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

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

一、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论文文献综述)

伍晶星[1](2021)在《藏羚羊和岩羊朊蛋白基因分析及五种动物重组朊蛋白在RT-QuIC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羊瘙痒病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它可以在绵羊和山羊羊群之中传播,其疾病的易感性、潜伏期和跨物种传播的能力主要受宿主朊蛋白基因(prionprotein gene,Prnp)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藏羚羊和岩羊发生羊瘙痒病的报道,研究藏羚羊和岩羊的Prnp序列有助于评估藏羚羊和岩羊对羊瘙痒病的易感性。参照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绵羊Prnp序列设计引物,然后对藏羚羊和岩羊的Prnp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藏羚羊和岩羊Prnp序列由771个核苷酸构成,编码25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1只藏羚羊和4只岩羊PrP(prion protein,PrP)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并且与野生型绵羊PrP氨基酸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此外,藏羚羊和岩羊PrP氨基酸序列与山羊(99.2%)、汤氏瞪羚(99.2%)、马鹿(98%)、牛(97.7%)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对PrP氨基酸序列136、154、171位多态性分析后发现本次研究的21只藏羚羊和4只岩羊可能和野生型绵羊一样对羊瘙痒病易感。本研究为羊瘙痒病在藏羚羊羊群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示要加强藏羚羊和岩羊羊群中羊瘙痒病的监测。实时震动诱导转化(real-time quaking-induced conversion,RT-QuIC)是一种体外模拟PrPc错误折叠的扩增技术,它可以实时监测生成的淀粉样纤维含量,其诊断性能需要种子和底物的适当组合,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原核表达的仓鼠朊蛋白作为底物。本研究采用pRSETA质粒构建岩羊、沙狐、高原鼠兔、喜马拉雅旱獭的全长朊蛋白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到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并使用Akata仪器纯化。将这些纯化出来的重组朊蛋白作为RT-QuIC的底物,与国际上常用的仓鼠重组朊蛋白比较,分析发现这些重组朊蛋白在常见朊病毒毒株263K、139A、ME7和S15诱导下纤维形成的差异。在我们RT-QuIC的实验条件下,鼠兔重组朊蛋白对263K、139A、ME7和S15毒株的检测极限为10-7稀释度,这一点和仓鼠重组朊蛋白是一致的。岩羊重组朊蛋白对263K的检测极限为10-7稀释度,对139A、ME7和S15的检测极限为10-5稀释度。在这三种朊蛋白中,鼠兔重组朊蛋白的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早于岩羊和仓鼠重组朊蛋白,提示鼠兔重组朊蛋白具有成为下一个RT-QuIC优良检测底物的能力。尽管沙狐和旱獭重组朊蛋白出现了阳性反应,但是由于其明显的自折叠现象,导致阴性和空白对照出现了假阳性反应,提示沙狐和旱獭重组朊蛋白不适合作为RT-QuIC的底物。这项研究为RT-QuIC反应探索了更多的检测底物,为后续不同朊病毒毒株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底物选择。

刘林青,张淼洁,付雯,王羽新[2](2020)在《美国国家动物卫生监测系统:2017年度监测活动报告——OIE紧急报告及附录》文中指出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疾病事件OIE是负责改善全球动物卫生状况的政府间组织。OIE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个参考组织。美国是OIE的成员国和WTO的签署国。成员国有义务遵守WTO关于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协议。WTO将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动物卫生问题的标准制定权授予了OIE。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履行OIE的报告义务,包括国家动物卫生报告系统(NAHRS)、外来动物疾病报告(FAD)、国家规划疾病监测报告等。

徐家兴[3](2019)在《出口国动物疫病的爆发对中国肉类进口贸易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生活标准不断的提高,人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变成肉类产品。全国人均肉类消费量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不断上升,已经从2000年的20.22kg上升到2016年的32kg。肉类需求上升和国内生产受限制对中国的肉类消费构成了挑战。为填补国内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空白,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的肉类产品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动物疫病的爆发可能危及中国满足其消费肉类需求的能力。本文分析出口国动物疫病的爆发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我国肉类进口贸易现状分析,选取了 2003年美国发生疯牛病、2007年加拿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2001年法国发生口蹄疫作为案例研究分析疫病发生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这三种疫病在出口国发生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的影响。选取出口国人均GDP、总人口、我国人均GDP、我国与出口国的地理距离、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是否发生等多个因素作为文中的解释变量,截取1992年到2017年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62个国家对我国肉类出口贸易值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国人均GDP、总人口、我国人均GDP、总人口数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值都是正面影响,其中我国总人口和人均GDP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值的影响较大。我国人均收入越高,总人数越多我国从国外进口的肉类贸易值越大;疯牛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会使得我国减少从该国进口肉类产品,口蹄疫对其影响不显着;从我国肉类产品进口贸易来看:疯牛病的发生使得我国减少进口牛肉产品但是增加其他肉类如禽肉的进口、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使得我国减少进口禽肉产品增加其他如牛肉的进口、口蹄疫的发生使得我国增加猪肉产品的进口。由于替代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使得我国能够进口其他肉类来替代发生疫病的肉类产品、能从没发生疫病的国家进口肉类产品来满足国内的肉类需求。在疫情期间,中国不仅增加了从其他主要出口国进口的牛肉或禽肉,而且还增加了其他动物产品的进口,如可食用内脏和猪肉。结果表明,由于替代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使得中国的肉类进口贸易正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可以作为满足中国飙升的肉类消费的可靠来源。

张珠明[4](2016)在《PrP基因多态性及PrP多肽对树突状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朊病毒病也称作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一类人和动物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羊瘁病(scrapie)、疯牛病(BSE)和人的克雅氏病(CJD)等。朊病毒是正常细胞型的朊蛋白构象改变后形成的,有的动物对TSE易感,有的则存在种间屏障,甚至同品种间个体也有着差异。因此,本论文通过对3种地方品种家畜的朊蛋白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补充、填补了基因多态性方面的数据空白,便于更好地开展品种改良和TSEs的防控。同时本论文也研究了朊病毒替代模型朊蛋白多肽PrP106-126与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丰富了朊病毒空间构象改变研究和入侵机制研究的数据。采集89峰双峰驼、112只宁夏滩羊和30只西吉驴的静脉血,应用PCR、基因克隆的方法,扩增并克隆了三种家畜的朊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分析了各自朊蛋白基因PRNP的多态性。双峰驼的PRNP基因ORF区770 bp,编码256个氨基酸。推导出的氨基酸有5个8肽(9肽)重复区,两个9肽的中间是3个8肽重复区。与其他反刍动物相比较,多态性出现在16(A→V)、17(M→T)、120(N→S)、176(R→K)、215(I-→V)、234(S→Y、237(Y→S)和239(Q→G)。89峰双峰驼核苷酸只在264位有2个同义突变T碱基和C碱基。89峰双峰驼基因序列高度保守,本实验中只出现了两种多态性序列,已提交genbank.与单峰驼、绵羊和牛的序列显现出高度一致性,百分值分别是(99.2%,99.1%)、(91.9%,91.8%)和(91.8%,91.6%)。滩羊的PRNP基因ORF区全长768 bp,编码256个氨基酸。滩羊间PRNP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很高,突变主要发生在154和171位的氨基酸残基。112只滩羊136、154和171的等位基因主要是ARQ(86.6%)、AHQ(8.9%)和ARH(4.5%),提示宁夏滩羊这个品种对羊痒病易感。首次报道了西吉驴的PRNP基因多态性的资料。ORF区全长768 bp,编码256个氨基酸。30头西吉驴PRNP的一致性高达99.87%。主要的同义多态性位点是153(C→T、 237(T→C)和354(G→C),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100%。推导出的氨基酸以MVKSH起始,在45~95位氨基酸间有5个8(9)肽重复区。与其他动物比对显示,西吉驴的氨基酸多态性主要如下:S100T、G101S、E171Q、V206I、K223R、Y225S、E226Q、F228Y、 Q229Y和V244I。西吉驴和其他马科动物间只有两个多态性位点,显示马科动物朊蛋白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与人相比较,三种动物朊蛋白106-126间的112位都发生了M→V的置换。人工合成的朊蛋白多肽106-126在作用于树突状细胞肉瘤细胞(DCs)时,100μ组的DCs在12 h出现一定程度的凋亡,各组没有出现明显的细胞坏死。DCs能够通过NF-κB通路释放细胞因子,信号出现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约为1 h-2 h;NF-κB的表达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多肽使用量有相关性。RAGE抑制剂奥美沙坦酯能够抑制RAGE介导的NF-κB通路,提示PrP106-126多肽诱导下的NF-κB通路是由RAGE介导的。

赵丽梅[5](2015)在《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文中研究指明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天花、黑死病、1918年纽约大流感都在人类的历史上刻下了阴森森的恐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去这种自然爆发的形态以外,有些传染病的病毒如天花、霍乱也可以成为生物战剂,变成战争武器,即生物武器,其目的就是“蓄意疾病”,它对战后尤其是冷战后的美国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冷战的结束使新的因素不断被注入到国家安全问题中来,从而不断衍生出新的问题和矛盾,由传染病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生物恐怖主义,对各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家安全受非传统国家安全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9.11”及之后的炭疽杆菌事件,将美国国家安全的内涵由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安全扩展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公共安全、科技安全、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生物恐怖所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发展轨迹。本文选取1992-2008年这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作为研究题目,试图利用美国政府的公开文档、解密文档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从克林顿政府到乔治·W·布什政府这一时限内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的发展进程。从而揭示出由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巨大影响;作为双方构建的结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又在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影响了美国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制定。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点面结合、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相结合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拟达到四个研究目的:(1)通过对克林顿政府和乔治·W·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阐述和分析,探求异同,揭示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2)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相互影响、相互构建过程;(3)通过考察美国政府内部各应急管理部门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主张,揭示出美国各政治势力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和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影响力;(4)通过对1992年至2008年美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研究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刘雨田,孙成友,迟田英,肖卫华,王志亮[6](2015)在《非典型疯牛病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自2001年欧盟实施疯牛病主动监测以后,人们发现一种新的与典型疯牛病不一样的疯牛病,即非典型疯牛病。后来,在日本、加拿大、美国、巴西等也发现非典型疯牛病。目前普遍认为,该类疯牛病多发于老年牛,临床上有的表现症状,有的无症状,具有自发性和散发性特征,发病率低,约为百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三。研究发现,非典型疯牛病可以分为H型和L型,两者在PK酶抗性、糖基化、传染性、机体内分布等存在差异,同时与典型疯牛病也存在明显差异。比较来看,L型疯牛病的传染性最强,H型疯牛病的传染性较弱。论文从非典型疯牛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布及分子特性、传染性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郑雪光,滕翔雁,朱迪国,宋建德,王栋,黄保续,王树双,李长友,侯玉慧[7](2014)在《全球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及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的第一个子课题。研究运用描述性分析与典型案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近30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流行特点,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和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导致疫情发生、流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初步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动物疫病的潜在流行趋势。本研究把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制定及实施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制定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所用资料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但从社会经济水平、动物疫病防范控制能力、防范意识等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疫病发生情况、所引起的损失、造成公共卫生影响等可能更为严重。

王荔华[8](2013)在《牦牛朊蛋白基因(Prnp)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疯牛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朊蛋白基因(Prnp)编码朊蛋白,是引起疯牛病的主效基因。为研究牦牛疯牛病的易感性与Prnp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本文以288头牦牛为研究对象,鉴定牦牛的Prnp启动子23bp插入/缺失和第一内含子12bp插入/缺失多态,统计分析牦牛与各国已报道的牛23bp和12bp插入/缺失数据;并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对79头牦牛延髓组织中Prn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单倍型、年龄、公母和毛色间的表达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对牦牛Prnp基因23bp和12bp两个插入/缺失位点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得到牦牛23bp和12bp两个插入/缺失(I/D)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其中,牦牛23bp插入-插入、插入-缺失和缺失-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027、0.113和0.86,其插入和缺失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133和0.867;12bp插入-插入、插入-缺失和缺失-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627、0.355和0.018,其插入和缺失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为0.804和0.196。与世界各国已报道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牦牛12bp多态位点均具有较高的插入频率,而牦牛23bp多态位点具有极低的插入频率。2.构建了牦牛Prnp基因23bp和12bp插入/缺失位点组成的单倍型。牦牛以23缺失12插入单倍型(23D12I)为主,该单倍型频率为0.692。3.牦牛Prn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延髓组织)在不同基因型中差异显着(P<0.05),验证了23bp和12bp插入/缺失多态影响牛疯牛病易感性。4.牦牛延髓组织中Prn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毛色中差异不显着(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朊蛋白基因23bp与12bp位点的插入与缺失影响该基因的相对表达,与资料数据相比较,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影响牦牛疯牛病的易感性。

沈曼莉,孙晓霞,宋有涛[9](2012)在《疯牛病防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人畜共患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国际上有关疯牛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最近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新的角度,主要从疯牛病的风险因素、演化、种间传播、防治药物和监控体系等方面做以综述,旨在为我国各级政府在"后疯牛病时期"制定相应的疯牛病的防治政策提供参考.

陈霞[10](2010)在《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卫生合作(2002-2009)》文中研究指明2002-2003年爆发的SARS危机深刻揭示了传染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巨大威力。这场危机已经过去7年,但是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新发和复发传染病依旧在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也在悄然影响着国家间的政治经济交往。公共卫生正在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东亚是受SARS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地区。危机意识薄弱,公共卫生水平低下,国家间协调与合作不力,都加重了东亚地区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的脆弱性。不过,与1997年金融危机不同的是,东亚国家在危机期间就迅速达成一致,主要依靠域内国家的通力合作成功抵御了这场危机。东亚卫生合作正是从SARS危机期间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起步的。这一案例为研究区域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地区稳定与繁荣的作用,以及区域公共产品与地区合作和地区一体化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启发性的思考。区域公共产品理论是研究和解释地区合作和地区一体化趋势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由域内国家联合起来对适用于本地区、服务于本地区的相关区域公共产品进行筹措、融资和管理的做法,将是今后国际关系中的一大趋势。区域公共产品的政策含义在于,国家可以通过为公共产品承担一定的成本而不是“搭便车”的做法,来分享地区机制建设的收益。参与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推动地区合作,对东亚国家来说同样具有吸引力。不过,东亚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政治安全因素、价值认同因素和域外因素这三大障碍决定了东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是市场内在的需求,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由危机推动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东亚一体化复制欧盟从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到完全经济一体化的“五段论模式”是不现实的。东亚合作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从公共卫生入手扩充东亚的区域公共产品是一个新思路。公共卫生是一个充满善意的领域,它关乎健康、生存、安全的人类共同价值,在这个非政治、非传统、非典型的领域里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可以降低东亚国家间合作的壁垒与成本,培养信任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合作机制摸索探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公共卫生领域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对东亚合作和一体化具有先导作用。本文的论述就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来证明,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对地区政治和经济产生积极的外部收益,以卫生合作为突破口,是推动东亚走向全面合作的有效路径。对中国的地区战略来说,同样也必须重视公共卫生。中国外交在SARS危机期间的得失对比恰恰证明,为区域卫生公共产品做贡献更容易赢得邻国的尊重。中国的“地区大国责任”如何以更令邻国信服的、放心的、欢迎的方式来体现,这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考验。本文最后的观点是,积极主动地提供区域公共产品是中国为地区做贡献的主要途径,公共卫生尽管不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但却应当成为中国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先序列对象。东亚卫生合作的时间并不长,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成果有限。因此,本文从区域公共产品的角度切入对东亚卫生合作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探索性、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无论如何,公共卫生是一个值得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重视的新领域。

二、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论文提纲范文)

(1)藏羚羊和岩羊朊蛋白基因分析及五种动物重组朊蛋白在RT-QuIC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朊病毒病
    1.2 朊蛋白与朊病毒
    1.3 Prnp对朊病毒病易感性的影响
    1.4 朊病毒传播的物种屏障
    1.5 藏羚羊、岩羊、沙狐、高原鼠兔、喜马拉雅旱獭简介
    1.6 蛋白扩增技术
    1.7 目的和意义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1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3 常用试剂的配制
    2.4 样本
    2.5 其它实验材料
    2.6 用到的实验数据
3 实验方法
    3.1 藏羚羊、岩羊、鼠兔、旱獭的基因组DNA提取
    3.2 藏羚羊和岩羊Prnp序列的扩增
    3.3 藏羚羊和岩羊Prnp序列比对和分析
    3.4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3.4.1 岩羊、鼠兔、旱獭全长朊蛋白片段的扩增
        3.4.2 岩羊、鼠兔全长朊蛋白扩增片段的纯化
        3.4.3 岩羊、鼠兔全长朊蛋白片段和pRSETA空载体的酶切
        3.4.4 酶切产物的纯化
        3.4.5 岩羊、鼠兔全长朊蛋白片段与pRSETA空载体的连接
        3.4.6 旱獭全长朊蛋白片段与pRSETA空载体的重组反应
        3.4.7 将构建好的质粒转化到DH5 α感受态细胞中
        3.4.8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
        3.4.9 提取质粒
        3.4.10 转化到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
        3.4.11 小批量诱导表达
        3.4.12 诱导表达蛋白的考马斯亮蓝染色验证
        3.4.13 大量诱导表达
        3.4.14 包涵体提取
        3.4.15 朊蛋白纯化
        3.4.16 镊柱的回收
        3.4.17 使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验证收集到的蛋白
    3.5 RT-QuIC反应
        3.5.1 种子稀释
        3.5.2 底物体系配制
        3.5.3 上样
        3.5.4 RT-QuIC运行参数设置
        3.5.5 RT-QuIC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藏羚羊和岩羊Prnp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4.1.1 PCR和测序结果
        4.1.2 藏羚羊和岩羊Prnp序列及同源性比对结果
        4.1.3 PrP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
        4.1.4 Pr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4.1.5 PrP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树
    4.2 朊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结果
        4.2.1 岩羊、鼠兔、旱獭全长朊蛋白片段扩增结果
        4.2.2 岩羊、鼠兔全长朊蛋白片段和pRSETA质粒酶切结果
        4.2.3 连接结果
        4.2.4 岩羊、沙狐、鼠兔、旱獭全长朊蛋白小批量诱导结果
        4.2.5 四种重组朊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
        4.2.6 四种重组朊蛋白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4.3 RT-QuIC结果
        4.3.1 羊瘙痒因子仓鼠适应株263K
        4.3.2 羊瘙痒因子小鼠适应株139A
        4.3.3 羊瘙痒因子小鼠适应株ME7
        4.3.4 羊瘙痒因子小鼠适应株S15
5 讨论
6 小结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不同种属间prion蛋白特征
    参考文献

(2)美国国家动物卫生监测系统:2017年度监测活动报告——OIE紧急报告及附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疾病事件
    1. HPAI(高致病性禽流感)H5N2野生鸟类—蒙大拿州。
    2. HPAIH7N9—田纳西州。
    3. LPAI(低致病性禽流感)H5N2—威斯康星。
    4. LPAI H7N9—亚拉巴马州,乔治亚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
    5.“非典型”疯牛病(BSE)—亚拉巴马州。
    6.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得克萨斯州。
二、附录(2017年OIE报告疾病在美国的状态)

(3)出口国动物疫病的爆发对中国肉类进口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1 替代效应
        2.1.2 贸易转移效应
    2.2 文献综述
        2.2.1 肉类进出口贸易现状
        2.2.2 动物疫病方面
        2.2.3 动物疫病对肉类产品的影响综述
    2.3 简要评述
第3章 中国肉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3.1 中国肉类产品进出口现状
    3.2 饲料粮需求测算
    3.3 我国六大进口商进口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物疫病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影响的案例分析
    4.1 动物疫病的危害
    4.2 动物疫病的案例分析
        4.2.1 2003年美国爆发疯牛病
        4.2.2 2007加拿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
        4.2.3 2001年法国爆发口蹄疫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物疫病对我国肉类进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的概述
        5.1.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5.1.2 解释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5.2 引力模型理论
        5.2.1 引力模型的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共线性检验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2 建议
        6.2.1 加强我国对外疫病防控手段
        6.2.2 增加肉类进口产品种类
        6.2.3 增加肉类进口来源国的数量
参考文献
致谢

(4)PrP基因多态性及PrP多肽对树突状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1.2 核因子
    1.3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第二章 偶蹄动物(滩羊和双峰驼)PRNP多态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奇蹄动物(西吉驴)PRNP多态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朊蛋白多肽PRP106-126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朊蛋白多肽PRP106-126通过影响RAGE介导的NF-KB信号活化DCs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界定及其对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论文框架与研究意义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回顾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一、联邦保障局的成立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美国的生物战计划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的形成
    第二节 冷战结束前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一、卫生、教育与福利部的成立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调整
        二、海外援助行动与美国海外国家利益的实现
第二章 克林顿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特点
        二、麻疹的爆发与《儿童免疫计划》对美国公共卫生安全政策的影响
        三、口蹄疫、疯牛病的爆发与《2001年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防和控制法》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面临的生物恐怖主义挑战
        二、《公共卫生威胁与紧急状态法》与应对生物恐怖主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
第三章 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第一节 西尼罗河病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变化
        二、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公告—美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政策
        三、《灭蚊健康安全法》与CDC防范生物恐怖主义作用的加强
        四、《2002年公共卫生安全和恐怖主义防范、应对法》的出台与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新转向
        一、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二、战胜春天的恐惧——布什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四、SARS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五、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治化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美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转变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联邦大流感战略》与美国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三、州、地方政府应对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
        四、H5N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怖主义化与国际合作
    第四节 天花与布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剧变
        一、天花与生物恐怖主义袭击的关系
        二、美国政府对天花的监测与《21世纪生物防御战略》的出台
        三、《天花应急人员保护法》与天花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
        四、“黑暗的冬天”——由虚拟到现实的反生物恐怖主义演习
结语
    一、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的法律依据
    二、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种类
    三、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的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非典型疯牛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特点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 病原在机体中的分布
4 病原分子和生化特征
5 传染性
6 诊断方法
7 小结

(7)全球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动物疫病状况
    1.1新发病不断出现
    1.2跨界动物疫病传播迅速
    1.3人畜共患病危害加剧
    1.4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危害加重
2动物疫病造成的影响分析
3未来趋势初步分析

(8)牦牛朊蛋白基因(Prnp)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疯牛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疯牛病研究概述
        1.1 疯牛病简介
        1.2 疯牛病的起源和现状
        1.3 疯牛病的临床特征、检测和预防
        1.4 疯牛病的致病机理
    第二章 Prnp 基因的研究进展
        2.1 Prnp 基因的结构
        2.2 Prnp 基因的功能
        2.3 Prnp 基因的多态性与 TSE 抗病力的关联性
        2.3.1 Prnp 基因与 TSE 的关联性
        2.3.2 Prnp 基因的多态性与 TSE 抗病性
        2.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牦牛 Prnp 基因 23bp 和 12bp 插入/缺失多态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用牦牛
        3.1.2 试验用两对引物
        3.2 试验设计
        3.3 牦牛肝组织 DNA 的提取和检测
        3.3.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3.2 基因组 DNA 的电泳检测
        3.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5 Prnp 基因启动子区域 23bp 和第一内含子区域 12bp 插入/缺失多态检测
        3.5.1 启动子区域 23bp 插入/缺失的多态鉴定
        3.5.2 第一内含子区域 12bp 插入/缺失的多态鉴定
        3.6 统计分析
        3.7 结果与分析
        3.7.1 DNA 提取的效果检测
        3.7.2 牦牛 Prnp 基因 23bp 和 12bp 插入/缺失的检测
        3.7.3 Prnp 基因 23bp 和 12bp 插入/缺失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析
        3.7.4 Prnp 基因 23bp 和 12bp 插入/缺失的单倍型构建
        3.8 讨论
        3.8.1 Prnp 基因 23bp 和 12bp 插入/缺失的等位基因的鉴定
        3.8.2 牛 Prnp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分析
        3.8.3 基于 Prnp 基因 23bp 和 12bp 插入/缺失多态评估 BSE 抗性
        3.9 小结
    第四章 牦牛延髓组织中 Prnp 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用牦牛
        4.1.2 试验用两对引物
        4.2 试验设计
        4.3 总 RNA 的提取及检测
        4.3.1 总 RNA 的提取
        4.3.2 总 RNA 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4.4 反转录合成 cDNA
        4.5 荧光定量 PCR
        4.5.1 荧光定量 PCR 产物的回收
        4.5.2 Prnp 基因和 Actb 基因标准曲线的建立
        4.5.3 荧光定量 PCR 反应程序及体系
        4.5.4 样品中各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检测
        4.6 数据统计与分析
        4.7 结果与分析
        4.7.1 牦牛延髓组织总 RNA 的纯度、浓度及完整性检测
        4.7.2 牦牛 Prnp 基因和 Actb 基因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4.7.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4.7.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结果
        4.8 讨论
        4.8.1 Prnp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基因型中差异显着
        4.8.2 Prnp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毛色中无差异显着
        4.9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卫生合作(2002-200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论文结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注释
第一章 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卫生
    第一节 区域公共产品的理论建构
        1、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公共产品理论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3、区域公共产品的理论建构与政策含义
    第二节 公共卫生的区域性特征分析
        1、公共卫生的威胁与非传统安全
        2、公共卫生的全球威胁根源在地区
        3、公共卫生的区域性差别
    第三节 区域卫生公共产品是全球卫生治理的创新
        1、公共卫生的公共产品属性
        2、现有卫生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局限
        3、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优势与挑战
        4、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分析
    注释
第二章 SARS危机与东亚卫生合作的形成
    第一节 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缺位与SARS的肆虐
        1、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缺位致东亚成SARS重灾区
        2、SARS在东亚肆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SARS在东亚肆虐对区域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区域联防联控应急合作机制的筹建与成效
        1、"非典峰会"与区域联防联控应急合作机制的建立
        2、区域联防联控应急合作机制的积极成效
    第三节 东亚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初步建立及其分析
        1、抗击SARS是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发展
        2、东亚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注释
第三章 东亚卫生合作的机制化
    第一节 禽流感疫情进一步推动东亚卫生合作
        1、禽流感再次暴露了东亚公共卫生的脆弱性
        2、东亚各国防治禽流感的合作与成效
        3、禽流感合作与SARS合作的比较
    第二节 针对H1N1流感和其它传染病的合作
        1、东亚各国联合应对甲型H1N1流感
        2、关于其它传染病的地区合作
    第三节 东亚卫生合作进入机制化进程
        1、将区域卫生合作纳入东亚地区的功能性合作
        2、10+3新发传染病(EID)项目
    注释
第四章 欧盟卫生合作给东亚的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欧盟卫生合作同样由危机推动
        1、疯牛病危机重创欧盟
        2、疯牛病危机与欧盟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初步建立
        3、SARS危机与欧盟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完善
    第二节 欧盟卫生合作的后续发展给东亚的启示
        1、卫生合作战略定位带来的启示
        2、欧盟卫生合作项目操作机制的借鉴
    第三节 欧盟和东亚卫生合作的比较分析
        1、欧盟和东亚卫生合作的相似性
        2、欧盟和东亚卫生合作的差异性
        3、对东亚卫生合作的启发性思考
    注释
第五章 卫生合作与东亚的区域公共产品
    第一节 东亚区域公共产品发展不平衡
        1、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2、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探索区域合作的"东亚模式"
        1、区域一体化的一般路径与东亚合作背离
        2、新功能主义与东亚合作模式的思考
    第三节 从公共卫生入手扩充东亚区域公共产品
        1、公共卫生在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与问题
        2、提升东亚卫生合作的途径与设想
        3、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外部性与东亚合作
    注释
第六章 卫生合作与中国的睦邻外交
    第一节 从区域公共产品的角度看睦邻外交
        1、区域公共产品与中国的地区责任
        2、中国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意愿、能力和方式
    第二节 中国在东亚卫生合作中的外交空间
        1、公共卫生在中国周边外交议题中的重要性
        2、中国卫生外交的地区性成果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东亚卫生合作和东亚大国关系
        1、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东亚大国关系
        2、以区域卫生合作推动东亚大国关系新发展
    注释
结语 中国参与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路径选择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藏羚羊和岩羊朊蛋白基因分析及五种动物重组朊蛋白在RT-QuIC中的应用[D]. 伍晶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美国国家动物卫生监测系统:2017年度监测活动报告——OIE紧急报告及附录[J]. 刘林青,张淼洁,付雯,王羽新. 中国畜牧业, 2020(19)
  • [3]出口国动物疫病的爆发对中国肉类进口贸易的影响[D]. 徐家兴.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PrP基因多态性及PrP多肽对树突状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D]. 张珠明.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5]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D]. 赵丽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2)
  • [6]非典型疯牛病研究进展[J]. 刘雨田,孙成友,迟田英,肖卫华,王志亮. 动物医学进展, 2015(01)
  • [7]全球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及影响[J]. 郑雪光,滕翔雁,朱迪国,宋建德,王栋,黄保续,王树双,李长友,侯玉慧. 中国动物检疫, 2014(01)
  • [8]牦牛朊蛋白基因(Prnp)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疯牛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D]. 王荔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3)
  • [9]疯牛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 沈曼莉,孙晓霞,宋有涛.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0]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卫生合作(2002-2009)[D]. 陈霞. 复旦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日本发现非典型疯牛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