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一、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满[1](2021)在《食管癌预后营养指数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预后营养指数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这项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预后营养指数(PNI)和食管癌(EC)患者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前PNI与EC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使用风险比(HR)和95%CI用于评估PNI对长期生存的预后价值,使用比值比(OR)和95%CI用于评估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这项荟萃分析共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括5174名E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 PNI 患者总生存时间(OS)更差(HR=1.46,95%CI=1.24-1.72,P<0.00001),多因素分析中低 PNI 患者 OS 更差(HR=1.38,95%CI=1.19-1.59,P<0.0001);低 PNI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时间(CSS)更短(HR=1.76,95%CI=1.03-3.02,P=0.04);低PNI 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更短(HR=1.62,95%CI=1.24-2.12,P=0.0004)。另外,研究结果提示PNI水平与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T分期相关。结论:低PNI与E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E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第二部分:预后营养指数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目的:探究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6月01日至2017年06月01日本院肿瘤科,连续收治的9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并行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前病情评估时所测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得到PNI值,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的最佳截断值,将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H-PNI组和L-PNI组。分析PNI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各项因素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据PNI的最佳截断值47.275将纳入研究的93例患者分为L-PNI组(PNI≤47.275,n=43)和H-PNI组(PNI>47.275,n=50)。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分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同平步化疗、肿瘤长度及术后病理N分期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H-PNI组中病理T分期为T1-T2期的患者多于L-PNI组(P=0.044),另外,H-PNI组中术后病理TNM分期Ⅰ-Ⅱ的患者多于L-PNI组(P=0.02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PNI组患者总生存时间优于L-PNI组(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水平、吸烟饮酒史、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TNM分期及肿瘤病灶的长度与预后相关。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水、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TNM分期和肿瘤病灶的长度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PNI可以作为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临床操作方便易得,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丰[2](2021)在《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二部分: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食管印戒细胞(Signet ring cell,SRC)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食管腺癌的病理学亚型,过去关于印戒细胞癌的研究多集中于胃癌、结直肠癌等肿瘤,关于食管印戒细胞癌的研究相对较少。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g odds of positive lymph nodes,LODDS)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与淋巴结相关一个新颖的预后预测指标,本研究首次在食管印戒细胞癌中探索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作为其预后预测因子的价值,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列线图,又称诺模图(Nomogram)是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图形化的结果,今年来被广泛用于肿瘤的预后研究,常被用来构建肿瘤预后的预测模型。基于目前尚未有研究构建关于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本研究首次构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是通过对比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和N分期这两个淋巴结相关的预后指标,来探讨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指标的价值。随后探讨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Nomogram)以预测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对2006年至2016年间美国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共计25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印戒细胞癌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分别评估LODDS和N分期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预测因子的价值。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和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index)则用于评价这两个基于淋巴结的预后指标。本研究第二节收集2004年至2016年的SEER数据库中共968例食管印戒细胞癌的病例。随机将入组病例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训练队列用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验证队列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绘制诺模图。随后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s)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别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首先在第一节LODDS的研究中,纳入研究的所有259例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为 41.3%,5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27.0%。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CSS和OS的结果提示LODDS的对数秩卡方(Log rank chi-squared)得分(OS 46.162,CSS 41.178)比 N 分期(OS 36.215,CSS 31.583)高。单因素分析表明,医疗保险,种族,T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N分期和LODDS是OS的潜在预后因素(P<0.1)。多因素分析表明,LODDS是手术切除后食管印戒细胞患者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相比之下N分期则不能作为合适的预后因素(P=0.122)。第二节食管印戒细胞癌预测模型的构建中,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训练队列的1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446和0.146,而验证队列的1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459和0.138。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index)值分别为0.723和0.708。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和校准曲线中,均证实该预后预测模型具有优秀的预测效能。研究结论与N分期相比,阳性淋巴结的对数比值(LODDS)是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印戒细胞癌患者的更好的预后因素。此外,本研究建立了可预测食管印戒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OS)的预测模型。随后对该预测模型的验证充分证明了其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背景食管癌是目前全球第9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食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磷酸甘油酸激酶1对应的基因PGK1具有许多癌基因的特征,所以PGK1在肿瘤领域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基因。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肿瘤浸润的CD8+T细胞也一直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PGK1与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的价值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 2005年至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了食管癌切除术的肿瘤标本共100例。标本应用PGK1抗体及CD8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查阅了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随后应用TCGA、TIMER、GEPIA等公共数据库对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最后对TCGA数据库中PGK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做富集分析进一步探讨PGK1在食管癌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相关通路。研究结果在入组病历中应用Kaplan-Meier法以PGK1为单因素变量绘制生存曲线,可见PGK1高表达组的预后较低表达组差。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N分期、TNM分期、PGK1为危险因素(P<0.1),随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PGK1为食管癌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应用费舍尔精确性检验(Fisher’s exact test)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所得P值为0.031(P<0.05),r值(Pearson’s r)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92,考虑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随后在TIMER中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得出一致结论。经过富集分析与PGK1相关基因参与最多的KEGG通路包括细胞周期、嘌呤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GO分析中相关性较大的的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器分裂、DNA构象变化、细胞核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调控等。GO分析中存在较多的的细胞学组分包括:染色体区域、纺锤体、中心体等。GO分析中参与较多的分子功能包括ATP酶活化、ATP酶活化耦合、钙黏蛋白结合等。研究结论PGK1的高表达可以提示食管癌的不良预后,在食管癌中PGK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CD8+淋巴细胞存在显着负相关。

陈鹭萍[3](2021)在《影响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366例II、III期食管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或无联合化疗、放疗。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需住院的心力衰竭、脑卒中,电话随访获得首次终点事件发生时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多组间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的差别,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1.中位随访50.4个月后,11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根据不同肿瘤部位将患者分成三组:食管癌组(n=110)、结肠癌组(n=123)、直肠癌组(n=133),食管癌组、结肠癌组、直肠癌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8.2%、26.8%、30.1%。Kaplan-Meier分析示,三组间累积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116)。2.将结肠癌、直肠癌组合并后,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食管癌组(n=110)、结直肠癌组(n=256)。食管癌组、结直肠癌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8.2%、28.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食管癌患者累积无终点事件生存率显着低于结直肠癌组(Log-rank P=0.046)。3.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经校正年龄等变量后,冠心病史、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TNM分期是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总体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冠心病:HR:2.622,95%CI:1.570-4.377,P<0.001;NLR:HR:1.166,95%CI:1.054-1.291,P=0.003;BMI:HR:0.939,95%CI:0.886-0.995,P=0.034;白蛋白:HR:0.950,95%CI:0.904-0.999,P=0.044;TNM分期:HR:1.669,95%CI:1.129-2.469,P=0.010)。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NLR、放疗史为食管癌术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NLR:HR:1.392,95%CI:1.166-1.661,P<0.001;放疗史:HR:0.380,95%CI:0.167-0.863,P=0.021)。5.多因素分析提示,NLR是结肠癌术后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HR:1.171,95%CI:1.024-1.340,P=0.021)。6.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水平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HR:0.982,95%CI:0.965-0.999,P=0.035)。7.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既往冠心病、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有关(冠心病:HR:2.744,95%CI:1.473-5.114,P=0.001;TNM分期:HR:1.852,95%CI:1.116-3.074,P=0.017)。结论1.BMI、NLR、既往冠心病史与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总体研究对象终点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2.NLR水平越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风险越高,既往冠心病史增加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肖佳洲[4](2021)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型的构建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主要好发于胸段食管。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合理的随访监测对于发现和治疗复发病变至关重要,但目前最佳监测方案仍未确定。因此,本研究拟构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型,并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个体化食管鳞癌术后监测随访策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s分析术后复发组和未复发的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术后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将来自多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纳入到列线图中。使用R语言软件绘制食管鳞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食管癌患者实际复发率与预测复发率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共有70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中位年龄为59岁(34-75岁),男性532例,女性173例,男女比例为3.1:1。705例患者的3年、5年OS分别为72.3%、55.7%,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无疾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5个月。有216例(30.6%)患者在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其中104例(48.2%)为单纯局部复发,67例(31.0%)为远处器官寡转移,45例(20.8%)为全身多发转移。在67例远处器官寡转移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肺转移,共有24例(35.8%),其次是肝转移17例(25.4%),骨转移10例(14.9%),脑转移5例(7.5%),肾转移2例(3.0%),肾上腺转移2例(3.0%),其他少见部位转移共7例(10.4%)。术后一年内累计复发转移占复发患者总数的39.4%,两年内累计复发转移占74.1%,4年之内复发转移占94.9%,第5年复发转移仅占1.9%。216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3.0%、17.2%,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预后明显差于术后无复发转移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后辅助治疗与肿瘤复发显着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术后辅助治疗是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有30.6%出现复发转移,复发后患者预后不良。复发主要出现在手术后4年内,特别是术后2年内,因此该时间段应更为密切随访复查。同时对于存在病理T、N晚期、肿瘤分化差和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等高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应该制定更加个体化术后随访监测方案。本研究也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列线图,以帮助临床医生全面、准确地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郭术楠[5](2021)在《NLR、PLR、LMR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预后中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根治性放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ic-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LMR)在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的老年(>65岁)患者220例,分析所纳入患者的临床数据及实验室检验指标。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NLR为1.9,以NLR=1.9作为界值,分为高NLR组(>1.9,128例)和低NLR组(≤1.9,92例)。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PLR为141,以PLR=141作为界值,分为高PLR组(>141,109例)和低PLR组(≤141,111例)。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LMR为4.9,以LMR=4.9作为界值,分为高LMR组(>4.9,69例)和低LMR组(≤4.9,151例)。通过统计学方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根治性放化疗前NLR≤1.9、LMR>4.9患者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优于NLR>1.9、LMR≤4.9的患者,而根治性放化疗前PLR与预后无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放化疗前NLR、LMR值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根治性放化疗前PLR不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NLR、LMR对于老年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EC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而PLR与预后无明显关联。根治性放化疗前NLR、LMR值可能是影响老年EC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根治性放化疗前PLR不是影响老年EC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

刘璇[6](2021)在《颈段食管癌不同首选治疗方案及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分析、脑MRI诊断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脑预防照射的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倾向评分匹配比较颈段食管癌首选放疗及首选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目的]比较颈段食管癌首选放疗与首选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治疗失败模式及喉功能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300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首选放疗组205例,其中根治性放疗174例,术前放疗+手术治疗31例;首选手术组95例,其中单纯手术治疗51例,手术+术后放疗44例。两组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方法1:1配对以平衡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区域复发生存(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95.6个月(95%CI 82.1-109.1个月)。匹配前,首选放疗组与首选手术组的 5 年 OS(P=0.075)、LRFS(P=0.050)、DMFS(P=0.146)均无统计学差异,首选放疗组的5年RRFS高于首选手术组(P=0.005)。匹配后,两组各87例患者,首选放疗组与首选手术组5年OS分别为35.2%、33.2%(P=0.478),5 年 LRFS 分别为 67.8%,78.3%(P=0.097),5 年 RRFS 分别为78.1%、61.0%(P=0.033),5 年 DMFS 分别为 76.3%、54.0%(P=0.032)。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8)。首选放疗组与首选手术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53.7%、61.1%。首选放疗组以局部失败为主(30.7%),首选手术组以远处转移为主(34.7%)。首选放疗组保喉率82.9%,首选手术组保喉率仅22.1%。[结论]颈段食管癌首选放疗与首选手术治疗的OS、LRFS类似,首选放疗的RRFS、DMFS均高于首选手术治疗。首选放疗的喉功能保留率高于首选手术治疗。综合考虑远期疗效和喉功能保留优势,建议颈段食管癌患者首选放射治疗,手术用于放疗不敏感者的挽救治疗。第二部分颈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长期疗效及失败模式分析[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长期疗效、治疗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48例颈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放疗剂量为66Gy(59.4-70Gy),33.1%的患者进行了同步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02.6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22.7个月,2年、5年总生存分别为49.9%、28.3%。中位进展时间12.6个月,2年、5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35.8%、25.8%。2年、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分别为59.1%、50.8%。2年、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74.6%、65.9%。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等效生物剂量(EQD2)>66Gy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0)。EQD2>66Gy的中位生存时间、5年OS显着优于EQD2≤66Gy者:31.2个月vs 19.2个月,40.1%vs 19.1%,P=0.027。全组共87例(58.8%)患者出现治疗失败,局部复发50例(33.8%)、区域复发23例(15.5%)、远处转移39例(26.4%)。11例(7.4%)患者进行了挽救性手术治疗,全组保喉率为93.9%。[结论]根治性放疗是颈段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且具有保喉优势,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肿瘤EQD2>66Gy的放疗剂量有利于提高总生存。第三部分脑MRI诊断技术下脑预防照射在放化疗有效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和失败模式分析[目的]探讨在脑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技术下,脑预防照射(PCI)在放化疗有效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远期疗效和治疗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共177例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断并治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以IMRT和≥4周期EP/CE化疗为主的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放化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或部分缓解(complete or partial response,CR/PR),采用脑MRI重新评估无脑转移后,比较PCI组(79例)及非PCI组(98例)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脑转移率及治疗失败类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计算脑转移率,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76.0个月(95%CI 71.2-80.8个月)。PCI组与非PCI组2 年、5 年脑转移率分别为:6.6%vs30.0%、12.2%vs31.0%,P=0.004。PCI 组的 5年PFS显着高于非PCI组:45.3%vs26.5%,P=0.002。PCI组的5年OS高于非PCI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48.8%vs 39.2%,P=0.255。多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P<0.001)、PCI(P=0.038)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疗效评价为CR的亚组行PCI显着提高了 5年PFS:78.6%vs50.0%,P=0.012。疗效评价为PR的患者,PCI未显着改善5年PFS:26.6%vs 19.7%,P=0.234。颅外进展是两组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PCI组和非PCI组仅颅内进展、仅颅外进展、颅内同时合并颅外进展的比例分别为:2.5%、40.5%、11.4%和 18.4%,48.0%,12.2%。[结论]放化疗后完全或部分缓解且经脑MRI证实无脑转移的局限期SCLC,行PCI可降低脑转移率,但未改善总生存。PCI提高了肿瘤完全缓解亚组的PFS,但部分缓解亚组的PFS并未获益。

李晨[7](2021)在《食管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同步化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题目:1637例食管癌调强放疗技术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目的:分析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疗效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7年本院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1637例,观察全组患者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复发模式。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49.8个月,全组患者的1年、3年、5年OS和PFS率分别为65.9%和 45.8%,34.2%和 25.0%,27.0%和 18.5%。中位 OS 时间 19.4 个月(95%CI18.0~20.7 个月),中位 PFS 时间 10.4 个月(95%CI9.3~1 1.3 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和PFS因素有性别、卡氏评分、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S和PFS的因素有性别、KPS评分、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P值均<0.001)。结论:与常规放疗技术的历史数据比较,食管癌接受IMRT放疗可获得较理想的生存。性别、KPS评分、TNM分期、放疗剂量和治疗模式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题目: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同步化疗的Ⅰ/Ⅱ期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同步双药化疗的放疗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估该耐受剂量的安全性与治疗完成情况。材料与方法:入组标准为不可根治性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Ⅰ期研究的首要研究终点为确定放疗的MTD,同步加量区计划按三个剂量梯度爬坡,第一剂量梯度为60.76 Gy/2.17 Gy/28次,之后按每2 Gy的剂量梯度递增,放疗靶区采用预防相应的淋巴引流区(1.8Gy/次),治疗区域为同步加量的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区域,不同剂量同步结束的SIB-IMRT技术。同步给予双药、静脉给药、每周化疗方案:紫杉醇(50mg/m2)+奈达铂(25mg/m2)共5~6周期。Ⅱ期临床研究的首要研究终点是评估Ⅰ期中所得MTD的安全性、治疗完成情况、生存情况及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果: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Ⅰ期及Ⅱ期共入组53名患者。Ⅰ期研究中,6名患者中有2名在第一剂量梯度即出现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DLT),其中1例出现化疗中的4度骨髓抑制,增加3例后,其中1例出现3度放射性食管炎,故爬坡终止,降量为59.92 Gy/2.14 Gy/28次后再次入组3名患者,3名患者均未出现DLT,故确定MTD为59.92 Gy/2.14 Gy/28次(EQD2=60.6 Gy)。Ⅱ期研究共入组44名患者,其中31名患者(70.0%)按计划完成了化疗。最常见的3~4级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1%)和放射性食管炎(15%)。中位随访16.9个月,入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和局控率分别为 78.3%、57.3%和 77.1%。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59.92 Gy/2.14 Gy/28次的SIB-IMRT同步紫杉醇和奈达铂的双药化疗是安全可行的。第三部分题目:1 173例食管鳞癌患者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的倾向评分配对研究目的:食管癌同步加量放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是比较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常规调强放疗(CF-IMRT)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1 1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SIB-IMRT组238例,CF-IMRT组935例,采用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的方法消除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评估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复发模式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2.3个月(3.0~153.2个月),两组患者在PSM前后OS、P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SM后SIB-IMRT组和CF-IMRT组的1、2、4 年 OS 率分别为 70.0%、66.4%,41.9%、41.7%,30.2%、27.6%(P=0.87),1、2、4 年 PFS 率分别为 48.4%、49.1%,31.2%、29.4%,26.1%、17.9%(P=0.64)。两组配对后的复发模式、毒副反应发生率同样没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女性、Ⅰ-Ⅱ期、同步化疗以及EQD2≥60 Gy是OS、PFS的预后良好因素。结论:食管癌采用SIB-IMRT其疗效与毒副反应与CF-IMRT相近,推荐食管癌SIB-IMRT在临床的应用。但能否替代常规分割剂量(1.8-2.0Gy)在临床的普遍应用主要决定于同步加量的放疗剂量,仍需要前瞻性的研究结果。第四部分题目:1 273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倾向评分配对研究目的:RTOG8501单一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0,采用IMRT技术后,分析与探讨调强放疗(IMRT)是否同步化疗(±CCRT)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生存获益的影响,并评估单一放疗是否可以作为次要的“有效”治疗手段。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IMRT的1 27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CCRT组683例,单放组590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配比(PSM)的方法消除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0.4个月(3.2~157.4个月),两组患者在PSM前后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SM后单放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1、3、5年OS率分别为63.3%、72.2%,31.6%、42.2%,28.5%、38.1%,1、3、5 年 PFS 率分别为 44.3%、48.6%,23.4%、31.2%,15.8%、25.2%。同步放化组发生≥3级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的概率均高于单放组(P<0.05),两组之间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无显着差异(P=0.3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0岁、女性、KPS评分≤70分、Ⅰ-Ⅱ期以及确诊年份更早的患者(2005~2010年),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概率越低(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女性、Ⅰ-Ⅱ期、EQD2≥60 Gy以及同步化疗是OS、PFS的预后良好因素。结论:在有效的IMRT的基础上,同步化疗进一步提高了约10%的生存率。因此,对于无法接受同步化疗的患者,IMRT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马雷[8](2021)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lymph node,RLN LN)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79例于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初治并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行生存分析,分析RLN LN转移与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全组179例食管鳞癌患者RLN LN转移率为26.3%(47/179),3年总生存率为56.2%,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下的RLN LN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vs 49.6%,x2=2.616 P=0.106);有无RLN LN转移在N1期、N2+N3期的三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59.2%vs 55.7%x2=0.011 P=0.915;25.5%vs 25.6%x2=0.246 P=0.620)。单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神经侵犯、脉管癌栓、RLN LN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总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长度、N分期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8 95%CI:1.096-2.188 P=0.013,OR=1.495 95%CI:1.076-2.075 P=0.016)。结论:RLN LN转移需结合着N分期对预后进行评估,随着N分期和肿瘤长度的增加,食管鳞癌三年生存率逐渐降低。

张旭[9](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通过手术以及围手术期的放疗和化疗等形式相结合依旧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差。由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解剖结构和位置特殊,生物学方面的行为与食管癌及胃癌均不一样,治疗过程依旧存在诸多争议。所以,研究讨论存在的争议及尚待探索的问题对于AEG的临床诊治大有裨益,特别是符合Siewert分型的相关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等。本研究通过对其相关热点争议问题的探索分析,采用“基于临床诊治过程-争议热点和待探索问题-临床病例研究-系统评价-数据库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AEG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本研究计划书,通过收集我院近年来Siewert II型AEG患者的资料,比较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两种手术路径的安全性以及肿瘤预后。再基于临床研究与实践,对AEG外科治疗策略争议热点问题进行系统评价和大型数据库研究分析,通过对数据库的系统检索,检索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9月,采用Rev Man等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目前AEG相关的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等文献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及综合评估,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对其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SEER数据库的检索,筛选符合本研究的患者病例,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对Siewert II型AEG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研究和当前AEG外科治疗相关的临床争议热点进行检索、分析和总结归纳,本研究共分为5个章节,包括1个临床病例原始研究: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第一部分);3个系统评价:“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第三部分)、“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四部分);1个数据库病例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第五部分)。第一部分共纳入249例患者,研究发现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第二部分共纳入8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在相类似的肿瘤、手术结果和术后短期死亡率方面,经侧扩展入路的术后发病率明显较低,而少数的AEG II型患者的亚组数据表明,在围手术期结果相似的情况下,胸腹切除术后生存率更高。第三部分共纳入13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只有很少的证据表明PM长度对生存的影响,现有的治疗PM的数据,特别是PM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第四部分共纳入22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具有相似的生存率,尽管与单纯术前化疗相比,术前放化疗显示更高的p CR率和更好的局部控制,但它与改善预后或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无关。第五部分共纳入SEER数据库1497例患者,结果表明辅助放疗在治疗Siewert II型AEG中的益处,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辅助放化疗的死亡风险比新辅助放化疗更低,疾病特异性死亡风险也更低。【结论】(1)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2)在TAE和TEG两种手术路径相类似的手术结果下,TAE术后的复发率明显较高;(3)考虑到现有的数据和收缩现象,要获得足够的PM,PM>2cm可能是必要的;(4)联合方法具有较高的p CR率和较低的局部复发风险,但中位OS没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对于Siewert II型AEG患者,与新辅助放疗相比,辅助放疗与生存获益相关。

陆昊[10](2021)在《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应用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1)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然后辅助化疗(新辅助+辅助化疗组)、2)新辅助化疗(以下统称为新辅助化疗组)、3)辅助化疗(以下统称为辅助化疗组)及4)单纯手术(以下统称为单纯手术组)四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193例T2N1-3M0和T3-4N0-3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新辅助+辅助化疗组为基准组,与新辅助化疗组、辅助化疗组、单纯手术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匹配比例设置为1:1:3:3。匹配后,新辅助+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治疗组各43例,辅助化疗组为120例,单纯手术组为125例。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完成,并应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结果:随访截止至2021年1月,全组共331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1年OS为85.5%,3年OS为53.5%,5年OS为41.7,中位生存为41个月(范围3-181个月)。经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O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共计4个,其中包括:性别、淋巴结阳性数量、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情况和治疗方式。多因素分析示:肿瘤部位、治疗方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数(P<0.05)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对患者的DFS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共计4个,其中包括:性别、淋巴结阳性数量、治疗方式、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情况。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新辅助+辅助化疗组优于新辅助化疗组、单纯手术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辅助化疗组优于单纯手术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辅助化疗组在无病生存期方面优于新辅助化疗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局部晚期胸段ESC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会带来最大生存获益。2.性别差异是影响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女性OS和DFS均优于男性。3.肿瘤部位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有显着影响,胸下段的食管癌预后最优,其次为胸中段,胸上段预后最差。4.淋巴结阳性数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二、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癌预后营养指数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写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预后营养指数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
        2.2 PNI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2.3 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预后营养指数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L-PNI组和H-PNI组临床病理资料的对比
        2.2 L-PNI组和H-PNI组生存预后的对比
        2.3 预后影响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后营养指数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二部分: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研究方法
        第一节 LODDS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的价值
        一、病例收集
        1. 纳入标准及相应编码
        2. 排除标准
        二、数据结果与转换
        三、统计分析
        第二节 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一、病例收集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二、数据整理及变量转换
        三、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第一节 LODDS作为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的价值
        一、基线特征
        二、LODDS组和N分期组的生存结果对比
        第二节 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一、基线特征
        二、食管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的筛选
        三、诺模图的构建与验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 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研究方法
        一、病例标本收集
        二、实验方法
        实验一: PGK1免疫组化染色
        实验二、CD8免疫组化染色
        三、本研究中用到的公共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
        四、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一、PGK1表达、CD8~+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关系
        二、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关系
        三、PGK1的差异表达及与PKG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讨论
        一、PGK1、CD8~+淋巴细胞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
        二、PGK1表达与CD8~+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三、PGK1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综述 经颈纵隔镜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现状与展望
    一、当前食管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二、纵隔镜用于食管手术的发展历史
    三、纵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
    四、经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
    五、经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六、经纵隔入路食管癌根治术与左右胸入路的对比
    七、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影响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资料收集
        2.1 临床资料
        2.2 实验室指标
    3 随访及研究终点
    4 相关定义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线特征
    2 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3 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食管癌、结直肠癌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 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总体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食管癌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结直肠癌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食管癌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参考文献
致谢

(4)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型的构建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及评估
    1.3 新辅助治疗
    1.4 术后辅助治疗
    1.5 手术步骤
    1.6 随访与结局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2 生存预后及复发情况
    2.3 复发风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NLR、PLR、LMR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预后中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C 综述 全身炎症反应与食管癌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颈段食管癌不同首选治疗方案及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分析、脑MRI诊断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脑预防照射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部分 倾向评分匹配比较颈段食管癌首选放疗及首选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颈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长期疗效及失败模式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脑MRI诊断技术下脑预防照射在放化疗有效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和失败模式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颈段食管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在校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个人简历

(7)食管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同步化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部分 题目:1637例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题目: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同步化疗的Ⅰ / Ⅱ期临床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题目:1 173例食管鳞癌患者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的倾向评分配对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题目:1273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倾向评分配对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研究进展综述
    References
致谢
个人简历

(8)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各因素分类情况
        2.2 生存分析分组情况
        2.3 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
    3 统计学分析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论
    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10)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应用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癌预后营养指数的临床价值研究[D]. 袁满. 扬州大学, 2021(02)
  • [2]第一部分:食管印戒细胞癌预后因素及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二部分:PGK1作为食管癌预后因子及其与肿瘤浸润CD8+T细胞关系的研究[D]. 王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影响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D]. 陈鹭萍.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型的构建及危险因素分析[D]. 肖佳洲.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NLR、PLR、LMR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预后中的分析[D]. 郭术楠.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6]颈段食管癌不同首选治疗方案及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分析、脑MRI诊断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脑预防照射的价值探讨[D]. 刘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食管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同步化疗的临床研究[D]. 李晨.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8]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预后分析[D]. 马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D]. 张旭. 兰州大学, 2021(01)
  • [10]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应用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预后因素分析[D]. 陆昊.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食管癌长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