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朱嘉雯,马蔚红,井涛,臧小平[1](2021)在《生物覆盖对果园土壤质量与热带果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果园地面管理方法是现代果园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管理技术,其中,生物覆盖法通过人为在树盘地面覆盖活体物质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目的,对果树生长发育及土壤质量影响较大。为热带果园生物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生物覆盖技术对热带果园土壤生态效应、培肥效应、微生物调控效应、作物效应及果园微环境调控效应等方面对近10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生物覆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

郑梅迎,张继光,程森,朱启法,薛琳,黄仲江,董玉兵,王生才,肖艳松,蔡宪杰[2](2020)在《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的烟田生态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无覆盖、地膜覆盖、立体覆盖和稻草覆盖4种覆盖方式对垄体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同一覆盖方式不同土层温度变化具有一致性。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提升效果最好,能促进烟苗早发快长,但团棵期膜内地表温度过高可能影响根系生长;稻草覆盖对生育期内土壤的保温效果较好;立体覆盖处理在烤烟生育内的土壤温度最低。地膜覆盖不利于根系土壤接纳降雨,土壤含水量最低;稻草覆盖对蓄积土壤水分的效果最优;立体覆盖次之。从团棵期烤烟生物量及农艺性状看,地膜覆盖在烤烟团棵期可明显提高烤烟的长势,稻草覆盖次之但烟叶根冠比最高,立体覆盖再次,无覆盖处理的烟叶长势最差。试验表明立体覆盖对烟田土壤温湿度及团棵期烤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比地膜覆盖低,后续应对烤烟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产质量特征及其覆盖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韦礼飞[3](2020)在《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文中认为赣北地区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有大面积的冬闲棉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自然资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周年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稳定棉花生产,本研究以马铃薯主粮化为契机,开展“马铃薯-棉花”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利用冬闲棉田黑膜+稻草覆盖和黑膜覆盖两种方式种植马铃薯,处理A(CK):冬闲+赣棉18,处理B:中薯5号(黑膜覆盖)+赣棉18,处理C:中薯5号(黑膜+稻草覆盖)+赣棉18,处理D:荷兰15(黑膜覆盖)+赣棉18,处理E:荷兰15(黑膜+稻草覆盖)+赣棉18。探明该两种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马铃薯种植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薯-棉复种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筛选综合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相同覆盖材料下,中薯5号较荷兰15具有更好的生长优势、更快的物质积累和更高的产量。中薯5号较荷兰15的平均土温和田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高0.08℃、4.03%,出苗率高1.4%,发病率低1.2%,青头率低11.94%,平均SPAD值高14.66%,116 d时单株干薯重高46.7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值高14.34%;中薯5号单株大薯个数和重量及总薯重量大于荷兰15,且中薯5号具有更高的淀粉浓度,更低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浓度;中薯5号单株块茎干重和总干重的最快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及理论最大值均高于荷兰15;中薯5号最终产量比荷兰15高52.53%。2.相同马铃薯品种下,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黑膜+稻草覆盖控温效果好于单独黑膜覆盖,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9℃,降低日较差0.16℃,且田间相对湿度变幅小,平均相对湿度低0.72%;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平均提高马铃薯出苗率3.74%,株高增11.13%,单株块茎干重增19.13%,单株大薯重增26.91%、单株总薯重增19.04%,116 d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值增15.41%,产量增12.14%,此外还降低青头率36.8%,减少发病率43.3%;单株块茎干重和总干重的最快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理论最大值均为黑膜+稻草覆盖高于黑膜覆盖,分别高出32.53%,24.85%,24.98%和22.04%,22.26%,30.23%;黑膜+稻草覆盖前期的块茎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并最终更多地用于淀粉合成。3.覆盖材料与马铃薯互作后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养分,有利于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种植马铃薯后p H减小,碱性减弱,且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硼、有效锌及交换性锰均表现为种植马铃薯后显着高于不种植马铃薯的冬闲小区;种植马铃薯后可以促进后茬棉花提早出苗、开花和吐絮,且第一果枝节位、茎粗、果枝数及叶绿素SPAD值均显着高于冬闲小区,此外单株大铃数、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显着高于冬闲小区。4.产量及净收益均为“马铃薯+棉花”模式高于“冬闲+棉花”模式,黑膜+稻草覆盖高于黑膜覆盖,“中薯5号+棉花”连作优于“荷兰15+棉花”连作。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为处理C(0.9988)、处理B(0.9171)、处理E(0.8219)、处理D(0.7481)、处理A(0.50720),说明中薯5号黑膜+稻草覆盖材料与棉花复种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最好,是赣北棉区较适宜推广的高效种植模式。

张卫[4](2020)在《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马铃薯冬作区,开发冬闲田发展马铃薯产业空间大。近几年,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其它先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推进广西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提高马铃薯总体单产水平,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补足、补齐产业短板,提升马铃薯附加值,对优化广西粮食生产结构、加快精准扶贫助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国家宏观政策和马铃薯主粮化的大背景出发,针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包括种植区域布局、生产状况、脱毒种薯繁育、品种推广、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加工、贸易、消费状况等方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广西马铃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以及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广西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耕地资源、区位优势、栽培技术,但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工发展滞后、种薯繁育不足,不易发展规模化种植以及易发生自然灾害与病虫害等。广西应该抓住机遇,精确布局各产业带。以满足春季鲜薯供应淡季需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为目标,升级产业规模、水平,补足、补齐产业条,创建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加强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完善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推进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促进一二三产产业融合,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产业。

罗玉琼[5](2020)在《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明确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广西大学农学院科研基地进行大田试验(200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试验材料为常规水稻品种桂育9号(2018年早晚季和2019年晚季)和杂交品种壮香优白金5(2019年早季),设置免耕(NT)、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SMR)、常耕+稻草覆盖还田(CT-SMR)、常耕(CT)、常耕+稻草翻压还田(CT-SR)共5个处理。于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成熟期取样测定产量结构和产量。水稻收获后,分层(0-5cm、5-10cm、10-20cm)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基本肥力性状和细菌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性耕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均显着提高了4.48%、1.86%;CT-SMR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比NT、C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了12.59%、8.35%,CT-SMR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NT、C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了2.13%、6.70%,NT-SMR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NT、C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了4.13%、6.07%。无论是常耕还是免耕,稻草还田均显着提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2、保护性耕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NT处理的水稻产量比CT处理显着提高了5.66%;NT-SMR处理的水稻产量比NT、C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了2.73%、8.54%。稻草还田能显着提高水稻产量,且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对水稻产量贡献最大。3、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及速效养分(AN、AP、AK)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即A(0-5cm)>B(5-10cm)>C(10-20cm)。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群落结构也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是稻田土壤的三类优势种群,占A、B、C土层总细菌的比例分别为61.26%、59.39%、55.62%,三类优势种群的占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明显下降。2)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0-5cm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8.37%、9.79%、2.61%、16.11%、8.68%,NT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提高、OTU数增加,但细菌丰富度指数下降;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是免耕稻田和常耕稻田的共同优势种群,NT处理变形菌门占总细菌的比例均高于CT处理,在0-5cm、5-10cm、10-20cm分别提高了7.90%、1.52%、10.58%。3)稻草还田亦能显着改变壤碳氮含量、速效养分、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无论是免耕还是常耕,稻草还田能显着提高0-5cm、5-10cm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稻草还田还增加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5个试验处理中,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以NT-SMR处理的最高,土壤细菌丰富度和OTU数以CT-SR处理最高。稻草还田后,0-5cm土壤中的优势菌群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占比显着提高。4、保护性耕作下水稻生长、产量与土壤质量间的关系。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碳氮比均呈极显着正相关。0-5cm优势菌门里面只有变形菌门与C/N成负相关,5-10cm中只有绿弯菌门与C/N成负相关,10-20cm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均与C/N成负相关;而且在0-5cm上,NT-SMR处理对SOC、TN以及C/N的影响最大,在5-10cm和10-20cm上均表现为CT-SR处理对SOC、TN以及C/N的影响最大。因此,保护性耕作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显着改变土壤肥力、细菌多样性及结构。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土壤质量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刘雅婧[6](2020)在《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临江镇作为永川区农业生产第一大镇,每年会产生稻草约1.6万吨,每逢农忙时节,焚烧稻草现象时有发生,稻草焚烧引发的森林山火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意丢放的废弃稻草对临江河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给村民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进行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研究,分析当地稻草利用现状,探究当地稻草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稻草资源化利用价值,对促进临江稻草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缓解稻草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江镇稻草资源生产情况、分布情况、可收集产量情况、利用现状与问题等进行研究,对资源利用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了影响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因素,对提高当地稻草资源高效利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临江镇稻草资源产量比较稳定,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2.9万亩,年均稻草生产量为1.6万余吨,年均稻草还田量约0.3万吨,年均稻草理论可收集利用量约为1.3万吨;临江镇稻草资源主要分布在云雾山、临江河沿岸西南三个片区,其中云雾山片区最多,约占55%。2.目前临江镇稻草利用途径主要有稻草还田、稻草种植食用菌、稻草加工饲料、稻草人文化节使用、田间焚烧做肥料等。稻草资源综合利用率为94.01%,其中稻草种植食用菌和稻草加工饲料属于深度加工利用,利用率约为17.65%,其余为直接利用,利用率为76.36%。目前临江镇有部分稻草利用为有害利用,其中田间焚烧率为18.92%。3.农民自身的传统习惯、农村基本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农作物秸杆利用有一定的影响。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虽然可实现一定经济收入,但也存在稻草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稻草资源利用产业不健全、加工利用产业链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稻草资源不能有效加工利用。4.通过广泛宣传、因村施策,提升临江镇稻草综合利用水平可以有效缓解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政策扶持提升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可以为稻草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利用提供基础;通过产教融合发展,弘扬稻草文化,充分发挥当地稻草资源的文化效应,可以有效拓宽稻草高值化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许竹溦[7](2019)在《三种有机物添加对连作土壤性状及切花菊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菊花(C.Morifolium Ramat)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十大名花及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及经济价值较高,我国的切花菊产业在鲜切花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切花菊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养分比例失调、土壤环境破坏等现象普遍出现,导致切花品质下降,投入产出比升高,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因此,寻找改善或是缓解切花菊连作障碍的措施已经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不同剂量的稻草、砻糠和竹叶施入连作土壤,研究了其对连作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H和EC值、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土壤温度与水分含量变化、根际微生物及切花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改良设施连作土壤及提高切花菊品质提出技术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作切花菊土壤添加稻草5.5(D1)、11(D2)、16.5 kg/m2(D3),砻糠2.5(L1)、5(L2)、7.5 kg/m2(L3),竹叶 2(Z1)、4(Z2)、6 kg/m2(Z3)的各个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的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且同种有机物材料随着施入量增加能显着提高切花菊品质;在有机物添加后3个月且切花菊定植当日取土样测定,其中D3处理改良效果最佳,与CK相比显着增加(P<0.05),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了 55.53%、157.09%、166.83%和44.35%;其次是Z3处理,铵态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相比CK显着提高,分别增加了 30.51%、101.10%、34.28%。在有机物施入土壤5个月且切花菊定植60天时取土样测定,D3、L3和Z3处理较CK相比土壤铵态氮含量显着增加了 47.92%、37.04%和42.71%。同种有机物的最大添加量处理(D3、L3和Z3)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较CK均有显着提高;速效磷含量增加了 177.84%、142.63%和190.42%;速效钾含量增加了 82.84%、60.77%和27.25%。稻草、砻糠和竹叶添加后各处理,EC值随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即D3>D2>D1、L3>L2>L1和Z3>Z2>Z1;竹叶处理整体较砻糠和稻草对缓解土壤盐渍化效果更为明显,其中Z1处理较CK降低了 42.26%。有机物覆盖后能改变了土壤水分垂直蒸发途径,增加土壤保温和保水性。稻草、砻糠和竹叶各覆盖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保温保湿能力,稻草处理整体上效果最佳。有机物添加处理后切花菊品质较CK均有一定提高,D3和Z3处理整体效果最好,其中Z3处理对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鲜重这三方面指标有明显提升,分别提高了 30.01%、26.73%和33.33%。综合来看,稻草、砻糠和竹叶处理均对改良切花菊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切花菊品质有一定效果,其中稻草添加量与覆盖16.5 kg/m2处理(D3)对土壤保温保水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均最佳,竹叶添加量6 kg/m2处理(Z3)对切花菊品质改善效果最好。2.重复添加有机物后各处理土壤pH值降低。随着有机物添加次数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少,孔隙度逐渐增加,其中稻草处理改良的效果最为明显,其中D3处理第三次施入后测定值较CK差异最为显着,容重降低了 25%%,孔隙度增加了25.07%。有机物覆盖后均能增加土壤保温性,缩小土壤日温度变化幅度;提升土壤保水能力。整体来看,稻草覆盖的土壤保温保水性最优,其次为竹叶覆盖。除Z1处理外,其他各处理与CK相比根际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比值均有一定提高,同一有机物添加处理随着施入量的增加,B/F 比值逐渐增加。对土壤理化性状的7个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得出稻草16.5 kg/m2和竹叶6 kg/m2处理对切花菊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改良效果较好。3.在重复有机物添加处理后土壤进行复茬种植切花菊,切花菊苗期测定的9个生长指标,除D1处理的其他处理对切花菊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提高,稻草处理(D1、D2和D3)较砻糠和竹叶的处理,整体上长势较弱,各个生长指标较低。L3和Z3处理对切花菊生长期品质改善效果最好,L3处理在茎粗、叶鲜重、茎鲜重和叶面积指标高于其他处理,Z3处理在株高和切花菊干物质指标高于其他处理。盛花期测定的9个生长指标和最大花径、花鲜重、花干重和叶绿素含量4个品质指标,表明有机物添加处理较CK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其中株高、茎干重和叶面积较CK显着提高,Z3处理较CK除叶面积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有显着提高,植株改良效果最佳。盛花期切花菊各品质指标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品质指标与土壤pH、EC值、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着相关。茎相关指标均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影响,叶相关指标受土壤铵态氮促进,而花相关指标受铵态氮和速效磷促进。

杨惠聪[8](2018)在《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惠东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0.253万hm2发展2012年最高峰的0.84万hm2,具有栽培技术先进,单产水平高、市场效益好等特征,是南方冬作区冬种马铃薯种植最具代表性的产区之一。在国家确立马铃薯主粮化和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历史机遇下,认真研究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对提升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国外、国内和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了惠东冬种马铃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惠东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来呈小幅下降趋势,产量基本保持在30万t水平,近五年平均单产为35947.1 kg/hm2。2016年惠东冬种马铃薯在遭遇极端寒潮天气情况实现平均单产31762.5 kg/hm2,与全国各省相比,仅仅比排在首位的吉林省少2084.6kg/hm2,惠东冬种马铃薯单产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高产水平,但是与世界马铃薯发达地区来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仅仅是世界单产最高水平美国的64.8%。(2)惠东冬种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快,实现了脱毒种薯良种化,鲜薯食用型‘费乌瑞它’系列、‘陇薯7号’品种占惠东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98%以上。(3)惠东冬种马铃薯耕作制度主要采用“稻-稻-薯”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由原来的“稻-稻-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转变为“稻-稻-薯”农膜覆盖的栽培技术模式。(4)惠东冬种马铃薯主要生产成本有种薯、农资和人工,平均种植成本高达52500元/hm2,同时由于惠东马铃薯上市时间是北方马铃薯淡季,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销售价格平均在1.62.6元/kg,相对于北方主产区具有较为显着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比当前惠东水稻、甘薯和甜玉米三种作物种植效益,马铃薯效益明显高于三者作物,惠东马铃薯种植是有利可图,能有效农民增加收入。(5)惠东马铃薯处于马铃薯产业链的低价值区域,产业发展模式以生产种植-鲜薯销售为主,产品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程度低,县域内缺乏马铃薯加工产业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从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惠东冬种马铃薯的比较优势。指出了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是惠东脱毒种薯本地不能繁育,主要靠北方长途调运供应;同时栽培品种单一,鲜薯食用型‘费乌瑞它’系列品种占98%,其他专用薯品种缺乏;二是采用覆膜栽培技术耕作,马铃薯的黑痣病和疮痂病等土传病害较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严重,同时存在施有机肥种类较单一,存在磷肥过高、钾肥不足,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的现象;三是惠东马铃薯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在马铃薯育种、深加工方面基本空白,储藏设备简陋;四是市场波动大,容易受到北方马铃薯库存影响,市场品牌不够突出,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对农业扶持优惠政策,立足惠东县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宏观方面:一是创新体制机制;二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微观方面:一是以集成技术推广为核心,全面地推进马铃薯产业科技进步;二是强化监督管理,严把种薯质量关;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树立惠东品牌信誉;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五是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规避机制;六是加快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提高惠东马铃薯市场影响力;七是强化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抓好农民培训。

何斌[9](2017)在《稻草覆盖对免耕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籼型常规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在稻草覆盖免耕模式下开展直播试验对比分析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苗期农艺性状、氮素吸收利用,以期优化稻草覆盖免耕模式下直播水稻栽培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与不覆盖稻草相比,W2S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为7.01 t/hm2,稻草覆盖处理的水稻产量平均增产6.9%(1.1%12.8%),主要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以及粒重。与低播种量不施氮处理(M1N1)相比,M4N3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为6.86t/hm2,增加播种量和施氮处理的水稻产量平均增产21.4%(6.2%36.4%),主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和颖花数所引起的(2)稻草覆盖和高土壤持水量能显着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土壤持水量处理(W2)的干物质积累比对照(W1)平均增加5.5%,稻草覆盖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比不覆盖处理(S1)平均增加15.5%(10.7%24.5%)。播种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量显着增加,增加6.2%12.7%,收获指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有所下降;施氮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干物质重以及收获指数均较高,高出14.1%18.9%;播种量与氮肥相同作用下,干物质重以及收获指数分别以1375.10 g/m2(M4N3)和50.28%(M2N2)最高。(3)稻草覆盖量和土壤持水量间对水稻苗期农艺性状产生显着影响。土壤持水量和稻草覆盖主要影响水稻苗期的株高、根长和茎重,影响表现为株高最高为W1S3(31.10cm),根长最长为W1S2(14.90cm)茎重最重为W1S3(0.49g/株);与不覆盖相比,稻草覆盖显着增加水稻苗期株高和茎重,显着降低根长。(4)与不覆盖稻草相比,氮吸收量(TNA)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S4(4500 kg/hm2)处理最高;氮素籽粒生产率(IE)、氮肥偏生产力(PEP)和氮收获指数(NHI)以S5处理最高,分别为38.56kg/kg、46.75kg/kg、66.74%。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水稻植株显着增加51.1%53.5%氮素吸收量(TNA)。M4N2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偏生产力(PEP)最高,分别为14.72 kg/kg、32.54%、74.01 kg/kg。

刘艳[10](2015)在《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稻草的效果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选用5种不同产地的秸秆腐熟剂产品,采用尼龙网袋法、整理箱模拟试验和稻草覆盖栽培法研究不同腐熟剂处理对稻草腐熟度、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选用适合本地的秸秆腐熟剂品种,促进稻草还田提供借鉴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尼龙网袋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失重率与时间呈正相关,1号腐熟剂、2号腐熟剂和3号腐熟剂对稻草失重率影响较大。整理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秸秆腐熟剂有一定的增温效应,腐熟剂直接接种稻草,平均增温2-3℃,最高可提高7℃;而整理箱模拟稻草还田,平均增温不到1℃,最高可达3℃。同时整理箱模拟稻草还田时1号腐熟剂、3号腐熟剂和4号腐熟剂显着升温的时间点基本与腐熟剂直接接种稻草时一致,5号腐熟剂提前,2号腐熟剂在模拟还田整个试验过程中,升温效应一直比对照低。并且腐熟菌剂不是一进入被腐熟的物料就能启动工作,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和活化。腐熟剂直接接种稻草时,第8天起开始陆续有显着升温现象,而在整理箱模拟稻草还田时明显升温时间提前。还发现引入秸秆腐熟剂对CO2释放有促进作用。在腐熟剂直接接种稻草时,每分钟平均提高整理箱内CO2浓度近50ppmv,在稻草腐熟高温阶段,每分钟CO2的平均释放量高达372ppmv。整理箱模拟稻草直接还田时,不同处理的整理箱中CO2释放量较对照平均每分钟高15ppmv,最高可达106ppmv。同时,几种腐熟剂的CO2释放量明显增加阶段与稻草的显着升温时间基本一致,两者相互印证了腐熟剂的起效时间。1号腐熟剂、3号腐熟剂和5号腐熟剂在其CO2释放量明显增加的阶段与对照有显着差异,同时腐熟剂存在二次发酵的现象。采用整理箱模拟稻草还田和大棚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研究不同腐熟剂处理稻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降低了 土壤的pH值,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但在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上结果不同。整理箱试验中,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稻草覆盖栽培试验中,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这与模拟试验中未额外施用化肥而稻草覆盖栽培试验中重施基肥不无关系。采用整理箱模拟稻草还田和稻草覆盖栽培试马铃薯试验研究不同腐熟剂处理稻草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理箱模拟稻草还田试验中,不同处理对促进菠菜生产、改善菠菜生长品质上具有差异:1号腐熟剂、3号腐熟剂和4号腐熟剂的稻草还田对菠菜的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处理对菠菜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着影响,但对菠菜叶绿素b、蛋白质和Vc含量有促进作用。在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中,施入秸秆腐熟剂处理后,1号腐熟剂、2号腐熟剂、3号腐熟剂和4号腐熟剂处理的马铃薯株高较对照处理高;各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处理无显着差异,1号腐熟剂、2号腐熟剂、3号腐熟剂和4号腐熟剂处理的马铃薯商品薯率比对照高。综上,由不同腐熟剂对稻草腐熟程度、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产上的影响分析,1号腐熟剂和3号腐熟剂的表现相对较好,适合进一步深入研究选用。

二、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覆盖对果园土壤质量与热带果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生物覆盖对土壤的生态效应
    1.1 改善土壤结构
    1.2 调节土壤水分
    1.3 调节土壤温度
2 生物覆盖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2.1 增加土壤有机质
    2.2 调节土壤酸碱度
3 生物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控效应
    3.1 多样性增加
    3.2 调控酶活性
4 生物覆盖对果树生长发育的效应
    4.1 生长和生理
    4.2 产质量
5 生物覆盖对果园微环境的调控效应
6 展望

(2)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品种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土壤温度的测定
        1.4.2 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测定
        1.4.3 烤烟生长状况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盖方式对烟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2.1.1 不同覆盖方式对垄体不同深度温度变化的影响
        2.1.2烤烟生育期内不同覆盖方式的保温效果
        2.1.3不同覆盖方式的土壤温度在烤烟各生育期的日变化特征
    2.2 不同覆盖方式对烟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2.3 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与水分的关系
    2.4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的影响
        2.4.1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2.4.2 不同覆盖方式对烤烟生物量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3)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马铃薯和棉花发展现状
        1.1 马铃薯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1.2 棉花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2 作物覆盖材料研究进展
        2.1 覆盖材料概述
        2.2 秸秆覆盖的运用前景
        2.3 塑料薄膜覆盖运用前景
        2.4 薄膜与秸秆覆盖综合利用
    3 马铃薯覆盖材料及其效果研究进展
        3.1 马铃薯覆盖材料研究
        3.2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4 种植马铃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5 种植前茬作物后对棉花的影响
    6 薯-棉种植模式的研究
        6.1 薯-棉种植模式的类型研究
        6.2 薯-棉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研究
        6.3 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思路
        7.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2 本研究的创新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 试验材料调查与取样
        2.1 土壤取样
        2.2 马铃薯调查与取样
        2.3 棉花调查与取样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马铃薯测定项目与方法
        3.2.1 生理生化指标
        3.2.2 农艺性状及发病率调查
        3.2.3 叶绿素SPAD值测定
        3.2.4 小区田间温湿度测定及土壤温度测定
        3.2.5 马铃薯田间测产
        3.3 棉花测定项目
        3.3.1 生育性状及植物学性状
        3.3.2 产量性状
        3.3.3 纤维品质指标
    4 生产用工及物力投入及综合效益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生长期内土壤温度及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1.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土壤耕作层温度的影响
        1.1.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土壤耕作层温度变化分析
        1.1.2 不同覆盖材料对总平均温度的影响规律
        1.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1.2.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温度的影响
        1.2.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相对湿度的影响
    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碳水化合的影响
        2.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出苗期、出苗率、发病率及SPAD值的影响
        2.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单株鲜/干薯重的影响
        2.4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比值
        2.5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重和干薯重的S型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2.6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商品性状的影响
        2.6.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2.6.2 不同覆盖材料对单株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
        2.6.3 不同覆盖材料对单株大、中、小薯鲜重的影响
        2.7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7.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淀粉-蔗糖浓度的影响
        2.7.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果糖-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2.7.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量的影响
    3 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的影响
    4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4.1 马铃薯不同品种及覆盖材料种植后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4.1.1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4.1.2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4.2 种植马铃薯后棉花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4.3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5 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5.1 不同覆盖材料薯棉连作模式的效益分析
        5.2 不同覆盖材料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第四章 讨论
    1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及马铃薯群体温湿度的影响差异
    2 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生育进程、株高及SPAD值的差异
    3 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
    4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的影响
    5 不同覆盖材料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6 不同覆盖材料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7 马铃薯-棉花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马铃薯与马铃薯产业概述
        1.2.2 世界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1.2.3 中国马铃薯产业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及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1.1 生产
        2.1.2 消费
        2.1.3 贸易与加工
    2.2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2.1 生产
        2.2.2 消费
        2.2.3 贸易与加工
    2.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2.3.1 生产
        2.3.2 加工、贮藏及贸易
        2.3.3 育种与栽培
        2.3.4 消费
    2.4 马铃薯种植意愿与消费意愿调查
        2.4.1 调查方法
        2.4.2 种植意愿调查
        2.4.3 消费意愿调查
第三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劣势分析
    3.1 主粮化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3.2 主粮化背景下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种薯繁育基地,脱毒种薯应用率低
        3.2.2 优良品种少,缺乏加工型品种
        3.2.3 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2.4 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不够
        3.2.5 科研条件薄弱
        3.2.6 缺乏精深加工
        3.2.7 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贮藏调控能力弱
        3.2.8 缺少大型专业市场
        3.2.9 效益不稳定,影响马铃薯的发展规模
        3.2.10 自然灾害频发
    3.3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
        3.3.1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3.3.2 具备良好的栽培基础
        3.3.3 节令优势
        3.3.4 气候优势
        3.3.5 区位优势
        3.3.6 土地资源优势
    3.4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劣势
        3.4.1 种薯繁育先天条件不足
        3.4.2 规模化种植推进有难度
        3.4.3 自然灾害威胁
        3.4.4 易发生病虫害
        3.4.5 外部竞争压力大
        3.4.6 种植成本较高
        3.4.7 加工发展严重滞后
第四章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4.1.1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涉农部门协同合作
        4.1.2 精准定位、精确布局
        4.1.3 抓好优势区建设
        4.1.4 抓种植面积扩增
        4.1.5 多元发展,多方发力
        4.1.6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2 加强基础研究,加速品种选育
        4.2.1 加强基础研究
        4.2.2 根据不同产业带进行品种选育
    4.3 合理布局,扩展加工产业链
        4.3.1 合理布局,填补空档
        4.3.2 扩大加工型马铃薯种植
        4.3.3 实现初加工
        4.3.4 大力推进精深加工
        4.3.5 推动广西特色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
        4.3.6 建设绿色加工体系
    4.4 健全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4.4.1 加强脱毒种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4.4.2 建立种薯质量监测和检测体系
        4.4.3 建设脱毒良种繁育基地
        4.4.4 扩大脱毒种薯覆盖率
    4.5 科技引领,多种形式推广先进栽培技术
        4.5.1 科技引领,健全栽培技术体系
        4.5.2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4.5.3 强化技术培训
        4.5.4 示范带动
    4.6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
    4.7 提高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控能力
        4.7.1 抓好防霜抗冻工作
        4.7.2 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4.7.3 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
    4.8 产业扶持全覆盖,保障薯农收益
        4.8.1 财政扶持全面覆盖
        4.8.2 普及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
        4.8.3 试点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保障农民收益
    4.9 健全销售网络
        4.9.1 建立东盟营销网络
        4.9.2 利用节令优势大力拓展外省市场
        4.9.3 积极推广订单式、合同式生产
        4.9.4 推进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
        4.9.5 抓好农民营销队伍建设
    4.10 强化马铃薯主粮化消费宣传引导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马铃薯种植意愿调查表
附录2 马铃薯消费意愿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保护性耕作
        1.3.1 保护性耕作概念
        1.3.2 国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1.3.3 国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1.4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效应研究
        1.4.1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1.4.2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处理设计
        2.2.2 试验材料、育苗移栽方式与施肥处理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植株地上部分指标测定
        2.4.2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2.4.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1.1 叶面积指数
        3.1.2 干物质积累量
        3.1.3 叶绿素含量
        3.1.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3.2 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3.2.1 土壤有机碳
        3.2.2 土壤全氮
        3.2.3 土壤碳氮比
        3.2.4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3.3 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1 土壤细菌文库测序
        3.3.2 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
        3.3.3 土壤细菌Venn图
        3.3.4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3.3.5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碳氮含量的关系(RDA分析)
    3.4 相关性分析
        3.4.1 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
        3.4.2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3.4.3 水稻农艺性状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3.4.4 产量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免耕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2 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3 不同剖面下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
        4.1.4 免耕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养分的影响
        4.1.5 稻草还田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养分的影响
        4.1.6 免耕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1.7 稻草还田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1.8 保护性耕作下水稻生长、产量与土壤质量间的关系
    4.2 结论
5 创新点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区稻草资源生产情况
    3.2 研究区稻草资源利用情况
    3.3 研究区稻草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3.4 研究区稻草资源利用对策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三种有机物添加对连作土壤性状及切花菊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切花菊生产现状
    2 设施连作障碍的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2.1 连作障碍成因研究进展
        2.2 设施连作障碍的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3 有机质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1 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2 砻糠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3 竹叶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4 不同有机物覆盖的研究与应用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有机物添加和覆盖对连作土壤性状和切花菊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切花菊定植前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1.3.2 切花菊生长期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1.3.3 切花菊生长期土壤温度与水分含量的测定
        1.3.4 切花菊定植时和生长期生长指标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有机物添加对切花菊定植时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2 三种有机物添加对切花菊生长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3 三种有机物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4 不同覆盖物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2.5 三种有机物添加对切花菊苗期生长指标的影响
        2.6 三种有机物添加处理对切花菊生长期生长指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重复添加有机物对切花菊连作土壤性状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有机物添加对连作土壤养分的影响
        2.2 三种有机物添加处理对土壤pH和EC值的影响
        2.3 三种有机物连续添加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4 三种有机物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有机物添加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和B/F值的影响
        2.6 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性分析及不同处理后土壤综合性状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重复添加有机物对切花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有机物添加对切花菊生长的影响
        2.2 切花菊品质指标与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2.3 切花菊品质指标与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1.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分析法
        2.1.2 调查研究法
        2.1.3 有关说明
    2.2 技术路线
    2.3 创新点
3.结果
    3.1 中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1.1 起源与传播
        3.1.2 马铃薯生物学特性
        3.1.3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3.1.4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1.4.1 面积变化趋势
        3.1.4.2 产量变化趋势
        3.1.4.3 单产变化趋势
        3.1.5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演变及分布
        3.1.5.1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演变及分布
        3.1.5.2 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
        3.1.5.3 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提升空间
    3.2 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3.2.1 基本现状
        3.2.1.1 种植规模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
        3.2.1.2 品种更新换代快,实现了品种良种化
        3.2.2 冬种马铃薯栽培主要技术特点
        3.2.2.1 稻草覆盖覆土还田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3.2.2.2 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3.2.3 惠东马铃薯效益分析
        3.2.3.1 种植成本分析
        3.2.3.2 效益对比分析
        3.2.3.3 惠东价格变化趋势
        3.2.4 惠东加工贮藏情况
        3.2.5 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分析
    3.3 .惠东马铃薯产业面临的挑战
        3.3.1 脱毒种薯制约
        3.3.2 栽培品种单一,发展不平衡
        3.3.3 栽培技术的瓶颈问题
        3.3.4 保鲜贮藏和产品深加工问题
        3.3.5 惠东马铃薯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3.3.6 专业化市场建设滞后
        3.3.7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3.3.8 马铃薯产业农业保险问题欠缺
    3.4 惠东冬种马铃薯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4.1 思路与原则
        3.4.1.1 发展思路
        3.4.1.2 发展原则
        3.4.2 发展目标
        3.4.3 对策与建议
        3.4.3.1 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3.4.3.2 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
4.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稻草覆盖对免耕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免耕直播技术研究进展
        1.1.1 免耕直播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1.2 免耕直播对作物根系的影响
        1.1.3 免耕直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4 免耕直播对光和特性的影响
    1.2 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1.2.1 秸秆覆盖技术概况
        1.2.2 秸秆覆盖生物效应
        1.2.3 秸秆覆盖生态效应
        1.2.4 秸秆覆盖土壤效应
    1.3 效益分析
        1.3.1 经济效益
        1.3.2 生态效益
        1.3.3 社会效益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秸秆覆盖对免耕直播稻的效应
        1.4.2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免耕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2.2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2.2.3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对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2.4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3.2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2.3.3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3.4 稻草覆盖量与田间持水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第3章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2.2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3.2.3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3.2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3.3.3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第4章 全文总结
    4.1 免耕直播稻草覆盖水稻的产量差异
    4.2 免耕直播稻草覆盖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及苗期农艺性状的差异
    4.3 免耕直播稻草覆盖水稻氮素利用的差异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稻草的效果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稻草利用现状
        1.2.1 稻草资源量概况
        1.2.2 稻草主要成分
        1.2.3 国内外稻草利用现状
        1.2.3.1 国外稻草利用现状
        1.2.3.2 国内稻草利用现状
    1.3 稻草还田
        1.3.1 稻草还田方式
        1.3.2 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1.3.3 稻草还田现状
    1.4 秸秆快速腐熟
        1.4.1 秸秆腐熟剂
        1.4.2 秸秆腐熟机理
        1.4.3 秸秆腐熟度评价
        1.4.4 秸秆腐熟剂的应用
        1.4.4.1 秸秆腐熟剂的秸秆腐解能力
        1.4.4.2 秸秆腐熟剂的培肥改土效应
        1.4.4.3 秸秆腐熟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
        1.5.1 秸秆腐熟剂对稻草腐熟度的影响
        1.5.2 腐熟剂处理稻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1.5.3 腐熟剂处理稻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对稻草失重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概况
        2.1.2 供试腐熟剂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实施
        2.1.4.1 稻草样品准备
        2.1.4.2 样品腐熟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15d对稻草失重率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30d对稻草失重率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45d对稻草失重率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60d对稻草失重率的影响
        2.2.5 不同腐熟剂处理稻草的失重率与时间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腐熟剂处理稻草温度变化和CO_2释放情况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概况
        3.1.2 供试腐熟剂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升温效应
        3.2.2 模拟还田时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升温效应
        3.2.3 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CO_2释放情况
        3.2.4 模拟还田时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稻草CO_2释放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处理稻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菠菜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概况
        4.1.2 供试腐熟剂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29]
        4.1.4.2 菠菜生长和品质指标测定[30]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的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2.1.1 不同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
        4.2.1.2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2.1.3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4.2.1.4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4.2.1.5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4.2.2 不同处理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4.2.2.1 不同处理对菠菜生物量的影响
        4.2.2.2 不同处理对菠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3 不同处理对菠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2.4 不同处理对菠菜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2.5 不同处理对菠菜Vc含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腐熟剂处理的稻草覆盖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概况
        5.1.2 供试腐熟剂
        5.1.3 试验设计
        5.1.3.1 处理设计
        5.1.3.2 田间操作与管理
        5.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腐熟剂处理的稻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2.1.1 不同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
        5.2.1.2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2.1.3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5.2.1.4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5.2.1.5 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5.2.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5.2.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5.2.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商品薯率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覆盖对果园土壤质量与热带果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朱嘉雯,马蔚红,井涛,臧小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3)
  • [2]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 郑梅迎,张继光,程森,朱启法,薛琳,黄仲江,董玉兵,王生才,肖艳松,蔡宪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6)
  • [3]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D]. 韦礼飞.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卫. 广西大学, 2020(07)
  • [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罗玉琼. 广西大学, 2020(02)
  • [6]临江镇稻草资源化利用研究[D]. 刘雅婧. 西南大学, 2020(01)
  • [7]三种有机物添加对连作土壤性状及切花菊生长的影响[D]. 许竹溦.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 杨惠聪.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稻草覆盖对免耕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何斌.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10]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稻草的效果及应用研究[D]. 刘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