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银行账户监管

加强银行账户监管

一、强化银行账户的监管(论文文献综述)

喻启红,郑宁,李平[1](2021)在《加强支付账户管理促其回归本源——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溯及货币发展史,记载客户存放于银行的资金情况是银行账户的初始功能和基本功能。随着经济生活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以银行账户为基础的非现金支付产生并广泛使用,银行账户的支付结算功能日益强大,在社会资金运转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银行账户不同,从诞生之初起,支付账户的功能就定位为支付结算,是互联网支付业务服务的电子簿记。

余雪扬[2](2021)在《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度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在一起,从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渐进的制度演化过程。西奥多·舒尔茨(1968)曾说,货币即制度。货币是一种古老的制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产品或服务让渡,伴随着这种让渡的是同等数量价值的反方向转移。无论货币以何种外在形式呈现,都是天然承载这种价值转移的载体。从原始的物物交换、简单的商品经济到发达的市场经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货币与之相伴。货币的本质内涵是一种权利,即获得社会普遍接受的未来价值索取权,历经千年延续下来,一以贯之未曾改变。期间,生产力的发展催生新的需求,技术迭代推动货币从实物、金属、纸币向电子货币形态演变,以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消费者福利。从货币及其延伸形态发展的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看,每一次技术革命背后都蕴含着货币形态变革的现实。21世纪后,互联网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数字化、社会生活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同时,金融科技等对货币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货币形态及其流通模式也日趋数字化和网络化,催生出一种新形态的货币: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登上历史舞台,引发巨大关注,构成对传统货币流通与经济规则的重塑与革新。作为其中重要类别的法定数字货币将构建新的货币前景,同时也使得传统货币理论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失语”,需要新的理论支持和解释逻辑。从法经济学角度,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律授权中央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基于密码学技术、完全依赖数字信息形态存储和支付交易、具有加密货币形式和功能、在发行国内普遍使用和具有法偿力的法定支付工具和价值凭证。科斯(1937,1960)交易费用与制度安排内在关系的理论表明,在给定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创生或选择某种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导致一些市场制度的出现和改变。货币体系同样如此。理想的法定数字货币具备不可重复花费性、可控匿名性、不可伪造性、系统无关性、安全性、可传递性、可追踪性、可分性、可编程性、公平性等诸多特性。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将与现行货币体系中的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相互竞争、动态博弈。法定数字货币具备的诸多特点与功能,将有效改进信用现钞的缺陷,又能够兼具电子货币的优点,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增加价值效用。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整体竞争绩效将强于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能够有效提升货币体系的安全与效率。尽管信用现钞、电子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名义价值相等,但是法定数字货币竞争优势强,将使其在社会公众认可中的实际价值更高,接受度及使用率也将更高,有较大概率成为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随着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范围的扩大,法定数字货币对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的价值改进势必在中央银行货币控制力、货币政策实施以及支付体系运行方面产生影响,带来效益。首先,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将改变当前货币体系结构,使得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为主的二元货币结构中增加法定数字货币形成三元货币结构。当前的货币流通运行中除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这种电子形式的法定货币外,绝大多数是存款货币、预付货币这些电子货币,这削弱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减弱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及流通势必替代部分电子货币,从而能够减轻电子货币对信用现钞的替代效应。同时,法定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来说是可控可追踪的,这样可以提升中央银行对整体货币体系的控制力。其次,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优化货币政策实施。在社会全面流通而非封闭场景下,法定数字货币可测性、可追踪性、可控性强,其发行与流通可以使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量度有所提升,大数据分析基础更为扎实,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更加精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数字货币利率,来调控银行存款利率,进而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这有助于提升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对中长期信贷利率的传导,改善我国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不畅的状况。通过对法定数字货币计负利率,或者酌情对法定数字货币钱包收取保管费,实质上等同于实施负利率政策,由此打破零利率下限约束,释放货币政策空间。法定数字货币可以优化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以及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困境。最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完善支付体系运行。由于信用现钞支付功能不足,中央银行“不得不”向私人部门让渡货币发行权,由私人部门提供补充的支付服务,但同时造成社会支付链条不断延长,部分支付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后,中央银行可以摒弃“私人部门提供支付服务,中央银行给以价值担保”的传统模式。法定数字货币具有的可传递性、可追踪性、可编程性等技术特点,使得任何支付行为均可以被追踪,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增加支付透明度,增强监管穿透性,也能够减轻中央银行监管负担以及对私人部门的价值担保。在支付主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信用级别上高于电子货币,同时还是密码货币,安全性上更好。在跨境支付方面,信用现钞的印制、发行、携带、调运、存储事无巨细,纷繁复杂,不适合跨境支付,已经长期妨碍了货币的国际流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将丰富和强化人民币跨境支付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毫无疑问法定数字货币面临着较大的现实需求,他更将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一方面,因其具有与信用现钞不同的功能特点将带来行为主体之间行为模式的差异,产生传统法定货币所没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在既有的法律制度下,才能对特定的可转移产权做出是否构成货币的判断,法定数字货币要履行法定货币职能需要货币法授权与规定。按照制度安排的供需理论分析框架,考察我国现行货币制度规则供给状况,尚且不能完全满足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需求。一是现行货币发行规则无法完全适用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的产生、调拨、清点、核对、流通及销毁均依赖于网络系统,原先信用现钞发行、调拨、清分、销毁、回笼等以地域、实体库为载体的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再适用。二是现行货币运行规则未包含法定货币互换的内容。法定数字货币一旦发行,我国法定货币体系中将出现多种类型的法定货币,势必出现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这是传统货币制度没有也无法提前规定的。三是现行货币制度未包含中央银行与持币人直接联系的规范。持币人对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转移效果需要由中央银行最终确认,持币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等需要登记及管理在中央银行系统中,这均将直接产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内容。四是现行货币制度未包含可控匿名的规则。法定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性有助于查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但如何界定有权机关的权力边界,这需要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并做好持币人隐私保护与打击违法犯罪之间的利益平衡。围绕着法定数字货币治理的诸多方面,现行货币制度对法定数字货币的不适宜之处不仅以上这些,缺乏适宜的制度规则将成为法定数字货币创新的重大障碍。法定数字货币并非简单的货币技术升级,而是深刻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亟待在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内运作,亟待补充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则供给。对于新制度与旧制度的关系,就好比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绳索论”,每一截新的绳索与前一截可能并不相同,但却相互联系着,构成一种“家族相似”性。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供给也是如此,应当以一种历史与当下联系的发展思维加以对待。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供给架构,提出以下制度供给思路和立法模式建议。首先,需要将法定数字货币纳入人民币范畴,明确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从法律上赋予法定数字货币强制法偿性,这是法定数字货币法律属性的起点。其次,从五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思路,即明确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基本架构和制度规则,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中支付结算体系规范,创新法定数字货币洗钱和违法犯罪预防和查证体系,完善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保护规则,创新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规则。第三,短期内,建议先单独将可能涉及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分别修改,或者进行扩大解释,将法定数字货币涵盖其中,尽量满足短期内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及运行的规则需要。长期来看,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货币基本法来做好顶层设计的原则性立法,明确法定货币与代币票券的具体含义与具体效力;将信用现钞与法定数字货币一同纳入货币基本法规制范围内,统一明确法定货币的基本制度规则;做好与民事、经济、行政、刑事等法律规范中有关货币条款衔接与互动的原则性规定,减少法律冲突。在货币基本法下再由其下位规则予以阐释和具化,逐步建立以货币基本法为统领,“由上而下、上略下详”,体系完备的货币制度规范体系。在法定数字货币制度供给的整体架构下,首要的是进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的制度构建,主要是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制度架构,明确法定数字货币运行和流通管理机制,配置发行和运行中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一是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制度架构。在赞同间接发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法定数字货币的四点发行目标、五项发行原则,确立双层货币发行架构,即根据现行人民币管理原则,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来完成,坚持“中心化”管理模式,利用现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投放和回收。这样,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投放与回笼即为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货币账户或用户端的数字钱包、中央银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的法定数字货币银行库,这三个关键元素之间转移与交互的过程,也是法定数字货币的产生、流动、清点核对及消亡的过程。二是明确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与流通管理机制。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流通环境建设中,需要建立法定数字货币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并存的二元账户体系,开发商业银行内部的数字货币支付系统,满足数字货币钱包开立及维护、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存款账户绑定及维护、数字货币账户存取现金、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兑换等各类功能。此时货币体系存在两种法定货币,货币的运行与流通也会相应地分隔为“信用现钞流通体系”、信用现钞的映射--“电子货币流通体系”和“法定数字货币流通体系”,明确了三类流通体系的货币转换规则。同时,要完善大额现金管理制度等流通配套管理制度。三是配置发行和运行中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法定数字货币持有人将产生与信用现钞不同的直接的法律关系。社会公众的法定数字货币权利,也将在普通法定货币权利基础上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的货币选择权、货币兑换权、支付确认权和赔偿请求权上。如此以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法定数字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义务与信用现钞情景下的权利义务既有一定的重叠也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具体配置了各参与主体的主要权利结构和义务结构。总之,从技术层面上看,法定数字货币技术日新月异;从法律和经济层面上看,法定数字货币还十分年轻。法定数字货币研究与实践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之中,现阶段,必须注重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三个层次的协调统一,才能构建出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简明高效、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定数字货币制度规则体系。法定数字货币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他是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新生事物,谁都难以预计他将以怎样的速度发展,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郭若蓓[3](2021)在《防范电信诈骗视角下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行账户是资金流转的基础,银行账户体系是为社会资金支付清算提供基础保障服务的公共平台,加强对银行账户的风险识别,规范银行账户的风险管理,是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管理方法。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典型的金融诈骗活动利用银行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仅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危害,也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账户管理,从银行角度,既可以阻挡外部风险入侵,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本文也就此背景下做出账户风险管理研究。面对发展日益猖狂的电信诈骗活动,较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公众的资金安全,社会环境的和谐运行,都需要规范银行账户的风险管理。本文针对该严峻形势,重点关注以往研究的不足,运用工商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办法,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视角下,以银行账户风险管理为对象,结合电信网络诈骗发展现状和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发展现状,从客户真实遇到的案例出发,以全面风险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探讨目前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原因加以分析,使用德尔菲法论证重要影响因素,并使用SPSS20软件确认论证结果的有效性,从而对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对策展开研究。本文探讨得到,此项风险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冒名、虚假、伪造资料开户,买卖银行账户,账户异常交易未及时拦截等问题,并提出严控开户环节风险,强化账户存续期管理,优化内部考核机制,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公众宣传力度的应对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引发的银行账户风险加以事前堵截与防范,补充当今学术研究的部分缺失,同时为规范电信网络业务的发展,整治行业乱象,优化管理模式起到献言献策作用。

谌争勇[4](2021)在《我国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的政策效应及监管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7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了企业银行账户许可,企业银行账户由人民银行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政策效应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质效的对策和建议。

凌邵平[5](2021)在《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探讨——基于驻闽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调研》文中研究说明对中央预算单位财政拨款主要通过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统一设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拨付,但预算单位仍保有大量实有资金账户,本文通过研究实有资金监管现状,结合对部分驻闽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使用情况的实地调研,从实有资金账户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健全与完善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机制思路。建议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制度下,从资金来源、技术支撑、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监管结果运用等方面强化实有资金监管工作。

张烁,刘雅倩[6](2021)在《新形势下沧州市加强企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银行账户作为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与终点,是一切经济活动往来的基础。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在提升账户服务效率的同时加强风险防控成为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沧州辖区实际,分析当前形势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探索企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新模式。

莫锋[7](2021)在《取消开户许可背景下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及防控研究 ——以JD农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单位账户是支付体系健康、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单位账户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取消开户许可的实施,对企业而言简化开户手续、节省开户时间,对银行而言新增了很多风险点,但是监管机构的高压态势和反洗钱要求日趋严格,无一不反应出监管机构对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JD农商行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在取消开户许可后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的反应速度和抵御能力较弱,如何有效防范取消开户许可后单位账户管理风险,避免被监管机构处罚,已成为JD农商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取消开户许可后JD农商行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防控为研究对象,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管理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相关方法,通过对JD农商行取消开户许可后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基本情况进行调研,逐步分析取消开户许可后JD农商行账户管理开户、变更、销户和日常管理环节新增风险概况。然后,围绕JD农商行风险防控情况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取消开户许可后JD农商行单位账户新增风险防控存在着政策理解不到位、人员、设施不足,内部沟通不畅、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到位、科技力量支撑不足等问题。最后,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政策解读,提高风险认识程度、塑造账户管理风险防控的企业文化、建立账户管理考核机制、积极对接各部门,疏通行业协作壁垒、培养科技人才,加快科技研发等措施,帮助JD农商行积极革新和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为JD农商行提出完善取消开户许可后单位账户管理风险防控策略的同时,也给其他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就取消开户许可后的单位账户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严文静[8](2020)在《基于“放管服”改革视角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自身革命。2019年7月22日,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企业银行结算账户许可。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行政许可,是人民银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账户作为支付体系的基础和"入口",抓住了账户改革,就抓住了支付领域各项改革的牛鼻子。银行账户管理对维护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抑制经济犯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与"放管服"改革中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能定位有哪些不符?进一步探究新时期我国账户管理改革的方向尤为必要。本文基于"放管服"改革视角,在深入分析"放管服"改革的理论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改革的方向,对加快推进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柯沐君[9](2020)在《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政府监管研究 ——以广东省银行业为例》文中指出近些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经济犯罪类型。其具有涉面广、危害大的特点,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在电信网络诈骗防治工作中,银行在诈骗资金转移环节中能起到一定的堵截作用,但是从逐年上升的案发率和银行的实际工作来看,银行的防火墙作用还是发挥的不够充分。为了更好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有关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监管。本文以广东省银行业监管为例,首先对广东省银行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进行分析,简要说明广东省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常见类型以及对人民、政府和社会产生的危害,列举出广东省银行业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接着从监管主体、政策法规出发,全面梳理了广东省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归纳出目前针对广东省银行业的4项监管措施。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监管模式较为落后、信息安全监管难、个人银行账户监管不到位和支付结算管理有待完善4个政府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究问题成因,包括各项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三个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经历,本文提出了完善政府监管法律、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和创新政府监管模式三个监管对策建议。最后,本文回顾了所作的工作,并对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的政府监管后续探究工作进行展望。

张潆予[10](2020)在《取消许可后的企业银行账户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取消银行账户行政许可后的市场状况,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二、强化银行账户的监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银行账户的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支付账户管理促其回归本源——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监管存差异
支付账户问题扰动支付市场稳定
健全监管发挥支付账户优势

(2)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
    第二节 核心名词辨析和界定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诸“货币”形态关系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内涵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影响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
        四、法定数字货币的规制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框架
        三、主要创新
第二章 货币本质和货币形态演进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主要理论
        一、货币的内涵和本质理论
        二、货币的职能和理论发展
        三、货币的社会和法律属性
    第二节 货币形态演进及其规律
        一、货币形态演化进程和经济特征
        二、货币形态演化的经济科技基础
        三、货币形态演化的法经济学规律
    第三节 新科技与数字货币发展
        一、数字货币产生的经济科技基础
        二、货币数字化和数字货币的产生
        三、数字货币基本特征和价值改进
第三章 法定数字货币基本理论和逻辑基础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及其基本理论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法经济内涵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法经济属性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法经济特征
        四、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新挑战
    第二节 数字形式“货币”的差异比较
        一、法定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
        二、法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
        三、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
    第三节 法定数字货币的绩效和价值
        一、货币竞争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二、现行货币竞争的绩效与不足
        三、法定数字货币价值功能改进
第四章 国内外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国外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推进
        一、私人数字货币的政策和监管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和取向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节 国际组织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
        一、私人数字货币的取向和监管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和取向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观点
    第三节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
        一、法定数字货币理论和政策取向
        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开发实践
        三、法定数字货币科技和金融路径
第五章 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机制的影响和效益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机制的影响
        一、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供应的变化
        二、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变化
        三、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控制的提升
    第二节 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理论及其实践
        二、法定数字货币对调控机制的优化
        三、法定数字货币对传导机制的改进
    第三节 法定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影响
        一、我国现行支付体系及其运营模式
        二、我国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三、法定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完善
第六章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制度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制度需求和供给
        一、现行法定货币的制度规则及评析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需求和创新
    第二节 法定数字货币制度供给和架构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供给思路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立法模式选择
第七章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制度构建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制度架构
        一、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经济目标
        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基本原则
        三、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管理机制
    第二节 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与流通管理
        一、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体系和基础
        二、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与流通机制
        三、法定数字货币流通的配套制度
    第三节 法定数字货币权责义务及配置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法律关系
        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权责配置
        三、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权责分配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防范电信诈骗视角下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电信网络诈骗
        2.1.2 银行账户
        2.1.3 银行风险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信网络诈骗发展现状及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现状
    3.1 电信网络诈骗发展现状
        3.1.1 电信网络诈骗实例
        3.1.2 电信网络诈骗背景下银行账户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3.1.3 电信网络诈骗银行账户特点及表现形式
    3.2 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现状
        3.2.1 M银行简介
        3.2.2 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概述
        3.2.3 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主要问题
        4.1.1 冒名、虚假、伪造资料开户的问题
        4.1.2 买卖银行账户的问题
        4.1.3 银行开户数量挂钩绩效问题
        4.1.4 异常账户交易未及时拦截问题
        4.1.5 社会公众对合规使用账户认知缺失问题
    4.2 原因分析
        4.2.1 银行账户开户环节监控难度大
        4.2.2 银行账户事中监督难度大
        4.2.3 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问题
        4.2.4 缺少有效信息传递和沟通协调机制
        4.2.5 社会公众对电信诈骗和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工作认知不足
    4.3 利用德尔菲法进行银行账户风险因素指标确定
        4.3.1 关于德尔菲法运用情况基本介绍
        4.3.2 银行账户风险衡量因素指标专家打分分析过程
        4.3.3 银行账户风险衡量因素指标结果判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防范电信诈骗的银行账户风险管理对策
    5.1 严控开户准入条件等开户环节风险
        5.1.1 提升柜员风险识别能力
        5.1.2 加强自助设备风险管理
        5.1.3 提高诈骗分子违法成本
    5.2 强化账户存续期管理
        5.2.1 依托大数据建立数据风险模型
        5.2.2 强化账户全面风险分析排查
    5.3 优化银行内部考核机制
        5.3.1 严肃责任追究
        5.3.2 构建合规文化环境
    5.4 构建信息交流沟通平台
        5.4.1 优化部门间沟通路径
        5.4.2 优化同业间合作机制
        5.4.3 打造警银便利化沟通途径
    5.5 提升社会公众防诈反诈和合规用卡认知度
        5.5.1 充分发挥银行网点阵地作用
        5.5.2 特定群体针对性和集中性宣传教育
        5.5.3 鼓励客户举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电信网络诈骗下银行账户使用现状调査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3:访谈记录表
附录4:第一轮专家打分表
附录5:第二轮专家打分表
附录6:第三轮专家打分表
致谢

(4)我国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的政策效应及监管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政策效应
    (一)缩短开户时间,便利企业经营
    (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市场经营资金加速运转
    (三)助推商业银行市场意识的转变,降低商业银行账户管理与服务成本
    (四)增强人民银行账户监管的效能,提升银行账户风险管控能力
    (五)健全账户管理考核机制,加大违规问责力度
二、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营业执照注册信息难辨真伪
    (二)银行尽职调查难到位
    (三)业绩考核和业务培训存在缺失
    (四)账户风险防控存在漏洞
    (五)商业银行优化服务与风险管控难平衡
    (六)人民银行对账户监管的手段待优化
三、进一步提升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政策效应的建议
    (一)提升识别客户身份能力
    (二)强化银行尽职调查
    (三)规范账户业务管理
    (四)加强账户风险防控
    (五)优化企业银行账户服务
    (六)建立账户监管多方协同机制
    (七)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技术

(5)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探讨——基于驻闽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实有资金监管研究及实践现状
    (一)财政部门对实有资金监管情况
    (二)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资金结构复杂且存量大
    (二)资金使用不规范,隐患较多
    (三)监管体系较为混乱
    (四)电子化程度较低
    (五)监管手段较为单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理清资金结构,明确资金来源,分类监管
    (二)探索建立实有资金账户管理数据系统
    (三)健全实有资金监管机制
    (四)尝试推广以非现场监管为主,与现场调研、核查、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五)加强对实有资金监管结果的运用

(6)新形势下沧州市加强企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账户业务开展情况
    (一)优化账户服务,业务处理效率不断提升
    (二)强化账户监管,风险防控力度持续加大
二、企业银行账户管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外部环境对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提出的挑战
    (二)企业银行账户业务操作与管理方面的风险
        1. 银行机构账户管理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2. 账户业务操作缺少复核,错误信息更正操作随意。
        3. 银行机构企业账户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不健全。
        4. 账户管理培训常态化有待形成。
        5. 人民银行监管方式和手段有限,金融科技应用不足。
三、新形势下加强企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的思考
    (一)银行机构完善三项机制,进一步压实企业银行账户管理主体责任
        1. 建立企业账户管理自律机制,约定行业标准。
        2.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实现培训常态化。
        3. 建立企业银行账户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实现账户动态监测。
    (二)人民银行切实履行监管调控职责,建立监管常态化机制
        1. 强化督导,提升企业银行账户服务效率。
        2. 健全事中事后核查机制,形成核查常态化。
        3. 完善账户管理系统,深化“互联网+监管”,提供配套支持。
        4. 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提升企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能力。
    (三)加强宣传,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多方联动防控风险

(7)取消开户许可背景下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及防控研究 ——以JD农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
        1.6.2 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单位账户
        2.1.2 取消开户许可
        2.1.3 单位账户管理风险
        2.1.4 风险管控
    2.2 理论基础
        2.2.1 风险管理理论
        2.2.2 操作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JD农商行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防控现状分析
    3.1 JD农商行简介
    3.2 JD农商行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分析
        3.2.1 JD农商行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概况
        3.2.2 账户开立环节新增风险分析
        3.2.3 账户变更环节新增风险分析
        3.2.4 账户“转户”撤销环节新增风险分析
        3.2.5 日常账户管理环节新增风险分析
    3.3 防控现状
        3.3.1 改造开户流程
        3.3.2 开展培训工作
        3.3.3 明确尽职调查要求
        3.3.4 设立专职账户管理员
第4章 JD农商行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政策理解不到位
        4.1.2 人员、设施不足,内部沟通不畅
        4.1.3 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4.1.4 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到位
        4.1.5 科技力量支撑不足
    4.2 原因分析
        4.2.1 培训及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
        4.2.2 账户管理风险防控文化缺失
        4.2.3 缺乏账户管理的考核机制
        4.2.4 行业间存在着信息壁垒
        4.2.5 缺乏科技专业人才
第5章 JD农商行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防控对策
    5.1 加强政策解读,提高风险认识程度
        5.1.1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
        5.1.2 加大宣传,提高社会认知
    5.2 塑造账户管理风险防控的企业文化
        5.2.1 提高高级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5.2.2 加大人员和基础设施投入
        5.2.3 畅通内外部、上下级交流渠道
    5.3 建立账户管理考核机制
    5.4 积极对接各部门,疏通行业协作壁垒
    5.5 培养科技人才,加快科技研发
        5.5.1 培养科技人才
        5.5.2 推进账户管理线上系统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放管服”改革视角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制度、体系的研究观点
    (二)基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结合工作实际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改革提出的对策建议
三、“放管服”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放管服”改革的内涵
    (二)“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要求
        1. 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
        2. 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
        3. 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方式。
四、对现行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改革的思考
    (一)现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分类过细,新型银行结算账户游离于现行账户管理体系外
    (二)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转账、取现限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三)久悬银行结算账户占用系统资源,销户缺乏制度保障
    (四)现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现行预算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方式有待调整
五、建议
    (一)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完善银行账户管理体系
    (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三)进一步完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久悬管理机制
    (四)持续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完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功能

(9)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政府监管研究 ——以广东省银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综述的启示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
        2.1.1 电信网络诈骗
        2.1.2 银行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银行监管有效性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广东省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分析
    3.1 广东省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与类型
        3.1.1 广东省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3.1.2 广东省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3.1.3 广东省新型电信诈骗类型
    3.2 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
        3.2.1 对公民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
        3.2.2 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3.2.3 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3.3 广东省银行业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
第四章 广东省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政府监管现状
    4.1 监管主体及监管政策法规
        4.1.1 监管主体
        4.1.2 政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4.1.3 银行业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的监管政策新规
    4.2 广东省银行业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的监管措施
        4.2.1 建立电信诈骗网络违法犯罪监测分析工作机制
        4.2.2 强化联动机制,开展企业账户排查工作
        4.2.3 建立应急机制,快速堵截涉诈资金
        4.2.4 构建宣传长效机制,营造全民反诈氛围
第五章 广东省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广东省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监管模式较为落后
        5.1.2 信息安全监管难
        5.1.3 个人账户监管不到位
        5.1.4 支付结算管理有待完善
    5.2 广东省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各项法律法规缺乏针对及实效性
        5.2.2 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
        5.2.3 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第六章 完善广东省政府监管银行业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政府监管法律法规
        6.1.1 对电信诈骗犯罪单独立法
        6.1.2 完善银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6.2 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6.2.1 明确监管主体职责,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6.2.2 搭建大信息共享平台
        6.2.3 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惩戒力度
        6.2.4 强化个人银行账户监管
        6.2.5 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监管
    6.3 创新政府监管模式
        6.3.1 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
        6.3.2 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取消许可后的企业银行账户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取消账户行政许可后的市场状况
    (一)账户业务办理整体稳妥有序
    (二)企业对账户服务满意度提升
    (三)商业银行创新服务和风险意识增强
    (四)人民银行账户监管力度加大
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账户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缺乏有效惩戒机制
    (二)商业银行经营性质突出,合规管理和社会责任难以履行到位
    (三)人民银行技术监管手段缺乏,效率低且覆盖面不足
三、强化账户监管的建议
    (一)提升账户管理立法层级,严肃市场秩序
    (二)加强跨部门协作,健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三)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压实商业银行主体责任
    (四)充分运用金融科技,补齐账户监管短板

四、强化银行账户的监管(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支付账户管理促其回归本源——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对比分析[J]. 喻启红,郑宁,李平. 现代商业银行, 2021(11)
  • [2]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D]. 余雪扬.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防范电信诈骗视角下M银行账户风险管理研究[D]. 郭若蓓.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我国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的政策效应及监管建议[J]. 谌争勇. 金融会计, 2021(04)
  • [5]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探讨——基于驻闽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监管调研[J]. 凌邵平. 财政监督, 2021(07)
  • [6]新形势下沧州市加强企业银行账户风险管理探析[J]. 张烁,刘雅倩. 河北金融, 2021(03)
  • [7]取消开户许可背景下单位账户管理新增风险及防控研究 ——以JD农商行为例[D]. 莫锋. 扬州大学, 2021(09)
  • [8]基于“放管服”改革视角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探索[J]. 严文静. 金融发展评论, 2020(06)
  • [9]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政府监管研究 ——以广东省银行业为例[D]. 柯沐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取消许可后的企业银行账户监管问题研究[J]. 张潆予. 金融会计, 2020(07)

标签:;  ;  ;  ;  ;  

加强银行账户监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