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的开放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兼论近代中国自开放商港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三都澳的开放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兼论近代中国自开放商港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一、三都澳开埠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兼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体系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效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转喜[1](2017)在《海关视角下的湖南对外贸易研究(1899-1937)》文中提出随着岳州、长沙海关设立,湖南对外贸易迅速崛起,日益卷入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汉口的开放,长江商路的崛起改变了南中国传统的商业格局,以湘潭为中心的湘南商路开始衰落,直至岳、长开埠,湖南完成了区域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整合的历史过程,湖南传统的贸易形态实现近代转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市场结构完成了调整与更新,发育成熟的区域内部市场对接已经形成的全国市场,并且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直接接触与交流,贸易性质发生变化;二、贸易规模的空前扩大,贸易趋势总体上升;三、以农产品和原料交换工业制造品的贸易结构随着贸易进展经历了一些调整。通过湖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阶段性分析,1900-1913年是湖南对外贸易的“起飞”阶段,进口贸易拥有阶段优势;1914-1927年是湖南对外贸易的波动上升期,出口贸易表现突出;1928-1937年是进出口贸易走向顶峰同时也是走向式微的阶段,一方面是腹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带动贸易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行为力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给国内贸易扩大优势,冲击了海关主导的贸易局面。从贸易条件来看,近代湖南的贸易条件是有利的,土特产商品拥有长时段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认为影响近代湖南对外贸易变动的因素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因分别来自国际市场的与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湖南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逐步以世界市场需求为转移,贸易价格主动权的丧失,进口商品价格完全由国际市场决定,人为操纵出口商品价格,无视国内生产成本。银价的长期低落对于进口商品的打击是沉重的,人为的银价上涨刺激了进口贸易的扩大,地方贸易入超日益严重。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的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冲突日益升级。抵货运动随之兴起,在民众爱国心的驱使下,国货的市场日益增大,贸易局面有所改观。社会层面的努力上升到政府层面的主动争取,关税自主的恢复,新定税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

郑元[2](2014)在《晚清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与西方经济思想的输入》文中认为海关贸易报告是由近代海关造册处负责编辑、校对、印刷、出版、发行的一类重要经济资料。报告通过统计数据、文字描述和绘图等形式,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贸易报告因其种类繁多、数据权威、内容广泛,对研究近代中国经济及社会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各种形式的海关贸易报告中,年度贸易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它主要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介绍各年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对一些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近代中国海关一直是洋人管理,所以贸易报告主要由他们负责撰写。撰写者的很多经济思想也就反映在了报告之中。晚清时期的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体现出了明显的贸易差额论思想。海关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和抵制进口来保持中国的贸易平衡。在出口方面,报告重点介绍了茶、丝、草帽辫、大豆、棉花等主要出口品的出口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顿建议。在进口方面,报告重点介绍了鸦片的销售形势,分析了土药对洋药的抵制和禁烟运动对鸦片贸易的影响。报告还对进口棉制品的销售形势和国产棉制品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年度贸易报告非常重视金银的流向,通过不断改进统计方法和分析影响金银流动的因素来更准确掌握它们的去向。报告还对金银比价十分关注,介绍了金银比价的变化情况和对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变化的原因。这体现出了明显的重商主义的特征。报告十分关注铜元的发行和价格变动情况,并运用格雷欣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等经济思想进行解读。银元在流通领域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在报告中有所介绍。以重商主义为代表的众多西方的经济思想都对发展贸易非常重视。这一观念也体现在了年度贸易报告之中。报告中强调了发展贸易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改善中国贸易条件来实现贸易的繁荣,并重点介绍了与贸易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铁路、金融和税收等几方面内容。由于近代海关年度贸易报告是一种权威的经济出版物,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所以它成为了西方经济思想向世界传播的一个重要桥梁和在东方进行应用的一个成功范例。

刘恋[3](2012)在《论近代三都澳自开商埠与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三都澳海关十年报告(1899-1931)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三都澳作为一个自开商埠的贸易口岸并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典型的近代贸易港口,这与其腹地——闽东北区域的经济结构及经济类型长期得不到改变有着直接的联系。开埠以来三都澳只是作为闽东北经济向外界联系的中转站,而并非枢纽站而存在,它起到的作用只是组织腹地货物外运,而并非通过港口经济辐射腹地,带动腹地区域经济转型。

张永帅[4](2011)在《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文中指出开埠之前,全国就已经形成以沿海沿江、口岸为连接点、以各区域间交通为骨架的对外贸易格局。云南虽然与临近国家就有着长期的以民间贸易为主的经济往来,但是没有开放,因而处于这一对外贸易格局的边缘位置。1889年,随着蒙自的开埠,云南对外贸易开始步入口岸贸易的新阶段。并随着思茅、腾越的相继开关,云南口岸贸易从1902年起形成了三关并立发展的新局面。而三关贸易特征与口岸贸易的演进既有共同点一面,当然也有很大不同的一面。本文主要探讨了区域腹地特征和外部市场网络对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塑造作用,认为:从贸易功能上讲,口岸实际上起着连接内(腹地)外(外部市场)两个扇面的节点的作用,口岸贸易特征的形成和演进恰恰是内外扇面共同塑造的结果。开埠之后,云南对外贸易开始处于全国对外贸易格局中前沿的位置,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从而加强了云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但其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在全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并不突出,而且还是以单一资源输出主导下的畸形发展的对外贸易。近代对外贸易的研究,应该会对当前云南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韦陈燮[5](2010)在《三都澳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瞻》文中研究指明三都澳区位优势独特,深水优势明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实现闽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资源。三都澳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却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与建设。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航运业与港口业的深刻变化,随着海西建设与环三规划的加快实施和推进,两岸“三通”的实现,三都澳港口的发展迎来了多重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三都澳的发展也不免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面临着相应的挑战,特别是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对三都澳如何发挥后发优势、适应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利用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港口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三都澳开发的历史进程,对近代三都澳港口的兴起与沉寂进行探讨与总结,得出经验与启示,并进一步通过SWOT分析对当代三都澳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阐述,提出发展三都澳港口经济的思路与建议。

翟晓美[6](2009)在《岳州商埠的建置及其成效探析(1899-1911)》文中认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依据条约被迫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称之为“条约口岸”或“约开口岸”(Treaty ports)。19世纪末,因列强侵略的刺激,清政府为避免丧失更多主权,主动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这些口岸出自上谕钦定,一般称为自开口岸(The ports openedvoluntarily by China)。岳州就是清政府首批的自开口岸之一。岳州开埠缘于英德续借款,是清廷面对列强索开湘潭的要求,以岳州代湘潭的权宜之策。清政府对通商口岸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开放岳州维护主权,以扩利源,一方面担心通商口岸“事多纠葛”,这种顾虑体现在对岳州开埠后的建置上。岳州通商场的建设及其制度创建均围绕“以伸主权为第一要义”展开。在通商场的建设方面,有别于约开口岸,在设关置署、勘定地界、资金问题及工程建设上,地方官吏事事自行筹备,亲力亲为;在租地章程和巡捕章程的制定上,取章于约开口岸,但与其又有很大不同,力争做到“自开之实”;岳州设关后的行政制度与约开口岸无实质性区别,均纳入到由赫德掌管的海关中来,这具体体现在岳州关监督和岳州税务司的职责上;岳州地处内地,滨临长江,同时地方官员考虑到厘务,因此岳州设关后实施的通商章程和征税制度又有着独特性。岳州实行的体制影响了商贸的发展。本文依据岳州海关的每年贸易报告,分析岳州开埠后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发展,税收收支状况;通过十年报告看开埠对岳州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此窥探岳州商埠的成效。岳州开埠,展现了中国在对外和经济政策方面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清廷自开商埠的初次尝试,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措施虽然难以达到清政府的初衷,但岳州开埠实行的制度具有开创性,为之后的自开商埠的建设留下宝贵的经验,其成效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梁耕溥[7](2007)在《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开放口岸通商作为西方列强首先侵入中国的方式之一,其演变历程构成了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社会变迁与近代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内容。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出力度加大、视角转换、领域细分的趋势,局部个案剖析与整体规律探索相结合、主体理论取向与多样视角观点相结合,推动了研究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大批较高水准的成果。

李峻,梁耕溥[8](2007)在《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岸作为一个国家向外国人开放的通商城市,其开放与发展的程度反映了国家对外来事物认识、接纳、利用和改造的变化过程。作为西方列强首先侵入中国的方式之一,商埠开放的演变历程构成了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社会变迁与近代化发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研究近代中国商埠开放史,对于探讨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线索与规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学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成果及空白进行初步梳理,以为学界研究提供参考。

张崇旺[9](2006)在《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开商埠探析》文中认为清末民初政府为保主权、振兴商务,在淮河流域选择了交通和商务基础比较好的海州、郑州、济宁、徐州、蚌埠自开为商埠。这些地方的主动开放,加强了与国内外市场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给这些城市注入了些许新的活力,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开埠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也使开埠城市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以及商品集散地功能相应地得到增强,进而给淮域传统的封闭经济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过,由于政治动荡、战争摧残以及淮域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除了郑州、蚌埠发展情况稍好外,淮域自开商埠多无大的进展和成效,留给后人的教训非常深远。

龚高健[10](2006)在《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港口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福建不仅是港口资源丰富的省份,历史上也是我国港口开发和繁荣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因近台面海的优势率先对外开放,港口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之一。 沿海区域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港口经济的竞争。当前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加强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对于促进两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提升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东南沿海整体联动和全面繁荣、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现代化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运用历史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福建港口经济发展史的纵向角度与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临港产业发展、港城经济互动、腹地经济与运输通道分析、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等横向角度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全景式论证,着力描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进程,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港口经济发展决策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三都澳开埠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兼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体系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效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都澳开埠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兼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体系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效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海关视角下的湖南对外贸易研究(1899-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
    四、特别说明
第一章 湖南对外贸易的启动与贸易形态变迁
    一、海关主导下的对外贸易架构
        (一)海关对外贸工作的主导
        (二)条约特权下的外资机构对湖南进出口贸易的控制
    二、湖南贸易市场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一)湖南新旧商路网的兴衰和演变
        (二)湖南市场体系的统一
    三、贸易规模的扩大
        (一) 直接对外贸易
        (二) 土货国内贸易
        (三) 贸易总额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一) 进口洋货
        (二) 进口土货
        (三) 出口土货
第二章 湖南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
    一、1899-1913 年湖南对外贸易的初兴
        (一) 贸易额增长加速
        (二)关税收入的同步增长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二、1914-1927 年湖南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一) 贸易总量加速增长,入超状况好转
        (二) 关税收入情况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
    三、1928-1937 年湖南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开始逆转
        (一) 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加重
        (二) 关税整体情形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
    四、贸易条件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五、贸易平衡情况分析
第三章 影响贸易变动的重要因素分析
    一、国际市场因素
        (一) 国际市场对商品的生产、价格与销售的影响
        (二)汇率、银价的变动对近代湖南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国内社会政治性因素
        (一) 国货运动的开展使贸易的局势发生转变
        (二) 关税自主对贸易的保护作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晚清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与西方经济思想的输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主要资料来源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海关贸易报告的编纂情况
第二章 年度贸易报告对贸易平衡的评析
    第一节 重商主义概述
    第二节 贸易差额论对年度贸易报告的影响
    第三节 茶与贸易平衡
    第四节 丝与贸易平衡
    第五节 新兴大宗出口商品与贸易平衡
    第六节 土药对洋药的抵制及禁烟运动对鸦片销售的影响
    第七节 棉制品与贸易平衡
    小结
第三章 年度贸易报告对货币数量变化及价格波动的分析
    第一节 年度贸易报告对金银流向的认识
    第二节 年度贸易报告对金银比价变动的看法
    第三节 年度贸易报告对铜元和银元的介绍及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年度贸易报告对贸易的重视和改善贸易条件的建议
    第一节 年度贸易报告中的重商理念
    第二节 铁路与贸易的繁荣
    第三节 金融机构信用对商贸的影响
    第四节 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

(3)论近代三都澳自开商埠与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三都澳海关十年报告(1899-1931)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 福州茶叶贸易与三都澳自开商埠
二 三都澳开埠后的贸易状况——基于三都澳海关报告
    1.开埠初期对外贸易 (1899-1911年)
    2.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 (1912-1931年)
三 三都澳开埠与闽东北区域经济的关系
    1.三都澳与闽东北地区的联系
    2.三都澳港口经济与闽东北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四 以三都澳与闽东北区域经济为个案思考近代开埠港口发展的不同趋势

(4)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时间断限
    二、学术史回顾
    三、写作思路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开埠前的云南对外贸易情形
    第一节 主要的外贸对象、贸易形式和贸易重心区
    第二节 主要商品和商品集散地
    第三节 全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云南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云南口岸的开放与海关体系及其贸易统计
    第一节 近代云南口岸的渐次开放
    第二节 近代云南的海关体系与贸易统计
第三章 近代云南口岸贸易变动趋势与商品结构
    第一节 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 近代云南口岸贸易的商品结构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云南各口岸贸易地位考察
    第一节 各关占全省口岸贸易量比重的变化
    第二节 腹地变迁:各口岸贸易地位形成的空间过程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内部制约与近代云南口岸贸易
    第一节 地形
    第二节 雨水和瘴疠
    第三节 交通
    第四节 供需
    第五节 政局与治安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外部市场网络与近代云南口岸贸易
    第一节 香港贸易网络和仰光贸易网络
    第二节 香港、仰光网络与近代云南口岸
    第三节 外部市场网络与不同口岸的市场依赖路径
    第四节 外部市场网络与云南口岸进口贸易
    第五节 外部市场网络与云南口岸出口贸易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开埠与近代云南对外贸易的变迁
    第一节 开埠与云南外贸地理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开埠后云南对外贸易的进步
    第三节 开埠后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三都澳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逻辑框架
第一章 三都澳港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三都澳开埠的地理条件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三都澳贸易的兴衰过程及其特征
    第三节 三都澳港口发展的辐射作用
    第四节 三都澳港口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都澳港口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内海港发展现状
    第二节 国内外沿海港口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三都澳港口发展的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都澳港口发展的趋势与途径
    第一节 三都澳港口物流趋势的发展
    第二节 推动三都澳港口经济发展的思路
    第三节 发展三都澳港口经济的对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岳州商埠的建置及其成效探析(1899-19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岳州开埠——以岳代湘的权宜之策
    一 岳州开埠的历史原因考察
    二 岳州开埠初期的舆论反应
    三 开埠日期的交涉
第二章 岳州开埠
    一 岳州通商场的建设
        (一) 设关置署
        (二) 勘定地界
        (三) 资金问题及工程建设
    二 各项章程制度的制定
        (一) 租地章程
        (二) 巡捕章程
第三章 岳州海关设置后的行政、征税制度
    一 海关设置后的行政制度
        (一) 税务司与关监督的关系问题
        (二) 岳州关监督的职责
        (三) 岳州关税务司的作为
    二 岳州海关设置后的征税体制
        (一) 厘金与关税的矛盾
        (二) 岳州通商章程
        (三) 岳州关征抽内港小轮章程
第四章 岳州开埠后的商贸发——以海关报告为中心
    一、岳州商埠体制与商贸发展的关系
    二、岳州开埠后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发展
        (一) 洋货进口贸易情况
        (二) 进出口土货贸易的发展
    三、岳州关税收支状况分析
        (一) 岳州关税收收入情况分析
        (二) 岳州关税收分配情况分析
    四、从十年报告看开埠对岳州社会经济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口岸开放研究的兴起
二、条约口岸开放研究的成果
    (一) 以近代条约口岸城市开放及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 揭示中国近代经济体系发展脉络和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
    (二) 以对外经济贸易演变为主要线索, 深入分析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华关系的作用及影响
三、两个理论系统的相融发展以及口岸开放研究的新进展

(8)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 条约口岸研究的兴起
二 条约口岸研究的成果
三 两个理论视角的交叉渗透以及口岸研究的新进展

(9)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开商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开商埠的动因和条件
二、自开商埠的概况
三、自开商埠与淮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余论

(10)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选题与立意
    第二节 有关福建港口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学术创建
第二章 福建港口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福建港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古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节 近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综述
    第四节 现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三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保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与物流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启示
    第二节 同步发展福建现代港口物流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港口经济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厦门自由贸易港区:福建港口经济区发展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福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港口腹地与腹地运输通道分析
    第一节 福建港口腹地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腹地运输通道发展格局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之探讨
    第一节 两岸关系的历史与闽台经贸的现状
    第二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三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之研究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福建沿海港口与腹地交通分布图
附录2 2004年福建沿海各港口生产比重图
附录3 1991--2004年福建沿海港口生产情况统计图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三都澳开埠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兼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体系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效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关视角下的湖南对外贸易研究(1899-1937)[D]. 黄转喜.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2]晚清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与西方经济思想的输入[D]. 郑元.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2)
  • [3]论近代三都澳自开商埠与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三都澳海关十年报告(1899-1931)的考察[J]. 刘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4]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 张永帅. 复旦大学, 2011(12)
  • [5]三都澳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瞻[D]. 韦陈燮.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2)
  • [6]岳州商埠的建置及其成效探析(1899-1911)[D]. 翟晓美. 湖南师范大学, 2009(10)
  • [7]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J]. 梁耕溥.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 [8]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J]. 李峻,梁耕溥. 求索, 2007(08)
  • [9]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开商埠探析[J]. 张崇旺. 民国档案, 2006(04)
  • [10]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D]. 龚高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三都澳的开放与闽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兼论近代中国自开放商港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