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宝藏——硅灰石

工业宝藏——硅灰石

一、工业瑰宝——硅灰石(论文文献综述)

董发勤,谭道永,王进明,徐龙华,李旭娟,丁文金,胡志波,黄腾[1](2021)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景下的应用矿物学进展(2011—2020)》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冶金-工艺矿物学和矿物原料加工、新型工业矿物和岩石(宝石)、特种功能矿物材料、仿生矿物材料、生物矿物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矿物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矿山及周边土壤污染修复8个领域综述了近十年应用矿物学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这些领域的相关重大进展,并提出了应用矿物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7个重要发展方向。

蔡明秀[2](2020)在《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人们在精神与审美层次的追求也随之提高,大众逐渐开始重视民族化和传统元素的装饰设计。自2003年世界非遗公约的确立开始,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开始逐步重视。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以及2019年北京非遗保护条例的实行,这些举措对于北京传统建筑砖雕的保护与传承发展给予了政策保障。北京砖雕作为北京这座古城中传统建筑的重要装饰部件,不仅仅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更是北京城的历史文化与市井风俗的反映和物质化体现。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北京砖雕现如今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环境之中,当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时,不免会产生一些冲突与矛盾。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作为具有首都城市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在城市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不乏许多精品诞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用上的问题,如过度滥用、乱用等。对这些传承与保护面临的新问题,该如何应对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新状况,以其当下的应用与保护现状作为研究背景,以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中心,展开论述。首先针对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做了系统化梳理与分析,对中国砖雕以及北京砖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作用、纹样、流变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范围上的界定,确定研究对象及范围。在此之后,厘清室内设计的概念、分类、特征以及应用手法,对北京砖雕与室内设计的融合,进行了实践基础与融合优势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北京砖雕在室内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了其必要性、确定了应用原则与应用手法,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优化策略,发现其应用价值;第四部分主要对北京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文末,笔者对于北京砖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和创新设想,使其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李玫[3](2020)在《铁系析晶釉的可控制备与装饰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制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不同时期的陶瓷制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技术水平相结合常常迸发出许多新的艺术形象。我国自东汉诞生成熟青瓷,至隋唐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以来又涌现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高温釉。钧釉将化学呈色和物理呈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天青、天蓝、茄紫、鸡血红等引人注目的绚烂效果。建窑茶盏中的曜变、油滴、兔毫等名贵铁系釉和吉州窑茶盏中的玳瑁、虎皮、兔毫等双层釉装饰品种也是享誉中外。到了清代,瓷制品种类更是层出不穷,各种釉上彩、釉下彩、混合彩、低温釉、高温釉的制备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巅峰,在工艺美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古陶瓷科技考古在对考古发掘样品进行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规律。而利用科技考古研究所获取的科学规律进一步指导古为今用的实践,是本研究的初衷。本研究以古代黑釉系统为基础,设计并可控制备了Si O2-Al2O3-K2O-Mg O-Ca O-Fe2O3(-CoO/CuO)多元系统高温釉,通过改变烧成制度来调控釉的析晶行为和显微结构,从而获得装饰效果各异的瓷釉。并探讨釉在不同烧成制度下的析晶规律及呈色机理,为深入认知古代黑釉瓷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现代黑釉瓷的制备与创新提供科学与技术依据。实验工作取得以下结果:1)开炉取出快冷的KL系列样品釉面整体呈黑色,釉表面析出大量α-Fe2O3叶状晶体或雪花状晶体,肉眼观察下呈现为闪亮的银色斑点。同时因Fe的较大过冷度导致釉层内部的整体析晶,形成3~5μm尺度的片状α-Fe2O3,在光照下釉层内呈现金星闪烁的效果。2)随炉冷却的SL系列样品呈现黄褐色釉面及哑光口沿,是由密集排列的ε-Fe2O3表面析晶层所致,ε-Fe2O3呈现枝晶的形态;黄褐色析晶层表面散布的大量银色斑点为α-Fe2O3的析晶集合体。3)釉的高温粘度特性与斗笠碗的倾斜腹壁引发了釉在烧成过程中的流淌,导致了样品釉层厚度差异及Fe元素富集差异,使得样品口沿、碗壁、碗内底显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样品碗壁析出了雪花状、叶状等α-Fe2O3集合体构成的银色小斑点,碗内底则为大量颗粒状α-Fe2O3析晶密集排列构成的银色薄层。4)碗壁表面与碗内底的α-Fe2O3析晶均呈高亮的银色,这是由于α-Fe2O3的排列具有较好取向性,对可见光产生了全波段的反射。当这种由结构排列产生的物理呈色起主导作用时,Fe3+的化学呈色被抑制,宏观上显现银色。5)烧成过程中α-Fe2O3存在“过饱和析晶–回熔–二次过饱和析晶”。在弱氧化的气氛下,在约1000~1050℃范围内析出枝状ε-Fe2O3晶体。6)少量CoO/CuO对部分Fe2O3的取代能有效调控釉的析晶行为和显微结构,釉表面主要析出CoxFe3-xO4/Cu Fe2O4晶体,从而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刘孟齐[4](2020)在《典型中药渣/煤的燃烧及灰熔融特性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中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国民的健康保驾护航。随着我国在中药产业技术上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药物提取后剩余药渣的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目前,中药药渣主要采用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这将造成大量的土壤、水、空气污染。中药药渣一般是各种植物的提取剩余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具有成为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将中药药渣进行能源化利用不仅能解决药渣处置的难题,还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对能源供给以及环境保护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中药药渣和煤混合燃烧是实现药渣能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了杜仲药渣和甘草药渣这两种产量巨大的典型中药药渣,开展了其与煤混烧的燃烧特性和灰熔融特性研究。首先,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杜仲药渣、甘草药渣分别与石下江煤按照不同的掺混比例(0%、10%、20%、30%、40%、50%、60%、70%、80%、90%、100%)在 10℃/min、20℃/min和30℃/min的升温速率下进行了混合燃烧实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与不同升温速率对两种药渣与煤混合燃料掺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药渣和甘草药渣单独燃烧过程反应迅速,易着火燃烧;而煤的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均较高。随着药渣掺混比的增大,整个燃烧过程的反应速率总体加快,药渣添加比为40%以上时对药渣混煤试样的可燃性指数、稳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高。提高升温速率对DTG曲线峰值以及药渣与煤混合样的可燃性指数、稳燃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有提升作用。甘草药渣与煤混合物的综合燃烧特性比杜仲药渣与煤混合物的更好。其次,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在三种升温速率下不同配比的杜仲药渣、甘草药渣分别与煤掺烧的动力学参数;采用 Friedman、Flynn-Wall-Ozawa 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方法对80%添加比的杜仲药渣、甘草药渣分别与煤混烧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杜仲药渣和甘草药渣与煤进行掺烧后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升温速率能降低杜仲药渣、甘草药渣和煤单独燃烧时的活化能。80%添加比的杜仲药渣与煤掺烧的混合样在三种升温速率下的固定碳燃烧阶段的活化能均为最低;甘草药渣混煤在10℃/min和20℃/min的升温速率下时,随着甘草药渣添加比的增加,混合样在低温氧化段燃烧所需的活化能增大,而高温燃尽段的活化能减小。同时Friedman、Flynn-Wall-Ozawa 和 Kissinger-Akahira-Sunose 三种动力学方法计算得出了表观活化能E与转化率α之间的关系,α为0.05-0.5,0.5-0.95分别对应杜仲药渣与煤混合样中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炭燃烧阶段;而α为0.05-0.55,0.55-0.95分别对应甘草药渣与煤混合样中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炭燃烧阶段。药渣与煤的掺烧并非两种燃料之间的简单叠加,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药渣与煤混合燃烧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后,采用灰熔点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药渣混煤灰样的灰熔融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药渣混煤灰样的灰熔融特征温度随着药渣添加比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煤灰熔点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药渣中含有CaO、MgO和K2O等助熔成分。杜仲药渣与煤的混合灰样中高熔点矿物莫来石转化为熔点较低的钠长石、钙长石,且混合灰样中的钠长石、霞石和透辉石等矿物之间较易发生低温共熔,使得灰熔融温度降低;而甘草药渣与煤的混合灰样中低熔点矿物云母石、硅酸铝钙和亚硫酸钾等的生成是导致其灰熔点降低的主要原因。

张政[5](2019)在《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社会正在高速的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具材料在好用实用的基础上,也不断的要求出新出变,并且民族文化自信的加强,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去使用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陶瓷作为设计产品的材料,并且陶瓷比起塑料,木质,还具有一定的环保功能。陶瓷材料作为一种传统与经典、历史与现代双重结合属性的装饰材料,和现代化生活中产生的设计碰撞,是非常具有思考和研发意义的。同时,我国对陶瓷材料的使用颇有历史渊源,而家具作为同时在现代生活中,支撑并完善着大家美好的生活,其两者的结合,充满了文化的魅力,我国传统家具造型、装饰以及材料的使用都反映着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尚、人文习俗等特征。但是目前,陶瓷材料广泛用于日用品、装饰、以及一些新功能陶瓷应用于专属领域,真正在家具上的应用,还没得到好的体现,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以期了解目前陶瓷材料及其在家具设计的前沿应用;其次本文对目前家具设计过程中的原则、家具制造的主要材料使用现状调研以及家具设计材料的多元化发展进行阐述,以期对家具设计材料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领域的应用形式、陶瓷材料的理化功能、陶瓷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论述,以期对陶瓷材料基础的应用思路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基于上文的研究本文对于陶瓷在古代和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家具类型、表现手法、应用手法进行深入研究。

雷咪[6](2018)在《基于XRD、NIR光谱技术及SVM算法的硅酸盐类矿物药快速鉴别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探讨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XRD)技术和近红外(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光谱技术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人工智能算法对8种硅酸盐类矿物药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学研究,这些包括滑石(Taclum)、阳起石(Actinolitum)、白石脂(Halloysitum Album)、赤石脂(Halloysitum Rubrum)、青礞石(Chloriti Lapis)、金精石(Vermiculitum)、金礞石(Lapis Micae Aureus)、白云母(Muscovite)等八类矿物类中药。由于这类来源于硅酸盐的矿物类药材均为难溶于水及一般酸或碱溶液,在处理时分解温度亦高达700℃以上,这增加了常规理化分析的难度和复杂度;而部分矿物药材,所含阳离子种类较多且与其他药材类似,也使得以阳离子显色反应为主的常规理化分析对该类药材的专属性降低。故本研究将XRD、近红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引入到8种硅酸盐类矿物药的分析研究中,并联合应用距离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LS等常规化学计量学算法,探索实现这些药材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定性及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探索了新兴的人工智能算法-SVM分类算法和回归算法,以期提高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度,为矿物药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首先,以传统性状、理化鉴别和XRD技术相结合,对比各样品的性状、理化和物相信息,对市场上收集到的146批次的硅酸盐类矿物药进行了基原鉴定,鉴定出各类正品硅酸盐类矿物药共计138批次。通过粉晶XRD技术分析确认药材滑石主要组分为滑石矿,并伴生少量的白云石、绿泥石、石英等;X衍射图谱显示d=0.932nm为滑石较强的特征衍射峰。阳起石主要组分为透闪石,并伴有共生矿物阳起石的特征,大部分伴有少量的绿泥石、滑石、石英等;其XRD图谱显示d=0.905nm为透闪石的较强特征衍射峰。白石脂主要组分为高岭土(高岭石与多水高岭石),同时伴有伊利石、少量的滑石、石英等其他矿物药;其XRD图谱显示在d=1.00nm为多水高岭石的较强的特征衍射峰,在d=0.714nm为高岭石的较强的特征衍射峰,且在0.711.01nm位置峰形弥散。赤石脂主要组分为多水高龄石,其XRD图谱显示d=1.00nm为多水高龄石较强的特征衍射峰。金精石的主要组分为金云母,伴有少量的蛭石、长石等;其XRD图谱显示在d=0.994nm为金云母的特征衍射峰,且在0.751.05nm位置处有不同程度的峰形弥散。金礞石的主要组分为蛭石化黑云母,伴有蛭石、黑云母、少量的闪石等;其XRD图谱显示d=0.496、1.19nm,有明显的蛭石化黑云母的特征衍射峰,在d=1.01.1nm位置有不同程度的峰形弥散。青礞石的主要组分为黑云母,伴有少量的长石、绿泥石、石英等;其XRD图谱显示d=0.263、0.335、1.00nm为黑云母的较强的特征衍射峰。白云母的主要成分为白云母矿,伴有少量的绿泥石、钠长石等;其XRD图谱显示d=0.332、0.994nm为白云母的较强特征衍射峰。基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XRD分析技术可准确鉴别并区别开上述八种矿物药或矿物药粉末,该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丰富了矿物药XRD鉴定的研究内容。在上述8种药材药材准确鉴定的基础上,探索了采用距离判别法和SVM智能学习机分类法这两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已确定来源的138批硅酸盐类矿物药建立快速的NIRS定性鉴别模型,并对其定性方法进行评价比较。即分别采用OPUS软件的INDENT模块或Matlab软件的SVM分类器对138批正品样品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通过光谱预处理,特征谱段的筛选、算法的优化等方法优化模型参数得到较好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OPUS软件INDENT模块,以欧式距离为光谱相似度评价指标,建立二级子库的鉴别模式,其主库选择的预处理方法是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谱段范围为120004500cm-1,算法为因子法,可准确鉴别出滑石、云母、阳起石三类样品。对未完全鉴别出的其他5类样品,创建A、B二个二级子库进行进一步鉴定,其中A库选用的预处理方法是矢量归一化法,光谱范围为107429724,73056842,56254000cm-1,算法为标准算法,对白石脂、赤石脂和青礞石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3%;B库的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法,光谱范围为74216879 cm-1,因子化法,对金精石、金礞石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0%。联合应用主库及其子库对这八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得到了比较好的分类结果。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得到的鉴别准确率为97%。此外采用Matlab软件的SVM分类法对138批样品建立定性模型时,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法,光谱范围为120004500cm-1,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提取6个主成分,采用SVM算法建立的模型所得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采用测试集样品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所得的分类准确率为100%,说明采用SVM算法对8类硅酸盐类矿物药进行定性鉴别是可行的,小样本建模中基于SVM智能学习机分类器比基于距离判别法的传统模式识别方法更有优势。进一步,本文针对硅酸盐矿物药中最常用的矿物药滑石进行了质量评价研究,探索采用NIRS技术分析矿物类中药滑石中MgO含量的快速定量方法。实验首先补充大量代表性滑石样品,以EDTA滴定法测得的滑石中MgO含量为参考值,对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以确定一个较好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综合对比各模型验证效果,确定以特征谱段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降维所得的前4个主成分得分数据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变量,用网格寻优算法所建的PLS-SVM模型为最佳滑石近红外定量模型。该PLS-SVM模型测定滑石中MgO的含量在17.42-33.22%范围,交叉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为2.2127,校正集预测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6057,测试集预测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1.2901,表明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和较强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滑石中氧化镁含量的快速预测。本研究1)建立了8种硅酸盐类矿物XRD鉴定的基础数据。首先应用XRD法准确鉴定了8种硅酸盐类矿物药的基原,确定了各种矿物药的主要组成和特征XRD光谱数据,为这8种硅酸盐矿物药及其粉末的XRD鉴定提供了依据,丰富了矿物药XRD鉴定的研究内容。2)建立了8种硅酸盐类矿物的NIRS定性分析模型在上述应用XRD法准确鉴定8种硅酸盐类矿物药基原的基础上,采用OPUS软件INDENT模块,以欧式距离法为光谱相似度评价指标,建立二级子库的鉴别模型,可准确鉴别出滑石、云母、阳起石三类样品。对未能完全鉴别的其他5类样品,创建A、B二个二级子库,并分别对AB库选用不同处理方法,联合应用主库及其子库对这8种药材的鉴别准确率可达到97%。而采用Matlab软件的SVM分类法对138批样品建立的定性模型,分类准确率和测试集样品验证的准确率均为100%,说明基于SVM智能学习机分类器比基于距离判别法的模式识别方法更有优势。3)以滑石为例建立了硅酸盐矿物药滑石中Mg O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探索并初步论证了NIRS技术在硅酸盐类矿物药中快速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基于用智能的PLS-SVM算法建立的最佳滑石近红外定量模型显示RMSECV为2.2127,RMSEC为0.6057,RMSEP为1.2901,表明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和较强的预测能力,为实现硅酸盐类矿物药的质量快检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可将该方法延伸到其他类别矿物药的鉴别中。4)把先进的智能SVM算法运用到传统的NIRS分析中。在建立8种硅酸盐类矿物药NIRS定性定量模型中,SVM智能算法基于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表现了突出的算法优势,这是智能算法在中药鉴定中新的尝试,论证了NIRS结合SVM法在八种硅酸盐类矿物药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综上,本文结合传统鉴别方法,确定了XRD谱准确鉴定8种硅酸盐矿物药基原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VM人工智能算法的这些矿物药的NIRS定性、定量快检分析方法,其分析精度较高,解决了硅酸盐类矿物药需要高温处理才能分析的难题。这些研究为矿物药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睿[7](2018)在《和田白玉的岩石学特征及质量评价》文中指出和田玉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其中和田白玉更是受到热捧。本文以新疆和田白玉为研究对象,结合青海和俄罗斯白玉对比,开展白玉的岩石学、宝石学和质量评价研究工作;总结包括新疆和田白玉在内的不同产地白玉的岩相学、宝石学特征差异,寻找和田白玉的产地鉴别特征;结合市场调研和分析,浅析和田白玉的质量评价以及为和田玉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岩相学研究。新疆、青海、俄罗斯三产地白玉的主要矿物均为透闪石,新疆白玉中毛毡状隐晶质结构、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占大多数。少数品质较好的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也具有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但大多数以显微粒状变晶、显微片状变晶结构为主。各产地均含有少量的磷灰石、方解石、普通角闪石、透辉石等。(2)岩石和矿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电子探针(EPMA)分析显示,三产地白玉中矿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稳定,差异不大,均归属于钙角闪石组透闪石种。俄罗斯白玉以较低的Al3+/Ca2++Na++K+与新疆白玉和青海白玉区分开来;青海白玉Al3+/Ca2++Na++K+比值大于0.99且比较稳定,是与其他两产地明显不同的特征;青海白玉Ca2+/Ca2++Na++K+比值集中且较高,是与其他俄罗斯和新疆白玉明显的区别所在,并得出三大产地白玉Mg2+/(Mg2++Fe2+)、Al3+/Ca2++Na++K+、Ca2+/Ca2++Na++K+比值下的推荐图解,为区分三大产地提供重要依据。全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主量元素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样品的SiO2、MgO、CaO含量比较稳定,与电子探针所测出的数据类似,说明样品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其中青海、新疆产白玉CaO含量以13.8%、13.45%高于俄罗斯白玉的CaO含量,在样品次要组分中,俄罗斯白玉中Al2O3含量以0.86%,K2O以0.19%高于另外两个产地,而青海白玉Na2O以0.30%的含量高于另外两个产地。(3)谱学特征研究。X射线粉晶衍射(XRD)结果表明:三大地白玉的衍射峰基本相同,只是不同产地样品的个别峰位、d值和强度略有不同,普遍在3.13?左右、8.54?左右、3.28?左右、2.71?左右有较高峰值,其中3.13?左右为最高峰,与国际标准粉晶衍射库中的透闪石衍射峰基本一致,晶胞参数也接近透闪石的理论值。主要区别在于新疆白玉的衍射峰强度相对于其他两件样品的衍射峰整体较弱,峰形不够尖锐,比较弥散,外在表现为样品的矿物颗粒相对较小,玉质相对细腻,透明度不高,呈现显着的油脂光泽。红外光谱(IR)分析结果表明,三产地白玉的红外光谱吸收谱带主要出现在高频区3700-3600cm-1和1200-800cm-1及低频区800-600cm-1和600-400cm-1的范围内,各产地图谱基本相似,并且与透闪石的标准红外光谱基本一致。表明三大产地白玉均由较纯的透闪石组成,杂质矿物的含量很少。拉曼光谱(Raman)分析表明,各个产地样品的最高峰均位于1060 cm-1、675cm-1、223 cm-1的位置,是闪石类矿物的特征谱峰。在3500-3800cm-1的范围内,白玉样品中仅出现一条3675cm-1的谱峰,而在青白玉的样品中,这个位置则有两个谱带分别在3675和3662cm-1,推测颜色的深浅对3500-3800cm-1之间的谱峰振动有影响。(4)相似品对比研究及质量评价。对和田白玉相似品进行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XRF、XRD、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各项试验均可测出石英岩玉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碳酸盐玉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石,岫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蛇纹石,由此将它们与天然和田白玉区分鉴定。最后结合市场调研浅析和田白玉质量评价标准,总结不同朝代和田玉工艺特点,对和田玉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和田玉文化产业提出合理建议。

徐繁昌[8](2017)在《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朱溪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市浮梁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江南古岛弧带东南部及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东段,是一个产于石炭系-二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大型钨矿床,以矽卡岩型为主。矿体呈似层状、厚板状产于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岩与黄龙组、船山组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及下覆双桥山群变质砂岩的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该矿床成矿期可划分为气水热液矿化期、表生风化氧化期两期,其中气水热液矿化期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朱溪钨多金属矿床主要包裹体类型有气液H2O包裹体、含子矿物气液H2O包裹体、CO2-H2O三相包裹体。主要产于石英、萤石、石榴子石、白钨矿、透辉石、方解石中,多呈孤立分布、带状分布、星散状分布,形状以椭圆形、近椭圆形及立方体形为主,大小多集中在525μm。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可能含一定量的CO2及少量的N2、CH4等气体,液相成分是含一定量SO42-的低盐度水盐溶液,固相成分多为高熔点透明矿物或捕获晶,如方解石矿物,少数为立方体形石盐子晶。包裹体显微测温和计算结果表明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平均值为345.7℃,盐度平均值为4.64wt%NaCl,密度平均值为0.66g/cm3;氧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平均值为300.0℃,盐度平均值为4.44wt%NaCl,密度平均值为0.81g/cm3;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72.1℃,盐度平均值为2.67wt%NaCl,密度平均值为0.89g/cm3;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43.9℃,盐度平均值为1.05wt%NaCl,密度平均值为0.93g/cm3。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均逐渐降低,流体密度却呈反向增长。该矿床形成时压力为523.9bar,成矿深度约为1.9km。从矽卡岩阶段至氧化物阶段流体pH值降低、Eh值增大,表明成矿环境从弱还原性环境向氧化性环境转变;从氧化物阶段至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pH值增大、Eh值降低为负值,表明成矿环境从高氧逸度氧化-弱氧化环境过渡到低氧逸度还原环境。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深部岩浆水来源为主,晚期随着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为主。成矿流体中W的迁移形式主要为WO2F42-钨氟氧络合物,其次为WO42-。含钨流体与碳酸盐矿物、矽卡岩矿物之间的交代作用以及钙离子和钨酸根离子的结合是导致钨沉淀的主要原因,成矿流体pH增大、温度降低,WO2F42-发生分解,形成的WO42-和Ca2+结合形成白钨矿,F-和Ca2+结合形成萤石,最终富集成矿。

吴大选,胡海泉[9](2014)在《我国日用陶瓷科技创新动态及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之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我国日用陶瓷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了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大国,又是影响国际日用陶瓷贸易的主要输出国。我国日用陶瓷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归功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原材料资源,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投资拉动;与此同时,还应归功于日用陶瓷科技的不断进步,可说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才支撑起了我国日用陶瓷工业迅速发展的坚实平台。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只是日用陶瓷生产大国,但依然是典型的高产量、高能耗、资源高消耗、发展盲目性高、

张赐[10](2014)在《黄石市产业转型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当前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自2013年以来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由此资源型城市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黄石这个拥有三千年矿冶文明发展史的典型工矿城市,如何利用创新驱动理论完成产业转型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黄石当前的转型发展现状为突破口,按照区域、经济、产业、环境、人文等几个方面梳理了黄石的转型发展的现状条件,运用势态分析法总结分析出了黄石转型发展的优、劣势,制约因素,重大机遇,面临威胁等,并结合产业、空间、生态、文化几个关键要素,提炼出黄石转型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区域生态体系与城市转型的链接性;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性;产业转型与文化遗产资源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之上,分解出黄石的创新驱动影响因子。随后通过对比分析国际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提炼出适合黄石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因子。接着采用梯度推移的基本思维,把黄石市现实层面结合起来,分为若干个具不同特征的区域,分析不同区域创新过程的路径选择,进而加以整合,形成黄石市创新驱动的整体路径。最后从区域生态、产业发展、文化保护三个层面出发,构建战略引导体系;从政策制定、社会状况、资源配置三个角度出发构建支撑保障体系,并提出实施策略和建议。

二、工业瑰宝——硅灰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瑰宝——硅灰石(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景下的应用矿物学进展(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冶金-工艺矿物学和矿物原料加工
    1.1 冶金矿物学
    1.2 工艺矿物学
    1.3 矿物原料加工
2 新型工业矿物和岩石(宝石)
3 特种功能矿物材料
    3.1 超强矿物(复合)材料
    3.2 超绝热储热矿物(复合)材料
    3.3 超导矿物材料
4 仿生矿物材料
    4.1 仿生矿物结构工程材料
    4.2 仿生矿物功能材料
        4.2.1 仿贝壳多功能材料
        4.2.2 半球形人工视网膜结构多功能材料
        4.2.3 人体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功能材料
5 生物矿物学
    (1)生物合成矿物。
    (2)生物分子调控矿物生长。
    (3)生物诱导结晶与溶解。
    (4)生物模板自组装矿化。
6 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
    6.1 文物成分鉴定及检测
    6.2 文物加固
    6.3 文物表面清洁
    6.4 文物抗风化及耐腐蚀
    6.5 自然岩溶景观修复保育
7 矿物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8 矿山及周边土壤污染修复
    8.1 矿山废水污染治理
    8.2 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
9 展望

(2)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框架及思路
第2章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与室内设计概述
    2.1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概述
        2.1.1 历史沿革
        2.1.2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的工艺
        2.1.3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分类及特征
        2.1.4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纹样
        2.1.5 北京传统建筑砖雕作用
    2.2 室内设计
        2.2.1 概念
        2.2.2 分类
        2.2.3 特征
    2.3 北京砖雕与室内设计的有机融合
        2.3.1 北京砖雕与室内设计有机融合的基础
        2.3.2 北京砖雕与室内设计有机融合的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砖雕在室内中应用策略
    3.1 北京砖雕创新应用实践的必要性
        3.1.1 北京砖雕生存现状
        3.1.2 北京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3.1.3 北京砖雕在室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2 应用原则
        3.2.1 功能性原则
        3.2.2 整体性原则
        3.2.3 适度性原则
        3.2.4 传承性原则
        3.2.5 可持续性原则
    3.3 应用手法
        3.3.1 独立应用
        3.3.2 组合应用
        3.3.3 拆解重构
    3.4 应用价值
        3.4.1 提升空间文化内涵
        3.4.2 塑造空间结构与风格
        3.4.3 提高大众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可度
        3.4.4 激活北京砖雕的生命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4.1 北京砖雕不同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4.1.1 住宅空间中的应用
        4.1.2 办公空间中的应用
        4.1.3 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4.2 北京砖雕在室内应用时的其他影响因素
        4.2.1 光
        4.2.2 肌理
        4.2.3 色彩
    4.3 北京砖雕在室内应用中的表达
        4.3.1 提升审美
        4.3.2 意境的营造
        4.3.3 文化上的延续
        4.3.4 地域性的展示
    4.4 北京砖雕在室内中的应用对人的心理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创新趋势与展望
    5.1 创新趋势
    5.2 未来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3)铁系析晶釉的可控制备与装饰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瓷釉概述
        1.1.1 玻璃的分相与析晶
        1.1.2 玻璃的着色
        1.1.3 玻璃与釉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仪器与分析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分析方法
        2.2.1 光学显微镜分析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2.2.3 X射线衍射分析
        2.2.4 拉曼光谱分析
第3章 铁系析晶釉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样品制备
        3.2.2 样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宏观装饰效果与显微形貌观察
        3.3.2 釉的物相分析
        3.3.3 烧成制度对析晶过程的影响
        3.3.4 呈色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o/Cu掺杂铁系析晶釉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样品制备
        4.2.2 样品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宏观装饰效果与显微形貌观察
        4.3.2 釉的物相分析
        4.3.3 烧成制度与析晶过程分析
        4.3.4 铁系釉与Co/Cu掺杂铁系釉的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属光泽釉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样品制备
        5.2.2 样品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宏观装饰效果与显微形貌观察
        5.3.2 釉的物相分析
        5.3.3 二次烧成工艺对析晶行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典型中药渣/煤的燃烧及灰熔融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药渣的再利用现状
    1.3 国内外生物质与煤混烧的研究现状
        1.3.1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协同作用研究现状
        1.3.2 生物质与煤混烧时燃烧特性的研究现状
        1.3.3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生物质混煤灰熔融特性研究现状
        1.4.1 生物质种类与煤的掺混比对混合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1.4.2 制灰条件对混合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1.4.3 混合灰样中的化学成分对混合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1.4.4 混合灰样中的矿物质对混合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表征分析方法
    2.1 原料的选取及分析
    2.2 样品的制备
    2.3 实验设备及方法
        2.3.1 热重分析(TG)
        2.3.2 灰化实验
        2.3.3 灰熔融特性测定
        2.3.4 矿物质成分分析(XRD)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 燃烧的表征分析方法
        2.4.1 燃烧特征参数
        2.4.2 燃烧动力学特性
        2.4.3 掺烧的协同作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渣与煤的燃烧特性分析
    3.1 三种原料单独燃烧时的燃烧特性分析
        3.1.1 单独燃烧的TG-DTG曲线
        3.1.2 药渣与煤单独燃烧的燃烧特性参数分析
        3.1.3 升温速率对药渣和煤单独燃烧的影响
    3.2 药渣与煤的混合燃烧特性
        3.2.1 药渣种类对掺烧过程的影响
        3.2.2 掺混比对药渣与煤混合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
        3.2.3 升温速率对药渣和煤掺混燃烧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渣与煤混合燃烧的动力学研究与协同分析
    4.1 药渣与煤单独燃烧时的动力学分析
    4.2 药渣与煤混合燃烧时的动力学分析
    4.3 药渣与煤混合燃烧的协同作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药渣混燃灰熔融特性分析
    5.1 药渣与煤单独燃烧时的成灰特性分析
        5.1.1 三种原样的灰成分分析
        5.1.2 灰熔融温度的测定
        5.1.3 灰矿物质分析
    5.2 药渣与煤混烧时的成灰特性分析
        5.2.1 灰熔融温度的测定
        5.2.2 灰熔融温度的分析
        5.2.3 灰矿物质分析
    5.3 混合灰样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5.3.1 不同添加比对ELR与SC混合灰的表面形貌分析
        5.3.2 不同添加比对GR与SC混合灰的表面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国外研究状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家具设计的认识与材料
    2.1 家具的概念
    2.2 家具的设计原则
        2.2.1 实用价值原则
        2.2.2 艺术价值原则
        2.2.3 经济梯度原则
        2.2.4 高度安全原则
        2.2.5 人性化原则
    2.3 家具材料多元化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3.1 陶瓷材料的概述
        3.1.1 力学性能
        3.1.2 隔热性能好
        3.1.3 电绝缘性
        3.1.4 其他性能
    3.2 陶瓷材料的加工方式
        3.2.1 陶瓷材料的车磨削加工技术
    3.3 陶瓷材料的应用形式
        3.3.1 陶瓷器皿设计
        3.3.2 陶瓷卫浴设计
        3.3.3 陶瓷家具设计
    3.4 陶瓷材料理化性能缺陷
    3.5 本章小结
4 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1 陶瓷材料在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1.1 陶瓷材料发展概述
        4.1.2 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1.3 陶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2 陶瓷材料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2.1 现代家具类型
        4.2.2 陶瓷在现代室内家具中的表现形式
    4.3 陶瓷材料在户外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4.3.1 户外家具的概念
        4.3.2 国内外户外家具现状
        4.3.3 陶瓷材料在户外家具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XRD、NIR光谱技术及SVM算法的硅酸盐类矿物药快速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8种硅酸盐类矿物药的定性分析
    1 仪器与器材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滑石的鉴别
        2.2 阳起石的鉴定
        2.3 白石脂的鉴定
        2.4 赤石脂的鉴定
        2.5 金精石的鉴定
        2.6 金礞石的鉴定
        2.7 青礞石的鉴定
        2.8 白云母的鉴定
    3 小结
第二章 NIRS技术结合不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8类硅酸盐类矿物药定性鉴别方法的研究
    1 仪器材料
        1.1 样本
        1.2 仪器
    2 方法
        2.1 样品的分组
        2.2 NIR光谱采集方法
        2.3 原谱数据处理方法
        2.4 利用距离判别法建立鉴别模型的方法
        2.5 基于SVM的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
        2.6 定性模型的评价
    3 结果与讨论
        3.1 光谱图的比较
        3.2 距离判别模型的建立
        3.3 距离判别模型的评价
        3.4 SVM智能学习机分类法建立鉴别模型
        3.5 SVC鉴别模型的评价
    4 小结
第三章 近红外技术对硅酸盐类矿物药滑石的定量鉴别方法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样本
        1.2 仪器和软件
    2.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
        2.2 XRD鉴定
        2.3 NIRS的分析方法与结果
    3 结果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1 矿物药的概况
        1.1 矿物药的分类及收载情况
        1.2 硅酸盐类矿物药的研究概况
    2 XRD技术的理论及在中药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2.1 X射线衍射的概况介绍
        2.2 XRD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3.1 NIRS的产生机理
        3.2 NIRS的特征
        3.3 化学计量学算法与建模方法
        3.4 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意义
        3.5 NIRS在矿物类中药领域的研究
        3.6 NIRS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矿物药研究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2 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和田白玉的岩石学特征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工作量统计表
        1.3.4 研究进度统计表
第2章 和田白玉的宝石学特征
    2.1 样品手标本特征
    2.2 光学特征
        2.2.1 颜色
        2.2.2 光泽及透明度
        2.2.3 折射率
        2.2.4 其他特征
    2.3 力学特征
        2.3.1 密度
        2.3.2 硬度
        2.3.3 解理和断口
        2.3.4 韧性
    2.4 三大产地白玉宝石学特征差异对比(小结)
第3章 和田白玉的岩石学特征
    3.1 新疆白玉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
    3.2 俄罗斯白玉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
    3.3 青海白玉的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
    3.4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矿物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3.4.2 岩石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第4章 和田白玉的谱学特征
    4.1 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4.2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
    4.3 红外光谱特征
第5章 和田白玉相似品及仿制品的鉴定特征
    5.1 和田白玉的优化处理
    5.2 和田白玉的相似品及仿制品
        5.2.1 常规宝石学性质鉴定
        5.2.2 大型仪器特征鉴定
第6章 和田白玉的质量评价及经济价值探讨
    6.1 影响和田白玉质量评价的外在因素
    6.2 影响和田白玉质量评价的内在因素
    6.3 和田玉的历史发展及各时期的特点
    6.4 和田玉的市场情况
        6.4.1 和田玉的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
        6.4.2 意见及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钨矿床研究现状
        1.2.2 钨矿床中包裹体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总量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矿物成分
        3.2.2 矿石组构
    3.3 围岩蚀变
    3.4 成矿期次
第4章 包裹体观察与测定
    4.1 样品的采集和测试方法
    4.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3 包裹体显微测温
    4.4 包裹体成分分析
    4.5 氢氧同位素分析
第5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意义
    5.1 成矿流体来源
        5.1.1 H_2O的来源
        5.1.2 成矿元素的来源
    5.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5.2.1 成矿温度
        5.2.2 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
        5.2.3 成矿压力
        5.2.4 pH值和Eh值
    5.3 钨的迁移与沉淀
    5.4 成矿过程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黄石市产业转型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
        1.2.2 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主要创新点
        1.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 研究主要创新点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黄石后资源时代现状概述
    2.1 地缘与交通
        2.1.1 黄石区位概况
        2.1.2 黄石交通与物流运输现状
        2.1.3 小结
    2.2 自然生态环境
        2.2.1 气候水文
        2.2.2 自然风光
        2.2.3 大气污染
        2.2.4 小结
    2.3 产业现状
        2.3.1 主要矿产资源概况
        2.3.2 产业结构
        2.3.3 小结
    2.4 文化遗产资源
        2.4.1 文化遗产统计
        2.4.2 矿冶文化
        2.4.3 红色革命文化
        2.4.4 非物质文化遗产
        2.4.5 小结
    2.5 社会状况
        2.5.1 人口状况
        2.5.2 经济指标
        2.5.3 教育科研
        2.5.4 小结
    2.6 城市空间特征
        2.6.1 城市空间布局
        2.6.2 城市用地告急
        2.6.3 企业与城市脱离,城市功能犬牙交错
        2.6.4 小结
    2.7 黄石市产业转型发展环境 SWOT 分析
        2.7.1 主要优势
        2.7.2 制约因素
        2.7.3 重大机遇
        2.7.4 面临威胁
    2.8 本章小结
        2.8.1 转型发展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第三章 黄石市产业转型期关键问题
    3.1 关键问题的引出
    3.2 区域生态体系与城市转型的链接性
        3.2.1 修复生态、治理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2.2 贯彻生态城市理念促进城市转型
        3.2.3 构建循环经济保障可持续性发展
        3.2.4 小结
    3.3 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性
        3.3.1 黄石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空间发展分析(1949 年至今)
        3.3.2 城市空间发展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3.3.3 小结
    3.4 产业转型与文化遗产资源的关联性
        3.4.1 工业遗产再生模式扩宽转型思路
        3.4.2 挖掘文化底蕴创造城市品牌
        3.4.3 传承传统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3.4.4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石市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因子分析
    4.1 黄石市创新驱动因子分析
        4.1.1 黄石市创新驱动影响因子总结
        4.1.2 黄石市创新驱动因子的联系与区别
    4.2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中创新驱动因子分析
        4.2.1 政策指引型——法国洛林地区
        4.2.2 市场带动型——美国休斯顿
        4.2.3 产业主导型——德国鲁尔工业区
        4.2.4 关键因子的作用方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石创新驱动发展框架
    5.1 黄石创新驱动路径选择
        5.1.1 产业分类
        5.1.2 产业选择
    5.2 战略引领体系
        5.2.1 战略引领体系的构建
        5.2.2 生态体系
        5.2.3 产业体系
        5.2.4 文化体系
    5.3 支撑保障体系
    5.4 实施策略与建议
        5.4.1 实施策略
        5.4.2 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
        6.1.1 黄石市产业转型发展环境 SWOT 分析
        6.1.2 黄石市产业转型关键问题
        6.1.3 黄石创新驱动因子总结归纳
        6.1.4 黄石创新驱动路径选择
        6.1.5 战略引领体系
        6.1.6 支撑保障体系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四、工业瑰宝——硅灰石(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景下的应用矿物学进展(2011—2020)[J]. 董发勤,谭道永,王进明,徐龙华,李旭娟,丁文金,胡志波,黄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2)
  • [2]北京传统建筑砖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蔡明秀.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3]铁系析晶釉的可控制备与装饰效果[D]. 李玫.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020(03)
  • [4]典型中药渣/煤的燃烧及灰熔融特性实验研究[D]. 刘孟齐.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陶瓷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张政.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6]基于XRD、NIR光谱技术及SVM算法的硅酸盐类矿物药快速鉴别研究[D]. 雷咪.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和田白玉的岩石学特征及质量评价[D]. 张睿.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8]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 徐繁昌.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9]我国日用陶瓷科技创新动态及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之思考[A]. 吴大选,胡海泉.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4学术年会暨全国陶瓷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论坛论文集, 2014
  • [10]黄石市产业转型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D]. 张赐.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工业宝藏——硅灰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