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

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

一、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1](2021)在《永不停歇创新的脚步——访2020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兵》文中研究指明自1994年,王兵从武汉工业大学自动化系毕业,被分配至北新建材,至今已有27年。27年间,王兵在媒体前很少提及个人经历,只有谈到北新建材,他才会满怀激情、如数家珍。采访前,记者特意查阅了近年来王兵掌门的北新建材的资料: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北新建材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

林建鹤[2](2021)在《福州市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探究》文中认为福州作为闽越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孕育了风格迥异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的建筑材料,空间形态和建造工艺,良好的适应了福州的地域环境特征。柴栏厝是福州地区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它们形制简单,布局灵活,在满足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福州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具有传统与生态特色的建筑物,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居特色的空间特征,良好的适应了文化,气候,社会环境特征,对处理现代建筑与城市发展环境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从空间适应性角度出发,首先对柴栏厝进行分类和论述,并针对规划选址,群体组合,空间尺度,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结构形态和围护构件等空间营建要素进行广泛的调研实测。其次是提取柴栏厝民居的空间要素,建立空间原型,结合森佩尔理论提炼出五种空间原型,探究其空间营建模式。并从社会,文化,气候三个关键要素探究柴栏厝民居的空间模式和适应性特征,利用Phoenics,Ecotect,Dest等软件对柴栏厝民居的风环境,采光,热工性能等进行模拟分析,对比不同空间形态柴栏厝的生态性能,挖掘传统民居在气候适应性方面和现代绿色建筑的契合点。最后,归纳总结柴栏厝民居的空间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长期发展的适应性策略。在研究基础上,结合现代柴栏厝民居改造案例,分析改造中的优势与不足,将传统营建智慧运用于传统建筑改造中,研究柴栏厝的现代利用价值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从空间适应性的角度,结合现代技术,对柴栏厝民居进行科学的保护与改造,做到物尽其用,让传统民居在现在社会重新展现其价值。

杨慧君[3](2021)在《纤维/膨胀珍珠岩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火力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若不加以妥善处理,脱硫石膏的堆积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环境,因此,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脱硫石膏最主要的潜在应用领域为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材料,但其自身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同时,为了实现脱硫石膏轻质化,添加轻质材料,但又因为轻质材料存在上浮现象,所以本文针对轻质材料上浮、脱硫石膏成型后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研究制备了一种轻质、高强、耐水的脱硫石膏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在脱硫石膏中添加膨胀珍珠岩,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以解决膨胀珍珠岩的上浮问题。研究表明:先将脱硫石膏与柠檬酸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2.0%的包裹膨胀珍珠岩,其包裹比例为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水=1:3:1.8,最后加入水搅拌,采用直接成型的方式制备脱硫石膏试件,膨胀珍珠岩上浮现象明显改善,其绝干抗折强度、饱水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和和饱水抗压强度分别为4.09MPa、2.18MPa、10.08MPa、5.67MPa,干表观密度为1.182g/cm3;2.进一步优化轻质材料在脱硫石膏内部的分布形式,并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以纤维掺入方式、浆体搅拌方式、试件振捣次数为三因素,完善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先将脱硫石膏与柠檬酸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的2.0%包裹膨胀珍珠岩,包裹比例为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水=1:3:1.8,最后加入预搅拌好的纤维与水的混合物一起搅拌均匀,振捣20次成型,此时膨胀珍珠岩上浮现象基本消失,复合材料绝干抗折强度、饱水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和和饱水抗压强度分别为4.66MPa、2.66MPa、11.23MPa、6.51MPa,与采用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制备方式制备的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15.06%、10.37%、12.30%、10.15%,干表观密度为1.154g/cm3,减小了2.29%;3.采用不同类型、不同掺量的纤维,通过单掺和复掺的方式,辅以外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来进一步改善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的强度。结果表明,纤维掺加的最优配比为:不掺HPMC,复掺三种纤维,掺量1.5%,三种纤维比例为:聚丙烯纤维固定掺量0.3%、木质纤维素纤维:玻璃纤维=1:2,此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绝干抗折强度、饱水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分别为7.14MPa、3.21MPa、21.26MPa、8.71MPa、1.187g/cm3,较未掺杂任何纤维时提高了46.01%、21.13%、52.95%、27.90%、2.15%;4.防水剂具有提高材料抗渗性、减小吸水率的作用,通过单掺、复掺有机硅防水剂与石蜡乳液提高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耐水性。研究表明,掺加防水剂后的最优配比为:单掺2.0%石蜡乳液,此时复合材料整体性能优异,与未掺防水剂相比,饱水抗折强度为3.38MPa,增加了3.05%,干表观密度为1.188g/cm3,降低了0.75%,2h吸水率、24h吸水率分别为7.99%、10.16%,分别减小了42.56%、29.00%,抗折软化系数、抗压软化系数分别为0.630、0.601,分别增加了40.94%、56.10%。

刘轲[4](2021)在《云南省怒江州传统木楞房建筑适宜性更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农业大国,乡村问题一直是围绕我国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乡村的居住问题与万千村民息息相关,是一个不断在探索解决的典型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尤其是政策中对乡村宜居问题的强调,推动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与行动投入到广大的乡村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乡村建筑实践为解决乡村居住问题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越来越多异地搬迁或大拆大建的方式也使我们意识到对乡村的干预破坏了村民的场所记忆与乡村风貌,泯灭了乡村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尊重乡村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与地域风貌的基础上,对乡村建筑进行恰当的、适宜的更新改造具有其必要性。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云南省怒江自治州的典型民居之一传统木楞房,通过分析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背景与人文社会背景,对传统木楞房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传统木楞房是沿着穴居文化的脉络,在多民族的影响下形成的,并对木楞房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传统木楞房的形态语言;其次通过现状调研与文献资料分析,对木楞房建筑现状与既有的更新实践进行评述,总结出建筑现状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以及村民自发更新中体现的对建筑更新的需求,从中总结提炼出更新源;通过对传统木楞房价值的分析以及木楞房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现代化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建筑适宜性更新的必要性;然后在前文基础上提出适宜性的更新原则以及协调风貌传承与居住环境更新的适宜性更新体系,并分别针对传统木楞房的功能空间、结构体系、室内环境、材料利用以及技术方式提出了原型调适的功能优化、体系融合的结构优化、宜居舒适的环境品质提升、适度使用的材料应用以及传承合作的更新技术五个方面相关的适宜性更新策略;最后以云南省怒江州雾里村的传统木楞房为例对其进行适宜性更新改造的具体实践,并通过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对更新的适宜性与否进行客观评测。现代化的大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人们在飞速发展和提升的现代生活意识下对居住环境品质和舒适性的要求是必要的,但同时留住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和居住观念,保护传统风貌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承和更新中探寻一条适宜性的道路,通过适宜性更新方式达到保护与更新的平衡。

李元琦[5](2021)在《纤维/EPS颗粒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需求力度的日益增大,燃烧设备与规模也不断扩大。为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湿法脱硫方式可大量减少硫化物的排放,但湿法脱硫方式产生了大量脱硫石膏,由于其利用率低,导致大量堆积,加之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聚苯乙烯(EPS)具有轻质、保温、隔热、耐水性好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等。但EPS降解困难,二次利用的难度较大,使用后经常被随处废弃,导致大量废弃的EPS板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了恶化环境的“白色污染”。为解决上述资源问题,以煅烧后的脱硫石膏为主要胶凝材料、废弃EPS板破碎后的颗粒为轻骨料,掺入纤维进行增强增韧作用,并辅以部分外加剂的掺入,制成绿色、节能、轻质、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以煅烧后的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单掺试验的方式掺入EPS颗粒,根据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以及试块成型的难易程度,当EPS颗粒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9%时,质量可减轻37.98%,实现了材料轻质化。但由于EPS颗粒质量轻、表观光滑、憎水的性质,使得EPS颗粒在脱硫石膏浆体中出现上浮,导致EPS颗粒在石膏中分布不均匀现象较为严重。利用玄武岩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木质纤维素自身的特性,分别单掺到EPS颗粒/脱硫石膏中,改善强度并抑制EPS颗粒上浮。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1.6%时,EPS颗粒/脱硫石膏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可提高35.98%;PVA纤维掺量为1.2%时,EPS颗粒/脱硫石膏在干燥与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21.94%和71.93%;木质纤维素在掺量为1.4%时,EPS颗粒/脱硫石膏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4.83%。以单掺纤维最优掺量为基础,研究复掺两种不同种类纤维与复掺三种不同种类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当复掺两种不同种类的纤维时,PVA纤维与玄武岩纤维(2:1)、PVA纤维与木质纤维素(2:1)、玄武岩纤维与木质纤维素(2:1)的最佳掺量分别为1.2%、1.2%、1.6%,复掺纤维效果优于单掺纤维的效果且复掺PVA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强度提升效果最好。根据在EPS颗粒/脱硫石膏中复掺两种纤维性能对比,得到纤维最佳掺入量为1.2%。并以此为基础,对PVA纤维、玄武岩纤维、木质纤维素进行混合复掺,结果表明,当掺入比为1:1:1时,与复掺PVA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相比,干燥状态下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76%和0.43%,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折与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6.86%和5.83%。在探究外加剂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影响试验中,因需要满足复杂工艺流程,对复合材料掺入了0.02%的柠檬酸缓凝剂。当增稠外加剂羟乙基纤维素(HEC)掺入量为0.4%时,提高了EPS颗粒/脱硫石膏的抗折强度,耐水性也得到改善,实现了颗粒更均匀分布;在掺入具有增稠剂的基础上,内掺10%由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68:32组成的无机外加剂,实现了强度与耐水性的提高;在掺入无机外加剂的基础上外喷固含量为15%的有机硅防水剂,抗折软化系数达到0.613。最终获得的EPS颗粒/脱硫石膏在干燥状态与吸水饱和状态的抗折强度为4.74MPa、2.91MPa;干燥状态与吸水饱和状态抗压强度为7.61MPa、2.76MPa;吸水率为5.25%;抗折与抗压软化系数为0.613、0.362;表观密度为:0.827g/cm3。

杨世钊[6](2021)在《固废基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剧增,使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工业固体废弃物被大量产生和堆存,造成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两步法”实现以工业固废为原料制备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技术路线:首先利用脱硫石膏、赤泥、铝灰和电石渣为原材料制备硫铝系高活性材料(SHAM),然后以此为胶凝材料结合物理发泡方式制备绿色节能保温材料(GEIM)。该技术路线不仅可以实现工业固废的规模化、高值化和资源化利用,还有助于推动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技术革新,促进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本课题首先确定了固废基SHAM的基本物化性能。并基于此胶凝材料,混入预制泡沫成功制备了 GEIM。探究了不同GEIM干密度与其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孔结构的关系。同时总结了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形貌之间的关联性。再者,本文从增稠稳泡、降低吸水、纤维增强、尾矿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GEIM的优化策略,并最终给出了相关的经济性分析。而为了进一步实现材料的节能降耗,本文又提出SHAM协同大比例脱硫石膏制备GEIM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之,该研究为固废基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固废基SHAM具有早强、高强、快硬的特性,且力学性能满足52.5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的强度要求,水化特性与硫铝酸盐水泥相似。对于制备GEIM而言,泡沫掺量与其干密度呈线性正相关,而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与其干密度之间分别呈幂函数、二次多项式、幂函数的拟合关系。最终所制备GEIM的干密度、7 d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分别为615 kg/m3、4.10 MPa、0.164 W/m·K和46.57%。通过对微观孔结构分析,六棱柱状钙矾石由孔壁交错延伸向内生长,铝胶簇填充在缝隙中,在界面过渡区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同时,其特有的三维孔壁自延伸微观构型直接影响其宏观性能表现。(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的掺加可以有效提高SHAM浆体的粘性,且浆体中的最佳掺量为0.2 wt%。该掺量下,GEIM的抗压强度提高了 27.22%,达5.22MPa。同时,材料的内部孔结构和孔壁微观形貌得到改善。内掺甲基硅酸钠可以大幅降低GEIM的吸水率,掺加量为0.4 wt%时,吸水率比未掺加试样降低了 42.38%。聚丙烯纤维的加入有助于提高GEIM的抗压强度,且其长度为4 mm时的最佳掺量为1.5 wt%。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尾矿的粒径大小非常敏感。在材料中混入10 wt%的磨细石灰石尾矿,GEIM的抗压强度与空白样最相近。随着原状金尾矿和铁尾矿添加量的增加,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且浆体对两种尾矿的最大接受量分别为40和50 wt%。经济性分析确定,SHAM的成本为264-306元/t,GEIM的最低成本为106-137元/m3,并最终证明该工艺路线极具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3)脱硫石膏的失水同时受烘干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且结合水的得失过程是可逆的。通过对大比例脱硫石膏与SHAM复合材料水化的研究发现,半水石膏的水化过程要快于SHAM,且形成的部分二水石膏会继续参与到SHAM的水化中。而SHAM水化所生成的针状钙矾石骨架和凝胶簇可以有效改善石膏基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最终以70 wt%预处理脱硫石膏+30 wt%SHAM复合比例成功制备GEIM,其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分别为567.6 kg/m3、1.73MPa、0.156W/(m·K)和19.49%。同时,证明了复合材料用于制备节能保温材料的可行性。

钱彦磊[7](2021)在《混凝土刚性自防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钢筋混凝土是世界各国基础建设中量大面广的一种结构材料,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混凝土渗漏导致钢筋锈蚀现象频繁发生。混凝土裂缝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目前,混凝土防渗材料以柔性防水材料为主,其易老化、环保性能差与混凝土基体的相容性较差,不适于建筑防水行业的长远发展。刚性防水材料同样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修复性能,能够促进混凝土的自愈合。但其修复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通过优选渗透结晶型的活性化学物质,制备刚性混凝土自防水材料。研究内掺防水混凝土的关键性能,并揭示其微观防水机理。本文明确了四种物质:柠檬酸钠、硫酸钠、硅酸铝和甲基硅酸钠,作为刚性混凝土自防水材料的活性化学物质组分。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活性化学物质组分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电通量、抗渗压力等关键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国家标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2012),对制备的防水材料外观与含水率、细度与氯离子含量、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抗渗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一次抗渗压力比为250%,二次抗渗压力比为175%,其它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研究了FS防水材料对不同渗透等级混凝土的关键性能,结果表明,高渗透型、中渗透型、低渗透型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7.6%、4.5%、3.4%,孔隙率分别降低了2.5%、11.0%、11.1%,电通量分别降低了54.3%、56.0%、49.0%。综合分析FS防水材料对中渗透型混凝土改善效果最好。预压混凝土掺加3.0%FS防水材料,标准养护、浸水养护和自然养护56 d后的预压修复率分别为141.5%、142.5%和131.8%。结果表明,水分对FS材料混凝土的自愈合具有重要作用。通过XRD和SEM对FS防水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性化学物质能够与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与钙矾石,并集中在孔隙和裂缝区域。推断FS防水材料作用机理为;活性化学组分能够促进混凝土孔隙和裂缝区产生更多的水化结晶产物,使混凝土结构更加致密,并修复微裂缝。图:[39]表:[24]参:[80]

项显淙[8](2020)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建设是我国能否成功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我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农村住宅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科学系统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好的符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宜居”“宜业”“宜建”的新要求,成为了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前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农村即有住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现有住宅在功能空间和结构体系上与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仅通过改建来缓解这类矛盾,很难全方位的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本文研究对象为新建农村住宅,分别以功能空间和结构体系作为切入点,探讨农村住宅“宜居”“宜业”的功能适应性设计以及“宜建”的结构适应性策略,使农村住宅分别在功能和结构上体现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回应。在农村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研究中,本文首先针对农村住宅家庭结构动态发展对住宅进行了可持续的功能空间设计,其次针对农村乡风文明缺失的现象对堂屋和院落空间进行设计,使住宅达到更“宜居”的要求;最后根据农村住宅家庭产业的类型,对住宅生活和生产经营空间进行设计,使农村住宅更好的服务“宜业”的要求。在农村住宅的结构体系研究中,本文以时间线为线索梳理了农村中具有代表性的结构体系,并从经济便捷、生态环保、舒适宜居、特色风貌、产业化发展五个角度分析各时期农村住宅代表结构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劣,针对各自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住宅结构适应性策略,使各种结构体系的农村住宅都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达到更“宜建”的要求。最后本文通过高校内农村住宅样板房的实际项目,根据文章提出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对样板房进行功能空间的设计和结构体系的选择,期望对今后农村新建住宅提供设计和参考的依据。

赵文浩[9](2020)在《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造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目前能源资源短缺以及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住宅产业向工业化方向转型是必要选择,钢结构住宅具有装配化程度高,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以及可回收、污染少等优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在钢结构住宅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钢结构住宅造价相对传统住宅更高,钢结构体系缺乏策略研究、外墙体系依然不完善等。对外墙的开发与选择,一直是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推广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论文对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的构造做法展开研究,以期推动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与发展。第一章:从本文的选题及背景出发,对国内钢结构住宅外墙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存在着钢结构住宅外墙造价较高以及钢结构住宅建筑外墙实际工程中的存在“墙害”等问题,随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并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对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钢结构住宅体系、外墙系统、新型墙体材料以及轻质复合外墙进行介绍,并对轻质复合外墙进行分类,将其作为下文构造研究的基础。梳理构造层面上满足外墙功能特性的物理原理,并结合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的设计原则,以此作为之后外墙构造分析的标准。第三章:对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的构成及复合进行梳理,其中包括基层、保温层、饰面层、防水层以及隔汽层。并从实际案例、成熟的图集以及相关规范中,整理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各功能层的材料以及各功能层的连接构造做法,也为进一步探讨外墙中出现的渗、裂、热等“墙害”问题以及外墙构造分析打下基础。第四章:对钢结构住宅外墙渗、裂、热等“墙害”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各类外墙构成及复合构造做法,找到不同类型外墙产生“墙害”的原因和位置,并对各类“墙害”的处理构造做法进行对比,将其作为下一步外墙构造对比的依据。按照钢结构住宅外墙设计原则,对预制复合条板墙、预制复合大板墙以及龙骨现场复合墙三类外墙进行综合比较,对比分析各类墙板的优缺点,总结归纳适合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类型及构造做法。第六章:总结。

延海龙[10](2020)在《利用磷石膏制备建筑砌块的防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磷石膏是使用磷矿石进行磷酸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副产物,在我国有着庞大的堆存量,其含有磷酸及其盐、氟化物、重金属、少量放射性物质、有机物等物质。我国磷石膏的年产量近7000万吨,大量副产磷石膏因所含杂质种类复杂,利用率低而被堆存,进而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土壤污染、水污染等诸多问题,磷石膏的高效利用一直都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及支持。磷石膏有着很多优良的性能,其二水硫酸钙含量高,是天然石膏替代品的绝佳选择,以磷石膏为原料制造生产的建筑石膏板、砌块等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是因为磷石膏水化产物二水硫酸钙溶解度高,且微观结构孔隙率高等原因,导致磷石膏建筑制品的防水性能差,影响了磷石膏建筑制品的使用环境及稳定性。本课题主要围绕以磷石膏、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制备的建筑砌块,通过调节磷石膏、水泥、粉煤灰、玻化微珠的配比,并掺加自主研制复合激发剂使得砌块的防水性能得到较大提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防水砌块的微观结构、防水机理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验研究了磷石膏、水泥、粉煤灰的掺量配比,对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性能上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比为质量比磷石膏:粉煤灰:水泥=50:30:15,水料比为0.4。制得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3d抗压强度约为8 MPa,7 d抗压强度约为9 MPa,28 d抗压强度12 MPa。标准稠度需水量39.6%,初凝时间9分钟,终凝时间13分钟。(2)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自研激发剂矿粉、纤维素醚的掺加量与确定了玻化微珠的掺加量对磷石膏砌块性能上的影响,确定了 HL-07激发剂中矿粉、纤维素醚最佳复配比例,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自主研制复合激发剂对磷石膏砌块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在磷石膏用量为500 g时,自研复合激发剂掺量为10 g,其中矿粉为50%,纤维素醚2%,HL-07激发剂3g,玻化微珠0.2 cm3。(3)对使用原料及外加剂最佳配比制得的试样进行各方面的性能检测,测得其软化系数为0.85,吸水率为5%左右,28 d抗压强度达15 MPa左右,导热系数为0.12 W/(m·K),无苔藓化现象,抗冻融性能良好。以上性能完全符合作为防水建筑砌块应用于墙体材料的性能要求。(4)运用X射线衍射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发现制得的磷石膏砌块中含有CSH凝胶、钙矾石(AFt)及CASH凝胶,通过SEM扫描电镜发现其晶体微观结构中,既有大量凝胶包裹在晶粒上,使得晶粒增粗,孔隙减小,又有在晶粒搭接处呈包覆状的絮状凝胶,有效阻挡了水分对内部结构的侵蚀,使磷石膏砌块的耐水性能显着提高。在凝胶处选取4个点进行EDS分析,根据EDS的元素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结构中存在于晶粒搭接处以及包裹在晶粒周围的凝胶既有CSH凝胶和钙矾石,又有CASH凝胶。以上絮凝结构的存在,使得晶体微观结构更加致密,空隙较小且孔隙率较低,晶粒间结构更加稳固,软化系数、抗压强度等性能与普通石膏砌块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二、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永不停歇创新的脚步——访2020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兵(论文提纲范文)

因新而生
因新而在
因新而大

(2)福州市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建筑的发展
        1.1.2 生态建筑的趋势
        1.1.3 柴栏厝现状
    1.2 研究范围及对象的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柴栏厝民居研究
        1.4.2 建筑适应性研究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柴栏厝民居实态调研
    2.1 柴栏厝民居概述
        2.1.1 形态特征
        2.1.2 柴栏厝分类
    2.2 经济人文背景
        2.2.1 产业结构
        2.2.2 建造观念
        2.2.3 文化信仰
    2.3 规划布局
        2.3.1 单体式布局
        2.3.2 群组式布局
        2.3.3 临街式布局
        2.3.4 山地式布局
    2.4 空间组织
        2.4.1 街巷空间
        2.4.2 天井空间
        2.4.3 使用功能
    2.5 材料构造
        2.5.1 建筑材料
        2.5.2 建筑结构
    2.6 空间形态
        2.6.1 空间单元
        2.6.2 空间尺度
    2.7 本章小结
3 柴栏厝民居空间营建模式研究
    3.1 柴栏厝民居空间原型
        3.1.1 柴栏厝民居单体原型
        3.1.2 柴栏厝民居原型的组织方式
    3.2 柴栏厝民居空间营建要素
        3.2.1 空间组织与楼梯
        3.2.2 场地改造与地形
        3.2.3 结构体系与洞口
        3.2.4 围护结构与材料
        3.2.5 屋顶形式与遮蔽
        3.2.6 外部空间与环境
    3.3 本章小结
4 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研究
    4.1 适应性阐释及其影响因素
        4.1.1 适应性的阐释
        4.1.2 建筑的适应性
        4.1.3 建筑适应性基本要素
    4.2 社会适应性
        4.2.1 人地关系
        4.2.2 家庭结构
        4.2.3 建造技术
        4.2.4 经济特征
        4.2.5 政策方针
    4.3 文化适应性
        4.3.1 儒家文化
        4.3.2 闽越文化
        4.3.3 宗族文化
        4.3.4 海洋文化
        4.3.5 宗教文化
    4.4 气候适应性
        4.4.1 福州气候分区与适应性策略
        4.4.2 防雨防潮
        4.4.3 防风与通风
        4.4.4 保温隔热
        4.4.5 遮阳与采光
    4.5 长效发展的适应性策略
        4.5.1 系统认知
        4.5.2 技术引导
        4.5.3 自我发展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适应性的柴栏厝民居改造
    5.1 历史建筑保护策略
        5.1.1 福州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5.1.2 传统民居的适应性再利用
    5.2 隆平路7 号空间适应性改造案例评析
        5.2.1 建筑概况
        5.2.2 建筑保护设计
        5.2.3 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5.2.4 建筑生态设计
        5.2.5 改造评析
    5.3 龙岭顶14,15,16 号空间适应性改造设计
        5.3.1 建筑概况
        5.3.2 建筑保护设计
        5.3.3 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5.3.4 建筑生态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的结论
        6.1.1 柴栏厝民居空间营建模式
        6.1.2 柴栏厝民居适应性
        6.1.3 柴栏厝民居现代适应性改造设计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项目和设计竞赛
致谢

(3)纤维/膨胀珍珠岩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脱硫石膏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思路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仪器及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优化
    3.1 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优化
    3.2 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1 玻璃纤维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2 聚丙烯纤维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3 木质纤维素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4 纤维复掺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5 纤维单掺与复掺的对比
    4.6 纤维分散剂HPMC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研究
    5.1 有机硅防水剂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的影响
    5.2 石蜡乳液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的影响
    5.3 防水剂复掺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的影响
    5.4 防水剂单掺与复掺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云南省怒江州传统木楞房建筑适宜性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题目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传统木楞房
        1.4.2 适宜性更新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怒江州民居的相关研究
        1.5.2 建筑适宜性更新的相关研究
        1.5.3 传统木楞房的相关研究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第2章 云南省怒江州传统木楞房的形成与特征
    2.1 云南省怒江州自然及社会环境分析
        2.1.1 云南省区域自然环境分析
        2.1.2 怒江州地域自然环境分析
        2.1.3 怒江州人文社会环境分析
    2.2 传统木楞房建筑形制的来源
        2.2.1 穴居文化的脉络延续
        2.2.2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变迁
        2.2.3 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2.3 传统木楞房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2.3.1 木楞房的原始形态
        2.3.2 横向空间的拓展
        2.3.3 纵向空间的拓展
        2.3.4 传统木楞房的形态语言
    2.4 传统木楞房的基本特征
        2.4.1 灵活高效的建筑布局
        2.4.2 高度适应性的接地关系
        2.4.3 融于自然的色彩风貌
        2.4.4 .简单原始的建造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怒江州木楞房现状与适宜性更新基础
    3.1 现状调研
        3.1.1 调研对象与调研方法
        3.1.2 调研目的与调研内容
    3.2 传统木楞房建筑现状
        3.2.1 功能空间
        3.2.2 结构体系
        3.2.3 居住环境
        3.2.4 材料利用
    3.3 现有更新实践
        3.3.1 自发性更新
        3.3.2 颠覆性更新
        3.3.3 既有更新实践评述
    3.4 建筑现状总结及其背后的成因分析
        3.4.1 建筑现状总结
        3.4.2 现状问题背后的成因
    3.5 传统木楞房适宜性更新的必要性及内涵
        3.5.1 适宜性更新的必要性
        3.5.2 适宜性更新的内涵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木楞房适宜性更新策略
    4.1 适宜性更新原则及更新体系
        4.1.1 更新原则
        4.1.2 更新体系
    4.2 原型调适的功能优化策略
        4.2.1 以堂屋为核心的功能置换与重组
        4.2.2 以空间单元为基础的功能扩展
    4.3 体系融合的结构优化策略
        4.3.1 围护结构优化
        4.3.2 承重结构优化
        4.3.3 重型屋架结构优化
        4.3.4 节点构造优化
    4.4 宜居舒适的室内环境提升策略
        4.4.1 优化室内排烟方式
        4.4.3 增设家具设施
    4.5 适度使用的材料应用策略
        4.5.1 墙体
        4.5.2 门窗
        4.5.3 屋顶
        4.5.5 承重结构
    4.6 传承合作的更新技术策略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云南省怒江州木楞房适宜性更新设计
    5.1 建筑概况
        5.1.1 基本信息
        5.1.2 现存问题分析
    5.2 适宜性更新措施
        5.2.1 功能空间优化
        5.2.2 结构体系更新
        5.2.3 构造节点优化
        5.2.4 室内环境提升
        5.2.5 更新措施总结
    5.3 更新效果模拟分析
        5.3.1 基础及优化模型建立
        5.3.2 软件模拟数据验证
        5.3.3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纤维/EPS颗粒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仪器与检测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件成型
    2.4 试件检测
第三章 单种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影响
    3.1 EPS颗粒对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3.2 EPS颗粒在脱硫石膏中上浮的机理分析
    3.3 单掺EPS颗粒对脱硫石膏均匀性的表征分析
    3.4 玄武岩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3.5 PVA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3.6 木质纤维素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3.7 单掺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均匀性的表征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影响
    4.1 复掺两种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2 复掺三种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3 复掺纤维对EPS颗粒/脱硫石膏均匀性调控与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加剂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5.1 羟乙基纤维素(HEC)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5.2 增稠剂(HEC)对EPS颗粒/脱硫石膏均匀性调控与表征
    5.3 无机外加剂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5.4 有机硅防水剂对EPS颗粒/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固废基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保温材料的现状
        1.2.1 有机保温材料
        1.2.2 无机保温材料
    1.3 泡沫混凝土的优化研究进展
    1.4 工业固废的研究现状
        1.4.1 工业固废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1.4.2 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现状
    1.5 工业固废制备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及方法
    2.1 试验原料
        2.1.1 SHAM的固废原材料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流程
        2.3.1 固废基SHAM的制备
        2.3.2 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方法
        2.4.1 机械性能的测定
        2.4.2 导热系数的测定
        2.4.3 吸水率的测定
        2.4.4 孔结构及水化微观形貌的测定
        2.4.5 膨胀收缩的测定
    2.5 分析手段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2.5.2 水化热分析
        2.5.3 TGA/DSC同步热分析
第3章 基于工业固废制备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
    3.1 引言
    3.2 固废基SHAM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3.2.1 胶凝材料的矿物相分析
        3.2.2 胶凝材料的性能测试
        3.2.3 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
    3.3 固废基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
        3.3.1 泡沫掺量对干密度的影响
        3.3.2 干密度与抗压强度的拟合关系
        3.3.3 干密度与导热系数之间的拟合关系
        3.3.4 干密度与吸水率之间的拟合关系
    3.4 孔结构分析
        3.4.1 不同干密度下,孔结构的变化
        3.4.2 GEIM的微观孔结构
        3.4.3 GEIM孔结构的机理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EIM的优化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增稠稳泡(HPMC)对GEIM性能的影响
        4.2.1 HPMC对SHAM浆体流动度的影响
        4.2.2 HPMC对SHAM水化热的影响
        4.2.3 HPMC对SHAM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
        4.2.4 HPMC对SHAM水化的影响
        4.2.5 HPMC对GEIM基础性能的影响
        4.2.6 HPMC对GEIM孔结构的影响
    4.3 降低GEIM吸水的试验研究
    4.4 纤维增强GEIM的试验研究
    4.5 尾矿利用对GEIM的优化分析
        4.5.1 石灰石尾矿对GEIM性能的影响
        4.5.2 金尾矿对GEIM抗压强度的影响
        4.5.3 铁尾矿对GEIM抗压强度的影响
    4.6 GEIM的成本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SHAM混合大比例脱硫石膏制备GEIM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脱硫石膏的预处理
        5.2.1 预处理前后脱硫石膏的成分变化
        5.2.2 预处理后脱硫石膏的SEM分析
    5.3 SHAM改性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
        5.3.1 不同SHAM掺加量对性能的影响
        5.3.2 复合材料水化分析
        5.3.3 复合材料水化热分析
    5.4 SHAM改性脱硫石膏复合制备GEIM
        5.4.1 复合材料制备GEIM的基本性能
        5.4.2 复合材料制备GEIM的膨胀性分析
        5.4.3 复合制备GEIM的孔结构分析
        5.4.4 复合制备GEIM的成本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混凝土刚性自防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普通混凝土渗漏的原因
        1.1.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发展
    1.2 混凝土结构刚性防水材料
        1.2.1 混凝土防水剂
        1.2.2 外加剂防水材料
        1.2.3 注浆堵漏、修补材料
    1.3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1.3.1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特点
        1.3.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发展现状
    1.4 混凝土刚性自防水材料活性化学物质的分析
        1.4.1 混凝土的组成
        1.4.2 活性化学物质的选取原则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仪器及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2.3.2 凝结时间差
        2.3.3 抗压强度比与预压修复率
        2.3.4 砂浆力学性能测试
        2.3.5 砂浆、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
        2.3.6 砂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测试
        2.3.7 孔结构测试
        2.3.8 XRD测试
        2.3.9 SEM测试
第三章 混凝刚性土自防水材料的制备
    3.1 正交试验的设计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活性化学物质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影响
        3.2.2 活性化学物质对水泥砂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
        3.2.3 活性化学物质对水泥砂浆抗渗性能影响
    3.3 活性化学物质配合比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S自防水材料关键性能试验研究
    4.1 FS防水材料的性能
        4.1.1 外观与含水率
        4.1.2 细度与氯离子含量
        4.1.3 减水率
        4.1.4 凝结时间差
        4.1.5 抗压强度比
        4.1.6 抗渗性能
    4.2 水灰比对FS防水材料混凝土性能影响
        4.2.1 力学性能
        4.2.2 孔结构
        4.2.3 耐久性
    4.3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自修复性能影响
        4.3.1 标准养护条件
        4.3.2 浸水养护条件
        4.3.3 自然养护条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S防水材料的防水机理
    5.1 X射线衍射分析
    5.2 扫描电镜分析
    5.3 防水机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政策与机遇
        1.1.2 我国农村住宅现状与问题
        1.1.3 乡村振兴对农村住宅提出的新要求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的“宜居”研究
    2.1 传统居住型住宅功能需求分析
        2.1.1 居住需求——可持续性的功能空间
        2.1.2 精神需求——堂屋以及院落空间
    2.2 传统居住型住宅内人的生活行为分析
    2.3 传统居住型住宅的空间构成要素
        2.3.1 室外空间构成要素
        2.3.2 室内空间构成要素
    2.4 传统居住型住宅“宜居”功能空间设计
        2.4.1 传统居住型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
        2.4.2 传统居住型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2.4.3 可持续性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2.4.4 传承乡土文化的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第3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的“宜业”研究
    3.1 家庭产业型住宅功能需求分析
        3.1.1 “宜业”的新需求——生产经营的功能空间
    3.2 家庭产业型住宅功能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3.2.1 家庭产业型住宅的功能特征
        3.2.2 家庭产业型住宅的发展趋势
    3.3 农村职业及家庭产业型住宅分类
    3.4 家庭产业型住宅“宜业”功能空间设计
        3.4.1 农业生产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3.4.2 商品零售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3.4.3 特色餐饮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3.4.4 旅游民宿型住宅功能空间设计
第4章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的“宜建”研究
    4.1 乡村振兴对农村住宅建筑结构的需求分析
        4.1.1 农村住宅结构经济便捷的需求
        4.1.2 农村住宅结构生态环保的需求
        4.1.3 农村住宅结构舒适宜居的需求
        4.1.4 农村住宅结构特色风貌的需求
        4.1.5 农村住宅结构产业化的需求
    4.2 农村住宅结构的分类及范畴
        4.2.1 传统农村住宅结构——木结构、土结构
        4.2.2 近代农村住宅结构——砖混结构
        4.2.3 当代农村住宅结构——轻钢结构
    4.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结构的特点分析
        4.3.1 传统农村住宅结构
        4.3.2 近代农村住宅结构
        4.3.3 当代农村住宅结构
    4.4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住宅结构的适应性策略
        4.4.1 传统住宅结构的“现代技术重生”
        4.4.2 近代砖混结构的“环保形象重塑”
        4.4.3 当代轻钢结构的“乡土文化传承”
第5章 农村住宅样板房项目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缘起
        5.1.2 基本概况
    5.2 设计原则
        5.2.1 生态环保原则
        5.2.2 舒适宜居原则
        5.2.3 延续乡土文化原则
        5.2.4 住宅产业化发展原则
    5.3 农村样板房“宜居”设计
        5.3.1 样板房基本空间概况
        5.3.2 基于低碳环保的生态设计
        5.3.3 基于可持续性功能空间设计
        5.3.4 基于乡土文化的空间设计
    5.5 农村样板房“宜业”设计
        5.5.1 商品零售型住宅
        5.5.2 餐饮服务型住宅
    5.6 农村样板房“宜建”体系的运用
        5.6.1 农村住宅样板房结构体系的选择
        5.6.2 农村住宅样板房结构体系的组成
        5.6.3 农村住宅样板房材料的使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附录1: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9)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钢结构产能过剩
        1.1.2. 我国政策引导
        1.1.3. 市场从供应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1.2. 文献综述
        1.2.1. 问题提出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范围及研究内容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钢结构住宅及外墙系统
    2.1.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2.1.1. 国外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2.1.2. 国内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
    2.2. 钢结构住宅体系概述
        2.2.1. 钢结构住宅体系
        2.2.2. 外墙系统
        2.2.3. 板材类外墙类型划分
        2.2.4. 轻质复合外墙类型划分
    2.3. 钢结构住宅外墙性能要求
        2.3.1. 结构安全
        2.3.2. 保温隔热
        2.3.3. 密闭防水
        2.3.4. 隔声性能
        2.3.5. 防火性能
        2.3.6. 装饰性能
    2.4. 钢结构住宅外墙设计原则
        2.4.1. 性能要求
        2.4.2. 工业化程度
    2.5. 本章小结
3. 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成及复合
    3.1. 轻质复合外墙功能层材料
        3.1.1. 基层墙体
        3.1.2. 保温层
        3.1.3. 饰面层
        3.1.4. 防水层
        3.1.5. 隔气层
    3.2. 轻质复合外墙功能层连接
        3.2.1. 基墙与钢结构的连接
        3.2.2. 保温层复合
        3.2.3. 饰面层复合
        3.2.4. 防水层、隔汽层复合
    3.3. 本章小结
4. 轻质复合外墙构造设计分析
    4.1. “墙害”产生原因及位置分析
        4.1.1. “墙害”现象
        4.1.2. “墙害”产生部位
    4.2. 潜在外墙“渗裂”分析
        4.2.1. 钢结构与墙面开裂
        4.2.2. 基层墙体
        4.2.3. 保温层
        4.2.4. 外饰面
    4.3. 外墙“热桥”处理构造
        4.3.1. 钢梁钢柱
        4.3.2. 基层墙体
    4.4. 轻质复合外墙综合比较
        4.4.1. 性能要求
        4.4.2. 工业化程度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
    5.1. 结论
    5.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利用磷石膏制备建筑砌块的防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磷石膏概述
        1.2.1 磷石膏的来源与性质
        1.2.2 磷石膏的主要杂质及预处理方法
        1.2.3 磷石膏的结构与性能
        1.2.4 国内外对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途径
    1.3 石膏砌块概述
        1.3.1 石膏砌块应用现状
        1.3.2 石膏建筑砌块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1.4.1 磷石膏建筑砌块防水性能提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磷石膏的预处理
        2.3.2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2.3.3 凝结时间的测定
        2.3.4 试件的制备及养护
        2.3.5 试样基本性能的检测
    2.4 微观测试方法
第三章 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组成的研究
    3.1 磷石膏与粉煤灰掺量配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2 水泥掺量配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 矿粉、纤维素醚、玻化微珠配比对磷石膏砌块性能的影响
        3.3.1 对抗压强度、表观密度、导热系数的影响
        3.3.2 对软化系数(Sc)影响的测定
    3.4 自研激发剂对磷石膏砌块软化系数影响的测定
    3.5 试样性能检测
        3.5.1 试样吸水率的测定
        3.5.2 试样抗压强度的测定
        3.5.3 试样苔藓化测试
        3.5.4 试样动水溶蚀性测试
        3.5.5 试样抗冻融性测试
        3.5.6 试样导热系数测试
第四章 磷石膏建筑砌块防水性能的微观机理分析
    4.1 微观分析
        4.1.1 材料物相分析(XRD)
        4.1.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4.2 孔径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永不停歇创新的脚步——访2020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兵[J]. 李媛. 中国建材, 2021(11)
  • [2]福州市柴栏厝民居空间适应性探究[D]. 林建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纤维/膨胀珍珠岩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D]. 杨慧君. 石河子大学, 2021
  • [4]云南省怒江州传统木楞房建筑适宜性更新设计研究[D]. 刘轲.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5]纤维/EPS颗粒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D]. 李元琦. 石河子大学, 2021
  • [6]固废基硫铝系绿色节能保温材料的制备及优化研究[D]. 杨世钊. 山东大学, 2021(12)
  • [7]混凝土刚性自防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钱彦磊.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8]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 项显淙.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9]钢结构住宅外围护墙体构造设计研究[D]. 赵文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利用磷石膏制备建筑砌块的防水性能研究[D]. 延海龙. 济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我国建筑防水石膏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