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一、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冯爽,秦昊,孙昌志,陈彦球,罗仁忠[1](2021)在《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上气道梗阻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颈深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诊误诊为上气道感染,最后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深部病变导致上气道梗阻而转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患者,分析其诊疗经过及误诊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患儿资料13例,平均年龄为11个月。7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6例为呼吸不畅,6例体格检查发现颈部及下颌部肿物。13例患儿首诊时均诊断为上气道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无效,并进展为呼吸困难,行颈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深部病变压迫上气道,转入我科手术治疗。最终确诊为咽旁、咽后脓肿8例,咽旁、咽后间隙神经母细胞瘤1例,鳃裂囊肿2例,梨状窝瘘伴感染1例,咽旁、咽后间隙淋巴管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除1例淋巴管瘤患儿复发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其余未见复发。结论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可导致上气道梗阻,其早期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颈部CT及MRI对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手术治疗是解除上气道压迫的首选方法。

陈干[2](2021)在《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一种儿童较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比例高达10%,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预后差异大。NB占所有儿童癌症死亡的12%~15%。NB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17~18个月,约40%的患者确诊时小于1岁,而不到5%的患者大于10岁。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使移动性的细胞向远处迁移扩散。90%以上恶性上皮肿瘤的转移,如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都有EMT的参与。目前这一机制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关系研究较少。EMT过程相当复杂,其过程有众多相关信号分子参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下降,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上调,其中E-cadherin表达下降是EMT发生的主要标志因素。N-MYC基因是MYC原癌基因家族的一员,其异常表达导致了许多人类癌症的发生。单是N-MYC基因扩增占NB病例的25%,是NB中生存不良的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明确的临床危险度和分期对于制定治疗和预后评估很重要。年龄、肿瘤分化程度、N-MYC基因扩增和组织学类型等是评估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但这些指标不能完全反应出肿瘤侵袭转移生长的本质。本实验探讨EMT标记物E-cadherin和N-cadherin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实验设计:(1)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存档的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94例,参考《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病理诊断共识》确定诊断标准,共46例临床资料完整病例纳入研究。(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kinase,ALK)蛋白的表达。(3)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MY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46例NB中男孩24例、女孩22例;平均就诊年龄24个月(年龄范围0.3~144月),其中≤18个月28例(新生儿NB 15例),>18月18例;送检部位肾上腺12例、肾上腺外(包括颈部、纵隔、盆腹腔、骶尾部、腰部和大腿)34例;临床分期:I~II期和III~IV期各23例。(2)46例病例中神经母细胞瘤(NB)40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6例。40例NB中95%(38例)分化差型(表1)、2.5%(1例)未分化型和2.5%(1例)分化型,其中预后良好型(FH型,27例)、预后差型(UH型,13例)。6例GNB中结节型1例(UH型),混杂型5例(均为FH型)。(3)65%的III~IV期NB阳性表达ALK蛋白,与I~II期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81%的N-MYC基因扩增阳性病例表达ALK蛋白,与N-MYC基因扩增阴性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40例NB中ALK蛋白阳性率55%,与GN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4)46例NB中E-cadherin阴性表达31例(67.4%)、阳性表达15例(32.6%);UH型NB中E-cadherin阴性表达率为92.9%,与FH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87%的III~IV期NB阴性表达E-cadherin,与I~II期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E-cadherin的表达与性别、年龄、ALK蛋白和N-MYC基因异常无关(P=0.174、0.334、0.46、1.000)。>12月龄的NB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31)。与组织学分型(FH/UH)、ALK蛋白和N-MYC基因异常无关(P=0.127、0.303、0.266)。≤12m月龄的NB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FH/UH)、ALK蛋白和N-MYC基因异常均无关(P=0.218、0.262、1.000、0.163)。(5)46例NB中N-cadherin阳性22例,N-cadherin阴性24例;UH型NB中N-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71.4%,与FH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69.6%的III~IV期NB阳性表达N-cadherin,与I~II期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ALK阳性NB中N-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68.2%,与ALK阴性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N-cadherin的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143、0.979);>12月龄的NB中80%病例表达ALK蛋白(P=0.023),N-cadher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和N-MYC基因异常均无关(P=0.370、0.303);≤12m月龄的NB中N-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ALK蛋白和N-MYC基因异常均无关(P=0.105、0.085、0.431、0.190)。结论:(1)神经母细胞瘤存在上皮-间质转化现象。(2)>12月龄和≤12月龄的神经母细胞瘤中上皮间质转化的临床意义及机制可能不同。(3)>12月龄的神经母细胞瘤预后不良的原因可能是与存在上皮间质转化现象有关。

徐红[3](2021)在《超声造影在儿童腹膜后常见恶性肿瘤中应用研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儿童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为儿童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儿共39例,均经过病理学证实,包括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24例,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10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 Cell Neuroblastoma,GNB)5例。分析所有病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并使用Sono Liver软件的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技术及输出时间-强度曲线处理技术,脱机分析得到DVP曲线以及时间强度数据。结果:1.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三组病例实验室指标神经烯醇化酶及尿中香草扁桃酸分布具有差异,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超声显示,神经母细胞瘤大部分表现为中等偏低回声,明显钙化,而肾母细胞瘤表现以中等回声为主,少量钙化,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主要为低回声,明显钙化。三种瘤体内部回声及钙化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肾母细胞瘤肿瘤内造影剂显影时间较神经母细胞瘤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造影剂显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造影模式上,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高增强、不均匀、快进,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大多表现为低增强、不均匀、快进,三组病例肿瘤内造影剂显影时间、造影增强水平以及造影模式方面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以正常肝实质或肾皮质作为参考区,三组病例造影定量参数结果显示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的上升时间(Rising Time,RT)早于参考区(P<0.05),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稍晚于与参考区。5.本组超声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结论:1.神经烯醇化酶及尿液中香草扁桃酸是鉴别神经母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主要肿瘤标志物。2.常规超声中神经源性肿瘤内钙化灶明显,是与肾母细胞瘤声像图重要鉴别点之一。3.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超声造影肿瘤内造影剂显影时间、超声造影的增强水平以及造影模式的差异可为三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为上述三种肿瘤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4.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数据中上升时间量化分析了造影结果,有望成为三组病例鉴别诊断的有效参数。5.超声造影在儿童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安全效能。

曾子淇[4](2021)在《ALK基因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编码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胰岛素受体家族中的一员。自首次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发现2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重排导致的ALK-NPM融合基因以来,医学界对ALK基因的结构、突变模式、相关的肿瘤以及靶向治疗有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ALK基因的结构包括膜外结合域、跨膜域以及胞内激酶域三个主要成分,其中结合域和配体相结合,通过激酶域发挥其主要作用。目前在多种肿瘤中发现有ALK基因的突变,突变模式包括最常见的基因融合,还有更为少见的点突变和扩增等突变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普遍存在的NPM-ALK融合,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常出现的ALK-EML4融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MT)的TPM3-ALK、TPM4-ALK融合,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ALK F1174L突变等,另外在肾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和卵巢癌等疾病中也可偶尔出现ALK基因的突变。ALK基因突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融合基因结构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其作用的机制,部分融合基因如NPM-ALK的结构及作用机制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大部分融合基因参与致病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而针对ALK的分子靶向治疗,如克唑替尼、色瑞替尼等ALK抑制剂的应用使得部分患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但目前这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多项研究表明药物介导的二次突变参与耐药性的形成,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新型药物的研究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目的探讨ALK突变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和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多种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例库及会诊病例中,选取了2010年-2021年的839例病例。其中包括8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818例非小细胞肺癌,3例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收集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例的ALK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原位杂交法及二代测序法检测病例的ALK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检测本实验各组数据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ALCL患者8例,发病中位年龄为23.5岁,男女比例为3:1。临床上大多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8例IMT,其中6例为经典型IMT,中位年龄43岁,男女比为1:1,病变位于乳腺、肝脏、肺和外阴;2例EIMS发生于26岁女性患者和47岁男性患者。818例非小细胞肺癌,发病中位年龄63岁,男女比例为1.7:1。在这之中有46例为ALK+的NSCLC,患者中位年龄57岁,男女比为1.26:1。3例ALK+组织细胞增生症,分别为20岁男性,表现为鼻息肉,32岁女性患者表现为椎间孔占位,以及1名28岁女性患者,表现为左小腿肿物。1例ALK+大B细胞淋巴瘤,为8岁男孩,表现为肱骨占位。1例神经母细胞瘤,为3岁女童,额叶占位。2.病理学特征:8例ALCL镜下均为经典型ALCL表现;IMT有6例为经典型IMT,2例为EIMS,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818例NSCLC有627例腺癌,191例鳞状细胞癌,其中43例腺癌和3例鳞癌为ALK+。28/43(65%)为低分化腺癌,占主要部分。鳞癌较为少见,以中或低分化鳞癌为主。ALK+的淋巴结转移率较ALK-的高。ALK+的组织细胞增生症镜下为上皮样组织细胞形态,富含泡沫样组织细胞的黄色瘤样形态,或梭形细胞形态,细胞异型性均不明显。1例ALK+的LBCL镜下肿瘤弥漫性生长,伴有浆母细胞分化。1例神经母细胞瘤为片状的小细胞增生,染色深,异型性明显,背景为神经毡。3.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8例ALCL中有5例ALK+(62.5%),其中3例经FISH证实有ALK基因断裂。8例IMT中有4例ALK+(50%),其中2例经典型IMT经FISH证实有ALK基因断裂,2例EIMS经FISH和NGS证实分别有RANBP2-ALK融合和EML4-ALK融合。46例NSCLC免疫组化ALK+,对其中29例(27例腺癌,2例鳞癌)进行FISH检测,有26例FISH检测阳性,包括(24例腺癌,2例鳞癌)。3例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组化ALK均+,经FISH和NGS检测证实均有KIF5B-ALK融合。1例LBCL和1例NB免疫组化ALK阳性。研究结论1.ALK在ALCL中的阳性率为62.5%,多见于年轻患者,但ALK阳性与否和组织学形态无明显相关。2.ALK在IMT中的阳性率为50%,其中发生于肺部的EIMS可伴有罕见的EML4-ALK融合,该融合类型提示预后较差。3.ALK在NSCLC中的阳性率为5.6%,多见于更年轻的患者,一般见于腺癌,最常见于低分化腺癌,可伴有粘液分化或印戒细胞成分。ALK+的NSCLC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ALK相关的肿瘤中部分肿瘤,如LBCL极具侵袭性;与之相反的,ALK+的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极好。

徐阳[5](2020)在《阳离子PCL-b-P(GMA-EA)载体递送pGRIM-19抗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近年来,采用微生物载体递送靶向炎症通路的基因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生物载体主要包括病毒与细菌。病毒类载体可以分成两类:整合型和非整合型病毒载体,细菌主要包括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减毒沙门菌体内递送基因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生物载体的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临床转化过程。近期,人工合成载体递送基因抗肿瘤成为研究热点。人工合成载体包括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是经典的阳离子聚合物,并作为阳离子基因载体研究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但是PEI毒性较高,体内转染效率不高,这使得开发新型阳离子基因载体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现阶段国内已开发出一系列合成基因载体用于治疗肿瘤,但是相关的体内研究仅局限于肿瘤本身,机体对合成载体递送基因抗肿瘤的综合反应仍未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肾上腺。约有50%以上的患儿生存率低于40%,探寻有效的治疗靶点是神经母细胞瘤研究的热点。在临床上,神经母细胞瘤组织血运丰富,常出现早期转移,且伴有大量出血、坏死和钙化。抑制炎症致癌信号通路在该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明显作用。维甲酸/干扰素联合应用诱导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19(Genes associated with retinoid-interferon-induced mortality 19,GRIM-19)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通路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虽然近期的研究表明,STAT3信号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转移和化疗耐药的患儿中至关重要,但是尚缺乏临床病理分期与GRIM-19的相关性报道。异种移植瘤的体内实验提示抑制STAT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的生长,但是不足以评估抑制该通路后肿瘤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我们推测在神经母细胞瘤同种移植瘤中,过表达GRIM-19可能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的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而且抑制MMP-9表达,减轻瘤内出血,提高治疗效果。众所周知,多数肿瘤化疗的一线药物顺铂具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毒性,治疗后可明显增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针对致病机制的基因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理论上对机体毒副作用较小。虽然已经开发出许多脂质体、阳离子载体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可是如何在体内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仍需仔细评估。方法:1、基因载体的合成与表征:通过酶促聚合反应合成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CL-b-P(GMA-EA)(PCG),核磁检测PCG的化学结构,凝胶电泳检测PCG与GRIM-19质粒的结合能力,动态光散射评估PCG与GRIM-19质粒复合物的粒径和ζ电位。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 G2细胞和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中,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检测PCG与EGFP-N1质粒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检测PCG的转染效率。2、临床样本的分析: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28例患儿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分析GRIM-19的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大小、INSS分期、INPC分期、淋巴结和/或脉管转移的相关性。3、PCG递送GRIM-19基因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的体内外研究:用PEI作为阳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CG介导的GRIM-19在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体外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PCG组、裸p GRIM-19组、PCG/p CDNA组、PCG/p GRIM-19组和PEI/p GRIM-19组,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克隆形成实验、Brd U检测、流式凋亡检测、免疫荧光、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探讨PCG介导的GRIM-19过表达对肿瘤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影响。体内实验中,分为对照组、PEI/p GRIM-19组和PCG/p GRIM-19共3组,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GRIM-19的转染效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细胞凋亡检测(TUNEL)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裸鼠移植瘤治疗后增殖及凋亡的改变。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分为对照组、顺铂组和PCG/p GRIM-19组共3组,检测各组裸鼠生存期的差异,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裸鼠血红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v WF,HE染色检测荷瘤鼠肺部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p-STAT3、MMP-9的表达,评价肿瘤组织学、瘤内出血、贫血及肺栓塞等肿瘤相关并发症改变。结果:1、N/P=1(阳离子聚合物中的N和DNA中的P的摩尔比)时,PCG完全阻止GRIM-19质粒DNA在凝胶电泳中的泳动。在w/w(质量比)为5-50的范围内,PCG能将p GRIM-19质粒压缩成200-400 nm大小,表面电势为25-30 m V的纳米粒子。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 G2细胞和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中,PCG(w/w=20)在细胞中有效递送EGFP-N1质粒,同时对细胞的毒性较小。2、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GRIM-19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下调或缺失。肿瘤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与年龄(P=0.0012)、INSS分期(P=0.0012)、INPC分期(P=0.0299)、淋巴结和/或脉管转移(P=0.0062)呈负相关,与性别及肿瘤原发部位无关。3、体外实验中,PCG载体可以将GRIM-19基因转染进Neuro2a细胞并提高GRIM-19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其转染效率高于PEI。在对照组、PCG组、裸p GRIM-19组、PCG/p CDNA组、PCG/p GRIM-19组和PEI/p GRIM-19组中,PCG/p GRIM-19组和PEI/p GRIM-19组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抑制。PCG介导细胞内过表达GRIM-19蛋白抑制了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Cyclin D1、Bcl-2、MMP2和MMP9的表达。体内实验中,在对照组、PEI/p GRIM-19组和PCG/p GRIM-19组中,PCG/p GRIM-19组移植瘤生长抑制最明显,该组GRIM-19蛋白表达增加,PCNA表达下调,TUNEL染色及Cleaved caspase-3上调。在对照组、顺铂组和PCG/p GRIM-19组中,PCG/p GRIM-19组小鼠生存期延长最明显,该组大体观见瘤内出血减少,裸鼠血红蛋白升高,v WF下调,HE提示肺栓塞减少,肿瘤组织内p-STAT3下调,下游靶基因MMP-9表达下调。结论:1.人工合成的双亲性阳离子聚合物PCG能在体内外进行有效的基因转染。2.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GRIM-19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其表达水平与年龄、INSS分期、INPC分期、淋巴结和/或脉管转移呈负相关。3.在裸鼠同种移植瘤模型中,PCG递送p GRIM-19可以有效抑制STAT3信号通路,不仅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抑制MMP-9表达,减轻瘤内出血。顺铂化疗引起荷瘤裸鼠内皮损伤及肺血栓增加,基因递送组v WF下调,肺血栓减少,小鼠生存期延长。阳离子PCG载体递送p GRIM-19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策略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邓丹[6](2020)在《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5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结果:57例肿瘤中,神经母细胞瘤22例,淋巴瘤14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5例,畸胎瘤3例、节细胞神经瘤、脉管瘤及脂肪母细胞瘤各2例、胸腺瘤、胸腺癌、脂肪肉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纤维粘液样肉瘤及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恶性神经鞘瘤各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肿瘤21例,发生于中纵隔的肿瘤1例,发生于前中纵隔的肿瘤3例,发生于后纵隔的肿瘤32例。超声引导穿刺27例,超声诊断27例与病理诊断相符合。其中,后纵隔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呈中等混杂回声,内可见强回声钙质成分,可见较丰富血供;前纵隔最多见的肿瘤为淋巴瘤,以中低回声为主,可呈混杂回声及结节感,并具有较丰富血供。结论:超声检查可判断纵隔肿瘤的位置,初步定性并具有实时引导穿刺活检的优势,可作为筛选纵隔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和随访复查的主要监测方法。

李颖[7](2020)在《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8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MRI表现,研究CT及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病理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01月-2019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8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CT及MRI表现,结合肿瘤的生长方式、部位、血供特点及其某些特征性成分(钙化、囊变坏死、脂肪、黏液基质),并对照病理结果,比较CT、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良恶性判断和病理类型估计的差异性。所有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计算CT或MRI征象对部分病理类型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计算公式为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2)使用卡方检验对肿瘤形态学(形态、边界)及肿瘤内部成分(脂肪、钙化、黏液基质等)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诊断能力使用敏感性、特异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使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肿瘤的长径、短径进行统计,然后制作ROC曲线,得出最佳的诊断阈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1.在8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良性肿瘤44例(53%),恶性肿瘤39例(47%),其中间叶源性肿瘤25例(30.1%)、神经源性肿瘤38例(45.8%)、淋巴来源肿瘤9例(10.8%)、生殖细胞源性肿瘤4例(4.8%),其他来源不明肿瘤7例(8.4%)。2、8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7例被误诊为肾上腺来源,2例被误诊为肾脏来源,4例被误诊为腹腔来源。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良恶性判断及病理类型估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x2=1.578,P=0.372;x2=1.391;P=0.474;x2=0.576,P=0.748)。3.病变形态、边界、周围组织有无侵犯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有统计学意义(x2=25.984、87.596;x2=32.435、93.676;x2=17.508、91.646,P<0.001);钙化、囊变或坏死及脂质的有无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的长径、短径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诊断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出长径>7.6 cm,短径>6.25 cm为最佳诊断阈值,此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4.6%、69.2%,特异度分别为75.0%、79.5%。综合评分≥2.5时诊断病变恶性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6%、90.9%(x2=47.732,P=0.000)。4、囊变或坏死对于副神经节瘤及神经鞘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52.1%及76.9%、52.1%;明显强化副神经节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71%;脂肪或脂质对脂肪肉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93.3%;所有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脊柱两旁或骶前交感神经链区;包绕血管生长对于淋巴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8.7%。结论:1.CT及MRI对于肿瘤定位、良恶性判断及病理类型估计方面价值相同,但是对于肿瘤内部成分的识别上,两者优势互补。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及对周围组织结构是否侵犯对良恶性的判断有价值,而肿瘤内部成分(钙化、囊变或坏死、脂肪)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无价值,但是其可以缩小鉴别诊断。3、综合评分能够提高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冉艳萍[8](2020)在《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综合征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提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19例PNS患儿中女性15例(78.95%),男性4例(21.05%)。1-3岁占11例(57.89%),3岁至6岁占5例(26.32%),6岁以上患儿3例(15.79%)。其中:原发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12例(63.1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21.05%)、畸胎瘤2例(10.53%)、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1例(5.26%)。2.儿童PNS的临床表现多样,14例(73.68%)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异常为首发表现。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10/19)、主观下肢无力(6/19)、惊厥(4/19)、眼震(2/19)、头痛(1/19)、性格改变(1/19)、意识障碍(2/19)、睡眠障碍(1/19)、构音障碍(1/19)、周围性面瘫(1/19)。4例(21.05%)患儿曾被误诊。儿童PNS中经典综合征(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副肿瘤性小脑共济失调)2例(10.53%)。3.实体肿瘤相关的PNS患儿中,胸腹部CT检查均提示肿瘤占位性病变;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PNS患儿经骨髓检查明确;13例患儿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儿完善脑脊液检查,8例未见异常、3例异常,表现为:CSF蛋白轻度升高,白细胞轻度升高伴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抗体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原发肿瘤分别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畸胎瘤和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相关的4组PNS患儿在胸腹部CT检查(p<0.001)、腹部彩超(p=0.042)和骨髓穿刺(p=0.001)的肿瘤检出率上的差异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4.成功随访的17例PNS患儿,在原发肿瘤治疗后,13例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为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OMS患儿、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PNS患儿;2例神经母细胞瘤源性肿瘤相关的PNS患儿因并发严重感染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10例成功随访的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PNS患儿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6)。结论:本组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多见于1-3岁幼儿,女性患儿较多。引起本组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原发肿瘤主要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畸胎瘤及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瘤。神经系统异常多为首发表现,且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不明原因出现共济失调、下肢无力的患儿需警惕PNS可能。积极治疗PNS患儿的原发肿瘤,大多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儿可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组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相关性PNS患儿预后与原发肿瘤的分期相关。

王婷[9](2020)在《超声造影对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住院患儿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二维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重点探讨超声造影在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胚胎性肿瘤肝母细胞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为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肝母细胞瘤的超声造影诊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共26人次,总计28例病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肝母细胞瘤13例,肝转移瘤6例,肝血管瘤4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非均匀性脂肪肝,肝脓肿,肝细胞癌,肝脏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其中,经病理学检查证实15例,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辅助证实13例,观察这些患儿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表现,分析超声造影灌注特点及不同时相的增强水平,并用超声仪器自带软件对超声造影病灶感兴趣区域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用中位数及四分位距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推断以α=0.05为检验标准。结果:(1)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肝血管瘤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较为均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肿瘤回声、钙化、液化坏死及肿瘤大小方面分布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超声造影结果显示在动脉相增强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在门脉相及延迟相增强水平以及三个时相增强水平组合方式有区别,且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肝母细胞瘤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包括动脉相团状不均匀增强,廓清时间低于60秒,可清楚地显示肝动脉来源的供血血管和二维超声无法显示的瘤体内部细小血管及微灌注区域,能清楚显示瘤体内的液化坏死区,且液化坏死的显示范围较二维超声明显;肝血管瘤动脉期可表现为环状增强,均匀增强及不均匀结节状增强,且绝大部分不廓清;肝转移瘤动脉相均表现为整体均匀增强,且未见粗大血管显示,延迟相以无增强为主,表现为明显“黑洞”征。(6)超声造影剂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回声、钙化、液化坏死、肿瘤大小及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2)超声造影门脉相、延迟相的增强水平及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的增强水平组合方式有助于鉴别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3)本研究中由于三组患者例数较少,且例数分布不均匀,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对于三组疾病中无明显鉴别诊断意义。(4)超声造影图像在显示供血血管、微血管循环及液化坏死区优于二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更有助于病变性质的诊断。(5)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表现不同,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6)超声造影在儿童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安全效能。

黄娟,刘硕,张永高[10](2018)在《儿童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儿童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特点。结果18例患儿中,肾透明细胞肉瘤7例,肿块平均最大径(10.5±3.6)cm,平扫呈不均匀等低密度,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2例有点状、小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可呈鱼肉样,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实质期进一步强化;肾细胞癌6例,肿块平均最大径(5.5±1.5)cm,CT平扫肿瘤与肾周边组织分界较清,可见假包膜,4例有粗大结节状钙化,瘤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皮质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可略低或略高于皮质期;肾神经母细胞瘤5例,肿块平均最大径(13.9±7.7)cm,CT平扫呈混杂密度,2例钙化为不规则形,增强扫描肿瘤皮质期呈轻度强化,肿块周边可见小血管影,部分明显纡曲增粗,实质期强化程度增加。结论本组儿童原发肾脏恶性肿瘤均较少见,临床工作中对儿童肾脏恶性占位病变应考虑上述几种肿瘤的可能性,以减少漏诊、误诊。

二、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诊断及治疗。
    2.3 影像学检查。
    2.4 手术情况。
    2.5 治疗效果。
    2.6 典型病例。
3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3.2 儿童颈部常见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

(2)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神经母细胞瘤的概述
    1.2 恶性肿瘤的机制-上皮间质转化(EMT)
    1.3 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结构
    1.4 E-cadherin和N-cadherin是EMT的标记物
    1.5 神经母细胞瘤预后不良的标志物-N-MYC
    1.6 神经母细胞瘤致癌因素-ALK
    1.7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HE染色
        2.2.2 组织芯片的构建与制备
        2.2.3 免疫组化染色及结果判断
        2.2.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46例N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3.2 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ALK表达的关系
    3.3 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12月龄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E-cadherin表达的关系'>3.4 >12月龄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3.5 ≤12月龄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3.6 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N-cadherin表达的关系
12月龄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N-cadherin表达的关系'>3.7 >12月龄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N-cadherin表达的关系
    3.8 ≤12月龄NB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N-cadherin表达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相关因素
    4.2 N-MYC基因与神经母细胞瘤
    4.3 ALK蛋白与神经母细胞瘤
    4.4 上皮间质转化与神经母细胞瘤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超声造影在儿童腹膜后常见恶性肿瘤中应用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三组病例一般资料
    2.2 常规超声表现比较
    2.3 超声造影结果比较
    2.4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
    2.5 超声造影图像示例
    2.6 超声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3.1 常规超声特点探讨
    3.2 超声造影特点分析
    3.3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
    3.4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处理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造影在儿童腹膜后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ALK基因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结果
    一、临床特征
    二、病理学特征
    三、免疫表型特征
    四、FISH检测结果
    五、二代测序检测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LK基因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阳离子PCL-b-P(GMA-EA)载体递送pGRIM-19抗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1.1.1 病毒载体
        1.1.2 细菌载体
        1.1.3 人工合成载体
        1.1.4 结语与展望
    1.2 神经母细胞瘤
        1.2.1 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及流行病学
        1.2.2 神经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动物研究模型
        1.2.3 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分期分层
        1.2.4 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
        1.2.5 结语与展望
    1.3 GRIM-19的研究进展
        1.3.1 GRIM-19的发现、结构及分布
        1.3.2 GRIM-19的突变及下调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3.3 GRIM-19的功能
        1.3.4 结语与展望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PCG阳离子聚合物的合成及转染肿瘤细胞的检测
        2.1.1 前言
        2.1.2 材料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GRIM-19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2.2.1 前言
        2.2.2 材料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阳离子聚合物递送pGRIM-19抗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3.1 前言
        2.3.2 材料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设备及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超声表现
    2.3 发生率居前两位的纵隔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
    2.4 纵隔肿瘤位置分布情况
    2.5 纵隔肿瘤良恶性分类
    2.6 超声诊断与CT、MRI 诊断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7)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CT及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略缩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检索
    1.3 入选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资料收集
    1.6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特点
    2.3 辅助检查
    2.4 治疗、随访及预后
    2.5 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相关的PNS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超声造影对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观察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与病理结果
    2.2 肝母细胞瘤、肝转移瘤、肝血管瘤三组患儿一般资料
    2.3 三组患儿二维超声表现比较
    2.4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不同时相增强水平结果
    2.5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不同时相增强水平组合结果
    2.6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
    2.7 超声造影图像示例
    2.8 超声造影特征
    2.9 超声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3.1 肝母细胞瘤临床与病理
    3.2 肝母细胞瘤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比较
    3.3 肝母细胞瘤与肝转移瘤、肝血管瘤鉴别
    3.4 三组患儿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分析
    3.5 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
    3.6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处理
    3.7 本研究的局限性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CEUS儿科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儿童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肾透明细胞肉瘤
    2.2 肾细胞癌
    2.3 肾神经母细胞瘤
3 讨论
    3.1 肾透明细胞肉瘤
    3.2 肾细胞癌
    3.3肾神经母细胞瘤

四、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J]. 冯爽,秦昊,孙昌志,陈彦球,罗仁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08)
  • [2]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陈干. 南昌大学, 2021(01)
  • [3]超声造影在儿童腹膜后常见恶性肿瘤中应用研究初探[D]. 徐红.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ALK基因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D]. 曾子淇.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阳离子PCL-b-P(GMA-EA)载体递送pGRIM-19抗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D]. 徐阳. 吉林大学, 2020(03)
  • [6]超声在儿童纵隔肿瘤中的应用价值[D]. 邓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D]. 李颖.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儿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D]. 冉艳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超声造影对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初探[D]. 王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儿童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诊断[J]. 黄娟,刘硕,张永高.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03)

标签:;  ;  ;  ;  ;  

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