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大纲(摘要)

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大纲(摘要)

一、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纲要(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赵婧[1](2020)在《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出版业是语言产业九大业态之一,它主要是指专门将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语言文字类书刊、图画、音像等作品成批制作并向公众发行的行业。语言出版是指以语言为本体,将语言知识、语言资料、语言研究、语言教育等语言内容进行出版的行为,主要包括语言图书、语言期刊、语言音像制品的出版。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领域的发展,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语言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与经济效益自不待言。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语言产业,语言产业的研究论文时有发表。语言出版业的重要性也在语言产业研究这一大背景下显现出来,可以说语言出版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与普及的重任。本文以广西和辽宁出版社的语言出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广西和辽宁都有各自的特点。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12种少数民族语言,语言资源丰富;地理上,位处我国边境,与多个国家接壤,邻近东南亚国家,起着桥梁和沟通作用,在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地位。选取辽宁,从客观来说,因为辽宁也有少数民族在此聚居,语言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流不亚于广西,且辽宁邻近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地理位置上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主观上来说,辽宁是我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选择辽宁,是想通过调查研究,为辽宁出版社发展和语言产业研究做出一点贡献。经过认真分析和筛选,对广西8家出版社和辽宁16家出版社的语言类图书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整理,通过对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的出版情况的调查研究,从出版社和语种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的特点和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样本说明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和第二章从出版社方面,包括出版社数量、出版社书目数量、出版图书类型、出版社特点。从语种方面,包括中文、外文、少数民族语言,对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进行研究。第三章将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进行比较,从出版社和语种两个大方面进行比较。并谈谈由此引发的启示,提出打造独具特色的语言品牌,优化出版社出版结构,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语言出版走出去的建议。最后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广西和辽宁出版社各自的问题再次进行说明,以期对广西和辽宁出版社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李铁绳[2](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认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李艳雷[3](2019)在《东北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东北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现状、差异以及类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其中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是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问卷》(Scale of Teaching Concept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后面简称STCET))根据徐泉(2011)博士论文以及李月(2014)博士论文自编而成。《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内容和理论两个层面,内容层面包括规则观、技能观、交流观以及文化观;理论层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角色以及英语学科定位。内容层面维度主要提供问卷编制的条目来源,而理论层面才是问卷编制的理论依据。笔者在东北地区共发放47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55份。用spss22.0以及Amos20.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选取东北地区某市的两所普通学校的六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和观察,获得以下结论:首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主要趋于技能观。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东北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在技能观维度中得分最高,表明该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也就是说,该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依然以考试为主。其次,不同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男性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技能观和交流观要低于女性小学英语教师;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学英语教师技能观、交流观、文化观得分平均值均低于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学英语教师;专科学历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规则观要高于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本科学历的小学英语教师技能观要高于专科和硕士及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硕士及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的交流观要高于专科和本科学历的小学英语教师,本科学历的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观要高于专科和硕士及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熟手小学英语教师的规则观高于专家型小学英语教师,专家型小学英语教师的交流观高于熟手和新手小学英语教师,新手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观要高于熟手小学英语教师。最后,基于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表现,可以将小学英语教师的类型分为传授知识型、技能交际型和文化交流型。进一步分析可知,东北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型和技能交际型为主。其中传授知识型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1.9%,技能交际型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4.1%。

张玉婷[4](2016)在《高职院校“专升本”考前英语辅导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社会上注重学历,以学历来衡量人才的现象仍然根深蒂固。不少企业与单位在公开招聘的时候往往把学历作为一个必要门槛,对学历或多或少都有要求,其中不乏刻意提升学历要求的现象。这就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如本科院校毕业生,所能应聘的工作范围面不大,进而促成了不少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选择“专升本”的形式来提升自身的学历。此外,由于我国当前的高考制度限定的十分严格,有着类似“一考定终身”的感觉。而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或者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不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从而只能进去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学习。而“专升本”制度的存在使得他们又有了一次改变和弥补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参加“专升本”来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的学习层次和学历。就当前普考专升本的考试实际来看,很多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对公共基础课中的英语颇为头疼,英语可以说是他们通过专升本考试最为关键的一科。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就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对英语的学习感到吃力。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合理,英语课程一般只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当学生在大三需要面对专升本英语考试的时候缺乏集中的英语学习机会和辅导。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课程的设置也主要是偏向应用型和实用型,并且课程设置的也较为紧密,使得许多有意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使得对于英语学习的投入时间减少,客观上影响了英语成绩的提高。但专升本学生对英语成绩的提升需求确是实际存在的,并且需求还很大。面对这样的需求,社会上的一些教育辅导机构开展了专升本考试辅导培训班,花费动辄都在千元以上,一些一对一辅导和所谓的VIP班的花费更是昂贵。高职院校的师资资源、基础设施、环境氛围以及教学公信力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在学生的升本率方面也有提升的需求,那么是否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做些调整,针对有意参加专升本的学生开展相应的英语考试培训,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提升专升本的成功机率,进而提高学校的升本率和学校的声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和需求来对高职院校“专升本”考试的英语教学问题展开研究的。在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专升本考试英语备考问题和需求的研究中,笔者自行设计了“专升本考试英语学习问题与需求调查问卷”面向所抽取的四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进行问题调查。由于是简单随机抽样,为了较为便捷的进行问卷调查,所以问卷只涉及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包括所处年级阶段、专升本考试意愿、专升本英语考试备考的问题和需求等问题,其中有8个问题紧贴专升本英语考试方面学生的问题和需要。问卷的设计上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发放的问卷数量是400份,即每个高职高专院校100份的问卷。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8份,经过筛选判断其中有效问卷389份,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很可观。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升本愿望强烈;专升本考试科目中英语对考生的影响最大;多数专升本同学会选择参加英语补习班;有辅导、有氛围是学生选择辅导班的主要原因;广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专升本考试辅导课程表示欢迎;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英语辅导课程有很高的关注点。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专升本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高职学校开展“专升本”考试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优势。在意义方面,开展“专升本”考试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应试成绩,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促进学业的后续发展,有助于学校声誉和口碑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而在优势方面,高职院校在地缘与声誉方面占有优势,高职院校在师资条件优越,高职院校容易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开展英语培训拥有价格与成本优势。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专升本”考试英语培训的建议,为此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培训意识,重视专升本英语培训;优化课程设置,使其更有针对性;培训教师应当专职;培训时间应当集中;应与学生互动,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朱明[5](2014)在《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活动史研究(1978-2008)》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办高校进入了优化整合、以质取胜、内涵发展的快车道。民办高校教学活动既是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民办高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育人质量、进一步改革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以教育史研究理论为指导,同时依循教育活动史研究的新主张和新范式,运用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在搜集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1978年至2008年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活动史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究。在论述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历程后,本研究全面阐述和评析了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及考核活动,展现其活动场景,分析其发展过程,揭示其演进规律,并总结了三十年期间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及其现实启不。

张冠鹏[6](2013)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内在构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制度保障。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建立和完善同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革除旧制度基础上起步发展、曲折前进,经历了初步形成、遭到破坏、恢复发展等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党和国家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之后,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覆盖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各方面工作的制度规范,逐渐形成了以《高等教育法》(1999年颁布实施)和《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2005年颁布实施)为基础,涵盖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类制度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为我国开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新变化,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规则。本文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分类构成问题、历史发展问题、运行现状问题和发展完善问题。在基本理论部分,笔者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概念、功能、原则、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意涵的前提性问题;在分类构成部分,笔者从横向平行和纵向竖列两个维度对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理论划分;在历史发展部分,笔者从四个阶段逐次追溯和梳理了建国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初创、形成、改革和发展过程,并提纯和总结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形成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在运行现状部分,笔者从整体和具体的双重维度对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整体评价,提出了主要问题和现实瓶颈;在发展完善部分,笔者探讨和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理念选择、价值向度和实现路径,并从基本要求和体系设计两方面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整体建构,最后以奖学金制度和惩处制度为代表,具体细化了完善创新意见。

韩坤[7](2012)在《“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效果分析与改革建议》文中指出“高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从“一卷试天下”到“一考定终身”;从“一分定输赢”到“祸国殃民”“人神共愤”……高考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的批判也日渐升温、愈演愈烈,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考这项大规模、社会化、以纸笔形式为基础手段的考试是否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实现“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目标?这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难题。本文以高考的政策性文件——《高考英语大纲》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低效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建议,为进一步科学修订《高考大纲》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以期更好地发挥高考的职能作用,实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引导基础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良性发展。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层面,探讨考试政策的内涵、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及考试政策效果分析的内涵;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回顾1978年来我国高考政策功能性目标变迁的同时重点阐述“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目标的形成与呈现;第三部分从高考政策的功能性视角,以《高考英语大纲》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第四部分采用访谈法,探寻现行“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的原因;第五部分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与我国“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相似的国外成功经验;第六部分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改革建议。

李欣[8](2011)在《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教育肩负着为各国培养优质劳动力资源的重任,它对国家发展与繁荣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在新的经济格局中获得或保持优势地位,世界范围内各国都进行了旨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教育改革。因高中教育的特殊性,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尤其受到各国关注。普通高中教育对各国人才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固本强基”的作用。高中学生面临分流,普通高中教育首先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力的重责,要向社会负责,保证所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需求;普通高中教育还肩负着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重责,要向高等学校负责,保证所输送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普通高中教育还要向学生本人负责,特别是在中国这样高中教育尚未实现义务化的国家,学生需要经过筛选和付费才能接受高中教育,因此各普通高中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帮助他们为日后的就业和升学打好基础。一言以蔽之,高中教育能够“固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关系到各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建立科学、规范、富有公信力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都先后建立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其中以美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作为引领世界的“评价强国”,其教育评价与测量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使其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典范。中国正在经历着建国后基础教育领域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欲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并且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也提出要与高中阶段的评价相挂钩,于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在这一点上,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考试古国”与美国这个年轻的“评价强国”产生了超越历史的共鸣。我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才刚刚起步,将其与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比较,有利于为我国的考试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经验,发现和纠正我国考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微杜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美两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实践领域的事务,牵涉面甚广。本文旨在通过特定的五个维度对两国的考试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找出两国考试在诸多方面的异同,最后在前述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两国考试各自的特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走向。具体而言,本论文分析的维度包括历史的维度、教育评价的维度、教育测量的维度、教育行政的维度和未来的维度,中间三个维度重在对两国考试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由此构成对两国考试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纵向研究,而每个维度内部却是从不同方面进行的横向研究,意欲通过这样纵横交错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分析两国的考试。其中,历史的维度是对考试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作分析比较,旨在回答两国的考试“从何而来”的问题。本文认为,两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由两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促成的,体现了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该考试在中国的发展源于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为我国的民族振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该考试在美国的出现也是由于政治经济原因。从七八十年代最初的“最低能力测验”到如今的“综合考试”和“课程结业考试”,每一次考试难度的提升和考试内容的扩充,其背后最有力的推手都是国家政治经济需要。对两国考试现状的考察从教育评价、教育测量和教育行政三个维度展开。教育评价的维度是对考试内涵与定位的分析比较,旨在从教育评价本身来考察两国的考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考试”。其中包括考试的性质、功能、与高中其他评价体系的关系以及考试的意义。中国各地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目前尚缺少统一的认识。各地对该考试的功能预设主要有导向功能、监管功能、鉴定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与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关系:“整合式”和“并列式”。该考试在中国的意义表现为有利于高中新课改的深化、有利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而且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各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基于各州课程标准的州级考试,都是在特定年级的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终结性考试;在考试功能上,美国的考试与中国相似,都具有导向功能、监管功能和鉴定功能这些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功能,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还具有问责功能;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各州的教育问责体系具有“嵌入式”和“剥离式”两种关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美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督促学生、教师和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并改善公立教育而负起责任,最终保持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教育测量的维度是对考试要素与实施的分析比较,旨在从教育测量的要素和实施过程来考察两国考试“怎么考”的问题。具体为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命题、成绩评定和考试结果使用六个方面。整体而言,中国的考试内容覆盖面广,考试方式比较多样,能比较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然而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考试命题上不够严谨,致使教育测量所收集的信息缺乏信度和效度,后期对考试结果的等级处理加重了测量的不规范问题,特别是最后如何把考试结果应用于高校招生,各地的做法尚不明朗,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呈逐渐多样化的趋势,但仍以传统的阅读、写作、数学和科学作为核心考试科目,考试的类型也正在由综合考试逐步过渡到课程结业考试,考试方式较为单一。但美国的整个考试过程更为科学严谨,在信度、效度和可操作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结果上也更好地发挥了教育测量对教育实践的反馈效果;教育行政的维度是对两国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进行的分析比较,旨在从行政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考察两国的考试“怎么管”的问题,具体包括管理体制、负责机构和规章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中国的考试大多采取省市区(县)的三级管理体制,有个别地方还把学校明确纳入管理体制,形成四级管理体制;中国考试的具体负责机构较为多样,可大致分为四类;在考试的管理规章方面,各地大多出台了有关考试的通知和细则;各省区在考试是否要向考生收费以及收费标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收费的依据不够明确。总体而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组织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理顺关系、精简机构,政府机关对考生的服务意识有待提升;美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二级管理体制,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教育行政体制决定的;美国各州的考试负责机构通常都是州和学区的问责评价部门,机构设置简约清晰,管理层级少,信息沟通更为通畅;美国各州的考试都是州议会以立法的形式确立的,具有法律效应;对残障学生和英语学习生等弱势群体的考试政策更是体现了其有教无类的人本主义思想。几乎所有州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是免费的,其教育行政部门都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未来的维度是指对两国考试进行的探讨与展望,旨在总结两国考试的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走向做出建议或展望,从而回答两国考试“去往何处”的问题。中国高总学业水平考试在整体上体现了三个特点:首先是在组织和管理上的行政化,其次是在考试内容与方式上的多元化,以及在参与程度和考试范围上的全面化;中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对考试的性质缺乏统一认识、考试的组织管理亟待加强、考试命题及成绩评定缺乏科学性、考试结果缺乏通用性、如何与高考合理挂钩不明朗等五大问题。其未来发展应首先更新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其次要大力发展专业测评,引入专业考试服务机构;最后还需要完善高中评价体系,理顺上下关系;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体现在整个考试活动中的民主化精神;二是在考试政策的创设和执行过程中所体现的“依法治考”;三是考试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化。美国考试的问题主要为:考试费用过高、对考试结果的过度使用、考试公平性不足、考试经济价值估计过高,以及考试导致高中教育功能异化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预计未来会做出如下努力:首先就是尽可能在源头上确保所有学生具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其次是完善现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统一全国考试标准,扩大考试评价范围;此外还有建立多元化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引入替代性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论文最后对两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做出共同思考,既有对教育管理体制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管理的深度思考,也有对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的逆向思考,以此为结语。

张奇[9](2009)在《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项目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的加快,新行业和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培训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拟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中心是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的事业单位,前身为辽宁省招生毕业生办公室、辽宁省高教局学生处,2007年更名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与管理工作。中心创立培训学院目的在于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专业知识单一、岗位适应能力不强难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的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层级多类型的职业、技能、考试等方面的培训,更好地搭建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平台,摸索出一条新的职业化教育培训发展模式,同时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辟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采用了SWOT分析法、比较法、实地考察法、综合归纳分析法、间接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项目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培训机构的发展历史、特点、外部环境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借鉴,给出了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的经验启示。在经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的具体内容以及解决风险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培训学院组织架构和职能设置,保证项目的组织和运作过程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发掘和发展优势项目;再次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最后建立风险控制和保障机制,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经营风险,以保障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的平稳运营和健康有序的的长远发展。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引言部分,对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及结构进行了描述。第二章理论部分,对文中涉及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财务效益分析以及培训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三章结合目前培训教育行业的现状,对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了综合的表述和分析。第四章结合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的情况,对培训学院自身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第五章对辽宁学信培训学院进行了财务分析。第六章对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组织管理进行了表述,并对容易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解决的对策及保障措施。第七章对全文加以总结,明确并肯定了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项目可行性。

侯志红[10](2008)在《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教育期刊有一千多种。教育期刊上有很多信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新的研究动态,有新的猜想、设想,也有新的理论见解。教育期刊所携带教育信息资料能比较及时地反映某些教育思想观点、教育科研成果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这些教育期刊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媒体和措施无法代替的。研究教育期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体现国家、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次,可以体现学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发展;再次,可以侧面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最后,教育期刊研究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类核心期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该刊秉承“理论引领,实践指导”的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物本身,进一步了解刊物内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尽所能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物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研究的实践意义是为期刊的编辑对期刊的更好发展进行系统规划提供参考;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研究的特色为:从一本基础教育外语类期刊为切入点,透视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体现本研究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获取,以体现本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与丰富性。论文的第一章为引论,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第二章从期刊的栏目设置、稿件来源、文章作者、参考文献和稿件研究方法五方面对期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三章以《小学英语》栏目为例,对期刊的特色栏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2001—2005年“小学英语”栏目呈现出以下特点:1)讨论话题丰富;2)关注群体渐多;3)文献意识增强;4)理论研究极少;5)关注自身偏少;6)地域发展失衡。并从期刊的发展透视出小学英语教学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和研究趋势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对于期刊栏目体现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中小学衔接的问题、农村小学英语开设的问题、英语启蒙教学的问题和创设理想英语学习环境的问题。在第四章里,笔者尝试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纲要(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纲要(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样本说明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广西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
    第一节 广西8家出版社分析
        一、广西出版社语言类图书数量分析
        二、2000年前后广西语言类图书数量比较
        三、广西各出版社语言类图书出版类型分析
    第二节 广西语言类图书语种分析
        一、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二、广西中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三、广西外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第二章 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
    第一节 辽宁16家出版社分析
        一、辽宁出版社语言类图书数量分析
        二、2000年前后辽宁语言类图书数量比较
        三、辽宁各出版社语言类图书出版类型分析
    第二节 辽宁语言类图书语种分析
        一、辽宁少数民族语言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二、辽宁中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三、辽宁外文语言类图书出版情况
第三章 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比较
        一、广西与辽宁出版社比较
        二、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语种比较
    第二节 广西和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发展启示
        一、打造独具特色的语言品牌
        二、优化出版社出版结构
        三、把握时代机遇,推动语言出版走出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东北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一、文献综述
    (一)观念的相关研究
        1.观念的定义
        2.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二)教学观的相关研究
        1.教学观的内涵及特征
        2.教学观的类型
        3.教学观的内容
        4.教学观的研究方法
    (三)英语教师观念研究
        1.英语教师观念的研究内容
        2.英语教师教学观研究方法
        3.英语语言本质观的研究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五)研究阶段
三、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量表的开发
    (一)量表的初步编制
    (二)量表第一次修订
    (三)量表第二次修订
        1.项目分析
        2.信度检验
        3.效度检验
    (四)正式量表的形成
        1.效度检验
        2.信度分析
四、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现状及差异分析
    (一)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现状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差异分析
        1.城乡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差异
        2.不同性别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差异
        3.不同专业背景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差异
        4.不同学历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差异
        5.不同教龄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差异
        6.新手、熟手、专家型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差异
五、小学英语教师的类型及特征分析
    (一)基于教师教学观念,小学英语教师的类型分析
    (二)小学英语教师的特征分析
        1.传授知识型教师的特征分析
        2.技能交际型的教师特征分析
        3.文化交流型教师特征分析
    (三)不同类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结构分析
        1.乡村教师以传授知识型为主,城市教师以技能交际型为主
        2.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以传授知识型为主,英语专业教师以技能交际型为主
        3.男性教师以传授知识型为主,女性教师以技能交际型为主
        4.专科学历背景的教师以传授知识型,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以技能交际型为主
        5.教龄较长的教师以传授知识型为主,新手和熟手教师以技能交际型为主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讨论
        1.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主要以技能观为主
        2.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差异
        3.小学英语教师的类型分为传授知识型、技能交际型和文化交流型
        4.教师背景与教师类型存在显着相关
    (二)建议
        1.适当提高英语教师学历水平,改善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
        2.加强英语教师对自己教学观念的反思
        3.大力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高职院校“专升本”考前英语辅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 相关概念界定
        1、专升本的相关概念
        2、专升本考试政策概述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辅导的需求分析
    (一) 问卷调查说明
        1、确定研究问题和调查方式
        2、问卷的设计和问题的设置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升本愿望强烈
        2、专升本考试科目中英语对考生的影响最大
        3、制约英语成绩提升的原因众多
        4、多数专升本同学会选择参加英语补习班
        5、有辅导、有氛围是学生选择辅导班的主要原因
        6、校外专升本辅导机构也有不足之处
        7、广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专升本考试辅导课程表示欢迎
        8、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英语辅导课程也有关注点
二、高职学校开展“专升本”考试英语培训的意义与优势
    (一) 高职学校开展“专升本”考试英语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应试成绩,满足学生需求
        2、有助于促进学业的后续发展
        3、有助于学校声誉和口碑的提升
        4、有助于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
    (二) 高职学校开展“专升本”考试英语教学的优势
        1、高职院校在地缘与声誉方面占有优势
        2、高职院校的师资条件优越
        3、高职院校容易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4、高职院校开展英语培训拥有价格与成本优势
三、提高高职院校“专升本”考前英语辅导质量的建议
    (一) 提高培训意识,重视专升本英语辅导
    (二) 课程设置应有针对性
    (三) 辅导教师应当专职
    (四) 辅导时间应当集中
    (五) 应与学生互动,辅导相关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活动史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民办高校教学活动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初创起步期(1978—1993)
    第二节 发展转型期(1993--2002)
    第三节 有序规范期(2002—2008)
第二章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活动
    第一节 教学计划制定
    第二节 教师聘任管理
    第三节 教学质量管理
第三章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师课堂教学
    第二节 教师实践教学
    第三节 教师教学心理
第四章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及考核活动
    第一节 学生日常学习
    第二节 学生学业考核
第五章 民办高校教学活动的成就与启示
    第一节 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借鉴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前提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概念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功能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原则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依据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学科依据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制度依据
        (三)西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借鉴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现状分析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类型体系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分类的基本前提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分类的研究借鉴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分类的研究工具与原则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分类的主要构成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横向平行体系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横向平行体系指向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横向平行体系分类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纵向竖列体系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纵向竖列体系指向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纵向竖列体系分类
第三章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1949 年-1977 年)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初创(1949 年-1956 年)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形成(1957 年-1966 年)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曲折(1966 年-1976 年)
    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制度(1978 年-至今)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1978 年-1989 年)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1990 年-至今)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演变的基本特征和经验启示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演变的基本特征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演变的经验启示
第四章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状况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状况分析的基本前提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状况分析的内容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状况分析的原则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状况分析的标准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状况分析的整体判断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取得的成就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实施的制约因素
    三、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实施状况分析的个案研究
        (一)高校学生奖励制度实施状况分析
        (二)高校学生惩处制度实施状况分析
第五章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策略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理念与路径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理念选择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价值向度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实现路径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基本构想
        (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体系设计
    三、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完善的个案分析
        (一)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完善
        (二)完善高校学生处分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7)“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效果分析与改革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调查法
        3. 访谈法
        4. 比较研究法
        5. 历史研究法
    (四) 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考试政策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考试政策的内涵
    (二) 考试政策的组成要素
        1. 考试政策的制定
        2. 考试政策的执行
        3. 考试政策的评估
        4. 考试政策的监控
    (三) 考试政策的基本特征
        1. 利益相关性
        2. 目标取向性
        3. 功能多样性
        4. 阶段性
    (四) 考试政策效果分析的内涵
        1. 价值取向分析
        2. 目标达成分析
        3. 国际比较分析
二、“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目标的形成与呈现
    (一) 高考恢复和酝酿改革时期(1978——1984年)
    (二) 高考改革试验和深化期(1985——1998年)
    (三) 高考新一轮改革期(1999年至今)
        1. 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2.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3. 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 “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呈现
三、“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效果调查
    (一) “中国中学英语教师高考备考现状”调查概况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对象
        3. 调查方法
        4. 调查内容
    (二) “中国中学英语教师高考备考现状”调查结果
        1. 听力题型调查结果
        2. 单项填空题型调查结果
        3. 完形填空题型调查结果
        4. 阅读理解题型调查结果
    (三) “中国中学英语教师高考备考现状”调查结论
四、“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一) “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原因分析访谈概况
        1. 访谈目的
        2. 访谈对象
        3. 访谈内容
    (二) “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原因分析访谈结果
    (三) “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原因分析结论
        1. 教师培训缺失导致“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
        2. 应试教育主导教学和备考导致中学很难实施素质教育
        3. 《高考大纲》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有限
五、基于《高考大纲》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国际参照
    (一) 英国《GCSE考试大纲》分析
        1. 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 科学、详细的评分标准为教师和学生的高考备考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 学习策略教学建议给教师提供了“授之以渔”的有效方法
    (二) 美国《SAT考试大纲》分析
        1. 考试大纲的编制以“能力”为中心
        2. 试题的编制以“专业、科学”为标准
        3. 考试题型以“客观”为主
    (三) 印度《高中会考大纲》分析
        1. 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编制能力目标
        2. 基于教育政策设计考试目的与考试内容
        3.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设计评分体系
六、“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改革建议
    (一) 组建专业队伍,科学编制高考能力评价大纲
    (二) 基于大学所需和高考现实,重构高考题型
    (三) 在《高考大纲》中明确说明高考的素质要求
    (四) 在《高考大纲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查素质的培养方法
    (五) 在高考复习教学培训中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考试古国"与"评价强国"的历史对接
第一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意义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路径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世界体系理论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法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路径:多维向度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概念与边界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相关概念解析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研究边界厘定
    第四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结构与局限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结构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较研究的局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与发展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教育评价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综合评价体系的关系
        (一) 高中新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二) 高中新课程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新课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系
        四、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问责评价体系的关系
        (一) 美国高中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二) 美国各州基础教育问责评价体系
        (三) 美国各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教育问责评价体系的关系
        四、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涵与定位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比较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评价体系的关系比较
        四、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意义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教育测量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方式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时间安排
        四、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五、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
        六、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方式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安排
        四、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五、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
        六、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
    第三节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素与实施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内容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比较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比较
        四、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比较
        五、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评定比较
        六、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使用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教育行政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负责机构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负责机构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 中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与管理比较
        一、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体制比较
        二、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负责机构比较
        三、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规章比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探讨、展望与思考:未来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
        一、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
        二、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
        三、中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未来发展
    第二节 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
        一、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
        二、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
        三、美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未来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对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共同思考
    一、统独之争:对教育管理体制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管理的深度思考
    二、标准之殇:对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的逆向思考
    三、公平之问:对教育公平性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公平性的追问
参考文献
后记

(9)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项目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2.1 SWOT分析法
        1.2.2 比较法
        1.2.3 实地考察法
        1.2.4 综合归纳分析法
        1.2.5 间接调查法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项目可行性研究
        2.1.1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2.1.2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
        2.1.3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2.2 项目评估
        2.2.1 项目评估的概念
        2.2.2 项目评估的内容
        2.2.3 项目评估的程序
        2.2.4 项目评估的作用
    2.3 财务效益分析
        2.3.1 财务效益分析的概念
        2.3.2 财务效益分析的内容
        2.3.3 财务效益分析的程序
    2.4 培训
        2.4.1 培训的概念、种类及内容
        2.4.2 培训的方法
第三章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3.1 培训教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1.1 我国培训教育行业现状
        3.1.2 我省培训教育行业现状
        3.1.3 培训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战略定位
    3.3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发展目标
第四章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SWOT分析
    4.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1.1 新东方
        4.1.2 环球雅思
        4.1.3 EF英孚教育
        4.1.4 巨人教育集团
    4.2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优势分析
        4.2.1 区位优势
        4.2.2 背景优势
        4.2.3 信息优势
        4.2.4 渠道优势
    4.3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劣势分析
        4.3.1 尚未形成独立稳定的师资力量
        4.3.2 学院管理队伍经验不足
        4.3.3 学院发展经费与办学条件有限
    4.4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机遇分析
        4.4.1 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拉动培训需求总量的增加
        4.4.2 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催生培训需求
        4.4.3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对接为培训提供契机
        4.4.4 个别逆经济周期成长行业岗位需求仍有缺口
    4.5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挑战分析
        4.5.1 培训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管理不规范
        4.5.2 成立初期缺乏社会信誉度,不易获得大众认同
第五章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财务分析
    5.1 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5.2 投资估算
        5.2.1 资金的需求
        5.2.2 财务计划目标
    5.3 成本、收入税金及利润估算
    5.4 基本财务报表及辅助报表
    5.5 投资可行性分析
        5.5.1 净现值
        5.5.2 投资回报期
    5.6 盈利情况分析
        5.6.1 资产报酬率
        5.6.2 净资产收益率
    5.7 盈亏平衡分析
    5.8 财务评价结论
第六章 辽宁学信培训学院组织管理与风险控制
    6.1 学院组织管理
        6.1.1 组织架构
        6.1.2 部门岗位
        6.1.3 项目评估
        6.1.4 绩效考核
        6.1.5 薪酬福利
    6.2 学院风险分析
        6.2.1 市场风险
        6.2.2 经营风险
    6.3 风险控制及保障措施
        6.3.1 市场风险控制
        6.3.2 经营风险控制
        6.3.3 保障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小结
    7.2 论文主要工作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研究教育期刊的原因
        (一) 教育期刊的特点适于材料分析
        (二) 教育期刊研究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二、选择《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一)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简介
        (二)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核心期刊
        (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先进
        (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人员立足高远
    三、期刊研究时段的选取
    四、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 对于期刊的研究
        (二) 对于外语类期刊的研究
        (三) 对于外语教育类期刊的研究
        (四) 对于基础外语教育类期刊的研究
    五、本篇论文内容介绍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目的、意义和特色
第二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期刊栏目概况及分析
        (一) 栏目设置概况
        (二) 栏目设置类型
        (三) 栏目设置分析
    二、载文情况统计与分析
    三、论文地域来源数据与分析
        (一) 文章来源地域不平衡
        (二) 城乡发展不平衡
    四、文章作者数据分析
        (一) 多产作者分析
        (二) 多产单位分析
        (三) 作者层次分析
        (四) 合着情况分析
        (五) 多产作者单位分析
    五、参考文献研究
        (一)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二) 期刊参考文献数据分析
        (三) 参考文献语种的统计分析
        (四) 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
        (五) 期刊自引分析
    六、稿件研究方法分析
第三章 特色栏目《小学英语》的分析研究
    一、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历史
        (一)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
        (二) 小学英语课程大纲发展
    二、《小学英语》栏目回顾
        (一) 谢红仔的研究
        (二) 范盛銮的调查
    三、《小学英语》栏目的特点
        (一) 讨论话题丰富
        (二) 关注群体渐多
        (三) 文献意识增强
        (四) 理论研究极少
        (五) 关注自身偏少
        (六) 地域发展失衡
    四、期刊发展透视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一) 课程目标体现
        (二) 教学观念体现
        (三) 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现
        (四) 教育技术体现
        (五) 研究焦点体现
    五、“小学英语”栏目折射英语教育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六、“小学英语”栏目体现问题的思考
        (一) 中小学衔接的问题
        (二) 农村小学英语开设的问题
        (三) 英语启蒙教学的问题
        (四) 创设理想英语学习环境的问题
第四章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未来发展建议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发论文的特点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未来发展建议
        (一) 开辟新的栏目
        (二) 规范论文格式
        (三) 拓宽选题范围
        (四) 提高经营意识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类(含报纸)
    中文着作类
    外文着作类
致谢

四、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纲要(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与辽宁语言类图书出版状况研究[D]. 赵婧.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2]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3]东北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研究[D]. 李艳雷.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4]高职院校“专升本”考前英语辅导研究[D]. 张玉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5]我国民办高校教学活动史研究(1978-2008)[D]. 朱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6]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 张冠鹏.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5)
  • [7]“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效果分析与改革建议[D]. 韩坤.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8]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 李欣.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9]创立辽宁学信培训学院项目可行性分析[D]. 张奇. 东北大学, 2009(06)
  • [10]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D]. 侯志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语法大纲(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