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行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胆的材料

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行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胆的材料

一、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工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桶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何乐[1](2020)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环境和资源问题愈发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了各国努力的方向,而绿色建筑作为新兴建筑产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近几年,虽然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研究方面主要是围绕绿色技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展开,而对增量成本效益方面涉及的相对较少。尤其是我国,相对其他国家在绿色建筑方面起步较晚,社会上对绿色建筑认识还比较有限,大多数仅将重点关注在前期高成本阶段,而忽略了后期较传统建筑所带来的长远效益,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增量成本效益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本文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的逻辑顺序,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脉络,整体各章节采取层层递进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在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将整个寿命期划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回收拆除阶段,分别从上述六个阶段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构成及计算方法分析,再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测算模型,以上海某绿色建筑作为案例做了实证分析,通过案例的增量成本效益现值计算结果和模型综合效益值进行论证。研究表明,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项目虽然在前期施工阶段的增量成本超过增量效益,但综合考虑整个全寿命周期,其在运营阶段其在产生的增量效益明显远多于增量成本,因此在整个寿命期内,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期改变人们认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的误区,从而有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

马兰[2](2020)在《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厨房油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抽油烟机可将大部分油烟吸走,但仍有部分油烟附着在橱柜台面、墙体立面、抽油烟机外表面以及角落、细缝中,形成厨房表面油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对于厨房表面油污的清洁,目前人们普遍利用抹布和清洁剂配合使用,或利用电动清洁刷、蒸汽清洗机等工具进行清洁,以上清洁工具存在清洁效率低、清洁操作繁琐、清洁体验感差的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首先,因为超声波清洗的优势众多,所以越来越多的清洁类产品应用了超声波技术,如果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可提高清洁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利用超声清洗用途多样性的优势,可以实现多种清洗功能。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厨房表面油污清洁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向用户提供舒适、简便、省力、高效的清洁体验。本文首先通过调研,了解人们的清洁需求,发现现有产品的不足之处,明确设计研究需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超声波清洗原理的研究,分析超声振动清洗原理和超声空化清洗原理,提出将两种超声清洗原理结合使用,使整个清洁过程无需人工清洗,提供更加舒适的清洁体验。研究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用户体验,通过人机工学的分析,保证了用户体验的舒适性。对手持超声清洁刷的刷头进行设计,减少了用户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带来更高品质的清洁体验。接着提出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工具的多功能清洗。最终研究出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设计原则。根据前文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设计实践,印证研究内容和结论的可行性、合理性。

陈越[3](2018)在《德国厨房电器奢侈品Miele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高收入阶层逐渐崛起而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其中包括家用厨房电器,一部分人把自己目光投向了德国Miele品牌,此类顶级家用厨房电器品牌公司逐渐开始意识到中国也许将成长为市场需求巨大的重要市场,于是决定战略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是全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增长整体低迷环境下的亮点,即便奢侈品在中国增长放缓,但中国的购买力依旧强大。作为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2016年Miele全年的营业额为37亿欧元,其中欧洲市场做出了75%营业额的主要贡献,同时近十年Miele中国又拿下了北上广深众多地标性建筑开发商的厨房精装设备合同,奠定了其一线市场豪宅厨房品牌的认可度和知名度。本文针对Miele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业务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具体的营销策略,希望能对Miele整体中国区的业务发展有所帮助,巩固中国市场和其品牌影响力,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期望。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和评价,勾勒出本文要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并阐述了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4P营销理论、STP理论、大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第三章Miele公司的营销环境分析,用PEST模型分析了宏观环境和中国厨房电器行业市场环境,并分析了竞争对手。第四章Miele公司的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包括公司背景介绍,公司的营销业务发展现状,SWOT分析以及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战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分析。第五章Miele公司的营销对策,分析主要客户市场,制定合适目标市场政策,坚决执行。再通过4P理论丰富和优化Miele的营销策略。第六章实施计划与保障,本章制定保障措施,确保营销策略的落地执行,防范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七章结论,对本文做客观的总结及展望。通过研究未来奢侈品厨房电器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分析Miele这一顶级德国进口奢侈品厨房电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同时制定和计划相应的市场拓展以及区域营销管理计划,包括如何拓展新兴准一线或二线城市,也包括对新兴非传统渠道和潜在市场的建立和探讨,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对策和措施。

王路洋[4](2016)在《环境意识导向下变需求驱动的产品结构进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环保意识在逐渐觉醒,用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需求,环境性能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生产商只有把握住这个机遇,进行产品的绿色设计,把握用户环境需求,才能占据市场的先机。本文将全生命周期内广义用户分为消费用户、协作用户和管理用户,给出广义用户环境需求的获取方法,并将层次分析法与用户调查法结合用于用户环境需求重要度计算;采用信度马尔科夫模型对需求重要度变化进行预测,并将得到的重要度趋势加权到广义用户需求重要度中。基于改进QFDE将用户环境需求映射到产品环境性能设计要求,以粗糙集粗糙数作为工具,实现了环境性能设计要求到结构单元的映射。根据优先级的不同,将产品结构单元在变化的用户环境需求驱动下的进化分成了替换、易料和零件结构进化三种类型;在建立零件结构模型基础之上,提出三种零件结构进化运算,并给出零件结构的重构方法,以遗传算法作为求解算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产品结构进化前后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并将其作为衡量产品在变化的环境需求驱动下进行结构进化是否有效的方法。最后以洗碗机为例,对前面章节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刘丽英,郭定选[5](2015)在《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文中研究表明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车、用电、吃肉、吸烟、装修等都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碳排放,正是人类工业及日常活动用能增加,使固化在地面上或地底下的煤炭、石油等资源被大量开发,排放出大量碳物质,而森林又被大面积破坏,导致自然循环失衡。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然而,大多数的民众对实现低碳生活还普遍存有三大困惑。困惑一:实现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一些市民认为,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事实上,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可以采取低碳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浇灌绿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浅层水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热泵技术解决建筑的供热等。困惑二:低碳生活离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普通市民是否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市民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困惑三: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否当"甩手掌柜"?一些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认为,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领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事实上,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比如建设低碳小区、扶持垃圾回收利用等"静脉"产业,以及给自觉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这都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倡导消费者重拎布带子、重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以后每年都在倡导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逐渐地,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当今,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低碳生活一次对于我们已经由陌生变为了时尚。如今,"低碳生活"已经不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本文从电器、出行、衣食、居住、生活、其他6个方面对我们日常生活如何保护环境进行了列举,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提醒我们要控制自己,把低碳生活当作一种时尚,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共创造低碳生活,进行人类的自救。

张福滨[6](2014)在《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几年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抗药性的出现,极大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人们迫切要求寻找一种能够取代传统抗菌材料的新型抗菌材料,纳米技术出现后,利用纳米技术制备新型抗菌材料的方法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寻找高效抗菌材料的大门,用纳米技术制备抗菌材料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我们对国内外的抗菌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发展、制备、应用等方面对纳米银抗菌材料、纳米TiO2材料以及掺杂TiO2抗菌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我们还探讨了纳米银胶体和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并对他们的抗菌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首先采用自制复合酸作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稳定存在的纳米银溶胶,扫描电镜图和激光粒度仪显示采用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银胶体呈球形,粒径为50nm左右,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硼氢化钠和自制复合酸对纳米银溶胶中银粒子粒径的影响。我们还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研究了所得到的纳米银胶体的抗菌性能,抗菌实验表明纳米银胶体抗菌性能良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31ppm。其次,我们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70℃下制备了结晶性能良好的锐钛矿TiO2,有效避免了灼烧过后的TiO2表面基团缺失以及团聚严重的缺点,经XRD表征可以发现合成的晶体中含有锐钛矿TiO2,而且结晶度比较高,用透射电镜观察后发现该晶体呈椭球形,粒径约为几十纳米,而后,我们研究了老化时间与样品中锐钛矿相TiO2含量的关系,发现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晶体的结晶度呈增加趋势。最后,我们将纳米银胶体与锐钛矿TiO2结合,制成了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经过XRD和TEM的表征,我们认为掺杂目的基本达到,得到了Ag-TiO2纳米复合抗菌材料。我们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试了Ag-TiO2复合材料在黑暗和光照下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g-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照情况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有较大提升,两种有效成分Ag和TiO2在光照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分别为为0.025ppm和20ppm,其抗菌浓度远远小于HG/T3794-2005《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标准中对抗菌材料最小抑菌浓度值要小于800ppm的规定,因此我们认为他们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朱宁[7](2013)在《“造屋”与“造物”: 制造业视野下的建造过程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工业制造业大量渗透国内建筑业的今天,建筑师传统的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已经不足以覆盖建造的全过程,传统的建筑学缺乏与制造业知识体系的衔接,缺乏与其他工程学科的协同能力;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面临结构调整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工程学科的专门人才也缺乏对建造过程的宏观理解。本文以制造业的视角看待建筑的建造过程,探讨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最终落脚点在二者的协同发展。其历史过程的时空广度不局限于“建筑业”或“制造业”的范畴,笔者将其抽象为两个“过程”的概念:“造屋”与“造物”。本文对建造过程的研究分为因素、系统与案例三部分,从三个层次阐释建造过程的哲学本质以及“造屋”与“造物”的协同关系,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建造过程的内涵是什么,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建造过程的系统如何架构,并实现相应的功能,为建筑的目标服务?建造过程如何借鉴历史和国外案例,整合并带动下游制造业产业链,在中国当前国情下提升建筑的品质?围绕这些基本问题,本文通过批判的形而上学、系统论与技术史论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上篇应用批判的形而上学方法,论述输入、输出、控制、机制等因素的历史演变,以及这些因素与“造屋”与“造物”的主体——人的基本需求、劳动过程的附加价值、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关系。中篇根据系统理论建立建造过程的系统架构,通过类比人对物的实体改造手段、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方式建立两个概念:实体系统与信息系统。下篇利用技术史论方法,从“造屋”与“造物”协同关系的角度,重溯建筑历史中一些关键案例的技术过程,重新给予历史内容以合理的分析评价;并且将这些分析方法尝试应用于中国当前的国情,以期为现实中的建筑业、建筑师和建筑学提供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基于系统理论,本文建立了建造过程中的实体系统与信息系统框架的理论内核,提出系统建构是人超越于机器的协同能力。其次,通过对建造过程中人的劳动进行价值批判,本文说明建造过程的本质是人工对自然材料附加价值的提升,提出知识建构是人在建造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本文提出建筑技术科学在建筑学本身以及与其他工程学科对接中的“桥梁作用”,最终落脚点在于建筑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对建筑学科当前所面临的工程品质问题现状具有针对性的现实意义。

何娉婷[8](2012)在《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PP复合材料中抗菌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米TiO2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该材料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生物系统和生态环境接触,由此将可能对人体及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系统研究并分析了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体内和体外生物毒性、对原核微生物的抗性和作用机理、以及纳米TiO2光催化抗菌剂在抗菌复合材料中的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下列内容:(1)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粒子和TiO2纳米管,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拉曼光谱仪(Raman)等方法对制得的粉体进行了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0nm,TiO2纳米管的管径为10nm,管长200nm左右,XRD显示TiO2纳米粒子为锐钛矿型结构,而TiO2纳米管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纳米TiO2表面无其它修饰基团。(2)用气管滴注法对小鼠分别进行了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染毒,在不同的时间对小鼠肺泡灌洗液、血清酶学指标检测和肺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均对肺脏组织产生损伤,但是从肺泡结构的完整性以及组织变厚的程度看,在相同剂量下纳米粒子组比纳米管组的危害更严重,引起肺组织细胞膜的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肺部毛细血管的屏障作用未受到大的影响;这种染毒方式对小鼠肝脏、心肌组织、肾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3)通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与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直接接触染毒,观察不同时间巨噬细胞的形态,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以及细胞上清液中MDA,LDH,GSH的含量以评价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能被巨噬细胞吞噬,对巨噬细胞形态有明显的影响,在不同染毒时间内对巨噬细胞造成急性损伤作用程度不同,存在着浓度-效应关系;TiO2纳米管不能被巨噬细胞吞噬,对巨噬细胞形态影响并不明显;TiO2纳米粒子和TiO2纳米管接触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MDA,LDH,GSH的变化均随染毒时间和浓度而改变,可见TiO2纳米粒子和TiO2纳米管均导致了细胞氧化应激并因此产生毒性损伤。(4)考察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在无光照条件下的抗菌性能,结果发现在相同剂量、相同的接触时间,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TiO2纳米粒子比纳米管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因此,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nm氮掺杂TiO2纳米粒子。比较了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和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在黑暗条件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分别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接触培养2小时后,其在黑暗条件下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在光照条件下的存活率,但未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存活率下降值远小于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存活率下降值,说明可见光照射对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杀菌率有明显增强作用。(5)将制得的氮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作为抗菌剂,加入PP复合材料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TiO2纳米粒子不同含量的PP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不同含量TiO2纳米粒子的PP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TiO2含量为2wt.%时,纳米TiO2/PP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纳米TiO2/PP复合材料的冲击断口形貌为脆性断口,纳米TiO2添加到PP中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测试发现,与纯PP材料相比,纳米TiO2/PP复合料在光照条件下的抗菌性能明显优于纯PP材料。本文的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纳米TiO2材料的生物毒性、光催化杀菌性能及其机理,对于评价纳米材料的环境和健康风险,保证纳米技术产业的可持续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聚合物基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一些实验经验。

高洋[9](2012)在《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不断缩短,带来的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凸现。绿色设计方法着重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属性,被公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进入21世纪创新成为了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核心,如何将产品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建立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体系框架和开发优秀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软件,帮助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设计的能力,开发环境友好性产品,有效地改善环境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的产品设计方法基础上,对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模型、面向产品绿色创新的客户需求分析及映射技术、基于TRIZ理论与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基于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基于Eco-efficienc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由于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具有信息组成复杂、设计过程复杂的特点,为了系统地实现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论文研究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集成信息模型。(2)为了系统地实现绿色客户需求向产品创新设计目标的转化,论文对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客户需求组成、绿色客户需求的获取途径和工具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建立了基于改进质量屋的绿色客户需求转换方法,实现了从最初的绿色客户需求到创新设计目标的转换。(3)为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提高绿色产品的创新效率,论文在分析TRIZ理论和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设计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基于TRIZ理论和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绿色产品设计实例表达机制、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的实例存储和实例的检索方法。该方法将TRIZ理论以及基于实例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品的绿色创新设计。(4)通过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和开发新的产品,是企业率先抢占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TRIZ进化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分析和预测绿色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结构状态,为产品设计者提供绿色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产品绿色创新设计。(5)为了保证绿色创新设计评价的科学性,论文在Eco-efficiency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co-efficienc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模型,从绿色产品功能质量量化、绿色产品客户满意度量化、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量化和资源消耗量化4个方面实现了绿色产品的生态效率综合评价。(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系统实现的角度阐述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支持平台GIDP-EEP原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刘志峰,张磊,顾国刚[10](2011)在《基于绿色设计的洗碗机内胆材料选择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洗碗机内胆为例对现用材料(不锈钢)和几种潜在的替代材料(ABS、PP、PC)进行比较,以便选择出绿色性能更好的内胆材料。与传统材料选择过程不同,除了考虑材料诸多传统性能外,还考虑了材料的热损失和环境性能,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材料的综合性能,因而得到的材料选择结果更加经济、合理与环保。

二、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工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桶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工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桶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绿色建筑研究现状
        1.3.2 国内绿色建筑研究现状
        1.3.3 国外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现状
        1.3.4 国内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现状
        1.3.5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研究
    2.1 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2.1.2 绿色建筑的特点
        2.1.3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2.1.4 绿色建筑的技术
    2.2 概念的界定
        2.2.1 基准建筑
        2.2.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2.2.3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全寿命周期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
    3.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原则
    3.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分析
        3.2.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思路
        3.2.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
    3.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分析
        3.3.1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分析思路
        3.3.2 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构成及计算
        3.3.3 绿色建筑增量环境效益构成及计算
        3.3.4 绿色建筑增量社会效益构成及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测算模型
    4.1 模型的构建原则
    4.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测算模型构建
        4.2.1 增量成本现值分析
        4.2.2 增量效益现值分析
        4.2.3 构建模型
    4.3 模型参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地理区位和规模
        5.1.2 项目绿色建筑技术特征及指标
    5.2 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计算
        5.2.1 增量成本计算
        5.2.2 增量经济效益计算
        5.2.3 增量环境效益计算
        5.2.4 增量社会效益计算
    5.3 增量成本效益现值计算
        5.3.1 增量成本现值计算
        5.3.2 增量效益现值计算
        5.3.3 综合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2章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作的人、机、环境特性
    2.1 用户需求调查研究
        2.1.1 调研对象、调研方法
        2.1.2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2.2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特性
        2.2.1 现有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优缺点分析
        2.2.2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的使用行为分析
    2.3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作环境特性
        2.3.1 具备多样厨房电器的环境特性
        2.3.2 复杂的环境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超声波技术的应用
    3.1 超声波技术清洁油污的可行性分析
        3.1.1 超声波技术清洁油污的原理
        3.1.2 超声波技术清洁油污的优势
    3.2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用户体验
        3.2.1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手持舒适性分析
        3.2.2 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作的高品质体验特性
    3.3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多功能化
        3.3.1 多功能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模块化设计应用
        3.3.2 多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设计原则
    4.1 超声波技术应用原则
        4.1.1 实现超声波清洗与超声波自清洗功能一体化
        4.1.2 应用超声波技术实现多种清洗功能
    4.2 人、机、环境系统性原则
        4.2.1 安全、易用的人机交互设计
        4.2.2 工具与使用环境的协调性设计
    4.3 高品质的清洁体验性设计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设计实践
    5.1 设计概念
    5.2 设计实例
        5.2.1 整体设计
        5.2.2 多功能设计
        5.2.3 结构设计
        5.2.4 尺寸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德国厨房电器奢侈品Miele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背景
        1.1.2 行业背景
        1.1.3 企业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促进企业营销
        1.2.2 促进厨房电器行业营销
        1.2.3 促进高端房地产行业的营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论证法
        1.4.3 实证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营销组合理论
        2.1.1 产品策略
        2.1.2 价格策略
        2.1.3 渠道策略
        2.1.4 促销策略
    2.2 STP理论
    2.3 大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第3章 MIELE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因素
        3.1.2 经济环境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技术环境因素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企业的竞争
        3.2.2 潜在竞争对手
        3.2.3 替代品的威胁
        3.2.4 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
        3.2.5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4章 MIELE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MIELE公司的概况
        4.1.1 基本情况
        4.1.2 公司营销概况及现状
    4.2 SWOT分析
        4.2.1 优势
        4.2.2 劣势
        4.2.3 机会
        4.2.4 威胁
    4.3 公司当前存在的营销问题
        4.3.1 奢侈品牌定位与中国高端厨电市场程度匹配问题
        4.3.2 电器产品升级更新问题
        4.3.3 厨电定价更新周期性调整问题
        4.3.4 各销售渠道管理混乱和矛盾问题
        4.3.5 打包促销、打折、广告、推广、传播力度和周期问题
第5章 MIELE公司的营销对策
    5.1 定位调整
        5.1.1 品牌形象定位
        5.1.2 目标市场定位
    5.2 产品策略
        5.2.1 通过周期性升级更新的产品冲击市场
        5.2.2 加大零售产品零售宣传力度
    5.3 价格策略
        5.3.1 保证不同渠道差异定价
        5.3.2 稳定终端客户市场定价
    5.4 渠道策略
        5.4.1 完善经销商等级机制
        5.4.2 电商平台及新兴渠道发掘
    5.5 促销策略
        5.5.1 线上电商节日
        5.5.2 线下团购销售
第6章 MIELE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6.1 实施计划
        6.1.1 人力资源安排
        6.1.2 时间安排
    6.2 实施保障
        6.2.1 营销策略保障
        6.2.2 技术服务保障
        6.2.3 资源保障
        6.2.4 组织保障
        6.2.5 沟通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4)环境意识导向下变需求驱动的产品结构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环境意识导向的产品设计现状
        1.2.2 用户需求分析和预测的现状
        1.2.3 产品进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环境意识导向下变需求的研究
    2.1 环境意识导向下的需求
    2.2 用户需求的获取
        2.2.1 用户需求的采集
        2.2.2 用户需求的处理
    2.3 基于信度马尔科夫模型的环境需求预测
        2.3.1 环境需求的重要度
        2.3.2 环境需求重要度的预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户环境需求到结构的映射
    3.1 基于QFDE的用户环境需求转化
        3.1.1 用户环境需求转化方法—QFDE
        3.1.2 基于改进QFDE的用户环境需求转化
    3.2 环境性能设计要求和结构的表达
        3.2.1 环境性能设计要求的表达
        3.2.2 结构的抽象表达
    3.3 环境性能设计要求到结构的映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品结构的进化研究
    4.1 结构单元的进化过程
    4.2 零件结构进化法
        4.2.1 零件的进化模型
        4.2.2 结构进化运算
        4.2.3 零件的重构方法
    4.3 零件结构进化求解算法
    4.4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4.4.1 生命周期评价的步骤
        4.4.2 生命周期评价软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
    5.1 洗碗机产品介绍
    5.2 用户环境需求的获取及预测
        5.2.1 用户环境需求的获取
        5.2.2 环境需求的重要度
        5.2.3 环境需求重要度变化的预测
    5.3 用户环境需求到结构单元的映射
        5.3.1 用户环境需求到产品环境性能设计要求的映射
        5.3.2 环境性能设计要求到结构单元的映射
    5.4 洗碗机结构单元的进化
        5.4.1 底板的进化过程
        5.4.2 内胆的进化过程
        5.4.3 进化前后环境影响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见的杀菌方法
    1.3 抗菌材料概况
        1.3.1 抗菌材料的发展
        1.3.2 抗菌材料分类及特性
    1.4 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评价
    1.5 无机抗菌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2章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2.1 前言
    2.2 纳米银简介
        2.2.1 银系抗菌材料种类
        2.2.2 纳米银的应用
        2.2.3 纳米银制备方法
        2.2.4 纳米银杀菌机理
        2.2.5 纳米银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2.3 纳米银制备与表征
        2.3.1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设备
        2.3.2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2.3.3 样品的表征
        2.3.4 抗菌性能表征
        2.3.5 影响纳米银粒径的因素
        2.3.6 结果讨论与分析
    2.4 抗菌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锐钛矿 TiO_2的制备
    3.1 引言
    3.2 TiO_2的应用
        3.2.1 在杀菌消毒方面的应用
        3.2.2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3.2.3 TiO_2在医学中的应用
    3.3 TiO_2的制备方法
        3.3.1 液相法
        3.3.2 气相法
    3.4 TiO_2光催化机理
    3.5 锐钛矿纳米 TiO_2的制备
        3.5.1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设备
        3.5.2 低温 TiO_2的合成
        3.5.3 样品的表征
        3.5.4 影响因素
    3.6 结果讨论与分析
        3.6.1 XRD 结果分析
        3.6.2 SEM 和 HR‐TEM 结果分析
        3.6.3 老化时间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Ag‐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4.1 引言
    4.2 TiO_2掺杂机理
    4.3 TiO_2掺杂方式
        4.3.1 金属掺杂
        4.3.2 非金属掺杂
    4.4 纳米 Ag‐TiO_2的制备与表征
        4.4.1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设备
        4.4.2 纳米 Ag‐TiO_2的合成
        4.4.3 样品的表征
        4.4.4 抗菌性能表征
    4.5 结果讨论与分析
        4.5.1 XRD 结果分析与讨论
        4.5.2 HR‐TEM 结果分析与讨论
        4.5.3 抗菌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造屋”与“造物”: 制造业视野下的建造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释题:“造屋”与“造物”
    1.1 研究对象
        1.1.1 “造屋”:建造过程中的问题
        1.1.2 “造物”:制造过程中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工艺技术领域:以“造物”类比“造屋”
        1.2.2 系统设计领域:将“造物”系统化形成“造屋”
        1.2.3 工程应用领域:“造屋”应用“造物”提升品质
    1.3 “造屋”/TECTONICS 与“造物”/TECHNICS 的释义
        1.3.1 “造”/Bauen:中西文中均表达“价值提升过程”之意义
        1.3.2 “造屋”与“造物”的同源性与差异性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4.1 “造屋”与“造物”的因素分析
        1.4.2 “造屋”与“造物”的系统综合
        1.4.3 “造屋”与“造物”的案例应用
上篇:因素分析篇
    第2章 “造屋”与“造物”的时空尺度
        2.1 控制因素
        2.1.1 客观约束
        2.1.2 主观需求
        2.2 输入因素
        2.2.1 材料、能源、信息
        2.2.2 人与材料
        2.3 机制因素
        2.3.1 “机制人”:工具、技能
        2.3.2 媒介、协作、竞争
        2.3.3 技术:控制因素对机制因素的驾驭
        2.4 输出因素
        2.4.1 离散性输出:多样性输出与不稳定输入相协调
        2.4.2 连续性输出:规模化与多样性输出的矛盾
        2.4.3 非线性输出:类型化、家用化、规模定制化满足多样性的输出
        2.5 小结
    第3章 “造屋”与“造物”的因素演变
        3.1 控制与机制:“造屋”与“造物”中的关键因素
        3.1.1 制造因素及其在历史过程中的演进概述
        3.1.2 人的因素的细分:工艺技术与人力组织
        3.2 工艺技术中的控制与机制:从技艺到术语
        3.2.1 机制优先:单项技艺中非系统化的控制性信息
        3.2.2 控制优先:术语对多项技艺的集成
        3.3 人力组织中的控制与机制:从工匠到工业
        3.3.1 机制优先:工匠组织与技艺分工
        3.3.2 控制优先:工业组织与必要技能
        3.4 小结
    第4章 “造屋”与“造物”的审美批判
        4.1 审美对象的来源
        4.1.1 审美对象的界定:审美的过程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
        4.1.2 形而下与形的批判:对“制作美”与“形式美”的现象学还原
        4.1.3 形而上的批判:理性的“目的”与审美的“合目的性”的差距
        4.2 机制之美与控制之美
        4.2.1 机制之美:劳动、发现、变化
        4.2.2 控制之美:反思、统摄、规律
        4.3 机械审美观念批判:控制因素对机制因素的平衡
        4.3.1 经验层面的机械审美:对制造能力的崇拜
        4.3.2 形式层面的机械审美:与抽象形式的耦合
        4.3.3 理性层面的机械审美:对知识组合的趣味
        4.4 小结
    本篇总结
中篇:系统综合篇
    第5章 实体系统
        5.1 “造屋”与“造物”实体系统:封闭系统的静态有序
        5.1.1 “造屋”与“造物”在系统中的边界条件
        5.1.2 实体系统的有序性层次
        5.2 材料属性与有序性
        5.2.1 材料的自然属性与人工属性
        5.2.2 人工化的有序性
        5.3 界面材料及其工艺探索
        5.3.1 研究界定
        5.3.2 材料及其工艺的“类型化”:德国制造联盟的早期理念
        5.3.3 材料和工艺的实证方法:立体主义传统
        5.3.4 材料与手工艺的探索与整合:魏玛包豪斯
        5.3.5 材料实验的“飞跃”:“白院住区”住宅展览
        5.4 现代复合材料的应用
        5.4.1 复合材料:可“设计”的材料
        5.4.2 从微观到宏观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5.4.3 复合材料的“造物”应用
        5.5 基于材料工艺属性的组合
        5.5.1 多材料、多工艺的集成创新:产品工艺设计
        5.5.2 多工种的组合制造规划:分离面设计
        5.5.3 多实体材料组合下的终端制造
        5.6 小结
    第6章 信息系统
        6.1 “造屋”与“造物”信息系统:开放系统的动态有序
        6.1.1 动态有序的实现条件
        6.1.2 信息系统的有序性层次
        6.2 几何的度量
        6.2.1 视觉性的相对度量:细部关系
        6.2.2 触觉性的绝对度量:表面粗糙度
        6.2.3 度量系统配合的精确性
        6.3 受力的形变
        6.3.1 基于静力学的“造屋”
        6.3.2 轮船、飞机、汽车的动力学因素与静力学固有形式
        6.3.3 制造中的力学因素
        6.4 数字的整合
        6.4.1 数字信息对产品的控制理论
        6.4.2 “负反馈”:“信息流”控制“材料流”
        6.4.3 “正反馈”:意识的耗散结构与信息编解码
        6.5 小结
    第7章 系统中的机器与人
        7.1 实体系统中的机器技艺:代替人工
        7.1.1 以机械的运动代替人手的运动
        7.1.2 以机械的组织代替人力的组织
        7.1.3 以机械的反馈代替人脑的反馈
        7.2 信息系统中的机器术语:架构在机器技艺之上
        7.3 机器世界中人的角色:知识建构
    本篇总结
下篇:案例应用篇
    第8章 “造屋”是“造物”的“试验场”、“市场”和“博物馆”
        8.1 建筑工程:“造物”的“试验场”
        8.1.1 工程师的“试验场”:“造物”的储备
        8.1.2 建筑师的“试验场”:“造物”的思辨
        8.1.3 “造屋”技术转移中的控制与机制
        8.2 建筑设计:“造物”的“市场”
        8.2.1 “造屋”的附加价值
        8.2.2 “造物”提升“造屋”价值
        8.2.3 现代系统设计:建筑业与制造业整合
        8.3 建筑史论:“造物”的“博物馆”
        8.3.1 发现:文化的空间
        8.3.2 研究:工艺的进化
        8.3.3 创造:时代的精神
        8.4 小结
    第9章 中国当前“造屋”与“造物”的协同进程
        9.1 边界条件
        9.1.1 缘起:制造业渗透建筑业的必要性
        9.1.2 结构转型:制造业结构与建筑业的关系
        9.1.3 社会转型:劳动力成本增长,但并非全盘反映附加价值上升
        9.1.4 “造屋”下游产业链:制造业的“培育期”
        9.2 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协同作用
        9.2.1 建筑业与制造业协同的三个技术层次
        9.2.2 建筑业带动下游制造业提升品质的两条实践路径
        9.3 建筑师:专业人才的内核、系统与环境
        9.3.1 内核:建筑师的知识体系
        9.3.2 系统:建筑师的统率能力
        9.3.3 环境:建筑师的职业环境
        9.4 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的桥梁作用
        9.4.1 建筑技术科学渗透建筑学的教学体系
        9.4.2 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衔接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
        9.5 小结
    本篇总结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论文研究成果
        10.1.1 理论内核:基于系统理论架构的实体系统与信息系统框架
        10.1.2 价值批判:探索“造屋”与“造物”过程中人的价值
        10.1.3 现实意义:建筑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10.2 领域展望
        10.2.1 理论研究:建筑学中的建造过程研究
        10.2.2 实践展望:建筑业对工业结构调整的责任——也是建筑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第 1 章附文:“造屋”与“造物”的词源学解读
附录B 第 4 章附表:《营造法式》术语分类列表
附录C 第 5 章附表 A:魏玛包豪斯工艺车间分类列表
附录D 第 5 章附表 B:1927 年展览住宅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工艺列表
附录E 第 8 章附表:“造屋”与“造物”在部分建筑师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关联列表(19 世纪至今)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PP复合材料中抗菌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的潜在威胁
        1.1.1 纳米材料性质简介
        1.1.2 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背景
        1.1.3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产生潜在威胁的途径
        1.1.3.1 通过呼吸系统
        1.1.3.2 通过皮肤接触
        1.1.3.3 通过食用、注射
        1.1.4 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1.2 纳米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1.2.1 抗菌材料简介
        1.2.2 无机纳米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2.3 无机纳米抗菌材料的主要用途
    1.3 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3.1 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简介
        1.3.2 人工合成聚合物基抗菌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3.3 天然聚合物基抗菌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4 纳米二氧化钛的生物毒性及光催化抗菌应用研究进展
        1.4.1 纳米二氧化钛简介
        1.4.2 纳米二氧化钛的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1.4.2.1 纳米二氧化钛与生物体接触作用的途径
        1.4.2.2 纳米二氧化钛的生物效应及其毒理学
        1.4.3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应用
        1.4.3.1 污水处理
        1.4.3.2 空气净化
        1.4.3.3 清洁能源
        1.4.3.4 抗菌除臭
        1.4.4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试剂及仪器
        2.2.1.1 主要试验仪器
        2.2.1.2 主要试验试剂
        2.2.2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
        2.2.3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
        2.2.4 所制备材料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表征
        2.3.1.1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 XRD 分析
        2.3.1.2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2.3.1.3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 TEM 观察
        2.3.2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表征
        2.3.2.1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2.3.2.2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2.3.2.3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 TEM 观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的体内毒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试验材料
        3.2.2 染毒方法
        3.2.3 动物毒性检测方法
        3.2.3.1 肺部组织病理学检查
        3.2.3.2 血清酶学检测
        3.2.3.3 肺泡灌洗液检查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肺部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
        3.3.1.1 TiO_2纳米粒子对小鼠肺脏组织的影响
        3.3.1.2 TiO_2纳米管对小鼠肺脏组织的影响
        3.3.2 血清生化指标测试结果
        3.3.2.1 气管滴注 TiO_2纳米粒子染毒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2.2 气管滴注 TiO_2纳米管染毒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3 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
        3.3.3.1 白细胞计数比较
        3.3.3.2 肺泡灌洗液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仪器及材料
        4.2.1.1 主要试验仪器
        4.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4.2.2 细胞分离与培养
        4.2.3 细胞染毒方法
        4.2.4 细胞毒性检测方法
        4.2.4.1 细胞形态学观察
        4.2.4.2 MTT 试验检测细胞活性
        4.2.4.3 细胞上清液酶学检测
        4.2.5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细胞形态观察
        4.3.1.1 TiO_2纳米粒子对小鼠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4.3.1.2 TiO_2纳米管对小鼠巨噬细胞形态的影响
        4.3.2 不同纳米二氧化钛对细胞相对增值率的影响
        4.3.2.1 TiO_2纳米粒子对细胞相对增值率的影响
        4.3.2.2 TiO_2纳米管对细胞相对增值率的影响
        4.3.3 细胞培养上清液酶学检测结果
        4.3.3.1 TiO_2纳米粒子对细胞培养液中酶活力的影响
        4.3.3.2 TiO_2纳米管对细胞培养液中酶活力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二氧化钛对细菌的抗抑性能及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部分
        5.2.1 试验仪器及材料
        5.2.1.1 试验仪器
        5.2.1.2 试剂及耗材
        5.2.2 TiO_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抗菌性能测试
        5.2.2.1 细菌培养及保存
        5.2.2.2 抗菌检测方法
        5.2.2.3 菌体形态观察
        5.2.3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征
        5.2.2.1 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制备
        5.2.2.2 制备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 Ti/N 摩尔比和热处理温度的确定
        5.2.2.3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表征
        5.2.2.4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抗菌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和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抗菌性能
        5.3.1.1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和二氧化钛纳米管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5.3.1.2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与细菌的不同接触时间对其抑制率的影响
        5.3.1.3 二氧化钛纳米管与细菌的不同接触时间对其抑制率的影响
        5.3.1.4 细菌的微观形态
        5.3.2 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表征
        5.3.2.1 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条件的选择
        5.3.2.2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表征
        5.3.3 氮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纳米二氧化钛/PP 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抗菌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部分
        6.2.1 试验仪器及材料
        6.2.1.1 试验仪器
        6.2.1.2 试剂及耗材
        6.2.2 纳米 TiO_2/PP 复合材料的制备
        6.2.2.1 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处理
        6.2.2.2 纳米 TiO_2/PP 共混复合材料的制备
        6.2.2.3 表面复合纳米 TiO_2/PP 材料的制备
        6.2.3 纳米二氧化钛/PP 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方法
        6.2.3.1 力学性能
        6.2.3.2 微观形貌
        6.2.3.3 抗菌性能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表面处理前后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表征
        6.3.1.1 表面处理前后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红外光谱分析
        6.3.1.2 表面处理后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透射电镜分析
        6.3.2 力学性能
        6.3.3 微观形貌
        6.3.4 抗菌性能
        6.3.5 表面复合纳米 TiO_2/PP 材料的表征及抗菌性能
        6.3.5.1 表面复合纳米 TiO_2/PP 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6.3.5.2 扫描电镜观察
        6.3.5.3 抗菌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绿色设计概述
        1.2.1 绿色设计产生背景
        1.2.2 绿色产品和绿色设计
        1.2.3 绿色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绿色创新设计
        1.3.1 创新设计概念及发展历程
        1.3.2 TRIZ 的起源与发展
        1.3.3 基于 TRIZ 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4 绿色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
        1.4.1 论文的选题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集成信息模型的建立
        2.2.1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研究
        2.2.2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的集成信息模型
        2.3.3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的继承性与层次性
        2.3.4 基于 UML 和面向对象的绿色创新设计数据信息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的客户需求分析及映射技术研究
    3.1 客户需求分析在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中的重要性
    3.2 客户绿色需求获取途径及工具
        3.2.1 绿色客户的组成
        3.2.2 客户绿色需求的获取途径
        3.2.3 客户绿色需求的获取工具
    3.3 客户绿色需求映射技术研究
        3.3.1 传统客户需求映射技术——QFD
        3.3.2 基于改进 QFD 的客户绿色需求映射技术
        3.3.3 质量屋中信息的模糊化处理
        3.3.4 基于 DEA 的功能技术需求相对有效性分析研究
        3.3.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敏感性分析研究
    3.4 实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TRIZ 理论与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
    4.1 基于 TRIZ 理论与 CBR 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研究
        4.1.1 基于 CBR 的产品设计方法
        4.1.2 基于 TRIZ 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4.1.3 基于 TRIZ 理论与 CBR 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
    4.2 面向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的实例推理技术研究
        4.2.1 本体的基本理论
        4.2.2 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的概念本体树模型
        4.2.3 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本体模型的构建
        4.2.4 基于 XML 格式的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的本体表达
        4.2.5 绿色创新设计实例知识的检索
    4.3 基于 TRIZ 工具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4.3.1 基于功能分析和模糊物元的创新设计问题分析
        4.3.2 基于 TRIZ 冲突矩阵的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4.3.3 基于物质-场分析的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4.3.4 基于简化 LCA 的绿色创新设计方案优选
    4.4 实例研究
        4.4.1 洗碗机底板可拆卸性的创新设计
        4.4.2 洗碗机清洗系统的创新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TRIZ 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研究
    5.1 引言
    5.2 TRIZ 进化理论
        5.2.1 产品核心技术成熟度预测
        5.2.2 技术进化模式与进化路线
        5.2.3 TRIZ 进化理论的应用研究
    5.3 基于 TRIZ 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
        5.3.1 基于 TRIZ 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研究
        5.3.2 基于专利分析的产品绿色技术成熟度预测
        5.3.3 产品绿色技术性能量化分析
        5.3.4 绿色技术潜能分析与决策
        5.3.5 产品绿色技术的进化模式和进化路线研究
    5.4 实例研究
        5.4.1 洗碗机系统结构组成
        5.4.2 洗碗机绿色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5.4.3 洗碗机绿色技术演化趋势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 Eco-efficiency 的绿色创新设计评价
    6.1 引言
    6.2 基于 Eco-efficiency 的绿色创新设计评价
        6.2.1 绿色产品功能量化
        6.2.2 绿色产品客户满意度量化
        6.2.3 基于 LCA 的绿色产品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量化
    6.3 实例研究
        6.3.1 洗碗机功能量化
        6.3.2 洗碗机客户满意度评价
        6.3.3 洗碗机生命周期分析
        6.3.4 计算 Eco-efficiency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应用系统的研发及其工程应用
    7.1 GIDP-EEP 系统开发背景
    7.2 GIDP-EEP 系统总体规划
        7.2.1 系统需求分析
        7.2.2 系统框架
    7.3 主要功能介绍
        7.3.1 客户需求采集与管理
        7.3.2 相似案例查询模块
        7.3.3 绿色创新设计矛盾解决模块
        7.3.4 产品绿色技术进化潜能分析模块
        7.3.5 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模块
        7.3.6 系统管理
    7.4 实施效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与创新点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绿色设计的洗碗机内胆材料选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4种材料不同性能之间的比较
    1.1 机械性能的比较
        (1) 受力分析。
        (2) 跌落仿真。
    1.2 传热性能 (热损失) 的比较
    1.3 材料成本对比
    1.4 材料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对比
    1.5 材料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
2 总体评价
    2.1 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2.2 计算各材料的综合权重
3 结束语

四、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工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桶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研究[D]. 何乐.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超声波技术的厨房表面油污清洁工具设计研究[D]. 马兰.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3]德国厨房电器奢侈品Miele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陈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04)
  • [4]环境意识导向下变需求驱动的产品结构进化研究[D]. 王路洋.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5]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A]. 刘丽英,郭定选.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5
  • [6]Ag-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抗菌研究[D]. 张福滨.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 [7]“造屋”与“造物”: 制造业视野下的建造过程研究[D]. 朱宁. 清华大学, 2013(07)
  • [8]TiO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PP复合材料中抗菌作用的研究[D]. 何娉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6)
  • [9]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 高洋.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3)
  • [10]基于绿色设计的洗碗机内胆材料选择方法研究[J]. 刘志峰,张磊,顾国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标签:;  ;  ;  ;  ;  

聚丙烯对未来洗碗机行业的影响——取代不锈钢作为洗碗机内胆的材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