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社大学“竹玻璃钢项目”研究现状

同志社大学“竹玻璃钢项目”研究现状

一、同志社大学“竹子FRP项目”的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金亚星[1](2020)在《关于《忍受孤独的时间》的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书可以给我们传递知识,开括我们的思维。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能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书是以记录文字的方式传达我们没有去过或没有经历过的地方或事情,甚至思想。也就是说,即使没去过美国也能通过书积累对美国的知识。另外,还可以了解过去。这可以说是一种间接性经历。书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出版界不断加强联系,互动与交流不断增多。通过两国文学及非文学作品的互译,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国的历史、风俗习惯、思考方式以及文化等。韩国作品既能反映出韩国人的思考方式,又渗透着韩国人们的读书文化。尤其是像自我完善型这种具有指南性的书籍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价值观。而且自我完善型书籍还能让读者竖立目标不荒废人生,也可以说是战胜困难的动力。译者选择的是韩国社会文化心理学家的自我完善书籍《(?)(?)》。书名译为《忍受孤独的时间》。2015年12月由韩国《book21》出版社出版。整本书分为四章,韩文字数共计10万多字。这本书内容丰富、文脉清晰、易于理解。这本书记载了作者在日本生活四年所积累的内心思维与省察。作者认为主体性生活只有在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才得以实现。但是,前提是要忍受极度孤独。而且作者写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中对自身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悟人生、吸取到有益的精神元素,具有较高的翻译价值。而且像自我完善型这种具有指南性的书籍可以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价值观。译者在完成三万字翻译以后,编写了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五大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译者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为翻译项目简介。介绍了《(?)》这本书及作者。第三章为翻译过程。阐述了译者在选择这本书为翻译作品的过程以及在翻译之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第四章为案例分析。首先,简要概括了译者在进行三万多字的翻译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七个译法。直译法、引申译法、显化译法、熟语的翻译、语序变动法、分译法、把握句子的真正含义等。译者在这一部分大量选取了一些典型性例子,利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说明。在词汇方面主要查阅字典和词典,注意多义词的词的选择,认真考虑词语和词组的翻译,最后筛选最恰当的词来翻译。在句子方面解决了是否通顺美观,是否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让句子结构清晰、文章内容准确。而后,再使用成语或熟语增强译文的可读性。第五章为结语。主要写下了译者对本次作品的翻译与编写翻译实践报告的一些感想。

郑筱筱[2](2018)在《中国胡琴文化研究 ——以“二胡”为例》文中认为胡琴文化,是胡、汉两种文化,乃至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相互交汇与融合的结果,在我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语言学、文献学、考古学、民族音乐学和乐器学等综合研究方法,对胡琴的起源、流变历程及其存见和发展的文化缘由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学术考察,并以二胡为例,在对胡琴文化的文明基因进行学术剖析的基础上,阐明了自己对胡琴文化未来发展的音乐生态文明观。

陈永辉[3](2017)在《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履行经济调节职能,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稳步增长作为未来五年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竹产业是地处闽北山区的南平市政府长期引导和帮扶的传统优势农林产业,是闽北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闽北竹产业也进入资源管理模式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期、产品新兴市场开拓期,竹产业结构和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产业效益有了很大提升,但仍面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规模较小,竹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产业结构亟需新一轮的调整优化,竹企业活力需要进一步释放。对此,本文从地方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出发,借助生态经济学、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理论、公共选择论等相关原理,使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措施和成效,分析南平市政府在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发展竹产业的经验,提出新时期南平市政府发展竹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地方政府在新常态下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夏婷[4](2017)在《安吉县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发展,我国城镇化的驱动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旅游作为能够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并且与新型城镇化耦合程度较高的驱动力,逐渐凸显出其巨大作用。旅游发展实现了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优化、三产结构合理化、就业问题等一系列利好,从而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可以走旅游城镇化的道路,不同类型的地区有着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城镇化道路,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结合大量实地调研,对县域旅游城镇化的模式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县域旅游城镇化的实践路径。本文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等为指导,主要运用理论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吉县域旅游城镇化模式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的理论创新点在于,理顺县域旅游城镇化的动力因子,构建县域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框架体系,总结了旅游城镇化的一般模式。与此同时,结合相关卫星地图、实地调查资料、相关统计数据等,以安吉县为实证案例,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安吉旅游城镇化的特征、空间演变过程,并且对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泛旅游产业、政策规划在旅游城镇化当中的驱动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1)对于县域旅游城镇化的研究,可以从人口、经济、城镇空间结构等层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确认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旅游产业、政策规划在其中的驱动作用。(2)在安吉的旅游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作为城镇功能之一,旅游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促使就地城镇化,泛旅游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不断增强。(3)安吉旅游城镇化对不仅给城镇带来经济效益、就业和生态环境提升,同时也造成城市扩张、土地指标倒挂、城市影响力不足等负面影响,可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协调、游客市民共同参与等方式加以调控。

张昭君[5](2016)在《日本京都老字号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新与创造成为时代的关键词。贴着“传统”与“保守”标签的老字号企业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来自现代企业的挑战和竞争。在激烈的社会变动中,这些“老字号企业”是如何应对挑战生存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学界和管理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但历来历史学的研究多关注影响老字号企业的传统因素的作用,如家训、家宪、血缘与继承等:而管理学的定量研究则更多关注经营方式、人才培养、营销策略、组织机构等影响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因素。这些研究或侧重老字号企业传统的一面,或侧重老字号企业现代的一面,未能全面分析老字号企业能够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此外,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多关注成功的老字号企业,却忽视了大量老字号企业经营维艰,濒临绝境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论文将第一次运用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京都老字号企业的经营实态。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评价时的新的角度和标准。首先,本论文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全面考察京都老字号企业的历史特点与现状。根据老字号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方式,本文经过分析将京都老字号企业分为“传统型”、“革新型”、“现代经营型”三种类型。接着,笔者从三种类型中分别选择典型企业进行分析与考察,从“人财物产供销”六要素出发,分析每个企业是如何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本文选择的典型企业分别是日式点心生产企业满月、日式旅馆格家旅馆、熏香生产销售企业松荣堂。笔者通过数据分析,打破了过去研究中老字号企业“高大”与“成功”的形象,总结出京都老字号企业有以下特点:“小规模”(80%小规模企业)、“经营状况严峻”(70%企业营业额下降)、“财务保守”、“商业企业较多(60%以上企业)”、并且也打破了老字号企业“古老”的印象,如“现代股份制企业居多(71%)”、“半数以上现代产业企业”、“创业时间集中在明治后期”(日本社会近代化时期)等整体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本论文分析出了不同类型的老字号企业有完全不同的生存与发展道路——“传统型”企业不以扩大规模和利润增长为目标,在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和营销方式上坚守传统;“变革型”企业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断创新,同时也表现出作为老字号企业的“财务保守”的特点;“现代经营型”虽经营传统产品,但在营销方式、人才管理等方面,完全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不断扩大规模。这体现出老字号企业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对于经营艰难的老字号企业,本论文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选择了和纸扇生产企业大西京扇堂、和伞生产企业日吉屋、茶筒生产企业开化堂等企业作为案例,从“确立民族认同感”、“优化生活文化”、“传统与现代的‘黏合剂’与‘稳定剂”以及“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京都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价值,重新思考老字号企业的评价标准,提出对于失去市场强者地位的老字号企业,不能仅以经济价值衡量其存在价值,挖掘并肯定老字号企业身上的文化价值,具有重大意义。经过研究,本文证明:京都老字号企业运用各自的经营智慧,选择了多样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我们无法用一个共通的理由解释老字号企业如何能维持几百年的经营,因此,老字号企业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无疑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我们不能仅看到老字号企业对经济的贡献,更要积极评价老字号企业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这对于老字号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支博[6](2015)在《竹纤维/PP车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受到了全球汽车制造业广泛关注,各国竞相开发新型可回收可降解的绿色汽车复合材料。竹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天然纤维材料,有着其他纤维材料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天然可再生、隔热吸声等,但竹纤维过去因受制于制备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至于竹纤维汽车内饰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方面更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且同玻纤等复合材料相比,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材料方面尚存弯曲性能不足、吸水性过高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于国内在汽车内饰材料制备方面实验条件有限,本次研究笔者远赴同日本丰田、尼桑公司合作的日本同志社大学的机械专攻学科实验室,针对目前竹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内饰材料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力求在不改变竹纤维天然环保性的前提下,制备出性能高、成本低的汽车内饰材料。本文主要从竹纤维的制备、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基体改性四个方面着手,展开一系列研究,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一、针对高吸水性问题展开对竹纤维吸水性质的研究。发现较长竹纤维(大于20mm)的吸水性相对于绒状或粉状竹纤维(小于15mm)的吸水性要弱一些。采用这种较长竹纤维设计了一套不同长径比竹纤维的制备工艺,得到竹纤维长度为20130mm,长径比平均范围在483713。二、由竹纤维和PP纤维特性,将复合工艺设计为无纺毡-热压技术。该技术可将长度在215cm的纤维搭建成3D网络交联结构以实现高效均匀混合成毡。考虑到汽车内饰材料的密度为0.5 g/cm3,将无纺毡铺层量定为0.12g/cm2,裁剪大小为每毡150?120 mm;考虑到竹纤维的吸水性问题,质量取到28.328.5g/每毡;220℃,5MPa下热压1min获得的竹纤维复合材料。三、为得到高弯曲性能和低吸水性的竹纤维复合材料,选择在基体PP纤维中添加含约5%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纤维,实验证明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有45%的提高,吸水性能有60%的降低;且5060%的BF含量在其复合材料中能获得更优异的弯曲性能,其中获得复合材料最优弯曲性能的长径比在600700之间。复合材料最高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比强度、比模量分别为54.72 MPa、3.79 GPa、87.59 N·m/g、6.06 KN·m/g。将所得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同Halpin-Tsai方程的预测模型对比,发现Thomason等学者加入各向异性材料因子对该模型改进,使Halpin-Tsai方程的预测更接近于本章实验结果,相似度达到约88%。四、为加强三维空间结构,改善其力学性能,将BF/MAPP复合毡进行1min PVA预浸渍处理,该工艺可使各纤维间的交联点被预先固化。实验发现3%wt PVA溶液浸渍的复合材料能获得更高的力学性;对比发现提高BF/MAPP复合材料弯曲模量12%左右。五、考虑到竹纤维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发展,而工业制备天然纤维的上油工艺对于制备复合材料来说,将影响到材料之间的界面复合作用,应予以去除。由此,本文提出了丙酮去油工艺,发现丙酮清洗过后的竹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弯曲强度和比弯曲模量分别会有约17%和9%的提高。

冯书静[7](2015)在《中国古代的“力”与“势” ——基于力学知识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史学者对传统力学知识及其文化传统倾注了大量精力。学者们以中国古人的经典着作、实践力学知识或思维方法等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力学知识和西学东渐以来的力学传统分别进行了探究。虽然如此,尚缺乏对一些基本力学概念的系统性研究。本文在前贤们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力学知识及两次西学东渐以来力学知识中“力”与“势”概念的源流与演变脉络,并考察其文化意蕴。本文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本文以经典文献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中的“力”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探究。笔者从科技训诂和知识的心理发生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中“力”的字形演化、概念演变以及与“力”相关的其他知识,发现古人无论是对“力”的形象描述,还是对“力”的作用效果描述,皆采用直观的、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另外,由于古人在探究自然知识时,善于直觉思维和关联思维而缺乏逻辑思维,因而他们在探讨与“力”相关的很多问题时,未能根据逻辑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抽离出“力”及其相关的理论定义,即尚未把中国传统力学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其次,本文研究发现“势”概念的发展变化类似一个倒立金字塔。“势”最早由一种单纯的生活语言逐渐演化为蕴含文史哲等多学科的抽象涵义,有其独特的东方文化传统。另外,由于中国古人善于用“势”,因而把很多无法描述或解释清楚的现象通常用“势”来表达,然而从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发生及认知规律上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削弱了人们探究事物本原的热情和动机。再次,本文对两次西学东渐以来的科技着作中“势”涵义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发现第一次西学东渐时期,“势”主要继承了其传统涵义;第二次西学东渐以后,晚清学界既传承了“势”的古代涵义,又逐渐有意识地创造了“势”的新术语,即对出现的新事物,用本土原有字、词新造一个词语或术语以表达其新意。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在电学译着中,学者们引入新术语“电势”来表达“电动势”、“电位”、“电位差”等意。最后,本文探究了晚清科技译着中“力”与“重、功、能、势力”的关系及演变。首先发现跨文化翻译的科学知识中存在术语混乱问题。其次,可知西方力学知识的传入使人们对“力”与“功”、“能”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引入“力”与“功”、“能”的计算公式,反映出19世纪西方力学知识的表达建立在数学基础上。再则,对比王国维所译《势力不灭论》及其英文底本的内容,发现《势力不灭论》的英文底本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全文,没用任何一个energy单词,而采用power、force以及与force相关的组合词或词组表述“势力”,即“能量”。本文作者认为王国维用“势力”译natural forces,实属借用中国本土文化“势力”以表达近代物理学概念“能量”,这无疑是回归“势”的本意,即自然界的力和能量。探究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中的“力”和“势”概念的源流与演变可以看出,基于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传统,很难理出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但中国古代力学知识的产生及其传承与传统思维紧密相连,这些传统思维由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融会贯通而成,正是在这种传统思维的框架内产生了直观、生动且多变而又实用的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传统。

杨岳刚[8](2014)在《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研究 ——以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热门旅游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造成开发者盲目开发,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可持续性不强、吸引力不高等各种问题。因此,急需提高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为科学指导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补充、丰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体系,本文利用文献查阅、比较借鉴分析等方法,首先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做出定义、总结国内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概况,对国内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论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模式和类型。其次阐述了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七个理论支持、五项基本原则以及六个步骤。然后通过借鉴吴必虎所提出的“1231旅游规划模式”,建立起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1331模式”,即一个目标:包含总体目标和分目标;三个分析: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析(表层内容:资源分类、资源评价;里层内容:空间布局、游线设计)、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分析(表层内容:现状调查、具体分析、市场预测;里层内容:旅游形象设计、形象宣传与营销)、乡村休闲旅游综合分析(优势与劣势分析、机遇与挑战分析、综合矩阵分析);三个板块: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板块(开发原则、开发策略)、乡村休闲旅游设施规划板块(规划原则、基础设施规划、服务设施规划)、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文化保护板块;一个支持系统。其中在资源分类中以“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理念,提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新的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刘庆友所建立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结合新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建立起一个新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最后将文中所提出的“1331模式”运用到《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总体规划》中,实际论证了此规划模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进行了总结性研究,以期为以后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

俞伟鹏[9](2013)在《竹材机械开纤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竹纤维由竹子直接加工而成,形态接近麻类植物纤维,具有独特的抗菌防臭性能及透气性能,是优良的纺织纤维原料。此外,天然竹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可接近玻璃纤维(GF)的水平,是生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天然竹纤维制备方法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生化法和物理法。物理法通过对竹片施加热力、压力、机械力等各种外力作用,致使竹材发生破坏进而纤维与胶质发生脱粘剥离从而制得纤维。目前,解释纤维分离机理的理论主要有“松弛理论”和“挤压—滑移”分离机理。这二种机理在解释热磨机短纤维分离机理方面已被业内学者广泛接受。但针对长纤维的分离技术仍不成熟。“疏解法”及“裂解法”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而与此相应的长竹纤维基础性理论研究工作更加滞后,尤其在竹材韧皮剥离解纤机理的基础研究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这些都是当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竹材机械开纤制备天然竹纤维的机理,从细观力学角度建立竹材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纤维基体界面沿纵向破裂解纤理论体系,定性分析竹材材性、加载方式对竹材开纤质量的影响规律,定量研究竹材材质改性新方法,提出竹材软化开纤新工艺及连续定向开纤新方法,具体研究内容为:一.从竹材具备单向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出发,从宏、细观尺度研究竹材机械开纤的力学行为。二.采用能量强度准则,避开竹材在载荷应力下破坏的复杂问题,建立竹材界面脱粘的细观力学模型。定量分析竹片基体破坏去除效果与外加载荷以及竹片弹性模量的关系。三.通过实验研究竹材纤细化控制技术。四.竹材连续定向开纤技术的初步探索及纤细化机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细观上,竹材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竹材纤维与基体界面产生脱粘形成初始裂纹,在持续载荷作用下,竹材裂纹沿纤维纵向扩展,直至纤维与基体完全分离。2.根据能量强度准则,采用J积分法,建立竹材纤维基体界面脱粘细观力学模型,得到竹材基体界面脱粘条件为:3.外加载荷持续加载,其提供的能量大于竹片基体破坏所需能量,则竹片基体破坏,纤维与基体分离。此外,当Em/Ef→0,界面脱粘趋于容易,竹材表现为更有利开纤。4.竹材生化软化实验表明,生化法竹材改性优于化学软化改性,采用半纤维素酶生物软化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温度50℃,半纤维素酶浓度2.0g/l,pH值6,处理时间7小时。得到的竹材残胶率为36.86%,横纹抗压强度为886.875kPa。该竹材颜色灰白,质地疏松。5.研究了不同作用力形式下,竹材纤维与基体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竹材纵向拉伸作用对纤维分离作用不明显。横向压缩及疲劳破坏有利竹材纤维与界面脱粘。直槽罗拉牵伸机械开纤为竹纤维生产的机械化奠定了基础。6.分析了竹材“交变轻载”纤细化机理。

廖婵[10](2013)在《竹原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干粉砂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国策,一方面紧缩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加强资源的高效率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废弃物,已经对环境形成严重的负荷,其中纤维素类农林废弃物(木渣、刨花、秸秆等)、生活废弃物(废纸等)等年产量10亿吨,燃煤工业副产物烟气脱硫石膏(又称FGD石膏,是利用火力发电站、钢铁厂、冶炼厂及各种化工厂等在燃烧煤或重油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废气经脱硫装置处理后所得到的副产品)年产量达4300万吨。将这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但有利保护环境,还能减少原生资源的消耗。本论文研究竹原纤维制备方法和竹原纤维在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抗裂砂浆中的应用,为纤维素类农林、城市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副产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探索途径,提供线索,主要研究有:(1)以竹材为原料,制备了单丝短竹原纤维,并对竹原纤维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实验室条件下对竹原纤维的性能等进行了表征。(2)优化以脱硫二水石膏、矿渣、碱性激发剂复合的石膏基胶凝材料配方,试验得出质量比脱硫二水石膏:矿渣=3:2的石膏基胶凝材料28天抗折强度3.2MPa,抗压强度32MPa,软化系数0.78。(3)分析了4种外加剂不同掺量对石膏基胶凝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试验及测试显示增塑剂、增稠剂、促凝剂、碱性激发剂掺量对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增塑剂主要起引气和降低压折比的作用,增稠剂对促进水化作用最明显,该配比下掺量0.5%显示材料水化程度更好,综合力学性能较高。促凝剂能增加3d、7d强度,但对28d强度作用不明显,微观下显示,同期水化程度不高。掺加碱性激发剂的石膏基胶凝复合材料水化程度高于不掺加碱性激发剂的试样,力学性能影响不甚明显。(4)用竹原纤维掺杂分别制备了水泥基抗裂砂浆和石膏基抗裂砂浆,研究了竹原纤维掺杂含量对两种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显示低于1%掺量竹原纤维掺量对砂浆开裂有明显抑制作用。

二、同志社大学“竹子FRP项目”的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志社大学“竹子FRP项目”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忍受孤独的时间》的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2.1 作品简介
    2.2 作者简介
第三章 翻译过程
    3.1 译前分析
    3.2 译前准备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书名的翻译
    4.2 词汇的翻译
        4.2.1 直译法
        4.2.2 引申译法
        4.2.3 显化译法
        4.2.4 熟语的翻译
    4.3 句子的翻译
        4.3.1 语序变动法
        4.3.2 分译法
        4.3.3 把握句子的真正含义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2)中国胡琴文化研究 ——以“二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从胡琴名称的起源探寻胡琴文化的根源
    第一节 胡琴名称的起源
    第二节 胡琴文化的根源探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乐器学视角下的胡琴
    第一节 唐代的胡琴
    第二节 宋代的胡琴
    第三节 元代的胡琴
    第四节 明代的胡琴
    第五节 清代的胡琴
    第六节 近现代的胡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观个案:以“二胡”为例
    一、二胡相关文献
    二、二胡相关参考资料
    第一节 清代的二胡
    第二节 近代二胡文化发展
    第三节 现代二胡文化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胡琴文化的文明基因
    第一节 文化与文明
    第二节 从乐器及器乐上看胡琴文化的文明基因
    第三节 胡琴乐器及器乐的“和色”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胡琴文化的生态文明发展观
    第一节 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二胡文化的生态文明发展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本
附录
致谢
项目

(3)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竹产业
        2.1.2 竹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2.1.3 政府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2.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3 公共选择论理论
3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必要性
    3.1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现状
        3.1.1 南平市竹产业处于资源管理模式转型期
        3.1.2 南平市竹产业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期
        3.1.3 南平市竹产业处于产品新兴市场开拓期
    3.2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3.2.1 竹产业发展是政府发展经济提升地方硬实力的需要
        3.2.2 政府推动是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4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成效
    4.1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措施
        4.1.1 规划布局引领竹产业发展
        4.1.2 产业政策助推竹产业发展
        4.1.3 统筹协调推动竹产业发展
        4.1.4 督查考评保障竹产业发展
    4.2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成效
        4.2.1 竹资源基础更加夯实
        4.2.2 竹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4.2.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5 南平市政府在促进竹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5.1 南平市政府在促进竹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5.1.1 政策落实不到位
        5.1.2 服务意识不够强
        5.1.3 政策扶持不均衡
    5.2 原因分析
6 国内外政府发展竹产业的典型经验和启示
    6.1 国外政府发展竹产业的典型经验和启示
        6.1.1 日本政府发展竹产业管理模式的经验
        6.1.2 日本政府发展竹产业管理模式的启示
    6.2 国内地方政府发展竹产业的典型经验和启示
        6.2.1 安吉竹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
        6.2.2 安吉竹产业发展模式的启示
7 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
        7.1.1 竹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
        7.1.2 竹产业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7.1.3 竹产业发展要注重因地制宜
    7.2 明确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
        7.2.1. 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
        7.2.2 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
        7.2.3 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7.3 创新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
        7.3.1 制定具备战略高度的产业规划
        7.3.2 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7.3.3 建立高效社会服务机制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安吉县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评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小城镇
        2.1.3 旅游城镇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2.3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2.3 国外旅游城镇化研究
    2.4 国内旅游城镇化研究
        2.4.1 旅游城镇化类型
        2.4.2 旅游城镇化影响
        2.4.3 旅游城镇化的实证研究
    2.5 小结
3 县域旅游城镇化的机理分析
    3.1 旅游城镇化影响因子
        3.1.1 旅游城镇化内在驱动力
        3.1.2 旅游城镇化外在驱动力
        3.1.3 泛旅游产业
    3.2 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3.2.1 旅游城镇化四个层面
        3.2.2 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框架
    3.3 旅游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一般模式
        3.3.1 旅游资源驱动模式
        3.3.2 城市旅游化模式
        3.3.3 旅游小城镇模式
        3.3.4 旅游综合体模式
        3.3.5 乡村旅游化模式
    3.4 县域旅游城镇化研究框架体系
    3.5 旅游发展带动城镇化的作用表现
4 安吉县概况
    4.1 安吉县区位条件
    4.2 社会经济概况
    4.3 旅游景观概况
    4.4 安吉县旅游发展概况
        4.4.1 安吉县旅游收入
        4.4.2 安吉县旅游发展阶段
    4.5 安吉县旅游城镇化发展概况
5 安吉县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5.1 旅游资源在安吉旅游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5.2 区位及交通对旅游城镇化的外在影响
    5.3 旅游消费与需求对安吉旅游城镇化的拉动作用
    5.4 旅游对安吉县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5.5 旅游对安吉县经济城镇化的影响
    5.6 旅游对安吉县建成区面积的影响
        5.6.1 安吉城区面积变化
        5.6.2 旅游地产促使建成区面积的增长
    5.7 旅游对安吉县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
    5.8 旅游对安吉旅游城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
    5.9 政策、规划对旅游城镇化的保障作用
    5.10 小结
6 旅游城镇化对安吉的影响
    6.1 安吉旅游城镇化的总体特征
    6.2 安吉旅游与城镇化相互影响
        6.2.1 安吉城镇化对旅游的影响
        6.2.2 旅游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6.2.3 旅游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
    6.3 安吉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
        6.3.1 旅游城镇化的经济效应强
        6.3.2 泛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6.3.3 旅游提升城市形象
        6.3.4 城乡收入差距减小
    6.4 安吉旅游城镇化存在问题
        6.4.1 规划指标倒挂
        6.4.2 相对美丽乡村,城市综合影响力有待提升
    6.5 安吉旅游城镇化的调控与优化
        6.5.1 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6.5.2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统一
        6.5.3 市民与游客:共同参与,和谐共处
        6.5.4 城市功能和建设:融入旅游理念和特色
        6.5.5 文化发展:创意性传承
7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表索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日本京都老字号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要旨
序言
第一章 先行研究综述
    第一节 老字号企业历史学研究综述
        1.1 日本学者的研究
        1.2 中国学者的研究
        1.3 欧美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老字号企业管理学研究综述
    第三节 先行研究的局限
第二章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论文的构成
第三章 日本老字号企业历史与现状概论—兼析京都老字号企业发展背景
    第一节 日本老字号企业的概况与历史特点
        1.1 世界各国的老字号企业与日本老字号企业概况
        1.2 老字号企业创业时间的特点分析
        1.3 老字号企业地区分布与出现率
        1.4 老字号企业的地区特色
        1.5 经营优劣势与危机
        1.6 企业气质与信用度
    第二节 日本老字号企业现状
        2.1 员工规模与继承方式分析
        2.2 财务与财务管理分析
        2.3 行业分布与革新
        2.4 小结
    第三节 京都老字号企业的发展背景与历史特点
        3.1 京都老字号企业发展背景与概况
        3.2 京都老字号企业概况
        3.3 京都老字号企业的历史特点
第四章 京都老字号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分析
    第一节 京都老字号企业的现状
        1.1 京都老字号企业的员工规模与组织形式
        1.2 京都老字号企业的财务情况
        1.3 京都老字号企业的行业分布与特点
    第二节 老字号企业分类
第五章 京都老字号企业经营类型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传统型企业—京果子满月案例分析
        1.1 日式点心业的历史与发展背景
        1.2 日式点心业的现状
        1.3 满月企业经营管理要素分析
        1.4 小结
    第二节 变革型企业—旅馆业格家案例分析
        2.1 旅馆业的历史与发展背景
        2.2 柊格家的历史与发展
        2.3 柊家旅馆的经营管理要素分析
        2.4 小结
    第三节 现代经营型企业—熏香制造销售松荣堂案例分析
        3.1 香的历史
        3.2 熏香业的现状
        3.3 松荣堂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3.4 松荣堂的企业经营要素分析
        3.5 小结
第六章 京都老字号企业经营的评价标准反思
    第一节 京都老字号企业评价标准再思考
    第二节 京都老字号企业文化价值的案例分析
        2.1 大西京扇堂的案例分析
        2.2 和伞日吉屋的案例分析
        2.3 茶筒制作商开化堂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京都老字号企业文化价值的保护与传承
终章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与今后的课题
附表 京都老字号企业各行业统计
参考文献

(6)竹纤维/PP车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竹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产业的发展
        1.2.1 汽车产业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
        1.2.2 竹纤维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竹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汽车产业的优势
        1.2.4 竹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瓶颈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增强体的几何影响因素——长径比
        1.3.2 长径比与弯曲模量的关系模型——Halpin-Tsai模型
        1.3.3 较长纤维的复合工艺——无纺毡法
        1.3.4 复合材料的优秀基体—聚丙烯(PP)
        1.3.5 PP纤维的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
        1.3.6 BF/MAPP的进一步强化——PVA处理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的创新点
2 汽车复合材料用竹纤维的性能测试分析研究
    2.1 竹纤维材料的分类
        2.1.1 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
        2.1.2 竹纤维的分类及其汽车复合材料的利用
    2.2 竹纤维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2.3 竹纤维基本结构分析
        2.3.1 竹纤维的微观结构及其对于制备汽车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分析
        2.3.2 竹纤维的化学结构
        2.3.3 竹纤维的改性
        2.3.3.1 竹纤维的物理改性方法
        2.3.3.2 竹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
    2.4 竹纤维的物理性能及测试方法
        2.4.1 竹纤维的细度测试
        2.4.1.1 不同测试方法讨论
        2.4.1.2 纤维宽度测试方法验证
        2.4.2 工业用不同种竹纤维的吸水性及测试
        2.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4.2.2 吸水速率测试
        2.4.2.3 吸水率及储水率测试
        2.4.2.4 吸水膨胀性测试
        2.4.2.5 测试结果
    2.5 竹纤维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2.5.1 竹纤维的力学性能
        2.5.2 竹纤维的强度测试方法
    2.6 小结
3 竹纤维尺度对BF/MAPP复合材料的影响
    3.1 不同长径比竹纤维的制备及力学性能分析
        3.1.1 实验材料及器材
        3.1.2 试验工艺
        3.1.3 试验方法
        3.1.4 竹纤维长径比与其强度的关系
    3.2 BF/MAPP复合材料的制备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2.1 实验制备工艺设计
        3.2.2.2 实验具体方法
    3.3 BF含量对BF/MAPP性能的影响
        3.3.1 BF含量对BF/MAPP吸水性能的影响
        3.3.2 BF含量对BF/MAPP弯曲性能的影响
    3.4 BF长径比与BF/MAPP弯曲性能
        3.4.1 BF长径比对BF/MAPP弯曲性能的影响
        3.4.2 Halpin-Tsai模型的验证
        3.4.2.1 Halpin-Tsai预测方程
        3.4.2.2 Halpin-Tsai的改进方程A
        3.4.2.3 Halpin-Tsai的改进方程B
        3.4.2.4 Halpin-Tsai模型的验证
    3.5 小结
4 PVA处理对BF/MAPP复合毡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BF/MAPP-PVA复合材料的制备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试验方法
        4.1.2.1 实验制备工艺
        4.1.2.2 实验具体方法
    4.2 PVA浓度对BF/MAPP复合材料的影响
        4.2.1 PVA在BF/MAPP复合毡表面附着情况
        4.2.2 PVA浓度对BF/MAPP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4.2.3 PVA浓度对BF/MAPP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4.3 PVA处理对不同长径比BF/MAPP复合材料的影响
        4.3.1 不同长径比BF/MAPP-PVA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测试
        4.3.2 PVA处理前后BF/MAPP复合材料的对比
    4.4 小结
5 竹纤维上油工艺及丙酮清洗对其复合材料的影响
    5.1 上油处理及丙酮清洗竹纤维的原因
    5.2 上油处理及丙酮清洗办法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试验方法
        5.2.2.1 实验制备工艺
        5.2.2.2 具体实验方法
    5.3 处理后BF/MAPP弯曲性能测试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中国古代的“力”与“势” ——基于力学知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提出
    2 研究基础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及方法
    4 创新之处
第1章 中国传统的“力”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1.1 古人对自然现象中的“力”描述
        1.1.1 古人对“力”概念的形象描述
        1.1.2 古人对“力”内涵的类化抽象描述
    1.2 与“力”相关的其他知识
        1.2.1 古人对“力”与“重”关系的认识
        1.2.2 古人对“力”与“功”、“劲”、“运动”关系的认识
        1.2.3 “力”的泛化:以王充《论衡·效力篇》为例
    1.3 小结
第2章 中国传统的“势”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2.1 “势”字之源再考
    2.2 “势”在自然现象中的概念及变化
        2.2.1 古人用“势”描述与力有关的自然现象
        2.2.2 古人用“势”描述与能量相关的自然现象
        2.2.3 古人广泛用“势”描述多种客观存在
    2.3 “势”在其他领域中的涵义及其变化
        2.3.1 兵家之“势”
        2.3.2 法家之“势”
        2.3.3 书画之“势”
        2.3.4 文学之“势”
        2.3.5 古代算术之“势”
    2.4 小结
第3章 西学东渐后“势”涵义的传承与演变
    3.1 两次西学东渐后“势”概念的传承
    3.2 晚清科技译着中“势”涵义的演变
        3.2.1 力学译着中的“势”
        3.2.2 电学译着中的“势”
    3.3 小结
第4章 西学东渐后与“力”相关的概念演变
    4.1 “力”与“重”、“功”、“能”概念的相互关系
    4.2 “力”与“势力”的关系:以《势力不灭论》为例
        4.2.1 《势力不灭论》的翻译及其英译底本考
        4.2.2 《势力不灭论》与其英译底本(1873年NewYork版)的对照
    4.3 小结
第5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8)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研究 ——以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关于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研究动态
        1.2.1 国外关于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研究动态
        1.2.2 国内关于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乡村休闲旅游基础研究
    2.1 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
    2.2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2.2.1 国外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2.2.2 国内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2.3 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与开发类型
3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基础理论研究
    3.1 相关概念的解读
        3.1.1 乡村性
        3.1.2 休闲
        3.1.3 旅游规划
        3.1.4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
    3.2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理论支撑
        3.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2.2 区位论
        3.2.3 可持续发展论
        3.2.4 生态经济学论
        3.2.5 系统论
        3.2.6 旅游规划三元论
        3.2.7 RMP 理论
    3.3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
        3.3.1 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3.3.2 乡土特色、一处一品
        3.3.3 政府主导、社区参与
        3.3.4 因地制宜、突出文化
        3.3.5 实时监控、加强管理
    3.4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步骤
        3.4.1 规划准备与启动
        3.4.2 调查分析阶段
        3.4.3 开发目标与前景确定
        3.4.4 规划方案的确定
        3.4.5 规划实施与监督
        3.4.6 问题反馈与调整
        3.4.7 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步骤图
4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模式研究
    4.1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1331 模式”研究
    4.2 一个目标
        4.2.1 总体目标
        4.2.2 分目标
    4.3 三个分析
        4.3.1 资源分析
        4.3.1.1 表层内容分析
        4.3.1.2 里层内容分析
        4.3.2 市场分析
        4.3.2.1 表层内容分析
        4.3.2.2 里层内容分析
        4.3.3 综合分析
        4.3.3.1 优势分析(Strength)与劣势分析(Weakness)
        4.3.3.2 机遇分析(Opportunity)与挑战分析(Threaten)
        4.3.3.3 综合矩阵分析
    4.4 三个板块
        4.4.1 前位板块——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规划
        4.4.1.1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规划原则
        4.4.1.2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开发规划的策略
        4.4.2 中位板块——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设施规划
        4.4.2.1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设施规划原则
        4.4.2.2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4.4.2.3 县域乡村休闲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4.4.3 后位板块——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文化保护规划
        4.4.3.1 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容量规划
        4.4.3.2 乡村休闲旅游空间容量规划
        4.4.3.3 乡村休闲旅游心理容量规划
        4.4.3.4 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容量规划
    4.5 一个支持系统
        4.5.1 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
        4.5.2 人力资源
        4.5.3 投资金融
        4.5.4 社区参与
5 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证研究
    5.1 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5.1.1 苍南县概览
        5.1.2 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现状
    5.2 乡村休闲旅游总体规划目标
        5.2.1 总体目标
        5.2.2 分目标
    5.3 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析
        5.3.1 资源调查分类
        5.3.2 资源评价
        5.3.3 空间布局
        5.3.4 游线设计
    5.4 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分析
        5.4.1 市场现状分析
        5.4.2 市场定位细分
        5.4.3 市场未来预测
        5.4.4 形象定位
    5.5 乡村休闲旅游综合分析
        5.5.1 优势分析
        5.5.2 劣势分析
        5.5.3 机遇分析
        5.5.4 挑战分析
        5.5.5 综合分析
    5.6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规划
        5.6.1 产品规划
        5.6.2 项目规划
    5.7 乡村休闲旅游设施规划
        5.7.1 基础配套设施
        5.7.2 旅游服务设施
    5.8 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文化保护规划
        5.8.1 乡村生态保护
        5.8.2 乡村景观文化保护
    5.9 乡村休闲旅游支持系统
        5.9.1 理顺体制、合力兴旅
        5.9.2 政府扶持、政策倾斜
        5.9.3 培养人才、提升意识
        5.9.4 深化主题、永续发展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竹材机械开纤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竹材工业及发展现状
    1.2 竹纤维的加工技术概况
        1.2.1 竹纤维简介
        1.2.2 竹纤维结构形态及理化性能
        1.2.3 竹纤维加工技术现状
    1.3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2 竹材机械开纤的力学模型
    2.1 竹材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
        2.1.1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增强机理
        2.1.2 竹材的组成及微观结构
    2.2 竹材机械开纤的力学分析方法
    2.3 竹材界面脱粘细观力学分析
    2.4 竹材界面脱粘细观力学模型建立
    2.5 竹材机械开纤力学规律特征及工艺预判
    2.6 本章小结
3 竹材纤维化试验及纤细化加工控制
    3.1 概述
    3.2 竹材软化工艺研究
    3.3 竹材绿色生化改性技术探索及工艺优化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工艺验证试验
    3.4 不同作用力下竹材分离效果的实验研究
        3.4.1 实验部分
        3.4.2 实验方法及结果讨论
    3.5 竹材连续定向开纤系统的初步探索
    3.6 本章小结
4 竹材机械纤细化机理分析
    4.1 竹材材质改性对纤细化的影响
    4.2 直槽罗拉连续开纤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致谢

(10)竹原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干粉砂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竹材
        1.1.1 竹子的历史足迹
        1.1.2 竹资源的地理分布
    1.2 竹原纤维
        1.2.1 竹原纤维的理化性质
        1.2.2 竹原纤维制备工艺沿革
        1.2.3 竹原纤维的可利用性研究
    1.3 抗裂砂浆
        1.3.1 干粉砂浆的技术优势
        1.3.2 抗裂砂浆的研究发展
        1.3.3 纤维在抗裂砂浆中的研究进展
        1.3.4 抗裂砂浆的发展趋势
    1.4 工业副产石膏的资源化利用
        1.4.1 烟气脱硫石膏的应用研究
        1.4.2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应用研究
    1.5 本论文的工作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脱硫石膏
        2.1.2 矿渣超细微粉
        2.1.3 其他实验原料
    2.2 材料的制备
        2.2.1 竹原纤维的制备
        2.2.2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制备
        2.2.3 石膏基复合抗裂砂浆的制备
    2.3 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
        2.3.1 碱性系数
        2.3.2 稠度
        2.3.3 束纤维抗拉强度和单丝纤维拉伸强度
        2.3.4 体积密度
        2.3.5 凝结时间
        2.3.6 压折比
        2.3.7 吸水率
        2.3.8 抗折强度
        2.3.9 抗压强度
        2.3.10 软化系数
        2.3.11 微观形貌
        2.3.12 化学组成
        2.3.13 热分解
第3章 竹原纤维的制备分析和讨论
    3.1 制备方法的讨论
    3.2 竹原纤维的性能
    3.3 竹原纤维的微观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性能分析
    4.1 改性机理
    4.2 配方的确定
    4.3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配方的性能
        4.3.1 正交试验
        4.3.2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分析
    4.4 石膏基胶凝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4.4.1 脱硫石膏的物相分析
        4.4.2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物相分析
    4.5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因素影响水平分析
        4.5.1 各因素水平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5.2 外加剂掺量对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影响
        4.5.3 粒度对石膏基复合材物理性能的影响
        4.5.4 温度的影响
    4.6 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膏基复合抗裂砂浆的性能分析
    5.1 石膏基复合抗裂砂浆的性能
        5.1.1 石膏基复合抗裂砂浆的物理参数
        5.1.2 竹原纤维掺杂质量百分比对抗裂砂浆性能的影响
    5.2 与竹原纤维掺杂水泥基抗砂浆的性能的比较
        5.2.1 竹原纤维掺杂水泥基抗裂砂浆的物理参数
        5.2.2 竹原纤维掺杂水泥基抗裂砂浆的性能分析
    5.3 纤维分散工艺的讨论
    5.4 纤维对复合基体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同志社大学“竹子FRP项目”的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忍受孤独的时间》的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金亚星. 延边大学, 2020(05)
  • [2]中国胡琴文化研究 ——以“二胡”为例[D]. 郑筱筱. 中国音乐学院, 2018(01)
  • [3]南平市政府促进竹产业发展研究[D]. 陈永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4)
  • [4]安吉县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 夏婷.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5]日本京都老字号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D]. 张昭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5)
  • [6]竹纤维/PP车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支博.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4)
  • [7]中国古代的“力”与“势” ——基于力学知识的探讨[D]. 冯书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4)
  • [8]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研究 ——以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D]. 杨岳刚. 浙江农林大学, 2014(03)
  • [9]竹材机械开纤机理的研究[D]. 俞伟鹏.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2)
  • [10]竹原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干粉砂浆中的应用研究[D]. 廖婵. 湖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同志社大学“竹玻璃钢项目”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