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估算

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估算

一、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论文文献综述)

张贝贝[1](2016)在《中国古代光学认识新探 ——以对光照、成影及成像现象的认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光学知识是中国古代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之已有很多研究,然而,仍有一些问题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如古人对光照、成影、平面镜成像的认识等等。本文在搜集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对古人关于光照、成影、平面镜成像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和讨论,在史料发掘的广度和认识解读的深度方面都较前人的研究有所突破。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古人对光照的认识。中国古人在日常活动中对光照现象有着长期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本文依据古代文献中描述光照现象的史料,从光照与光源、空间、距离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古人的认识,发现古人对光照强弱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都有明确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于指导古人的日常生活及从事一些相关的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二,古人对成影现象的认识。本文从古人对影的定义、对影的形成条件的认识、对光形影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等方面对古代成影知识做了进一步探讨,发现古人对成影现象早已有十分详细的观察和正确的认识。古人对影的定义已十分明确;对影形成的条件的认识也较为全面;对光、形、影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不够完善,直到西学传入之后,明清士人受到传教士的影响,对光、形、影三者的关系才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此外,古人还对多影、直影和倒影现象有所讨论。其三,古人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古人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主要包含对平面镜反射现象的认识、对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的认识、对平面镜组合成像的认识,以及成像现象在古代生活中的运用。古人在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和讨论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知识。古人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平面镜成像现象,总结出镜与像、形与像之间的关系。由于宗教活动的需要,古代道教和佛教比较重视平面镜成像的运用,因而对这类现象的认识比较突出,并对成像现象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内涵。尽管中国古人对平面镜成像现象有着长期的运用,并做了诸多的探讨,但却没有总结出相关规律。

张贝贝,李晓兵[2](2016)在《中国古人对光照的认识》文中指出文章依据古代文献中描述光照现象的史料,从光照与光源、空间、距离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古人对光照的认识,发现古人对光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有明确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于指导古人的日常生活及从事一些相关的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玉民[3](2009)在《中国古代恒星亮度及其变化记录之研究》文中指出在对古代典籍中关于恒星亮度、亮变记载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对恒星亮度梯度记录作了详细的分析,证明中国古代也有类似6等级的亮度分级方法;对古代所有提到"消失"光变描述的星官,作了现代变星的对比证认,证明这些记载描述的都是大气消光现象,而非古人注意到了星官中有变星存在;对全天三大变星——大陵五、造父一、蒭藁增二的古代光变描述的全面分析,证明中国古代对这三颗最着名的变星都没有明确的光变记载;经全面分析古代记录,得出中国最早的变星记录出自《明史.天文志》载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井宿七的光变记录,其时代虽然较晚,仍然比西方最早的变星记录早了200年。

王玉民[4](2009)在《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文中指出通过细致的文献分析和多方论证,提出史前岩画中天象图案大小、范围并非毫无标准、任意刻画,而是按人类观天时的"目视天球"投影感觉到的大小、长度而作。因此,岩画中太阳的大小总有一定的直径范围,岩画中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则表示星星的不同亮度等级,文章参照中国古代文献记录对这些同心圆代表的亮度等级作了推测。利用这种"尺度体系"方法和天象回推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将军崖岩画B组的主体部分是公元前4435年一次罕见的五星聚会的连续记录。并对发现不久的岳阳君山岩画作了类似的推测和论述。

王玉民[5](2007)在《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文中指出史前岩画中天象图案的大小、范围并非毫无标准、任意刻画,而是按人类观天时的“目视天球”投影感觉到的大小、长度而作。岩画中太阳的大小总有一定的直径范围,岩画中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则表示星星的不同亮度等级。利用“尺度体系”和天象回推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将军崖岩画B组的主体部分是公元前4435年一次罕见的五星聚会的连续记录,而岳阳君山岩画当与此类似。

王玉民[6](2003)在《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文中提出在中国古籍中关于流星“大如X”的纪录,是古人对星像视面大小的估测,此视面是人裸眼观星时由于光线的衍射、漫射以及视觉中的光渗作用造成的一种特殊感知现象.视面“大如X”的实质是亮度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按古人目视观测天象的天球模型进行视大小(角直径)的量化,进而可以用一些已知亮度的流星记录为“标准点”,将其归算为亮度.并将古籍中流星“大如X”的4420次纪录的131种比体均作了亮度的归算.

王玉民[7](2003)在《古代目视天象记录中的尺度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代以“丈、尺、寸”为单位的天象记录以及“大如X”形式(取象比类)的记录是成系统的,可统称为古代天象记录的“尺度体系”。古人裸眼目视观测天象时亦有天球模型,通过天球模型的建立,按1尺=1度的换算标准,可以确定“丈、尺、寸”天象记录的几何意义,并对“大如X”形式的记录进行尺度或亮度的量化,最后将两种记录统一在一个系统中。通过对尺寸系统起源的分析,认为古人裸眼目视观测时的天球半径约为13米上下。另从人本心理行为渊源、天文馆天象厅的半径、航海牵星术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证。人裸眼目视观测天象时有共同的视错觉现象,形成系统误差,此误差是将天穹视为扁平状造成的。在不同的天空照度与气象条件下,其扁平程度有所不同,可引入“视扁度角”概念加以量化。为对视觉误差进行校正,求出了各种状况下(昼、夜、阴、晴、有月、无月)裸眼观测时天体视高度、视长度与其真实尺度的校正归算表。

二、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古代光学认识新探 ——以对光照、成影及成像现象的认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意义
    2 前人研究现状
    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古人对光照的认识
    1.1 前人研究综述
    1.2 光照与光源的关系
    1.3 光照与空间、距离的关系
    1.4 光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5 小结
第二章 古人对成影现象的认识
    2.1 前人研究综述
    2.2 对影的形成条件的认识
    2.3 光和形对影的影响
        2.3.1 光对影的影响
        2.3.1.1 光对影位置的影响
        2.3.1.2 光的位置对影的长短的影响
        2.3.1.3 光对影之浓淡的影响
        2.3.2 形对影的影响
        2.3.2.1 影随形而动
        2.3.2.2 物的形态对影的影响
        2.3.3 光和形共同对影的影响
    2.4 对影的其他认识
        2.4.1 多影
        2.4.2 罔两
        2.4.3 “直影”和“倒影”
    2.5 小结
第三章 古人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
    3.1 前人研究综述
    3.2 对平面镜反射现象的认识
    3.3 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认识
        3.3.1 对水镜成像的基本认识
        3.3.2 对金属镜成像的基本认识
        3.3.3 对平面镜成像因素的讨论
    3.4 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认识
        3.4.1 对镜中像形态特点的认识
        3.4.1.1 道家对镜中像形态特点的认识
        3.4.1.2 其他学者对镜中像形态特点的认识
        3.4.2 对镜中像虚实的认识
    3.5 道家、佛家对平面镜组合成像的认识
    3.6 平面镜成像在古代生活中的运用
    3.7 小结
结语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国古人对光照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光照与光源的关系
2 光照与空间、距离的关系
3 光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4 结语

(3)中国古代恒星亮度及其变化记录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界研究现状
    1.1 对古代恒星亮度描述的量化
    1.2 关于古代变星描述的辨识
2 古代恒星亮变、亮度记载与现代亮度对比统计
    2.1 中原可见15颗最亮星亮度描述对比统计
    2.2 其他星官亮度、亮变描述对比统计
    2.3 最亮星与其他星官亮度、亮变描述统计综合
3 古代典籍中星官的光变描述分类
    3.1 常规型光变 (明\暗)
    3.2 北落型光变 (明∕暗∕不见)
    3.3 积卒型光变 (一星不见∕二星不见∕三星不见……)
    3.4 天市型光变 (星众∕稀∕虚)
4 古代典籍中有光变描述星官中的变星证认
    4.1 已被前人证认为含“变星”的星官贯索、天市、柱的光变描述与它们的现代变星情况
        (1) 贯索
        (2) 天市
        (3) 天柱
    4.2 北落、积卒、天市型光变星官的现代证认
        (1) 北落型
        (2) 积卒型
        (3) 天市型
    4.3 分析和结论
5 现代三大变星——大陵五、造父一、蒭藁增二的古代光变描述分析
6 古代可靠的变星记录

(4)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中国最早的天象记录
2 天文考古研究的两个必要工具:尺度体系与天象回推
3 将军崖岩画B组新揭:五星聚会
4 同心圆岩画的共性问题, 岳阳君山岩画星象意义的推测

(5)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中国最早的天象记录
2 天文考古研究的两个必要工具:尺度体系与天象回推
3 将军崖岩画B组新揭:五星聚会
4 同心圆岩画的共性问题, 岳阳君山岩画星象意义的推测

四、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光学认识新探 ——以对光照、成影及成像现象的认识为例[D]. 张贝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10)
  • [2]中国古人对光照的认识[J]. 张贝贝,李晓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3]中国古代恒星亮度及其变化记录之研究[J].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9(04)
  • [4]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J]. 王玉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2)
  • [5]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J].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7(01)
  • [6]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归算[J]. 王玉民. 天文学报, 2003(04)
  • [7]古代目视天象记录中的尺度之研究[J]. 王玉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3(01)

标签:;  ;  

中国古代流星记录的亮度估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