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爆炸系列讲座第1讲概述

蒸气爆炸系列讲座第1讲概述

一、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13)在《氢氟酸介质中碳钢缓蚀剂的研制及缓蚀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碳钢设备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一些工厂或化工厂中碳钢材料制作的反应器、干燥器、换热器等大型的机械设备以及全国各大油田的输油管道。对于碳钢设备,常用氢氟酸来除去清洗和漂洗过程中经常出现高硅垢和金属氧化物垢,但是在除垢的同时也需要保证设备的完好性,所以加入适用于氢氟酸的缓蚀剂,能够达到除垢且保护设备的目的。前人在氢氟酸酸洗缓蚀剂上的研发已做过大量研究,并在很多工业大型设备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但缓蚀率低、成本高、耐高温性差、环境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应用于碳钢设备,缓蚀率高、绿色环保、耐高温、成本低廉的氢氟酸复合型缓蚀剂,缓蚀效果十分显着。本文选取质量分数为3%的氢氟酸为酸洗介质,并对选用经典失重法,对大量化合物进行单组份缓蚀剂研究。最后筛选出三种缓蚀性能优良的化合物:硫脲、溴化十六烷基吡啶、1227。分别对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碳钢失重量关于单组份缓蚀剂浓度、吸附热力学、电化学等研究。结果发现:温度不同时,增加缓蚀剂的量而达到了碳钢失重量逐渐减小的效果,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失重量几乎不变;三种化合物的吸附效果良好,属于单分子层吸附,遵循了Langmuir吸附定律,且ΔG0均小于0,是自发进行的;对于绘制出的电化学极化曲线,说明三种物质为混合型缓蚀剂。根据实际工业的需求,需找到更为高效的高温型缓蚀剂。所以我们从不同的化合物中选取出几种,利用正交实验研制出一种缓蚀率高、抗温抗时间、价格低廉的环保型复合缓蚀剂,并通过几种化学物理方法对其的缓蚀性能加以分析和研究。通过所得数据说明:在3%氢氟酸中加入最佳配比浓度复合缓蚀剂后,70℃时对碳钢的缓蚀率能达到98.23%。并且其抗高温性、抗时间性、抗酸性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反应时间24h的碳钢试片腐蚀速率都可达到国家标准(小于2.0g·m-2·h-1)。综上所述,通过实验研制出的高温型复合氢氟酸酸洗缓蚀剂,对碳钢性能较好。

陈璐[2](2013)在《海面红外辐射特性建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红外场景仿真在红外研究方面,特别是红外武器的研制测试以及模拟训练等领域应用广泛。海面等目标及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建模好坏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精确度及物理可信度。因此,海面红外辐射特性建模以及海面红外场景仿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面红外辐射特性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研究探索,并成功将理论模型运用到红外场景仿真实践当中。文中首先利用海上宏观气象环境参数建立热平衡方程,从中求解一日之中海面温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分别对粗糙海面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几何建模;接着描述了平静海面和粗糙海面的发射率、反射率计算方法,并给出海面的红外辐射模型;最后利用OGRE三维图形渲染引擎生成动态红外海面,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获得了较为真实可信的红外海面场景。

李娜[3](2011)在《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文中指出在汉语史诸部门中,词汇史的研究向来是比较薄弱的。吕叔湘曾经说过:“汉语史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该说是语汇的研究。个别词语的考释,古代和现代学者都做了不少,但是在全部汉语语汇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是很微小的。”①而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关注于民国词汇的研究又显得更加稀少了。社会的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在词语中被真实地记录和保存下来,词汇就象研究历史的活化石,所以对民国时期词汇的全貌进行细致的考察、描写和分析,不仅对汉语词汇史、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将为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为原始语料库,对其中始见书证(主要为新词、新义)为民国作品的词语进行搜集整理,在对这些语料进行全封闭、穷尽式统计、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中反映的数字变化,来表现词汇的消长变化,表现词汇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而发现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对词汇发展进行定性的研究。并借鉴语义场理论的成果,从宏观上将词汇研究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探索词汇中的系统联系,把握词汇发展的历史动因。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引起研究者们对民国词汇的关注,对词汇史研究的关注。文章整体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前言部分,主要是分析当前词汇史研究的现状、民国词汇研究的意义及本论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在词汇的研究中,民国词汇的研究始终是十分薄弱的,也许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块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历来对这段时期的词汇的研究都仅仅局限在词语的举例、或者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我们又都不能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在那段动荡的历史之中,词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的转折与变化。处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交界期,处于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磨合、争斗的历史时期,对这一时期词汇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注。而传统的词汇研究的那些套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同义词、反义词、方言词语、外来词等等的分类研究方法,尤其是举例式的方式,我们认为难以对民国时期词汇发展变化的全貌作出比较客观的判定,所以,我们运用语义场的研究方法,将词汇的发展置身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并引用自然科学数量统计的方法,同时大胆的选用《汉语大词典》作为我们的语料库,用数字结论作为我们理论探析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一系列数字的基础上,我们对民国词汇的发展展开研究。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四章中,前两章都是关于“标志性新词语场”①的,即对民国新词中,那些能够代表或者反映出民国时代独特特色的词语进行了系统的归类与系联。第四、五章是分别进入到词汇内部,即对民国新词语的语法结构、语义关系的研究。第二、三章是系统的从社会角度总结归纳民国时期能够表现民国时代特色的民国时期时代标志词。研究这些具有社会时代标志性特征的新词语,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他们由于同属某一社会领域的新词语,因而相互之间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这些词语聚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个反映不同领域的社会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一个词语反映某一社会特征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由多个在义域上有联系的词语组成的“词语场”反映相关的社会特征的能力就要大很多很多了,甚至可以说能够相对比较全面的反映某一时代某一社会领域的时代全貌。同样道理,如果某一时代独特的社会时代特征已经形成了,就必然会催生出一批反映和记录这种时代的社会特征的新词语。因此我们就以这些新词语各自所反映的社会领域为内容,以“标志性新词语场”的形式,按照其内部一定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排列它们。由于篇幅较大,因此分为上、两部分。上半部分即第二章主要是从反映民国政治、军事、法律方面的新词语,反映民国文学艺术方面的新词语,以及反映民国社会风俗的新词语三大角度对民国新词语进行归类的。下部分即第三章主要是探讨几个互相影响的相关领域的新词语,如反映民国工商业、娱乐业的新词语,反映民国教育及出版业、印刷业、造纸业的新词语,反映民国纺织业及服饰的新词语,反映民国科学技术、翻译学、语言学的新词语,反映民国交通、通讯方面的新词语等等。通过将互相影响、链条式影响比较大的产业系联在一起的方式,以一发牵动全身的线索来串连起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新词语场。第四章是探讨分析民国新词语的语法结构特点的。我们主要集中在对双音节新词(包括新义词语)中的复合词的语法结构进行的分析研究上。并对每一类语法结构的内部词素的词性的组合情况,及其对应的组合成的复合词的词性的对应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分析与探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我们力图深入到最深处,力图挖掘出汉语新词的组合规律,以便更好的约束、规范新词新语。第五章是对双音节复合词中的新词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语义关系的类型到底有哪些,语义关系是什么,这一点历来有是比较模糊的。我们的研究是集中在对复合词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每一种语法结构的复合词中,其组合词素之间在意义上的对应关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语义关系,而不是从词义与词素义的对比关系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因此这一研究角度也是主要着力于对成词词素义的相互之间的语义上的组合关系的探析。并且,从对这些复合词词素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型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挖掘出各个语法结构的复合词中的强势语义模式。在这两章中,我们运用大量图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对蕴藏在民国新词语的语法结构、语义关系内的各种关系进行数量上的统计与比较,在数字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创新点一:开拓了民国词汇研究的新的领域。将我们的研究视角深入到词汇研究的薄弱环节。将民国词汇研究这一领域全面的展现出来。在对民国词汇研究中,我们将更好的搭起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之间的桥梁,连贯起汉语史的历史。创新点二:“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①,只有在社会的真实面貌中,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词汇的发展脉络。所以,我们运用“标志性新词语场”的概念来组织民国时期新出现的众多词语,将词语置身于其所产生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中,从而更真实的还原词汇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从一组组相关的时代新词语中,我们可以清晰而深刻的触摸到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脉搏,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和进程,感受到民国的时代特色和时代面貌。创新点三:对于语法结构关系的研究,我们的着眼点放在了词语内部词素的词性与成词词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在对六大类语法结构的新词语的内部词素词性及其组合关系的量化描写的基础上,我们运用数字来说话,得出同性词素组合而成的新词的数量远远高于异性词素组合而成的新词的数量,而在异性词素的组合中,也表现出诸多的差异:如在名词性词素、动词性词素、形容词性词素三大主要词性的词素对复合词词性的影响上,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或者说,也有大小或先后之分;如在构成词素中如果有动词性词素的话,那么基本上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的词性以动词为多,位于第二位词性选择位置上的是名词性,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在两个词素中没有动词性词素的话,那么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的词性又以名词性的数量相对要多于形容词词性的复合词的数量。另外,由于《汉语大词典》自身存在的一些需要修订、完善之处,所以,本文在文后附录中,针对在进行《民国词汇史》研究时所发现的问题,特附“《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词语补充(始见书证为民国时期作品的词语)”等内容,希望能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有帮助。

陈星宇[4](2010)在《铝基材料快速水解制氢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石化燃料的枯竭,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二次能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现阶段阻碍氢能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就是氢气的快速制取和安全储运。氢气的实时制备与使用成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途径。铝是一种储量丰富,比能量高,性质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具有很大的热力学趋势。但是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惰性氧化膜,导致其在水中几乎不反应。如果能消除铝表面惰性氧化膜,其与水反应的活性将会极大地被提高,金属铝将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制氢材料。实现铝水解制氢的关键就是要破坏或消除铝表面致密氧化膜,使水能接触到新鲜铝表面持续反应。铝的存在形态和水解环境对氧化膜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基于这个认识,我们通过加入活性杂质元素(如锂或钙)形成合金来改变铝的存在形态和通过加入水解能产生OH-的氧化物(如CaO)形成复合材料来改变铝水解微区的溶液环境,达到破坏或消除致密氧化膜的目的,最终实现铝快速水解制氢。从这两个方面,本论文提出了利用活性金属Li、Ca和价格低廉易于获得的CaO作为添加原料,合成制备了能快速水解制氢的铝基材料:Al-Li合金、Al-Ca合金和Al-CaO复合材料。同时利用机械球磨掺杂活化改性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三种铝基制氢材料的制氢速率和产率。本文对铝基制氢材料水解制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关水解制氢的反应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真空熔炼制备得到的Al-Li合金存在铝偏析,只有Li含量达到20.6%时,才能快速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制氢产率才能达90%以上;采用机械球磨活化改性显着改善了Al-Li合金的活性,制氢速率和产率明显提高;当Li含量高于或等于10%,球磨1.0h制氢产率均能达到100%;但是当Li含量低于10%时,机械球磨时需要添加适量的NaCl进行活化,制氢产率才能达到100%,NaCl添加量越多,制氢速率和产率相应越高;合金中Li含量越高,制氢速率越高,需要添加NaCl的量越少,球磨时间越短。在0℃溶液中可快速产生氢气;Ca2+、Mg2+、NO3-以及乙醇会抑制氢气的产生;短时间放置在空气中时,合金制氢率下降较低,表现了良好的抗空气氧化能力。制备的Al-Li合金的质量氢密度和质量制氢率最高分别可以达到7.7%和100%,比其它Al基材料分别至少高出1.1%和20%左右,完全超过美国能源部发展氢能的目标(6%)。(2)机械球磨制备Al-Ca合金时,球磨时间越长,越容易团聚,制氢效果越差;添加NaCl活化改性制备Al-Ca合金时,球磨会促进粉末粒度减小,极大的改善了合金水解制氢效果,使制氢产率能达到100%;制氢速率和产率会随Ca含量和NaCl的添加量增加而提高;合金中Ca含量越高,所需添加NaCl越少,球磨时间也可以缩短。随着初始水温的上升,制氢速率逐渐加快,制氢产率则会先升高后降低;Cl-和S042-能促进合金水解制氢,Ca2+和Mg2+会阻碍合金水解制氢;合金抗空气氧化性能较差,需要在干燥密闭条件下储存。制备的Al-Ca合金的质量氢密度和质量制氢率最高分别可以达到6.9%和93%,比其它Al基材料分别至少高出0.2%和16%左右,同样也超过美国能源部的要求。另外,Al-Ca合金相比其它材料还具有易于制备和价格便宜的优点。(3)以Al粉和廉价CaO为原料直接机械球磨制备的Al-CaO复合材料,反应诱导期太长,制氢产率低,最高才80%;添加NaCl活化改性后制备的Al-CaO复合材料,制氢速率和产率明显提高,球磨1.0h制氢率可达100%;材料中CaO含量和NaCl添加量的增加,制氢速率和产率不断提高;CaO含量越高,NaCl添加量可以越少;Al-CaO制氢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C1-和8042-能够显着提高制氢速率和产率,Mg2+则会阻碍合金水解制氢;随着初始水温升高反应诱导期先延长后缩短,制氢产率先增加后降低。制备的Al-CaO复合材料相比其它制氢材料,尽管质量氢密度和质量制氢产率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制氢成本十分低廉是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4)通过对铝基材料水解制氢反应过程的机理研究得出:铝基材料中的Al以活化和未活化两种形式存在。反应时Li或Ca(Al-CaO体系中则是CaO发生水解)和活化的Al快速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的LiOH或Ca(OH)2与未活化的Al反应产生氢气和铝酸锂或铝酸钙沉淀;剩余的LiOH或Ca(OH)2与A1(OH)3完全反应生成铝酸锂或铝酸钙沉淀;Al与LiOH溶液的反应属于一级化学反应,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活化能为50kJ/mmol左右;提高LiOH浓度和反应温度都有利于Al与LiOH反应的进行。水解反应机理研究结果可以为铝基材料的活化改性制备提供理论依据,使制备的铝基材料获得最佳的制氢效果。

易峰峰[5](2008)在《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而我国道路危险品运输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突发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机构设置单一化、组织流程不合理、应急计划不完善、技术系统不完备等问题。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某一类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资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等方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本文将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引入到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中去,旨在为决策者提高应急决策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对运输事故做出科学迅速的决策方案,以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本文首先分析了道路危险品运输及其应急管理的相关基础问题,从应急管理的静态、动态二个方面详细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应急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应急决策,指出应急决策不同于常规决策的特点,结合本研究内容给出了应急决策中的两类关键模型研究,并对模型进行了模拟;接着给出了道路危险品运输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方法,提出了其总体结构,并对DSS中重要的数据库和模型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并提出了系统的实现步骤;最后,对特定的危险品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结合本系统对案例进行了模拟,证明本系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可行的。

何刚[6](2005)在《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100kt/a本体法PVC聚合扩建工程消防设计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VC是当今世界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包装等领域,其国内、国际需求量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拟扩建的100kt/a本体法PVC聚合装置因其生产、储存所用的原料、助剂、引发剂等介质的火灾危险性多为甲、乙类和高温、高压、负压、深冷的工艺过程,决定了工程具有火灾危险性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等特点。加之该工程属扩建性质,工程建设受到诸多条件制约,给工程的消防设计带来不少问题。怎样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并结合拟建工程的现场气象、地质、场地大小条件和供水、供电、供汽、供热等公用工程以及消防保卫的现状,提出安全、可靠、合理、经济的消防设计方案是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本论文从总平面布置、建筑防火设计、钢结构的耐火保护、安全疏散、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消防供配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防爆、防雷、防静电设计等11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工程的消防设计方案。研讨了消防系统的合理性。针对设计中遇到的防火间距不足、聚合厂房可否采用高层厂房、聚合厂房的防火分隔和防爆设计、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喷头选型和布置、雨淋阀组设置、VCM气柜是否需要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PVC仓库与包装车间相通处水幕带的布置和系统工作时间的确定、新建35kV开关站和聚合配电及DCS机柜间内的机柜间、主控室、UPS间、变压器室等处设置的气体灭火系统选型和灭火剂用量确定、消防供配电方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数据传输方式及联动控制设计中的逻辑编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危险释放源等级确定和防爆区域等级范围的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的防爆结构选型、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划分及采取的防雷、防静电措施等具体工程技术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本论文认为,100kt/a本体法PVC聚合装置的消防设计方案既符合国家现行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又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为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范铁权[7](2003)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文中认为1914 年夏,几位留美的中国学生感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在康乃尔大学发起成立“科学社”,次年改组为中国科学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学会团体。1918 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组织机构日趋完善,既定的各项事业渐次得以实现。1960 年完成历史使命,宣告解散。中国科学社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群众性科学团体。本文全面考察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历程、科学思想与实践,纵、横结合分析,力求探究中国科学社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科学的现代化转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科学社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创立、壮大、曲折、复苏,直至结束的艰辛历程,是挫折中求生存的历史。在宗旨、内部建制、事业规划等方面,中国科学社效法欧美学会团体,引进民主选举程序和学术交流机制。在四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社积极致力于科学宣传与普及、科学体制化的探索、教育的改良以及中国的学科建设等,从而直接推进了中国科学的体制化。在思想认识上,中国科学社对科学的理解要相对完整、理性的多,在“科玄论战”、“科学化运动”中能够扞卫科学立场,始终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论文对中国科学社以基本肯定,并揭示其历史经验与教训。

王广亮,蒋涛[8](2002)在《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文中研究指明

宋锦泉[9](2000)在《乳化炸药爆轰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综述了乳化炸药爆轰性能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乳化炸药的发展需要,进行了乳化炸药爆速、冲击波感度、冲击Hugoniot关系、加速金属的能力的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较全面的对几种常用敏化剂含量、种类以及炸药密度对乳化炸药爆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知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具有最高爆速值,化学发泡敏化的炸药亦拥有较好的爆速,珍珠岩敏化的炸药爆速值普遍较低。乳化炸药的爆速随着其密度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又降低,当炸药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炸药被压死。 2 在国内首次开展对乳化炸药冲击波感度进行测试研究,首次将兰利法引入炸药感度的测试领域,并建立了乳化炸药冲击波感度数据分析数学模型。通过试验测试得到乳化炸药的冲击波起爆时的临界有机玻璃隔板厚度约为44mm,冲击波临界起爆压约为2.5Gpa左右。与有关军用炸药相比,乳化炸药的冲击波感度并不低。 3 在国内外首次设计了用于凝聚炸药冲击Hugoniot关系测试的新型装置,并建立了测试系统。测得未反应乳化炸药的冲击Hugoniot关系为D=2.15±0.13+(1.95±0.14)up。经与国外其他方法的测试结果比较发现,本文试验方法较为简单且拥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建立了未反应乳化炸药的本构关系:(P-0.781)V6.8=0.391。 4 首次进行了乳化炸药的圆筒试验研究,并获得其加速金属能力的一些特性。经与TNT等军用炸药加速金属能力的比较,发现乳化炸药作为一种非理想炸药,其加速金属能力和作功能力分别相当于TNT加速金属能力和作功能力的60%及37%左右。 5 建立了乳化炸药爆轰数学模型,对乳化炸药标准圆筒试验进行了二维爆轰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从而标定了乳化炸药圆筒试验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参数: P=326.42(1-0.57/5.80V)exp(-5.8V)+5.8089(1-0.57/1.56V)exp(-1.56V)+1.524/V

罗澄源,林乐,钟本和,张允湘[10](1999)在《磷酸铵类肥料技术讲座 第一讲 概述》文中研究表明这一讲简要介绍国内外磷铵工业的发展,对磷酸铵类物质及生产磷酸铵所需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二、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氢氟酸介质中碳钢缓蚀剂的研制及缓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酸洗与缓蚀剂
    1.1 腐蚀与缓蚀剂
    1.2 缓蚀剂在酸洗过程中的类型和缓蚀机理
    1.3 缓蚀剂的开发与应用
        1.3.1 铁基材料的缓蚀
        1.3.2 铝基材料的缓蚀
        1.3.3 铜基材料的缓蚀
    1.4 除垢与酸洗[27]
        1.4.1 盐酸
        1.4.2 氢氟酸和二氟化铵
        1.4.3 硫酸
        1.4.4 氨基磺酸
        1.4.5 柠檬酸
        1.4.6 硝酸
        1.4.7 醋酸
        1.4.8 羟基乙酸和甲酸
    1.5 缓蚀剂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28]
        1.5.1 酸洗缓蚀剂应符合的条件
        1.5.2 分析影响缓蚀作用的几种因素
    1.6 氢氟酸类缓蚀剂
    1.7 选题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7.1 选题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创新点
第二章 筛选单组分缓蚀剂
    2.1 仪器、试剂和实验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条件
    2.2 结果与讨论
    2.3 结论
第三章 单组份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
    3.1 药品、仪器、实验方法及原理
        3.1.1 药品
        3.1.2 仪器
        3.1.3 实验方法及原理
    3.2 碳钢在加入硫脲后的氢氟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讨论
    3.3 碳钢在加入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后的氢氟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讨论
    3.4 碳钢在加入 1227 后的氢氟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3.4.1 实验部分
        3.4.2 结果讨论
第四章 复合缓蚀剂的研制、缓蚀性能的研究与评价
    4.1 实验试剂、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
        4.1.1 试剂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复合缓蚀剂的具体研制方法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关于复合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综合评价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3.3 缓蚀机理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海面红外辐射特性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完成工作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文章结构
        1.3.3 创新特色
第二章 海水表面的温度预测
    2.1 海面的热平衡方程
    2.2 海面与周围环境的能量交换
    2.3 海面非稳态导热方程及求解
        2.3.1 传热学基本理论
        2.3.2 海面温度求解
    2.4 海面温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2.4.1 海面温度计算流程
        2.4.2 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面的红外辐射特性
    3.1 三维海浪模型的建立
        3.1.1 三维海浪场的模拟方法
        3.1.2 静态海面几何建模
        3.1.3 动态海面几何建模
    3.2 海面的发射率与反射率
        3.2.1 发射率计算
        3.2.2 反射率计算
        3.2.3 阴影遮挡系数的计算
        3.2.4 计算结果分析
    3.3 海面的红外辐射模型
        3.3.1 海面自身的辐射
        3.3.2 海面对天空辐射的反射
        3.3.3 海面对太阳直射辐射的反射
        3.3.4 海面的红外辐射特性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洋场景的仿真与应用
    4.1 OGRE 介绍
    4.2 仿真流程设计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民国词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词汇史研究现状
        二、民国词汇研究是词汇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民国词汇研究的方法
        二、民国词汇研究的语料来源
        三、民国词汇研究的内容
    注释
第二章 反映民国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上)
    第一节 反映民国政治、军事、法律的新词语
        一、政治生活方面的新词语
        二、军事生活方面的新词语
        三、法制生活方面的新词语
    第二节 反映民国文学艺术的新词语
        一、文学领域的新词语
        二、戏剧创作、演出等方面的新词语
        三、音乐、绘画、雕塑、书法领域的新词语
    第三节 反映民国社会风俗的新词语
        一、饮食方面的新词语
        二、建筑居家方面的新词语
        三、婚丧嫁娶、宗族祭祀及称谓方面的新词语
        四、时令节气方面的新词语
        五、宗教信仰方面的新词语
第三章 反映民国时代特征的标志性新词语场(下)
    第一节 反映民国工商业、娱乐业的新词语
        一、工业领域的新词语
        二、商业领域的新词语
        三、娱乐业的新词语
    第二节 反映民国教育及出版业、印刷业、造纸业的新词语
        一、教育领域的新词语
        二、出版业领域的新词语
        三、印刷业的新词语
        四、造纸业的新词语
    第三节 反映民国纺织业及服饰的新词语
        一、纺织业领域的新词语
        二、反映民国服饰变化的新词语
        三、反映发式的变化的新词语
        四、鞋帽及化妆品的新名称
    第四节 反映民国科学技术、翻译学、语言学的新词语
        一、医学领域的新词语
        二、生物学领域的新词语
        三、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领域的新词语
        四、翻译学领域的新词语
        五、语言学领域的新词语
    第五节 反映民国交通、通讯方面的新词语
        一、交通领域的新词语
        二、通讯及信件往来的新词语
    第六节 小结
    注释
第四章 民国新词的语法结构与词性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双音节复合词语法结构与词性关系分析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第二节 语法结构对应关系统计与分析
        一、复合词词性与语法结构对应关系
        二、构词结构与词素词性组合形式的对应关系
        三、三大词类新生双音节复合词的组合情况
        四、词素组合形式与构词结构和复合词词性的对应关系
        五、构词方式与词素词性组合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六、小结
    第三节 附加式派生词的词性的倾向性
        一、然
        二、老
        三、性
        四、头
        五、手
        六、子
        七、儿
        八、化
        九、阿
        十、家
        十一、员
第五章 民国新词语义关系类型
    第一节 复合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一、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二、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三、动宾式复合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四、补充式复合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五、主谓式复合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第二节 民国新词语义关系类型特点分析
        一、语法结构与语义关系类型之间的联系
        二、民国新词语义关系类型统计分析
        三、小结
    注释
附录
    一、《汉语大词典》民国词语表
    二、《汉语大词典》滞后书证补充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铝基材料快速水解制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氢能及其应用
        1.1.1 氢气的性质及形态
        1.1.2 氢能的开发及意义
        1.1.3 氢能的利用
    1.2 传统的氢气制取与储运方法
        1.2.1 传统的氢气制取方法
        1.2.2 传统的氢气储运方法
        1.2.3 传统的氢能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基于Onboard技术的氢气制取方法
        1.3.1 硼氢化物水解制氢
        1.3.2 金属基材料水解制氢
    1.4 铝基材料制氢
        1.4.1 铝及其性质
        1.4.2 作为能源材料铝的应用
        1.4.3 碱性溶液中铝水解制氢
        1.4.4 金属铝直接活化制氢的研究
        1.4.5 铝基合金水解制氢的研究
    1.5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实验过程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铝基制氢材料的制备
        2.2.1 Al-Li系材料的制备
        2.2.2 Al-Ca系材料的制备
        2.2.3 Al-CaO系材料的制备
    2.3 铝锂合金和铝的电化学测试
    2.4 氢气的制备及装置
    2.5 制氢反应数据处理
    2.6 材料的表征
第三章 真空熔炼制备Al-Li合金及其制氢的研究
    3.1 前言
    3.2 铝锂合金的介绍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铝锂合金的制备
        3.3.2 不同成分Al-Li合金对制氢的影响
        3.3.3 不同初始水温对制氢的影响
        3.3.4 不同合金粒度对制氢的影响
        3.3.5 不同反应溶液对制氢的影响
        3.3.6 不同合金曝氧时间对制氢的影响
        3.3.7 Al-Li合金在空气和水中的氧化行为
    3.4 小结
第四章 机械球磨合成Al-Li合金及其制氢的研究
    4.1 前言
    4.2 机械球磨技术简介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铝锂合金的制备
        4.3.2 不同初始水温对制氢的影响
        4.3.3 不同反应溶液对制氢的影响
        4.3.4 放置时间对Al-Li合金及制氢的影响
        4.3.5 Al-Li合金的活化改性及制氢
    4.5 Al-Li合金制氢特点分析
        4.5.1 Al-Li合金的制氢性能分析
        4.5.2 Al-Li合金制氢成本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Al-Ca合金水解制氢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Al-Ca合金的制备
        5.2.2 Al-Ca合金的活化改性制备
        5.2.3 不同溶液成分对Al-Ca合金制氢的影响
        5.2.4 不同初始水温对Al-Ca合金制氢的影响
        5.2.5 不同放置时间对Al-Ca合金制氢的影响
    5.3 Al-Ca合金制氢特点分析
        5.3.1 Al-Ca合金的制氢性能分析
        5.3.2 Al-Ca合金制氢成本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Al-CaO复合材料水解制氢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Al-Ca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制氢
        6.2.2 Al-CaO复合材料的活化
        6.2.3 不同溶液成分对Al-CaO复合材料制氢的影响
        6.2.4 不同初始反应温度对Al-CaO复合材料制氢的影响
        6.2.5 放置时间对Al-CaO复合材料制氢的影响
    6.3 Al-CaO复合材料制氢特点分析
        6.3.1 Al-CaO复合材料的制氢性能分析
        6.3.2 Al-CaO复合材料制氢成本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铝基材料水解制氢的机理研究
    7.1 前言
    7.2 Al-Li合金水解制氢的反应机理探究
        7.2.1 水解制氢反应过程的假设
        7.2.2 水解制氢反应过程的确定
        7.2.3 Al与LiOH反应动力学研究
        7.2.4 反应模型的建立
    7.3 Al-Ca(O)材料水解制氢的反应机理探究
        7.3.1 水解制氢的反应过程
        7.3.2 Al-Ca(O)体系制氢的放热效应
        7.3.3 Al与Ca(OH)_2的反应动力学
        7.3.4 反应模型的建立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全文总结
        8.1.1 实验结论
        8.1.2 各制氢材料的比较及用途展望
    8.2 研究的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危险品运输应急现状
        1.3.2 国内危险品运输应急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道路危险品运输应急管理分析
    2.1 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概述
        2.1.1 危险品定义及分类
        2.1.2 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的界定
        2.1.3 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分类分级
    2.2 应急管理基础要素分析
        2.2.1 应急组织机构
        2.2.2 应急资源
        2.2.3 应急预案
        2.2.4 应急技术支持
    2.3 应急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2.3.1 应急准备
        2.3.2 监测预测
        2.3.3 应急响应
        2.3.4 应急恢复
第3章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分析
    3.1 应急决策概述
        3.1.1 应急决策的定义
        3.1.2 应急决策与常规决策
        3.1.3 应急决策的方法
        3.1.4 应急决策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3.2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3.2.1 危险品运输事故后果影响分析
        3.2.2 应急资源调度决策分析
第4章 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实现
    4.1 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4.2 系统总体结构
        4.2.1 系统需求分析
        4.2.2 系统物理结构
        4.2.3 系统体系结构
        4.2.4 系统功能结构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基于MapInfo的电子地图数据库的设计
        4.3.2 业务信息数据库
    4.4 系统模型库设计
        4.4.1 模型库系统组成
        4.4.2 模型库的组织和存储
        4.4.3 面向对象的模型管理
    4.5 系统的实现
        4.5.1 系统的开发环境
        4.5.2 系统开发的流程
        4.5.3 系统实现效果
第5章 液氨运输事故及其应急决策
    5.1 事故情景
    5.2 系统决策功能模块
        5.2.1 运行轨迹回放
        5.2.2 事故后果模拟
        5.2.3 应急资源调度模拟
    5.3 应急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100kt/a本体法PVC聚合扩建工程消防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国外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及市场概况
        1.1.1 美洲
        1.1.2 欧洲
        1.1.3 中东、非洲
        1.1.4 东亚
    1.2 中国聚氯乙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大陆PVC的产能和产量
        1.2.2 中国台湾省PVC生产情况
        1.2.3 工艺路线及技术进步情况
    1.3 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100kt/a MPVC聚合扩建项目介绍
    1.4 课题背景
        1.4.1 课题由来
        1.4.2 课题研究目的
        1.4.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4 课题的研究方法
2 扩建工程概述
    2.1 设计生产规模
    2.2 地理位置
    2.3 气象、地质条件
        2.3.1 大气温度
        2.3.2 相对湿度
        2.3.3 大气压力
        2.3.4 降水量
        2.3.5 降雪量
        2.3.6 风速、风压、风向
        2.3.7 雷电日
        2.3.8 地震烈度
        2.3.9 蒸发量
        2.3.10 日照时数
    2.4 公用工程
        2.4.1 冷冻
        2.4.2 氮气
        2.4.3 压缩空气
        2.4.4 供电
        2.4.5 给排水系统
        2.4.6 供热
    2.5 贮存设施
    2.6 特种树脂公司消防保卫现状
        2.6.1 专职消防队
        2.6.2 主要消防装备
        2.6.3 消防安全管理
        2.6.4 消防给水系统
        2.6.5 灭火器配置情况
    2.7 小结
3 扩建工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3.1 聚合生产工艺简述
        3.1.1 预聚合
        3.1.2 聚合
        3.1.3 脱气、回收
        3.1.4 分级
        3.1.5 均化
        3.1.6 包装码垛
    3.2 生产辅助系统
        3.2.1 制氮系统
        3.2.2 冷水、冷冻水系统
    3.3 生产原料、助剂、产品的火灾危险性
    3.4 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3.5 小结
4 100kt/a本体法PVC聚合扩建工程的消防设计
    4.1 总平面布置
        4.1.1 总平面布置原则
        4.1.2 界区内的功能分区
        4.1.3 防火间距
        4.1.4 消防通道
    4.2 建筑防火设计
        4.2.1 新建厂(库)房的结构形式、耐火等级
        4.2.2 建筑的防火分区
        4.2.3 新建聚合厂房的防火防爆设计
    4.3 钢结构的耐火保护
        4.3.1 钢结构耐火保护的目的及方法
        4.3.2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型
        4.3.3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技术要求
    4.4 安全疏散设计
        4.4.1 工业建筑确保安全疏散的意义
        4.4.2 安全疏散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4.3 安全疏散设计的内容
        4.4.4 新建厂(库)房的安全疏散设计
    4.5 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
        4.5.1 设计原则
        4.5.2 消防用水量的确定
        4.5.3 消防水源
        4.5.4 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泵组
        4.5.5 消防给水管网
        4.5.6 室外高压消火栓
        4.5.7 室内消火栓
        4.5.8 固定消防水炮
        4.5.9 水喷雾灭火系统
        4.5.10 防火分隔水幕系统
        4.5.11 气体灭火系统
    4.6 灭火器配置
        4.6.1 灭火器配置场所危险等级划分
        4.6.2 火灾的分类
        4.6.3 灭火器的选型
        4.6.4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4.6.5 扩建工程的灭火器实际配置
    4.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7.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原则
        4.7.2 系统硬件结构
        4.7.3 系统软件设计
        4.7.4 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
    4.8 消防系统合理性分析
        4.8.1 消防系统的作用、功能
        4.8.2 集成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扩建工程中的适用性分析
        4.8.3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和灭火、控火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4.9 消防供配电
        4.9.1 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负荷等级
        4.9.2 消防供配电方式
        4.9.3 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敷设
    4.10 电气防爆
        4.10.1 释放源等级确定和防爆区域等级范围的划分
        4.10.2 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的防爆结构选型
        4.10.3 防爆电气配线
    4.11 防雷设计
        4.11.1 雷电的实质
        4.11.2 雷击的种类及危害
        4.11.3 防雷击的措施
    4.12 防静电设计
        4.12.1 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4.12.2 本体法PVC聚合生产、储存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分析
        4.12.3 防静电措施
    4.13 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7)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论题缘起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基本理路与框架
第一章 中国科学的拓荒者——中国科学社
    一、草创时期(1914,6~1915,10)
    二、萌芽时期(1915~1918)
    三、生长和成熟时期(1919~1937)
    四、抗战中的曲折(1937~1945)
    五、恢复时期(1946~1949)
    六、历史使命的完成(1949~1960)
第二章 中国科学社性质与组织结构变迁
    一、中国科学社的组合性质
    二、中国科学社内部机构变迁
        (一) 组织机构的变迁
        (二) 分股委员会的消亡
    三、中国科学社领导层的更迭
        (一) 历届组成
        (二) 具体分析
    四、社员增长分析
第三章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宣传与普及
    一、创办刊物,译着书籍
        (一) 《科学》
        (二) 《科学画报》
        (三) 译着科学书籍
    二、举办通俗科学演讲
        (一) 年会公开演讲
        (二) 定期通俗演讲
    三、创立科学图书馆,举办科学展览
第四章 科学体制化的探索
    一、召开年会,促进学术交流
        (一) 域外时期(1916~1918)
        (二) 国内时期(上)——单团体年会时期(1919~1933)
        (三) 国内时期(下)——联合年会时期(1934~1948)
    二、创建科学研究机构——生物研究所
    三、审定科学名词,推进科学的规范化
    四、设立科学奖金,奖励学术优异者
    五、带动诸专门学会、中央研究院的成长
    六、融入国际科学大家庭
    七、小结
第五章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教育
    一、关注外人教育言论,参与教育讨论
    二、改良教育的具体举措
    三、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
        (一)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科学社的早期大本营
        (二) 大同大学——中国科学社早期社所所在地
        (三)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社20 年代的北方中心
        (四) 蔡元培、蒋梦麟等与北京大学
        (五) 与南开大学的发展
        (六) 任鸿隽与四川大学
第六章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一、数学
    二、物理学
    三、化学
    四、天文、气象学
    五、地学
    六、生物学
    七、农学
    八、工程技术
    九、人文、社会科学
第七章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文化思想
    一、中国科学社的科学观
        (一) 近代国人科学观的变迁
        (二)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观
    二、中国科学社与“科玄论战”
        (一) 论战起因
        (二) 参战科学社社员的主要观点
        (三) 是否“唯科学主义”?
    三、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化”运动
        (一) 中国科学化运动之兴起
        (二)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化思想
        (三) 对科学内涵的再思考
    四、中国科学社的和平建国思想
第八章 中国科学社发展的历史启示
    一、挫折中求生存的创业史
    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三、持久发展的成功经验
    四、无法回避的历史教训
附录一 中国科学社社章(1915年10月25日通过)
附录二 中国科学社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8)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蒸气爆炸 (BLEVE) 的由来
2 蒸气爆炸的定义
3 蒸气爆炸的分类

(9)乳化炸药爆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乳化炸药发展的历史背景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乳化炸药爆轰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1 乳化炸药爆轰特性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2.2 乳化炸药爆轰特性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乳化炸药的制备技术及其爆速测试
    3.1 引言
    3.2 乳化炸药的制备技术
        3.2.1 乳化炸药配方设计原则
        3.2.2 试验试样的组分及其作用
        3.2.3 乳化炸药的实验室制备
        3.2.4 乳化炸药试样的敏化方式
    3.3 乳化炸药爆速的测试
        3.3.1 乳化炸药爆速的测试方法
        3.3.2 测试试验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乳化炸药冲击波感度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
        4.2.1 试验原理
        4.2.2 乳化炸药试样的制备
        4.2.3 冲击波压力随隔板厚度衰减的试验标定
        4.2.4 试验装置
        4.2.5 试验方法
        4.2.6 试验方案的确定
        4.2.7 试验结果
    4.3 试验数据分析原理及感度评估计算模型的建立
        4.3.1 数据分析原理
        4.3.2 乳化炸药感度评估计算模型的建立
    4.4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未反应乳化炸药冲击Hugoniot关系的测试及其本构方程的建立
    5.1 引言
    5.2 试验装置与测试技术
        5.2.1 试验装置
        5.2.2 测试技术
    5.3 试验原理与试验结果分析
        5.3.1 试验原理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未反应乳化炸药的默纳汉(Murnaghan F D)状态方程
    5.5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乳化炸药的圆筒试验
    6.1 引言
    6.2 圆筒试验简介
    6.3 乳化炸药的圆筒试验
    6.4 数据处理
    6.5 试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乳化炸药爆轰产物的JWL状态方程及乳化炸药爆轰的数值模拟
    7.1 引言
    7.2 JWL状态方程简介及其推导形式
    7.3 用于炸药爆轰二维模拟的非线性方法——DYNA程序简介
    7.4 乳化炸药爆轰产物 JWL状态方程参数的确定
        7.4.1 乳化炸药爆轰参数的计算
        7.4.2 乳化炸药爆轰产物等嫡膨胀计算
        7.4.3 乳化炸药爆轰产物 JWL状态方程参数的确定
    7.5 乳化炸药圆筒试验爆轰的数值模拟
    7.6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本文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氢氟酸介质中碳钢缓蚀剂的研制及缓蚀性能研究[D]. 张博.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6)
  • [2]海面红外辐射特性建模与仿真[D]. 陈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3]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D]. 李娜. 山东大学, 2011(12)
  • [4]铝基材料快速水解制氢的研究[D]. 陈星宇. 中南大学, 2010(01)
  • [5]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易峰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6]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100kt/a本体法PVC聚合扩建工程消防设计方案研究[D]. 何刚. 重庆大学, 2005(03)
  • [7]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D]. 范铁权. 南开大学, 2003(11)
  • [8]蒸气爆炸系列讲座 第一讲 概述[J]. 王广亮,蒋涛.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2(01)
  • [9]乳化炸药爆轰特性研究[D]. 宋锦泉. 北京科技大学, 2000(12)
  • [10]磷酸铵类肥料技术讲座 第一讲 概述[J]. 罗澄源,林乐,钟本和,张允湘. 磷肥与复肥, 1999(02)

标签:;  

蒸气爆炸系列讲座第1讲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