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上的错误图片

教科书上的错误图片

一、教材中一幅不正确的题图(论文文献综述)

韦国囊[1](2021)在《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普遍缺乏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关注和培养。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概念转变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通过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和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三都县九阡中学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状,明晰问题,为研究提供现实基础;其次,对三都县九阡中学全体生物教师进行访谈,结合本土实际整理归纳影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因素;再次,基于调查和访谈结果,以初中生物学新课标为导向,并结合生物学教材,构建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式教学、生物科学史教学、生物实验的强化和优化、STS教育的渗透、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重要概念”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最后,从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实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几个方面来检验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生物学基础薄弱,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精神,虽然擅长用实验法进行学习,但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较差。2.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3.在实验班实施的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魏江珊[2](2021)在《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与新教材改革又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语文教师要胜任阅读教学课堂,就必须认识到学科教学知识对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将结合课堂实录、问卷与访谈,分析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产生的相关影响,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个案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特征。对于教师来说,其学科教学知识具有个体性,运用于教学实践时,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都有其个性化处理。本章结合教师访谈,呈现三位对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性化特征。第二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学生,教学效果直接作用于学生。本章对三位研究对象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外显情况及学科教学知识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从学生视角呈现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三部分:个案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为使课堂观察的效果对比更明显、研究结果更精准、更科学,本章在一、二章的基础之上,整合材料,以两篇具有代表性的文本《红烛》《赤壁赋》为案例进行课堂实录分析,具体分析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差异对阅读课堂教学的不同影响。第四部分: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策略。通过对三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学生问卷以及课堂实录进行详细分析后,本章从宏观角度提炼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影响。同时,针对产生的相应影响,为教师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提出相应的策略。

颜文文[3](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比较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主题图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所用的反映特定主题内容的具象化图画。为了培养小学生读图解图能力和小学教师教科书研读能力,改善教科书主题图的编排成为一线教师、学者们关注的重要方面。选取了国内应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访谈法,从数量分布、素材选取和呈现方式等维度着手分析教科书主题图,比较两个版本小学数学高年级教科书主题图的异同。对一定数量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科书主题图的教学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主题图数量呈下降趋势,两个版本各个单元、各领域主题图数量分布具有波动性;两个版本主题图素材选取倾向于中性化,苏教版选取的数学认知活动素材较多,人教版城市化素材比农村化素材略多;两个版本主题图以图文结合为主,都采用了虚拟的卡通形象,色彩活泼明丽,苏教版注重动手探究类知识,但知识间的联系不够连贯,人教版擅长运用单元主题图,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独立探索。基于这些差异,结合教师访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编写和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首先是编写方面的改进,人教版教科书主题图编写时可以适当增加“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图;拓展数学认知活动和自然科学素材,体现主题图素材的多元化;均衡城市与农村素材,改善主题图的倾向性;设计朴实平和的人物形象,凸显主题图的美育价值;实现操作活动的具体化,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苏教版教科书主题图可以适当增加“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图;开发生活类、自然科学和数学认知资源,丰富主题图的素材;提供启发性、生活化的情境,完善主题图的呈现方式;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主题图的本质特征;加强合作学习,反思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是教学方面的改进:积累现实素材,加强主题图与现实的联系;结合学情和地区发展,灵活使用主题图;重视信息的提炼与引导,提高学生读图解图能力;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动态呈现主题图;注意数学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合理展示主题图。

沈梅玲[4](2021)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教育部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改革课堂,全面深入强化育人方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2016年又提出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于是江苏省项目小组初步构建了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结构框架,其中突出了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性。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终考试。而电学内容是初中学业水平物理测试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思维导图结合了图片与文字,将思维可视化,层次分明,有效实用。选取一个中心主题,然后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去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框架体系。对于电学新授课、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习题课中的解题思路的呈现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笔者在了解了思维导图之后,决定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电学内容的教学中,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的启示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阐述了研究的内容、方法。笔者利用文献法了解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在电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是论述了本论文中的初中物理电学、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还介绍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五大理论基础。笔者还根据自己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教学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第三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在电学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中分别提出了合理有效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便层层递进地进行教学。第四部分是利用笔者所教的HA市某中学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电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研究。关于电学部分的内容,笔者都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每一节电学内容的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从中选取《欧姆定律》这节的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为例,呈现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与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相结合,由教师主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不断地提升和拓展思维能力。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电学部分的考试,分析对比成绩,证实了在电学教学中结合思维导图使用是有一定效果的。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详细分析,肯定了使用思维导图在电学教学中的效果。第五部分是笔者总结了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其中有对本研究的肯定,有对本研究的深刻的自省,也有对进一步提升的期待。

张晨旭[5](2021)在《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本论文针对“物质的构成”展开了学习进阶研究。将初中化学学习划分为4个阶段,针对各阶段学生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期望得到完善且合理的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从而得到教学建议。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研究法、纸笔测验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物质的构成”在课程标准、教科书和中考的要求,整理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四个进阶水平,然后对其中水平2和水平3所处阶段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最终修改进阶假设得到结论。为了使教学建议细化并可落实,本研究将4个水平阶段两两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具体进阶的发展:水平1至水平2:宏观上: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物质的多样性,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类,常见元素,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等。微观上: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尝试用微粒的观点简单的解释某些现象,知道原子可以结合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核外电子的作用,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等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符号上:书写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计算,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组成元素等。水平2至水平3:宏观: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判断物质分类从生疏到熟练,对常见元素从记忆到认识;微观: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知道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符号:对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方面更加熟练,可以通过某些反应和提示书写而不仅仅是记忆,可以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水平3至水平4:宏观:从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发展到了认识,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观念;微观: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的范围变广,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符号: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根据名称或条件推导写出,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方面也有适当提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内容,给出了每一单元、每一课题的教学策略。鉴于水平3至水平4阶段处于学业水平测试前的复习阶段,本研究对各专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根据教学策略和建议,本研究设计了分别在不同阶段的两节课并施教,以检验进阶设置和建议的合理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在教授“物质的构成”相关内容时应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各学习阶段所应达到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做到:(1)宏观与微观统一;(2)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出发,注重知识迁移;(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4)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多样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5)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维度发展进阶。

兰凤[6](2020)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教学整体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能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怎样呢?笔者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数学教师课前难以设计出合适的、良好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提问、思考、回答的时间;学生没有养成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也不具备提问的勇气,上课时不提问、不敢问,下课后不想问、懒得问。进一步分析发现,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数学教师方面的原因:受教学质量硬性要求的制约、教研能力不够强;(2)学生方面的原因:缺少成就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考试制度对学生深造机会的影响、学校未针对问题导学开展教研活动等。怎样基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制定更合适、更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基于以上,本文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策略研究,以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对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环节、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定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有关概念,提炼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环节;其次,针对上述调查现状,从三方面提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是科学设置问题,问中蕴导。包括:(1)明确目的,有的放矢;(2)趣味引入,激发兴趣;(3)递进追问,变式拓展;(4)构建框架,提升素养。二是适时引导思考,导中含问。包括:(1)掌握提问方式,促进问题生成;(2)剖析问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三是促进习惯养成,引中有问。包括:(1)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2)重视动手记录,形成问题意识。同时也提供了对应的应用策略案例;最后,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为例,应用上述策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实践研究方面,首先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的形式为模板,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八年级上数学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在实习学校的八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由笔者授课,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上述运用了策略的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数学成绩显着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提高;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推广、创新意识增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研究成果两方面。研究角度的创新之处体现在针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师备课、教学实施、学生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对话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分为提问、思考、作答三个环节,并结合实践案例根据这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了互动性问题和任务性问题的作用。

赖燕华[7](2020)在《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科学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探讨、阐释生物学现象与问题,揭示生物学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和能力。而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则更加注重问题串设计的层次性、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以期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本研究拟将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设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依托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简称“SOLO”)分类评价理论建立评分标准检测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发展变化,评价问题串教学效果,为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发展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借鉴与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访谈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在搜集和分析“科学思维”与“问题串教学”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的基础上,尝试建构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设计思路并设计教学案例;依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建立多选题、填空题和论述题的评分标准;通过访谈调查,做出困难预设与应对措施;利用经检测证明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试卷进行思维水平前测,选择差异性不显着的两个班级进行差异性教学,实验教学后再次进行思维水平后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设计检测学生思维水平变化的可行性评价方案。通过对4个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教学前P>0.05(P1=0.98、P2=0.913、P3=0.106、P4=0.316),未见显着性差异;在实验教学后,检测结果P<0.05(P1=0.032、P2=0.024、P3=0.046、P4=0.017),说明通过实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差异显着,且实验班的思维检测值平均高于对照班。由此说明,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生物学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

李倩[8](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担当精神代表着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力量,继承了中华民族重责任讲担当的精神基因,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表达了为实现复兴强国梦而奋勇拼搏的精神要求。当前,青少年自立自强、胸怀天下、立志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的担当精神在逐渐弱化,这与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相去甚远。在青少年群体中,高中生正处于成长为独立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高中生进行担当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激发他们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国特色德育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有其显着优势,是高中生担当精神的培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以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担当精神进行系统梳理,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内涵、理论基础、意义为出发点,具体从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四个角度把握高中生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问卷数据分析的结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况来看,高中生担当精神培育工作存在学生担当精神理解较为模糊、担当精神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方法有待丰富、评价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主要受教师素养水平、学生心理诉求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从重视教学主体、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等方面着手,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实践的变革,从而发挥其在培育学生担当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

赵海亮[9](2020)在《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西师版4-6年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题图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使用教材主题图,不仅能辅助教师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对数学教学如此重要,所以主题图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在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数学主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纵观小学数学的现实课堂,教材主题图的运用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忽视主题图蕴含的功能与价值,对主题图置之不理,或是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2)误解主题图的编写意图,随意删改,将学生越带越偏;(3)缺乏理论指导与方法引领,无法切入正题,效率低下。鉴于此,本研究将以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为切入点,探讨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流程、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深入分析了“西师版”小学数学4-6年级6本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主题图的内涵、分类、特点与价值;从主题图的运用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阐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操作流程;然后结合具体操作流程呈现不同类型主题图在数学课堂的具体操作案例;最后,在主题图运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本研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绪论。该部分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文献述评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正文第一部分为小学数学主题图运用的理论基础。支持本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以及梅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第二部分为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内涵、类型与功能。该部分首先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主题图与插图的关系、数学主题图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按照不同的标准阐明数学主题图的类型,最后对数学主题图的功能进行叙述。第三部分为“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的基本概况。本部分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出“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数量、分布、特点、位置。第四部分为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基本原理。主要从运用基础、运用原则、运用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明。第五部分为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操作流程。首先叙述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操作流程,分别是精心设计,以图引思;据图说理,以图释文;以文作图,图文交换;用图明程、以图总结。然后结合主题图运用的流程,呈现不同类型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操作案例。第六部分提出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建议。分别从掌握运用方法,理解教材主题图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材主题图的形式;提高教师运用技能,强化教材主题图的功能;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结合文字说明,深化教材主题图的理解;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德育与美育渗透等几方面提出提高数学主题图图使用质量的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研究的观点、问题和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上对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探讨,希望能提高教师对数学主题图使用的意识和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让数学主题图能够真正有益于数学教学。

韩翠琴[10](2020)在《关于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题图,是当前教科书中的一大特色,即在教材的每一章开始之前都配有一幅图,这张图片是教材设计者在编写的过程中,设计的一幅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而且每张图片上方都配有一段引言文字并加以说明。现如今,在教材编制中,主题图的搭配不仅将教材衬托的多姿多彩,而且成为教材的一大创新。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使用主题图,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而如何使用主题图进行教学,就是本文研究的方向所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对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研究状况、应用误区、处理策略等,并通过文本分析法,对选为研究对象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进行深入剖析,发现主题图有生活类、建筑类、其他类三大类型,并重点从平面图形、统计概率、数与代数三方面对主题图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主题图的功能和处理策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山西省某市某中学中选取了300名学生和32名数学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对使用主题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对主题图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的方法,一些教师在对主题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使用方法和搭建实践体系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本文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一是老师要重视主题图的使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使用主题图、引导学生使用主题图,二是教材编写者在设计主题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情况、时代因素和数学内容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三是初中生要学会主动性地读图、析图和用图。

二、教材中一幅不正确的题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材中一幅不正确的题图(论文提纲范文)

(1)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1.1.2 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1.1.3 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1.4 农村初中生物学教育需要
    1.2 生物科学素养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外培养特点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科学素养
        1.3.2 生物科学素养
        1.3.3 教学策略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多元智能理论
        1.4.2 建构主义理论
        1.4.3 素质教育理论
        1.4.4 概念转变理论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与思路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分析法
        2.1.2 问卷调查法
        2.1.3 访谈法
        2.1.4 教育实验法
        2.1.5 案例分析法
    2.2 研究思路
3 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问卷编制
    3.3 问卷调查的实施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获取生物学信息分析
        3.4.2 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分析
        3.4.3 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4.4 生物学能力素养
        3.4.5 生物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5 问卷调查结果小结
    3.6 影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因素
        3.6.1 家庭因素
        3.6.2 社会因素
        3.6.3 学校因素
4 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策略及实践
    4.1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应遵循的原则
        4.1.1 兴趣性原则
        4.1.2 启发性原则
        4.1.3 科学性原则
        4.1.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5 实践性原则
    4.2 提升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4.2.1 在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
        4.2.2 贯穿生物科学史教育
        4.2.3 强化和优化生物实验
        4.2.4 渗透STS教育
        4.2.5 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
        4.2.6 强化重要概念的学习
    4.3 教学实践对象的选取
    4.4 教学实践研究
        4.4.1 案例一:强化重要概念教学:《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4.2 案例二:贯穿生物科学史:《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一课时)
        4.4.3 案例三:渗透STS教育:《传染病及其预防》
5 教学效果评价
    5.1 生物科学素养的评价
        5.1.1 生物科学素养评价的原则
        5.1.2 生物科学素养评价的方法
    5.2 成绩分析
    5.3 实验能力分析
    5.4 学习生物学兴趣访谈记录
    5.5 学习方法访谈记录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3: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评价量表
    附录4:学生活动记录
致谢

(2)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1.研究背景
        2.研究概况
        3.研究现状的反思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具体思路
        2.研究方法
        3.材料收集
        4.研究对象
一、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特征
    (一)学科定位知识特征
        1.关于性质与目的的知识
        2.关于功能与价值的知识
    (二)学科定位知识特征
        1.课程知识
        2.教材知识
        3.本体知识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特征
        1.知识来源
        2.掌握程度
    (四)教学策略的知识特征
        1.组织方式
        2.表征方式
        3.呈现方式
    (五)评价知识特征
        1.评价方式
        2.评价来源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一)学科定位知识数据分析
    (二)学科内容知识数据分析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数据分析
    (四)教学策略知识数据分析
    (五)评价知识数据分析
三、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一)《红烛》课堂实录分析
        1.初级发展阶段教师A的课堂教学
        2.中级发展阶段教师B的课堂教学
        3.高级发展阶段教师C的课堂教学
    (二)《赤壁赋》课堂实录分析
        1.初级发展阶段教师A的课堂教学
        2.中级发展阶段教师B的课堂教学
        3.高级发展阶段教师C的课堂教学
四、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明确学科定位知识,打牢教学基础
    (二)深化学科内容知识,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注关心学生,掌握教学关键
    (四)巧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完善评价知识,辅助课堂教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问卷
致谢

(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比较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小学生读图解图能力有待提升
        (二) 小学教师教科书研读能力亟待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 有助于小学生理解主题图
        (二) 有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主题图
    三、概念界定
        (一) 教科书与教材
        (二) 主题图与插图
        (三) 教科书主题图
    四、文献综述
        (一) 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内容的研究
        (二) 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教学的研究
        (三) 文献述评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本分析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访谈法
    四、研究维度
        (一) 数量分布
        (二) 素材选取
        (三) 呈现方式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比较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数量分布的比较
        (一) 年级数量分布的比较
        (二) 单元数量分布的比较
        (三) 领域数量分布的比较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素材选取的比较
        (一) 素材来源的比较
        (二) 素材选取倾向的比较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呈现方式的比较
        (一) 图画呈现方式的比较
        (二) 知识呈现方式的比较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编写的改进策略
        (一)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编写的改进策略
        (二)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编写的改进策略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 积累现实素材,加强主题图与现实的联系
        (二) 结合学情和地区发展,灵活使用主题图
        (三) 重视信息的提炼与引导,提高学生读图解图能力
        (四) 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动态呈现主题图
        (五) 注意数学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合理展示主题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材内容的启示
        1.1.2 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1.1.3 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1.1.4 思维导图的启发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行动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初中物理电学的概述
    2.2 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2.2.1 思维导图
        2.2.2 思维导图的特点及用途
        2.2.3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2.3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2.3.1 脑科学理论
        2.3.2 多元智力理论
        2.3.3 建构主义理论
        2.3.4 信息加工理论
        2.3.5 知识可视化理论
    2.4 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2.4.1 思维导图的设计原则
        2.4.2 思维导图与物理课堂融合的原则
第3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实践的策略
    3.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实践的策略
        3.1.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新授课中实践的策略
        3.1.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中实践的策略
        3.1.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复习课中实践的策略
第4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时间
    4.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
        4.2.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新授课中的实践案例
        4.2.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习题课中的实践案例
        4.2.3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复习课中的实践案例
    4.3 本研究的效果分析
        4.3.1 后测成绩分析
        4.3.2 问卷调查统计
        4.3.2.1 问卷的内容
        4.3.2.2 问卷的信度分析
        4.3.2.3 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第5章 回顾与展望
    5.1 回顾
    5.2 自省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调査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
        2.1.1 学习进阶概念界定
        2.1.2 学习进阶的研究模式及共同特征
    2.2 “物质的构成”的相关文献综述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内容
    3.2 研究的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文本分析法
        3.3.3 纸笔测验法
        3.3.4 访谈法
    3.4 研究的流程
第四章 初中化学“物质的构成”假设进阶的建构
    4.1 “物质的构成”的课程文件研究
    4.2 “物质的构成”的初中学生认识发展研究
    4.3 进阶变量的确定
        4.3.1 认识对象
        4.3.2 认识方式
    4.4 假设进阶的确定
        4.4.1 最低水平的确定
        4.4.2 中间水平的确定
        4.4.3 最高水平的确定
        4.4.4 假设进阶的确定
第五章 假设进阶实证研究部分
    5.1 测试卷的编写
    5.2 测试及结果分析
        5.2.1 水平2测试结果分析
        5.2.2 水平3测试结果分析
    5.3 假设进阶的修正
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教学建议
    6.1 水平1至水平2
    6.2 水平2至水平3
    6.3 水平3至水平4
    6.4 教学案例
        6.4.1 《元素》教学案例
        6.4.2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案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与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水平2测试卷
    附录二: 水平3测试卷
    附录三: 《元素》教学设计
    附录四: 《金刚石、石墨和C_(60)》教学设计
致谢

(6)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1.理论需求
        2.实践需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环节研究
        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原则研究
        4.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
    (一)问题的界定
    (二)问题导学的界定
    (三)教学模式的界定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界定与本质
    (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提问
        2.思考
        3.作答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对教师的问卷编制
        2.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三)对学生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对学生的问卷编制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教师因素的不足
        2.学生因素的不足
        3.原因分析
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置问题问中蕴导
        1.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2.增强趣味激发兴趣
        3.递进追问变式拓展
        4.构建框架提升素养
    (二)适时引导思考导中含问
        1.掌握提问方式促进问题生成
        2.剖析问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
    (三)促进习惯养成引中有问
        1.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能力
        2.重视动手记录形成问题意识
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践研究
    (一)实践情况介绍
        1.实践对象
        2.实践课题
    (二)构建问题导学系统框架
    (三)实践案例课堂实录
        1.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猜想
        3.尝试证明猜想探究新知
        4.渗透数学思想巩固练习
        5.归纳总结反思课堂小结
        6.课后趁热打铁布置作业
    (四)课后反思点评与反馈
        1.自我反思
        2.高级教师点评
        3.学生上课心得与反馈
七、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成效
    (一)实验对象与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
        2.实验材料
    (二)实验假设与实验方法与实验原则
        1.实验假设
        2.实验方法
        3.实验原则
    (三)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对照班和实验班前测成绩分析
        2.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结果分析
    (五)实验小结与反思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八、研究小结与反思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反思与优化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7)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一、设计角度的创新
        二、评价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研究概述与理论探析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科学思维”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问题串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思维
        二、问题串教学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基于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与案例
    第一节 问题串教学设计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逻辑性原则
    第二节 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
        一、“演绎与推理”式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
        二、“分析与综合”式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
        三、“归纳与概括”式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
        四、“比较与分类”式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
        五、“模型与建模”式问题串教学设计思路
    第三节 问题串教学设计案例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三、《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四、《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第四章 问题串教学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工具
        一、访谈调查提纲的编写
        二、SOLO评价标准的建立
        三、SOLO试题的信效度分析
    第二节 研究流程
        一、教师访谈调查
        二、研究对象的筛选
        三、差异性教学的开展
        四、SOLO试题检测
第五章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SOLO试题检测结果分析
        一、测试卷有效率分析
        二、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生担当精神概述
    第一节 担当精神的相关概念
        一、担当的内涵
        二、担当精神的内涵
        三、高中生担当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 高中生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使命担当
        二、社会责任担当
        三、家庭义务担当
        四、个人价值担当
    第三节 高中生担当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观
        二、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担当观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
    第四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育学生担当精神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二、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追求
        三、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自由全面发展
        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现状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担当精神理解较为模糊
        二、担当精神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
        三、担当精神教学方法有待丰富
        四、担当精神培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素养水平影响担当精神的形成
        二、学生心理诉求影响担当精神的发展
        三、教育教学环境影响担当精神的践行
第三章 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对策
    第一节 重视教学主体契合担当精神的培育要求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乐于担当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善于担当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推动学生勇于担当
    第二节 整合课程资源充实担当精神的培育内容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增进担当精神的理解
        二、合理选择时政热点资源注重担当价值的引导
        三、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深化担当情感的认同
    第三节 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担当精神的培育效果
        一、创设真实情境启发担当思考
        二、选取典型案例树立担当榜样
        三、开展实践活动践行担当精神
    第四节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担当精神培育的反馈机制
        一、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彰显担当精神培育的全面性
        二、形成主体多元化评价格局突出担当精神培育的主动性.
        三、构建任务导向型评价体系体现担当精神培育的针对性.
    第五节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担当精神的培育质量
        一、学校主动创建积极的内部教学环境
        二、积极应对外界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西师版4-6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主题图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三)多媒体学习理论
二、数学主题图的内涵、类型与功能
    (一)数学主题图的内涵
    (二)数学主题图的类型
    (三)数学主题图的功能
三、“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的概况分析
    (一)“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的数量
    (二)“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的分布
    (三)“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的特点
    (四)“西师版”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的位置
四、小学高段数学主题图运用的基本原理
    (一)运用基础
    (二)运用原则
    (三)运用方式
五、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操作流程及实践
    (一)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操作案例及分析
六、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掌握运用方法,理解数学主题图的内涵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主题图的呈现形式
    (三)提高教师运用技能,强化数学主题图的功能
    (四)结合生活实际,活化数学主题图的运用
    (五)结合文字说明,深化数学主题图的理解
    (六)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德育与美育渗透
七、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关于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1.1.2 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
        1.1.3 中学阶段教育的功能要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教科书
        2.1.2 主题图
    2.2 研究现状
        2.2.1 主题图功能研究
        2.2.2 主题图应用误区研究
        2.2.3 主题图处理策略研究
        2.2.4 主题图比较研究
        2.2.5 研究现状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有意义学习理论
    3.2 视觉学习与双重编码理论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特征
    4.1 主题图的类型
    4.2 主题图的功能
        4.2.1 主题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2 主题图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提供生活原型
        4.2.3 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
        4.2.4 主题图帮助学生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和作用
5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使用现状调查
    5.1 调查目的
    5.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5.2.1 研究对象
        5.2.2 调查问卷
        5.2.3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5.2.4 主题图使用现状统计
        5.2.5 综合分析
    5.3 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5.3.1 调查对象
        5.3.2 调查问卷
        5.3.3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5.3.4 现状统计
        5.3.5 老师访谈
        5.3.6 综合分析
6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使用建议
    6.1 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建议
        6.1.1 高度重视主题图的价值
        6.1.2 巧妙运用主题图
        6.1.3 引导、培训学生使用主题图
    6.2 对初中数学教科书编写者的建议
        6.2.1 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
        6.2.2 考虑主题图的时代因素
        6.2.3 考虑主题图的数学内容因素
    6.3 对初中学生学习主题图的建议
7 结论
    7.1 结论
        7.1.1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类型
        7.1.2 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
        7.1.3 针对初中学生的调查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B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C 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老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教材中一幅不正确的题图(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D]. 韦国囊.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2]学科教学知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研究[D]. 魏江珊.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比较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D]. 颜文文. 扬州大学, 2021(09)
  • [4]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沈梅玲. 扬州大学, 2021(09)
  • [5]初中生“物质的构成”学习进阶研究[D]. 张晨旭. 扬州大学, 2021(09)
  • [6]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兰凤.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7]基于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问题串教学的实证研究[D]. 赖燕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研究[D]. 李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主题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西师版4-6年级为例[D]. 赵海亮.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关于初中数学教科书主题图教学的调查研究[D]. 韩翠琴.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教科书上的错误图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