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合成工艺

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合成工艺

一、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潘飞,肖远航,张龙,王春华,林炜[1](2022)在《制革中复鞣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鞣是制革的一个重要工序,复鞣剂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革的感官和应用性能。本文按合成高分子鞣剂、天然高分子鞣剂和矿物鞣剂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了近年研究和应用较多的10余种皮革复鞣剂,并概述和评价了它们各自的结构-性能特点、复鞣机理、最新研发进展及应用性能的优缺点。目前,赋予皮革高物性和功能性的生态友好型皮革复鞣剂仍是研发和应用热点;而且随着无铬鞣市场需求的扩大,与之配套的复鞣和加脂材料还比较匮乏,这些将形成未来皮革业发展新的竞争点。

程一铭[2](2021)在《含笼型倍半硅氧烷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鞣制性能》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与铬资源的战略性考虑,开发新型环保无铬鞣剂势在必行。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独特的分子内有机无机杂化结构,其无机内核使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机基团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使其应用于众多领域。课题组前期研究了多羧基、八氨基POSS在制革鞣制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设计合成了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同时提出采用POSS改性生物质多糖,制备含醛基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并对其鞣制性能进行探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笼型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OSS-Vi)、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P(POSS-AM-MA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P(POSS-AM-MAA)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具有立方笼型结构的POSS外表面被聚合物链段包覆。将P(POSS-AM-MAA)与4%的戊二醛配合应用于山羊酸皮鞣制工艺中,考察了 AM与MAA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P(POSS-AM-MAA)用量等对革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M与MAA配比为4:1,引发剂用量为4%,P(POSS-AM-MAA)用量为8%,结合pH为8.5时,所得结合鞣革样收缩温度为83.7℃,增厚率为107.3%,相较于单独戊二醛鞣制革样均有所提高;结合鞣革样的抗张强度为16.5 MPa,断裂伸长率为109.5%,撕裂强度为58.8 N/mm,与戊二醛鞣制革样相当。(2)以海藻酸钠(SAG)、MAA、POSS-Vi为原料,通过接枝聚合法制备了 POSS接枝海藻酸钠聚合物(POSS-SAG-MAA),进而对其进行高碘酸钠氧化得到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POSS-OSA-MAA)。采用FT-IR、XRD、核磁共振波谱仪(NMMR)和热重(TG)对POSS-OSA-MAA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 POSS-OSA-MAA,且POSS-OSA-MAA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SAG。将POSS-OSA-MAA应用于制革鞣制工艺中,研究了氧化时间和高碘酸钠用量对鞣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时间为20h,氧化剂与POSS-SAG-MAA质量比为0.4:1时,POSS-OSA-MAA鞣制效果最佳;与OSA单独鞣制革样相比,收缩温度由68.9℃提高至73.1℃,增厚率由24.3%提升至42.9%,革样的物理机械性能提高。(3)将POSS-OSA-MAA分别与皮胶原模拟物、明胶和皮块作用,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FT-IR、XRD、TG、荧光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OSS-OSA-MAA主要与胶原模拟物的酰胺基、羟基以氢键结合,与氨基可形成共价键结合。POSS-OSA-MAA改性明胶相较于OSA改性明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POSS-OSA-MAA可以与明胶形成更多的共价键结合。POSS-OSA-MAA鞣制皮块相较于OSA鞣制皮块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同时纤维分散程度更高。

谢德晟[3](2020)在《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研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性涂料受到行业的青睐。拉链头以及五金用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但是目前用于拉链头的涂料以溶剂型涂料为主,含有大量的有机挥发物,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因而研制一款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水性烘烤漆存在水洗后容易掉漆的缺陷,本文研究了影响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涂料性能的因素,并开发出一款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论文主要内容有:研究了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配方和固化条件,采用加入环氧基聚硅氧烷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方法,在树脂交联体系中引入具有优异韧性和耐磨性的硅氧键,制备得到具有优异湿附着力和耐水洗色牢度的漆膜。研究中,探讨了成膜树脂和氨基树脂固化剂的种类及配比,水性助剂种类及其添加量,漆膜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漆膜综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水性环氧树脂C作为成膜树脂,氨基树脂Cymel mm-100作为固化剂,两者的质量比为10:1,水性环氧基聚硅氧烷添加量为3%,附着力促进剂SH-DP3006k加入量为1~2%,漆膜的固化温度设定为150℃,固化时间设定为20min时,漆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漆膜硬度达到2H,附着力0级,耐冲击达到50kg·cm,耐丁酮擦拭>200次,耐酸碱性、拉链头耐水洗色牢度性能均最佳。分析和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漆膜弊病,从涂料配方设计以及施工条件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基材表面的预处理、调整涂料粘度在15~25s之间、加入0.1~0.3%润湿剂Gresdol E20均能较少甚至消除漆膜的缩孔问题;加入0.6‰消泡剂Greesol DF901N,能够消除漆膜的气泡;走枪速度均匀、创造一个清洁的喷漆环境、定时清理喷枪以及烘箱,均能够避免涂料流挂以及漆膜颗粒等问题的发生。

李文博[4](2020)在《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复鞣是对蓝湿革性能的加强和补充,决定了成革的性质和风格。传统的水性聚氨酯鞣剂(WPU)因其可以保持坯革良好的手感和天然粒纹而广泛应用于复鞣工序。但WPU对坯革的填充性和力学性能提升不大,且不能赋予坯革功能性,限制了其在制革中的应用。因此对传统的WPU进行改性,在提升坯革性能的同时赋予其特殊功能是未来皮革发展的方向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制备了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旨在改善WPU的复鞣性能,提高其坯革染色性能的同时赋予坯革一定的阻燃性,从而提高皮革制品的附加值。具体研究如下:(1)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得具有部分插层结构的WPU/LDH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扫描电镜(T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应用结果表明:当LDH用量为2%时,坯革的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最优。当WPU/LDH中的LDH用量为8%时,阻燃性最好。与WPU复鞣革相比,其损毁长度降低了58.6%,极限氧指数(LOI)从23.6%提高到26.0%。同时探究了 LDH对坯革燃烧行为的影响,表明LDH在燃烧过程中有利于致密碳层的形成,进而阻止了热辐射对坯革的进一步破坏。但WPU/LDH-8%的综合应用性能不佳,有待进一步提高。(2)将具有多鞣性基团的磺化杯芳烃(SCA)作为交联剂对WPU进行改性,制备了磺化杯芳烃改性聚氨酯(SCA-WPU)。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SCA、聚乙二醇(PEG)和2,2-二羟甲基丁酸(DMBA)三种单体同时加入,nSCA:nPEG=3:10,R值(n-NCO/n-OH)=0.8。将其用于复鞣工艺中,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WPU,SCA-WPU复鞣革的增厚率、柔软度、机械性能和染料吸收率均有提高,但阻燃性能未得到提升。通过物理共混法将LDH引入上述的SCA-WPU中,得到改性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SCA-WPU)/LDH)。应用结果表明:当(SCA-WPU)/LDH中的LDH用量分别为4%时,坯革的染色性能最佳;当LDH用量为8%时,阻燃性能达到最佳。但随着LDH的引入,SCA-WPU的复鞣性未得到提升。相比于SCA-WPU复鞣革,(SCA-WPU)/LDH-8%复鞣革的损毁长度降低了 33.3%,LOI值从22.7%提高到24.0%,其提升幅度低于WPU/LDH-8%。这是因为LDH在(SCA-WPU)/LDH中未形成插层结构,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决定了其应用性能,因此拟对(SCA-WPU)/LDH结构进行优化。(3)采用共沉淀法将SCA插入LDH层间,得到磺化杯芳烃插层LDH材料(SCA-LDH)。通过FT-IR、XRD和TEM对SCA-LDH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CA进入LDH层间,且层间距从0.76nm增加到2.06nm。通过物理共混法将SCA-LDH引入WPU,制备了具有完全插层结构的聚氨酯基改性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WPU/(SCA-LDH)),其应用结果表明:当WPU/(SCA-LDH)中的SCA-LDH用量为8%时,坯革的增厚率、柔软度、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最优,其损毁长度降低了 53.5%,LOI从24.2%提高到28.1%。当SCA-LDH用量为10%时,染色性能最优,染料吸收率从90.6%提高到95.7%。综合对比,WPU/(SCA-LDH)-8%的应用性能最佳。最后,综合对比市售聚氨酯、WPU/LDH、(SCA-WPU)/LDH和WPU/(SCA-LDH)复鞣革的应用性能,其综合性能依次为WPU/(SCA-LDH)>WPU/LDH>(SCA-WPU)/LDH>市售聚氨酯。

贾喜庆,温会涛,杨义清,梁永贤,胡杰,但卫华[5](2019)在《三聚氰胺-改性戊二醛-铬结合鞣制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采用两性三聚氰胺树脂、改性戊二醛、铬鞣剂等设计皮革少铬结合鞣正交试验,以结合鞣所得的蓝湿革收缩温度、撕裂强度、粒面平细度以及鞣制废液的铬含量、COD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少铬鞣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两性三聚氰胺树脂、1%改性戊二醛依次对黄牛浸酸皮进行预鞣,然后采用3%铬鞣剂对其进行主鞣,所得蓝湿革收缩温度为95.8℃,撕裂强度为41.71 N/mm,粒面平细度良好,综合性能最优;鞣制废液中铬含量为58.0 mg/L、COD含量为6 670.0 mg/L,均低于常规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COD含量。

李汉平,姜卫龙,樊宝珠,金勇[6](2016)在《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了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发展历程,并简述了聚氨酯的结构及合成路线。把水性聚氨酯复鞣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并对相应的合成方法、改性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同时介绍了聚氨酯复鞣剂与皮胶原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状况,最后对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在传统水性聚氨酯上引入功能性基团进行改性,开发和研制多性能复合型聚氨酯树脂复鞣剂,将是今后聚氨酯树脂复鞣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陈渭[7](2016)在《亚硫酸盐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皮胶原鞣制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铬鞣革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铬鞣剂,由于受到空气、光、热、化学品等的作用而容易由Cr(Ⅲ)被氧化成具有致癌并诱发基因突变的Cr(Ⅵ),从而使皮革产品失去生态性能,威胁人类健康。近十几年来,绿色化学与清洁技术的应用以及生态皮革加工已成为世晃各国制革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亚硫酸盐封端的聚氨酯遵从热解封和碱催化解封的原理,制备了亚硫酸氢钠封端的小分子多元醇-IPDI预聚体(SP-PCMS)、聚乙二醇-IPDI预聚体(PEG-PCMS)和二羟甲基丙酸/酒石酸-IPDI预聚体(D/T-PCMS)三类物质,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失重(TG)表征分析了其结构特征以及目标产物的热力学性能。以脱灰软化山羊裸皮为实验对象,将SP-PCMS和PEG-PCMS作为鞣剂分别进行应用实验,研究了该系列产物的鞣制性能以及鞣制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探索优化了该系列物质的最佳鞣制工艺为:对脱灰软化裸皮直接进行鞣制,液比为1,用量8%,温度35℃,鞣制时间120min,提碱终点控制pH为9.0,由此制得革坯收缩温度为73~76℃。在SP-PCMS系列产物中,亚硫酸氢钠封端的季戊四醇-IPDI预聚体鞣后革坯的收缩温度最高达76℃,增厚率最大为26.5%,物理机械性能较优;同时发现多元醇的官能度对产物的鞣革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官能团数目越多,鞣后革坯的收缩温度越高、增厚率越大、物理机械性能较强。在PEG-PCMS系列产物中,亚硫酸氢钠封端的PEG-2000-IPDI预聚体鞣后革坯的收缩温度最高达76℃,且各项性能较佳;另外该系列鞣剂分子的大小对鞣革性能有显明的影响,鞣剂分子偏小,其渗透性较强,但与胶原纤维的交联程度较弱,分子偏大,其渗透性较差,易形成表面过鞣,鞣后革坯的收缩温度、增厚率和物理机械性能均不佳。由于D/T-PCMS分子内部含有能够为铬鞣剂提供结合点的羧基,可将其作为铬鞣助剂应用于铬鞣过程。单独用于处理脱灰软化的裸皮后,结果发现该类物质的使用能够抑制皮坯在酸性溶液(pH为2.8)中的肿胀程度,并且随着其用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其用量为1%时,D/T-PCMS预处理后的皮坯在盐浓度<5%的酸性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当用量为2%时,预处理后的皮坯在盐浓度<2%的酸性溶液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当用量≥3%时,预处理后的皮坯则在任何盐浓度的酸性溶液中均不发生肿胀现象,这样在随后的铬鞣过程中可以实现少盐/无盐浸酸工艺方法。在常规浸酸铬鞣过程中,固定铬粉用量为6%,研究了D/T-PCMS用量对铬鞣效果的影响,发现该类物质的使用能够将铬鞣剂的吸收率提高到85%以上,革坯收缩温度增加到113℃以上,鞣革废液中的Cr2O3含量由常规铬鞣的477mg/L降低到221.5 mg/L以下,并且随D/T-PCMS用量的增加,铬助鞣效果更加显着。在无盐浸酸铬鞣过程中,固定预处理工艺中D/T-PCMS用量为3%,研究了铬鞣剂用量对鞣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铬粉用量为3%时,鞣后革坯的收缩温度、增厚率等均与常规铬鞣革坯相近,但铬鞣剂的吸收率高达91.8%和92.8%,且鞣后废液中的Cr2O3含量明显下降,仅为常规铬鞣的1/8和1/9;同时随着铬鞣剂用量的增加,革坯的收缩温度、增厚率均增大,但铬鞣剂的吸收率有下降的趋势,鞣后废液中的Cr2O3含量也相应增加。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发现:较常规铬鞣革坯相比,使用D/T-PCMS预处理后铬鞣革坯的粒面较为平滑、细致、饱满。因此该类物质作为铬助鞣剂对软化裸皮进行预处理后,能够实现少盐/无盐浸酸以及少铬鞣制的工艺方法,对清洁化制革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吕斌,聂军凯,高党鸽,马建中[8](2015)在《功能型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皮革材料多样化的要求,开发具有多功能的皮革化学品受到制革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能赋予皮革阻燃性、低游离甲醛性、助染性等功能化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以及氨基树脂鞣剂的应用进展。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充分利用氨基树脂的结构特点,一方面制备能够有助于吸收染料、加脂剂、复鞣剂等阴离子材料的功能型氨基树脂鞣剂,另一方面引入纳米材料,制备具有高效阻燃性、抗菌性、抗紫外辐射性、高效吸附及助吸收性、增强增韧性、磁性等氨基树脂鞣剂,将是功能型氨基树脂鞣剂未来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侯少堃[9](2014)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改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发泡工艺,通过测定树脂的固含量、粘度、游离甲醛含量以及泡沫的密度、孔径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等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得到的结果如下: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为:n(M):n(F)=1:3;pH=9.0-10.0;反应温度为90-95℃;反应时间为75-100min。得到的树脂固含量为59%左右;粘度为1000mPa·S;游离甲醛含量为1%左右。发泡工艺为: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潜伏固化剂氯化铵用量为1%;发泡剂正戊烷用量为18%;固化剂草酸用量为2%;发泡温度为80℃;发泡时间为100min。得到的泡沫密度为32.47kg/m3,断裂拉伸应力为21.38kPa。改性树脂泡沫:采用聚合度为500,醇解度为88%的聚乙烯醇作为改性剂,用量为7%时可得到密度为30.56Kg/m3,断裂拉伸应力为49.77kPa,极限氧指数为34的阻燃硬质泡沫,该泡沫热分解温度为270℃。改性后泡沫其热释放速率为94.10 kW·m2,总热释放量为14.67 MJ·m-2,有效燃烧热为2.72MJ·kg-1,比消光系数为45.05m2·kg-1,一氧化碳生成量为0.15 g·kg-1,点燃时间为30s。改性后的泡沫压缩强度为42.1kPa,抗弯曲强度为39.8kPa。

谢衡,石碧[10](2013)在《氨基树脂复鞣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氨基树脂复鞣剂的进展、研究状况以及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制革中复鞣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复鞣剂的研究进展
    1.1 合成高分子鞣剂
        1.1.1 氨基树脂鞣剂
        1.1.2 丙烯酸树脂鞣剂
        1.1.3 聚氨酯树脂鞣剂
        1.1.4 醛鞣剂
        1.1.5 芳香族合成鞣剂
        1.1.6 超支化聚合物鞣剂
    1.2 天然高分子鞣剂
        1.2.1 植物鞣剂
        1.2.2 蛋白鞣剂
    1.3 矿物鞣剂
2 结 语

(2)含笼型倍半硅氧烷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鞣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无铬鞣研究进展
        1.2.1 非铬金属鞣剂
        1.2.2 醛鞣剂
        1.2.3 天然多糖鞣剂
    1.3 POSS概述
        1.3.1 分子内杂化结构
        1.3.2 多反应位点
        1.3.3 良好的溶解性
        1.3.4 结构稳定性
    1.4 含POSS聚合物的概述
    1.5 含POSS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5.1 物理共混法
        1.5.2 化学合成法
    1.6 POSS及其聚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1.6.1 耐热阻燃材料
        1.6.2 疏水涂层材料
        1.6.3 生物医学材料
        1.6.4 吸附过滤材料
        1.6.5 皮革鞣剂材料
    1.7 课题的提出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的制备
        2.2.1 单体配比
        2.2.2 引发剂用量
    2.3 POSS接枝海藻酸钠聚合物的制备
        2.3.1 引发剂用量
        2.3.2 反应温度
        2.3.3 单体配比
        2.3.4 POSS-Vi用量
    2.4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的制备
        2.4.1 氧化剂配比
        2.4.2 氧化时间
    2.5 应用实验
        2.5.1 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的应用实验
        2.5.2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的应用实验
    2.6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胶原模拟物及明胶的作用
        2.6.1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聚己内酰胺和聚乙烯醇的作用
        2.6.2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正丁胺的作用
        2.6.3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明胶的作用
    2.7 性能测试
        2.7.1 单体转化率
        2.7.2 旋转粘度
        2.7.3 接枝率及接枝效率
        2.7.4 醛基含量
        2.7.5 革样的收缩温度
        2.7.6 革样的增厚率
        2.7.7 革样的物理机械性能
    2.8 表征
        2.8.1 核磁共振波谱
        2.8.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8.3 X-射线衍射
        2.8.4 透射电子显微镜
        2.8.5 凝胶渗透色谱
        2.8.6 热稳定性
        2.8.7 扫描电子显微镜
        2.8.8 紫外-可见光谱
        2.8.9 荧光光谱
        2.8.10 X射线电子能谱
3 结果与讨论
    3.1 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的制备结果
        3.1.1 单体配比对转化率和旋转粘度的影响
        3.1.2 单体配比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3.1.3 引发剂用量对转化率和旋转粘度的影响
        3.1.4 引发剂用量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3.2 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的表征结果
        3.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2.2 X-射线衍射分析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3.2.4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3.3 含氨基羧基POSS聚合物的应用结果
        3.3.1 渗透pH优化
        3.3.2 结合pH优化
        3.3.3 用量优化
        3.3.4 鞣制工艺对比
        3.3.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6 结合鞣鞣制机理推测
    3.4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的制备结果
        3.4.1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4.2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4.3 单体配比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3.4.4 POSS-Vi用量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3.4.5 氧化剂用量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3.4.6 氧化时间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3.5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的表征结果
        3.5.1 X-射线衍射分析
        3.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5.3 热失重分析
        3.5.4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5.5 醛基分析
    3.6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的应用结果
        3.6.1 渗透pH优化
        3.6.2 结合pH优化
        3.6.3 用量优化
        3.6.4 鞣制工艺对比
    3.7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的鞣制机理研究
        3.7.1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聚乙烯醇和聚己内酰胺的作用结果
        3.7.2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正丁胺的作用结果
        3.7.3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明胶的作用结果
        3.7.4 POSS接枝氧化海藻酸钠聚合物与皮块的作用结果
        3.7.5 鞣制机理讨论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3)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烘烤漆涂料的研究进展
        1.2.1 烘烤漆交联技术
        1.2.2 氨基漆的种类、特点及水性化研究
    1.3 氨基树脂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1.3.1 涂料用氨基树脂的发展状况
        1.3.2 氨基树脂的种类和特征
        1.3.3 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研制
    2.1 前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制备
        2.3.1 水性烘烤漆配方
        2.3.2 水性烘烤漆的制备工艺
        2.3.3 漆膜的制备
        2.3.4 拉链头喷漆工艺
    2.4 测试及表征
        2.4.1 涂料固含测试
        2.4.2 涂料粘度测试
        2.4.3 涂料细度测试
        2.4.4 涂料热稳定性测试
        2.4.5 拉链头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2.4.6 耐丁酮擦拭测试
        2.4.7 耐盐水、耐酸碱性测试
        2.4.8 附着力测试
        2.4.9 硬度测试
        2.4.10 耐磨性测试
        2.4.11 耐冲击测试
        2.4.12 交联度测试
        2.4.1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4.14 红外(FT-IR)分析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成膜树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5.2 氨基树脂固化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5.3 水性环氧树脂和氨基树脂固化剂的质量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5.4 水性环氧基聚硅氧烷的用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5.5 附着力促进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2.5.6 固化条件的确定
        2.5.7 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漆膜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施工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拉链头喷漆设备
    3.3 漆膜缩孔的防治
        3.3.1 缩孔的危害及成因
        3.3.2 缩孔的影响因素和防护措施
    3.4 气泡的防治
        3.4.1 气泡、气泡的危害和成因
        3.4.2 气泡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3.5 施工工艺及设备对漆膜表观的影响
        3.5.1 流挂
        3.5.2 起粒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研究进展
        1.2.1 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结构与性质
        1.2.2 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改性
    1.3 水滑石研究进展
        1.3.1 水滑石的结构与性质
        1.3.2 水滑石的改性
        1.3.3 聚合物基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1.3.4 聚合物基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1.4 磺化杯芳烃研究进展
        1.4.1 磺化杯芳烃的结构与性质
        1.4.2 磺化杯芳烃对聚合物的改性
        1.4.3 磺化杯芳烃对水滑石的改性
    1.5 课题的提出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纳米复合鞣剂的制备
        2.2.1 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的制备
        2.2.2 磺化杯芳烃改性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的制备
        2.2.3 聚氨酯基磺化杯芳烃改性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的制备
    2.3 纳米复合鞣剂在制革中的应用
        2.3.1 取样
        2.3.2 应用工艺
    2.4 性能检测
        2.4.1 纳米复合材料的检测与表征
        2.4.2 坯革性能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的合成及应用
        3.1.1 WPU/LDH纳米复合鞣剂的表征结果
        3.1.2 WPU/LDH的应用性能
    3.2 磺化杯芳烃改性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的合成及应用
        3.2.1 合成工艺对SCA-WPU的稳定性的影响
        3.2.2 SCA-WPU的表征结果
        3.2.3 SCA-WPU的应用性能
        3.2.4 (SCA-WPU)/LDH纳米复合鞣剂的表征结果
        3.2.5 (SCA-WPU)/LDH的应用性能
    3.3 聚氨酯基磺化杯芳烃改性水滑石纳米复合鞣剂的合成及应用
        3.3.1 SCA-LDH的表征结果
        3.3.2 WPU/(SCA-LDH)纳米复合鞣剂的表征结果
        3.3.3 WPU/(SCA-LDH)的应用性能
        3.3.4 不同复鞣剂的综合性能对比
4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5)三聚氰胺-改性戊二醛-铬结合鞣制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试验方法
    1.1 主要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验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方案
        1.3.2 试验工艺
    1.4 检测与评价方法
        1.4.1 收缩温度的测定
        1.4.2 撕裂强度的测定
        1.4.3 鞣制废液中铬含量的测定
        1.4.4 鞣制废液中COD含量的测定
        1.4.5 粒面平细度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合鞣制对收缩温度的影响
    2.2 结合鞣制对撕裂强度的影响
    2.3 结合鞣制对废液中铬含量的影响
    2.4 结合鞣制对废液中COD含量的影响
    2.5 结合鞣制对湿革粒面平细度的影响
    2.6 结合鞣制综合性能评价与比较
3 结 论

(7)亚硫酸盐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皮胶原鞣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引言
    1.2 无铬鞣剂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鞣剂
        1.2.2 醛类鞣剂
        1.2.3 非铬金属鞣剂
        1.2.4 有机合成鞣剂
        1.2.5 油鞣剂
    1.3 少铬鞣剂的研究进展
        1.3.1 多金属配合物鞣剂
        1.3.2 高吸收铬鞣助剂
    1.4 清洁鞣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1.4.1 无铬鞣制
        1.4.2 少铬鞣制
    1.5 聚氨酯型鞣剂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提出
2 系列SP-PCMS的制备及鞣性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1.3 合成方法
        2.1.4 检测与表征
        2.1.5 应用实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系列SP-PCMS的表征
        2.2.2 系列SP-PCMS的性能指标
        2.2.3 鞣制工艺的优化确定
        2.2.4 系列SP-PCMS鞣后革坯的性能
    2.3 本章小结
3 系列PEG-PCMS的制备及鞣性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试剂及原料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合成方法
        3.1.4 检测与表征
        3.1.5 应用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系列PEG-PCMS的表征
        3.2.2 系列PEG-PCMS的性能指标
        3.2.3 系列PEG-PCMS鞣后革坯的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DMPA/TA-PCMS(D/T-PCMS)的制备及铬助鞣性能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主要仪器
        4.1.3 合成方法
        4.1.4 检测与表征
        4.1.5 应用实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D/T-PCMS的表征
        4.2.2 D/T-PCMS抑制裸皮膨胀的性能
        4.2.3 D/T-PCMS用量对铬鞣性能的影响
        4.2.4 铬鞣剂用量对鞣制性能的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8)功能型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传统氨基树脂鞣剂
    2.1 脲醛树脂鞣剂
    2.2 三聚氰胺树脂鞣剂
    2.3 双氰胺树脂鞣剂
3 功能型氨基树脂鞣剂
    3.1 阻燃型
    3.2 低游离甲醛型
    3.3 助染型
    3.4 其他
4 氨基树脂鞣剂在无铬少铬鞣中的应用
5 展望

(9)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改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概述
        1.1.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原理
        1.1.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1.1.3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1.1.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应用
    1.2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概述
        1.2.1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制备机理
        1.2.2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研究进展
        1.2.3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性能及应用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备工艺研究
        1.4.2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发泡工艺研究
        1.4.3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研究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工艺
        2.3.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
        2.3.2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制备
        2.3.3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制备
    2.4 测试方法
        2.4.1 树脂固含量的测定
        2.4.2 树脂粘度的测定
        2.4.3 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2.4.4 树脂红外表征
        2.4.5 泡沫表观密度的测定
        2.4.6 泡沫断裂拉伸强力的测定
        2.4.7 泡沫内部结构的表征
        2.4.8 泡沫燃烧性能的测定
        2.4.9 改性剂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缩聚反应分析
        2.4.10 泡沫的热失重测试
        2.4.11 泡沫的锥形量热测试
        2.4.12 泡沫的压缩性能测试
        2.4.13 泡沫的抗弯曲性能测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成工艺研究
        3.1.1 三聚氰胺甲醛配比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影响
        3.1.2 体系pH值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影响
        3.1.3 反应温度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影响
        3.1.4 反应时间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固含量的关系
        3.1.5 反应时间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粘度的关系
        3.1.6 反应时间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关系
        3.1.7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红外图
        3.1.8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成工艺小结
    3.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发泡工艺研究
        3.2.1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2 发泡剂种类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3 固化剂种类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4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5 发泡剂用量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6 潜伏固化剂用量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7 固化剂用量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8 发泡温度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9 发泡时间对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影响
        3.2.10 发泡工艺小结
    3.3 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发泡研究
        3.3.1 聚乙二醇改性
        3.3.2 聚丙烯酰胺改性
        3.3.3 聚乙烯醇改性
        3.3.4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改性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氨基树脂复鞣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三聚氰胺树脂鞣剂的化学性质及合成机理
2 三聚氰胺树脂复鞣剂在制革中的应用及相关产品
    2.1 氨基树脂结合鞣
    2.2 两性氨基树脂复鞣剂
    2.3 低游离甲醛氨基树脂复鞣剂
    2.4 氨基树脂改性胶原蛋白复鞣剂
    2.5 阻燃性氨基树脂复鞣剂
    2.6 酚醛大分子缩合物改性氨基树脂复鞣剂
3 氨基树脂复鞣剂存在的问题
4 结论与展望

四、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制革中复鞣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潘飞,肖远航,张龙,王春华,林炜. 中国皮革, 2022
  • [2]含笼型倍半硅氧烷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鞣制性能[D]. 程一铭.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3]拉链头用高耐水洗水性烘烤漆的研制[D]. 谢德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聚氨酯基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D]. 李文博. 陕西科技大学, 2020
  • [5]三聚氰胺-改性戊二醛-铬结合鞣制工艺技术研究[J]. 贾喜庆,温会涛,杨义清,梁永贤,胡杰,但卫华. 中国皮革, 2019(06)
  • [6]水性聚氨酯复鞣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续)[J]. 李汉平,姜卫龙,樊宝珠,金勇. 中国皮革, 2016(06)
  • [7]亚硫酸盐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皮胶原鞣制性能的研究[D]. 陈渭. 陕西科技大学, 2016(02)
  • [8]功能型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J]. 吕斌,聂军凯,高党鸽,马建中.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5(04)
  • [9]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改性工艺研究[D]. 侯少堃. 北京服装学院, 2014(05)
  • [10]氨基树脂复鞣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谢衡,石碧. 中国皮革, 2013(21)

标签:;  ;  ;  ;  ;  

新型改性氨基树脂鞣剂合成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