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V”形巷道带式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

煤矿“V”形巷道带式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

一、煤矿井下“V”形巷道胶带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韩新健[1](2021)在《矿用行星减速器的修复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煤矿井下使用的矿用减速器主要应用于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带式输送机、掘进机等采煤运输设备。矿用减速器处于煤尘、水、泥沙等井下特殊恶劣环境中,维护保养尤为重要。由于井下巷道空间有限,散热和安装条件差,矿用减速器容易出现漏油、缺油、轴承损坏等故障,这时可以通过对矿用减速器再制造恢复其设备性能[1]。除此之外,煤矿企业为降低成本,修旧利废,开始对煤矿设备进行大范围再制造。减速器作为矿用设备的主要驱动部件,价格昂贵,

赵波[2](2021)在《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土地辽阔,资源类型丰富且多样,其中具有庞大的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是目前我们不可取代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时,根据不同煤层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开采。在保证采矿安全前提下,优化整个矿井、采区和巷道的布置,最大的提高矿井产量,选取优化适合的井田开拓方式对煤炭的开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煤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比较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内外大量煤矿的井田开拓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着作后,通过实地踏勘、基础理论分析和基础数据采集等多种方式,提出了两种开拓方式,探讨了两种开拓方式的优劣,提出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在通风与安全方面,本文根据机械化改造后的开拓方式,重新计算了矿井的总需风量,同时按照矿井实际提出预防瓦斯爆炸、粉尘、井下火灾、水灾、顶板垮塌等事故的对策措施。在“六大系统”方面,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大厂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方案。

唐晓啸[3](2020)在《基于RecurDyn的带式输送机双驱动起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煤炭工业发展迅速,采煤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带式输送机大运量、高效化、长距离和高带速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起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已成为现代化带式输送机设计选型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带式输送机双驱动的起动特性进行研究,以韩城某煤矿带式输送机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分析,在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下,寻求带式输送机系统运行的最佳组合。本文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对带式输送机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用逐点法计算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输送带运行方向上关键点的张力值;(2)建立离散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模型,利用输送带多体动力学特性,分析常见的四种加速起动曲线对输送带最大张力的影响以及带式输送机头尾滚筒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得出带式输送机无论是在空载还是负载状态下起动,抛物线起动都是比较理想的起动曲线;(3)对带式输送机不同托辊间距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带式输送机特征点张力变化和起动过程中输送带的悬垂度进行分析,仿真得到的结果在理论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确定了 1.2m的托辊间距有利于降低输送带的最大张力,缓解运行过程中输送带的悬垂度;(4)研究了不同拉紧方式对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拉紧装置下带式输送机起动过程的动态特性,为带式输送机选取合适的拉紧装置提供了依据;(5)研究双驱动安装位置不同对带式输送机起动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带式输送机为水平运输时,以头尾双滚筒方式进行起动,可以降低起动过程中输送带的最大张力、减小横向跑偏量、降低驱动滚筒的最大加速度;当上运带式输送机倾角比较大时,采用头部双滚筒驱动可以降低带式输送机起动过程中输送带的最大张力。

周艺婷[4](2020)在《皮带巷灾变风流自动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火灾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井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高热烟气会改变矿井通风情况,火灾产生的高温有毒有害烟气会对相邻巷道甚至整个矿井的人员产生生命威胁,尤其是井下运输巷道中可燃物多、距离长,有害烟气将会持续扩散,也会影响周围巷道甚至整个矿井的通风情况,因此研究胶带运输巷道火灾烟气发展规律对应对矿井运输巷火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唐山矿T3290皮带运输巷道及其回风巷设计灾变风流引流方式,主要采用风流短路法将灾变风流引入专用回风巷的方法。为确定其CO、烟雾传感器在皮带巷中安置位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胶带巷实际尺寸模型,并针对煤和PVC胶带进行锥形量热实验确定其热释放速率曲线,最终根据T3290巷道实际情况用FDS模拟火灾烟气流动过程。结果表明:在12m3/s风速下,火灾烟气会发生逆退,且逆退距离超过28m,CO在向下风侧扩散时多在高度3.1~3.3m处首先检测到CO;CO在横截面上的分布在燃烧初期受火源影响,较近距离处胶带运输机对侧巷道顶部聚集速度明显更快,随着距离增加烟气整个巷道顶部会全部聚集CO;在火灾发展一定时间后,CO在横截面上均匀沿巷道顶部聚集。因此将引流系统中的CO传感器放置在横截面相对于胶带运输机另一侧巷道顶部,距巷道顶部15cm左右位置。为保证实现引流装置的安全高效性,设计采用了回风巷中安装PLC控制铝合金制卷帘风窗进行风流自动调控,编制了风窗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上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图40幅;表5个;参56篇。

汪列文[5](2019)在《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输送带跑偏故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输送带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式输送机的生产作业中,输送带工作时的运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效率。而输送带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并且造成输送带故障的原因较为复杂和多样,对输送带故障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带式输送机来说,如何有效的判定及区分输送带运行故障原因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带式输送机的故障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输送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跑偏故障原理的分析,列举了导致输送带跑偏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现场故障发生的次数统计得到导致输送带跑偏各原因的发生概率,进而计算得出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故障发生概率,为带式输送带机的运行系统故障判断与维修提供服务;故障树分析法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故障模式,建立输送带跑偏故障的故障树模型,并利用故障树分析法相关知识对该故障树模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导致输送带跑偏故障发生的概率。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输送带跑偏故障诊断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快故障的判断速度,提高维修效率,缩短维修时间,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另外一方面能在运行中针对易引起输送带跑偏故障的原因进行预先治理和定期维修。在有针对性预防的基础上,减少输送带跑偏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最后,结合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快速准确的建立输送带跑偏故障树可视化分析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此系统,方便生产管理人员能更直观的了解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运行状况,从而加强对输送带的管理及故障情况的掌握,并不断的调整维修作业计划,使设备管理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设备故障的诊断效率。

刘利云[6](2018)在《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传动滚筒优化探究》文中指出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在实际工作中,传动滚筒要承担较大的摩擦力和压力,因此滚筒的基础设计参数尤为重要,结合现场工况参数和对滚筒的接盘支点、壳体厚度及轴体直径进行了重新优化,提高了滚筒接盘的传动性能,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丁一轩[7](2018)在《某煤矿井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矿行业职业危害严重,职业病新增病例逐年增加。煤矿职业危害因为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职业危害防治重点。对煤矿井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指导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某煤矿的井下职业危害因素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分成职业危害因素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危害评价三部分来进行分析研究。对分析出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井下的采样和分析,并对煤矿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大量国内外职业危害研究的资料,最后根据检测结果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评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三种不同方法对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符合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矿井下的几种主要生产工艺,如凿岩、通风、爆破、装载和运输等产生高强度的噪声。在几种工艺中凿岩过程产生的噪声和危险特别明显。井下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凿岩作业,凿岩机是井下采掘最常用和噪声最大的移动设备。噪声危害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井下不同生产方式产生的粉尘样品分散度进行检测,发现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数量较多,呼吸性粉尘占比较大。其中采煤机采煤、刮板输送机输送等生产工序产生的粉尘分散度较高。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硫化氢5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结果表明:五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都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对噪声、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噪声危害属于“显着危险”等级;有毒有害气体中的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为高风险的职业危害因素,二氧化硫为中等风险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危害严重。本文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出发点,结合了三种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煤矿整改措施。

潘进[8](2017)在《亭南煤矿低透特厚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效果研究》文中认为对于类似亭南煤矿存在着煤层透气性低和瓦斯含量高的矿井,采用常规的方法预抽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差、难以解除煤层开采时的瓦斯威胁。通过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采开采煤层瓦斯,是一项有效的瓦斯防治手段,该技术能够提高煤层透气性,进而实现快速抽采瓦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对预裂爆破抽采方案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除钻孔间距之外的其它预裂爆破参数;之后根据煤层深孔预裂爆破成缝机理及裂隙扩展力学模型对裂隙扩展范围进行了理论计算和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得出深孔预裂爆破后裂隙扩展范围在3.4 m左右,为钻孔间距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比现场实测与COMSOL模拟所得的预裂爆破前单孔有效抽采半径值,得出其结果相互吻合,从而证明模拟所得的预裂爆破后有效抽采半径为3.6 m的是可信的。最终综合考虑了裂隙扩展范围和有效抽采半径得出深孔预裂爆破的合理钻孔间距为3.5 m。通过对现场实验观测表明:预裂爆破后平均单孔瓦斯抽采量为7 910.9 m3,是未爆破前单孔瓦斯抽采量的2.36倍;爆破后瓦斯抽采率大大提高,达到了 50.8%,满足了工作面抽采和安全生产的要求;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 7.78倍左右,平均为2.607 m2/MPa2·d;钻孔极限抽采瓦斯量也提高到了 9 898.52 m3,是普通抽采的5.27倍。达到了预裂爆破的预期效果,解决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的难题,为其他类似条件的矿井提供借鉴和指导。

李宗德[9](2016)在《王家山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选型及其安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煤矿企业煤炭产量的增加,矿井配套的运输能力也需要提高。带式输送机作为煤矿生产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其科学合理的选型及安全可靠的运行,可以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论文以王家山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主斜井设计提升能力和井下实际生产状况,设计了符合现场的带式输送机型号,确定了相应的皮带、托辊、滚筒、皮带张力、电动机、拉紧装置、驱动装置、制动装置、清扫装置、电控装置等设备的具体参数。运用事故树法针对带式输送机绞人伤害事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及发生概率,结合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临界重要计算排序,确定了预防绞人伤害事故发生的主控对象,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采用模糊层析分析法对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系统进行安全控制分析评价,构建了危险控制能力指数和系统危险指数的评价体系。最终结合王家山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对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赋值,计算出两个指标实际评价值,得到其在安全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地安全控制对策措施,为确保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指导意义。

李金兰[10](2016)在《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带式输送机是散状类物料输送的重要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煤炭、矿山、港口、电力、冶金、化工和生产流水线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工程应用中长距离、大输送量的带式输送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对于带式输送机长距、重载的工程需求愈发凸显。而传统的单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已不能满足这类的工业需求,带式输送机的多点驱动方式应运而生。本文研究了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整机设计,探讨加大传动力的有效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多点驱动的设计方法。输送带是带式输送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并且一般是暴露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中,持续不断的高效工作,这就对输送带的质量、材料和尺寸要求特别高。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探讨了弹性变形小、粘弹性低、强度高的新材料胶带在生产输送机皮带领域的应用。驱动装置的设定、选取、布置形式,是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主要的研究内容。在长距离或重载状况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动力分布对于机构效率,以及输送带工况的影响非常大。驱动装置的合理布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带式输送机工作效率并降低能耗。控制系统是多点驱动的带式输送机的“大脑”,是带式输送机各个机构协同工作的调度重心。本文对带式输送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根据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驱动特性,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对输送机各个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完成对信息的采集、上报等,同时与矿区局域网互联,可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本文利用某煤矿原煤的堆积程度,确定堆积角,因为不同的矿区和工作环境会影响到带式输送机的角度取值,进而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损耗情况。计算了圆周驱动力、最大张力、最小张力和设备有效的制动力,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和工况,计算了其力学取值,选择合适的输送带和电动机等部件。对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整机设计过程及方法提供了系统的参考,并对多点控制系统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文提出(PLC)控制系统加网络控制的协同控制是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核心和发展方向。

二、煤矿井下“V”形巷道胶带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井下“V”形巷道胶带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行星减速器的修复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用减速器组成及再制造前准备
2 矿用减速器各零部件检测及再制造技术分析
    2.1 轴承检查
    2.2 箱体轴承位磨损修复
    2.3 浮动密封腔损坏修复
    2.4 高速轴油封漏油修复
3 结语

(2)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井田开拓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矿井开拓现状
        1.2.2 我国矿井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2.1 井田概况
        2.1.1 交通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河流分布及范围
        2.1.4 气象及地震
        2.1.5 井田经济及煤炭开发情况
        2.1.6 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2.2 地质特征
        2.2.1 井田地质构造
        2.2.2 井田地层
        2.2.3 煤层特征及煤质
    2.3 开采技术条件
        2.3.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2.3.2 工程地质条件
        2.3.3 环境地质
    2.4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和地温
        2.4.1 瓦斯
        2.4.2 煤层瓦斯压力及透气性及其他参数
        2.4.3 煤层自燃倾向性
        2.4.4 煤尘爆炸性倾向性
        2.4.5 地温
第三章 井田开拓优化设计
    3.1 井田境界及储量
        3.1.1 井田境界
        3.1.2 矿井储量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1 矿井工作制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2.3 矿井服务年限
    3.3 井田开拓
        3.3.1 影响本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3.3.2 工业场地位置的优化选择
    3.4 开拓方式优化设计
    3.5 井筒
    3.6 井底车场及硐室优化设计
        3.6.1 井底车场形式及空重车线长度
        3.6.2 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3.7 大巷运输及设备
        3.7.1 运输方式的选择
        3.7.2 矿车
        3.7.3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3.7.4 整流设备选择
    3.8 盘区布置及装备
        3.8.1 采煤方法
        3.8.2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架选型
        3.8.3 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3.8.4 盘区布置
第四章 通风与安全
    4.1 矿井通风
        4.1.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4.1.2 风井的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4.1.3 矿井风量计算
    4.2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2.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4.2.2 粉尘的综合防治
        4.2.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4.2.4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4.2.5 防止顶板垮塌措施
        4.2.6 矿山救护
        4.2.7 其他
    4.3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4.3.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4.3.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4.3.3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4.3.4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4.3.5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4.3.6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RecurDyn的带式输送机双驱动起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研究背景
        1.1.2 选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多机驱动起动特性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2 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起动方式的影响
    2.2 托辊间距的影响
    2.3 拉紧装置的影响
        2.3.1 拉紧装置的作用
        2.3.2 常用的拉紧装置
    2.4 驱动滚筒的布置形式的影响
        2.4.1 头部双滚筒驱动
        2.4.2 头尾双滚筒驱动
        2.4.3 驱动装置布置形式的最大张力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带式输送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带式输送机力学模型
        3.1.1 输送带的特性
        3.1.2 输送带动力学模型的选取
        3.1.3 带式输送机模型的动力学方程
    3.2 Recur Dyn软件介绍
    3.3 Recur Dyn多体动力学理论
        3.3.1 坐标系选取
        3.3.2 相邻刚体的相对运动坐标理论
    3.4 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3.4.1 带式输送机模型的参数设置
        3.4.2 三维模型的简化与建立
    3.5 带式输送机起动方式的选取
    3.6 本章小结
4 托辊间距与拉紧装置对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4.1 托辊间距对双滚筒驱动起动特性的影响
        4.1.1 托辊间距对输送带起动过程张力的影响
        4.1.2 托辊间距对输送带悬垂度的影响
    4.2 固定拉紧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分析
        4.2.1 带式输送机拉紧力的计算
        4.2.2 仿真分析
    4.3 重锤拉紧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分析
        4.3.1 拉紧力计算与拉紧装置建模
        4.3.2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驱动位置对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5.1 水平带式输送机双驱动位置的起动特性分析
        5.1.1 头部双驱对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5.1.2 头尾双驱对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5.1.3 双滚筒驱动位置的选取
    5.2 上运带式输送机双驱动位置的起动特性分析
        5.2.1 工作平面倾斜角度对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5.2.2 头部双驱对上运式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5.2.3 头尾双驱对上运式带式输送机起动特性的影响
        5.2.4 双滚筒驱动位置的选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皮带巷灾变风流自动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胶带火灾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与通风优化
        1.2.3 火灾时期风流控制技术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第2章 矿井风流与火灾燃烧规律
    2.1 矿井风流
        2.1.1 矿井风流状态
        2.1.2 矿井火灾风流紊乱
    2.2 胶带巷火灾起因分析与发展规律
    2.3 胶带与煤燃烧特性
        2.3.1 胶带火灾热释放速率测定
        2.3.2 煤样燃点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皮带巷火灾数值模拟
    3.1 FDS控制方程
    3.2 Pyrosim软件
    3.3 模型建立
        3.3.1 模型框架建立
        3.3.2 可燃材料燃烧特性设置
        3.3.3 网格尺寸划分
    3.4 长直皮带巷烟气情况
        3.4.1 烟气与温度分布
        3.4.2 CO分布
第4章 皮带巷烟流引流系统设计
    4.1 引流系统的设计
    4.2 风窗设计
        4.2.1 风窗窗体结构
        4.2.2 风窗材料
    4.3 系统设备选型
        4.3.1 电气设备选型
        4.3.2 PLC及其扩展模块的选型
    4.4 主要电路与控制电路
    4.5 PLC程序设计
第5章 组态王远程监控系统
    5.1 组态王介绍
    5.2 组态王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输送带跑偏故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带式输送机发展状况
        1.2.2 输送带跑偏研究现状
        1.2.3 故障树分析法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带式输送机结构分析
    2.1 引言
    2.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2.1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2.2.2 带式输送机的组成及分析
    2.3 输送带结构及特点分析
        2.3.1 输送带的结构
        2.3.2 输送带的表示方法
        2.3.3 输送带结构特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送带跑偏故障分析及控制
    3.1 引言
    3.2 输送带跑偏原因分析
    3.3 输送带跑偏造成的危害
    3.4 输送带跑偏预防措施及调整方法
        3.4.1 输送带跑偏的调整方法
        3.4.2 输送带跑偏的预防措施
    3.5 输送带跑偏防控的发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模型建立及分析
    4.1 引言
    4.2 故障树分析概述
        4.2.1 故障树基础理论
        4.2.2 故障树分析法的符号及含义
        4.2.3 建立故障树的步骤
    4.3 故障树模型的定性分析
        4.3.1 最小割集的求法
        4.3.2 最小割集求解意义
        4.3.3 最小割集定性分析
    4.4 故障树模型的定量分析
        4.4.1 顶事件失效概率的计算
        4.4.2 重要度分析
    4.5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点
    4.6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6.1 建立输送带跑偏故障树模型
        4.6.2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模型定性分析
        4.6.3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模型定量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可视化分析系统的应用
    5.1 引言
    5.2 故障树元素的可视化
    5.3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计算机建模
        5.3.1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建模步骤
        5.3.2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可视化模型
    5.4 输送带跑偏故障树可视化分析
        5.4.1 可视化分析系统的总体架构
        5.4.2 可视化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4.3 可视化分析系统界面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传动滚筒优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传动滚筒结构
2 项目分析
    2.1 胶带倾角
    2.2 胶带宽度
3 滚筒设计
    3.1 传动滚筒直径
    3.2 传动滚筒静载计算
    3.3 动载计算
4 结语

(7)某煤矿井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职业危害因素概况
    2.1 噪声危害
        2.1.1 噪声的产生
        2.1.2 矿山噪声的危害
        2.1.3 噪声现状
    2.2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2.2.1 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2.2.2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2.3 粉尘危害
        2.3.1 粉尘的产生
        2.3.2 粉尘的危害
        2.3.3 粉尘的浓度要求
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1 企业概况和生产现状
    3.2 矿井现有防护措施
        3.2.1 防噪声设施
        3.2.2 防毒设施
        3.2.3 防尘设施
        3.2.4 防暑降温设施
    3.3 样品采集和现场检测
        3.3.1 噪声检测
        3.3.2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3.3.3 粉尘检测
4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分析
    4.1 噪声的评价
        4.1.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4.1.2 噪声评价过程
        4.1.3 评价结果
    4.2 有毒有害气体的评价
        4.2.1 风险评估法
        4.2.2 有毒有害气体评价过程
        4.2.3 评价结果
    4.3 粉尘的评价
        4.3.1 模糊综合评价
        4.3.2 粉尘的评价过程
5 整改措施
    5.1 噪声整改措施
    5.2 有毒有害气体的整改措施
    5.3 粉尘的整改措施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亭南煤矿低透特厚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抽采方案及预裂爆破方案设计
    2.1 工程概况
        2.1.1 矿井概况
        2.1.2 工作面概况
    2.2 抽采方案设计
        2.2.1 钻孔直径的选择
        2.2.2 孔深和封孔长度的选择
        2.2.3 爆破孔与控制孔间距的选择
        2.2.4 钻孔布置方式
    2.3 深孔预裂爆破方案设计
        2.3.1 炸药品种的选择
        2.3.2 装药量计算
        2.3.3 装药工艺
        2.3.4 连线起爆工艺
        2.3.5 封孔工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裂隙扩展范围的合理孔间距分析
    3.1 煤层深孔预裂爆破的特点
        3.1.1 影响煤层裂隙扩展的主要因素
        3.1.2 煤层深孔预裂爆破的特点
    3.2 裂隙扩展范围的理论分析
        3.2.1 深孔预裂爆破对煤体的作用过程
        3.2.2 预裂爆破后煤体裂隙扩展的范围
    3.3 裂隙扩展范围的数值模拟分析
        3.3.1 FLAC~(3D)软件简介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有效抽采半径的合理孔间距分析
    4.1 爆破前有效抽采半径的现场测定
        4.1.1 有效抽采半径测定方法
        4.1.2 测定数据分析
    4.2 有效抽采半径的数值模型建立
        4.2.1 COMSOL软件介绍
        4.2.2 模型建立
    4.3 模拟结果分析及合理孔间距的确定
        4.3.1 爆破前有效抽采半径的数值模拟
        4.3.2 爆破后有效抽采半径的数值模拟
    4.4 本章小结
5 深孔预裂爆破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5.1 深孔预裂爆破现场试验方案
        5.1.1 工作面钻孔布置
        5.1.2 钻孔施工
    5.2 实验效果分析
        5.2.1 钻孔瓦斯抽采量分析
        5.2.2 瓦斯抽采率分析
        5.2.3 煤层透气性系数分析
        5.2.4 钻孔极限瓦斯抽采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王家山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选型及其安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带式输送机设备研究现状
        1.2.2 煤矿带式输送机技术研究现状
        1.2.3 带式输送机安全控制与保护研究现状
        1.2.4 安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
2 王家山煤矿主提升系统输送机设计选型
    2.1 煤矿区域特征
    2.2 煤层的埋藏特征
        2.2.1 煤层赋存情况
        2.2.2 矿井储量
        2.2.3 采煤方法
    2.3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2.4 主斜井提升系统输送机设计选型
        2.4.1 设计依据
        2.4.2 带式输送机运量的确定
        2.4.3 设计技术要求
        2.4.4 机型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王家山煤矿主提升斜井带式输送机基本参数确定
    3.1 输送带的选型
        3.1.1 输送带类型
        3.1.2 输送带带宽
        3.1.3 输送线路选择
        3.1.4 托辊的选择
    3.2 滚筒的选型
        3.2.1 输送带许用张力
        3.2.2 滚筒直径
    3.3 输送带张力及电机功率的计算
        3.3.1 圆周驱动力计算依据
        3.3.2 圆周驱动力
        3.3.3 输送带张力
        3.3.4 电动机传动功率
    3.4 拉紧装置及制动力矩的确定
        3.4.1 拉紧行程与拉紧装置选择
        3.4.2 制动力矩的计算
    3.5 驱动、制动及清扫装置选型
    3.6 本章小结
4 王家山煤矿带式输送机的电控装置
    4.1 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
        4.1.1 PLC的组成
        4.1.2 PLC的工作方式
    4.2 带式输送机控制装置
        4.2.1 各控制部件功能
        4.2.2 运行系统工作原理
        4.2.3 控制装置保护功能
    4.3 带式运输机选型结果及评估模型
        4.3.1 带式输送机选型结果
        4.3.2 带式输送机评估诊断
    4.4 本章小结
5 王家山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安全控制
    5.1 带式输送机常见事故分析
        5.1.1 带式输送机发生事故的原因
        5.1.2 带式输送机事故的预防措施
    5.2 带式输送机伤人事件的事故树分析
        5.2.1 事故树图的编制
        5.2.2 事故树的计算
        5.2.3 事故树的计算结果分析
    5.3 王家山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安全控制评价
        5.3.1 模糊层次分析法
        5.3.2 带式输送机安全控制系统评价
        5.3.3 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安全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整机方案研究
    2.1 通用带式输送机概述
    2.2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方案设计
        2.2.1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分析
        2.2.2 输送带的设计要求
        2.2.3 自动张紧设计分析
        2.2.4 可控启动装置
        2.2.5 多电机功率平衡控制研究
        2.2.6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监控设计分析
        2.2.7 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点驱动输送带设计计算
    3.1 概述
    3.2 多点驱动的阻力和张力计算
        3.2.1 圆周驱动力计算
        3.2.2 主要阻力计算
        3.2.3 主要特种阻力计算
        3.2.4 附加特种阻力计算
        3.2.5 倾斜阻力计算
        3.2.6 各特性点张力计算
    3.3 多点驱动的最大张力和功率的分析
        3.3.1 张力分析
        3.3.2 功率分析
    3.4 多点驱动的功率分配
        3.4.1 输送带不打滑条件
        3.4.2 输送带下垂度校核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控制与监测
    4.1 概述
    4.2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启动与控制
    4.3 煤矿带式输送机
    4.4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设计
        4.4.1 拉紧装置
        4.4.2 设备安装及连接
        4.4.3 其它
    4.5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
        4.5.1 逆止装置
        4.5.2 制动装置
    4.6 多点驱动控制系统
        4.6.1 煤矿带式输送机供配电及控制
        4.6.2 控制方案与分析
        4.6.3 变频器选择及参数设置
    4.7 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运行监测
    4.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煤矿井下“V”形巷道胶带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行星减速器的修复实践[J]. 韩新健. 矿山机械, 2021(07)
  • [2]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D]. 赵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RecurDyn的带式输送机双驱动起动特性研究[D]. 唐晓啸.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皮带巷灾变风流自动调控技术研究[D]. 周艺婷.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输送带跑偏故障研究[D]. 汪列文. 燕山大学, 2019(03)
  • [6]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传动滚筒优化探究[J]. 刘利云. 机械管理开发, 2018(12)
  • [7]某煤矿井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研究[D]. 丁一轩. 安徽理工大学, 2018(12)
  • [8]亭南煤矿低透特厚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效果研究[D]. 潘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9]王家山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选型及其安全控制研究[D]. 李宗德. 西安科技大学, 2016(04)
  • [10]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研究[D]. 李金兰.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煤矿“V”形巷道带式输送机运输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