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改良盐碱地的机理与措施初报

柽柳改良盐碱地的机理与措施初报

一、利用柽柳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机制与措施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史中奇[1](2021)在《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植被缓冲带是位于农田和水体之间,通过植被过滤、沉积、吸附和渗透等作用削减到达陆地-水界面的养分负荷,被认为是一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淡水生态系统营养污染和退化的有效方法。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农田排水的唯一受纳水体,但由于其土壤盐碱化问题导致湖滨带植被和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因此,研究恢复或重建湖滨植被缓冲带对恢复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乌梁素海盐碱湖滨植被退化区域采用人工构建植被缓冲带的方式,研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和影响因素。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缓冲带坡度为2°、4°和7°时,不同月份芦苇、碱茅、碱蓬3种植被缓冲带对总氮、总磷和COD的削减效果;现场试验探究了在坡度为2°时,不同季节时芦苇、碱蓬、柽柳和芦苇-碱蓬混播植被缓冲带的去除效果和最佳宽度的选择。研究结果如下:(1)小试试验结果显示,3种坡度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表现为:随着坡度的增加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降低,2°坡度>4°坡度>7°坡度。当坡度为2°时,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最佳:径流水中各缓冲带的TN削减能力为碱茅(49.87%)>芦苇(43.75%)>碱蓬(43.17%)>空白(23.12%),TP削减能力为碱茅(48.60%)>碱蓬(47.35%)>芦苇(45.13%)>空白(28.00%),COD削减能力为芦苇(45.22%)>碱蓬(41.52%)>碱茅(41.36%)>空白(28.22%)。渗流水TN削减能力为碱茅(77.94%)>碱蓬(73.73%)>芦苇(52.23%)>空白(34.07%),TP削减能力为碱茅(84.10%)>芦苇(77.12%)>碱蓬(75.70%)>空白(32.64%);COD的削减结果为碱蓬(69.85%)>碱茅(65.52%)>芦苇(63.38%)>空白(36.76%)。同时,坡度为2°时随着月份的变化,碱蓬缓冲带对TN、TP和渗流COD的削减率有显着差异,芦苇缓冲带对TP和渗流TN的削减率有显着差异。(2)现场试验的结果显示,种植植物的缓冲带对污染物质的削减效果显着高于空白缓冲带。径流水和渗流水中TN削减效果排序均为芦苇>碱蓬>混播>柽柳,其中径流的最大削减率为53.56%,渗流的最大削减率为79.17%。径流水中TP的削减效果为芦苇>碱蓬>柽柳>混播,最大削减率为62.37%;渗流中TP的削减效果为芦苇>碱蓬>混播>柽柳,最大削减率为83.25%。径流水中COD的削减效果为碱蓬>芦苇>柽柳>混播,最大削减率为50.53%;渗流中COD的削减效果为碱蓬>芦苇>混播>柽柳,最大削减率为67.34%。通过比较削减率,选择碱蓬和芦苇作为乌梁素海植被缓冲带构建的首选植物。(3)现场试验的结果显示,夏季生长期的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质(TN,TP和COD)去除率高于秋季。根据径流水中TN、TP和COD去除率数据非线性拟合出当TN、TP和COD去除率分别达50%、60%和50%时,芦苇缓冲带、碱蓬缓冲带、混播缓冲带、柽柳缓冲带最佳宽度应分别为21 m、19 m、29 m和25 m。同时,构建植被缓冲带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溶液中盐离子浓度,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改善土壤土质。

李晓迪[2](2021)在《人工杨树林对盘锦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盘锦的盐碱地属于典型的滨海盐碱地。滨海地区的盐碱化不同于传统的内陆盐碱地指数,需要进一步研究。人工建设防护林作为改良土壤的一项主要措施,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节约淡水、时效长、应用面积广等优点。在营造人工林的过程中,土壤水分、养分条件和气候因子会随着植被的恢复得到改善,不断被改变的环境生态反过来又影响着森林植被群落类型的演变。本文采用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盘锦地区的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进行调查,简要分析滨海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在对盘锦地区盐碱地人工林类型调查分析后选择不同人工杨树纯林(包括小胡杨、新疆杨、毛白杨、银中杨、辽宁杨)为实验对象,对比各杨树林内外的小气候指标。同时以芦苇地和空白裸地土壤作为参考,通过实验分析各采样点土壤的氮、磷、钾、盐分和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探讨盘锦盐碱地的土质特征,并通过对比不同树种人工杨树林土壤的水盐含量,分析杨树林对盐碱地水盐状况的影响,探讨土壤水盐关系。通过调查各杨树林下的草本植物多样性,分析各人工杨树林在恢复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和原因。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种人工杨树林都在能不同的程度上调节空气的温湿度。表明人类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局地小气候。在本文实验中,毛白杨林对林内空气温度降温效果最为显着,新疆杨对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的影响效果明显。(2)盘锦盐碱地土壤特征为全量氮、磷含量低,有效磷、有效氮等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一般植物对生长的要求,且土壤养分不均衡。PH呈碱性,全盐含量高,为明显的盐碱地土壤。人工杨树林能够调节盐碱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改善土壤的水盐状况,对盐碱地改良起到积极作用。各树种杨树林调节土壤含水量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毛白杨>新疆杨>辽宁杨>小胡杨>银中杨。降低林分含盐量能力顺序为:毛白杨>辽宁杨>新疆杨>小胡杨>银中杨。分析表明,土壤全盐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总体呈显着正相关,反映了“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特征。(3)通过林下草本植被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营造人工林能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本文实验中毛白杨林内植被的种类最丰富。该论文有图16副,表15个,参考文献111篇。

孟晓松[3](2020)在《中国柽柳品系耐盐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筛选出耐盐能力强的柽柳品系,并确定适宜的柽柳耐盐试验指标体系和高效试验方法,本研究以20个柽柳品系为试材,进行了三种类型的耐盐试验:带根苗梯度盐土栽植、带根苗梯度盐液水培和梯度盐液扦插试验。通过观测植株盐害症状,实测其生理指标、表型指标,进行了不同试验方法的效果评价和耐盐品系的筛选。主要结果如下:三种试验均显示:参试品系的各项生理指标、表型指标在不同盐分浓度间均存在显着差异,盐分逆境对参试品系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含盐量越高伤害程度越重。带根苗盐土栽植试验表明:植株栽植10天后开始发芽,D1和D2品系发芽最早。高浓度盐池栽植一周后植株的芽开始发黄并逐渐死亡,土壤盐害致死浓度≥1.0%(70cm土层内含盐量)。经方差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8个参试品系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D1>D4>D2>D7>金屋壮>D3斜>D3>D6。其中,D1耐盐能力最强,D6耐盐能力最差。在0.8%盐土浓度时D1存活率为76.19%,D6为28.57%。带根苗盐液水培试验表明:盐液水培4周后即可初步进行耐盐性选择;试验植株受盐害后最终有三种表现:生根生叶、只生根不生叶、整株死亡。依据能有效反映植株盐害胁迫的表型指标信息,对6个参试品系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各品系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D1>D4>D2>D6>金屋壮>D7。其中,D1耐盐能力最强,D7耐盐能力最弱。D1在盐液浓度为3.8%时存活率为25%,D7在2.3%盐液浓度时全部死亡;在生物量增量上,D1在各盐液浓度的平均增量为56.05g/株,D7为5.17g/株。梯度盐液扦插试验表明:参试品系在盐液扦插中与盐液水培中的表现基本一致。20个柽柳品系耐盐能力强弱排序为:4-5>4-1>4-7>4-2>D4>4-6>D7>D6>金屋壮>0-4>0-2>0-1>0-3>0-5>D3>D3斜>D1>路边翠>海水>对照。其中,耐盐能力最强的品系4-5在盐液浓度3.8%时存活率为72.2%,生物量增量为4.44g/株;耐盐能力最差的对照在盐液浓度3.3%时全部死亡。三个试验中,除盐液扦插试验的脯氨酸含量外其余生理指标在品系间均没有显着差异,而所有表型指标均表现出极显着差异。因此在柽柳耐盐性筛选中,采用表型指标其效果比生理指标更为直观、简便、有效。盐液水培试验效果优于盐土栽培试验。盐液水培试验较盐土栽培试验具有盐液梯度配置成本低,精度高,试验规模增减灵活,盐害症状显现所需时间短(约需4周)的优点。柽柳品系与试材类型间存在交互作用。用D1品系带根苗进行盐液水培栽植效果好,用不带根茎段进行盐液扦插效果差;用D7品系不带根茎段进行盐液扦插效果好,用带根苗进行盐液水培效果差,这对水湿盐碱地柽柳品系造林方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杨策,陈环宇,李劲松,田宇,封晓辉,刘小京,郭凯[4](2019)在《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重盐碱地的改土效应》文中提出盐地碱蓬是滨海盐碱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中的先锋物种,也是植被建设的重要植物。为探究盐地碱蓬对滨海盐碱地的改土效应以及作用机制,通过滨海平原盐碱地原生盐地碱蓬群落土壤调查,结合室内土柱种植试验,研究了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盐土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比较了盐地碱蓬通过植株吸收盐分和通过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盐分淋洗对滨海盐碱地降盐、改土的效果。结果表明:1)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盐土土壤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效果,野外生长盐地碱蓬的0~20cm土层土壤容重显着低于裸地,而土壤孔隙度显着高于裸地地块;室内土柱种植盐地碱蓬降低了各层土壤容重,平均降低6.16%;增加了各层土壤孔隙度,增加1.59%~5.15%。2)盐地碱蓬生长显着提升了滨海盐土土壤水分入渗性能。野外入渗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入渗时间内,生长盐地碱蓬的土壤累积入渗量、初始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分别是裸地的3.6倍、2.5倍和3.0倍。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盐地碱蓬处理土壤的初始入渗率为0.08mm·min?1,是裸地处理的2.6倍;稳定入渗率为0.03mm·min?1,是裸地处理的3.0倍。3)盐地碱蓬的生长明显降低了土壤含盐量,盐地碱蓬收获后,野外调查试验和室内土柱试验中裸地处理0~4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2.67%和12.98%,而盐地碱蓬处理分别降低12.08%和49.28%。野外调查和室内土柱试验中,盐地碱蓬植株移走的盐量分别占总脱盐量的5.60%和2.26%,淋洗脱盐量分别占总脱盐量的94.40%和97.74%。以上结果表明,滨海重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具有明显的降低土壤含盐量的作用,这种作用除植株吸收带走部分盐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盐地碱蓬的生长改善了土壤结构、加速了土壤水分入渗、促进了土壤盐分的淋洗。

亓军红[5](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张梦璇[6](2019)在《滨海盐碱地不同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分析》文中认为滨海地带盐渍化土地面积广阔,土壤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利用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是最为持久有效的途径,选育与引种耐盐植物是修复滨海盐碱地的关键。植物的耐盐性不仅存在种间差异,也存在着明显的种内差异,而且在盐碱地改良效果上也存在差异。白榆具有抗盐碱的特性,是我国盐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本文选取大田自然生境下5种4年生白榆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白榆品系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各器官(根、茎、叶)中Na+、K+、Ca2+、Mg2+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研究不同白榆品系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等指标的差异及叶片和根系显微解剖结构特征的差异。运用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5个白榆品系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1)白榆对滨海盐碱地具有改良作用,降低了土壤中盐离子含量,种植白榆后土壤中Na+含量较对照空地减少了50.4%66.1%,C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空地;不同白榆品系下土壤中全盐量较对照减少了55.0%63.1%,降低幅度表现为30号>112号>105号>34号>5号,30、112号白榆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优于其他白榆品系。(2)盐胁迫环境下,白榆将Na+、K+、Ca2+、Mg2+优先积累到叶中,且叶中维持较高的K+/Na+、Ca2+/Na+、Mg2+/Na+值,不同白榆品系通过建立新的离子平衡以适应盐胁迫环境。白榆的离子吸收选择性系数均为SMg,Na<SCa,Na<SK,Na,白榆对Ca2+、Mg2+的吸收选择性小于对K+吸收选择性。不同白榆品系的种内差异导致其对Na+、K+、Ca2+、Mg2+吸收选择能力不同,5号白榆根系对Ca2+、Mg2+吸收性最强,30号白榆根系对K+的吸收性最强。(3)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各生理指标间存在显着差异,盐胁迫环境下,白榆通过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和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来抵御盐害,进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提高自身的耐盐性。5号白榆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均最大;耐盐性弱的34号白榆叶片中SOD、POD、CAT活性最小。耐盐能力强的30、112号白榆SOD、POD、CAT活性较高。(4)白榆通过改变叶片和根系的解剖结构缓解盐胁迫环境中生理缺水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保证其在盐胁迫环境下正常生长,并提高白榆对盐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白榆品系的叶片和根系解剖结构存在差异性,112号白榆的根系和叶片解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白榆品系。(5)采用白榆离子含量、生理指标与解剖结构共47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5个白榆品系耐盐性顺序均为112号>30号>5号>105号>34号。5个白榆品系中112号的耐盐能力最强,适合作为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优先选择的白榆品系。

潘嘉琦[7](2017)在《盐碱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以德州德惠生态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生态园作为现代特色农业景观中最突出表现形式,已经走入大众视野。·.但设计规划理论匮乏、景观特色性差、观赏和生产功能不兼容的问题此消彼涨。本文是针对德惠生态园进行研究,在设计上以求高效发挥其生产效益和生态园功能的同时,又能保证园林景观高度的观赏、游憩价值。本文以德州德惠生态园的规划项目为契机,把轻度盐碱地环境列入设计基础,通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式开展了盐碱地块和农业生态园的基础理论研究。随后,探索了部分盐碱地块特色农业景观的发展方向并着重归纳了盐碱地生产型植物的应用种类,尤其是抗盐碱并兼具高度观赏价值的园艺植物类群。本项目以创立当地特色农业景观为目标,以拓展优势、组配综合性农业生态园为规划理念,经过实际调研,用特色植园艺物配置作为轻度盐碱环境的突破口,最大力度整合优势资源,合理进行功能规划,让特色的“滨水一条街”成为规划亮点,为以后的特色综合农业生态园的规划和盐碱地块的植物配置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最后,将实践总结成理论,本文对盐碱地块的农业生态园特征及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式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阐述,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农业生态园建设的思路。

王贝贝[8](2017)在《潍坊胜伟盐碱地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土地是所有农业生产的基础,滨海盐碱地作为土地资源的一种特有形式,其开发利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滨海地区,由于气候、地理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通常因为含盐量高而致使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死亡,进而造成了土地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的恶化,地面景观极度萧条。我国在盐碱地改良治理方面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景观设计层面上的研究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借鉴当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生产性景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生产性景观通常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能够更好适应当地的环境,并能有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在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短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生产性景观的引入来有效改良盐渍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景观效果,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文章以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产性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潍坊市胜伟盐碱地改造示范园为案例进行归划研究,将上述理论进行实践。从扩大生产和提高审美的角度出发,通过盐渍土改良、水系营建等技术措施来对场地进行基础整理;贯彻中国传统园林中“相地合宜,因地制宜”原理,顺应潍坊滨海盐碱地的自然资源现状,结合农业生产和观光需求来进行田园景观的营造。根据耐盐碱性能和农业价值以及生态修复功能来选择生产要素,合理布局农、林、牧、渔等产业结构,引入现代化设施农业,保证园区全面发展。园区划分为八个功能区:耐盐碱水稻种植区-农田景观、碱蓬种植区-菜畦景观、智能温室区-现代设施景观、日光温室蔬果生产区、耐盐碱植物园区-植物景观、咸水养殖区-渔业景观、耐盐牧草种植区-草牧景观(设立循环农业)、露天果品采摘园-果园景观。此外,设立水稻种植体验中心和土地租赁种植中心,为大众提供即时性和永久性的劳动生产体验需求。每个模块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景观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发展,最终促进盐碱地生产和景观的良性发展与有机结合。

苟宇波[9](2017)在《宁夏盐碱地不同改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引黄灌区有大面积盐碱地,土壤盐碱度高,生态脆弱,土地常因积盐严重而弃荒,有效改良当地盐碱地对于促进农林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灌区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 3种综合治理宁夏盐碱地的改良模式:(1)不同施用量改良剂配套翻土种树、灌溉等措施的改良模式;(2)不同乔灌混交模式配套施加改良剂、灌溉等措施的改良模式;(3)不同间距暗沟配套翻土种树、灌溉及施加改良剂等措施的改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改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长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最后,综合提出了有效改良宁夏盐碱地的治理模式。主要成果如下:(1)确定了脱硫石膏、糠醛渣、牛粪3种改良剂混合施用改良宁夏盐碱地的最佳施用量:脱硫石膏2.5 kg/m2+糠醛渣1.5 kg/m2+牛粪3 kg/m2,最佳配套树种为垂柳;(2)筛选出了乔灌混交模式改良宁夏盐碱地的最佳组合树种:垂柳+紫穗槐;(3)得出了暗沟排盐技术改良宁夏盐碱地的最佳暗沟间距为9 m;(4)综合提出了有效改良宁夏盐碱地的治理模式。整地时设置暗沟,暗沟间距为9m;平施和坑施改良剂,施用量均选择:脱硫石膏2.5 kg/m2+糠醛渣1.5 kg/m2+牛粪3 kg/m2;树种选择垂柳和紫穗槐混交,种植树木时,如果土壤质地较差,可以在树坑底部设置15 cm秸秆垫层;每月灌溉一次,每次灌水7天后用旋耕机旋耕,破除表层土板结;还要注意种植区的排水问题。

陈菲儿[10](2016)在《柽柳对晋北重度盐碱地的改良及其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为了研究盐碱胁迫对耐盐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以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晋北重度盐碱地植被恢复技术集成研究》为支撑,选用耐盐植物——柽柳为主要研究树种,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沙滩林场合作布置试验基地,于2014年、2015年每年3月~9月,植物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每月25号对柽柳林下1m深土壤分5个土层进行取样,测定其含水量、pH值、电导率;柽柳根、茎、叶中的SOD、POD酶活性、MDA及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试验采用田间取样、实内化学分析及后期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并探讨了晋北地区重度盐碱胁迫对耐盐植物柽柳的影响,以及柽柳人工林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并对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种植柽柳使盐碱土壤含水率提高了45.41%,还使土壤pH值和电导率分别降低了7.28%和16.82%,使重度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2、种植柽柳使盐碱地土壤中Cu、Zn、Fe、Mg元素的分布变得均匀,并且柽柳林下土壤中Zn, Fe、Mg元素含量比盐碱荒地的元素含量5.02、8.57、1.83 mg/kg分别高出418.53%、52.98%、27.87%,为26.03、13.75、2.28mg/kg。3、柽柳根、茎、叶中POD、SOD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都与月份增长呈正相关,各部位酶活性按大小排序为根>茎>叶。柽柳MDA含量随月份增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各部位MDA含量按大小排序为叶>茎>根。柽柳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随月份增长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4、Cu与Mg元素呈负相关,Cu与Fe元素、Zn与Mg元素及Zn与Fe元素呈正相关。Cu、Zn元素分别与pH呈正相关与负相关。Cu元素与电导率呈负相关;Mg元素、Zn元素与电导率呈正相关。Cu元素、Fe元素与含水率呈正相关,Mg元素、Zn元素与含水率呈负相关。pH值、含水率与电导率呈负相关;pH与含水率呈正相关。SOD分别与POD、电导率、Mg、Zn元素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MDA与电导率呈正相关,与Cu呈负相关。

二、利用柽柳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机制与措施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柽柳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机制与措施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农业面源污染
        1.2.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
        1.2.2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1.2.3 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1.3 植被缓冲带概述
        1.3.1 植被缓冲带的定义
        1.3.2 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功能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植被缓冲带截留面源污染物的效果及机理
        1.4.2 植被缓冲带对面源污染削减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乌梁素海概况
    2.1 乌梁素海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气候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质状况
        2.1.5 土壤条件
        2.1.6 植被状况
    2.2 社会经济
第三章 植被缓冲带小试试验研究
    3.1 研究内容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装置
        3.2.2 试验土壤
        3.2.3 试验植物
        3.2.4 试验方法
        3.2.5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N削减效果
        3.3.2 TP削减效果
        3.3.3 COD削减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被缓冲带现场试验
    4.1 研究内容
    4.2 现场试验区设计和建设
        4.2.1 乌梁素海现场试验区概况
        4.2.2 乌梁素海现场试验区建设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植被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水中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
        4.3.2 植被缓冲带对农田渗流水中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
        4.3.3 植被缓冲带在不同季节对径流水中农田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
        4.3.4 植被缓冲带的土壤电导率变化
        4.3.5 植被缓冲带最佳宽度的确定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个人成果

(2)人工杨树林对盘锦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形特征
    2.3 气候条件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2.7 滨海盐碱土水盐运动特点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小气候指标测定
    3.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4 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调查
4. 人工杨树林对小气候的影响
    4.1 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4.2 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4.3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5. 人工杨树林对土壤水盐状况的影响
    5.1 盘锦盐碱地的土壤特征
    5.2 人工杨树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5.3 人工杨树林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5.4 人工杨树林对盐碱地土壤的水盐状况影响
6. 人工杨树林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柽柳品系耐盐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柽柳属植物概述
    1.2 柽柳属植物耐盐性研究
        1.2.1 柽柳泌盐机理的研究
        1.2.2 柽柳幼苗耐盐性研究
        1.2.3 柽柳耐盐能力的研究
        1.2.4 柽柳对盐碱地改良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途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土栽植耐盐性对比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与材料制备
        2.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
        2.2.2 表型指标的测定分析
        1.存活率、株高指标测定分析
        2.生物量相关指标测定分析
        2.2.3 带根苗土培试验隶属函数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带根苗水培耐盐性对比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与材料制备
        2.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
        3.2.2 表型指标的测定分析
        1.存活率、株高指标测定分析
        2.生物量相关指标测定分析
        3.2.3 带根苗水培试验隶属函数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水培扦插耐盐性对比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及材料制备
        2.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
        4.2.2 表型指标的测定分析
        1.存活率、株高指标测定分析
        2.生物量相关指标测定分析
        4.2.3 水培扦插试验隶属函数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关于柽柳品系耐盐试验的指标体系
    5.2 关于带根苗盐土栽植和盐液水培效果的评价
    5.3 关于柽柳品系与试材类型间的交互作用
    5.4 关于试材类型对柽柳苗生长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4)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重盐碱地的改土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原生盐地碱蓬群落和土壤调查
        1.2.2 土柱模拟试验
    1.3 样品分析测定
    1.4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盐土土壤结构的影响
    2.2 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盐土水分入渗的影响
    2.3 盐地碱蓬生长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2.4 盐地碱蓬对滨海盐土降盐效应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5)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6)滨海盐碱地不同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耐盐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1.2.2 盐胁迫对植物可溶性盐离子含量及分布的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指标的的影响
        1.2.4 盐胁迫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1.2.5 植物的耐盐性评价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方法
        2.4.1 试验设计
        2.4.2 取样方法
        2.4.3 各指标测定方法
        2.4.4 耐盐性评价方法
        2.4.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白榆品系土壤中可溶性离子的变化
    3.2 不同白榆品系各器官中可溶性K~+、Na~+、Ca~(2+)、Mg~(2+)含量的分布
        3.2.1 不同白榆品系各器官中K~+含量
        3.2.2 不同白榆品系各器官中Na~+含量
        3.2.3 不同白榆品系各器官中Ca~(2+)含量
        3.2.4 不同白榆品系各器官中Mg~(2+)含量
    3.3 不同白榆品系各器官K~+/Na~+、Ca~(2+)/Na~+、Mg~(2+)/Na~+离子比值
    3.4 不同白榆品系对可溶性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3.5 不同白榆品系生理指标的变化
        3.5.1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
        3.5.2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可溶性糖(SS)含量
        3.5.3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SP)含量
        3.5.4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含量
        3.5.5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3.5.5.1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3.5.5.2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3.5.5.3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3.6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及根系解剖结构特征
        3.6.1 不同白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6.2 不同白榆根系解剖结构特征
    3.7 不同白榆品系耐盐能力综合评价
        3.7.1 白榆品系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2 白榆不同品系耐盐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3.7.3 白榆不同品系耐盐性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白榆品系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差异
    4.2 盐碱条件下土壤-白榆品系系统对离子分布、吸收及迁移的影响
    4.3 不同白榆品系生理指标对盐碱环境的响应
    4.4 不同白榆品系叶片与根系解剖结构对盐碱环境的响应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盐碱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以德州德惠生态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盐碱地及农业生态景观论述
        1.1.1 盐碱地及其形成原因
        1.1.2 盐碱地危害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4 盐碱地治理
        1.1.5 盐碱地常见植物
    1.2 农业生态景观及其国内外综述现状
        1.2.1 农业生态景观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分析
        1.2.3 农业景观中的生产型园艺植物的应用
    1.3 本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 研究的背景
        1.3.2 研究的目的
        1.3.3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方法与内容设计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方案设计
3. 盐碱地实例规划设计—德州德惠生态园规划设计
    3.1 项目背景和区位条件
        3.1.1 区位条件
        3.1.2 社会环境和市政基础条件
        3.1.3 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
    3.2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3.2.1 存在问题
        3.2.2 发展趋势
    3.3 开发建设的原则
        3.3.1 规划理念
        3.3.2 指导思想
        3.3.3 规划原则
        3.3.4 规划依据
        3.3.5 规划范围、规模
        3.3.6 建设目标
        3.3.7 新型技术应用
    3.4 园区的营造
        3.4.1 主题确定
        3.4.2 滨水一条街
        3.4.3 水产养殖区
        3.4.4 温室种植区
        3.4.5 休闲会所区
        3.4.6 采摘区
        3.4.7 经济林种植区
    3.5 园区的种植规划
    3.6 开发建设的技术措施
        3.6.1 交通组织和道路广场规划
        3.6.2 市政水利建设
        3.6.3 电力通讯建设
        3.6.4 园林绿化系统
    3.7 建筑开发控制
        3.7.1 开发强度
        3.7.2 高度控制
        3.7.3 后退红线
    3.8 园区技术经济指标和投资预算
4. 讨论(关于盐碱农业景观的生产性植物配置——总结德州生态园的规划经验)
    4.1 盐碱地块农业生态园的特征
        4.1.1 景观生态学特质
        4.1.2 地理特性
        4.1.3 美学特性
        4.1.4 功能特性
    4.2 盐碱地生产性植物的规划原则
        4.2.1 环境原则
        4.2.2 艺术规划
    4.3 盐碱地农业生态园中生产型植物的配置方法
        4.3.1 物种选择方法
        4.3.2 配置方式
        4.3.3 与其他元素的组合方法
        4.3.4 艺术效果营造方式
        4.3.5 功能设计方法
5.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潍坊胜伟盐碱地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盐碱地相关内容概述及研究进展
    2.1 盐碱地相关内容概述
        2.1.1 盐碱土
        2.1.2 盐碱土的成因
        2.1.3 盐碱土的分类及分布
        2.1.4 盐碱土改良
    2.2 国内外滨海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
        2.2.1 滨海农业生态工程
        2.2.2 沿海林业生态工程
        2.2.3 水利工程
        2.2.4 化学改良技术
        2.2.5 生物改良技术
    2.3 国内外盐碱地改良优秀案例
        2.3.1 荷兰围海造田工程
        2.3.2 天津滨海新区盐渍土改良绿化
3 生产性景观研究概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生产性景观的含义及范围
        3.1.2 农业生产性景观的概念
        3.1.3 生产性景观的特点
        3.1.4 生产性景观在国内外的起源和发展
    3.2 国内外优秀案例解析
        3.2.1 国外优秀案例
        3.2.2 国内优秀案例
4 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4.1 相关理论基础
        4.1.1 生态修复原理
        4.1.2 景观美学原理
        4.1.3 农业生态学原理
    4.2 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适用性研究
        4.2.1 经济可适用性
        4.2.2 生态可适用性
        4.2.3 美学可适用性
        4.2.4 技术参照可适用性
        4.2.5 国家政策引导
    4.3 设计指导思想
        4.3.1 生态美学的指导
        4.3.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
        4.3.3 可持续景观与景观可持续性的思想指导
    4.4 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建设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1 因地制宜,强化本土自然景观
        4.4.2 文化弘扬,挖掘与再现地域文化
        4.4.3 生态优先,还原田园风光
        4.4.4 双向互动,提供市民创造与参与场所
    4.5 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建设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4.5.1 建立生态微循环系统,将生产与生态更好的结合
        4.5.2 开辟劳动体验场所,增强休闲娱乐功能
        4.5.3 渐进设计,降低生产性景观生产周期性阻力
        4.5.4 多学科互动,促进滨海盐碱地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的双重提升
    4.6 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建设中的生态效应研究
5 潍坊市滨海盐碱地生产性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5.1 潍坊滨海新区概况
        5.1.1 交通环境条件
        5.1.2 自然地理条件
        5.1.3 社会经济条件
        5.1.4 历史文化条件
    5.2 研究区概况
        5.2.1 区位
        5.2.2 场地现状分析
        5.2.3 场地现存问题分析
        5.2.4 可利用资源
    5.3 规划目标与规划定位
    5.4 规划策略
        5.4.1 工程技术策略
        5.4.2 生产策略
    5.5 景观营造策略
        5.5.1 因地制宜,强化本土自然景观
        5.5.2 本土文化景观的再现和弘扬
        5.5.3 生态友好,营造朴素的乡野田园景观
        5.5.4 寓教于乐,创造市民可参与的互动场所
    5.6 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建设中的效益分析
        5.6.1 经济效益
        5.6.2 生态效益
        5.6.3 社会效益
        5.6.4 审美效益
    5.7 规划愿景
6 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创新点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9)宁夏盐碱地不同改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盐碱地治理研究
        1.2.1 水利工程措施
        1.2.2 农业措施
        1.2.3 生物措施
        1.2.4 化学改良措施
    1.3 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
    2.3 土壤和植被
    2.4 研究方法
        2.4.1 试验一设计: 改良剂不同施用量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2.4.2 试验二设计: 不同乔灌混交模式对宁夏盐碱地的影响
        2.4.3 试验三设计: 不同间距暗沟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和垂柳的影响
        2.4.4 测试项目
        2.4.5 统计方法
3 改良剂不同施用量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和植物的影响
    3.1 前言
    3.2 试验区一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3.3 结果和分析
        3.3.1 施用改良剂对植物存活率的影响
        3.3.2 施用改良剂对土壤EC的影响
        3.3.3 施用改良剂对土壤pH的影响
        3.3.4 施用改良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3.5 施用改良剂对垂柳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不同乔灌混交模式对宁夏盐碱地的影响
    4.1 前言
    4.2 试验区二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4.3 结果和分析
        4.3.1 不同乔灌混交模式对植物成活率的影响
        4.3.2 不同乔灌混交模式对土壤EC的影响
        4.3.3 不同乔灌混交模式对土壤pH的影响
        4.3.4 垂柳区不同混交模式对垂柳生长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5 不同间距暗沟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和垂柳的影响
    5.1 前言
    5.2 试验区三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5.3 结果和分析
        5.3.1 不同间距暗沟对土壤pH、EC的影响
        5.3.2 不同间距暗沟对土壤离子的影响
        5.3.3 不同间距暗沟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3.4 不同间距暗沟对垂柳生长的影响
        5.3.5 不同间距暗沟对垂柳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5.3.6 不同间距暗沟对土壤含水量、容重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10)柽柳对晋北重度盐碱地的改良及其对盐碱胁迫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综述
    1.1 盐碱地概况及分布特征
    1.2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植物酶促保护系统的影响
    1.3 植物对盐胁迫的耐盐机理
    1.4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措施
    1.5 国内外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
        1.5.1 我国盐碱地改良的研究概况
        1.5.2 国外改良盐碱地的研究进展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品采集
        2.3.1 植物样品的采集
        2.3.2 土壤样品的采集
    2.4 实验测定
        2.4.1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
        2.4.2 土壤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柽柳人工林对盐渍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柽柳人工林对盐渍土含水率的影响
        3.1.2 柽柳人工林对盐渍土pH值的影响
        3.1.3 柽柳人工林对盐渍土电导率(EC)的影响
        3.1.4 柽柳人工林对盐渍土铜、锌、铁、镁元素含量的影响
    3.2 柽柳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3.2.1 柽柳根、茎、叶中过氧化酶(POD)活性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3.2.2 柽柳根、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3.2.3 盐碱地对柽柳根、茎、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3.2.4 柽柳叶绿素含量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3.3 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3.3.1 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分析
        3.3.2 柽柳酶活性及MDA、叶绿素含量间相关性分析
        3.3.3 土壤理化性质与柽柳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四、利用柽柳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机制与措施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乌梁素海湖滨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D]. 史中奇.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人工杨树林对盘锦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D]. 李晓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3]中国柽柳品系耐盐性试验研究[D]. 孟晓松.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4]盐地碱蓬生长对滨海重盐碱地的改土效应[J]. 杨策,陈环宇,李劲松,田宇,封晓辉,刘小京,郭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10)
  • [5]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滨海盐碱地不同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分析[D]. 张梦璇.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盐碱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 ——以德州德惠生态园为例[D]. 潘嘉琦. 云南大学, 2017(07)
  • [8]潍坊胜伟盐碱地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D]. 王贝贝.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9]宁夏盐碱地不同改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D]. 苟宇波.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柽柳对晋北重度盐碱地的改良及其对盐碱胁迫的响应[D]. 陈菲儿.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柽柳改良盐碱地的机理与措施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