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一、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韩健,赵帼英,叶敏,崔爽,曾梦歆[1](2021)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学术型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着"厚基础、强前沿"的原则,实施了"自上而下"的学术型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弱化二级学科概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形成了一套少而精的课程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培育一批一流研究生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懂医精药"、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广博人文情怀的一流药学人才。

常亮,王磊,杨春薇[2](2021)在《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事关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五个根本"是研究生教育必须遵循的时代主线。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阐释,归纳提出了新时代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理性。最后,提出了以坚持和加强党对研究生教育的全面领导为统领,聚焦和围绕八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政策建议。

赵朋[3](2021)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文中提出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王秀芳[4](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丁宇,王誉榕,姚林群[5](2021)在《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状况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我国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H大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初显成效,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考核主体等方面仍有不足。分析发现,课程建设本身的复杂性、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钳制、"重科研轻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是阻碍研究生课程建设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些发现,梳理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若干优化路径,以期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严中平,曲远芳,辛倩,叶子平,宋少江[6](2020)在《我国药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基于62个药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药学研究生培养单位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进行调查和剖析,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本文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结果研究发现,目前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总体较为完善,各高校建设特色突现,符合研究生培养要求。但仍存在着课程逻辑缺乏衔接、课程内容缺少更新、教学教法缺失创新,研究生教学管理缺欠完善。结论通过探索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课程开发流程;构建高端人才的特色教学体系;完善教评教改机制,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可以有效改善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

王立峰,李洪川[7](2020)在《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的现状、瓶颈与出路》文中指出当前党内法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没有形成连贯、完整、清晰的学科建构体系。阻碍党内法规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于专业学者与教学管理各方对党内法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党内法规学科建设未能完全统领专业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未能充分考虑学科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未能积极回应学科与专业建设。鉴于此,党内法规学科建设应以学科、专业与课程统筹兼顾建设为思路,明确学科建设目的,打造学科建设独立平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学科建设评估机制,从而积极推动党内法规学科的持续发展。

王立峰,李洪川[8](2020)在《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培养高素质的党内法规人才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现实要求,也是党内法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内生需要与直接动力。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是指具有整体性知识结构、创新性思维方式以及多样化能力结构的高素质党内法规人才。鉴于当前党内法规人才培养仍面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科知识积淀不厚实、研究生培养机制不衔接、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师资队伍力量较薄弱等问题,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具体应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打造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着手。

王秋燕[9](2019)在《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及其执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培养适应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目标。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研究生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显着。硕士生国际化课程是国家培养适应国际竞争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一环。因此,对硕士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及政策执行情况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硕士生国际化课程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对于高等院校国际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前期对国际化课程有关了解的基础上,选取了H大学研究生院教师2人,A学院国际化授课教师9人,A学院2016级修读国际化课程学生4人,共15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政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形式及实施模式三个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特征。然后借鉴美国学者范米特和范霍恩的政策执行过程理论,对国际化课程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分析,主要从对政策目标和标准的认知、资源的分配和激励手段、执行主体之间的沟通和执行活动、执行者的回应及执行环境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国际化课程的实施在增强师生国际化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国际化课程政策目标和标准认知模糊、资源分配不合理、激励措施流于形式、执行主体之间的沟通欠缺及执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基于此,研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即明确国际化课程目标与标准、丰富国际化课程类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变革实施模式、制定国家层面的国际化课程政策、加强执行主体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完善执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等。

汪勇,靳高风[10](2018)在《学科制度化视角下的公安学》文中提出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公安学学科制度化进程逐步深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公安学学位制度逐步得以确立,并入选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制度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从学科制度化和学科建设规律考察,公安学尚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学科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学科基本问题欠明确等方面,具体包括学科意识和学科规范缺乏、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欠明确、基本理论研究不足、知识体系含混不清等。学科制度化理论为公安学学科建设提供了视角和思路,未来的公安学应从学科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两个方面加强建设,深化学科制度化进程,具体包括树立学科意识、完善学科规范、明确学科基本问题、促进研究范式形成、推动列入国家学科分类标准等。

二、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个根本”是研究生教育遵循的时代主线
    1.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必须遵循的“五个根本”
    2.研究生教育语境下的“五个根本”内涵辨析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
    1.课程思政是研究生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澄清
    3.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理性
三、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向

(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三)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四)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四、研究目的、内容与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个人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政策依据与评价模型分析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目标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教育情怀
        (二)掌握厚重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三)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四)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五)具备国际化视野与交际能力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性政策
        (一)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整体性要求
        (二)对培养方案、目标、规格质量方面的要求
        (三)对招生与师资队伍的指导性政策
        (四)对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指导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五)对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追踪方面的指导性要求
    三、CIPP质量评价理论模型的分析
        (一)CIPP理论模式
        (二)CIPP评价模式的特点
        (三)CIPP模式适切性分析
第二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问卷的编制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编制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目的
        (二)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编制的程序
        (三)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维度的确定
        (四)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初稿的形成
        (五)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试测
        (六)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正式施测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管理者卷的编制
        (一)管理者卷编制的目的
        (二)管理者卷编制的程序
        (三)管理者卷维度的确定
        (四)管理者卷初稿的形成
        (五)管理者卷的试测
        (六)管理者卷的正式施测
    四、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毕业生卷的编制
        (一)毕业生卷编制的目的
        (二)毕业生卷编制的程序
        (三)毕业生卷维度的确定
        (四)毕业生卷初稿的形成
        (五)毕业生卷的试测
        (六)毕业生卷的正式施测
第三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调查样本选取
        (一)教师样本的选取
        (二)管理者样本的选取
        (三)毕业生样本的选取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调查
        (一)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卷的现状调查
        (二)管理者卷的现状调查
        (三)毕业生卷的现状调查
    三、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广泛的参与
        (二)培养数量激增与导师数量、培养设施发展不均衡
        (三)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管理
        (四)培养实际与教育实践目标间严重脱节
第四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
        (一)质量观念落后,无法适应发展趋势
        (二)质量体系缺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三)质量导向不足,难以满足提升需要
    二、质量实施无法满足利益方需求
        (一)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二)课程配置重形式,轻过程
        (三)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
    三、质量保障资源共同体功能失效
        (一)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
        (二)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
        (三)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
    四、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
        (一)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
        (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三)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
第五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
        (一)营造教育质量的软环境
        (二)生成教育质量的新观念
        (三)创新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二、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
        (一)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二)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
        (三)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
    三、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质量保障
        (一)优化学生选拔制度,保输入
        (二)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过程
        (三)加强持续性投入链,保供给
    四、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
        (一)弱化政府的垄断性评价权
        (二)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
        (三)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状况调查系列问卷初稿
    附录二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专家效度系列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系列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四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4)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状况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如何:一个基于数据调查的分析
    1.课程设置结构不断优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2.课程实施整体满意度增强,但教学方式和内容仍有优化空间
    3.课程管理日趋完善,但仍需重视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
    4.课程评价更加合理,但考核主体和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三、原因分析: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为何如此
    1.课程建设本身的复杂性
    2.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钳制
    3.“重科研轻教学”的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
四、路径探寻:研究生课程建设何去何从
    1.完善课程设置体系,丰富课程内容的国际性与实践性
    2.建立师生双向反馈机制,提升课堂互动质量
    3.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实效
    4.创新课程考核主体与方式,增强课程评价活力

(6)我国药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基于62个药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进展
2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对象
3 调查结果
    3.1 课程体系
        3.1.1 课程体系层次较为清晰,不同培养单位课程体系各具特色
        3.1.2 课程学分要求及学时学分对应相对集中
        3.1.3 课程设置标准及开课审查机制较为规范合理
        3.1.4 药学学科课程开发资金投入增长明显
    3.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2.1 课程授课内容满足学位培养要求
        3.2.2 外语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建设特色鲜明
        3.2.3 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创新式教学方法应用较少
        3.2.4 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能力考察为辅
    3.3 教学管理
        3.3.1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3.3.2 研究生参与教学训练较多,参与教改较少
4 调查结论与推进策略
    4.1 存在问题
        4.1.1 课程体系校间差异明显,课程衔接、课程开发及投入仍待加强
        4.1.2 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4.1.3 研究生教改、教评工作等管理体系不完善
    4.2 我国药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推进策略研究
        4.2.1 探索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课程开发流程
        4.2.2 统一教学标准,建立起实用、灵活的教学体系
        4.2.3 完善教评教改机制,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
5 结论

(8)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党内法规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党内法规人才的培养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实践的现实要求
    (二)党内法规人才的培养是新兴交叉学科持续发展的内生需要
    (三)党内法规人才的培养是党内法规学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 党内法规人才模式的复合型特征
    (一)具备科学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二)具有融合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三)具有多样化、综合性的能力结构
三 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有待优化
    (二)学科基础起步晚,知识积淀不厚实,研究与教学受限
    (三)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不衔接,研究方向不规范
    (四)课程设置不规范,课程结构不科学
    (五)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缘结构有待优化
四 党内法规人才培养的建设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积极推动学术研究,打造学科建设独立平台
    (三)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四)打造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扩大师资队伍规模

(9)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及其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理论基础—政策执行过程理论
    1.6 研究设计
2 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的背景与内容
    2.1 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的时代背景
    2.2 硕士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国家政策
    2.3 硕士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院校政策
3 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的政策分析
    3.1 H大学及其国际化课程执行机构
    3.2 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的政策文本及执行要求
4 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的执行过程—以A学院为例
    4.1 国际化课程政策内涵的认知
    4.2 执行主体之间的沟通与执行活动
    4.3 执行者的回应
    4.4 资源的支持与分配
    4.5 政策执行环境
5 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的执行效果—以A学院为例
    5.1 A学院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执行的正面效果
    5.2 A学院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5.3 A学院国际化课程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6 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的改进建议
    6.1 政府需提供资源的支持和引导
    6.2 高校国际化课程政策制定机构需明确课程标准、类型及特征
    6.3 高校管理机构需完善国际化课程政策的制度及师资体系
    6.4 国际化课程政策各执行主体间需加强沟通交流
    6.5 各二级学院需创新国际化课程的实施方式
    6.6 国际化课程的师生需提升自身国际化意识和能力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四、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大学药学院学术型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韩健,赵帼英,叶敏,崔爽,曾梦歆.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1(10)
  • [2]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J]. 常亮,王磊,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06)
  • [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D]. 赵朋.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5]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状况的实证研究[J]. 丁宇,王誉榕,姚林群.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02)
  • [6]我国药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基于62个药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分析[J]. 严中平,曲远芳,辛倩,叶子平,宋少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0(10)
  • [7]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的现状、瓶颈与出路[J]. 王立峰,李洪川.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04)
  • [8]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王立峰,李洪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9]H大学硕士国际化课程政策及其执行研究[D]. 王秋燕.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学科制度化视角下的公安学[J]. 汪勇,靳高风. 公安学研究, 2018(01)

标签:;  ;  ;  ;  ;  

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