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对比研究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对比研究

一、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钟宏[1](2021)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分为缺血性组和非缺血性组,各59例。另选取同期50例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内径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参数、二维斑点追踪参数以及ROC曲线分析左室射血分数及二维斑点追踪诊断效能。结果:缺血性组、非缺血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着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非缺血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着低于缺血性组(P <0.05);三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E/e’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缺血性组、非缺血性组患者GLS、GRS、GCS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非缺血性组患者GRS、GCS值显着低于缺血性组(P <0.05);非缺血性组与缺血性组GL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射血分数的灵敏度、特异度为52%、71%,GLS为52%、64%,GRS为67%、75%,GCS为66%、67%。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定量分析心肌纵向、径向运动情况,GRS检测可准确鉴别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初筛的重要手段。

王皓冬[2](2021)在《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137名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的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并结合血清标志物、心电图标志物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经过随访得出LGE-CMR对NICM的预后价值,从而更好地为NICM患者进行预后的危险分层,进而更及时的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是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GE-CMR)评估的137名NICM住院患者,并排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另外还评估了以下危险指标:NYHA功能分级≥II级,BNP>100 ng/l,cTnI>0.03 mg/l,LVEF≤35%,LVEDD>55 mm和QRS>105ms。研究的终点是各种原因死亡、心脏移植、猝死未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因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等终点事件。结果:结合CMR等检查完成诊断后,137例入选的NICM患者中84名患者(61.3%)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DCM);10名患者(11.7%)被诊断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Myocarditis);16名患者(11.7%)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HCM);11名患者(8.0%)被诊断为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16名患者(7.3%)被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Amyloidosis)。137例患者的心肌核磁结果中93例(67.9%)LGE为阳性。其中LGE最常见的增强模式为混合强化(Diffuse Enhancemengt)(n=26,19%);其他模式:跨壁样增强(Transmural Enhancement)(n=7,5.1%);心内膜下强化(Subendocardial Enhancement)(n=17,12.4%);心外膜强化(Subepicardial Enhancement)(n=11,8.0%);心间区增强(Mesocardial Enhancement)(n=13,9.5%);结节状或斑片状(Nodular or Patchy Enhancement)(n=13,9.5%);右室增强(RV Enhancement)(n=6,4.4%)。分组对照基线数据时,LGE阳性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LGE患者(分别为29.50±15.46%和34.86±12.97%,p=0.011)。LGE阳性患者QRS持续时间较LGE阴性患者显着增高(108.77±27.09ms和99.32±19.76ms,p=0.011)。此外,IgE阳性患者的cTnI水平较高(1.45±6.89 ng/l和0.14±0.67 ng/l,p=0.017)。在年龄、性别、LVEDD、既往病史和心脏药物治疗方面,IgE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没有差异。在中位16个月的随访期内,137名患者中有64名(46.7%)达到了综合终点,死亡10例(7.3%);3例(2.2%)因心脏骤停成功复苏;5例(3.6%)患者于我院或外院行ICD治疗;30例(21.9%)患者记录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50例(36.5%)因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再次入我院或于当地医院入院治疗;26例(19.0%)患者达到复核终点(达到2种或2种以上临床终点)。在NICM预后多变量分析中LGE+(HR=3.0;95%CI:1.5-5.8;P=0.002),BNP>100 ng/l(HR=4.3;95%CI:1.5-11.9;p=0.005)和QRS>105ms(HR=2.0;95%CI:1.2-3.3;p=0.006)为NICM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BNP>100ng/l为最强预测因子。当以样本中大多数患者即扩张型心肌病(DCM)(61.3%)为样本的多变量分析中,LGE+(HR=5.5;95%CI:2.3-13.2;P=0.001);QRS>105ms(HR=2.3;95%CI:1.2-4.4;p=0.012)成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LGE+为最强预测因子。结论:1.在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中,与LGE阴性患者相比,LGE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差。2.在多变量分析中LGE+、BNP>100 ng/l、QRS>105ms是NICM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BNP>100 ng/l为最强独立预测因子。3.当以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患者为样本进行多变量分析,LGE+与QRS>105ms成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LGE+为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4.与LGE阴性患者相比,LGE阳性患者LVEF降低,QRS间期、cTnI水平升高。

赵雪梅[3](2021)在《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背景:继发性二尖瓣反流(SM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大约三分之一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中重度SMR。SMR可引起前负荷、室壁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进展,是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主要纳入HFrEF患者,SMR在HFmrEF和HFpEF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的旨在评估SMR在不同类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评估不同程度SMR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将2654例患者纳入分析。主要终点是出院后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SMR反流程度,将患者分为以下四组:无/微量SMR组(N=799),轻度SMR组(N=875),中度SMR组(N=735),重度SMR组(N=309)。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评估SMR的存在和反流程度(轻度反流、中度反流、重度反流)对主要复合终点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终点事件发生累积概率,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亚组分析评估了SMR程度对HFrEF、HFmrEF、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5.8年(IQR 2.8-9.6),共有949例(35.0%)患者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随着SMR程度加重,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比例逐渐升高[无/微量SMR、轻度SMR、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分别为26.3%(358/1359)、37.6%(284/756)、50.7%(218/430)、54.9%(89/162),P<0.001]。与无/微量 SMR 患者相比,轻度SMR、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1.86[95%可信区间(CI)1.54-2.25]、2.74(95%CI 2.27-3.30)、3.30(95%CI 2.64-3.84),P均<0.001。根据性别、年龄、SBP、NYHA、LVEF、eGFR、NT-proBNP调整后,所有SMR仍与终点事件相关(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程度SMR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差异。与无/微量SMR患者相比,轻度SMR、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HFrEF和HFpEF患者中,与无/微量SMR的患者相比,中、重度SM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在HFmrEF患者中,分层分析显示,轻度SMR与中度SMR及重度SM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着差别(log-rankP=0.947,log-rank P=0.394)。结论:SM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尽管有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SMR的不良预后影响仍然存在。随着SMR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背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ST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是一种常被忽视的瓣膜病变。即使是中度STR,在诊断时也与严重的心力衰竭表现相关,长期以及程度较重的STR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反复入院,并与较差的预后相关。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STR的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主要为HFrEF患者,且主要为小规模研究,缺乏STR在其他两种心衰类型中临床特点和预后特点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STR在不同类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评估不同程度STR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将2654例患者纳入分析。主要终点是出院后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STR反流程度,将患者分为以下四组:无/微量 STR 组(N=1399),轻度 STR 组(N=643),中度 STR 组(N=417),重度STR组(N=15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评估STR的存在和反流程度(轻度反流、中度反流、重度反流)对主要复合终点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终点事件发生累积概率,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亚组分析评估了 STR程度对HFrEF、HFmrEF、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5.8年(IQR 2.8-9.6),共有936例(35.0%)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与无/微量STR患者的相比,轻度STR、中度STR、重度STR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 HR分别为 1.42(95%1.34-1.51)、1.95(95%1.82-2.10)、2.67(95%2.42-2.95),P均<0.001。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根据性别、年龄、SBP、NYHA、LVEF、eGFR、NT-proBNP调整后,STR是主要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HR 1.311,95%CI 1.205-1.428,P<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HFrEF患者中,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及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在HFmrEF患者中,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及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1)。但轻度STR与中度STR及重度STR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着差别(分别为log-rank P=0.135,log-rank P=0.123)。在HFpEF患者中,与无/微量STR患者相比,轻度STR、中度STR及重度ST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1)。结论:ST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尽管有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STR的不良预后影响仍然存在。STR是全因死亡率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STR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继发性双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背景:双瓣膜功能性反流(bivalvular functional regurgitation,BVFR)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然而既往研究仅局限于探究单一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没有探究BVFR容量负荷的潜在叠加效应。在BVFR合并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临床特点评估、病理生理机制探索和临床预后研究,可以为患者风险分层和后续治疗的综合管理提供相应参考。本研究旨在评估BVFR在不同类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评估BVFR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根据入排标准将中2654例患者纳入分析。主要终点是出院后全因死亡和/或心力衰竭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瓣膜反流情况,将患者分为以下三组:无反流组(N=631),单个瓣膜反流组(N=854),BVFR组(N=116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无瓣膜反流、单个瓣膜反流、BVFR对主要复合终点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事件发生累积概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此外还进行了亚组分析,评估瓣膜反流情况对HFrEF、HFmrEF、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5.8年(IQR 2.8-9.6)期间,共有936(35.3%)例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与无反流组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组、BVFR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 2.00[95%可信区间(CI):1.61-2.48]、3.43(95%CI 2.81-4.18),P均<0.001。根据性别、年龄、SBP、NYHA、LVEF、eGFR、NT-proBNP调整后,与无反流组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HR 1.61(95%CI 1.18-2.22),P=0.003,BVFR 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 HR 1.98(95%CI 1.42-2.71),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无反流组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组、BVFR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在HFrEF患者中,与无反流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BVFR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分层分析显示,三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有显着差别(log-rank P<0.001)。在HFmrEF患者中,与无反流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BVFR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1)。分层分析显示,无反流组与单个瓣膜反流组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着差别(log-rank P=0.079)。在HFpEF患者中,与无反流患者相比,单个瓣膜反流、BVFR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log-rank P<0.0001)。分层分析显示,三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有显着差别(log-rank P<0.001)。结论:这是第一项关于BVFR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研究。心衰合并BVFR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显着升高,且对HFrEF患者的预后影响最大。对于心衰合并BVFR的患者,我们建议对瓣膜反流的容量负荷进行整体评估,而不仅局限于单个瓣膜进行风险评估。

李小燕[4](2021)在《1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生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以提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生理的认识,为扩张型心肌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DCM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心律失常类型、心电图ST-T异常、异常Q波、QT间期延长发生的频率及在各导联分布情况、治疗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有148例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其中男性97例(65.5%),女性51例(34.5%),男女比例为1.9:1。其中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55.4±11.6岁,男性平均年龄52.6±12.1岁,女性平均年龄60.2±8.6岁。2、首发症状以气短最多,有84例(56.8%),胸痛13例(8.8%)。入院时的体征以心界向左扩大为主,有109例(73.6%),其次为眼睑或下肢浮肿,有11例(7.4%)。3、伴随疾病中高脂血症有49例(33.1%),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有27例(18.1%),冠脉粥样硬化的有17例(11.5%),高血压病的有15例(10.1%),肥胖症或脂肪肝有10例(6.8%)。4、所有入选病例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将心功能分为Ⅰ-Ⅳ级,分别有7例(4.7%),71(48.0%)例,48例(32.4%),22例(14.9%)。5、超声心动图中,所有入选病例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的平均值分别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67.52±6.92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55.64±9.35mm、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235.47±58.19ml、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le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155.39±55.43ml、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33.55±10.17%、左室缩短速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17.82±6.04%。6、所有病例中有116例(78.4%)存在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最常见,共有76例(51.4%),其中32例为偶发PVC,44例为频发PVC。其次为房颤或房扑(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flutter,AF),共有25例(16.9%),其中阵发性17例,持续性8例。另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共有22例(14.9%)。7、心电图中ST-T异常81例(54.7%),其中ST段抬高14例、ST段压低14例、T波低平和(或)倒置51例、T波双向7例、T波高尖2例。异常Q波的有9例(6.1%)、QT间期延长的有3例(2.0%)。ST段异常以广泛前壁及前壁最多,异常Q波以下壁最多。8、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药物使用率为:β受体阻滞剂133例(89.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CEI/ARB)124例(83.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ALD)143例(96.6%)、利尿剂145例(97.9%)、地高辛55例(37.2%)。五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有45例(30.4%),联合使用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ALD的有114例(77.0%)。9、所有患者中29例有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植入指征,共有15例(51.7%)植入,其中ICD植入的有12例,CRT植入的有3例。接受CRT植入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得以改善。结论1.DCM患者以男性多见。2.心功能NYHA分级以Ⅱ级、Ⅲ级为主。3.首发症状以气短及胸痛较多。4.体征以心界扩大,眼睑及下浮肿为主。5.伴随疾病中以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为主。6.左心扩大伴LVEF降低为DCM在超声心动图上的主要表现7.DCM常出现多种类型心律失常,以PVC、AF和CLBBB居多。8.心电学异常以ST段异常最多,多在广泛前壁及前壁,异常Q波多在下壁。9.DCM以抗心衰治疗为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ALD药物联合使用率不理想,约1/3病例联合使用五种抗心衰药物。10.CRT植入病例心脏结构及功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得以改善。

唐媛[5](2021)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缺血性心肌病73例,扩张型心肌病77例,并选取同期我院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二尖瓣结构参数及动态参数。结果:在心脏收缩期早期至晚期,AP、AL-PM、SPI、AC、CD、ADmax均逐渐增大,而AH与ADVmax在收缩中期最大,TH和TV收缩中期最小,NPA与AA3D在收缩晚期最大(P<0.05);研究组ADVmax、ADmax及AH较对照组更小,AP、AL-PM、SPI、AC、CD、NPA、TH、TV、AA3D较对照组更高(P<0.05);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DVmax、ADmax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心肌病AH较扩张型心肌病更大,AP、AL-PM、SPI、AC、CD、NPA、TH、TV、AA3D较扩张型心肌病更小(P<0.05)。结论: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定量评价二尖瓣形态及功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付莹[6](2021)在《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与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射血分数低、心功能不全,且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张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缺血性心肌病者3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40例,酒精性心肌病16例,克山病9例。结果经分析,两组患者右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左室舒末容积、左室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可以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闵伟,张景发[7](2020)在《心脏超声检查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心脏超声检查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方法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各36例,分为A组与B组,均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频谱参数、心腔测值。结果 A组较B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更高(P<0.05); A组较B组射血分数更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更高(P<0.05); A组较B组肺动脉瓣口与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更低(P<0.05); A组较B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更高(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存在差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更好,血流速度更快,心腔内径更大,但瓣膜反流发生率更高。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8](2020)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肌病是一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影像技术如心脏磁共振(CMR)、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等在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操作简单, 可直观显示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室壁运动、心脏血流和功能情况, 在心肌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成为心肌病检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声学增强剂(ultrasonic enhancing

赵晶[9](2020)在《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研究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诊断鉴别价值。方法: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筛选出5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和5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全部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心脏形态结构等指标状况以及诊断符合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A组和B组两组患者进行回访,将超声心动图与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0.00%。结论: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中,结果发现超声心动图对两种病症的诊断符合率高,能够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袁月[10](2020)在《CMR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OSAHS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并对心肌组织进行量化分析。材料与方法5:选择具有鼾症、睡眠障碍病史符合2011年修订版OSAHS诊断标准,且经多导睡眠图监测后诊断为OSASH的男性患者24例,年龄40~60岁,及正常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25名,年龄40~60岁,进行心脏磁共振扫描。分别进行多时相电影序列扫描、对比剂注射前T1mapping扫描、T2mapping扫描及对比剂注射后T1mapping扫描。处理图像并获得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组织学参数:左室心肌不同节段的平均注射对比剂前后的T1值、T2值,并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应的ECV值。结果:(1)心功能相关参数:OSAHS组LVEF、LVEDV及LVSV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VESV及LVM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左室心肌组织学参数:中间段T2值、心尖段T2值及左室心肌总体平均T2值OSAHS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OSAHS组左室心肌T2值与年龄、BMI及AHI的相关性分析:左室心肌总体平均T2值与年龄、BMI及AHI均呈正相关;心尖段T2值与年龄、BMI及AHI均呈正相关。结论:(1)OSAHS患者的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心肌质量增加。(2)OSAHS患者左室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且损害程度与OSAHS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3)心脏磁共振成像T2mapping技术可以有效评估OSAHS患者心肌的早期改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二、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超声心动参数
    2.2 二维斑点追踪参数
    2.3 ROC曲线分析左室射血分数及二维斑点追踪诊断效能
3讨论

(2)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非缺血性心肌病分型
        2.1.1 扩张型心肌病(DCM)
        2.1.2 肥厚型心肌病(HCM)
        2.1.3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
        2.1.4 心肌淀粉样变性(CA)
        2.1.5 心肌炎
    2.2 影响非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标志物
        2.2.1 血清标志物
        2.2.2 心电图标志物
        2.2.3 遗传标记
        2.2.4 左室射血分数(LVEF)
        2.2.5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终点
    3.3 LGE-CMR相关标志物
    3.4 其他评估NICM预后的标志物
    3.5 统计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数据特征
    4.2 随访和结果
    4.3 风险预测因素与结果的关联
    4.4 子群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LGE-CMR对于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
    5.2 NICM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3 DCM子群分析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4 NICM患者LGE特点
    5.5 LGE的定量分析
    5.6 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二部分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三部分 继发性双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综述 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特点和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4)1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组心脏收缩期不同时相二尖瓣参数变化
    2.2 两组二尖瓣参数比较
    2.3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参数比较
    2.4 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影像学图片见图1、2、3所示。
3 讨论

(6)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心脏超声检查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频谱参数比较
    2.4 两组心腔测值比较
3 讨论

(9)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形态学表现情况见表1。
    2.2 A、B两组患者瓣膜返流情况的比较
    2.3 A、B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10)CMR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OSAHS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对照组入选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心脏磁共振扫描仪器、序列及参数
        2.2.2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各组数据分布情况
    3.2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比较
    3.3 各组参数统计结果比较
        3.3.1 功能参数
        3.3.2 组织学参数
        3.3.3 OSAHS组左室心肌T2 值与年龄、BMI及 AHI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OSAHS临床及病理生理概述
    4.2 OSAH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4.3 OSAHS患者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病理生理改变
        4.3.1 睡眠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4.3.2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4.3.3 炎症反应增加
    4.4 心功能的评价
    4.5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
        4.5.1 心脏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4.5.2 心脏形态学成像技术
        4.5.3 心脏功能成像技术
        4.5.4 心肌灌注成像技术
        4.5.5 心肌延迟增强
        4.5.6 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4.5.7 T1mapping及 ECV技术
        4.5.8 T2WI及 T2maping技术
    4.6 心脏磁共振技术对OSAHS患者心脏改变的研究
        4.6.1 OSAHS患者心脏磁共振结构功能参数的分析
        4.6.2 OSAHS患者心脏磁共振T1mapping及 ECV参数的分析
        4.6.3 OSAHS患者心脏磁共振T2mapping参数的分析
        4.6.4 OSAHS组左室心肌T2 值与年龄、BMI及 AHI的相关性分析
    4.7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A 附图
附录 B 综述
    参考文献

四、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研究[J]. 钟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8)
  • [2]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D]. 王皓冬. 吉林大学, 2021(01)
  • [3]继发性瓣膜反流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D]. 赵雪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1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研究[D]. 李小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效果[J]. 唐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01)
  • [6]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与鉴别诊断[J]. 付莹. 当代医学, 2021(02)
  • [7]心脏超声检查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分析[J]. 闵伟,张景发.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0(04)
  • [8]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10)
  • [9]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研究[J]. 赵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5)
  • [10]CMR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D]. 袁月. 青海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