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放报纸广告

如何投放报纸广告

一、报纸广告的经营之道(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红,关国锋[1](2021)在《探寻传统纸媒广告经营突围之策——《河南商报》广告全方位革新的有益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用户转移、社会信息传播格局出现剧烈变化的当下,随着纸媒影响力的骤然降低,受众规模的锐减,以报纸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传统纸媒生产经营遭受着巨大冲击。都市报等传统媒体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变革脱困,成为当前业界和学者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河南商报》作为全国都市报当中的一员,也经历了"生"与"死"的市场考验。2016年上半年起,《河南商报》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但到2019年年底,《河南商报》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将广告业务从单纯报纸广告变为全方位的城市广告服务体系,其实现"逆势增长"的案例,正是对当前都市报及传统媒体经营破局之路的有益尝试。

王博[2](2021)在《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研究》文中指出全面抗战时期,桂林文人荟萃,人才济济,文艺团体众多,出版事业空前繁荣,各类演讲、话剧和讲座层出不穷,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誉为“文化城”。而这个“文化城”的主要标志就是其发达的出版业。从1938年至1944年,短短六年时间里,桂林出版了大量的书报刊,类型多元,题材广泛,是全国闻名的出版重镇,与重庆一道占据了当时中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地方出版史,尤其是影响全局性的历史上的出版中心是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出版史不能忽略地方出版史。但本应“大书特书”的桂林出版业,却没有受到当今学界的高度重视,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虽然颇有成果,但相关研究分散在出版通史中,粗略不详,专门分析出版行业的学术论文更是屈指可数,缺乏对桂林出版业总体性的考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报刊史料和后来的回忆文章,分析桂林出版业成因、变迁、经营、特点和影响,力求准确把握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发展的整体面貌。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对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兴起成因进行分析。从桂林的政治环境、地理环境、行业环境和受众环境四个方面,对桂林出版业的发展条件具体阐释。全面抗战的爆发、新桂系宽松的文化政策和中共的统战努力营造出行业所需的政治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省会城市地位和交通区位优势构成地理环境。纸张、印刷厂、作者、编者和资金的充足、便利塑造了行业环境。而众多的文化人、学生和公务员也是桂林出版业的天然受众,书刊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二章对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动态考察。全面抗战前后,桂林出版业呈现出迥异面貌,战前桂林几为文化荒漠,战时一跃为“文化城”,战后又呈现萧瑟凋零的局面。随着抗战形势的演变,桂林出版业也产生不同变化,显示出桂林出版业发展的复杂性。这种动态变化揭示出其发展变迁的两个特性,即战时性和外源性。第三章分析桂林出版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状况的考察包括经营管理和经营成效两方面。桂林出版业的经营管理颇为全面、有效,对组织、人员、书刊质量、发行渠道和营销手段等方面都进行管理,促使其发展壮大。由于桂林出版行业整体的营收史料难以搜集,对经营成效的探究只能以救亡日报社为例,分析其经营的销量、定价总金额和营业总收入,通过个案分析显示桂林出版业经营成效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救亡日报社的考察,本文发现除了少数官办、军办出版机构外,从外地迁桂的多数出版机构刚复刊时往往由于人力、物力的匮乏,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质量都不够好,这就导致复刊之初桂林出版机构出版的书刊销量相对较低,收支平衡困难。面对复刊之初艰难的局面,出版机构通常团结所有工作人员,力求改革,革除以往弊病,以增加销量,同时尽量削减成本,促成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第四章论述桂林出版业书报刊出版的特点。皖南事变前后的桂林出版业的书报刊出版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事变前,出于宣传抗战,唤醒民众的目的,桂林出版物以短篇和社科类作品为主;事变后,为批评国民党倒退、投降和分裂行为,揭示社会丑恶现象,杂文、历史剧、译作和文艺作品又大量出版,占据桂林出版市场的绝大部分。第五章阐述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的历史贡献。桂林出版业不仅促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还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凝聚民众爱国热情。此外,还提供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让中外文化人的作品通过桂林的书报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当代中国出版业也能在桂林出版业的发展历程中吸取到有益经验。

石申琴[3](2021)在《《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文中认为《晶报》的诞生开创了上海小报史的“三日刊”时代,其熔新闻、文艺、消闲于一炉的风格也使其坐稳了小报江山的头把交椅。1919年至1932年这段时期是《晶报》的三日刊时期,即三日一出,是《晶报》在上海报业异彩纷呈的时期,其不光在小报市场名列前茅,且比起一些大报来也不遑多让。因此,《晶报》这段时期的广告也不能等闲视之,广告借助报纸的影响力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反过来,广告自身的特色也为《晶报》的形象塑造、主旨宣扬等方面增添了几分色彩。本文选取《晶报》三日刊时期的广告为个案分析,观察广告以《晶报》为媒介载体的形象设计、内容架构和发展情况,从而探究《晶报》广告与报纸本身以及近代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期从小报视野解读广告,获取对报刊广告更深更全面的理解。本文指出,《晶报》广告与报纸本身息息相关,主办者余大雄的办报阅历、风格定位、编辑理念深刻影响着《晶报》及其广告的性质、方向和宗旨。《晶报》广告的运营,除了获取经济利益,也注重裨益报纸本身,映射社会问题,注意报纸自身“改良社会”主旨的责任担负。本文还指出,在时代背景之下,《晶报》广告作品中出现和指涉的各种商业化、西潮化、科学化等元素,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概述了前人关于《晶报》、上海小报、近代报刊广告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的思考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晶报》及其广告大观,包括《晶报》创刊的历史背景、主办人与《晶报》广告、《晶报》广告的经营三个主要方面,叙述了《晶报》能引领上海小报市场的缘由,并着重分析了主办人余大雄对广告经营的影响。本章认为,《晶报》经营广告除了具备商业理念外,也善于利用广告为报纸服务,维护《晶报》的形象、促进《晶报》的成长发展,将广告作为宣传报纸宗旨以及体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辅助工具,注重达到盈利和报纸成长的双重目的。第三章在对广告整体样貌的把控之上,对广告本身进行观察分析。报刊上的广告以报纸杂志为媒介载体进行宣传,仍然是印刷类的纸质广告形式,其呈现方式以文本和图文为主,注重视觉和语言的多元化传达。因此,广告自身的设计对广告效果和报刊整体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章将视野投射在《晶报》广告本身,着重分析报上的广告是如何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设计的,其不仅在形态上处理了广告的篇幅、字体、文案、绘画、排版等问题,也给予了广告丰富的情感表达,像插图的视觉语义、文案的内涵、商标的图案寓意、广告作品的文化水准等等。其自身的设计呈现不仅显示了我国报刊广告近代化的发展水平,也与《晶报》本身相辅相成,像广告文本中的爱国主义情绪、文明开化理念等,皆与时局紧密联系,较为体现报纸“改良社会”的衷心。第四章则在前文对《晶报》广告的深入了解上,探讨《晶报》广告与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广告视野探究近代上海社会思想观念的变迁。报刊广告是时代演变的印记,也是社会、地域等发展的直接反映,其蕴含的信息复杂多样且十分丰富,仅以一文的空间很难一一了解透彻。所以,本文选取《晶报》映射的上海社会的某一点切入,侧重于讨论广告视野下上海市民的思想观念的变迁。总之,《晶报》广告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它充斥着无尽的物质和娱乐诱惑,透露着上海市民在日常生活上的西化、享乐、奢靡、摩登的风气,继承了小报休闲娱乐的调性。另一方面,它又受时代背景的浸染,尽力跳出小报作为消遣品的局限性,注意维护报纸本身“改良社会”的形象,带有明显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其广告自身的演化,广告话语的呈现、思想观念的嵌入等等都是上海小报业渐趋成熟的标志,也是上海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戚嘉任[4](2021)在《文化碰撞:《益世报》广告中的文化输入与本土制衡(1915-1924)》文中研究表明《益世报》是华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报,其发展的第一阶段(1915-1924年)不仅经历社会动荡转型期,重大历史事件频发,而且与天津口岸洋货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具有高度重合性。因此,该报广告能够成为一个窗口,较为完整地体现外商广告与本土广告的博弈过程,并且体现着这一阶段复杂的社会风貌。本文运用符号学、广告学、跨文化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益世报》为个案,研究其广告中的西方文化输入与本土制衡策略。文章首先梳理了《益世报》外商广告兴盛的动因,探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社会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该报外商广告与本土广告中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建构方式,解析二者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探究二者在文化碰撞过程中做出的发展与改变,总结《益世报》广告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碰撞表征及相互间作用方式,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社会历史图景。西方文化的传入推动西方科技、思想传入中国,西方观念以符号化的形式渗入,形成新的社会思想、塑造新的消费理念,为报纸中外商广告的繁盛提供了条件。在这一历史语境下,外商在以《益世报》为代表的报纸中通过广告建构了较完整的西方文化体系,具体表现为以西方文化符号导向、注重理性诉求和提升附加价值属性。以此为基础,外商广告推动形成了商品、文化双重倾销的局面。本土民族资本为抵御这一局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其核心在于唤醒民族意识。受西方文化影响,反映出社会变迁。虽然本土广告中的文化建构相较外商而言略显单薄,但推动了国货运动,倒逼外商更加注重本土化,主动在形式、叙事、主题等方面产生“求变”的趋势。民族意识与西方文化两种作用力相互渗透、制衡,在文化碰撞过程中形成了文化涵化现象,推动着一种表征的生成,即在广告中糅合传统性与现代性。这也无形中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走向。当今时代,国际间的文化博弈更为激烈,彼时《益世报》广告中的文化现象,正为当下提供了警示——避免对强势文化的盲目依附,激发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和新生活力。

丁俊[5](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查菲[6](2021)在《《图画日报》中的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画日报》产生于宣统元年(1909),是中国最早日报形式的石印画报。该画报用图文的方式生动记录着清末上海的都市商业民俗风情。《图画日报》对这一时期的都市商业民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界对于《图画日报》的研究主集中在社会历史、社会文化、女性、戏剧、传播、文本层面,而涉及都市商业民俗方面的研究极少。本论文从民俗角度出发,以《图画日报》所呈现的上海都市商业民俗图文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相关报道,系统探讨《图画日报》中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大体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图画日报》;对涉及《图画日报》与都市商业民俗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阐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从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背景与《图画日报》”,从整体出发,探究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的发展原因以及《图画日报》相关情况,确定研究的背景和研究范围。第二章“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活动”。本论文选取行商、居商、中间商三种视角进行考察,揭示出都市商业活动里流动性贩卖、定点贩卖、媒介角色产生民俗的特点。第三章“清末上海都市商业广告民俗”。广告的宣传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商业民俗活动。论文对画报中涉及到的吆喝、响器、报纸、传单、招牌等广告方式加以分析,探究清末商业广告民俗的文化心态和生活特征。第四章“清末上海都市商业信仰与禁忌”。信仰、禁忌因素能够影响到相关都市商业民俗的形成。本论文从信仰活动、禁忌活动两个角度,探讨神秘色彩对商业民俗的精神意义。第五章“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的特点”,把都市商业民俗的变化作为重点,围绕新式体验、商人地位、市民日常消费生活、广告宣传四个方面,阐述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的色彩与活力。结语部分,通过对《图画日报》的研究,一方面能从画报研究中挖掘民俗记忆,另一方面能从画报里感受民众意识觉醒,体会《图画日报》带来的民俗价值与现实意义。

王虹敏[7](2021)在《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研究(1932-1945)》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迅猛,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出版机构所构建的书业市场格局已然形成,与此同时,新的大小书局如潮水般涌现,书业市场竞争可谓异常激烈。因此,为了将自家书刊成功推销出去,广告便成为各大书局最好的宣传武器,且在商业运作中愈发成熟。生活书店作为民国富有盛名的进步文化出版机构,在广告运营上颇有建树,除在自家刊物上登载广告外,还于全国性报纸媒体中投放了大量广告,更为当时的书业市场提供了许多开创性的广告类型,极具“生活”特色。本文立足于1932-1945年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在书局林立的民国阶段,窥视生活书店如何另辟蹊径通过广告来发展出版事业。本文对生活书店的广告实态深度考证,主要采取历史文献法和定性分析法,对生活书店开展的一系列广告运营作出研究。文章正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生活书店的创立与发展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广告运营相关内容展开阐述,通过厘清以往研究,界定“广告运营”基本概念,进而概述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情况,尤其是对广告机构设置及广告运营员职业要求等进行说明,有效机制下的共同作用使生活书店的广告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第二部分运用了大量图表,以“全国报刊索引”、“大成申报数据库”及各种电子书刊等史料资源,简要介绍了生活书店的书刊、门市发展概貌,在此基础上还分别探究了生活书店在自家期刊、图书、门市以及大众报纸上的广告表现,同时,这也是生活书店一直沿用的较为基础性的广告运营开展方式。第三部分是对生活书店在1932-1945年间所创制的特色广告类型作相关研究,从邮购广告、联合广告、目录推荐广告、流动经营广告、公益广告中,总结出生活书店在民国时期运营广告的独特之处,以进一步突出生活书店的广告于规范中随时代灵活多变、创新创造的运营特点。在广告内容与形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本文第四部分剖析了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策略。生活书店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竭诚服务读者”为宗旨,其广告策略制定也以读者服务为首要出发点,同时,生活书店还利用媒介组合、书刊互动、事件营销等多种广告运营策略来吸引读者注意,促进书刊传播。第五部分则是立足于民国社会,重点讨论了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的时代价值。生活书店所开展的广告运营在当时为读者传播了进步书刊信息,满足知识及文化应需而供给,并为书店自身于无形中塑造起品牌进步形象,更重要的是引领了近代书局广告新形式的创新与践行,从中反映出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研究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思索。

张建淳[8](2021)在《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当中,近代报纸广告业的发展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发展之迅速,无论是在中国广告史的纵向比对中还是与同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广告业横向比较,其丰富与复杂性皆是无所出其右。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讯息存留和传播手段,近代报纸广告反映并保留了当时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艺术、审美等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哈尔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这座城市,伴随着殖民和主权独立的抗争,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报纸广告成为其城市现代性转化的见证者,记录了哈尔滨从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北方渔村发展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现代都市的历史过程。本文选取了1921年至1945年间的《滨江时报》和《大北新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分类梳理这两个办报经历与哈尔滨城市始建到形成较为同步的两份报纸中的广告内容与设计形式之变,研究报纸广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其发展、运营、设计、内容和表现的特点变化及内在规律,力图对报纸广告所反映的哈尔滨市民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进行把握。探讨近代中国一个经历曲折的近代移民城市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社会、经济现代性转化中的文化线索和文化表现。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如何改变了哈尔滨城市的生活方式,进而引起哈尔滨文化和艺术的现代性转化。绪论为第一章,总结了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以哈尔滨的多元文化历史为研究起点展开,关注到在这些多元文化的介入下催生的哈尔滨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建立,又由于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兴起,进而关注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本文将这一时期的报纸广告分为三大类,分别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和女性文化三个侧面来揭示哈尔滨城市的现代性转化线索。哈尔滨的城市现代性以工业生产摆脱农业、渔猎等自然经济为开端,在沙俄和日本殖民者的推动下,哈尔滨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了一座现代工业化城市。这种工业化以工业商品的形式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外来文化也携带着外来商品进入哈尔滨,这些与传统中国商品有着相似市场的西化商品在逐渐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消费习惯。针对女性的消费和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潮冲击了传统儒家文化下的女性伦理与形象。最后,这些商业化因素都在报纸广告中得以体现并获得传播,最终被保存了下来。报纸广告承载了哈尔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渔村发展为现代都市的过程,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到女性文化的崛起,这每一方面都是奠定现代都市、现代文化的基础。最终它以一种消费主义的形式——广告——将这一现代商业文化表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叙述了近代哈尔滨这座城市在形成时期的现代性特征。第三部分为第六章,整体看待了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刊广告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信息交流和新知传播中的作用,在广告逐渐获得丰富表达的进程中总结其与商业发展、消费文化的关系,与商业法制建设的关系,同时也暴露了其时而低俗趋利的时代局限。在整个报刊发展和近代城市形成过程中,市民的城市社会性的转化,尤其是报刊中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城市的现代性审美的产生,报纸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性文化转化为城市现代性审美的媒介。最后,文章将哈尔滨城市的近代报纸广告放入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出的时空框架中审视,其特殊的城市发展经历带有了明晰的时代特点,城市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意义重大,论文结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报纸本身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城市现代转化的组成和推动。其次,从其展现的内容可看到社会现代转化过程的光明与阴暗的正反全貌。最后,报纸广告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演变最终表现为无法直观量化的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成和转化。

陈婷[9](2020)在《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参政热情高度迸发的一段时期,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报刊的方式作为他们的救国与报国之道,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展示了舆论的锋芒,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由萧一山等知识分子群体创办的《经世》系列刊物于1937年1月15日在南京创刊。该刊在动荡的时局中受战火影响六易报馆,因人员迁播数易主编,勉励支撑八年,到1945年5月15日停刊,共计出版6卷74期,发表文章600余篇。《经世》的作者群体集中了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知识分子与社会名流,他们积极向政府与社会建言献策,对抗战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等发表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言论,是抗战时期一份富有代表性却长期被忽视的知识分子政论刊物。《经世》系列刊物从创办到停刊八年间虽然经历了报馆地址、主编和发刊形式数次变更,每个阶段刊物的内容侧重都有所不同,但始终秉持“提倡经世学说,发扬民族文化,提倡科学运动,建设近代国家”的宗旨,经世济民的情怀一以贯之。这反映在《经世》面向中国民众驳斥日本侵华的谬论,宣传持久与彻底抗战,树立国民抗战必胜信心的抗战宣传;面向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包括经济上对诸如统制经济、战费筹集和后方建设等问题的讨论,政治上对抗战时期宪政问题的评论与推动;在外交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对日本及美英等国政策和动向的观察。本文主要以国家图书馆藏的《经世》系列报刊缩微文献为主体材料,结合《大公报》、《独立评论》、《益世报》等数种同时代报刊,围绕全面抗战高潮到来前的时代背景,详细论述了日本持续侵华的深入和中国蓄力与抗战中各种力量的救国方略,包括知识分子群体创办报刊舆论救国的传统,同时梳理出《经世》的创办和沿革过程,立足《经世》作者群体的抗战宣传、《经世》对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宪政运动的建言献策,《经世》与抗战时期的外交政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以萧一山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中国战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揭示其在抗日战争历史时期的思想状况和历史贡献。

阮碧琳[10](2020)在《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研究(1917-1927)》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文化思潮风云变幻,书籍出版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各大出版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广告是他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民国出版业重要部分的中华书局,在广告宣传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中华书局自入驻长沙伊始,便选择在长沙《大公报》上刊登广告,这些广告为中华书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见证了中华书局的成长与变迁。通过对1917年1月1日至1927年3月1日之间发布的广告分析发现,中华书局在长沙《大公报》上的广告数量变化与自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除去危机时期,广告数量急剧减少之外,其余时间发布数量、版面分布都相对稳定。广告形式不断丰富,一方面体现在标题形式的变化,比如字体的变化以及边框、花纹等要素的添加;另一方面体现在广告构图的变化,比如通过横线、形状、插图等调整版面构图。日渐精致的广告形式,提高了广告的视觉吸引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广告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突出权威性、展示国货身份、暗示物美价廉以及强调产品质量。广告表现则以花样促销、伪科普真宣传、诉诸使用场景引发联想以及连续反复发布这四种方式为主。丰富的广告形式与策略性的广告创意,不断刺激着受众的消费心理,影响着消费者进行决策。中华书局广告作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带动了销量,而且树立了有责任心的品牌形象,推动了出版机构自身发展与运营。同时,广告也影响着受众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读者阅读方向、营造了文化消费氛围和文化娱乐空间。另外,大量的教科书、教育期刊、教育丛书以及附设函授学校的广告,为近代教育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中华书局合理利用出版机构的发展实力,不断扩大书籍种类及规模,同时在大众媒介上利用具有创意的广告形式进行宣传。这种激励的市场竞争行为,增强了出版经营者的书刊商品意识,推动了企业的成长,也为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动力。

二、报纸广告的经营之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报纸广告的经营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1)探寻传统纸媒广告经营突围之策——《河南商报》广告全方位革新的有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南商报》曾经的状况———经营收入锐减
二、广告收入巨幅下滑的本质是盈利模式的死去
三、重塑经营生态,调整经营模式
    (一)挽救原有的报纸广告
    (二)改变“三个落后”,打造成全新的营销部门
    (三)变报纸广告为全平台广告,打造城市立体广告服务体系
四、结语

(2)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史料方面,初成体系,存在缺陷
        (二)论文方面,视角多样,成果丰富
        (三)论着方面,文字粗略,研究全面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时间界定
        (二)“出版业”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桂林出版业的兴起成因
    一、政治环境
        (一)全面抗战的爆发
        (二)新桂系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二、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省会城市地位
        (三)交通优势
    三、行业环境
        (一)纸张供应
        (二)印刷厂
        (三)编辑、作者资源
        (四)资金保障
    四、受众环境
        (一)文化人
        (二)学生
        (三)公务员
第二章 桂林出版业的发展变迁
    一、全面抗战前的桂林出版业
    二、全面抗战期间桂林出版业的迅速发展
    三、全面抗战后期桂林出版业受到的重重阻碍
        (一)物价上涨
        (二)作者忙于生存
        (三)市侩主义倾向愈加严重
        (四)书刊审查愈加严格
        (五)邮递困难
        (六)印刷业资金短缺
    四、战争对桂林出版业的破坏
    五、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发展变迁的特点
        (一)战时性
        (二)外源性
第三章 桂林出版业的生产经营
    一、经营管理
        (一)组织管理
        (二)人员管理
        (三)质量管理
        (四)发行管理
        (五)营销管理
    二、经营成效——以救亡日报社为例
        (一)发展简史
        (二)经营成效
        (三)讨论与思考
第四章 桂林出版业的出版特点
    一、皖南事变前:宣传抗战,唤醒民众
        (一)短篇和小型作品居多
        (二)社会科学类书刊繁荣
    二、皖南事变后:批判国民党倒退行为,揭露社会丑恶现象
        (一)杂文兴起
        (二)历史剧活跃
        (三)文艺作品兴旺
        (四)译作繁盛
第五章 桂林出版业的历史贡献
    一、促进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三、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四、给当代中国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启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机构一览表
附录二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报纸一览表
附录三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期刊一览表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致谢

(3)《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点与局限性
第二章 《晶报》及其广告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晶报》及其广告创刊的历史背景
        一 《晶报》创办的政治环境
        二 《晶报》创办的经济环境
        三 上海报界概况
    第二节 《晶报》创办人与《晶报》广告
        一 《晶报》的办报风格
        二 《晶报》的编辑理念
        三 《晶报》的办报宗旨
    第三节 《晶报》广告的经营方式
        一 “广告刊例”的设置与优化
        二 广告启事的刊载
        三 营销报纸带动广告发展
        四 以广告维护报纸形象
    小结
第三章 《晶报》广告的设计表现
    第一节 《晶报》广告的视觉形象
        一 广告插图
        二 广告商标
        三 版面编排
    第二节 《晶报》广告的语言运用
        一 语言形式
        二 文字形式
        三 表现手法
    第三节 《晶报》广告的文化特征
        一 传统性
        二 近代性
    小结
第四章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近代上海社会变迁
    第一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消费观
        一 崇洋
        二 追求奢侈
        三 追求“摩登”
        四 追求享乐
    第二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教育观
        一 职业教育
        二 文化教育
    第三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健康观
        一 注重保健
        二 讲求卫生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晶报》1919-1932 年间广告抽样数据统计表
致谢

(4)文化碰撞:《益世报》广告中的文化输入与本土制衡(1915-192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源起
    1.2 《益世报》的发展与广告环境
        1.2.1 《益世报》的发展历程与阶段划分
        1.2.2 《益世报》1915-1924 年的广告环境
        1.2.3 《益世报》广告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益世报》外商广告兴盛的动因
    2.1 历史背景:西方文化的传入过程
    2.2 “西方”的观念及其符号化
    2.3 消费观的变化与时尚之风
    2.4 本章小结
3 《益世报》广告的文化建构
    3.1 文化符号导向
        3.1.1 文字符号
        3.1.2 图像符号
        3.1.3 个案分析——日光牌油漆广告、南洋兄弟烟草广告
    3.2 文化诉求方式
        3.2.1 外商广告:理性重于感性
        3.2.2 本土广告:感性重于理性
        3.2.3 个案分析——首榖药片广告、先施公司水火保险广告
    3.3 文化的附加价值属性
        3.3.1 外商广告中的科学、人文与利益属性
        3.3.2 本土广告中的民族意识与身份认同
        3.3.3 个案分析——三炮台香烟广告、天津公园广告
    3.4 本章小结
4 《益世报》广告的文化碰撞与文化涵化
    4.1 外商广告的本土化
        4.1.1 调和广告意象
        4.1.2 变更叙事策略
        4.1.3 重视本土取材
    4.2 本土广告的积极涵化
        4.2.1 比附商品属性
        4.2.2 借助“他者”认可
    4.3 文化碰撞之表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糅合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图画日报》中的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图画日报》的研究
        二、关于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背景与《图画日报》
    第一节 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背景
        一、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概况
        二、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发展原因
    第二节 《图画日报》概况
        一、创办背景
        二、办刊宗旨
        三、定位与读者群
    第三节 画报中的上海都市商业民俗栏目
        一、主要栏目
        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活动
    第一节 行商
        一、各色经营
        二、特产贩卖
        三、洋货经营
    第二节 居商
        一、洋行
        二、番菜馆
    第三节 中间商
        一、掮客
        二、买办
第三章 清末上海都市商业广告民俗
    第一节 吆喝与响器
        一、沪音叫卖展示商品特点
        二、响器招揽吸引顾客购买
    第二节 报纸与传单
        一、报纸里的药品广告
        二、传单宣传展现逐利心理
    第三节 招牌与设计
        一、招牌命名传播店招文化
        二、字体设计追求端正多样
第四章 清末上海都市商业信仰与禁忌
    第一节 信仰活动
        一、接财神
        二、开市酒
    第二节 禁忌活动
        一、语言要求
        二、禁忌行为
第五章 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的特点
    第一节 新式体验的出现
        一、吃菜饭
        二、拍照片
        三、抽香烟
    第二节 商人地位的提高
        一、追求时尚服饰
        二、重视人才教育
        三、组建上海商会
        四、出现重利观念
    第三节 市民日常消费生活的改变
        一、精神需求消费
        二、自由平等消费
        三、体育娱乐消费
        四、新式拍卖消费
    第四节 广告宣传的更新
        一、新颖有趣的报纸广告
        二、时下流行的传单
        三、中西融合的月份牌
结语
    一、留住记忆
    二、唤起意识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画日报》中的相关图片
致谢

(7)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研究(1932-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生活书店的研究
        1.3.2 关于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生活书店发展背景及广告运营概况
    2.1 生活书店的创立与发展
    2.2 广告运营概述
        2.2.1 广告运营概念界定
        2.2.2 生活书店广告运营概况
第三章 生活书店广告媒介选择
    3.1 以自家期刊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1.1 生活书店期刊出版概貌
        3.1.2 期刊广告主要表现
    3.2 以自家图书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2.1 生活书店图书出版概貌
        3.2.2 书版广告主要表现
    3.3 以报纸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4 以门市为载体的广告运营
        3.4.1 生活书店门市概况
        3.4.2 门市广告主要表现
第四章 生活书店新型广告类型研究
    4.1 重视邮购广告,建立发行网络
    4.2 创制联合广告,联动中小书局
    4.3 编印目录推荐广告,精准到达读者
    4.4 设置流动经营广告,供应战时需要
    4.5 登载公益广告,增强社会传播
第五章 生活书店广告运营策略分析
    5.1 立足读者服务,坚持事实性表达
    5.2 利用媒介组合,扩大传播效果
    5.3 协同书刊互动,吸引读者注意
    5.4 连续投放广告,加固读者印象
    5.5 注重事件营销,提升读者好感
第六章 生活书店广告运营时代价值
    6.1 传播进步书刊信息
    6.2 塑造品牌进步形象
    6.3 引领近代书局践行广告新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现代性与现代社会
        (二)报纸版面相关概念
        (三)报纸广告及其设计元素
    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民国时期的相关研究
        (二)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哈尔滨城市广告业
    一、多元文化共生的哈尔滨近代城市
        (一)哈尔滨本土文化
        (二)俄国文化的渗入
        (三)日本文化的渗入
        (四)哈尔滨城市的现代化演进
    二、商业社会发展与广告业的兴起
        (一)商业社会的发展
        (二)印刷技术进步与设计思想进步
        (三)广告业的兴起
    三、以《滨江时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
        (一)《滨江时报》的发展历程
        (二)《滨江时报》的广告业开展
    四、《滨江时报》与城市文化的互动
        (一)外地、外国文化进入的窗口
        (二)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启蒙
        (三)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平台
第三章:基于哈尔滨城市工业下的新兴广告主题
    一、有声电影的传入和现代爱情故事
        (一)哈尔滨城市早期的电影院线
        (二)以报纸为媒介的电影宣传
        (三)电影广告的设计风格
    二、工业化制品广告的滥觞
        (一)轻工业商品
        (二)重工业商品
        (三)电器商品
    三、资本倾销背景下的现代城市时尚消费
        (一)广告中的物质享受
        (二)广告中的文化娱乐之都
第四章:哈尔滨现代城市生活中传统商品的广告新貌
    一、传统烟酒文化呈现西洋化符号特征
        (一)从白酒到葡萄酒
        (二)香烟制品的流行
    二、近代报纸广告环境下的传统中药
        (一)传统中药与传统纹样
        (二)西医与中医广告中的表达碰撞
        (三)仁丹与日本侵略战争
    三、西洋时尚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培育
        (一)“东方莫斯科”的欧洲时尚
        (二)20 世纪初的珠宝风尚
        (三)广告投放中的美妆先锋
第五章: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城市女性意识与审美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一)女性形象
        (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三)广告中的女性生活状态
        (四)广告中的女性符号演变
    二、女性自我审美意识萌芽与消费主义
        (一)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带来的审美独立
        (二)女性形象与广告商品弱关系下的消费主义
    三、近代女性市民身份的奠基
        (一)近代女性市民身份文化认同的因素
        (二)哈尔滨女性审美变迁背后的身份认同
第六章:哈尔滨报纸广告文化催生的城市现代性
    一、由文化融合催生的城市审美现代性
        (一)审美范式的现代性转化
        (二)从传统书法艺术到美术字
        (三)装饰艺术的工业化转型
    二、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与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一)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
        (二)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三、广告文化下的城市现代性与市民现代性
        (一)市民阶层的城市社会性表现
        (二)城市文化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演进
        (三)广告专门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四、对《滨江时报》历史评价
        (一)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新知识传播
        (二)推动了东北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三)保存了近代东北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
        (四)《滨江时报》的时代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经世》创办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持续深化
        一、日军进侵华北与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二、特殊化的地方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华北危局
    第二节 中国的蓄力与抗战
        一、中国军民局部的自发抗战
        二、一二九爱国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共产党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四、西安事变与国共和解
    第三节 经世思想与近代文人论政
        一、经世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二、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传统
第二章 《经世》概览
    第一节 《经世》的创办和沿革
        一、萧一山其人
        二、《经世》的创办
        三、《经世》的沿革
    第二节 《经世》的选题与稿件情况
        一、《经世》的选题
        二、稿件与栏目
    第三节 《经世》作者群
        一、从“文化重镇”河南大学说起
        二、《经世》的主要编者和作者
第三章 《经世》对中国民众的抗战宣传
    第一节 驳斥日本侵华谬论
        一、日本侵华谬论
        二、用事实揭穿日本侵略战争本质
        三、从国际法角度揭露日军暴行
    第二节 树立抗战必胜信心
        一、由民族精神谈抗战必胜
        二、树立蒋介石权威,强化抗战领导
        三、颂扬前线战果与抗日英雄
    第三节 宣传抗战到底与持久抗战
        一、呼吁全民团结抗战到底
        二、宣传持久抗战
第四章 《经世》对中国政府的建言献策
    第一节 《经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讨论
        一、力主实施统制经济政策
        二、战费筹集需增税和举债
        三、后方开发与经济建设
    第二节 《经世》对中国宪政问题的讨论
        一、对宪政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围绕国民参政会的讨论
第五章 《经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应对
    第一节 争取中立国支持抗战
        一、日本是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的敌人
        二、呼吁美英等国由中立转向援华作战
    第二节 激起日本民众的反战情绪
        一、日本经济难以支撑旷日战争
        二、侵华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无穷灾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长城抗战喜峰口战役
    附录Ⅱ.《经世》系列报刊目录
        《经世》半月刊
        《经世》战时特刊
        《经世》季刊
        《经世》月刊
    附录 Ⅲ.《经世》系列报刊影印件
后记

(10)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研究(1917-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选题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长沙《大公报》相关研究
        0.2.2 中华书局报纸广告相关研究
    0.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0.3.1 研究对象
        0.3.2 研究内容
        0.3.3 研究方法
        0.3.4 创新之处
第1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社会语境
    1.1 开放的思想文化影响书局运营
        1.1.1 新知识分子群体对知识的渴求
        1.1.2 教育思想变革推动教材发展
        1.1.3 社会思潮发展影响图书推介
    1.2 出版业转型为广告提供素材
        1.2.1 出版物内容逐渐丰富
        1.2.2 出版物形式日益多样化
        1.2.3 出版机构跨界多元化
    1.3 商业繁荣促进广告发展
        1.3.1 报刊经营需要广告收入支持
        1.3.2 出版行业商业气息浓厚
        1.3.3 书局之间市场竞争激烈
第2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形式
    2.1 中华书局广告数量与刊载分布情况
        2.1.1 广告发布数量先增后减
        2.1.2 广告版面固定,排布密集
    2.2 中华书局广告的主要形式
        2.2.1 展示简单的书目列表
        2.2.2 使用简要文字介绍图书
        2.2.3 以单品为唯一推介对象
        2.2.4 单品宣传为主书目列表为辅
    2.3 中华书局广告设计由粗糙到精致
        2.3.1 广告标题趋于美化
        2.3.2 广告构图日渐精致
        2.3.3 排版设计囿于文字突破不足
第3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创意
    3.1 中华书局广告的诉求主题
        3.1.1 凸显权威性赢取受众信任
        3.1.2 声明国货身份迎合受众爱国心理
        3.1.3 展示物美价廉刺激受众购买
        3.1.4 强调书籍质量理性说服读者
    3.2 中华书局广告的表现手法
        3.2.1 多样化促销刺激消费
        3.2.2 假科普实宣传吸引关注
        3.2.3 诉诸使用场景触发联想
        3.2.4 连续反复投放加深印象
第4章 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社会影响
    4.1 中华书局广告推动出版机构的运营与发展
        4.1.1 促进出版机构书籍销售
        4.1.2 树立出版机构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4.1.3 帮助出版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4.2 中华书局广告影响受众精神生活和价值取向
        4.2.1 塑造文化消费的时尚观念
        4.2.2 引导受众的阅读倾向
        4.2.3 为受众构建新的文化娱乐空间
    4.3 中华书局广告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4.3.1 加速民国教科书现代化进程
        4.3.2 推动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
        4.3.3 助推远程教育的普及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四、报纸广告的经营之道(论文参考文献)

  • [1]探寻传统纸媒广告经营突围之策——《河南商报》广告全方位革新的有益探索[J]. 王艳红,关国锋. 新闻爱好者, 2021(10)
  • [2]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研究[D]. 王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D]. 石申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文化碰撞:《益世报》广告中的文化输入与本土制衡(1915-1924)[D]. 戚嘉任.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5]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6]《图画日报》中的清末上海都市商业民俗研究[D]. 查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生活书店的广告运营研究(1932-1945)[D]. 王虹敏. 河北大学, 2021(02)
  • [8]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D]. 张建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抗战语境下《经世》系列报刊的研究[D]. 陈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长沙《大公报》中的中华书局广告研究(1917-1927)[D]. 阮碧琳. 湘潭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如何投放报纸广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