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56例报告

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56例报告

一、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宋文杰[1](2019)在《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哮喘是常见呼吸疾病,有典型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等多种表型,是危害人类健康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中医有验便廉、副作用少等优势,从中医角度寻找治疗哮喘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是目前医学发展方向。麻杏甘石汤(MXGSD)是《伤寒论》治疗邪热壅肺证“汗出而喘”的方剂,导师傅延龄教授和仝小林教授合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发现MXGSD治疗肺炎有效,且目前医家主要将MXGSD用于治疗肺炎,但对哮喘疗效、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尚缺少科学依据。因此,本课题从系统评价、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角度对MXGSD治疗哮喘疗效、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临床。目的1.对MXGSD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常用剂量配伍进行系统评价,探讨MXGSD治疗哮喘主要表型,临床常用剂量配伍。2.对MXGSD治疗哮喘网络药理学研究,从整体系统角度预测其主要作用机制,及体现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结合1和2结果,观察临床常用剂量MXGSD及不同拆方对哮喘大鼠干预作用,初步阐释MXGSD治疗哮喘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方法1.检索10个数据库MXGSD治疗哮喘RCT研究。纳入受试者为哮喘患者,干预措施为口服MXGSD加减(增加药味≤5),对照措施为不治疗、安慰剂、西药治疗,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生化检查等主要结局指标,和症状体征改善/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次要结局指标。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筛选排除、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风险评价。应用Stata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资料综合和发表偏倚检测。探讨MXGSD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常用剂量配伍。2.检索10个数据库,尽可能全面采集MXGSD成分,筛选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检索5个疾病数据库,采集哮喘靶点基因。应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MXGSD-哮喘-靶点基因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进行聚类富集分析,预测主要作用机制;对MXGSD4味中药参与哮喘KEGG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预测体现复方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建立OVA致敏哮喘大鼠模型,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黄组、麻杏组、麻草组、麻杏草组、MXGSD组),每组12只,药物干预10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引喘潜伏期、行为学评价、EOS、IgE、IL-4、IFN-γ、HE染色、及体现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MXGSD及不同拆方对哮喘大鼠干预作用。结果1.本系统评价共纳入RCT19项,涉及患者1407位,成人多于小儿,男性多于女性,疾病表型以典型支气管哮喘多见,中医证型以肺热证多见,MXGSD常用剂量为麻黄6g、杏仁9g、甘草6g、生石膏30g,常用配伍药物为黄芩、贝母、蝉蜕、桔梗、桑白皮、僵蚕、地龙、枇杷叶、栝楼、苏子、半夏、射干等,日服次数多为2次。文献质量风险评价模糊。13项为MXGSD加减+西药VS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3项为MXGSD加减VS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1项为MXGSD加减+西药VS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2项为MXGSD加减VS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有些结局指标的纳入研究数量过少或临床异质性过大,未进行meta分析。发现MXGSD加减+西药对比单纯西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RR:1.214,95%CI:[1.08,1.36])、临床控制率(RR:1.904,95%CI:[1.46,2.47])、FEV1(MD:0.394,95%CI:[0.20,0.58])、FEV1%(MD:14.234,95%CI:[10.30,18.16])、PEF(MD:1.694,95%CI:[0.89,2.50])、、EOS(MD:-0.034,95%CI:[-0.05,-0.01])、、ACT评分(MD:0.984,95%CI:[0.29,1.67])、治疗后12月急性发作次数(RR:0.604,95%CI:[0.43,0.82])方面有统计学意义。MXGSD加减+西药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RR:1.264,95%CI:[1.10,1.45])、临床控制率(RR:1.424,95%CI:[1.06,1.89])、喘息积分(MD:-0.894,95%CI:[-1.24,-0.54])、咳嗽积分(MD:-0.324,95%CI:[-0.47,-0.17])、咳痰积分(MD:-0.114,95%CI:[-0.18,-0.04])、鼻煽积分(MD:-0.134,95%CI:[-0.23,-0.03])、哮鸣音积分(MD:-0.104,95%CI:[-0.18,-0.02])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D:0.004,95%CI:[-0.04,0.04])无统计学意义。MXGSD加减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在总有效率(RR:1.224,95%CI:[1.06,1.41])、临床控制率(RR:1.744,95%CI:[1.17,2.58])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tata 15软件对“MXGSD加减+西药VS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总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纳入研究数量≥5项)进行发表偏倚检测发现二者均存在发表偏倚,应用剪补法分析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结果稳定可靠。2.本网络药理学共收集MXGSD成分600种,靶点基因141种。哮喘靶点基因542种。建立“MXGSD-哮喘-靶点基因”网络,拓扑筛选得核心靶点138种。其GO注释主要集中于①基因表达沉默和复制,②DNA/RNA损伤修复和转录调控,③蛋白质分类修饰合成和稳定,④炎症免疫反应信号转导和级联激活,⑤DNA/RNA调节。TOP3KEGG通路分别为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MXGSD4味中药参与哮喘相关KEGG通路分析,推测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体现MXGSD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动物实验:①一般状态:空白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哮喘表现,其余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哮喘表现。②体重:各组大鼠体重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③引喘潜伏期测定:MXGSD不同拆方均能缩短哮喘大鼠引喘时间,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配伍药味越多,统计学差异越明显。④行为学评价:MXGSD不同拆方均能减轻哮喘大鼠咳嗽、喘息、痰鸣音等表现,除麻黄组外其他拆方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仅MXGSD组和麻杏草组与其他拆方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⑤EOS: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EOS水平,仅MXGSD组和麻杏草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XGSD组与麻黄组、麻杏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⑥IgE: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IgE水平,仅MXGSD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拆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⑦IL-4: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IL-4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配伍药味越多,统计学差异越明显。⑧IFN-γ:MXGSD不同拆方均能升高哮喘大鼠IFN-γ水平,仅MXGSD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XGSD组与哮喘模型组、麻黄组、麻杏组、麻草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⑨HE染色:镜下空白对照组极少见轻度改变。其余各组均可见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脱落,气道内分泌黏液形成,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等不同程度病理表现。病理学评分显示MXGSD组与其他拆方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⑩PI3K mRNA表达量: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PI3K mRNA表达量,仅MXGSD组和麻杏草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XGSD组与麻黄组、麻草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11AKT mRNA表达量:MXGSD不同拆方均能降低哮喘大鼠AKT mRNA表达量,除麻黄组外其他拆方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拆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系统评价分析,MXGSD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两种不同表型哮喘均有疗效。尤其是MXGSD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成人/小儿支气管哮喘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对改善成人肺功能(FEV1、FEV1%、PEF)、EOS、治疗后12月急性发作次数表现明显,对改善小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ACT评分表现明显。且中医证型以肺热证多见,常用剂量为麻黄6g,杏仁9g,甘草6g,生石膏30g。常用配伍药物为黄芩、贝母、蝉蜕、桔梗、桑白皮、僵蚕、地龙、枇杷叶、栝楼、苏子、半夏、射干。但由于本系统评价受方法学质量、研究数量限制,临床证据等级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深入研究。2.网络药理学分析,MXGSD可参与基因表达转录等,调节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治疗哮喘。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和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MXGSD治疗哮喘主要作用机制。且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体现MXGSD君臣佐使配伍意义主要通路。3.动物实验分析,MXGSD不同拆方对哮喘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引喘潜伏期、行为学评价、EOS、IgE、IL-4、IFN-γ、肺组织HE染色、PI3KmRNA和AKT mRNA表达量均有改善。且全方与其他拆方相比疗效明显,提示君臣佐使配伍有增效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与MXGSD治疗哮喘君臣佐使配伍增效作用有关。

李园白[2](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余海军[3](2010)在《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应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影响。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胸闷、咽痒和哮鸣音的症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治疗后喘息、胸闷和咽痒等症状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但两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和哮鸣音等症状、体征和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2.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PEF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PEF亦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 P<0.05,差异有显着性;但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经t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治疗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改善其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咽痒和哮鸣音等症状与体征,且同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喘息、胸闷、咽痒等症状;2.治疗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FEV1、PEF)状况,但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优势。3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蔡彦[4](2009)在《祛风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祛风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和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50)的影响。方法:把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符合轻、中度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祛风平喘汤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疗程为7天。观察治疗后两组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和肺功能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胸闷、咽痒和哮鸣音的症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治疗后喘息、胸闷和咽痒等症状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但两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和哮鸣音等症状、体征和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2.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OS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对照组治疗后EOS与治疗前经t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治疗后EOS数值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对照组治疗后IgE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治疗后IgE数值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4.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50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EFV1、FVC、FEV1/FVC、PEF50亦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但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经t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治疗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改善其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咽痒和哮鸣音等症状与体征,且同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喘息、胸闷、咽痒等主症及兼次症;2.治疗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清EOS水平,且降低血清EOS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治疗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清IgE水平,且降低血清IgE优于单纯西药治疗;4.治疗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FEV1、FVC、FEV1/FVC、PEF50)状况,但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优势。

廖韩波[5](2009)在《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血清IL-4、IFN-γ水平及气道重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缩窄等,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亿以上的哮喘患者,我国至少也有1-2千万。近年来有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可见,哮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把哮喘作为一个重点、难点的课题来研究是及其重要的。近年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生不仅存在着气道炎症,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道壁结构改变,即气道重构,气道炎症与气道重构是哮喘的两个主要病理学特征。气道重构是指广泛的气道结构改变,如气道壁的增厚,基底膜变性和增厚,平滑肌的增生、肥厚,上皮下的纤维化等,气道上皮下纤维化主要表现为网状层密度和厚度的增加,与Ⅰ、Ⅲ、Ⅴ型胶原,纤维结合蛋白以及胞外介质的沉积有关。气道壁的增厚以及气道平滑肌的增生、肥厚等,导致了气道的狭窄,气流阻力的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如今认为哮喘是一种Ⅰ型变态反应已取得了普遍的共识,IgE依赖的T细胞调控机制是哮喘的主要免疫学机制,认为哮喘病的发生与Th1/Th2的比例失调有关,而INF-r是一种Th1细胞因子,IL-4是一种Th2细胞因子,且IFN-γ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的特征性细胞因子。近几年,通过调整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来治疗哮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调节IL-4的水平是调整Th1/Th2失衡的重要靶点。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第一线药物,但长期应用其副作用明显。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哮证”范畴,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肾虚,标实重点指肺实,故其病变之脏当以肺肾为要,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形成的天灸疗法在治疗哮喘方面有独特的疗效,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所使用的多仍为中药膏剂或即时手工制作的膏饼,剂型相对落后。基于此,本课题研发TDD药贴,并对其进行临床前研究,TDD药贴已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制剂教研室研发成功,它是根据《张氏医通·喘门》“冷哮方”的药物加麻黄组成,利用现代药物提纯技术和药物经皮吸收技术制作而成的一种天灸新剂型,是中国古代天灸疗法的发展,具有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给药持久、副作用少的特点。用此药贴敷贴于大椎、双肺俞、双肾俞,一方面这些穴位发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补肾纳气及疏通经络等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具有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宣肺平喘,辛温走窜药物被吸收后发挥其特殊的药理作用,从而共同达到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目的:通过鸡卵清蛋白(OVA)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致敏并雾化吸入诱喘来制作实验性哮喘豚鼠,观察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IL-4、IFN-γ水平的影响以及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以探讨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治疗的可能疗效机制,为TDD药贴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造模: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TDD药贴组,每组12只,共4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鸡卵清蛋白(OVA)生理盐水造模,其步骤如下:①致敏:第4d,用由OVA和生理盐水配制成10%的混悬液1mL给豚鼠腹腔皮下注射,使其处于致敏状态;②诱喘:第18d开始,将致敏的豚鼠置于密闭透明的塑料盒内,给予1%OVA生理盐水浑悬液雾化吸入加以激发,每次20-30 sec,隔天一次,共7次,以腹式呼吸明显,呼吸频率加快且节律不整,活动减少等症状为诱喘成功;③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生理盐水混悬液,其致敏及诱喘方法同上。(2)治疗:TDD药贴组于第18d激发哮喘后开始给药,每次敷药6h,隔日1次,共给药7次。选穴如下:大椎、双肺俞、双肾俞,方法如下:将豚鼠颈背部相应穴位处用宠物电剪刀剪毛,剪毛范围:纵向大椎至肾俞,横向脊柱两侧各旁开1.5cm,后将TDD药贴贴敷于穴位处。地塞米松组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kg,治疗时间与次数同TDD药贴组。模型组造模后,与TDD药贴组和地塞米松组一样诱喘但不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对照组除用生理盐水模仿其他组致敏及诱喘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3)取材:第31d,在末次致喘后2~4h内,用3%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腔注射麻醉所有豚鼠,迅速断头取血,每只取5ml,然后室温放置2h后,3000转/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放冰箱-20℃保存待测,后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测定每组每只豚鼠血清中IL-4、IFN-γ的含量。采血完毕后,取右侧支气管组织1mm×1mm大小4块,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12h内石蜡包埋,冠状切片,并行HE染色,最后由病理专科医生在未知实验分组情况下,用10×40高倍视野对所有标本进行分析,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在造模及治疗阶段:正常对照组死亡豚鼠2只,模型组死亡6只,地塞米松组死亡4只,TDD药贴组死亡6只。(1)采用ELISA法检测IL-4的结果示:模型组豚鼠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DD药贴组、地塞米松组(P<0.01);TDD药贴组、地塞米松组豚鼠血清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DD药贴组与地塞米松组豚鼠血清IL-4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FN-γ的结果示:正常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地塞米松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TDD组与模型组(P<0.01);TDD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光镜下观察各组哮喘豚鼠支气管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①正常对照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完整,平滑肌无明显的增厚,肺泡壁清晰完整,间隔形态正常,无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附图1)②模型组:支气管管壁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和脱落明显,气道壁不完整,粘膜下层炎症明显,气道平滑肌增厚,胶原纤维增加,管腔狭窄,气道腔内粘液分泌增多,粘液栓堵塞,气道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肺泡内可见弥漫性慢性炎细胞浸润、管腔变窄,肺泡基本上实变,充满了炎症细胞,有肺大泡形成,肺泡间隔有明显充血;(附图2)③地塞米松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基本完整,管壁平滑肌层有轻度的增厚,间质炎症细胞较少,肺泡间隔基本完整,腔内有少量的炎症细胞,肺泡间隙轻度充血以及有少数的炎症细胞浸润;(附图3)④TDD药贴组:支气管的粘膜上皮基本完整,平滑肌层有轻度的增厚,管周有少量的炎症细胞,肺泡完整,间质轻度充血。(附图4)结论: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目前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IFN-γ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的特征性细胞因子。从实验的结果来看,TDD药贴可降低实验性哮喘豚鼠血清中IL-4的水平而升高IFN-γ的水平,提示TDD药贴对哮喘豚鼠的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或抑制Th2细胞的活化而减少IL-4的分泌,刺激Th1细胞IFN-γ的分泌,从而调整Th1/Th2的失衡状态,来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降低豚鼠模型气道内膜的厚度、纤维组织厚度及小气道的平滑肌厚度,改善哮喘豚鼠气道重构的改变,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而TDD药贴刺激Th1细胞分泌IFN-γ的作用不如地塞米松强。这可能是TDD药贴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高艳[6](2009)在《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Delphi法制订出科学规范的《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进一步评价Delphi法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Ⅰ文献研究——回顾中医儿科主要古籍文献以及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查阅古代及现代有关小儿哮喘诊疗的论述、病案等,收集从古至今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诊断、分型、治法、方药等。Ⅱ专家调查——采用Delphi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对每轮问卷中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采用计算均数、不重要百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下轮问卷中反馈给专家,经过三轮问卷,形成初步的诊疗方案,提交给专家论证会,经由专家论证定稿,最终形成该病的诊疗指南。结果: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近12年符合要求的目标文献109篇,并结合小儿哮喘中医医史文献的研究,编制专家问卷,共进行三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6.67%、93.60%、82.98%,在第三轮问卷中专家意见已经较为集中统一,因此结束咨询,并最终通过专家会议的论证,确立了符合临床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结论:应用Delphi法进行小儿哮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并根据专家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成功制订了《小儿哮喘中医珍疗指南》,同时证明Delphi法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医诊疗规范化研究中具有客观性、传统性及可操作性的重要方法学。

李艳茹[7](2008)在《温肺法儿科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温肺法是针对肺寒证而设的儿科常用治法,适用于外感和内伤多种疾病,系统研究温肺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现代儿科临床,多重清热解毒等法者多,而疏于对温肺法的系统研究,补此不足,必将裨益于儿科临床。方法:本文以古今文献为依据,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方法,以切合实用、指导临床为原则,探究温肺法的发展脉络,探求温肺法的应用规律和现实指导意义,为现代中医儿科临床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路。结果:通过比较研究了古代、现代中医儿科文献,总结了古现代儿科文献关于温肺法研究的总体特征。结论:强调温里、补益的主导作用,并进而提出了补益与驱邪同用、健脾与补肾同用的组方用药新思路。

陈志平,肖频,谭军源[8](2000)在《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邢向晖,李燕宁,阎兆君,张葆青[9](1998)在《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概况》文中指出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概况邢向晖李燕宁阎兆君张葆青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小儿哮喘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72.256近10年来,采用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综述如下。1分期分型辨治1.1两期辨治1.1...

尹良胜,吴银根[10](2007)在《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从哮喘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角度回顾了近几年的研究现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哮喘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哮喘的西医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哮喘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的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有效性及常用剂量配伍研究
    1 前言
    2 研究资料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纳入标准
        3.2 文献检索范围
        3.3 文献筛选与排除
        3.4 文献数据提取
        3.5 文献质量风险评价
        3.6 文献数据分析与资料综合
        3.7 文献发表偏倚检测
        3.8 研究结果解释与讨论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检索和筛选
        4.2 纳入研究特征描述
        4.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4 结局指标疗效
        4.5 发表偏倚
    5 小结
    6 讨论
        6.1 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有效
        6.2 麻杏甘石汤药物剂量配比
        6.3 麻杏甘石汤常用配伍药物
        6.4 本系统评价的不足与未来临床研究建议
        6.5 目前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7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探讨
    1 前言
    2 研究资料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筛选
        3.2 靶点预测
        3.3 靶点蛋白基因名转化
        3.4 成分-疾病-靶点交集网络构建
        3.5 核心靶点的聚类分析
        3.6 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
        3.7 麻杏甘石汤复方的君臣佐使配伍分析
    4 研究结果
        4.1“麻杏甘石汤复方-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基因“数据网络
        4.2“哮喘疾病-靶点基因”数据网络
        4.3“麻杏甘石汤复方-哮喘疾病-靶点基因”PPI数据网络及拓扑分析
        4.4 核心靶点聚类富集分析
        4.5 麻杏甘石汤君臣佐使配伍意义分析
    5 小结
    6 讨论
        6.1 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可能作用机制分析
        6.2 麻杏甘石汤君臣佐使配伍意义分析
        6.3 本网络药理学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建议
    7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麻杏甘石汤君臣佐使不同配伍拆方对哮喘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6 讨论
    7 参考文献
结语
    1 小结
    2 创新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3)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哮喘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2.1 定义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及分度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使用仪器
        2.5 统计方法
    3 临床资料分析
        3.1 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情况比较
        3.2 病情比较
结果
    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积分比较
    2 两组间疗效比较
    3 两组FEV_1、PEF治疗前比较
    4 对照组FEV_1、PEF治疗前后比较
    5 治疗组FEV_1、PEF治疗前后比较
    6 治疗组与对照组FEV_1、PEF治疗后比较
讨论
    1 组方及方药分析
    2 贴敷组方、组穴依据
        2.1 组方依据
        2.2 组穴依据
    3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祛风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 哮喘源流
        2 祖国医学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哮喘治疗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1 定义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病理
        4 诊断标准
        5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
    4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疗效比较
        5.3 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积分比较
        5.4 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EOS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5.5 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IgE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5.6 治疗组和对照组肺功能治疗前后比较
        5.7 血常规、尿组合、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祛风平喘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立题依据
        1.1 祛风平喘汤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立方基础
        1.2 祛风平喘汤的的组方基础
    2 临床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讨论
        2.1 中医症状体征
        2.2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
        2.3 血清总IgE
        2.4 肺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血清IL-4、IFN-γ水平及气道重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与研究
    2.2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与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材料
    3.2 方法
    3.3 技术路线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血清中IL-4、IFN-γ的含量比较
    4.2 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气道重构的比较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制作
    5.2 实验指标的选择
    5.3 穴位贴敷TDD药贴的特点
    5.4 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图
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6)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1.研究背景
    2.现有工作基础
    3.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小儿哮喘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1.3 选方用药
        1.4 用药规律
        1.5 其他治疗方法
        1.6 小结
    2.小儿哮喘现代文献研究
        2.1 目标文献
        2.2 文献筛选
        2.3 文献检索结果
        2.4 讨论
    3.总结
    现代文献目录
第三部分 德尔菲(Delphi)法问卷调查
    1.德尔菲(Delphi)法
    2.问卷设计
    3.专家遴选办法
    4.专家评价及计分方法
    5.统计分析方法
    6.三轮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6.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6.2 专家信息
        6.3 第一、第二轮问卷分析
        6.4 第三轮问卷分析
    7.说明
第四部分 讨论
    1.中医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专家会议相结合的方法
        1.2 Delphi法在"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2.循证医学及其在本课题研究中的体现
        2.1 循证医学概述
        2.2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
        2.3 有中国特色的循证医学
        2.4 循证思维在"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研究"中的体现
    3.下一步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结语
    1.今后工作的改进方向
    2.诊疗指南在具体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综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温肺法儿科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第一部分 温肺法古代儿科文献研究
        一、儿科温肺法渊源
        (一) 萌芽时期(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二) 初步形成时期(隋唐)
        (三) 逐步完善时期(宋金元)
        (四) 成熟时期(明清)
        二、儿科温肺法立法依据
        (一) 肺的生理特性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理论基础
        (二) 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儿科温肺法立法的前提条件
        三、儿科温肺法证治源流探析
        (一) 小儿肺寒证辨析
        (二) 小儿温肺法辨治
        四、古代儿科温肺方药分析
        (一) 选方来源
        (二) 各类药物按出现的频数排序
        (三) 各类药物按出现频次分析
        (四) 古代文献常用温肺药举要及分析
        (五) 儿科温肺方特点探析
    第二部分 温肺法现代儿科研究概况
        一、理论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一) 防治小儿咳喘
        (二) 治疗小儿尿床
        (三) 治疗小儿肺炎
        三、方药研究
        (一) 配伍法则
        (二) 用药特点
        (三) 现代温肺方药分析
        四、剂型研究
    第三部分 分析
        一、古今温肺法儿科应用对比分析
        (一) 古今方药的对比分析
        (二) 古今治法的对比分析
        (三) 古今治疗病种的对比分析
        (四) 古今剂型的对比分析
        二、温肺法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一) 温法与补法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大法
        (二) 扶正与驱邪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 健脾与补肾同用是组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8)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4 讨论

(10)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作期治疗
2 缓解期治疗

四、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及君臣佐使配伍意义研究[D]. 宋文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2]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3]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D]. 余海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4]祛风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5]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血清IL-4、IFN-γ水平及气道重构的影响[D]. 廖韩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6]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研究[D]. 高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 [7]温肺法儿科文献研究[D]. 李艳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8]平喘汤治小儿哮喘56例报告[J]. 陈志平,肖频,谭军源.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S1)
  • [9]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概况[J]. 邢向晖,李燕宁,阎兆君,张葆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02)
  • [10]支气管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尹良胜,吴银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2)

标签:;  ;  ;  ;  ;  

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5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