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支柱开采新技术研究

剩余支柱开采新技术研究

一、残留矿柱开采的新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祺,田宏海,程国华,马彦平[1](2018)在《镜铁山桦树沟井下矿低贫化放矿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多年来一直是矿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实验室模拟放矿研究,结合镜铁山矿V矿体低贫化放矿工业试验研究,形成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标准,试验综合回采率指标达到了85.67%,贫化率达到8%左右;探索总结了截止品位向低贫化放矿方式转换的工艺技术,在桦树沟全矿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李青山[2](2017)在《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矿柱回收与空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主要针对采空区处理技术及残矿回采方法两个方面,结合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矿体特征及开采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矿山采空区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采空区跨度、高度和体积等对采空区进行了统计归类,提出了基于Q系统岩体分级的最大无支护跨度计算方法和Mathews图解方法,分别对采空区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采用得采空区处理技术后,结合矿山实际提出了废石胶结与非胶结充填处理采空区的方案,并对废石充填系统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废石充填处理采空区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能够解决空区长时间暴露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降低废石运输成本,每年可减少生产成本1100多万元;还有效缓解主运输巷运输压力,解决地表废石堆放,处理等问题。通过对矿山残留矿柱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残矿赋存条件对残矿进行了统计分类。根据赋存状况的不同,可将残矿归纳为:独立点柱、间柱,主要运输巷道上覆或周边的较完整矿体,中段之间留有的顶底柱,采空区顶板上残矿,采场底部残矿等典型类型。针对采空区顶板矿体设计采用水平中深孔回采方案,以现有采空区为崩矿的自由面和补偿空间,下压式爆破,崩落顶板矿体。针对运输巷上部残矿,首先充填处理空区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运输巷道加固处理,然后在距离运输巷上部10-15m的距离新开副分层,重新布置出矿运输巷结构,最后正常回采运输巷上部残矿。针对采场底部的矿体回采,研究采用先开副分层,巷道工程送至矿体底部,在矿体底部分层布置中深孔凿岩巷和出矿结构,采用中深孔落矿回采。通过本文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63.6万t不同类型的矿柱进行有效回收,缓解了资源紧张状况。

胡发龙,李群敬[3](2014)在《软破介质中残矿体开采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新城金矿浅部软破介质中残留有大量的富矿,对其进行开采可以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残矿进行开采可行性分析之后,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充填体强度低、松散、矿体水平、厚度小的特征提出了小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短壁式落矿充填采矿法、人工矿柱全面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3个方案,并通过模糊数学进行优选,选择小进路充填采矿法,取得了预期效果。

任卫东[4](2013)在《全面采矿法在铝土矿中的应用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露天开采铝土矿的逐步减少,铝土矿地下开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某公司所属矿山是目前地下开采最大的铝土矿,矿床大部分为缓倾斜沉积型矿床,围岩条件尤其是顶板稳定性比较差,针对原开采方法损失贫化指标大而且生产安全性差等问题,采用可以回收利用的液压支柱替代部分矿柱,并且通过对顶板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优化采场设计,从而提高矿石回采率,减少矿石贫化率,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回采率提高了13.54个百分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建[5](2012)在《锡矿山残矿资源安全回收专项论证及开采技术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锡矿山经过百余年来的开采,特别是前期受采矿技术的局限,导致残留大量的锑矿资源不能及时回收,并形成了大量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使残矿回采环境恶化,矿柱易发生变形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大面积冒落、地表塌陷和突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加速消耗,导致易于开采的优质资源日渐枯竭,为维持矿山企业稳定生产,除加大深部和外围勘探力度,增加保有储量外,还应加大残矿资源回收力度。为此,本文针对湖南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怎样安全、经济、高效的回采残矿资源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对锡矿山残矿资源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和开采范围内大量采空区的实地勘查,针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原理,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危险性分级。(2)由于模糊评判原理自身的局限性,分析结果不一定非常可靠,因此,为了佐证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客观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和4“空区群部分地段顶板拉应力值超过极限抗拉强度,处于临界状态,其余空区均相对安全。(3)为了安全、高效、科学的回采锡矿山残矿资源,设计残矿回收方案,根据残矿资源技术分类和技术条件,运用模糊数学(Fuzzy)和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理论,在建立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4种备选开采模式方案进行综合评判优选。从经济、技术、安全指标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开采方案的因素,并将其转换成隶属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客观的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向量,进而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出各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得出备选开采模式方案的优越度,从而确定开采方案最优。(4)为了选取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在矿岩与充填体力学参数的基础上,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残矿资源回采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基于采场极限暴露面积,利用MIDAS模拟不同采场的结构参数、不同回采模式下的采场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综合分析模拟结果,最终确定最优方案。(5)对最优采矿方案进行单体设计和优化,包括采准切割工程的巷道布置、采矿设备选型与配套;采场充填技术(包括接顶技术、泄滤水技术等);采矿方法经济效益分析;安全回收措施等。

张青青[6](2011)在《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矿石的回采会引起矿山采空区周围岩体应力的重新分布,当这种重新分布的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将会造成岩体失稳破坏,因此,采空区岩体受力状态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大冶灵宝铁矿,以采空区岩体稳定性评价为主线,以为该矿山残矿回采决策提供依据为目的,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岩体的稳定性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资料查询与现场调查,找出影响岩体稳定性的矿山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因素。结合在实验室内对-88m采空区采集的岩石进行点载荷强度指标试验结果,对该采区岩体进行RMR与Q系统岩体分类,得出灵宝铁矿采空区岩体属于较好质量岩体。运用ANSYS软件对灵宝铁矿进行三维建模分析,得出矿山采空区岩体应力及安全系数分布情况在残矿回采前后的变化规律,评价残矿的回采对采空区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井下采空区状况调查,建议该矿采用封闭法来处理井下采空区,包括小包山矿-70m水平以上采空区和-88m水平以下采空区。最后,在有限元分析得出的-88m水平采空区岩体应力集中分布的区域,合理布设声发射监测点,对残矿回采主要作业采空区岩体地压活动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预测预报采空区岩体稳定性变化趋势,对矿山残矿的安全回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守杰[7](2011)在《云锡松矿残矿回采地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许多矿山进入开采末期,资源紧张,而空区内有大量的残矿,为缓解资源紧张局面,回收残矿的要求更为迫切。空区中残矿开采技术条件复杂,采空区的状态或为敞空或为冒落充填,回采这些残矿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就是回收过程中的地压控制问题。论文以松矿房柱法矿柱回采为研究对象,使用FLAC3D软件建立现场房柱法模型,考虑了三种不同侧压系数,进行开采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岩体力学、岩石力学、复合岩体力学知识对矿岩稳定性进行分析,总结了三种侧压系数下的地压显现规律,分析了盘区压力拱效应,并根据对压力拱的定义圈定了盘区压力拱的边界。通过计算分析认为松矿房柱法结构及参数合理。按不同回采顺序进行回采,会使待采矿块处于不同的地压控制之下,选择合理的回采顺序对限制采场地压有重大作用;论文计算了自重应力场条件下三种回采顺序的地压显现规律,认为不同的回采顺序对待采矿块形成的地压一致。在一次回采的基础上进行矿柱回采,需要控制采场地压。论文分析了空场中不同位置矿柱回采后的地压显现规律及矿岩稳定性,认为回采靠近盘区矿柱的点柱可以控制采场地压。采场顶板可能因顶板中央的拉应力或角点处的压应力增至极限值而导致冒顶,经过计算分析,认为松矿房柱法空场顶板破坏方式是角点压应力集中导致岩体破坏进而导致冒顶。

刘让[8](2010)在《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矿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地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金属矿过去地下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留下一些贫矿;采用空场法采矿的一些矿山,留下了一些矿柱;此外,为保护地表建构筑物、河流和湖泊以及井巷工程,一些矿山还需留保安矿柱。因此,及时而有效地回采矿柱,对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地压监控措施等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1、大红山铜矿岩体为层状结构,断层及宏观结构弱面是主要控制因素,但对整体岩石开挖影响不大,整体岩体稳定性较好。在矿柱回采中,可不考虑断层等大的结构体的影响,但应注意结构面的影响。2、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会因为矿柱的回采对地压构成严重的威胁,破坏整个开采系统。3、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不会对整个一期正常生产系统产生安全威胁。模拟表明,大红山铜矿的矿柱回采对整个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通过加强充填、设置中段矿柱等方法可以得到有效控制。4、设计优化了矿柱回采的方案——浅孔留矿法。该方案的采场结构参数为:沿矿柱高度1/3H以下,留2m的矿壁作为保护层厚度,1/3H以上留1m矿壁,矿壁形态呈阶梯型。经过现场工业试验,确定的回采方案获得很好的效果,回采过程中经位移监测,采场变形量小,地压显现不明显。5、创造性的提出了无胶结尾砂充填条件下的矿柱回采工艺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工业回采试验,实现回采矿柱0贫化、62%回采率的良好效果。6、解决了无胶结尾砂充填条件下窄矿柱(5~8m)的地压控制、地压显现等问题,实现了矿柱的安全回采,改变了大红山铜矿矿柱不能回采的局面。

刘胜光,郭广军,刘军晓,徐永彬,王彦玮[9](2010)在《山东焦家金矿残矿回收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焦家金矿区残采中段的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山的具体生产情况和条件,对残采中段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设计,布置生产、地质探矿,不断增加资源储备。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采用自下而上分层进路法、有计划地对其房柱及矿柱进行连续回采,实现资源的充分回收。

秦杨[10](2010)在《张家滩磷矿保安矿柱开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矿柱的安全回采是我国金属矿山面临的紧迫问题,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仍在进行广泛的探索之中。论文结合张家滩磷矿矿区公路压矿的具体情况,对公路下的保安矿柱开采技术进行研究,认为应用充填法回采张家滩磷矿矿区公路的保安矿柱的方法是可行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在充分了解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张家滩磷矿矿区公路下保安矿柱的留设和范围进行了计算,得出矿区白云岩的岩层移动角为β=γ=82 ,δ=58;并计算出矿区公路保安矿柱的范围为w13线~wl7线之间,全长800米;标高为1050~1180米,垂高130米。2、对张家滩磷矿矿区公路下矿体回采矿房的最大跨度进行了计算,得出该段矿房回采的最大跨度为4.6~8.55米。3、认为应采用充填法对张家滩磷矿矿区公路的保安矿柱进行回采,对相关凿爆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了具体的回采工艺和充填工艺。同时,该方案也为矿区其他矿段保安矿柱的回采提供了借鉴。4、通过胶结充填体配比试验,确定胶结体配比按1:5山砂胶结体配比,水泥用量273kg/m3、水灰比1.61、强度5mpa(28天)。

二、残留矿柱开采的新工艺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残留矿柱开采的新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镜铁山桦树沟井下矿低贫化放矿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镜铁山矿无贫化放矿技术研究概况
2 镜铁山矿低贫化放矿工艺技术研究
    2.1 模拟放矿实验研究
    2.2 Ⅴ矿体低贫化放矿工业试验
        2.2.1 Ⅴ矿体工业试验条件与开采现状
        2.2.2 V矿体工业试验方案
        2.2.3 V矿体工业试验初步成果
3 低贫化放矿技术的推广应用
    3.1 桦树沟矿区推广应用
    3.2 取得的经济效益
4 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改进技术措施
5 研究与应用成果

(2)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矿柱回收与空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空区赋存现状
        1.2.2 地下矿山采空区处理
        1.2.3 矿柱的回收技术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开采技术条件及现状
    2.1 工程地质概况
    2.2 空区现状
    2.3 矿柱赋存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空区安全状况分类及处理技术
    3.1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3.1.1 基于Q系统岩体分级的最大无支护跨度计算
        3.1.2 上盘围岩稳定性分析Mathews图解方法
        3.1.3 岩体质量评价计算结果
        3.1.4 采空区安全状况分类
    3.2 采空区处理
        3.2.1 采空区处理的范围
        3.2.2 采空区处理方法调查
        3.2.3 采空区处理方法选择
        3.2.4 采空区充填工艺
        3.2.5 采空区充填工艺实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柱回收方案研究
    4.1 矿柱回收方案的选择
        4.1.1 矿柱回收的意义
        4.1.2 矿柱回收的范围
        4.1.3 残矿回收方案选择的原则
        4.1.4 残矿回收方案调查
        4.1.5 残矿回采方案选择
    4.2 矿柱回收
        4.2.1 主要运输巷上部残矿回收
        4.2.2 采空区顶板矿体回采
        4.2.3 采场底部矿体回采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软破介质中残矿体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软破介质残留矿体开采条件
    1.1 残矿赋存特征
    1.2 残矿开采可行性分析
2 软破介质中残留矿体采矿方法设计
    2.1 小进路充填采矿法
    2.2 进路短壁式落矿充填采矿法
    2.3 人工矿柱全面采矿嗣后充填法
3 采矿方法比较与优选
4 结论

(4)全面采矿法在铝土矿中的应用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采矿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1 开采技术条件
    1.2 采矿方法
    1.3 主要存在问题
2 采矿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2.1 液压支柱
    2.2 合理支护密度
    2.3 采矿方法优化方案
    2.4 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分析
        2.4.1 回采率指标
        2.4.2 成本指标
3 采场地压监测
4 结论

(5)锡矿山残矿资源安全回收专项论证及开采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1 国外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2.2 国内残矿回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残矿资源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2.1 矿山地质概况
        2.1.1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2.1.2 矿区气候条件
        2.1.3 矿区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形式
    2.2 矿山地质及构造特征
        2.2.1 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
        2.2.2 地层
        2.2.3 矿物成份
        2.2.4 矿床的构造特征
        2.2.5 工程地质条件
        2.2.6 水文地质条件
    2.3 矿山开采现状
        2.3.1 开采概况
        2.3.2 采矿方法及评价
    2.4 矿山地压活动情况
    2.5 采空区现状及影响范围分析
    2.6 残矿资源分布及开采技术条件分类
        2.6.1 残矿资源分布
        2.6.2 残矿资源分类统计
第3章 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判
    3.1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度分级
        3.1.1 影响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地质因素及指数
        3.1.2 影响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开采技术条件因素及指数
        3.1.3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状态的综合指数
        3.1.4 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度等级划分
        3.1.5 锡矿山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的危险度等级确定
    3.2 锡矿山空区群稳定性模糊评判
        3.2.1 模糊评判方法
        3.2.2 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地质因素及指数
        3.2.3 隶属函数确定
        3.2.4 锡矿山采空区稳定性模糊评判
    3.3 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3.3.1 空区模型
        3.3.2 矿区数值计算模型
        3.3.3 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
        3.3.4 力学属性赋值
        3.3.5 模型边界条件
        3.3.6 荷载及计算方式
        3.3.7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残矿回收方案设计
    4.1 残矿资源回收前空区处理措施
    4.2 残矿资源技术分类
    4.3 残矿开采技术条件
    4.4 残矿回收方案初选
        4.4.1 人工混凝土矿柱替代法
        4.4.2 房柱嗣后充填法
        4.4.3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
        4.4.4 分段矿房嗣后充填法
    4.5 矿壁回收方案优化选择
        4.5.1 采矿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5.2 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权重
        4.5.3 采矿方法模糊综合选择
    4.6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4.6.1 采场极限暴露面积
        4.6.2 空区极限暴露面积与跨度确定
        4.6.3 采场结构参数确定
    4.7 采矿方法方案设计
        4.7.1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
        4.7.2 人工混凝土矿柱替代法
    4.8 残矿回收安全措施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残矿回采研究现状
        1.2.2 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灵宝铁矿矿山地质条件
    2.1 矿山工程地质
        2.1.1 矿区及矿床地质
        2.1.2 矿体地质
    2.2 矿山水文地质
    2.3 矿山生产现状
第三章 岩体分类
    3.1 岩体强度指标测定
        3.1.1 点载荷强度指标试验
        3.1.2 点载荷强度指标试验计算方法
    3.2 岩体分类
        3.2.1 RMR 分类
        3.2.2 Q 系统分类
        3.2.3 两种分类方法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ANSYS 三维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4.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模型破坏准则
    4.3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4.4 计算方法步骤
    4.5 残矿的回采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分析
第五章 残矿安全回采技术措施
    5.1 残矿安全回采建议
    5.2 采空区治理技术
        5.2.1 采空区治理技术措施简述
        5.2.2 采空区状况调查
        5.2.3 采空区治理方案
    5.3 采空区地压监测技术
        5.3.1 采空区地压监测技术措施简介
        5.3.2 地压监测及数据分析
    5.4 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7)云锡松矿残矿回采地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1 课题的提出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常用的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方法
        1.3.1 矿柱回收方法
        1.3.2 采空区处理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云锡松矿地压特征
    2.1 工程地质概况
        2.1.1 矿段地质概况
        2.1.2 矿段地质构造
        2.1.3 矿床地质
    2.2 松矿开采历史及方法
    2.3 矿区地压显现规律
    2.4 地压活动原因分析
    2.5 松矿残矿类型及矿量
        2.5.1 开采损失形成残矿
        2.5.2 非开采损失形成残矿
    2.6 地压活动对残矿回采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压力拱理论
    3.1 压力拱理论
        3.1.1 压力拱
        3.1.2 压力拱形成原理
        3.1.3 压力拱拱体的定义
        3.1.4 压力拱拱体边界的确定
        3.1.5 采场压力拱的分类
    3.2 硬岩压力拱形成条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松矿房柱法地压计算分析
    4.1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4.2 松矿房柱法结构及参数
    4.3 自重应力场房柱法地压计算分析
        4.3.1 塑性区判别与矿岩稳定性分析
        4.3.2 压力拱边界圈定
        4.3.3 地压显现规律
    4.4 侧压系数为1房柱法地压计算分析
        4.4.1 塑性区判别与矿岩稳定性分析
        4.4.2 压力拱边界圈定
        4.4.3 地压显现规律
    4.5 侧压系数为2房柱法地压计算分析
        4.5.1 塑性区判别与矿岩稳定性分析
        4.5.2 压力拱边界圈定
        4.5.3 地压显现规律
    4.6 不同侧压系数地压显现规律对比
    4.7 不同回采顺序地压显现规律
        4.7.1 中央向两翼回采
        4.7.2 两翼向中央回采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柱回采地压计算分析
    5.1 可采点柱探讨
    5.2 自重应力场点柱回采地压计算分析
        5.2.1 回采靠近盘区矿柱两个点柱
        5.2.2 回采盘区中间两个点柱之外的其余点柱
        5.2.3 回采盘区最中间两个点柱
    5.3 侧压系数为1点柱回采地压计算分析
        5.3.1 回采靠近盘区矿柱两个点柱
        5.3.2 回采盘区中间两个点柱之外的其余点柱
        5.3.3 回采盘区最中间两个点柱
    5.4 侧压系数为2点柱回采地压计算分析
        5.4.1 回采靠近盘区矿柱两个点柱
        5.4.2 回采盘区最中间两个点柱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8)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矿柱回采研究现状
        1.2.1 矿柱类型
        1.2.2 空场法矿柱回采
        1.2.3 充填法矿柱回采
        1.2.4 回采过程的安全措施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体地质概况及开采现状
    2.1 矿区地质概况
    2.2 矿区地质构造
    2.3 矿床地质
    2.4 矿区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2.5 开采现状
        2.5.1 采矿方法使用情况
        2.5.2 开采顺序
        2.5.3 开采充填情况
        2.5.4 采空区暴露面积统计
第三章 矿柱回采的可行性研究
    3.1 岩体结构调查及分析
    3.2 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3.3 岩体质量分级
    3.4 矿柱回采对一期生产系统的影响研究
        3.4.1 矿柱回采前后顶柱稳定性分析
        3.4.2 矿柱回采前后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3.4.3 矿柱回采前后夹层稳定性分析
        3.4.4 矿柱全采与留部分矿柱两方案对比分析
        3.4.5 矿柱回采对现开采系统的影响
    3.5 矿体回采过程对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5.1 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地压变化分析
        3.5.2 矿体开采过程的地压变化对矿柱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柱回采方法选择及确定
    4.1 首采矿柱概况
    4.2 回采方案
        4.2.1 方案一 有底柱浅眼留矿法
        4.2.2 方案二 有底柱中深孔崩落法
        4.2.3 方案三 留矿——崩落法
    4.3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3.1 回收率与贫化率
        4.3.2 安全性
        4.3.3 开采效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柱回采数值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拟的基本思路
    5.2 模型的建立及其计算方案
    5.3 基本假设
    5.4 计算模型
        5.4.1 计算域
        5.4.2 边界约束
        5.4.3 地应力设置
        5.4.4 计算方案
        5.4.5 计算采用力学模型
        5.4.6 计算所采用力学参数
    5.5 计算结果分析
        5.5.1 顶板及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5.5.2 矿柱回采过程稳定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柱回采工业试验
    6.1 试验盘区矿柱回采情况简介
    6.2 矿柱回采中的地压监控措施
    6.3 矿柱回采后空区的处置措施
第七章 应用与推广
    7.1 应用
    7.2 推广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山东焦家金矿残矿回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残采矿体赋存状况
    1.1 残采中段矿体的类型
    1.2 残采矿体的分布
2 残采矿体高效开采综合技术试验
    2.1 开采技术条件
    2.2 采矿方法选择及采场布置
    2.3 回采工艺
    2.4 安全技术措施
    2.5 技术经济效果
3 结语

(10)张家滩磷矿保安矿柱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三下”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下”开采的特殊性
        1.2.2 “三下”开采理论研究的历史
        1.2.3 “三下”开采理论研究的现状
    1.3 矿山地压理论简介
        1.3.1 矿山地压研究的历史
        1.3.2 矿山地压研究的现状
    1.4 采空区处理
        1.4.1 影响空区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4.2 采空区处理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矿山地质概况及矿山开采现状
    2.1 矿山自然位置与工程地质概况
    2.2 水文地质概述
    2.3 开采历史及现状
        2.3.1 W13 线以北开采技术条件
        2.3.2 采掘工艺
    2.4 小结
第三章 保安矿柱的留设及采矿方案的选择
    3.1 矿区公路保安矿柱采矿方法的选择
        3.1.1 采矿方法的选择
        3.1.2 采矿方法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矿区公路保安矿柱的留设
        3.2.1 矿区公路保安矿柱的计算
        3.2.2 充填回采方案的选择
    3.3 采矿方案的设计
    3.4 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胶结充填体配比试验及充填工艺
    4.1 胶结充填体配比试验
        4.1.1 充填体作用机理
        4.1.2 胶结充填体配比试验
    4.2 充填工艺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残留矿柱开采的新工艺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镜铁山桦树沟井下矿低贫化放矿技术研究与应用[J]. 陈永祺,田宏海,程国华,马彦平. 金属矿山, 2018(03)
  • [2]阿尔登—托普坎铅锌矿矿柱回收与空区处理技术研究[D]. 李青山.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3]软破介质中残矿体开采技术研究[J]. 胡发龙,李群敬. 采矿技术, 2014(03)
  • [4]全面采矿法在铝土矿中的应用及优化研究[J]. 任卫东.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3(05)
  • [5]锡矿山残矿资源安全回收专项论证及开采技术方案研究[D]. 杨建. 中南大学, 2012(02)
  • [6]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D]. 张青青.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1)
  • [7]云锡松矿残矿回采地压控制研究[D]. 李守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8]大红山铜矿矿柱回采技术研究[D]. 刘让.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2)
  • [9]山东焦家金矿残矿回收技术的研究[J]. 刘胜光,郭广军,刘军晓,徐永彬,王彦玮. 黄金科学技术, 2010(01)
  • [10]张家滩磷矿保安矿柱开采技术研究[D]. 秦杨.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8)

标签:;  ;  

剩余支柱开采新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