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膀胱肿瘤检测中的价值

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膀胱肿瘤检测中的价值

一、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膀胱肿瘤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陈礼昌,滕凤猛[1](2022)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我院肺腺癌25例(肺腺癌组)、肺鳞癌25例(肺鳞癌组)、小细胞肺癌50例(小细胞肺癌组)和同期肺部良性疾病5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EA、CA125、SCC-Ag、NSE、CYFRA21-1和ProGRP水平,以及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两两联合对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患者CEA、CA125、SCC-Ag、NSE、CYFRA21-1、ProGRP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患者(P<0.05,P<0.01)。肺腺癌患者CEA阳性率高于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鳞癌患者SCC-Ag、CYFRA21-1阳性率高于肺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高于肺腺癌、肺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SCC-Ag、NSE、CYFRA21-1、ProG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联合CA125诊断肺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为0.619,0.829;SCC-Ag联合CYFRA21-1诊断肺鳞癌的AUC为0.925,95%CI为0.840,0.973;NSE联合ProGRP诊断小细胞肺癌的AUC为0.904,95%CI为0.829,0.954。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Ag、NSE、CYFRA21-1、ProGRP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有明显差异,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医生预判肺癌类型。

李绪鲲,刘星,唐义权[2](2021)在《膀胱癌患者血清CK-19、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膀胱癌(BC)患者血清肿瘤异常糖链蛋白(CK-19)及细胞角蛋白片段19抗原21-1(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诊治的83例BC患者作为BC组。选取同期该院诊治的60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群众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YFRA21-1水平,ELISA检测血清CK-19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CK-19及CYFRA21-1水平差异及两指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Pearson分析CK-19与CYFRA21-1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预测CK-19、CYFRA21-1及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BC组CK-19、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 <0.05),良性疾病组CK-19、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肿瘤分期Ⅲ、Ⅳ期CK-19、CYFRA21-1水平高于肿瘤分期Ⅰ、Ⅱ期(P <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有无病理分级BC患者的CK-19、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C患者CK-19与CYFRA21-1水平呈正相关(r=0.578,P <0.05)。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大于CK-19或CYFRA21-1单独检测(P <0.05)。结论 BC患者血清中CK-19及CYFRA21-1水平升高,两者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联合检测CK-19及CYFRA21-1有望成为诊断BC的新肿瘤标志物。

陈楚君,王宁,王丽娜,沈光辉[3](2021)在《术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术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胸苷激酶1(TK1)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屯昌县人民医院85例BUC患者,检测患者术后血清CYFRA21-1、TK1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CYFRA21-1、TK1表达的差异,探讨血清CYFRA21-1、TK1表达与BU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经治疗后,BUC患者血清CYFRA21-1、TK1表达量和阳性率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数目、分期、分级和不同预后患者术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发病灶、肿瘤T2-T3分期、高级别和血清CYFRA21-1、TK1阳性表达是影响BUC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Rank分析显示,血清CYFRA21-1、TK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着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CYFRA21-1、TK1的表达与BUC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万玲玲[4](2021)在《循环肿瘤细胞与代谢组学的多元分析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资料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约有209万肺癌新发病例,约176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位居第一位,5年生存率仅为18%。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缺少典型的临床症状,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或者已出现转移,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减少死亡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有影像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和支气管镜检,这些方法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且仪器价格昂贵。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早期肺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传统的肺癌肿瘤标记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的正常细胞缺乏或含量极微的抗原性物质,可以用于肿瘤筛查、预后监测及治疗效果监测等,常见的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等已经广泛用于肺癌的诊断方面,但是还不能用于早期筛查方面。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正常的免疫稳态,异常情况下也会成为一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介质,参与炎症与肿瘤的发生。炎症细胞因子是慢性炎症与肺癌之间的桥梁,通过检测细胞因子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可以对肺癌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来源于肿瘤组织并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即使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大量肿瘤细胞也可能流入循环系统,因此CTCs可以作为肿瘤无创和实时监测的工具,同时也是肿瘤患者液体活检重要标志物之一。法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慢阻肺患者中CTCs可较LDCT提前4-5年发现早期肺癌患者。早期CTCs检测主要以单纯计数为主,近年来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CTCs进行单细胞测序,为CTCs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利器。我们前期研究显示,LDCT联合CTCs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肺癌筛查的准确率,对捕获到的CTCs细胞进行NGS分析发现KIT、SMARCB1、TP53、ERBB2、PDGFRA、CFS1R and FGFR1等基因突变。代谢组学是研究某一时刻下正在发生的生命活动。代谢组学作为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补充,可以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所有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代谢物的表达量,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关系,有助于筛选肿瘤患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在非吸烟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发现了56种差异代谢物,代谢谱特征为能量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紊乱等。Musharraf等采用GC-MS技术对肺癌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吸烟者和健康不吸烟者的血浆进行分析发现,肺癌患者血浆中脂肪酸、葡萄糖水平较其他组均升高。而Ding等人的研究提示糖代谢紊乱可能与肺癌密切相关。上述研究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发现了肺癌糖代谢增强和脂肪代谢的减弱,发现了一些潜在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因此通过代谢组学寻找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联合检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传统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以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率,利用单细胞测序的方法检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突变基因,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代谢物质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突变和代谢紊乱状态,将健康人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很好的区分开,并从中探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标志物。第一部分 循环肿瘤细胞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意义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2019年首次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住院手术后确诊的4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计数、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1.本实验通过采用新型CTCs捕获装置Cell Collector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TCs进行捕获富集,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检测鉴定。2.利用罗氏cobas e 8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3.利用贝克曼NAVIOS流式细胞仪微球阵列术检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a、INF-g和IL-17A水平。4.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和单独肿瘤标记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计数水平、PD-L1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对CTCs和/或PD-L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利用ROC曲线分析CTCs表达水平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效果,CTCs对早期肺癌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诊断灵敏度为62.5%,CTCs表达率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的诊断有统计学意。(P<0.01)3.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标志物CEA(P<0.001)、CYFAR21-1(P<0.1)、NSE(P<0.001)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SE敏感度最高,CEA与CYFAR21-1具有较高特异度。4.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CEA、CYFAR21-1、NSE联合检测结果,建立回归诊断模型Logit(P),联合三种CEA、CYFAR21-1、NSE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可达77.08%,特异度为74.00%。5.CTCs计数与肿瘤标志物单独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比较,结果显示(CTCs+CEA)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果最好,灵敏度达87.5%,特异度达到82.0%。其次为多个肿瘤标志(CEA+CYFAR21-1+NSE)联合检测,其灵敏度为89.58%,特异度为74.00%。6.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显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IL-2、IL-4、IL-6、IL-10、TNF-a和IL-17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IL-17A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果最好。7.CTCs联合IL-17A检测,诊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91.67%,特异度为73.33%。8.CTCs联合CEA与IL-17A检测,诊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为58.00%。小结:1.本研究采用新型CTCs捕获装置Cell Collector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体内富集,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证实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可以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2.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CTCs联合传统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CTCs联合CEA诊断效果最好。3.CTCs联合细胞因子IL-7A检测,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4.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或细胞因子检测可以明显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第二部分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的二代测序研究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质检合格的1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的CTCs,分析CTCs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CTCs基因突变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筛查与诊断提供相应的分子标志物。方法: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Cs收集完成后,根据染色试剂盒的说明对捕获的CTCs的细胞收集器进行染色和鉴定,并提供阴性对照(NK92细胞)和阳性对照(SK-BR-3细胞),进行CD45(Exbio,克隆Mem-28-Alexa647)抗体,细胞角蛋白7/19/pan-CK抗体(Exbio Praha,克隆A53-B/A2-Alexa488)和PD-L1(克隆PD-L1,Abcam)抗体染色分析,随后用Hoechst33342(Sigma)进行核染色,鉴定肿瘤细胞。2.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TCs后,定位并剪切显微镜下CTCs区域。将取样针中的一小部分CTCs收集到PCR管中,采用MALBAC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采用Qubit3.0和Nanodrop2000(Thermo Fishe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对1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进行二代测序,检测127个基因突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比例大于50%的有94.7%。其中有4例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比例>70%,12例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比例在60%-70%之间,2例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比例在50%-60%之间,有1例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在50%以下。2.对1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频率进行分析,1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高频突变基因分别为NOTCH1、IGF2、EGFR、PTCH1、ARID1A。3.对1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进行二代测序,共检测到62个肺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到229个突变位点。统计分析高频突变基因发现,多位点突变频率最高的是TP53和ARID1A。4.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中以TP53、NOTCH1、ARID1A、SMARCA4多位点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占所有突变位点的37.99%。5.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中,TP53基因突变分别与ARID1A共突变11例,与NOTCH1共突变11例,与SMARCA4基因共突变9例,与ALK共突变8例,TP53基因突变与EGFR、ALK、CDKN2A等60个基因存在多基因共突变现象。结论:二代测序结果发现1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比例较高,高频突变基因分别为NOTCH1、IGF2、EGFR、PTCH1、ARID1A。这些基因突变是否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筛查的分子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小结:第二代测序结果显示19例早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基因突变中有62个肺癌相关突变,其中TP53、NOTCH1、ARID1A和SMARCA4是与早期肺癌外周血CTCs基因相关的高频突变。而这些基因突变是否可以作为肺癌早期筛查的分子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证实。第三部分 代谢组学多元分析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目的: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的代谢产物的差别,探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代谢差异物应用于早期肺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临床样本收集,收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其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CTCs阳性患者30例(均为I、II期腺癌)与健康对照30例,进行空腹采血。5毫升全血收集到一个无菌凝固BD真空血液收集管,立即颠倒混合5-8倍,在30-120分钟,4 C和离心机在4摄氏度10分钟,1300克和0.2-1毫升血清转移到1.5毫升EP管,保存在-80 C。与此同时,30名健康对照为空腹血液取样,采血与血清制备同肺癌组。2.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健康对照血清进行分析,采集血清样品100μL,采用400μL甲醇:乙腈(1:1,v/v)溶液提取代谢产物。将混合物旋涡30秒,在冰上超声10分钟,此步骤重复3次。样品在-20℃下放置30分钟。在4℃下13000 g离心15分钟后,将上清小心转移到样品瓶中进行LC-MS/MS分析。3.使用Uplc-Triple-Tof-Ms平台(AB SCIEX,USA)分析代谢产物。采用Exion LCTMAD系统(AB Sciex,USA),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 2.1 mm内径,1.7μm;水域,米尔福德,美国)。流动相A为水(含0.1%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异丙醇(1/1)(含0.1%甲酸);流速为0.40m L/min,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40。作为系统调整和质量控制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混合所有等体积的样品来制备复合质量控制样品(QC)。QC样品定期进样(每9个样品),以监测分析的稳定性。QC样品的处理和测试方法与分析样品相同。最好是代表整个样本集,并监测分析的稳定性。4.UPLC-TOF/MS分析后,将原始数据导入Progenesis QI 2.3(Waters Corporation,Milford,USA)进行峰检测和比较。预处理结果生成了一个由保留时间(RT)、质量电荷比(m/z)值和峰值强度组成的数据矩阵。所有样本中至少有50%的代谢特征被保留。过滤后,估计某一特定代谢物最低代谢物值的一半。在这些特定样本中,代谢物水平低于定量下限,每个代谢物特征用总和归一化。采用QC样品进行数据质量控制(重复性),删除质量控制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变量>30%,以得到最终的数据矩阵,供后续分析。5.非靶标代谢组学统计分析,通过与数据库(http://www.hmdb.ca/,https://metlin.scripps.edu/)匹配,最终得到代谢物列表和数据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差异代谢物。通过模型参数R2和Q2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这两个参数分别为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提供了信息,并避免了过度拟合的风险。采用OPLS-DA模型计算预测变量重要性(VIP),进行差异代谢物分析,筛选标准是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大于1.0且t检验结果P值<0.05。用于代谢物相关通路分析的数据库是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http://www.genome.jp/kegg/)。6.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服从正态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计数数据采用频率或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肺癌的诊断效果。假定值P-values<0.05为显着性。结果:1.采用非靶标LC-MS检测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C)和健康人(NC)血清样本进行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得到原始数据和图谱,血清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根据美吉自主数据库分析鉴定血清样本的TIC,覆盖的所有主代谢通路的1212个代谢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涵盖了31条主要代谢通路。2.对数据进行PCA分析,观察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健康人的总体代谢差异和组内样本之间的差异度大小,PCA得分图结果显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代谢物有明显差异。应用ropls Version1.6.2软件PCA对检测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样本的差异代谢物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观察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变异度大小。PCA、PLS-DA、OPLS-DA得分图结果显示早期肺非小细胞癌患者与健康人样本可以很明显分开。因此考虑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健康人个体内差异代谢物有明显不同。3.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含量有差异的代谢物共100个,应用ropls Version1.6.2软件中的PLS-DA、t检验(Student’s t-test)以及差异倍数分析法(FC)筛选能区别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差异代谢特征。结合VIP>1,P<0.05及FC>1或FC<1,结果发现,两组样本之间存在100个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的代谢特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差异代谢物最显着的涉及脂质物质,特别是鞘脂(如三己基神经酰胺)和甘油磷脂(如心磷脂),它们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4.筛选出的100个差异代谢物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分类为化合物,使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进行pathway注释和富集分析。我们筛选出了6种不同类型的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分为六类。通过KEGG富集的三个最重要的途径是癌症中的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逆行的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5.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中,通过KEGG通路分析,糖脂代谢通路和肿瘤代谢通路中富集的差异代谢物较多。21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脂质代谢途径,5个差异代谢物涉及多糖合成和代谢途径,15个差异代谢物涉及肿瘤代谢途径,此为研究重点关注的通路。6.筛选早期NSCL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进一步比较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脂质代谢途径、多糖合成和代谢途径以及肿瘤相关途径中的差异代谢物,并使用工作者受试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得出10个差异代谢物,3个上调,7个下调。小结:1.本次研究探索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方法。该种方法对标志物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筛选出的标志物具有可重复性,有效提高了其临床应用价值。2.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呈现出不同于健康人的代谢谱图特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种代谢物的含量显着不同于健康人,这为进一步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实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3.通过我们的研究,得出10种差异种代谢物作为潜在早期NSCLC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结果需要进一步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进行验证。4.代谢组学多元分析得出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糖脂代谢通路特别是磷脂代谢通路,脂类代谢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提出该通路中的关键酶的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用于今后的研究。

陈炜[5](2021)在《尿液检测技术在膀胱癌无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当前膀胱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确诊和随访观察治疗后肿瘤复发进展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技术有创且存在有时因尿道狭窄、肿瘤出血致视野不清、取材不充分而影响判断等缺点。因此开发能媲美于膀胱镜检查的无创诊断方法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归纳总结近10年关于膀胱癌尿液无创诊断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本团队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谭丽,王志敏[6](2020)在《临床护理路径对膀胱癌尿道电切术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ase)、尿β2微球蛋白(β2-MG)、膀胱肿瘤抗原(BT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透明质酸(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角色、认知、情绪、躯体、社会、疲乏、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推荐临床使用。

王鹏,冷国雄,权良明[7](2020)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HoLE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PKBT)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02例NMIB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52例行HoLERBT术的患者为HoLERBT组,50例行TUPKBT术的患者为TUPKBT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血红蛋白下降量、切除病灶含肌层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2年复发率。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CYFRA21-1及尿NMP-22水平差异。结果:与TUPKBT组比较,HoLERBT组手术时长、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HoLERBT组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也明显降低(P<0.05)。经病理检测,HoLERBT组切除组织的含肌层率明显高于TUPKBT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CYFRA21-1及尿NMP-22水平均显着降低,其中HoLERBT组血清CYFRA21-1及尿NMP-22水平较TUPKBT组更低(P<0.05)。结论:HoLERBT治疗NMIBC的效果显着,术后恢复快,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熊雄,熊斌,姚烽[8](2020)在《CYFRA21-1与BTA stat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评价CYFRA21-1与BTA stat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2019年6~12月在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膀胱癌患者57例为实验组,选同期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66例为良性疾病对照组,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YFRA21-1值和尿BTA stat结果;实验组不同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的血清CYFRA21-1值和尿BTA stat结果;血清CYFRA21-1和尿BTA stat检测单独和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膀胱癌组CYFRA21-1阳性率为68.40%、BTA stat检测的阳性率为85.96%,均高于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CYFRA21-1阳性率13.60%、BTA stat检测的阳性率25.76%)和健康对照组(CYFRA21-1阳性率6.70%、BTA stat检测的阳性率0);实验组CYFRA21-1的敏感性随着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BTA stat检测的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不同病理分级中无此变化;CYFRA21-1单独检测敏感性低于BTA stat检测(68.40%vs 85.96%),特异性略高于BTA stat检测(88.54%vs 82.29%);两者做平行试验的敏感性较高,为92.98%,两者系列试验的特异性较高,为92.71%。结论血清CYFRA21-1与尿液BTA stat检测可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杨玉洁[9](2020)在《二硫化钼传感阵列的构建及在膀胱癌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膀胱癌是人体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术后复发率都极高。目前,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这些诊断方法由于具有高侵入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近年来,无创液体活检可以通过检测各种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疾病筛查,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膀胱是储尿器官,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尿液成分密切相关。因此,膀胱癌尿液诊断将为膀胱癌的无创早期诊断带来希望。然而,尿液中膀胱癌标志物含量极低,背景干扰非常严重,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同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且目前开发的液体活检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单个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大大限制了诊断的准确性。为此,开发一种能够同时高灵敏地检测多种膀胱癌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方法,对于实现膀胱癌的早期准确诊断极为必要。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为膀胱癌液体活检带来了机会。基于场效应晶体管(FET)的生物传感器近年来发展迅猛,具有高灵敏度,超快速响应和低检测限等优点。特别是通过调控材料合成和器件制备工艺,可以构建具有多通道传感单元的FET传感阵列,能够同时检测多个疾病生物标志物,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构建FET的纳米材料中,二硫化钼(Mo S2)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包括直接带隙、高开关比和高载流子迁移率,基于Mo S2构建的FET生物传感器能够对生物标志物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快速检测。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构建了基于Mo S2纳米薄片的FET传感阵列,用于同时检测人类尿液中的两种膀胱癌生物标志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制备的Mo S2纳米薄片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并利用其制备Mo S2 FET阵列器件,探究Mo S2 FET的电学性能。均匀性良好的三角Mo S2纳米片具有超薄的双层结构,利用其制备的FET阵列展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电流开关比,这对于构建高灵敏度的FET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2)分别用两种特定的识别分子对Mo S2 FET阵列进行功能化,构建Mo S2 FET传感阵列,利用Mo S2 FET传感阵列对两种膀胱癌标志物即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细胞角蛋白8(CK8)进行特异性定量检测。研究表明,Mo S2 FET生物传感阵列对NMP22和CK8蛋白的检测限极低,并且具有较宽的线性传感范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Mo S2 FET传感阵列还可用于检测人类尿液样本中的膀胱癌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地将膀胱癌患者与健康人的尿液样本进行区分。

章福萍[10](2019)在《TAP联合CEA、Cyfra21-1及SCC-Ag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检测肺癌患者血清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tokeratin 21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的表达水平,评价四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科收治的123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初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者63例作为对照组。用凝集反应的方法检测TAP水平,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yfra21-1和SCC-Ag血清水平。选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选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并应用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约登指数及ROC曲线,评价四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TAP、CEA、Cyfra21-1和SCC-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四项指标均可作为诊断肺癌的参考肿瘤指标。单独检测TAP、CEA、Cyfra21-1和SCC-Ag在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2.93%、39.02%、40.65%和20.33%,特异度为73.02%、92.06%、88.89%和88.89%,正确率为29.57%、56.99%、56.99%和43.55%,约登指数为55.95%、31.08%、29.54%和9.22%,单项检测中,灵敏度、正确率、约登指数最高的为TAP,特异度最高的为CEA;TAP、CEA、Cyfra21-1、SCC-Ag四项指标中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中,TAP+CEA在六种组合中的正确率、灵敏度为最高,分别是83.87%、93.50%,特异度最高的组合为CEA+SCC-Ag,为87.30%,约登指数最高的为TAP+CEA这一组合;三个指标联合检测TAP+CEA+Cyfra21-1联合在四种组合中灵敏度、正确率最高,为95.93%、83.87%,在特异度方面最高的是Cyfra21-1+SCC-Ag+CEA,为82.54%,约登指数最高的是TAP+CEA+Cyfra21-1。四个指标共同联合检测正确率为83.87%,灵敏度为95.93%,特异度为60.32%,约登指数为56.25%。结合ROC曲线,将这些指标联合进行比较,根据择优法及实用性原则,TAP联合CEA联合Cyfra21-1为本研究肺癌诊断的最佳组合。在肺癌不同TNM分期中,TAP、CEA、Cyfra21-1、SCC-Ag表达水平在Ⅰ~Ⅱ、Ⅲ~Ⅳ期中有统计学差异,除TAP阳性率在两组分期间无明显差异,其余三项肿瘤指标阳性率在Ⅰ~Ⅱ、Ⅲ~Ⅳ期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类型肺癌四种不同病理类型中,血清TAP凝集颗粒面积、阳性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CEA在小细胞肺癌中阳性率较高,但其四种病理类型中表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CC-Ag在肺鳞癌中表达较多,除鳞癌与腺癌、鳞癌与小细胞肺癌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25),其余病理类型两两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yfra21-1在肺鳞癌中表达率较高,其中肺腺癌与鳞癌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余病理类型两两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血清TAP、CEA、Cyfra21-1、SCC-Ag四个指标的不同联合,可为肺癌辅助诊断提供帮助;在不同的指标组合中,TAP、CEA、Cyfra21-1联合检测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的最优组合。

二、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膀胱肿瘤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膀胱肿瘤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检测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肺腺癌、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患者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2.3 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两两联合诊断肺腺癌、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效能分析
3 讨论

(2)膀胱癌患者血清CK-19、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CK-19、CYFRA21-1水平比较
    2.2 不同临床特征BC患者CK-19、CYFRA21-1水平比较
    2.3 BC患者CK-19与CYFRA21-1水平的相关性
    2.4 血清CK-19、CYFRA21-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BC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3)术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BU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情况比较
    2.2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情况比较
    2.3 术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4 术后不同血清CYFRA21-1、TK1表达患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4)循环肿瘤细胞与代谢组学的多元分析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循环肿瘤细胞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早期NSCLC诊断的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的二代测序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代谢组学多元分析在早期NSCLC诊断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肺癌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尿液检测技术在膀胱癌无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细胞学
2 FDA认证的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
    2.1 核基质蛋白22
    2.2 膀胱肿瘤相关抗原
    2.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2.4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3 新型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
    3.1 蛋白生物标志物
    3.2 遗传物质生物标志物
    3.3 其他新型无创尿液检测方法
4 结论

(6)临床护理路径对膀胱癌尿道电切术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Ho LERBT组
        1.2.2 TUPKBT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资料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两组切除组织含肌层率和复发率比较
    2.4 两组血清Cyfra21-1及尿NMP-22水平比较
3 讨论

(8)CYFRA21-1与BTA stat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收集和检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YFRA21-1与BTA stat检测结果
    2.2 实验组不同分级分期CYFRA21-1与BTA stat检测的敏感性比较
    2.3 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分析
3 讨论

(9)二硫化钼传感阵列的构建及在膀胱癌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膀胱癌诊断研究进展
        1.1.1 膀胱癌诊断方法概述
        1.1.2 膀胱癌生物标志物研究
    1.2 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及其应用
        1.2.1 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2.2 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用于生物标志物检测
    1.3 二硫化钼材料简介
        1.3.1 二硫化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概述
        1.3.2 二硫化钼纳米薄片在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二硫化钼的转移和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二硫化钼纳米薄片的表征
        2.3.2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的表征
        2.3.3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的制备及对膀胱癌标志物传感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的制备
        3.2.3 尿液样本的预处理
        3.2.4 膀胱癌标志物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的功能化表征
        3.3.2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对NMP22的传感性能
        3.3.3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对CK8的传感性能
        3.3.4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的特异性评估
        3.3.5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传感阵列对尿液样本的传感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TAP联合CEA、Cyfra21-1及SCC-Ag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膀胱肿瘤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 陈礼昌,滕凤猛. 临床误诊误治, 2022(01)
  • [2]膀胱癌患者血清CK-19、CYFRA2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李绪鲲,刘星,唐义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22)
  • [3]术后血清CYFRA21-1、TK1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J]. 陈楚君,王宁,王丽娜,沈光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04)
  • [4]循环肿瘤细胞与代谢组学的多元分析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万玲玲.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尿液检测技术在膀胱癌无创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陈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01)
  • [6]临床护理路径对膀胱癌尿道电切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 谭丽,王志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12)
  • [7]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J]. 王鹏,冷国雄,权良明.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0(06)
  • [8]CYFRA21-1与BTA stat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熊雄,熊斌,姚烽. 医学信息, 2020(22)
  • [9]二硫化钼传感阵列的构建及在膀胱癌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 杨玉洁. 武汉大学, 2020(06)
  • [10]TAP联合CEA、Cyfra21-1及SCC-Ag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D]. 章福萍. 蚌埠医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膀胱肿瘤检测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