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沙业发展模式探讨

内蒙古沙业发展模式探讨

一、内蒙古沙产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胡玉玲,姜晓莹[1](2021)在《内蒙古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沙漠沙地最多、土地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本文明确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界定,阐述了内蒙古沙产业现有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内蒙古沙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矩阵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和测度分析,对当前内蒙古沙产业的7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横向比较和评价分析,并据此提出内蒙古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优化建议。

张晓琴[2](2021)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沙产业生态效益评估 ——以科尔沁沙地马铃薯种植基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沙产业(Deserticulture)被称之为“第六次产业革命”,指在沙区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条件、具有高知识密集程度的现代化农业产业。2017年,中共十九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重视经济发展,促进绿色、高效、共享的经济发展方式,沙产业通过改变可控因素可以高效利用沙区的资源,具有推动沙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的双重贡献,既是沙区经济发展有力推手,也肩负着举足轻重的生态屏障功能。沙产业是沙区开展的以高知识密集程度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以生产农产品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从而体现其价值,但是其提供的防风固沙、土壤肥力、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和环境污染、水资源消耗等生态服务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功能难以直接用经济学方式进行价值核算,是一项复杂和难以统一的评价体系,因而在进行管理和规划时常被忽略。但也有少部分的学者对沙区产业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算。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因气候和人类活动地表多沙物质,而马铃薯多种植于沙性土壤中,具有耐旱适应性强的生长特性,相比于传统的玉米种植需水量少,生长期短,单位亩产价值更高,故广泛种植于榆林的毛乌素沙地、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因此对沙地马铃薯沙产业进行生态效益评估,通过筛选适合纳入核算的指标建立同类地区、同类生态系统的评估体系,从而使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可重复、可比较、可应用的业务化核算目标,对于沙区产业规模扩大和成为防沙治沙研究示范基地也具有重要意义。沙地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除了产品提供效益外还具有巨大的容易被忽略的生态服务价值,故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参照荒漠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评估体系,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沙产业生态效益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包括产品提供、防风固沙、土壤肥力、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在内的正效应和环境污染、水资源消耗的负效应。以科尔沁沙地翁牛特旗的凌志马铃薯愚公岭项目为沙产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实证案例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对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物质量进行测量和计算,采用市场价值法对其进行服务价值量估算。樟子松是科尔沁沙地乃至整个北方沙区防风固沙物种,经过大面积种植现在已形成具有退化、老龄化和过量水分利用的缺点,所以不能继续栽种,故通过对比沙产业和樟子松的生态效益,得到沙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的最优路径。经过本文的计算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马铃薯种植区单位面积每年产品提供价值为73500元/hm2,植被的防风固沙价值为1380元/hm2,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量为173547.444元/hm2,固定二氧化碳价值为3826.20元/hm2,释放氧气价值为3833.93元/hm2,水源涵养价值为712.88元/hm2,环境污染价值为3176.35元/hm2,水资源消耗价值为1775.5元/hm2。据统计去除负效应后马铃薯种植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737594.217元,折合成单位面积马铃薯种植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51848.594元/hm2,马铃薯种植基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依次是:土壤肥力效益>产品供给效益>固碳释氧效益>防风固沙效益>水源涵养效益>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2)在评估以马铃薯种植区为例的沙产业生态效益时,包括产品提供、防风固沙、土壤肥力、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在内的正效应生态价值高达256800.444元/hm2,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负效应价值为4951.85元/hm2,正效应远高于负效应。(3)沙地樟子松林的产品提供效益为26217.0元/hm2,占樟子松林生态服务总价值的11.35%,阻滞降尘效益为5644元/hm2,占2.44%,土壤肥力效益为278919.9元/hm2,占85.32%,固碳释氧效益为1066.436元/hm2,占0.46%,水源涵养效益为962.321元/hm2,占0.42%,据此每年单位面积沙地樟子松林的综合生态效益为230910.857元/hm2,其中各项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肥力效益>产品提供效益>阻滞降尘效益>固碳释氧效益>水源涵养效益。(4)科尔沁沙地马铃薯种植区单位面积每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51848.594元/hm2,樟子松林地230910.857元/hm2,则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樟子松林地高20937.737元/hm2,因此在选择沙区生态恢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时,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应优先选择马铃薯等为代表的沙产业。沙产业作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人工调控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的沙区经济开发方式,在维护粮食生产和改善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紧缺,沙产业作为扩大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沙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型沙产业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要对沙区的土地、阳光、水分等资源高效利用,做好沙区资源的量化评估,为沙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也要积极探索不同沙产业的发展模式,形成沙区高效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张洁[3](2021)在《阿拉善左旗沙区生态产业化发展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在对于学习国内外的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知识之上,通过Arcgis将阿拉善左旗的相关指标进行叠加分析进一步的探索沙区生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改变。详细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1)对阿拉善左旗从2009年起到2018年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现状调查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变化分析,主要分析其十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其结构演变,发现在研究期中变化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变化幅度为112.6%,其次是城镇及工矿用地变化幅度为25.79%;研究发现阿拉善左旗在2009-2018年期间土地利用整体结构越来越均衡化。以种植梭梭为主的企业更愿意选择开发性大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用地的增加对企业对外快速扩展产业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研究为目的的企业则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以林、草为主要分布的地区发展。(2)在研究期间内,阿拉善左旗重度沙漠化所占面积较大,随着时间的变化,沙漠化情况在逐渐的好转,严重沙漠化由2009年的38.21%到2017年降为22.51%,中度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的面积比有所增加。根据企业发展类型的不同类似蒙草等企业选择沙漠化程度较轻的地区发展,苁蓉集团等企业则选取开发性强的地区。(3)通过构建阿拉善左旗沙区生态指标评价体系具体分析相对应的指标层对企业发展适宜性的影响,并且发现随着年份的推移非适宜性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逐步的被改良,非适宜性土地的面积在十年间减少了535124.17hm2,向中度适宜性和高度适宜性逐步转化;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中通过产业的分布点发现各类企业发展的区域周边适宜性有所改善由此可见企业选择发展地点并不决定了该企业的发展趋势,没有纯粹的不适宜发展地区,各类企业都有各自的发展模式及在贫瘠地区发展的相应应对措施。在本论文中主要是通过沙区典型产业在阿拉善左旗的分布情况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及其主要经营产业并分析其资源可利用性与限制性,也为今后沙区产业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水平方向提供了分析理论基础。

王秀芳[4](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张晓琴,苏志珠,马义娟,刘婷[5](2021)在《基于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沙产业研究进展分析》文中指出近30年来,沙产业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性成果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基于CNKI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数据库,使用文献计量方法搜索以沙产业为关键词的文献,定量分析了沙产业概念提出至今的研究进展,包括沙产业的发文量、发文期刊、研究作者、文献引用情况,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归类分析得到了有关沙产业研究领域的"防沙治沙"、"企业管理"、"区域研究"、"发展对策"四大类热点关键词,分别解释了沙产业为什么发展、在哪里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沙产业发端于甘肃的河西走廊,成长于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在新疆、宁夏等西部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了沙区防治沙漠化和发展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但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慢、缺乏对沙区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沙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发展优势结合国家政策推动沙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钱贵霞,田欣[6](2020)在《不同发展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价值链特征及其综合效益》文中认为沙区生态产业是沙漠和沙地区域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重要保障,研究沙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价值链特征及其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乌兰布和沙漠和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产业企业为例,梳理总结了沙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价值链特征;构建了沙区生态产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综合分析发现,沙区生态产业主要有单一型、延伸型、交叉融合型、技术渗透型和全产业链型五种产业发展模式,前三种是目前沙区最普遍的产业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其价值链特征不同,延伸型沙区生态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水平均高于单一型和交叉融合型产业,综合效益主要受利润率、单位营收资源消耗、沙产业带动就业人数等指标的影响。依据结论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理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

张唯佳[7](2020)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阿拉善盟为例》文中认为荒漠化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是巩固治理成果的途径,也是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复杂过程,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备受关注。但目前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分析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对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造成不利影响,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并分析相关理论,对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的概念、过程做了初步界定与阐述,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了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特征。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研究了该区梭梭-肉苁蓉产业、沙地葡萄产业、种质资源加工产业等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最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和资源-环境-经济相融合的框架模型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了2010-2016年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系统间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2010-2016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然均具不同程度发展,但环境系统发展仍相对滞后。2010-2016年经济-资源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68,处于初步协调水平,协调度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43,处于失调水平,协调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52,处于弱协调水平,协调度以41%的速度增长。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均值在2010-2013年为0.53,处于初步协调水平,2013-2016年下降至0.45,回到失调水平,但整体仍呈上升态势。水土资源承载力有限、沙生植物资源种植周期长、可用部位较少和后续产品开发科技水平低等是制约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能力和协调可持续能力两方面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推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使产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张倩[8](2020)在《基于熵权法下的沙区生态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以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大多关注其取得的经济收益,不太重视整体效益,而沙区生态企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创造经济价值、带动社会发展、促进生态平衡等多方益处。因此,采用以往的方法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稍显不足。所以,决定采用熵权法对沙区生态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文章首先对沙产业与企业整体效益评价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然后以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为研究对象,结合阿拉善沙产业的发展现状对集团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接着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构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进行分析,得出综合效益评价值,以此来反映苁蓉集团五年间实现的综合效益情况。同时,找到对集团综合效益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包括:盈利能力、产业链的完善程度、资源的利用程度、技术的适用程度、产品的竞争实力、市场拓展与营销能力、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产品品牌价值。最后,针对得出的关键因素及集团的经营现状提出要: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力求多元发展、争取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用科技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性价比”赢得产品竞争力、建立专业销售团队开拓市场、提升集团品牌价值等对策来提高苁蓉集团的综合效益,也为同类沙区生态企业提供借鉴。

田欣[9](2020)在《基于价值链的沙产业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沙漠化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沙产业发展改善土地荒漠化则是沙漠治理主流方向之一,但目前运用实证研究对沙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文献较为缺乏。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沙产业发展状况,价值链则是沙产业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体现,因此从价值链角度对沙产业综合效益进行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目前沙产业效益情况,对我国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和科尔沁沙漠部分沙产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调查和分析沙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沙产业价值链进行解构,发现目前种植业是沙产业主要的产业模式。最后构建沙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层面对沙产业综合效益水平进行深入探讨。发现亿利中新农集团的延伸型沙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种沙产业。三种沙产业在综合效益方面主要受利润率、单位营收资源消耗、沙产业带动就业人数等指标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围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层面分别提出避免粗犷式的大规模生产、合理安排企业费用支出、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政府扶持和政策补贴等相关政策建议。

邓育仁[10](2020)在《鄂尔多斯市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荒漠化是全球重要的生态问题,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现阶段,防止沙漠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因沙漠化而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内外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以种植业为主,但也不乏存在工业治沙,主要通过开采沙漠资源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及绿色治理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受宏观环境政策的约束与市政砖市场需求快速扩张的影响,如何做好市政砖的产业优化设计及发展战略考量,现已迫在眉睫。本文以鄂尔多斯市同圆库布其生态工业治沙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发展战略等相关理论,立足防沙治沙的现实背景环境,首先在客观描述公司发展现状基础上,剖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运用“PEST”、“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并得出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机遇与存在的威胁,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客观分析了公司资源、能力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优势和劣势;之后综合运用SWOT模型,分析提出了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应选择以制砖业务为主、沙漠绿色治理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其实施重点:扩大市政砖生产规模、增加市政砖产品种类、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或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强化沙区的绿色治理能力;最后分别从组织结构的转型、完善人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等五方面提出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举措。通过本文研究,期望对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期望为其他同行企业提供借鉴。

二、内蒙古沙产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沙产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蒙古沙化土地基本情况
|沙产业概念界定及特征
|内蒙古沙产业现有发展模式
    (一)单一型
    (二)交叉融合型
    (三)全产业链型
|代表性研究对象的筛选和确定
|沙产业不同发展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一)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沙产业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内蒙古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与路径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路径建议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沙产业生态效益评估 ——以科尔沁沙地马铃薯种植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沙产业
        1.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2.3 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
    2.1 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
        2.1.1 科学性和可行性
        2.1.2 系统性和独立性
        2.1.3 稳定性和动态性
    2.2 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
        2.2.1 产品提供效益评估
        2.2.2 防风固沙效益评估
        2.2.3 土壤肥力效益评估
        2.2.4 固碳释氧效益评估
        2.2.5 水源涵养效益评估
        2.2.6 环境污染评估
        2.2.7 水资源消耗评估
第三章 沙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3.2 产品提供效益
        3.2.1 产品提供物质量
        3.2.2 产品提供价值量
    3.3 防风固沙效益
        3.3.1 防风固沙物质量
        3.3.2 防风固沙价值量
    3.4 土壤肥力效益
        3.4.1 土壤肥力物质量
        3.4.2 土壤肥力价值量
    3.5 固碳释氧效益
        3.5.1 固碳释氧物质量
        3.5.2 固碳释氧价值量
    3.6 水源涵养效益
        3.6.1 水源涵养物质量
        3.6.2 水源涵养价值量
    3.7 环境污染
        3.7.1 环境污染物质量
        3.7.2 环境污染价值量
    3.8 水资源消耗
        3.8.1 水资源消耗物质量
        3.8.2 水资源消耗价值量
第四章 科尔沁沙地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态效益评估
    4.1 科尔沁沙地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质与地貌
        4.1.3 气候与水文
        4.1.4 土壤与植被
        4.1.5 企业概况
    4.2 科尔沁沙地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态效益评估
        4.2.1 实验设计
        4.2.2 产品提供效益
        4.2.3 防风固沙效益
        4.2.4 土壤肥力效益
        4.2.5 固碳释氧效益
        4.2.6 水源涵养效益
        4.2.7 环境污染评估
        4.2.8 水资源消耗评估
        4.2.9 马铃薯种植区综合生态效益
第五章 樟子松林与马铃薯种植区沙地生态效益对比研究
    5.1 樟子松林的沙地生态效益估算
        5.1.1 产品提供效益
        5.1.2 阻滞降尘效益
        5.1.3 土壤肥力效益
        5.1.4 固碳释氧效益
        5.1.5 水源涵养效益
        5.1.6 樟子松林的沙地综合生态效益
    5.2 樟子松林与马铃薯种植区的沙地生态效益对比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初步结论
    6.2 问题和展望
        6.2.1 问题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阿拉善左旗沙区生态产业化发展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貌特征及其气候条件
    2.3 区位资源
        2.3.1 自然资源
        2.3.2 种植及养殖
        2.3.3 沙漠旅游
    2.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4.1 研究内容
        2.4.2 研究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3 植被覆盖与沙区产业发展现状
    3.1 沙生植物开发与利用
    3.2 阿拉善左旗沙生植被资源
    3.3 阿拉善左旗生态产业
    3.4 植被覆盖率与沙区产业发展
4 土地利用变化与沙区产业动态分析
    4.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分析
    4.2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分析
    4.3 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
    4.4 土地利用与沙区产业发展
5 土地沙漠化与沙区产业动态分析
    5.1 沙漠化现状及空间分布
    5.2 沙漠化土地转移矩阵
    5.3 土地沙漠化重心迁移
    5.4 沙漠化与沙区产业发展
6 阿拉善左旗沙区生态产业适宜性研究
    6.1 构建目标函数指标模型
    6.2 准则层指标分析
        6.2.1 水资源现状
        6.2.2 阿拉善左旗人口现状分析
    6.3 指标评价综合分析
7 讨论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沙产业研究进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
    2.2 发文期刊
    2.3 作者
    2.4 文献被引情况
    2.5 知识图谱分析
3 结论
4 展望

(6)不同发展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价值链特征及其综合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沙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
    1.1 单一型
    1.2 交叉融合型
    1.3 延伸型
2 不同发展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价值链特征
    2.1 单一型——北疆现代农业公司为例
    2.2 交叉融合型——金沙苑集团为例
    2.3 延伸型——亿利新中农公司为例
3 沙区生态产业成本收益与资源消耗
    3.1 成本收益分析
    3.2 资源消耗分析
4 沙区生态产业综合效益评价
    4.1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方法
        4.1.2 指标体系构建
    4.2 沙区生态产业综合效益评价
    4.3 沙区生态产业综合效益的影响因素
        4.3.1 金沙苑集团的交叉融合型
        4.3.2 亿利新中农公司的延伸型
        4.3.3 北疆现代农业公司的单一型
5 结论
6 政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投入压力。
    (2)合理扩大产业规模,避免粗犷式发展。
    (3)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降低企业资源消耗。

(7)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阿拉善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1.2.1 国外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1.2.2 国内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1.2.3 小结
    1.3 国内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1.3.1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1.3.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3 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1.3.4 小结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理论与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2.2.2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3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衡量
        2.2.4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2.2.5 协调度等级划分
    2.3 技术路线
3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理论研究
    3.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相关理论基础
        3.1.1 生态经济理论
        3.1.2 生物工程理论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4 产业发展理论
    3.2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概念与过程
        3.2.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概念界定
        3.2.2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
    3.3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特征
4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4.1 阿拉善盟基本概况
        4.1.1 地理位置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优势
    4.2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产业
        4.2.1 梭梭-肉苁蓉产业
        4.2.2 白刺-锁阳产业
        4.2.3 沙地葡萄产业
        4.2.4 种质资源加工产业
        4.2.5 土壤改良技术产业
5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
    5.1 资源、环境、经济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5.2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基于熵权法下的沙区生态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以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绩效评价
        2.1.2 综合效益评价
    2.2 相关理论
        2.2.1 沙产业理论
        2.2.2 熵权法
3
    3.1 阿拉善沙产业发展SWOT分析
        3.1.1 阿拉善沙产业发展优势
        3.1.2 阿拉善沙产业发展劣势
        3.1.3 阿拉善沙产业发展机会
        3.1.4 阿拉善沙产业发展威胁
    3.2 宏魁苁蓉集团基本概况
        3.2.1 宏魁苁蓉集团简介
        3.2.2 宏魁苁蓉集团产业结构状况
        3.2.3 宏魁苁蓉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4 宏魁苁蓉集团综合效益评价
    4.1 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设计
        4.1.1 熵权法下综合效益评价的可行性
        4.1.2 综合效益评价的数据来源
        4.1.3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基于熵权的宏魁苁蓉集团综合效益评价
        4.2.1 熵权法下综合效益评价过程
        4.2.2 综合效益评价值
    4.3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4.3.1 经济效益结果分析
        4.3.2 社会效益结果分析
        4.3.3 生态效益结果分析
        4.3.4 综合效益结果分析
    4.4 影响综合效益关键因素
        4.4.1 盈利能力
        4.4.2 产业链的完善程度
        4.4.3 资源依赖程度
        4.4.4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4.4.5 技术适用程度
        4.4.6 产品的竞争实力
        4.4.7 市场拓展与营销能力
        4.4.8 产品品牌价值
5 提高宏魁苁蓉集团综合效益对策建议
    5.1 通过利益联结增加经济收益
    5.2 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力求多元发展
    5.3 争取最大程度的政策支持
    5.4 用科技增加产品附加值
    5.5 以“性价比”赢得产品竞争力
    5.6 建立专业销售团队开拓市场
    5.7 提升集团品牌价值
6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基于价值链的沙产业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沙产业定义
        1.2.2 沙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1.2.3 价值链概念与应用
        1.2.4 效益评价
        1.2.5 文献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价值链理论
        1.3.2 循环经济理论
        1.3.3 综合效益理论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创新点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
二、沙产业发展现状
    2.1 沙产业发展概况
        2.1.1 沙漠农牧业模式
        2.1.2 沙漠加工制造业模式
        2.1.3 沙漠生态旅游业模式
        2.1.4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2.1.5 综合产业园模式
    2.2 研究区域概况
        2.2.1 乌兰布和沙漠
        2.2.2 科尔沁沙地概况
    2.3 研究区域沙产业效益分析
    2.4 本章小结
三、沙产业价值链解构
    3.1 沙产业价值链环节特征分析
    3.2 沙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3.3 沙产业资源消耗分析
    3.4 本章小结
四、沙产业综合效益评价
    4.1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方法
        4.1.2 指标体系构建
    4.2 沙产业综合效益评价
        4.2.1 沙产业综合效益计算
        4.2.2 沙产业综合效益评价结果
        4.2.3 沙产业综合效益影响因素
    4.3 本章小结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鄂尔多斯市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1.2.1 基本概念界定
        1.2.2 相关基础理论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评述
    2.1 公司概况
        2.1.1 鄂尔多斯市同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2.1.2 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2.2 公司发展现状
        2.2.1 发展历程及主营经营范围
        2.2.2 重点市场及用户
        2.2.3 生产经营业绩
        2.2.4 组织运营管理
    2.3 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府政策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1.5 自然资源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特征分析
        3.2.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2.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3 公司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3.3.1 公司发展机遇
        3.3.2 公司发展威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条件分析
    4.1 资源条件分析
    4.2 能力条件分析
    4.3 价值链分析
    4.4 公司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4.4.1 公司发展优势
        4.4.2 公司发展劣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2 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5.2.1 发展战略定位
        5.2.2 发展战略内涵
    5.3 多元化发展战略重点
        5.3.1 扩张生产规模
        5.3.2 增加产品种类
        5.3.3 强化绿色治理能力
        5.3.4 引进先进适用的绿色治理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鄂尔多斯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优化组织结构
    6.2 完善人才体系
        6.2.1 人才的培养、增加问题
        6.2.2 拓宽引才途径,增加高层次人才数量
        6.2.3 构建薪酬激励机制
    6.3 拓宽融资渠道
        6.3.1 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6.3.2 着力扩大融资规模
    6.4 扩大产能、开拓业务
    6.5 健全市场营销体系
    6.6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内蒙古沙产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沙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 张宇,胡玉玲,姜晓莹. 中国统计, 2021(10)
  •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沙产业生态效益评估 ——以科尔沁沙地马铃薯种植基地为例[D]. 张晓琴. 山西大学, 2021(12)
  • [3]阿拉善左旗沙区生态产业化发展适宜性研究[D]. 张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4]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5]基于CNKI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沙产业研究进展分析[J]. 张晓琴,苏志珠,马义娟,刘婷. 中国沙漠, 2021(03)
  • [6]不同发展模式的沙区生态产业价值链特征及其综合效益[J]. 钱贵霞,田欣.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12)
  • [7]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阿拉善盟为例[D]. 张唯佳.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熵权法下的沙区生态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以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为例[D]. 张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基于价值链的沙产业效益评价研究[D]. 田欣.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鄂尔多斯市同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邓育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内蒙古沙业发展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