在进入成年期应选择B4(V火山石:V椰块=2:1)和C7(V火山石:V松树皮=3:2)组合。从海南当地热带兰基质来源难易程度及经济成本考虑,选择火山石与椰块基质处理较为适宜,而B4(V火山石:V椰块=2:1)为最理想基质。

李波[9](2012)在《生长调节剂与光温处理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说明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是一类重要的观赏性花卉。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光温处理可控制花期,但这些外部因素导致的花期改变与西洋杜鹃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是否有一定关系尚未有定论。本研究以产自浙江省宁波市本地栽培的2年生西洋杜鹃为实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和比久(B9)三种生长调节剂,500、4000、8000、12000(对照)及16000勒克斯(Lx)光照强度,以及在5℃低温下分别处理10、17、24、31、38d,处理后,观察其花芽形态变化,并测定花芽内的玉米素(ZT)、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等四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实验表明:经生长调节剂处理,外源GA3对花期有显着的提前作用;PP333和B9对花期有明显的延迟作用,且B9处理后开花整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花芽内源激素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外源GA3处理使内源GA3含量提高,而内源IAA与ABA含量减少,Z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B9和PP333处理均能使内源GA3、ZT和IAA含量下降,而使ABA含量升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西洋杜鹃花期显着提前;16000Lx光照对花期有显着的提前作用,且开花整齐,开花质量较好;4000~8000Lx时则显着延迟花期,且开花质量下降;在500LxB寸植株不开花。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后的杜鹃花芽中各内源激素含量发生显着变化:16000Lx处理组,内源GA3和IAA含量升高,ABA含量减少,Z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4000~8000Lx处理,GA3、ZT和IAA含量下降,而使ABA含量升高;500Lx处理组,GA3、ZT含量逐渐降低,IA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BA含量逐渐上升。低温处理时间的长短对花期有明显的影响,且呈负相关:低温处理10d能提前杜鹃花期15d;低温处理17d能提前杜鹃花期7d;低温处理24d能提前杜鹃花期5d;低温处理31d能提前杜鹃花期1d;低温处理38d能延迟杜鹃花期11d。低温处理过程中,内源GA3、ZT、IA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B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分析植物开花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发现,在花芽形态分化期,内源激素ZT和GA3含量增加,而ABA含量降低时对成花有促进作用。

邱黛玉[10](2011)在《当归抽薹的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冬季温室育苗和种子直播技术来缩短当归生长周期,避免当归抽薹;通过改变贮苗条件影响春化过程;利用对植物生长过程有调控能力的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或延缓剂)对当归生长进程进行调控,进而研究栽培措施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当归抽薹的影响规律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MH、PP333和CCC均对当归叶片数和株高的增加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P333100mg/L和CCC500mg/L对侧根的萌发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MH浓度越高,对根的膨大生长抑制作用越大,CCC500mg/L抑制当归根部膨大生长。MH导致当归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且降低幅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PP333和CCC喷施浓度越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越大。MH和PP333处理使当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CCC则浓度越大越有利于促进可溶性糖积累。MH、PP333和CCC喷施均使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抑制剂对抽薹的影响在喷施后两个月表现出来,MH、PP3331000mg/L、CCC500mg/L和CCC1000mg/L处理抽薹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三种抑制剂之间对抽薹的影响差异不显着,浓度对抽薹的影响差异显着,高浓度(1000mg/L)对降低抽薹率有利,抑制剂类型和浓度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高浓度PP333和CCC可显着增加单根重量,降低抽薹率,增加当归产量。2. NAA100mg/L和GA3100mg/L+NAA100mg/L有利于当归叶片增多,GA3 30mg/L处理则抑制叶片增加,促进植株衰老。NAA单施或与CTK和GA3配合喷施均促进株高增高。NAA100mg/L和CTK100mg/L+NAA100mg/L促进根的伸长生长,ABA20mg/L、GA330mg/L、GA350mg/L+NAA100mg/L和GA3100mg/L+NAA 100mg/L都对根的伸长具有抑制作用。CTK100mg/L+NAA100mg/L促进侧根萌发和生长,ABA和GA3不论单施或是配施,均抑制侧根生长。NAA有利于根膨大生长,ABA和GA3单施或配施均抑制根的膨大生长。GA3对当归抽薹具有促进效应,GA3浓度越大,比例越高,其促抽薹效应越明显。NAA100mg/L和CTK50mg/L+NAA100mg/L对抽薹有微弱抑制作用。NAA单施或与CTK配施均可大幅提高当归产量,CTK100mg/L +NAA100mg/L增产效果最好。GA330mg/L单施减产幅度最大,GA3与NAA配施比例越大,产量降低幅度越大。NAA单施或与GA3配施可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而NAA与CTK配施或ABA与GA3配施均抑制叶绿素合成。GA3浓度越高,比例越大,可溶性糖含量就越高。低浓度ABA、NAA单施和NAA与CTK配施都可促进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高,而GA3不管浓度高低,配施单施都抑制游离氨基酸合成或积累。CAT活性在ABA20mg/L、CTK50mg/L +NAA100mg/L和NAA100mg/L处理后均较对照增高,高浓度GA3则使其降低。POD活性在喷施ABA20mg/L和CTK50mg/L+NAA100mg/L后较对照降低,而喷施GA350mg/L+NAA100mg/L和GA3100mg/L+NAA100mg/L后较对照增大,说明高浓度GA3单施或配施均可使POD活性增大。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GA350mg/L+NAA100mg/L、GA3100mg/L+NAA100mg/L、ABA40mg/L+GA340mg/L和ABA40mg/L+GA340mg/L处理之后较对照升高,ABA20mg/L和NAA100mg/L可显着降低。3.采用冬季温室育苗-带基质绿体移栽技术可有效抑制当归抽薹,移栽后田间抽薹率为0。育苗环境日均温14℃~18℃,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40%~60%,≥5℃的有效积温为237.1℃~391.8℃对当归苗期生长发育最有利。但在此环境下育苗,经炼苗移栽后田间长势在后期有所减缓。日均温度8℃~15℃,≥5℃的有效积温105.2℃~240.3℃条件育苗,当归苗期生长处于劣势,但移栽后生长后期其地上地下物质积累迅速。育苗容器口径越大,出苗越慢,出苗率越低。4cm纸筒处理最有利于当归茎叶和根部物质积累,有利于提高当归根冠比。田园土与蛭石1:1混合基质最有利于温室当归出苗,田园土反之。育苗容器及育苗容器与基质之间互作效应不显着。育苗容器对当归幼苗子叶退化速度影响明显,纸筒育苗子叶退化速率较快,而基质对子叶退化速度无明显影响。苗前期侧根数纸筒优于塑料营养钵,苗后期及移栽后塑料营养钵优于纸筒。蛭石最有利于当归侧根萌发生长,田园土不利于当归侧根生长,塑料营养钵装蛭石基质最有利于当归侧根生长。苗期纸筒小空间造成种苗植株徒长,而塑料营养钵的大空间利于形成壮苗。相同基质条件下,塑料营养钵育苗根部物质积累量大于纸筒育苗;相同育苗容器下,蛭石育苗根部物质积累量最高,田园土处理当归根部物质积累量最低,因此塑料营养钵为容器,蛭石为基质最有利于当归根部物质积累。4.当贮苗温度高于7℃,过早萌发并不利于当归移栽后的生长。10℃贮苗和岷县传统贮苗抽薹率较高,抽薹率并未表现出与温度有显着的直线相关性。0℃~7℃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当归苗,抽薹率相对较低。贮苗温度条件对移栽后当归根长无明显影响,根直径和侧根数均为岷县传统贮苗为高,而10℃贮苗则处于劣势。贮苗温度虽对单根产量的影响并未达到显着水平,但由于抽薹率的差异,0℃和7℃贮苗移栽后产量较传统贮苗增加。当归种苗贮藏以0℃~7℃为宜。5.采用种子直播技术进行当归栽培,可缩短当归栽培周期,避免抽薹发生,且早薹种子和蜡熟种子可用于直播。种子类型和密度对直播当归主根长和根粗的影响不显着,正常头穗种子以株、行距20cm×20cm直播其主根长、根粗略优于其他处理,正常头穗种子株距10cm、行距20cm播种时直播当归产量最高。与传统山荒地育苗移栽相比,直播当归根形好,侧根较少。不同类型种子直播后当归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二、采收切花后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二次放花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收切花后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二次放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ABA对其体胚发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百合概述
        1.1.1 百合的分布
        1.1.2 百合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2 国内外百合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2.1 百合体细胞再生研究
        1.2.2 百合组织培养外植体选择
        1.2.3 百合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1.2.4 组培苗移栽
    1.3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研究现状
        1.3.1 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1.3.2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1.4 ABA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的影响研究
    1.5 宜昌百合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提高国产百合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2.2 保护野生百合资源
    2.3 完善宜昌百合无性繁殖体系
    2.4 为研究体细胞胚发生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3 研究内容、材料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2.1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3.2.2 体细胞胚发生对ABA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1 石蜡切片
        3.3.2 抗氧化酶及多胺氧化酶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3.3.3 内源营养指标
        3.3.4 内源激素指标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宜昌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4.1.1 光暗条件、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宜昌百合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1.2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形态学、组织学差异及其分化
        4.1.3 不同浓度NAA对体胚苗壮苗生根的影响
    4.2 ABA对宜昌百合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4.2.1 不同生长阶段宜昌百合愈伤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4.2.2 ABA对宜昌百合体胚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2.3 ABA对宜昌百合体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内源平衡的影响
5 讨论
    5.1 光暗条件、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宜昌百合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5.2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形态学、组织学差异及其分化
    5.3 不同浓度NAA对体胚苗壮苗生根的影响
    5.4 ABA对诱导宜昌百合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5.4.1 宜昌百合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5.4.2 ABA对宜昌百合体胚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及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4.3 ABA对宜昌百合体胚发育过程中内源营养的影响
        5.4.4 ABA对宜昌百合体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绣球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绣球切花概述
        1.1.1 绣球切花的生物学特征概述
        1.1.2 绣球切花生产现状
    1.2 切花采后衰老机理
        1.2.1 鲜切花衰老过程中水分代谢的研究
        1.2.2 鲜切花在衰老过程中的呼吸作用与乙烯的变化情况
        1.2.3 鲜切花衰老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变化
        1.2.4 鲜切花衰老过程中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1.2.5 鲜切花衰老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变化
    1.3 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3.1 切花物理保鲜技术研究
        1.3.2 切花化学保鲜技术研究
    1.4 绣球切花保鲜研究现状
        1.4.1 绣球切花研究现状
        1.4.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2.1 预冷处理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结果与讨论
    2.2 化学保鲜剂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2.2.1 不同糖源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2.2.2 不同有机酸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2.2.3 1-MCP处理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2.3 三种化学试剂正交旋转试验
        2.3.1 试验设计与结果
3 结论与展望
    3.1 预冷处理对绣球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3.2 单一化学试剂对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3.2.1 糖源对“雪球”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3.2.2 有机酸对“雪球”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3.2.3 乙烯抑制剂对“雪球”绣球切花保鲜的影响
    3.3 糖源、有机酸和乙烯抑制剂共同作用对绣球切花的影响
    3.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赤霉素对兔眼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蓝莓发展现状
        1.1.1 蓝莓栽培品种
    1.2 蓝莓植物学特性
    1.3 蓝莓生物学特性
        1.3.1 蓝莓生长习性
        1.3.2 蓝莓开花习性
        1.3.3 蓝莓结果习性
        1.3.4 蓝莓种子繁殖
        1.3.5 蓝莓光合特性
        1.3.6 蓝莓生态适应性
    1.4 赤霉素对植物生理的作用
        1.4.1 赤霉素对植物花发育的调控
        1.4.2 赤霉素对植物营养生长的调控
        1.4.3 赤霉素对植物果实发育的调控
        1.4.4 赤霉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控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花前喷施赤霉素对兔眼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赤霉素对粉蓝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赤霉素对粉蓝叶片鲜重、干重、叶片面积的影响
        2.2.3 赤霉素对粉蓝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2.4 赤霉素对粉蓝枝条直径的影响
        2.2.5 赤霉素对粉蓝枝条长度、节间长度的影响
        2.2.6 赤霉素对粉蓝枝条数量的影响
        2.2.7 赤霉素对粉蓝花期影响
        2.2.8 赤霉素对粉蓝花朵数量/花序的影响
        2.2.9 赤霉素对粉蓝果实发育期的影响
        2.2.10 赤霉素对粉蓝果实品质的影响
        2.2.11 赤霉素对粉蓝种子特性的影响
    2.3 讨论与结论
        2.3.1 花前喷施赤霉素对蓝莓营养生长的影响
        2.3.2 花前喷施赤霉素对蓝莓花期调控的影响
        2.3.3 花前喷施赤霉素对蓝莓果实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3.4 花前喷施赤霉素对蓝莓种子特性及发芽率的影响
3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兔眼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成花的影响
        3.2.2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开花时期的影响
        3.2.3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花芽分化的影响
        3.2.4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叶片可溶性糖、淀粉的影响
        3.2.5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3.2.6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3.3.1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3.3.2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的影响
        3.3.3 夏季喷施赤霉素对蓝莓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4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种植时间和遮阴对百合花期和开花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百合概述
    1.2 花期调控概述
        1.2.1 温度处理
        1.2.2 光照处理
        1.2.3 定植时间
        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1.2.5 品种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百合的花期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观测指标
    2.2 结果分析
        2.2.1 开花性状比较
        2.2.2 品种的花期比较
    2.3 讨论
第三章 种植时间对百合花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观测纪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遮阴对百合花期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观测纪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光照测定以及遮阴率的计算
        4.2.2 遮阴对开花性状的影响
        4.2.3 遮阴对花期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遮阴对百合生长状况的影响
        4.3.2 遮阴对百合开花性状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5)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成花进程形态学研究
        1.1.2 成花机理
        1.1.3 花期调控中栽培措施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墨兰成花进程解剖学研究
        2.2.2 墨兰成花进程生理学研究
        2.2.3 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墨兰成花进程解剖学研究
        3.1.1 墨兰花芽分化进程解剖学观察
        3.1.2 墨兰花朵发育进程解剖学观察
    3.2 墨兰成花进程生理学研究
        3.2.1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3.2.2 淀粉含量变化
        3.2.3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2.4 POD活性变化
        3.2.5 全碳含量变化
        3.2.6 全氮含量变化
        3.2.7 氮碳比含量变化
        3.2.8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3.3 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3.3.1 温度对墨兰成花的影响
        3.3.2 光周期、GA_3、SA对墨兰成花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墨兰成花进程解剖学研究
        4.1.2 墨兰成花生理学研究
        4.1.3 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胭脂花生长发育和花期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1.1.1 赤霉素(GA)与花芽分化
        1.1.2 生长素(IAA)与花芽分化
        1.1.3 细胞分裂素(CTK)与花芽分化
        1.1.4 脱落酸(ABA)与花芽分化
        1.1.5 内源激素平衡与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
    1.2 花芽分化与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
        1.2.1 碳水化合物与花芽分化
        1.2.2 可溶性蛋白与花芽分化
        1.2.3 C/N与花芽分化
    1.3 环境因子对花芽分化及成花的影响
        1.3.1 温度对花芽分化及成花的影响
        1.3.2 光周期对花芽分化及成花的影响
        1.3.3 矿质营养与花芽分化及成花
    1.4 报春花属植物成花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2 光周期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光周期处理
        2.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2 结果和分析
        2.2.1 延长日照补光对胭脂花顶芽萌发的影响
        2.2.2 延长日照补光对胭脂花生长的影响
        2.2.3 延长日照补光对胭脂成花的影响
        2.2.4 延长日照补光对胭脂花萌发初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光周期、激素含量与胭脂花顶芽萌发及生长
        2.3.2 光周期对胭脂花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
    2.4 小结
3 光周期和温度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量项目和方法
        3.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结果和分析
        3.2.1 光周期和温度对休眠胭脂花植株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3.2.2 光周期和温度对胭脂花生长的影响
        3.2.3 光周期和温度对花芽形成的影响
        3.2.4 光周期和温度对胭脂花根系活力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光周期和温度与胭脂花的休眠解除和生长
        3.3.2 光周期和温度与胭脂花的花芽形成和发育
    3.4 小结
4 光周期和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休眠植株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光周期和赤霉素处理
        4.1.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4.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结果和分析
        4.2.1 光周期和外源赤霉素处理对顶芽萌发率的影响
        4.2.2 光周期和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内源GA_3的影响
        4.2.3 光周期和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ABA含量的影响
        4.2.4 光周期和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ZR含量的影响
        4.2.5 光周期和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IAA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内源GA_3和其它激素含量的影响
        4.3.2 光周期对内源GA_3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小结
5 环境条件对低温冷藏的不同苗龄的胭脂花开花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地的气候条件
        5.1.3 平泉地区生长发育及物候期观察
        5.1.4 低温冷藏方法及开花指标
        5.1.5 数据处理和分析
    5.2 结果和分析
        5.2.1 3种苗龄胭脂花平泉引种的生长发育进程
        5.2.2 胭脂花在河北平泉生长发育规律
        5.2.3 苗龄和环境条件对胭脂花顶芽绽放及开花的影响
        5.2.4 苗龄和环境条件对胭脂花开花性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胭脂花花芽分化启动的条件
        5.3.2 环境条件对胭脂花成花质量的影响
        5.3.3 花序败育和成花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5.4 小结
6 低温冷藏对胭脂花开花质量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材料及低温处理时间
        6.1.2 测量指标及方法
        6.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6.2 结果和分析
        6.2.1 低温冷藏时间对胭脂花顶芽绽放及开花质量的影响
        6.2.2 低温冷藏时间对胭脂花生理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低温冷藏时间与成花质量
        6.3.2 低温冷藏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6.4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7)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及贮藏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鲜切花采后的品质变化及生理生化变化
        1.1.1 鲜切花采后的形态变化
        1.1.1.1 色泽的变化
        1.1.1.2 香气的变化
        1.1.1.3 花形的变化
        1.1.1.4 花枝茎叶的变化
        1.1.2 鲜切花采后生理生化变化
        1.1.2.1 鲜切花采后呼吸生理变化
        1.1.2.2 鲜切花采后水分平衡生理变化
        1.1.2.3 鲜切花采后营养物质的代谢变化
        1.1.2.4 鲜切花采后内源激素的变化
        1.1.2.5 鲜切花采后酶活性代谢变化
    1.2 鲜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
        1.2.1 鲜切花保鲜剂处理技术
        1.2.1.1 鲜切花保鲜剂的类型
        1.2.1.2 鲜切花保鲜剂的成分组成
        1.2.2 鲜切花贮藏保鲜技术
        1.2.2.1 鲜切花低温贮藏技术
        1.2.2.2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1.2.3 鲜切花采后催花技术的研究
    1.3 切花菊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切花菊采后生理的研究
        1.3.2 切花菊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
        1.3.3 关于切花菊催花保鲜剂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筛选
        3.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
        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3.2.4 催花液用于瓶插保鲜的效果及瓶插期间的生理变化
        3.2.4.1 试验材料与瓶插保鲜液
        3.2.4.2 试验方法
        3.2.5 贮藏方式、温度、时间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3.2.5.1 试验材料
        3.2.5.2 试验方法
    3.3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形态指标测定与方法
        3.3.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方法
        3.3.2.1 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测定
        3.3.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3.2.3 抗氧化酶的测定
        3.3.2.4 叶绿素(Chl)含量的测定
        3.3.2.5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3.3.2.6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3.3.2.7 花色素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切花菊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的筛选
        4.1.1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花径日变量的影响
        4.1.2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开花率的影响
        4.1.3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花枝鲜重日变化量的影响
        4.1.4 不同催花液基本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综合评价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
        4.2.1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1.1 不同浓度 6-BA 单因素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1.2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催花期间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1.3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2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2.1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2.2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催花期间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2.3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3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3.1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3.2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催花期间切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3.3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2.4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4.2.4.1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切花蕾期采后催花观赏品质及花径大小的影响
        4.2.4.2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催花期间切切花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2.4.3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的影响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4.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期间花枝鲜重变化率及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期间酶活性的影响
    4.4 催花液用于瓶插保鲜的效果及瓶插保鲜期间的生理变化
        4.4.1 各个组合处理的形态指标的综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4.4.2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的生理指标的变化
        4.4.2.1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变化
        4.4.2.2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花枝鲜重的变化
        4.4.2.3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花瓣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4.2.4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4.2.5 各处理组合瓶插保鲜期间花瓣中花色素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4.5 贮藏方式、温度、时间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4.5.1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4.5.1.1 催花期间花蕾开放及花枝品质变化的观察
        4.5.1.2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花径大小的影响
        4.5.1.3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5.1.4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1.5 7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5.2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4.5.2.1 催花期间花蕾开放及花枝品质变化的观察
        4.5.2.2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花径大小的影响
        4.5.2.3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5.2.4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2.5 14d 贮藏期后不同贮藏方式及温度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5.3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的影响与比较
        4.5.3.1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花径大小的影响
        4.5.3.2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4.5.3.3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5.3.4 不同贮藏期对蕾期切花菊催花期间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基本成分组合最佳浓度的筛选
    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用于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最佳浓度
        5.2.1 不同浓度 6-BA 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2.2 不同浓度 GA3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2.3 不同浓度 KT 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2.4 不同浓度 6-BA+IAA 与 KT+IAA 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效果的比较
    5.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5.4 催花液用于瓶插保鲜的效果及瓶插期间的生理变化
    5.5 贮藏方式、温度、及时间对蕾期切花菊贮藏后催花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图版

(8)文心兰矿质营养特性及栽培基质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文心兰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文心兰植物学特性
        1.2.2 繁殖技术研究
        1.2.2.1 外植体的选择及原球茎的诱导
        1.2.2.2 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的驯化移栽
        1.2.3 兰科植物营养研究进展
        1.2.3.1 兰花氮素营养特性
        1.2.3.2 兰花磷素营养特性
        1.2.3.3 兰花钾素营养特性
        1.2.3.4 其他矿质养分的营养元素
        1.2.3.5 文心兰矿质营养研究概述
        1.2.4 花卉无土栽培基质研究概述
        1.2.4.1 栽培基质的发展历程
        1.2.4.2 花卉栽培基质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 文心兰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规律
        2.2.2 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大中量矿质元素含量
        2.2.3 不同生育期各器官大中量矿质元素积累与分配
        2.2.4 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微量矿质元素含量
        2.2.5 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微量矿质元素积累与分配
    2.3 本章小结
3 文心兰栽培基质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基质的预处理与试验设计
        3.1.3 方法
        3.1.4 基地栽培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3.2.1.1 不同基质的物理性质
        3.2.1.2 不同基质的化学性质
        3.2.2 基质pH及EC的变化
        3.2.2.1 基质pH变化
        3.2.2.2 基质EC变化
        3.2.3 不同基质兰株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比较
        3.2.4 不同基质兰株根系活力比较
        3.2.5 不同基质兰株生长速率比较
        3.2.6 不同基质对兰株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3.2.7 不同基质对兰株生物量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3.2.8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附录

(9)生长调节剂与光温处理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杜鹃研究概况
        1.1 杜鹃的资源与分布
        1.2 西洋杜鹃的生物学特性
        1.3 西洋杜鹃的园林应用价值
    2 植物花期调控研究概况
        2.1 植物花期调控研究现状
        2.2 植物花期调控研究手段
        2.3 植物花期调控研究意义
    3 生长调节剂、光照、温度处理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3.1 温度处理与内源激素的影响
        3.2 光照处理与内源激素的影响
        3.3 生长调节剂与内源激素的影响
    3 内源激素与花期的关系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药品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西洋杜鹃开花的影响
        2.2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西洋杜鹃花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光照强度对西洋杜鹃花期调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药品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后对西洋杜鹃开花状况的影响
        2.2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西洋杜鹃花芽不同内源激素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西洋杜鹃花期与开花质量的影响
        3.2 西洋杜鹃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花期的关系
第四章 低温处理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药品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处理时间对杜鹃花期的影响
        2.2 低温处理时间对西洋杜鹃花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3 讨论
        3.1 低温处理对西洋杜鹃花期和开花质量的影响
        3.2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花期的关系
        3.3 低温处理内源激素的平衡与花期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10)当归抽薹的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植物抽薹研究进展
    1. 当归抽薹的研究
        1.1 当归成药期的抽薹现状
        1.2 当归早期抽薹的影响因素
        1.3 当归早期抽薹的控制技术
    2. 植物抽薹机理研究
        2.1 遗传
        2.2 光温诱导
        2.3 生理生化
        2.4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花芽分化、抽薹的关系
    3. 抽薹调控措施
        3.1 分子调控
        3.2 光温调控
        3.3 外源激素调控
        3.4 栽培措施调控
    4. 小结
第二章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内容
        2.2.1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抽薹的抑制效应
        2.2.2 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的影响
        2.2.3 冬季育苗移栽对当归抽薹的抑制效应研究
        2.2.4 贮苗温度条件对当归抽薹及生长的影响
        2.2.5 种子直播对当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
        2.4.1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抽薹的抑制效应
        2.4.2 外源激素对当归生长及抽薹的影响
        2.4.3 冬季育苗-绿体带基质移栽对当归抽薹的抑制效应研究
        2.4.4 贮苗条件对当归抽薹及生长的影响
        2.4.5 种子直播对当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第三章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抽薹的影响
    3.1 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当归生长的影响
        3.1.1 生长抑制剂对当归叶片数的影响
        3.1.2 不同生长抑制剂对当归地上部分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不同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根部形态的影响
    3.2 植物生长抑制物质对当归抽薹及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抽薹的影响
        3.2.2 不同生长抑制剂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3.3 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对当归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3.3.1 叶绿素含量变化动态
        3.3.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动态
        3.3.4 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动态
    3.4 小结与讨论
        3.4.1 生长抑制剂对当归地上生长的影响
        3.4.2 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根部生长的影响
        3.4.3 生长抑制剂对当归抽薹及产量的影响
        3.4.4 生长抑制剂对当归生理指标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外源激素对当归生长及抽薹的调控效应
    4.1 外源激素对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的影响
        4.1.1 喷施外源激素前后当归叶片数和株高变化动态
        4.1.2 外源激素对当归根部生长动态的影响
    4.2 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的影响
        4.2.1 喷施外源激素对抽薹率的影响
        4.2.2 外源激素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4.3 外源激素对当归成药期生理变化的影响
        4.3.1 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 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3 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4 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3.5 外源激素对当归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3.6 喷施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3.7 喷施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4.1 外源激素对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的影响
        4.4.2 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率和产量的影响
        4.4.3 外源激素对当归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冬季育苗-绿体移栽对当归生长的影响
    5.1 育苗环境对当归苗期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5.1.1 不同育苗环境温度变化
        5.1.2 不同育苗环境对当归出苗率及子叶退化率的影响
        5.1.3 不同育苗环境对当归苗期株高及叶片数的影响
        5.1.4 不同育苗环境对当归主根长及侧根数的影响
        5.1.5 不同育苗环境对当归物质积累的影响
    5.2 育苗容器大小对当归苗期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5.2.1 纸筒直径大小对当归出苗率及子叶退化率的影响
        5.2.2 纸筒直径大小对当归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5.2.3 纸筒直径大小对当归根长和侧根数的影响
        5.2.4 纸筒直径大小对当归物质积累的影响
    5.3 育苗容器和基质对当归苗期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5.3.1 育苗容器和基质对当归出苗和子叶退化的影响
        5.3.2 育苗容器和基质对当归株高的影响
        5.3.3 育苗容器和基质对当归主根长和侧根数的影响
        5.3.4 育苗容器和基质对当归物质积累的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5.4.1 育苗环境温湿度对当归生长的影响
        5.4.2 育苗容器大小对当归苗期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5.4.3 育苗容器和基质对当归苗期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贮苗条件对当归抽薹及生长的影响
    6.1 不同贮苗条件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6.2 不同条件贮苗移栽后当归成药期地上生长动态
    6.3 不同条件贮苗移栽后对早期抽薹率的影响
    6.4 不同条件贮苗移栽后对当归药材根部形态指标的影响
    6.5 同条件贮苗移栽后对当归药材产量及构成的因素的影响
    6.6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种子直播对当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1 种子熟度和直播密度对当归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7.1.1 种子熟度和直播密度对当归叶片数的影响
        7.1.2 种子熟度和直播密度对当归株高的影响
    7.2 种子熟度和直播密度对当归根部形态特性的影响
    7.3 不同种子和密度直播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7.4 种子熟度对当归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7.4.1 不同种子直播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7.4.2 不同熟度种子直播对当归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7.4.3 种子直播对当归灰分含量的影响
    7.5 结论与讨论
        7.5.1 种子直播对当归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7.5.2 种子直播对当归根部形态的影响
        7.5.3 种子直播对当归产量的影响
        7.5.4 种子直播对当归药材质量的影响
    7.6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采收切花后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二次放花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ABA对其体胚发育的影响研究[D]. 张璐.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2]绣球切花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D]. 杨景雅. 云南大学, 2018(01)
  • [3]赤霉素对兔眼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 安迪.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4]种植时间和遮阴对百合花期和开花性状的影响[D]. 廉峻丽.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5]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 李淑娴.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7)
  • [6]胭脂花生长发育和花期调控研究[D]. 马玉磊.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1)
  • [7]切花菊蕾期采后催花液及贮藏技术的研究[D]. 马海燕.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4)
  • [8]文心兰矿质营养特性及栽培基质的选择[D]. 许杰. 海南大学, 2012(01)
  • [9]生长调节剂与光温处理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D]. 李波. 浙江大学, 2012(02)
  • [10]当归抽薹的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 邱黛玉.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3)

标签:;  ;  ;  ;  ;  

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切花采后二次开花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