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应激对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发育的影响

产前应激对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发育的影响

一、产前应激对发育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鞠憬[1](2021)在《冷暴露通过TLR2和TLR4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s,PMNs)是动物体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类型,是固有免疫中第一个募集到炎症部位的细胞,它可通过特有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式响应外来刺激。冷刺激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应激源,它不仅会造成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紊乱,也会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炎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冷暴露可以激活PMNs,但对NETs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那么,冷暴露是否可以诱导PMNs形成并释放NETs呢?TLR2和TLR4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呢?因此,在揭示冷暴露是否能够诱导NETs形成的同时,又初步阐明了冷暴露是如何通过TLR2和TLR4影响NETs形成的机制,为NETs在冷应激领域的研究奠定其理论基础。为探究冷暴露能否诱导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将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冷暴露组和常温对照组,冷暴露组小鼠每天以不同时间点在4°C人工智能气候室中饲养3h,连续7 d。首先通过检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发现AST、CK、Ca、AMY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G和GLU含量有明显的降低(P<0.05、P<0.01、P<0.001)。再通过免疫荧光和CCK-8的方法检测PMNs的纯度和细胞活力,发现纯度在90%左右,且冷暴露后的PMNs活力降低(P<0.001)。随后又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cf DNA定量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判定冷暴露是否能够诱导NETs的产生。结果发现,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冷暴露组有纤维网状结构生成,PMNs表面有明显的皱缩,且有类似于伪足的结构伸出;cfDNA浓度和组件蛋白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3,CitH3)、髓过氧化物(Myeloperoxidase,MPO)的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为进一步确定冷暴露作为内源性刺激可以诱导NETs的形成,我们选用外源性刺激物LP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其它处理组均形成了NETs,核酸骨架cfDNA浓度和组件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与其相符(P<0.01、P<0.001)。q-PCR和通路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冷暴露组的NETs相关基因PAD4、MMP-9和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量均升高(P<0.01、P<0.001);TLR2、TLR4以及NF-κB通路蛋白My D88、p65、p-p65、IκB和p-IκB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P<0.01、P<0.001),说明了冷暴露作为内源性刺激可以诱导NETs的形成,破坏机体稳态平衡、降低对外源性刺激物的抵御能力,活化TLR2和TLR4进而启动它们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讨TLR2和TLR4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在冷暴露诱导NET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选用TLR2-/-和TLR4-/-基因敲除(KO)小鼠进行以下研究。首先对其基因型进行鉴定,确认成功敲除后检测了KO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ALB、GLOB、TP、ALT、AST、B/C、PHOS、CK、TG、GLU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G和Cre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P<0.001)。随后检测了KO小鼠和C57BL/6(WT)小鼠在冷暴露条件下NETs的形成情况及数量。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冷暴露组的小鼠均形成了串珠样的纤维网状结构,细胞表面发生褶皱,有伪足伸出。cfDNA检测结果显示,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冷暴露组浓度显着升高(P<0.001),但KO小鼠的cfDNA浓度与WT小鼠相比较低(P<0.001)。接下来又检测了KO小鼠内源性的冷暴露和外源性的LPS刺激对NETs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纤维网状结构的形成、PMNs的形态变化、cfDNA浓度以及组件蛋白CitH3、MPO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相同方式处理的WT小鼠有相同的趋势。q-PCR检测发现KO小鼠在冷暴露条件下NETs相关基因PAD4、MMP-9和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P<0.001)。说明了TLR2、TLR4基因的敲除对NETs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仍有少量的NETs形成。结论:1.冷暴露能够诱导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2.NETs形成增加是通过TLR2、TLR4所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

徐彬[2](2020)在《慢性冷暴露上调小鼠海马体GCs诱导海马神经元程序性死亡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国内畜牧业发展体系下,虽然集约化养殖逐步取代传统的养殖模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畜禽养殖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但畜禽的非连续性的冷暴露依然无法避免,因此导致的慢性冷应激反应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仍时有发生。而海马体作为各类细胞因子、应激激素作用的首要靶点,当慢性冷应激发生后会遭受到怎么样的影响呢?其中又存在着怎样复杂的调控机制呢?为此深入研究慢性冷应激对小鼠海马体结构及功能影响,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高畜禽养殖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慢性冷暴露对小鼠海马体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不同性别C57BL/6小鼠施加3小时/天,为期7天的非连续性冷刺激以构建慢性冷应激小鼠模型;期间对各组小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于辅以血气分析以评估慢性冷应激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模型组小鼠冷暴露的1、3、5、7天血清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均发生极显着增加(P<0.001);并且冷暴露7天后小鼠血气分析结果中pH等均发生显着变化(P<0.01),综合两项试验结果确定慢性冷应激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基于上述结果,对各处理组小鼠进行安乐死并对海马及全脑组织进行样品采集,通过免疫印迹、质谱分析;脑切片免疫组化、尼氏染色等方法对海马体组织内环境稳态及神经递质代谢产物进行综合检测,从而明确慢性冷暴露对海马体结构及海马神经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激蛋白以及多项细胞因子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上调(P<0.01)。与此同时,小鼠脑切片结果显示海马组织CA1、CA3两个功能区内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极显着增加(P<0.001);海马神经元表达量降低(P<0.05)、神经元内尼氏小体数量极显着减少(P<0.001);各类神经递质如:血清素、伽马氨基丁酸、乙酰胆碱、谷氨酸代谢产物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冷应激模型组中各项结果不仅在与对照组的统计分析中展现出统计学差异,在模型组内,不同性别小鼠之间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着差异变化。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海马组织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含量发生极显着上调(P<0.001),因此推测GCs可能介导了海马组织CA1、CA3功能区内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数量减少造成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现象。为验证GCs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试验假设,在体外试验部分,使用不同浓度的GCs(CORT)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进行刺激,选取适当浓度以构建BV2细胞的GCs过量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免疫共沉淀等方法对GCs暴露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机制进行系统检测。体外试验结果显示,200μΜ浓度CORT可通过抑制BV2细胞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uin1,SIRT1)的表达量及酶活(P<0.05),上调胞内组蛋白H3与p65亚基的乙酰化修饰,促进转录因子NF-κB与组蛋白的互作关系,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并主动释放乙酰化的高迁移率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IL-1β。综合GCs处理下BV2细胞活化进程的各项结果可以确定,200μΜ浓度CORT可以通过上调胞内乙酰化修饰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主动释放乙酰化的HMGB1。在明确GCs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后,为进一步探究GCs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体外试验继续使用不同浓度的CORT构建HT22细胞的GCs过量模型,并使用GR抑制剂美服培酮(Mifepristone,RU486)对细胞进行预处理通过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免疫共沉淀、透射电镜扫描等方法对GCs暴露下HT22细胞的死亡机制进行系统检测,以验证体内试验提出的科学假设。结果显示400μΜ浓度CORT处理HT22细胞3小时后,HT22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受损、结构完整性消失;胞内Nrf2移位入核加强与乙酰化的H3结合,促进了下游SOD1、HO-1在内的靶基因转录,细胞内大自噬、线粒体自噬、内源性凋亡等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发生。而在使用RU486预处理之后再次使用400μΜ浓度CORT对HT22细胞进行处理后发现,胞内大自噬、线粒体自噬、内源性凋亡等现象均发生的更为剧烈。由此表明,过量的CORT可以不通过与其受体作用而直接对线粒体造成损伤,介导细胞凋亡、大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现象的发生,促进HT22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体外试验结果已充分证明GCs可以诱发BV2细胞活化并介导HT22细胞程序性死亡,为了对体外试验内容进行验证和补充,冷应激小鼠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机制被检测。结果证明,冷暴露可以通过上调小鼠海马组织内乙酰化修饰水平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经由自噬、凋亡途径导致海马神经元程序性死亡。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冷暴露诱导过量的GCs上行穿过小鼠血脑屏障,通过影响SIRT1的表达量及去乙酰化活性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间接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此同时过量的GCs也可以通过破坏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性经由细胞自噬和凋亡途径诱导神经元程序性死亡。而由于小胶质细胞对GCs的敏感性要显着高于海马神经元,因此推测,冷暴露介导小鼠海马组织内小胶质细胞活化进程要先于神经元程序性死亡。并且由于GCs在雌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代谢速率不同,导致冷暴露对小鼠海马组织功能及完整性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

李媛媛[3](2020)在《δ-GABAAR在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以“快感缺失(anhedonia)”为核心症状、同时伴有认知功能损害以及体重波动、睡眠障碍等躯体变化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青春期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急剧增加,远超男性,是其发病率的2-3倍,达到抑郁症发病的高峰期,抑郁症状也更严重,自杀倾向更为明显,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家庭及社会问题。对于确诊的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来说,目前的临床用药单一且起效缓慢,缺少对青春期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青春期雌性鼠由于神经甾体3α,5α-四氢孕酮(THP)含量的下降,导致海马锥体神经元α4βδ-GABAAR亚型表达代偿性增加,从而导致青春期雌性小鼠出现紧张焦虑表现。神经甾体水平与GABAA受体亚基(例如δ-GABAAR)水平长期不匹配导致产后抑郁。而青春期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对青春期女性抑郁症中特有的生理变化,发病的易感因素以及δ-GABAA受体亚基是否在青春期女性抑郁症发病中起作用进行深入探究。本课题在细胞、亚细胞以及受体水平观察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早期慢性应激对雌性小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GABAA受体δ亚基激活剂Gaboxadol(THIP)对此变化的作用,探讨该药物对青春期雌性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青春期女性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途径。研究方法:1.δ-GABAAR在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1)应用为期三周改良的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以及从小鼠进入青春期P33天开始连续10天,每天一次注射THP(10mg/kg)构建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模型。(2)应用糖水偏爱,强迫游泳以及悬尾实验进行抑郁样行为学检测,只有造模成功后方能纳入后续研究。2.δ-GABAAR对青春期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形态的影响。(1)应用高尔基染色和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顶端树突棘密度。3.δ-GABAAR对青春期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功能的影响。(1)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GABAA受体Tonic电流和自发性突触后电流(s IPSC)。(2)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NMDAR EPSC与AMPAR EPSC的比率来测定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传递的变化。(3)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成对脉冲比(PPR),检测突触前谷氨酸递质和GABA递质的释放功能。(4)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ABAA受体δ亚基、AMPA受体Glu A1和Glu A2亚基膜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4.青春期抑郁小鼠PV神经元δ-GABAAR的变化及意义。(1)应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检测海马CA1中小清蛋白中间神经元(PV)δ-GABAAR亚基的变化。研究结果:1.δ-GABAAR在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1)青春期野生型小鼠能够成功的建立抑郁模型,δ敲基因小鼠对CUMS模型具有易感性。此外,连续10天注射THP也可以成功诱导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样行为。(2)THIP是通过激活δ-GABAAR亚基快速改善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样行为。2.δ-GABAAR对青春期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结构的影响。(1)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早期阶段的慢性应激造成海马CA1锥体神经元顶端树突棘密度显着降低。(2)THIP通过激活δ-GABAAR能够快速增加具有抑郁样行为的青春期雌性小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顶端树突棘密度。3.δ-GABAAR对青春期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功能的影响。(1)慢性应激和长期给予THP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受体的作用。慢性应激和长期给予THP均没有影响NMDAR/AMPAR的比率,即没有影响NMDA受体电流,同时没有改变突触前谷氨酸递质的释放功能。此外,AMPA受体突触后电流包括幅值和频率均显着下降,同时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Glu A1和Glu A2亚基膜上表达量显着下降。(2)慢性应激和长期给予THP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GABAAR的作用。慢性应激和长期给予THP导致GABAA受体s IPSC电流显着增强,GABA能递质的释放功能增强,GABAA受体Tonic电流显着下降,间接反应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增强。(3)THI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慢性应激和THP造成的AMPA受体功能异常。在模型建立成功之后注射THIP之后GABAA受体s IPSC电流幅值和频率均显着降低,GABAA受体Tonic电流无显着变化。此外AMPA受体突触后电流的幅值和频率均显着的增加,即激活δ-GABAAR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慢性应激和THP造成的AMPA受体功能异常。4.青春期抑郁小鼠PV神经元δ-GABAAR的变化及意义。(1)慢性应激和长期给予THP对海马CA1内PV中间神经元δ-GABAAR亚基的作用。慢性应激和长期给予THP均导致PV中间神经元δ-GABAAR亚基荧光密度显着降低。(2)THI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慢性应激和THP造成海马CA1内PV中间神经元δ-GABAAR亚基的损伤。在模型建立成功之后注射THIP之后可以看到,海马CA1内PV中间神经元δ-GABAAR亚基荧光密度显着增加,应用THIP激活δ-GABAAR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慢性应激和THP造成的海马CA1内PV中间神经元δ-GABAAR亚基的损伤。研究结论:1.δ-GABAAR亚基的激活可以改善CUMS和THP诱导的抑郁样行为,但是对δ亚基敲基因的抑郁小鼠没有作用。δ敲基因雌性青春期小鼠对CUMS模型具有易感性,应用THIP对青春期抑郁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表明δ-GABAAR亚基在青春期雌性抑郁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2.CUMS和THP导致青春期雌性小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降低,δ-GABAAR亚基的激活可以增强锥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3.CUMS和THP导致青春期雌性小鼠海马CA1PV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从而抑制了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4.THIP通过激活δ-GABAAR亚基降低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使中间神经元对锥体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起到快速改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本研究证实了THIP通过激活δ-GABAAR亚基对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早期慢性应激导致的雌性小鼠抑郁模型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为临床青春期女性抑郁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李晨[4](2020)在《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抑郁症(Depression)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在中医上属于“郁证”范畴。其主要表现为持久性的心情低落、兴趣缺失、活动性降低、睡眠障碍等,严重者更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和自杀倾向。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是一种便捷、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且对抑郁症有显着疗效的治疗方法,深入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近年来,神经炎症在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中得到了较高的关注。慢性应激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免疫炎症反应,激活炎性小体信号通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介导细胞焦亡。其中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慢性应激引起大脑产生细胞焦亡、炎症反应和抑郁表现的重要因素。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炎性死亡方式,可以通过释放细胞内容物和炎性细胞因子调动机体免疫应答消火炎性物质,但是过度的细胞焦亡则会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可能在抑郁症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慢性成激抑郁大鼠外周及中枢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探究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Caspase-1/IL-18信号通路介导细胞焦亡的影响,来阐释针刺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目的]本研究采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大脑前额叶皮层NLRP3/Caspase-1/IL-18信号通路介导细胞焦亡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将32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200±20)g,随机分为以下四个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2.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制备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的造模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连续6周按每天1种刺激的强度,随机给予以下刺激:禁食24 h、禁水24 h、通宵照明12h、频闪2h、束缚2h、夹尾2 min、冷水游泳(水温4℃)5 min。3.干预方法:从造模第一天开始,针刺组选取“百会”、“印堂”穴,每日于造模应激前1h进行针刺治疗,每次10 min,每针刺6天休息1天,共治疗36次;氟西汀组在每日造模应激前1h氟西汀灌胃给药(10mg/kg),持续6周。4.行为学检测方法:(1)体重:反映大鼠一般情况,造模前和造模结束时检测。(2)糖水偏好实验:反映大鼠快感缺失行为。在造模前和造模结束时检测。5.指标检测:(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的蛋白表达。(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1在大鼠前额叶皮层的表达。(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IL-18的含量。(4)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焦亡细胞的表达。6.统计方法: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均以均值±标准差(X±SD)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1.针刺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1)体重:造模前各组大鼠之间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体重较空白组有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氟西汀组体重有增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氟西汀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水偏好实验:造模前各组大鼠之间糖水偏好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糖水偏好百分率显着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率显着增加(均P<0.01);针刺组与氟西汀组糖水偏好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层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均P<0.01)。针刺组前额叶皮层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Caspase-1平均光密度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层Caspase-1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Caspase-1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显着降低(均P<0.01);针刺组前额叶皮层Caspase-1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IL-18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层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IL-18含量显着降低(均P<0.01);针刺组前额叶皮层IL-18含量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前额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数显着降低(均P<0.05)。针刺组前额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数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体重、糖水偏好百分率明显降低。针刺和氟西汀可以提高糖水偏好百分率,改善快感缺失行为,显示了抗抑郁效应。2.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Caspase-1及IL-18表达明显升高,前额叶皮层出现细胞焦亡。针刺和氟西汀可抑制NLRP3炎性小体过度活化,降低Caspase-1和IL-18表达,减缓细胞焦亡。3.针刺可能通过抑制前额叶皮层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Caspase-1及IL-18的表达,减轻脑内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从而缓解炎症对大脑的损伤,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这将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赵俊[5](2020)在《电针对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iRNA-16及5-HT再摄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和意义抑郁症(depression)被归类为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具有较高自杀率、自残率和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主要由社会环境及遗传学因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引起。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用于治疗抑郁症,但约有50%的患者没有明显疗效。大量研究显示,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电针干预在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和在抑郁模型动物实验研究中均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探讨氟西汀、电针的抗抑郁疗效及可能相同的作用机制,旨在筛选替代疗法以达到优化治疗抑郁症的目的。2研究方法选用基线一致的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氟西汀组(F组)和电针组(E组),每组18只,各组大鼠均在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参考既往文献,稍作修改制备CUMS抑郁模型,除C组大鼠群养,自由摄食、饮水,不接受任何刺激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独笼孤养,M组、F组和E组大鼠每日随机接受一种应激刺激方式(即28天内分别以7种不同的应激方式刺激大鼠),且同一种刺激不连续采用,刺激顺序抽签产生:包括禁水或禁食24h;昼夜颠倒24h;笼位倾斜24h;潮湿环境24h;束缚3h;夹尾3min;4℃冷水游泳5min,持续4周。M组大鼠每日10 am随机接受不可预见性的慢性应激造模刺激后,不接受治疗。F组大鼠每日10am接受应激,刺激方式同当日模型组,刺激1小时后,用氟西汀药液(生理盐水1mg/mL稀释)按照2mg/kg灌胃给药。E组大鼠每日10am接受应激,刺激方式同当日模型组,刺激1小时后,进行电针干预百会(GV20)、印堂(GV 29)穴,选用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深度约为5mm-10mm,小幅度轻提插捻转后,针柄连接韩氏电针仪,电流强度1mA,连续波,频率为2Hz,刺激强度维持在大鼠头部肌肉微微颤动为宜,留针20min,每日1次,持续4周(28)天。3研究结果3.1糖水偏好试验结果实验前(应激前),各组大鼠糖水偏好率基线水平具有一致性、各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4W应激刺激后,与C组比较,M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组比较,氟西汀、电针干预均能使大鼠出现逆转效应,其糖水偏好率均值较模型大鼠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3.2旷场试验结果实验前(应激前),各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基线水平具有一致性,各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在接受4W应激刺激后,与C组比较,M组大鼠水平穿越方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显着减少(P<0.01,P<0.01)。与M组比较,F组大鼠水平穿越方格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出现逆转,呈上升趋势。而E组大鼠水平穿越方格数和垂直运动次数较M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3.3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尼氏小体数量从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结果来看,CUMS应激刺激结合孤养可明显导致M组大鼠海马内神经元的数量减少、神经元形态破坏,尼氏体浅染,部分尼氏小体模糊不清。提示氟西汀、电针干预均可改善慢性应激刺激导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丢失,逆转细胞溶解、缺失现象,维持细胞形态,对尼氏体结构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4各组大鼠海马和血清中miRNA-16的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M组大鼠海马中miRNA-16表达显着升高(P<0.01);M组大鼠血清中miRNA-16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氟西汀、电针干预均对CUMS应激诱导海马中miRNA-16高表达有逆转趋势,E组海马中miRNA-16表达低于M组(P<0.01);E组海马中miRNA-16表达显着低于F组(P<0.01);F组和E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5基于海马miRNA-16异常表达探讨电针对5-HT及再摄取的影响RT-PCR和WB结果显示,M组海马区SERT mRNA,SERT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P<0.01);较之M组,氟西汀、电针干预均对CUMS应激诱导海马中SERT mmRNA、SERT蛋白高表达有逆转趋势,且E组海马中SERT mRNA、SERT蛋白表达低于M组(P<0.05;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M组大鼠海马CA1区中SERT阳性细胞数显着升高(P<0.01);较之M组,氟西汀、电针干预均对CUMS应激诱导海马CA1区SERT阳性细胞高表达有逆转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提示,M组大鼠海马5-HT含量水平显着下调(P<0.05);较之M组,氟西汀、电针干预均显着逆转了 CUMS应激导致海马5-HT减少,F组和E组海马中5-HT含量高于M组(P<0.05;P<0.05),接近正常大鼠水平;F组和E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W应激刺激负荷后,CUMS应激可诱发模型大鼠部分抑郁核心症状。大鼠应激过程接受氟西汀、电针干预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抑郁效应,可一定程度上逆转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2)长期CUMS刺激可导致模型大鼠海马内神经元损害。氟西汀、电针干预均可改善慢性应激刺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害作用,逆转神经元细胞溶解、缺失现象,维持细胞形态,对尼氏体结构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表观遗传学的提出,可能综合了环境因素和病理遗传因素对抑郁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慢性应激可诱导模型大鼠海马miRNA-16表达水平升高,而对血清miRNA-16表达无显着性影响。研究确定与抑郁症相关miRNA异常表达的脑区,对抑郁症的防治可能有其特殊意义,但具体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4)电针、氟西汀均可能是通过调控miRNA-16抑制相应SERT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抑制5-HT的再摄取,从而上调海马5-HT含量使其接近正常大鼠水平。由于不同抑郁模型研究差异,其特异性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朱元多[6](2020)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炎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广泛用于各种消费品中的非持久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由于胎儿大脑生长快速且复杂精密,其对化学物暴露特别敏感。既往研究已经报告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行为之间的关联,但很少评估对认知发育的影响。据我们所知,产前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智力发育可能有影响,但现有证据结果不一致,且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影响子代智力发育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小胶质细胞是定殖在大脑中的巨噬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及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但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物质影响神经细胞,诱导神经炎症。目的本研究通过人群和动物实验两方面探索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认知发育的影响。人群研究描述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分布,评估多种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健康风险。建立孕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暴露的动物模型,探讨邻苯二甲酸酯致小胶质细胞引起神经炎症的路径,探索邻苯二甲酸酯致认知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依托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n=2128),在孕早期、中期、晚期随访孕妇,完成问卷调查后采集尿样。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尿液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浓度。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fourth edition-Chinese,WPPSI-Ⅳ(CN))对3岁至6岁儿童进行智力评估。以儿童期完成WPPSI且孕期至少采集一次尿液样本的母子对为研究对象。经正态性检验,各能区得分均近似正态分布,采用x±s描述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分布。为探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有无影响,采用线性混合模型(linear mixed models,LMMs)评估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影响的效应。在孕期特异性分析模型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一时点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各分析模型均进行性别分层分析,以探讨性别特异性。为进一步探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的影响,将FSIQ以≤90,90110,>110界值划分为低于正常、正常、高于正常3类。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GLMMs)评估样本收集时胎龄斜率与受试者特定随机截距的重复测量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水平是否对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有影响。在孕期特异性分析模型中,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一时点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智力发育影响的。第二部分:将ICR品系孕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0、50、200 mg/kg DEHP灌胃处理。每天记录孕鼠的体重及饲料消耗量。分娩后调整每窝仔鼠数目,8只/窝(雌雄各半),仔鼠在产后(postnatal day,PND)21天断乳并雌雄分笼,每3天记录仔鼠的体重。仔鼠PND 28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仔鼠脑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RT-q PCR及MILLIPLEX?MAP试剂盒检测血清及海马组织中IL-17、IL-1β、IL-6、TNF-α、IL-10、IL-4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认知相关蛋白PSD-95、Synpsin I,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casepase-9、Bax、Bcl-2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使用比色法乙酰胆碱分析试剂盒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活性。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中,有263名3岁0个月3岁11个月儿童及1 865名4岁0个月6岁0个月参与测试。其年龄分别为3.63±0.27岁、4.73±0.47岁。学龄前儿童FSIQ为107.43±11.30,男童为106.71±12.28,女童为108.20±10.07。6.53%(137/2128)儿童FSIQ低于90。LMMs结果显示孕期MBP暴露与VCI、VSI、FSIQ降低有关,而MEP暴露与VSI、FRI、PSI升高有关。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童中,孕期MBP暴露与VSI及FSIQ降低有关,MEP暴露与FRI及PSI降低有关;女童中,MMP暴露与PSI增加相关。孕期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MMP暴露降低PSI得分,MBP暴露降低儿童VCI、VSI、FSIQ得分;孕晚期MBz P暴露增加VCI得分。男童较女童敏感,孕早期较孕中、晚期敏感。GLMMs结果显示总人群中,MBP暴露增加子代低常风险(OR=1.14;95%CI:1.031.25),而MEHP暴露增加子代超常可能性(OR=1.06;95%CI:1.011.11)。男童中,MBP暴露增加子代低常风险(OR=1.17;95%CI:1.031.30),而MEOHP降低子代低常风险(OR=0.84;95%CI:0.661.00)。女童中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关联。孕期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MBP、LWMP及ΣPhthalates暴露降低子代智力发育超常的可能性,MEHP暴露增加子代智力超常的可能性;孕晚期MEP暴露增加发育低常的风险。男童较女童敏感,孕早期较孕中、晚期敏感。第二部分: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玉米油)相比,DEHP高剂量(200 mg/kg)暴露组仔鼠潜伏期延长,第6天高剂量(200 mg/kg)暴露组仔鼠穿越平台次数、靶象限运动时间所占比例少、潜伏期延长(P<0.05)。三个剂量组认知相关蛋白PSD-95和Synpsin I蛋白表达量呈剂量-反应性降低12倍。高剂量暴露组活化小胶质细胞比例增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IL-17A、IL-1β、TNF-α水平增加且IL-10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趋势与海马一致。三个剂量组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蛋白表达量增加,而Bcl-2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DEHP暴露组海马组织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23倍。高剂量DEHP暴露组降低海马组织及血清中ACh E含量。结论1.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可导致子代认知功能损伤,男童较女童敏感,孕早期较孕中、晚期敏感。但不同代谢物作用不一致。2.孕期高剂量DEHP暴露诱导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NF-κB信号通路参与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促炎因子IL-17A、IL-1β、TNF-α分泌,加速脑神经元凋亡,抑制ACh E分泌。

张浩[7](2019)在《电针调节抑郁大鼠海马与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抑郁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神经可塑性是抑郁症的重要病变机制及抗抑郁治疗的重要靶点。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针灸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在明确电针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联合孤养的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突触可塑性(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机制,为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方法:120g-170g成年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空白组采用合笼饲养,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独笼饲养,即孤养模式。空白组连续接受35天普通饲养条件,自由摄入水食,昼夜节律正常。模型组在接受35天普通饲养的同时,予以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应激(包括食物、饮水剥夺,45°角倾笼、水平摇笼、5℃冰水刺激、37℃温水刺激、夹尾、潮湿垫料、簇居、昼夜颠倒、异物饲养和束缚12种,每日随机予以2种刺激)。电针组除了接受与模型组同样的处理外,从第15天起至第35天予以电针干预。电针参数:取心俞、肾俞穴,2mA/100Hz;疗程持续3周共21天,20分钟/天,5天/周。(一)观察指标:(1)行为学检测:①糖水偏好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观测大鼠对蔗糖溶液的偏好比率,在实验前(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和第35天进行;②旷场测试(Open field test,OFT)。观测水平穿格和垂直扶墙的数量,在实验第36天进行;③莫里斯水迷宫训练及测试(Morris water maze,MWM)。观测平台潜伏期、平台区穿梭次数和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在实验第37至41天进行;④避暗测试(Passive avoidance test,PAT)。观测大鼠从明箱进入暗箱的潜伏期,在实验第40和41天进行。(2)海马和前额皮层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测左侧海马CA1区、前额皮层的突触数密度(Synaptic numerical density,Nv)、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Post-synaptic density,PSD)和突触间隙宽度(Synaptic cleft)。(3)海马和前额皮层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观测左侧海马CA1区、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PSD-95、BDNF、AKT和GSK-3 β的表达水平。(二)统计方法:验证计量数据是否符合为正态分布、做方差齐性检验,满足上述条件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条件者,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于重复测量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满足球形检验者根据校正系数调整统计结果。上述方法以P<0.05为显着性标准。结果(一)动物行为学:①糖水偏好测试。重复测量显示,空白组和电针组的糖水偏好值在正常范围内上下波动,模型组的值随着实验进行逐步地下降。统计分析提示,测量开始前三组的基础值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间重复测量的差异显着(P<0.05),空白组和针刺组之间无差异(P<0.05),但二者显着大于模型组(P<0.05,P<0.05)。②旷场测试。观察发现,空白组和电针组的自发活动多于模型组。统计分析提示,空白组和电针组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无差异(P<0.05),但是两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5)。③避暗测试。三个组在训练时潜伏期没有统计差别(P>0.05)。经过电刺激后,三个组的测试潜伏期出现显着差异(P<0.05):空白组和电针组均大于模型组(P<0.05),二者之间无差异(P>0.05)。④水迷宫测试。在平台潜伏期、平台区域穿梭次数与目标象限占比上,发现空白组与电针组大于模型组,但差异没有统计显着性(P>0.05)。(二)突触超微结构:经透射电镜观察,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的突触超微结构具有不同特征:与空白组和电针组相比,模型组的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突触前成分中突触小泡密度减少、突触前活性区和突触后致密带边缘模糊;统计分析提示:①模型组在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突触数密度(Nv)显着小于空白组和电针组(P<0.05,P<0.05)。②模型组的两个脑区的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PSD)亦小于二组(P<0.05,P<0.05)。③电针组的海马CA1区Nv数大于空白组(P<0.05)外,二组在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Nv数和PSD无差别(P>0.05)。(三)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WB检测发现,三个组的突触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PSD-95、BDNF、AKT和GSK-3 β的表达水平在海马CA1区和前额皮层的差异特征相似:①模型组的Synaptophysin、PSD-95、BDNF和AKT水平显着低于空白组与电针组(P<0.05,P<0.05)。②GSK-3 β水平均显着高于二组(P<0.05,P<0.05)。③空白组与电针组的各个蛋白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1.电针有效改善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2.电针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调节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关键机制之一。

姚艳玲[8](2019)在《吸烟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构建不同暴露时间和不同暴露剂量的雄性大鼠吸烟模型,评估吸烟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进一步探讨吸烟引起生殖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不同性别子代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并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父代吸烟引起子代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机制。方法:SD大鼠300只(雄性200只,雌性100只),根据暴露时间随机分为2、4、6、8、12周,每周组又包括空白对照组(新鲜空气即0支/天)、低剂量组(10支/天)、中剂量组(20支/天)及高剂量组(30支/天),每组10只动物。香烟暴露组雄鼠于吸烟结束前1周分别与未染毒成年雌性大鼠按1∶1合笼,交配时间为一周,怀孕雌鼠自然分娩后连续观察子代生长发育情况,21天后断乳,子代雌雄随机分笼分组,分组方法同父代,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子代长到7周后结束实验。Morris水迷宫方法测定子代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父代睾丸组织和子代海马组织的结构形态;精子涂片法,计算精子数量和精子畸形率;观察和记录雌鼠受孕率和子代出生数量;ELISA法测定父代血清和子代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瘦素(leptin)的表达水平;测定父代睾丸组织和子代海马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及GSH-Px活性,测定子代海马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父代睾丸组织中死亡受体Fas/FasL凋亡通路中及wnt/β-catenin增殖通路上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子代海马组织中wnt/β-catenin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测定子代海马组织中凋亡率。结果:(1)香烟暴露组大鼠,体重增长速度减慢(P<0.05);不同暴露时间及暴露剂量间父代精子的数量和畸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烟暴露组大鼠随染毒时间及剂量的增加,睾丸组织逐渐出现萎缩,曲细精管间隙逐渐变大,精原细胞细胞排列出现紊乱,甚至出现大范围无精原细胞和精子的曲细精管;雌性大鼠受孕率及子代出生数量明显减少(P<0.05);香烟暴露组父代大鼠血清中IGF-1和leptin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变化与IGF-1呈正相关,和Leptin呈负相关。(2)暴露组大鼠睾丸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暴露组大鼠睾丸组织中Fas、FasL、FADD、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剂量的增加,均出现明显上调(P<0.05);暴露组大鼠睾丸组织中wnt-2b、β-catenin和GSK-3β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出现明显下调(P<0.05)。(3)暴露组子代体重的增长随着父代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减慢(P<0.05);雌性子代血清中IGF-1蛋白的含量在除2周高剂量组和12周低剂量组外,其他各暴露组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雄性子代血清中IGF-1蛋白的表达量在除8周低、高剂量组和12周低剂量组外,其他各暴露组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雌性子代血清中Leptin蛋白的表达量在除2周各暴露组、6周中剂量组和8周高剂量组明显增加外(P<0.05),其他各暴露组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雄性子代血清中Leptin蛋白的含量在除6周中剂量组和8周高剂量组明显增加外(P<0.05),其他各暴露组均出现降低(P<0.05)。水迷宫实验中,雌性大鼠定位航行实验中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变化及空间搜索实验中跨越平台次数变化均不显着;在雄性子代,则表现为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总体增加的趋势,同时跨越平台次数也减少(P<0.05)。(4)雌性子代海马组织中总NOS含量除在4周中、高暴露组减少外,其他各暴露组均出现增加,且在2周和12周中剂量暴露组及6周低剂量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含量总体水平降低(P<0.05);NO含量在6周低、中暴露组和8周各暴露组出现明显的增高(P<0.05);BDNF蛋白含量在8周和12周各暴露组出现明显下调(P<0.05);SOD活性在各剂量暴露组均明显下调(P<0.05);GSH-Px活性在各剂量暴露组均明显增加(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在各剂量暴露组均明显增加(P<0.05);β-catenin和GSK-3β在mRNA水平上在各剂量暴露组下调明显下调(P<0.05);wnt-2b、β-catenin、GSK-3β和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剂量的增加上调(P<0.05)。雌雄子代海马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各剂量暴露组均明显增加(P<0.05)。雄性子代海马组织中总NOS及iNOS含量在各暴露组均明显的增加(P<0.05);NO含量在各暴露组均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BDNF蛋白表达量出现明显的减少(P<0.05);SOD活性及MDA含量在各剂量暴露组明显的增加(P<0.05);GSH-Px活性只在4周低、中剂量暴露组和8周中剂量暴露组明显的降低(P<0.05);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的增加(P<0.05);wnt-2b和β-catenin在mRNA水平均表达上调(P<0.05);GSK-3β在mRNA水平表达下调(P<0.05);wnt-2b、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及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5);GSK-3β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吸烟引起雄性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精子生成减少,雌鼠受孕率降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吸烟使睾丸组织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损伤,损伤机制包括睾丸组织中过度的氧化应激反应,上调的死亡受体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和抑制的wnt/β-catenin增殖通路。父代吸烟可导致子代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且对雄性子代影响更明显,引起这种表现的可能原因是父代吸烟引起了雄性子代海马组织中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BDNF蛋白表达下调;父代吸烟使子代海马组织中凋亡率增加,同时激活了wnt/β-catenin增殖通路,凋亡与增殖之间相抗衡使子代未出现更为明显的学习记忆损伤。

程威[9](2019)在《新生鼠隔离对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机制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早期负性经历(early life adversity,ELA)可以引起成人的压力相关性行为表现以及对应激性损伤的易感性增加,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病机制有关。PTSD是指遭遇或目睹涉及自身或他人危及生命的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中参与控制应激反应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功能失调是PTSD发病的重要特征,血液循环中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通过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参与HPA轴的负反馈调节,同时有研究报道ELA可导致HPA轴的程序化改变,所以成年后压力敏感性增强可能是由于持续的HPA轴活动改变以及GR的表达异常。富含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杏仁核(amygdala)和海马(hippocampus)在HPA轴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其中杏仁核是调节条件性恐惧获得、表达和消退的关键核团,而海马作为应激反应的整合部位,是调节情绪反应和认知行为功能的重要脑区,对动物的学习记忆有着基本的作用,同时具有高度的突触可塑性。胚胎期和出生早期各种环境因素的改变均可影响海马和杏仁核突触结构的构建与功能的完善,进而导致出生后脑功能受损。突触前膜的突触素I(synapsin I)对神经递质的释放起调节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的形成和维持。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s-95,PSD-95)在突触结构、功能和可塑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synapsin I和PSD-95以外,定位于突触的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在影响突触形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突触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信号级联反应调节突触之间的信号传递,影响突触功能。如neurexin I和neuroligin-1/-2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传递之间的平衡,改变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长期的记忆储存和恐惧调节,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我们提出“新生隔离”(neonatal isolation,NI)这种短期重复隔离模式作为早期的心理应激源,是否会通过GR受体引起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构建的成年PTSD模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突触稳态的改变,影响兴奋性/抑制性突触的比例以及兴奋和抑制电流平衡,进而导致脑神经网络连接的异常,影响成年后的情感、认知及学习记忆能力,构成PTSD的易感性因素。本研究通过三种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 test,EPM)及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MWM)检测NI-SPS大鼠的自发性探索行为、焦虑程度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从形态学,蛋白水平,基因水平来探索GR及synapsin I、PSD-95、neurexin I、neuroligin-1/-2在NI和SPS大鼠海马、杏仁核的表达变化。结合NI-SPS大鼠的行为学测定,研究ELA是否可以通过GR调控PTSD大鼠的神经可塑性,参与大鼠应激反应、记忆与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为深入揭示PTS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动物模型制作、实验分组及生理指标测量:采用的雌性Wistar孕鼠,自由摄食饮水饲养至生产,分娩的当天被指定为出生后第0天(postnatal day 0,PND 0)。本研究中共采用了100只雄性幼鼠,随机分为4组(25只/组):1)对照组:不受任何干扰;2)NI组:仅在PND 29接受NI处理,而不接受SPS刺激;3)SPS组:不接受NI处理,仅在PND 56给予SPS刺激;4)NI+SPS组:先在PND 29接受NI处理,然后在PND 56接受SPS刺激。幼鼠在PND 22断奶,在特定的时间点(PND 22,PND 40和PND 60)测量大鼠体重,从PND 63开始,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和取材。2、行为学测定:通过行为学实验OF、EPM及MWM检测各组大鼠自发性探索行为、焦虑程度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3、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GR、synapsin I、PSD-95免疫反应性变化。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应激和焦虑时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5、Western blotting: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部位GR、synapsin I、PSD-95、neurexin I、neuroligin-1/-2蛋白表达变化。6、Real-Time PCR: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synapsin I、PSD-95、neurexin I、neuroligin-1/-2 mRNA的表达变化;7、免疫荧光技术: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neuroligin-1/-2的表达变化。结果:1、大鼠生理指标的测量:与对照组相比,NI和SPS大鼠摄食和饮水等情况无明显变化,NI或SPS对大鼠的体重增长情况均无显着影响。2、行为学检测结果:OF实验中,无论是NI还是SPS对大鼠总体水平运动的影响均不显着,但是NI+SPS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和运动距离百分比均显着低于NI组和SPS组;EPM实验中,SPS组大鼠的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时间百分比显着低于对照组和NI组,而且NI+SPS组大鼠显着低于SPS组;MWM实验中,NI和SPS对大鼠总的运动距离影响也不显着,但是NI和SPS对大鼠经过目标位置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的影响是显着的,而且NI+SPS组显着高于SPS组。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大鼠海马和杏仁核GR的免疫反应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和细胞浆。实验组大鼠海马GR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强,但是杏仁核GR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均减弱;Synapsin I在对照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显示的阳性反应相对淡染,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NI处理后,海马和杏仁核的synapsin I免疫反应增强。SPS组大鼠海马synapsin I阳性表达增强,而杏仁核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SD-95抗体阳性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为棕色,免疫反应主要见于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的胞浆和突起。NI组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的PSD-95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同时SPS组海马PSD-95的阳性表达也增强,而杏仁核的阳性表达减弱。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对照组和NI组大鼠血浆的基础CORT水平没有显着差异,而SPS导致大鼠血浆CORT水平显着升高。另外,NI+SPS组大鼠血浆COR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NI组大鼠。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NI组和SPS组大鼠海马GR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而杏仁核GR蛋白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NI+SPS组同SPS组相比,海马和杏仁核GR蛋白表达的改变显着增强;Synapsin I和neurexin I蛋白在NI组和NI+SPS组大鼠海马的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但是在SPS组的表达显着增高。而NI组和SPS组杏仁核synapsin I和neurexin I的蛋白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而且NI+SPS组显着低于SPS组;同对照组相比,NI组和SPS组大鼠海马PSD-95的蛋白表达和neuroligin-1/-2蛋白表达的比值显着增高,而且NI+SPS组显着高于SPS组。NI组大鼠杏仁核PSD-95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而SPS组显着降低。但是NI组和SPS组大鼠杏仁核neuroligin-1/-2的蛋白表达比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而且NI+SPS组显着低于SPS组。7、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SPS刺激后大鼠海马synapsin I mRNA的表达同对照组相比显着上调,但是在NI组和NI+SPS组的表达显着下降。NI和SPS刺激后杏仁核synapsin I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着减少;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海马PSD-95 mRNA的表达均显着增高。NI组杏仁核PSD-95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升高,而SPS组显着降低;经过NI和SPS刺激后,大鼠海马和杏仁核neurexin I 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减少,海马neuroligin-1/-2 mRNA表达的比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杏仁核均显着低于对照组。7、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对照组neuroligin-1和-2在海马脑区部分细胞中高表达,不仅在细胞质中共同定位,而且在突起中也共同定位,但是轴突染色较少。NI组大鼠海马脑区大部分细胞呈极低的neuroligin-1和-2免疫反应,神经突起中未表达。而在SPS组大鼠海马中大多数细胞共同表达neuroligin-1-和-2,在许多较长的细胞突起中共同定位。在NI+SPS组大鼠海马中大多数共同表达的neuroligin-1和-2在较低水平,在细胞突起中共定位,但是在神经纤维的数目少于SPS组。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NI组大鼠在焦虑方面没有表现出显着的变化,但是与SPS组大鼠相比,NI+SPS组大鼠在OF和EPM试验中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水平,说明经历过早期应激的大鼠在成年期可能更容易受到负性经历的影响。2、早期NI并不影响成年大鼠血浆CORT水平,然而SPS组和NI+SPS组大鼠血浆CORT水平增加,那么GR就成为早期应激动物模型中HPA轴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3、NI组和SPS组大鼠海马GR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杏仁核GR表达的改变与海马完全相反,而且NI增加了海马和杏仁核这些改变。4、同时NI加重了SPS成年大鼠海马突触后膜和杏仁核突触前膜神经元件的变化,并且增加了海马和杏仁核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比例的改变。综上所述,早期应激引起大鼠的海马和杏仁核HPA轴功能和突触可塑性改变可能会持续至机体成年,进而加重了SPS大鼠遭受创伤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增加PTSD的易感性。

张名岳[10](2017)在《长期限位对妊娠母猪的福利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集约化生产中,限位栏饲养对于妊娠期母猪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应激过程,主要是由于活动空间的限制会造成母猪无法表达一些正常的行为与动机,而多年的研究也发现,长期的空间限制不但会对母猪的行为和生理造成危害,还会对心理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类似人类抑郁的状况发生,严重危害母猪的福利。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妊娠期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对不同产次母猪的行为、生理免疫和瞳孔光反射指标以及脑海马组织形态学和相关海马区域细胞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情况,以评价集约化生产中限位工艺可能对妊娠期母猪产生的不利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母猪在生产中的福利状况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第一部分:空间限制对妊娠期母猪行为的影响为研究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对妊娠期不同产次母猪行为的影响情况,试验选择遗传背景相同,预产期相近(3天±1.5)的0-5产大白母猪各50头。从每个试验组中随机选取12头,对所有试验母猪整个妊娠期处于空间限制的阶段的一般状态行为(站立、趴卧、侧卧和坐立)及事件性行为(无食咀嚼、啃栏、啃槽、拱地、修饰和饮水)分别进行录像观察,除了产前一天外,每个产次试验组母猪都要在所有检测时段进行新奇事物刺激试验(NOT)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限位初期(从限位第1天到第15天),随着限位时间的增加,初产母猪的异常行为发生次数并没有显着性改变;随着妊娠期限位时间的持续增加(从妊娠第25天到第100天),所有试验组母猪无食咀嚼行为发生次数会显着增加(p<0.01),而啃槽和拱地行为发生次数则会显着减少(p<0.01),而且在整个妊娠期限位阶段,五产母猪无食咀嚼行为发生次数会明显高于其他母猪(p<0.01)。NOT试验结果表明,从妊娠第25天到第85天,老年母猪接触新事物的持续时间以及接触的频率都要逐渐的减少,且差异显着(p<0.01)。到了产前一天,与妊娠第100天相比,所有试验组母猪的站立时间,啃栏和啃槽行为发生的次数都会显着减少(p<0.01)。结论:在整个妊娠期饲养阶段,短期的空间限制不会造成母猪行为的适应性改变,但长期的空间限制会显着的增加母猪无食咀嚼行为的发生频率以及对新事物的恐惧感。第二部分:空间限制对妊娠期母猪生理和免疫的影响为研究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对妊娠期不同产次母猪生理、免疫的影响情况。本试验从每个试验组中随机选取6头母猪,对所有试验母猪血清中皮质醇、多巴胺、IgA、CRP、Pig-MAP、IL-6和IFN-γ的含量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限位初期(从限位第1天到第15天),随着限位时间的增加,初产母猪血清中皮质醇含量会显着降低(p<0.01),而血清中CRP和Pig-MAP含量却会显着升高(p<0.01);在整个妊娠期限位阶段,随着限位时间的增加(从妊娠第25天到第100天),所有试验组母猪血清中皮质醇、IgA以及IL-6含量会显着增加(p<0.01);除一产与二产母猪外,其余产次组母猪血清中急性期蛋白(CRP与Pig-MAP)含量都会显着升高;而且在每个妊娠期限位阶段,五产母猪血清中IgA以及IL-6含量会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而初产母猪血清中CRP含量也会显着的大于其他组母猪;到了产前一天,与妊娠第100天相比,所有试验组母猪血清皮质醇、IgA和IL-6含量会显着下降(p<0.01)。结论:空间限制初期,限位会对母猪产生急性应激反应,提高其对逆环境生理方面的适应性,而长期的空间限制应激会导致母猪环境适应性变差,造成严重的生理应激。第三部分:空间限制对妊娠期母猪瞳孔对光反应的影响为研究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对妊娠期不同产次母猪瞳孔光反射能力的影响情况。本试验利用新型便携式瞳孔检测仪NeurOptics PLR‐200 Pupillometer对所有进行过行为摄录以及采血检测的试验母猪的瞳孔光反射情况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限位初期(从限位第1天到第15天),随着空间限制时间增加,初产母猪瞳孔光反射潜伏时间会显着增加(p<0.01),而瞳孔T75时间会显着减少(p<0.01);随着妊娠期限位时间的持续增加(从妊娠第25天到第100天),所有试验组母猪瞳孔光反射潜伏时间会显着增长(p<0.01),除二产和四产母猪外(p=0.085;p=0.061),其他产次母猪瞳孔T75时间会显着减少(p<0.01),直到产前1天,所有年龄组母猪的瞳孔T75时间较妊娠第100天会显着增加(p<0.05),而瞳孔光反射潜伏时间会显着缩短(p<0.01)。在整个妊娠期限位阶段,五产母猪瞳孔光反射潜伏时间明显的长于其他产次组母猪(p<0.01),而瞳孔T75时间明显的短于其他组母猪(p<0.01),除了产前1天外,五产母猪的瞳孔的收缩比例显着小于其他试验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产次母猪瞳孔光反射潜伏时间与无食咀嚼行为的发生次数呈显着正相关(p<0.05),而在妊娠中后期,所有产次母猪瞳孔光反射T75指标与皮质醇含量变化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的空间限制会使母猪瞳孔光反射潜伏时间显着增加,瞳孔收缩高峰后扩张到原来静息直径75%的时间会显着减少;而且,瞳孔光反射LAT与T75指标与母猪的无食咀嚼行为的发生频率以及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变化是显着相关的。第四部分:空间限制对妊娠期母猪心理的影响为了研究长期空间限制是否会导致母猪心理产生抑郁症状,本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同(大白猪),预产期相近(3天±1.5)、体况相似的限位饲养和群养初产和五产母猪各20头。断奶后随机选取5头没有明显外伤的母猪进行采血,对其血清中BDNF含量进行检测,之后立即处死,断头,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母猪脑海马组织体积变化情况,并利用光镜以及电镜技术对母猪海马CA3区以及齿状回区细胞形态及细胞器完整性等进行分析。生理检测结果显示:限位饲养五产母猪血清BDNF含量显着低于群养五产母猪(p<0.01)。光镜结果表明:与其他试验组相比,限位饲养年龄大母猪脑海马CA3区以及齿状回区椎体细胞以及颗粒细胞丢失,而且严重的退化和坏死。电镜结果显示:限位饲养五产母猪脑海马CA3区以及齿状回区细胞核膜不规则,同时也伴随着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神经小胶质细胞凝聚和变性。脑部核磁共振结果显示:无论是左侧还是右侧海马,限位饲养五产母猪海马体积都显着小于群养环境饲养母猪(p<0.01)。结论:长期的空间限制会使母猪产生类似抑郁的生理与脑病变症状。

二、产前应激对发育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前应激对发育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冷暴露通过TLR2和TLR4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概述
        1.1.1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1.1.2 NETs的研究进展
        1.1.3 NETs的组成
    1.2 冷应激的概述
    1.3 Toll样受体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冷暴露对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冷暴露对小鼠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2.2.2 小鼠腹腔原代PMNs的分离
        2.2.3 冷暴露对小鼠腹腔原代PMNs活力的影响
        2.2.4 冷暴露对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的影响
        2.2.5 冷暴露对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态结构的影响
        2.2.6 冷暴露对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数量的影响
        2.2.7 冷暴露对NETs组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2.8 外源性刺激对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的影响
        2.2.9 冷暴露对NETs相关基因和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10 冷暴露对TLR2、TLR4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3 冷暴露通过TLR2和TLR4 调节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的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1 KO小鼠TLR2、TLR4 基因型鉴定
        3.2.2 冷暴露对KO小鼠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2.3 冷暴露对WT小鼠和KO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的影响
        3.2.4 冷暴露对WT小鼠和KO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态的影响
        3.2.5 冷暴露对 WT 小鼠和 KO 小鼠腹腔原代 PMNs 形成 NETs 数量的影响
        3.2.6 冷暴露对KO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的影响
        3.2.7 冷暴露对KO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态结构的影响
        3.2.8 冷暴露对KO小鼠腹腔原代PMNs形成NETs数量的影响
        3.2.9 冷暴露对KO小鼠NETs组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2.10 冷暴露对KO小鼠NETs相关基因和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
    3.3 讨论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慢性冷暴露上调小鼠海马体GCs诱导海马神经元程序性死亡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应激与内环境稳态
        1.1.1 应激反应与稳态调节
        1.1.2 应激与中枢神经系统稳态调节
        1.1.3 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1.1.4 糖皮质激素与DNA转录、翻译后修饰
    1.2 应激与小胶质细胞
        1.2.1 中枢系统稳态与小胶质细胞
        1.2.2 糖皮质激素与小胶质细胞活化
        1.2.3 儿茶酚胺与小胶质细胞活化
        1.2.4 应激反应与DAMPs
    1.3 应激反应中的性别差异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慢性冷暴露对小鼠海马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慢性冷应激小鼠模型的构建
        2.2.2 慢性冷应激介导小鼠海马内环境稳态失衡
        2.2.3 慢性冷应激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2.4 慢性冷应激介导小鼠海马内糖皮质激素过量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糖皮质激素过量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1 糖皮质激素过量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
        3.2.2 糖皮质激素过量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HMGB1 的相关机制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糖皮质激素过量介导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损伤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HT22 细胞糖皮质激素过量模型的构建
        4.2.2 糖皮质激素过量诱发HT22 细胞氧化应激
        4.2.3 糖皮质激素过量介导HT22 细胞死亡机制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慢性冷暴露诱发海马神经元死亡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
        5.2.1 慢性冷暴露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死亡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δ-GABAAR在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一、前言
    1.研究现状和成果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主要研究内容
二、δ-GABA_AR在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引言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和耗材
        2.1.2 青春期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及相关行为学检测
        2.1.3 实验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δ敲基因雌性青春期小鼠对CUMS模型的易感性
        2.2.2 THIP对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三、δ-GABA_AR对青春期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引言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动物和耗材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激活δ-GABA_AR降低CA1 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
        3.2.2 δ-GABA_AR对 CUMS诱导的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结构的影响
        3.2.3 δ-GABA_AR对 THP诱导的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四、δ-GABA_AR对青春期抑郁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功能的影响
    引言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动物和耗材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激活δ-GABA_AR对野生型青春期小鼠CA1 锥体神经元受体的影响
        4.2.2 δ-GABA_AR对 CUMS诱导的抑郁小鼠锥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的影响
        4.2.3 δ-GABA_AR对 CUMS诱导的抑郁小鼠锥体神经元GABAAR的影响.
        4.2.4 δ-GABA_AR对 THP诱导的抑郁小鼠锥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的影响
        4.2.5 δ-GABA_AR对 THP诱导的抑郁小鼠锥体神经元GABAAR的影响
        4.2.6 δ-GABA_AR敲除对CUMS诱导的抑郁小鼠锥体神经元受体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五、青春期抑郁小鼠PV神经元δ-GABA_AR的变化及意义
    引言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动物和耗材
        5.1.2 实验方法
        5.1.3 实验数据分析
    5.2 结果
        5.2.1 THIP增加海马CA1中PV神经元δ-GABA_AR亚基表达
        5.2.2 PV神经元δ-GABA_AR对 CUMS诱导抑郁小鼠的影响
        5.2.3 PV神经元δ-GABA_AR对 THP诱导抑郁小鼠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六、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抑郁症中神经元功能损伤及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 抑郁症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针刺干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研究进展
        1 细胞焦亡的形态学和相关蛋白
        2 细胞焦亡的发生途径
        3 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参与抑郁症
        4 细胞焦亡与神经系统疾病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2.2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Caspase-1平均光密度的影响
        2.4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IL-18含量的影响
        2.5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选择
    2 针刺穴位的选择
    3 检测脑区的选择
    4 阳性药物的选择
    5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6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Caspase-1/IL-18通路介导细胞焦亡的影响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电针对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iRNA-16及5-HT再摄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现状
        1.1 抑郁症的诊断
        1.2 抑郁症的患病率
        1.3 抑郁症的经济负担
        1.4 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1 单胺类递质失衡假说
        2.2 神经内分泌紊乱假说
        2.3 神经元和神经可塑性假说
        2.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假说
        2.5 免疫及细胞因子假说
        2.6 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障碍假说
        2.7 肠脑轴失调假说
        2.8 社会环境及遗传学因素
        3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3.1 药物治疗
        3.2 心理治疗
        3.3 物理治疗
        3.4 补充替代疗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2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3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miRNA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1 miRNA的产生及生物学特性
        2 miRNA在抑郁症中的发生发展
        3 miRNA潜在靶标与抗抑郁药物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糖水偏好试验结果
        2.2 旷场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动物模型的选择依据
        3.2 干预方法及穴位的选择依据
        3.3 糖水偏好试验的选择依据
        3.4 旷场试验的选择依据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
        2.2 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染色的影响
        3 讨论
        3.1 海马区的选择依据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血清miRNA-16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海马miRNA-16表达水平
        2.2 各组大鼠血清miRNA-16表达水平
        3 讨论
        3.1 miRNA-16的选择依据
        3.2 氟西汀的选择依据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基于海马miRNA-16异常表达探讨电针对5-HT及再摄取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海马SERT mRNA表达水平
        2.2 各组大鼠海马SERT蛋白表达情况
        2.3 各组大鼠海马5-HT含量水平
        3 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SERT的选择依据
        4.2 5-HT的选择依据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6)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炎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邻苯二甲酸酯概述
        1.1 邻苯二甲酸酯的发现
        1.2 邻苯二甲酸酯的分类及应用
        1.3 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途径
        1.4 邻苯二甲酸酯的代谢方式及代谢物
    2 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认知发育的影响
        2.1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流行现况
        2.2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影响儿童认知发育
        2.3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认知发育关联的动物实验研究
    3 宫内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子代认知发育影响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3.1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损害海马功能
        3.2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干扰小胶质细胞功能
        3.3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致神经炎症
    4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正文
    研究一 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影响:出生队列研究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检测
        2.4 儿童智力测试
        2.5 孕妇智力测试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儿童智力发育得分
        3.3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各能区得分的影响
        3.4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敏感窗口期
        3.5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性别特异性
        3.6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二 孕期母体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暴露对仔鼠神经发育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2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3.3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仔鼠海马PSD-95及synpsin I表达的影响
        3.4 孕期母体DEHP暴露诱导仔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
        3.5 孕期母体DEHP暴露促进仔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3.6 孕期母体DEHP暴露激活仔鼠海马NF-kB信号通路
        3.7 孕期母体DEHP暴露对仔鼠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孕期环境化学物暴露对子代认知功能影响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电针调节抑郁大鼠海马与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
        一、抑郁症的历史沿革
        二、抑郁症与中医相关病证
        三、抑郁症的针灸治疗
        四、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第二节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一、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二、抑郁症的临床治疗
        三、抑郁症的脑可塑性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联合独笼饲养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二节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联合独笼饲养大鼠的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三节 电针对CUMS抑郁模型联合独笼饲养大鼠的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郁病的针灸治疗
    第二节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神经可塑性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吸烟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吸烟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仪器和主要实验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实验步骤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吸烟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实验方法
        1.6 实验步骤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吸烟对子代生长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仪器和主要实验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实验步骤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吸烟对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实验方法
        1.6 实验步骤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新生鼠隔离对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机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NI-SPS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GR变化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建立大鼠NI模型
        2.2.3 建立大鼠SPS模型
        2.2.4 大鼠行为学检测
        2.2.5 GR的免疫组化分析
        2.2.6 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GR
        2.2.7 血浆皮质酮测定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NI-SPS大鼠体重增长情况
        3.2 NI-SPS大鼠行为学改变
        3.2.1 旷场实验结果
        3.2.2 高架十字迷宫结果
        3.2.3 Morris水迷宫结果
        3.3 大鼠血浆皮质醇水平
        3.4 海马和杏仁核GR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和杏仁核的GR表达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NI-SPS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 I和PSD-95 表达变化的研究
    6 前言
    7 材料与方法
        7.1 实验材料
        7.1.1 实验动物
        7.1.2 主要试剂
        7.1.3 主要仪器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7.2.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7.2.3 Western blotting技术
        7.2.4 Real Time PCR
        7.2.5 统计学分析
    8 结果
        8.1 海马和杏仁核synapsin I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8.2 海马和杏仁核PSD-95 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8.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synapsin I和PSD-95 蛋白表达结果
        8.4 Real-time PCR检测海马synapsin I和PSD-95 mRNA表达结果
        8.5 Western blotting检测杏仁核synapsin I和PSD-95 蛋白表达结果
        8.6 Real-time PCR检测杏仁核synapsin I和PSD-95 mRNA表达结果
    9 讨论
    10 结论
第三部分:细胞黏附蛋白neurexin I-neuroligin-1/-2 在NI-SPS大鼠海马和杏仁核表达的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实验材料
        12.1.1 实验动物
        12.1.2 主要试剂
        12.1.3 主要仪器设备
        12.2 实验方法
        1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12.2.2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neuroligin-1 和-2 的表达
        12.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neurexin I和neuroligin-1/-2 蛋白的表达
        12.2.4 Real-time PCR检测neurexin I和neuroligin-1/-2 mRNA
        12.2.5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和杏仁核neurexin I蛋白表达的结果
        13.2 Real-time PCR检测海马和杏仁核neurexin I mRNA表达结果
        13.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和杏仁核neuroligin-1/-2 蛋白表达结果
        13.4 Real-time PCR检测海马和杏仁核neuroligin-1/-2 mRNA表达结果
        13.5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neuroligin-1 和neuroligin-2 的表达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16 总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长期限位对妊娠母猪的福利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动物福利
    1.2 动物福利的评价方法
    1.3 应激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1.3.1 应激的概念
        1.3.2 应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4 集约化生产下猪的应激问题
        1.4.1 应激对猪福利的影响
        1.4.2 应激对猪行为的影响
        1.4.3 猪对新奇事物的反应能力
        1.4.4 应激对猪生理指标的影响
        1.4.5 应激对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1.4.6 心理应激与瞳孔光反射指标的关系
        1.4.7 应激与脑的关系
        1.4.8 应激与海马形态学的关系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空间限制初期对初产母猪行为、生理免疫以及瞳孔光反射时长的影响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母猪的饲养管理
        2.1.3 行为采集与观察
        2.1.4 生理免疫指标测量
        2.1.5 瞳孔光反射指标的测量
        2.1.6 统计分析
    2.2 空间限制对不同产次母猪行为、生理免疫以及瞳孔光反射指标的影响
        2.2.1 试验动物
        2.2.2 饲养管理
        2.2.3 行为采集与观察
        2.2.4 新事物对母猪刺激的试验
        2.2.5 生理免疫指标测量
        2.2.6 瞳孔光反射指标标的测量
        2.2.7 统计分析
    2.3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猪死后不同时间脑海马体积大小变化的研究
        2.3.1 福利型分娩栏下母猪的饲养管理
        2.3.2 试验用猪的选择及麻醉
        2.3.3 核磁共振检测
        2.3.4 体积计算
        2.3.5 数据统计
    2.4 不同饲养环境对不同产次母猪心理的影响
        2.4.1 试验动物
        2.4.2 饲养管理
        2.4.3 血清BDNF含量的检测
        2.4.4 核磁共振
        2.4.5 海马CA3区和齿状回区细胞形态学观察
        2.4.6 数据统计
3 试验结果
    3.1 空间限制初期对初产母猪行为、生理免疫以及瞳孔光反射时长的影响
        3.1.1 空间限制初期限位时间对初产母猪行为的影响
        3.1.2 空间限制初期限位时间对初产母猪生理免疫指标的影响
        3.1.3 空间限制初期限位时间对初产母猪瞳孔光反射指标的影响
        3.1.4 限位初期母猪瞳孔光反射指标与无食咀嚼行为和血清皮质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对不同产次母猪行为、生理免疫以及瞳孔光反射指标的影响
        3.2.1 妊娠期各个阶段不同产次母猪的行为观察
        3.2.2 妊娠期各个阶段不同产次母猪对新事物刺激反应能力的变化
        3.2.3 妊娠期各个阶段不同产次母猪生理免疫指标的变化
        3.2.4 妊娠期各个阶段不同产次母猪瞳孔光反射指标的变化
        3.2.5 妊娠期母猪瞳孔光反射指标与无食咀嚼行为和血清皮质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猪死后不同时间脑海马体积大小的研究
        3.3.1 母猪死后不同时段脑海马体积大小与活体时脑海马体积大小的比较
        3.3.2 母猪脑海马MRI的观察
    3.4 不同的饲养环境对不同产次母猪心理的影响
        3.4.1 空间限制对母猪血清BDNF含量的影响
        3.4.2 空间限制对母猪海马体积大小的影响
        3.4.3 空间限制对母猪海马CA3和齿状回区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4 讨论
    4.1 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和产次对母猪行为的影响
    4.2 新事物刺激反应测试
    4.3 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和产次对母猪生理免疫指标的影响
    4.4 空间限制持续时间和产次对母猪瞳孔光反射指标的影响
    4.5 死亡后不同时间段母猪脑海马体积的变化
    4.6 不同饲养环境对不同产次母猪心理状况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产前应激对发育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暴露通过TLR2和TLR4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机制研究[D]. 鞠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2]慢性冷暴露上调小鼠海马体GCs诱导海马神经元程序性死亡机制[D]. 徐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8)
  • [3]δ-GABAAR在青春期雌性小鼠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媛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影响[D]. 李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电针对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iRNA-16及5-HT再摄取的实验研究[D]. 赵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孕期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神经炎性机制研究[D]. 朱元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7]电针调节抑郁大鼠海马与前额皮层的突触可塑性研究[D]. 张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吸烟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子代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姚艳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 [9]新生鼠隔离对PTSD大鼠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机制影响的研究[D]. 程威.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10]长期限位对妊娠母猪的福利状况的影响[D]. 张名岳.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产前应激对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发育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