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一、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金金[1](2021)在《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采用陈氏评分法[1]对舌下络脉进行量化,分析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中医证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的关系。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分析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的关系,探讨VEGF是否可作为肺癌血瘀证辨证的微观指标,并从新生血管的角度,初步分析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是否为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方法通过已建立的舌诊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我院120例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舌下络脉图片,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调查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辨证分型、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临床信息及凝血、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数值,根据陈氏舌下络脉评分法将舌下络脉的形态、长度、充盈度、色泽、宽径等项目进行量化,分析舌下络脉评分与中医证型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等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分析血清VEGF与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及舌下络脉评分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索肺癌患者舌下络脉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20例肺癌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为1.61:1;患者年龄在36~90岁之间,其中<60岁患者19例;≥60岁101例;病理类型中腺癌54例,鳞癌24例,小细胞癌16例;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89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例;临床分期属Ⅰ、Ⅱ期者27例,Ⅲ、Ⅳ期者93例;肺癌远处转移者74例,无远处转移者46例。120例肺癌患者中,舌色为淡红舌者21例,淡白舌16例,红绛舌21例,青紫舌62例;舌苔中薄苔者19例,白腻苔63例,黄腻苔22例,少苔者16例;中医证型中,肺癌患者中属气血瘀滞证者53例,气阴两虚证者35例,痰湿蕴肺证者19例,阳虚水泛型者13例。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正常组舌下络脉评分(P<0.05);肺癌组患者主干形态、长度、充盈度、色泽、宽径及其外带各项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各项评分(P<0.05);不同舌色患者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显着(P<0.0001),青紫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淡红舌(P<0.05)及红绛舌(P<0.0001);不同舌苔患者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气血瘀滞证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及阳虚水泛患者(P<0.0001),气阴两虚证舌下络脉评分高于痰湿蕴肺型及阳虚水泛证(P<0.05),痰湿蕴肺型与阳虚水泛证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血瘀证组(P<0.0001)。舌下络脉评分在肺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的舌下络脉评分(P<0.05);APTT、TT、D-二聚体含量在舌下络脉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络脉分级为4级的患者PT含量低于分级为3级的患者(P<0.05),FIB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舌下络脉2级>3级>4级(P<0.05);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SCC值在各舌下络脉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舌下络脉4级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分级为2级(P<0.05)和3级的患者(P<0.001)。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中位数为172.5(pg/mL);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中位数为59.86(pg/mL),肺癌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001)。肺癌中属气血瘀滞证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血清VEGF水平(P<0.05),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及阳虚水泛证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瘀证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血瘀证VEGF水平;不同舌下络脉分级中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显着(P<0.0001),4级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3级(P<0.0001)和2级患者(P<0.001),而2级和3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舌下络脉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结果显示,rs=0.661(P<0.05),表明舌下络脉评分与VEGF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1.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显着高于正常组,且在主干形态、主干长度、主干充盈度、色泽、宽径及舌下络脉外带方面评分均较正常人高,表明肺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异常。2.瘀血证与非瘀血证患者的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显着,进一步证实舌下络脉为辨证瘀血证候的重要参考依据。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无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凝血指标PT及FIB含量、肿瘤标志物CEA有关。转移越多、临床分期越晚,则舌下络脉评分越高,舌下络脉诊察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4.肺癌患者血清VEGF高于正常人,且与中医血瘀证候明显相关,血清VEGF的异常可作为肺癌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5.血清VEGF表达量与舌下络脉评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积分越高,血清VEGF表达量越高,推断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可能是参与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过程。

潘谊[2](2021)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基本规律及脾虚证本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PLC)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肝癌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与血清miRNA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肝癌脾虚证的生物学本质,为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本文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病房,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符合纳入标准、及信息资料完善的病例纳入研究范围。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前期筛选出的肝癌差异miRNAs(miR-122-5p、miR-148a-3p、miR-92a-3p、miR-10a-5p、miR-22-3p、miR-26a-5p、miR-146-5p、miR-143-3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进行qPCR验证,检测肝癌差异miRNAs在肝癌患者(6例肝郁脾虚证、6例脾虚湿困证)和6例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肝癌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与miRNA的相关性,从miRNA层面探讨肝癌脾虚证的生物学本质。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313例肝癌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26-90岁之间,平均年龄59.58岁,其中59-69岁(33.2%),为高发年龄段。原发疾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其次是肝硬化,乙肝肝硬化占主导地位。吸烟与饮酒是导致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2.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以乏力、口干、纳差、胁痛、腹胀、眠差、小便黄、目黄、腹痛、口苦为常见临床症状。3.该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多见。4.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1)与血常规的关系在WBC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在PLT指标中,气滞血瘀证>湿热蕴毒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WBC、PLT指标在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WBC、PLT与肝癌中医证型无相关性。在RBC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其中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BC与肝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HGB指标中,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肝郁脾虚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其中肝郁脾虚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证与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GB与肝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与肝功能的关系在ALT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以湿热蕴毒证最高,肝肾阴虚证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T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以湿热蕴毒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其中肝郁脾虚证与湿热蕴毒、脾虚湿困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TBIL指标中,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以湿热蕴毒证最高,气滞血瘀证最低;其中,湿热蕴毒证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LT、AST、TBIL指标中,ALT值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证型与ALT无相关性;AST、TBIL在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证型与AST、TBIL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ALP、GGT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在ALP指标中,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GGT指标中,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中医证型与ALP、GGT有一定的相关性。在ALB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其中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虚湿困证与肝肾阴虚、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ALB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与肾功能的关系在UREA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且脾虚湿困证与气滞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脾虚湿困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UREA与肝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CREA指标中,湿热蕴毒、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湿热蕴毒证最高,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REA与肝癌证型无相关性。在e GFR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脾虚湿困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脾虚湿困证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 GFR与肝癌中医证型无相关性。(4)与凝血功能的关系在PT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其中,肝郁脾虚证与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T与肝癌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PTA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困证>湿热蕴毒证,以气滞血瘀证最高,湿热蕴毒证最低;并且气滞血瘀证与脾虚湿困、湿热蕴毒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毒与肝郁脾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TA与肝癌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D-二聚体指标中,脾虚湿困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毒证>肝郁脾虚证,以脾虚湿困证最高,肝郁脾虚证最低,且脾虚湿困证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D-二聚体与肝癌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与AFP的关系在AFP指标中,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毒证,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型与miRNA的关系:(1)与对照组比较,肝癌肝郁脾虚证组中miR-148a-3p、miR-92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9个miRNA与肝癌肝郁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以作为肝癌肝郁脾虚证区别对照组的生物标志物;miR-122-5p、miR-10a-5p、miR-22-3p、miR-26a-5p、miR-143-3p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肝癌脾虚湿困证组中miR-122-5p、miR-148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9个miRNA与肝癌脾虚湿困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以作为肝癌脾虚湿困证区别对照组的生物标志物;miR-92a-3p、miR-10a-5p、miR-22-3p、miR-26a-5p、miR-143-3p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郁脾虚证与脾虚湿困证比较,肝郁脾虚证中miR-22-3p表达上调,miR-143-3p、miR-4488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2-5p、miR-148a-3p、miR-10a-5p、miR-130b-3p、miR-4429、miR-483-5p表达上调,miR-92a-3p、miR-26a-5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的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iR-22-3p、miR-143-3p、miR-4488可以作为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辨证分型的生物标志物。(4)肝郁脾虚证和脾虚湿困证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miR-148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83-5p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可能与两者共同证候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脾虚证的生物分子标志物。结论1.本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指标(RBC、HGB)、肝功能指标(AST、ALP、GGT、ALB、TBIL)、肾功能指标(UREA)、凝血功能指标(PT、PTA、D-二聚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WBC、PLT、ALT、CREA、AFP无相关性。五个证型中,脾虚湿困证的ALP、GGT、UREA、PT、D-二聚体指标最高;RBC、HGB、ALB指标最低;肝郁脾虚证的AST、ALP、GGT、UREA、PT、D-二聚体指标最低,提示脾虚湿困证病情较重,肝郁脾虚证病情较轻。2.本研究发现,miR-92a-3p可以作为肝癌肝郁脾虚证的生物标志物;miR-122-5p可以作为肝癌脾虚湿困证的生物标志物。3.本研究发现,miR-22-3p、miR-143-3p、miR-4488可以作为肝郁脾虚证区别脾虚湿困证辨证分型的生物标志物。4.本研究发现,miR-148a-3p、miR-146-5p、miR-27b-3p、miR-192-5p、miR-130b-3p、miR-4429、miR-4488、miR-483-5p与脾虚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参与肝癌细胞的增值、侵袭、迁移、凋亡等生物过程,可以作为脾虚证的生物标志物。

季琴[3](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血清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深化对不同证型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指导,并探究血清β3GnT8、CD147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采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转移情况等基本信息,按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进行辨证分型。记录患者血清β3GnT8、CD147 水平,建立数据库,临床研究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β3GnT8、CD147 水平及患者信息、血常规、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CRP(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等客观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NSCLC患者和健康人组间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均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NSCLC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且两者存在显着性相关,属于正向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0.261(P<0.05)。2.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β3GnT8、CD147表达的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β3GnT8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CD147表达方面,肺脾两虚证<瘀血内阻证。3.NSCLC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其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分布无明显差异;性别分布具有差异(P<0.05),在肺脾两虚证中,女性患者居多;在痰湿蕴肺证和瘀血内阻证中,男性患者居多。KPS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肺脾两虚证和痰湿蕴肺证患者集中在40<KPS≤70分中;气阴两虚证和瘀血内阻证患者集中在KPS≤40分和40<KPS≤70分中。4.NSCLC中医不同证型在血常规、NLR、CRP、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检验中,白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有差异(P<0.05),瘀血内阻证>肺脾两虚证。5.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负相关性性,白细胞计数、NLR和CEA与血清β3GnT8值具有正相关性;性别和KPS评分、血红蛋白与血清CD147值具有负相关性,NLR和CEA与血清CD147值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血清β3GnT8、CD147存在高表达(P<0.05),且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的研究。2.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中医证型(脾肺两虚证、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内阻证)血清β3GnT8、CD147中存在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中β3GnT8、CD147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证型在性别、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异(P<0.05)。3.KPS评分、NLR、血红蛋白和CEA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CD147存在相关性。

甄伟[4](2020)在《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辨证分型与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血清肺系统肿瘤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为肺癌患者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35例肺癌患者,采用《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调取,对肺癌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体质、辨证分型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KPS评分、吸烟指数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检测血清肺系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d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Incineration 19 Fragment,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5例肺癌患者中男性92例(68.15%),女性43例(31.85%);年龄6070岁患者为主,占48.89%;吸烟指数<400患者较多,占64.44%;体重无明显下降患者较多,占64.44%;无肺癌家族史患者较多,占83.70%;KPS评分高于80分患者较多,占73.33%;病理类型以NSCLC为主,占80.00%;TNM分期Ⅳ期患者较多,占54.81%。(2)135例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阴虚质32例(23.70%)、阳虚质21例(15.56%)、气虚质19例(14.07%)、气郁质15例(11.11%)、痰湿质15例(11.11%)、湿热质11例(8.15%)、平和质11例(8.15%)、血瘀质9例(6.67%)、特禀质2例(1.48%)。中医证型分布:气阴两虚证47例(34.81%)、阴虚热毒证33例(24.44%)、气血瘀滞证29例(21.48%)、气虚痰湿证26例(19.26%)。(3)不同体质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01),其中阳虚质、气虚质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阴虚质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热毒证为主,痰湿质患者以气虚痰湿证为主,湿热质患者以阴虚热毒证为主,血瘀质、气郁质患者则以气血瘀滞证为主。平和质和偏颇体质肺癌患者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5)。(4)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体质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CEA和CYFRA21-1的含量在9种体质的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CEA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质、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特禀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CYFRA21-1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特禀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和气郁质。偏颇体质肺癌患者的CEA和CYFRA21-1的水平显着高于平和质患者(P<0.05);而NSE、SCC和Pro-GRP的水平在平和质和偏颇体质肺癌患者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兼夹体质肺癌患者的NSE的水平显着高于单一体质患者(P<0.05);而CEA、CYFRA21-1、SCC和Pro-GRP的水平在单一体质和兼夹体质肺癌患者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5)不同性别、家族史、TNM分期的肺癌患者九种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患者以阴虚质为主(32.61%),女性患者以气虚质(23.26%)为主;有家族史的患者以湿热质为主(22.73%);Ⅰ期和Ⅱ期肺癌患者均以痰湿质为主,Ⅲ期肺癌患者以阳虚质为主、Ⅳ期肺癌患者以阴虚质为主。各肺癌预后影响因素的平和质和偏颇体质的分布无差异,不同TNM分期的单一体质和兼夹体质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肺癌患者均以单一体质为主,然而,单一体质Ⅰ期、Ⅱ期的构成比大于Ⅲ期和Ⅳ期,兼夹体质Ⅲ期和Ⅳ期的构成比大于Ⅰ期、Ⅱ期。(6)秩和检验分析不同证型患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其中CEA和NSE的含量在4种证型的肺癌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CEA的含量在4种证型的肺癌患者中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血瘀滞证、阴虚热毒证、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证;NSE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血瘀滞证、阴虚热毒证、气虚痰湿证。CYFRA21-1、SCC、Pro-GRP的含量在4种证型的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不同体重下降和TNM分期的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无体重下降的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有体重下降的患者以阴虚热毒证为主;Ⅰ期、Ⅱ期肺癌患者均以气虚痰湿证为主,Ⅲ期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和阴虚热毒证为主,Ⅳ期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8)气血瘀滞证与KPS评分成正相关,与吸烟指数和TNM分期成负相关,即与气阴两虚证相比,KPS评分高、TNM分期早和不吸烟患者更易出现气血瘀滞证;气虚痰湿证与吸烟指数成正相关,和TNM分期成负相关,即与气阴两虚证相比,TNM分期早和吸烟患者更易出现气虚痰湿证;阴虚热毒证与KPS评分成正相关,与体重下降和TNM分期成负相关,即与气阴两虚证相比,KPS评分高、TNM分期早和体重未下降患者更易出现阴虚热毒证。结论1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和阴虚热毒证为主,不同体质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着差异。2不同中医体质、不同证型肺癌患者的部分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提示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作为临床肺癌患者辨体论治和辨证论治诊疗指标之一。3肺癌预后影响因素中,性别、吸烟指数、家族肺癌史、体重下降、KPS评分,尤其是TNM分期与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密切相关,提示在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定中应综合考虑中医体质、证型、TNM分期等因素,充分利用中医药优势纠正偏颇体质,采用“辨体-辨病-辨证”整体诊疗模式,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图0幅;表18个;参108篇。

张曙红[5](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研究的纳排标准,观察及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至临床观察表中,随后进行临床数据统计,汇总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最后,运用SPSS 21.0软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国际TNM分期、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共132例。各中医证型组间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中,尚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其中腺癌中气阴两虚证型患者最多,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鳞癌患者中痰湿蕴肺证型最多,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相关性研究中,显示二者显着相关(P<0.01),且成正相关(r=0.262)。I期患者以瘀阻肺络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II期患者以痰湿蕴肺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瘀阻肺络证型、阴虚毒热证型;III期患者以阴虚毒热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IV期患者气阴两虚证型最多见,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相关性研究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与不同的中医证型显示出相关性(P<0.05),且成正相关(CEA:r=0.241;CYFRA:r=0.215),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CA125)与不同的中医证型尚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CEA的阳性表达以瘀阻肺络证型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CYFRA的阳性表达以瘀阻肺络证型多见,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结论:NSCLC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CEA、CYFRA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NSCLC客观辨证分型的依据,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分期配合使用合适化瘀、祛湿、运脾、补气、滋阴等中(成)药。

曾雯[6](2020)在《肝喜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瘀脾虚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肝喜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瘀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晚期肝癌的中医综合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C、D期原发性肝癌(肝瘀脾虚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肝喜片+艾迪注射液及最佳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用最佳支持治疗,两组均以28天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通过观察两组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卡氏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为27.58%,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部分改善病例与总病例的比值)为67.74%,对照组为27.58%,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胁痛、纳呆、腹胀、乏力、恶心呕吐症状较前缓解,对照组较前加重,两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治疗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前下降,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前升高,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中位PFS治疗组为107天,对照组为82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ST为224天,对照组MTS为148天,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肾功能: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异常率分别为35.4%、19.3%、45.1%、25.8%,对照组为72.4%、62%、79.3%、34.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两组治疗前心电图、皮疹、发热情况无显着差异性,两组间治疗后心电图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过敏及发热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与肝喜片联合治疗肝瘀脾虚型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KPS评分、改善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及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保护肝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此方案可为中医综合治疗晚期肝癌提供一定思路。

张济周[7](2020)在《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项目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探讨三七对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饮片三七治疗肺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了解肺癌的发病机理、三七的药用机制、血瘀与肺癌发病的关系及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进展。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得出三七在治疗肺癌上可能起作用;结合临床数据收集统计结果,进一步从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认证。3.细胞实验:1)筛选最佳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进行干预实验,并于目的基因CTSB干扰组进行对比,从细胞水平研究三七粉对肺腺癌细胞系的作用及其对Cathepsin B的作用关系及机制。4.动物实验:用A549肺腺癌细胞进行皮下成瘤,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三七低剂量干预组、三七中剂量干预组、三七高剂量干预组,用三七粉低、中、高剂量进行瘤体干预实验,与正常肺组织及肿瘤肺组织进行对比,从动物水平研究三七粉对CTSB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结果:1.理论研究: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后,结果分析:1)中医认为血瘀与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存在一定的争议:“争对血瘀的病因治疗肿瘤”和“活血化瘀促进肿瘤的扩散”;3)肿瘤治疗基因学研究发现cathepsin B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病相关,并确定其对应基因为CTSB。2.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对2组肺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三七粉治疗后可不同程度降低观察期患者体内CEA、NSE和CYFRA21的含量、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并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其中,CYFRA2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三项指标改善比较明显,CT结果无进展,患者体内肿瘤情况稳定,生活质量改善。3.细胞实验:1)转染后针对cathepsin B的小干扰RNA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中cathepsin B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细胞中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并筛选出CTSB最佳干扰组;2)三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干预实验:三七含药血清处理后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能力上升,且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凋亡能力改变具有剂量依赖性。荧光定量PCR检测三七含药血清能够下调A549细胞中CTSB mRNA表达,以高剂量组更为明显。4.动物实验:1)荷瘤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thepsin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高表达状态;2)三七干预组与荷瘤模型组相比瘤子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具有剂量依耐性,不同组间瘤子体积差异有显着性(P<0.05);三七干预后不同组瘤体的CTSB mRNA的表达量及CTS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三七干预后能够不同程度影响小鼠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D-二聚体的含量,可不同程度延长小鼠总生存期,且高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通过理论研究、临床回顾性分析及体内外实验证实三七能够作用于CTSB基因、下调肺癌细胞cathepsin B(CTS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D-二聚体、改变血液粘度等方式抑制肺癌生长,实现抗肿瘤作用,为临床三七(粉)运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阳国彬,刘松林,刘玉芳[8](2020)在《中医药辨治原发性肝癌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辨治原发性肝癌凸显出很大的优势,该文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原发性肝癌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曾令旨[9](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与风险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NSCLC患者在肺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舌象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分析NSCLC不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干预方案、中医证型的舌象图像特征,以及舌象图像特征与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非小细胞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建立融合舌象图像特征的中西医结合肺癌风险预警、病证诊断与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临床采集分析了 309名(1235例次)NSCLC患者与206例对照组人群的舌象图像特征,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NSCLC不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干预方案以及中医证型的舌象图像指标特点;(2)以病情进展为观察点,对38人(338例次)NSCLC患者进行动态监测,采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舌象-血液”指标进行分析,观察NSCLC进展过程中舌象图像特征与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特征性舌象图像指标,以是否罹患NSCLC、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为分类结局,建立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相关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isk Assessment Plot可视化方法对风险模型分类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应用Naive Bayes、Random Forest、SVM数据挖掘方法,对模型分类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1)与对照组人群比较,NSCLC组舌象图像特征存在差异。NSCLC组较健康对照组perAll增加,TC-L、TC-a降低,提示NSCLC组舌质、舌苔亮度增加,红色成分减少,舌苔增厚且黄色成分增加。不同病理分期的NSCLC舌象图像指标比较显示,比较结果显示,Ⅳ期较Ⅰ期TB-b降低,TB-a升高;Ⅳ期较Ⅱ+Ⅲ期TB-b降低,提示Ⅳ期的舌质蓝色成分增加,红色成分增加,可能出现青紫舌。不同证型NSCLC患者舌象图像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气虚证组TB-H、TC-a等指标下降,舌质偏淡,舌苔偏白;阴虚证组TB-Cr、perAll等指标上升,舌色偏红,舌苔增厚;痰湿证组perAll增大,舌苔最厚;血瘀证组TB-Cr、TC-b增加,舌色红色成分增加,舌苔偏黄,提示出现红舌、黄苔。NSCLC不同干预方案舌象图像指标分析结果显示,TB-a与是否手术呈负相关,提示手术组相比于未手术组舌色淡;Ⅳ期患者中,服用靶向药的患者TB-b减小,舌色有偏青的趋势,这种趋势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有一定关系。(2)对38例(338例次)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分析肿瘤进展前后各血液指标和舌象图像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显示进展前后血液指标和舌象图像指标有统计学差异,CEA、perAll、TB-a等指标升高,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与perAll、NSE与TC-L等指标之间有一定线性关系,“舌象-血液”指标图显示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舌象图像指标与血液指标有共同变化趋势。(3)应用舌象及临床指标,构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风险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筛选出对NSCLC分类有特异性的指标为perAll和TC-b,在临床常用指标基础上加入舌象图像指标后,NSCLC风险预测模型分类能力有显着性提高。Logistic回归筛选出对NSCLC远处转移分类有特异性的指标为TB-a、TB-b、TC-b,在加入舌象图像指标后,NSCLC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分类预测能力有显着性提高。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特征在不同的病理状态、干预方案、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可为中医临床诊断、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量化依据。2.舌象图像特征在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过程中有一定规律,并与血生化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与血液指标变化对预后判断有辅助意义。3.基于舌象图像特征可以建立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等。

孟一凡[10](2019)在《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卵巢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一般规律,分析原发性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联系。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2018-1至2018-12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87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统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既往史、个人史等)、一般情况(患者四诊资料、有无严重并发症等)、辅助检查结果(具体为肿瘤标志物),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SPSS 21.0软件对纳入数据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125、HE4、CEA、CA153、CA724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比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有着明显提升。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变晚,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也随之升高。中医各证型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按湿热蕴毒型、痰湿凝聚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顺序依次升高。总体上看,虚证(气阴两虚)阳性率高于虚实夹杂(气虚血瘀型)及实证(痰湿凝聚、湿热蕴毒)。除CEA外,CA125、HE4、CA153、CA724在各中医证型组的阳性率及实验室测定含量均呈现由实证向虚证逐渐升高的趋势。而CEA测定含量及阳性率与痰湿凝聚型、湿热蕴毒型关系密切。结论: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率。卵巢癌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越高。所选取研究对象的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和含量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关系,可为卵巢癌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指导。

二、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进展
    综述二 VEGF与肺癌及舌象的关系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一 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六、结果
    七、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结果
    六、讨论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基本规律及脾虚证本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主要中医临床症状
        2.3 肝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4 肝癌证型与主要客观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患者一般情况
        4.1.1 肝癌患者性别分布
        4.1.2 肝癌患者年龄分布
        4.1.3 肝癌患者饮酒史及吸烟史
        4.1.4 肝癌患者既往肝脏疾病
        4.2 肝癌患者中医症状分布
        4.3 肝癌患者基本中医证型分布
        4.4 中医证型与主要客观指标的关系
        4.4.1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
        4.4.2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4.4.3 中医证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4.4.4 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4.4.5 中医证型与AFP的关系
    5 讨论
        5.1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
        5.1.1 性别、年龄分布
        5.1.2 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
        5.2 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症状分布
        5.3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5.4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5.4.1 中医证型与血常规的关系
        5.4.2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5.4.3 中医证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5.4.4 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5.4.5 中医证型与AFP的关系
    6 小结
第二部分 从miRNA探讨原发性肝癌脾虚证的本质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对照组入选标准
    2 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引物序列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采集及处理
        2.2.2 总miRNA提取
        2.2.3 miRNA逆转录
        2.2.4 qRT-PCR实验
        2.2.5 qPCR数据分析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各组miRNA相对表达量
        4.2.1 肝郁脾虚证组与对照组比较
        4.2.2 脾虚湿困组与对照组比较
        4.2.3 肝郁脾虚组与脾虚湿困组比较
    5 讨论
        5.1 miRNA表达结果分析
        5.2 差异表达miRNAs分析
        5.2.1 肝郁脾虚证差异表达miRNAs分析
        5.2.2 脾虚湿困证差异表达miRNA分析
        5.2.3 两证型差异miRNAs分析
        5.3 脾虚证差异表达miRNAs
    6.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肝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1. 传统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3. 现代医学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的认识
        4. 总结与展望
    (二) β3GnT8、CD147相关研究进展
        1. 对糖基化、糖链、糖基转移酶的认识
        2. 对β3GnT8、CD147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3. β3GnT8、CD147调控肿瘤细胞的相关机制与通路
        4. β3GnT8、CD147与肿瘤相关疾病
        5. β3GnT8、CD147与药物作用及耐药机制
        6. 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
        2. 诊断标准
        3. 主要试剂来源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案
        2. 血清β3GnT8及CD147的检测方法
        3. 统计方法
    (三) 实验结果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间β3GnT8、CD147表达差异
        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β3GnT8与CD14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 血清β3GnT8、CD147与一般资料、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四)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客观化研究
        2.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客观指标
        3. 实验结果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1.6 研究方法
        1.1.7 判定标准
        1.1.8 统计学处理
    1.2 研究结果
        1.2.1 肺癌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1.2.2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2.3 中医体质与肺癌肿瘤标志物及预后因素相关性研究
        1.2.4 中医证型与肺癌肿瘤标志物及预后因素相关性研究
    1.3 讨论
        1.3.1 肺癌的中医体质辨识
        1.3.2 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
        1.3.3 肺癌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1.3.4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TNM分期等预后因素的关系
        1.3.5 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等预后因素的关系
        1.3.6 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与血清肺系统肿瘤标志物的关系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恶性肿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辨体辨证调理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2.1.1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名
        2.1.2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性证素
        2.1.3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2.2 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2.2.1 中医体质学研究
        2.2.2 不同癌症中医体质调查
        2.2.3 癌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影响因素
    2.3 恶性肿瘤的辨体质治疗
        2.3.1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
        2.3.2 恶性肿瘤中医辨体质调理
    参考文献
附录A 肺癌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录B 卡氏评分表
附录C 肺癌TNM分期表
附录D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一般资料
2 纳排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3.1 肺癌的诊断标准
    3.2 病理分型
    3.3 TNM分期
    3.4 肿瘤标志物
    3.5 中医证型
4 资料提取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NSCLC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6.2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情况比较
    6.3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TNM分期情况比较
    6.4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情况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1.1 中医证型在肺癌领域的研究
        1.2 中医药在肺癌领域的研究
    2 西医对肺癌的认识
        2.1 与肺癌中医研究中相关的客观临床指标
        2.2 肺癌的西医治疗
    3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1--2015版WHO发布的肺癌组织病理分类
    附表2--TNM分期
    附表3--临床观察登记表
    附录4--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肝喜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瘀脾虚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剔除标准
    6.退出(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内容
    1.病例分组
    2.治疗药物与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2.3 定期随访
        2.4 合并用药规定
    3.观察指标
        3.1 疗效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疗效评价标准
        4.1 生活质量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3 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ST)评定
        4.4 瘤体变化评定标准
    5.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2.疗效观察
        2.1 生活质量(卡氏评分)
        2.2 中医证候积分
        2.3 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ST)
        2.4 肿瘤标志物(AFP、 CEA、CA-199)
        2.5 肝肾功能比较
        2.6 安全性观察
第四部分 讨论
    1.方案立题依据
        1.1 晚期肝癌中医治疗理论依据
        1.2 晚期肝癌中医治疗临床依据
    2.研究结果分析
        2.1 可比性及安全性分析
        2.2 疗效分析
    3.问题与展望
        3.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3.2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对“血瘀理论”及“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1.1 “瘀”是体内一种状态(高凝状态)
        1.2 “致瘀”是一个致病过程(血栓形成)
        1.3 “瘀血”是病理结果(血栓栓塞)
        1.4 “瘀”与D-二聚体的相关研究
        1.5 活血化瘀法的中医溯源
        1.6 活血化瘀药治疗肿瘤的争议与思考
    2.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2.1 肺癌的中医病名认识
        2.2 肺癌的中医病因认识
        2.3 肺癌的中医主要病机认识
    3. 肺癌的中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食物治疗
        3.3 康复治疗
        3.4 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治疗
    4.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及治疗
        4.1 肺癌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4.2 肺癌的分期
        4.3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病因认识
    5. 肺癌的西医治疗
        5.1 手术
        5.2 放射治疗
        5.3 化学治疗
        5.4 靶向治疗
        5.5 免疫治疗
    6. 三七的研究进展
        6.1 三七的中医研究概述
        6.2 三七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6.3 三七的前期基础研究
    7. 立项依据及意义
        7.1 肺癌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
        7.2 血瘀与肺癌发病的相关性
        7.3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与肿瘤的相关性
        7.4 立项思路与科学假说
    8. 小结
第二部分 回顾性临床研究
    1. 目的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之处
    6. 典型病例举例1例
    7.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细胞实验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结果
    2. 动物实验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肺癌研究中“中医药治疗”介入的必要性
        3.2 实验中三七剂量组设定及其效量关系探讨
        3.3 三七粉与三七含药血清药效成分探讨
        3.4 三七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药用机制探讨
        3.5 CSTB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价值
        3.6 活血化瘀法在肺癌及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思考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研究伦理批件
    附录3: 三七质检报告
    附录4: 体力状态评分表
    附录5: 压力指数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医药辨治原发性肝癌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
    1 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标志物
    2 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功能
    3 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
    4 中医辨证分型与VEGF
    5 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
肝癌的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1 健脾补肾法
    2 清热解毒法
    3 活血化瘀法
    4 以毒攻毒法
    5 益气养阴法
    6 化痰散结法
中医药在现代治疗手段中的应用
    1 中医药联合手术
    2 中医药联合TACE
    3 中医药联合放疗
    4 中医药联合化疗
    5 中医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9)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与风险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索引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组的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4 实验仪器与方法
        1.5 统计方法
        1.6 实验结果
        1.7 小结
    2.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状态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实验仪器与方法
        2.5 统计方法
        2.6 小结
    3.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治疗方案的舌象图像特征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和排除标准
        3.4 实验仪器与方法
        3.5 统计方法
        3.6 实验结果
        3.7 小结
    4. 讨论
        4.1 NSCLC患者舌象图像特征探讨
        4.2 NSCLC不同病理状态与舌象图像特征关系探讨
        4.3 NSCLC不同治疗方案与舌象图像特征关系探讨
        4.4 总结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特征动态变化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实验仪器与方法
        3.1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4. 研究方法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NSCLC进展前后指标比较
        6.2 NSCLC进展患者“舌象-血液”指标动态规律研究
    7. 讨论
    8. 总结
第三部分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 健康人纳入标准
        3.2 NSCLC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 实验仪器与方法
        4.1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6.2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NSCLC远处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6.3 机器学习方法对基于舌象图像的NSCLC风险预测模型的分类比较
    7. 讨论
        7.1 NSCLC远处转移患者舌象图像特征探讨
        7.2 基于舌象图像特征的风险预测模型探索
        7.3 总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肿瘤舌象的研究进展
    1. 肿瘤患者的舌色特征
    2. 肿瘤患者的舌象形质特征
    3. 肿瘤患者的舌苔特征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10)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卵巢癌的分期
        2.3 中医辨证分型
        2.4 病例选择标准
    3 一般临床资料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表
        4.2 观察内容
        4.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肿瘤标志物在各分组中的含量及阳性率
        1.1 五项肿瘤标志物指标在参与研究患者中的含量(x±s)
        1.2 所选取肿瘤标志物联合指标阳性率比较
        1.3 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见表4)
        1.4 各中医证型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见表5)
    2 CA125、HE4、CEA、CA153、CA724阳性率和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的比较
        2.1 CA125阳性率及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的比较(见表6)
        2.2 HE4阳性率及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的比较(见表7)
        2.3 CEA阳性率及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的比较(见表8)
        2.4 CA153阳性率及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的比较(见表9)
        2.5 CA724阳性率及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的比较(见表10)
讨论
    1 中医对卵巢癌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的论述
        1.2 中医对卵巢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卵巢癌辨证分型的认识
    2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卵巢癌的关系
        2.1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2.2 卵巢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 结果分析
        3.1 所选卵巢癌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含量概况
        3.2 患者临床分期与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关系
        3.3 患者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关系
        3.4 CA125、HE4、CEA、CA153、CA724的阳性率和含量在各中医证型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1. 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及常见分类
    2. 卵巢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3. 卵巢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的意义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D]. 金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基本规律及脾虚证本质研究[D]. 潘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不同证型与血清中β3GnT8、CD147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季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肺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甄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曙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6]肝喜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肝瘀脾虚型)临床研究[D]. 曾雯.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基于活血化瘀法探讨三七粉抗肺癌的机制研究[D]. 张济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中医药辨治原发性肝癌研究概况[J]. 阳国彬,刘松林,刘玉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1)
  • [9]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与风险模型研究[D]. 曾令旨.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孟一凡.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