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思维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思品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谢霞[1](2019)在《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愈发多元化,传统与当代思想的碰撞愈发激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成了一定冲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迅猛发展、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及时引导就显得极为关键。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时政资源,不但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对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实现知识目标之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该研究将思想品德课时政资源应用研究作为主题,首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参阅、一线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对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价值、海内外研究现状、写作思路、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其次是时政资源与思品课教学的概述,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主题,对时政资源的含义、特征及其与初中思品课的关系进行详述,并对时代背景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时政资源意义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问卷调研、访谈、实践经验,从时政资源的选择、时政教学的方式、时政资源应用的教学成效、思品课时政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总结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时政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师、学生、教育环境等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现有问题、成因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案、实施意见。最后从强化教师的时政意识与素养,规正学生对时政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宏观方面及运用时政导入激趣,运用时政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运用时政编撰课后作业等微观方面提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时政资源应用的具体方案。该研究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基于实践经验、调查提出时政资源在实践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而立足于理论层面使当前研究成果变得更加丰富,在思品课时政资源应用方面,立足于实践层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意见与思考。

沈锦华[2](2018)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智慧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智慧教学遵循主体性、实践性、个性化等原则,形成了动态发展、多维互动、科学高效等教学特征。它不仅促进了教师智慧教学,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智慧学习。可见,智慧教学为人们重新审视教学活动提供了新视角。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既是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也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为此,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塑造智慧型教师形象,培育智慧型学生,实施智慧教学,构建智慧型课堂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然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初中思品课)智慧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教师的智慧教学目标模糊、学生接受智慧教学的态度淡漠、智慧教学的方法相对滞后以及教学效果亟待提升等问题。为强化初中思品课智慧教学的效用,应从树立智慧教学理念、建构智慧教学课堂、创新智慧教学平台与完善智慧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以实现初中思品课的教学旨向。

蒙秋燕[3](2017)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中考改革的呼唤,探索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在坚持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高效分组,按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展示、点评等环节来开展教学,以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方法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此,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以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实效性。本研究首先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进行了厘定并分别对它们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现状。一方面,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基本形成、地位得到提升、成效日益显着等。另一方面,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误把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当简单的合作讨论、合作探究意识与合作探究行动不匹配、合作探究主体参与度不均衡、合作探究主题选择存在分歧、合作探究点评环节欠充分。接着从学生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解存在缺陷、教师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能力不足、学校缺乏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从树立正确的合作探究式教学观、优化教师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路径、健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评价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实效性的对策。最后,以“奇妙的情绪”为例,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进行了个案设计。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案例设计目的,教学案例设计程序以及教学方案分析等三个方面。

席荣[4](2017)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城区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教师教学从“我们教什么?”转变到“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什么?”这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决定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用教师的教学创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教学理念。本文在相关教学创新理论基础上,结合延安市城区中学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现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进行了探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课堂教学创新概念,分析了国内外课堂教学创新现状。笔者通过设计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学生问卷调查,制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问卷——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问卷调查、《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教师及管理者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记录等,以了解延安市城区中学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现状。通过延安市宝塔区城区初中学生问卷调查和初中教师以及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访谈,主要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教师自身成长,学校管理者四方面分析研究影响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的因素,并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三方面找出实施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的对策。使得延安市城区中学思品课借鉴当前国内发达城市思品课的多种教学方式,如对电子教材、教育游戏、云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在思品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李培利[5](2017)在《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撞愈演愈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及时引导变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将时政新闻作为课程资源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实效,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为主题,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一线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阐述本文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其次是对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新闻应用的概述,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主题,阐明时政新闻的内涵,并对时政新闻的教学应用进行案例举证,分析在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意义。然后通过访谈调查以及分析教学实践案例,从时政资源的开发应用、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三个方面,总结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时政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力求从教师角度出发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实施建议。通过加强教师的时政意识,增强教师开发时政资源的基本素养,把握时政育人原则,提高教师时政育人的能力,以及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时政新闻应用的具体对策。本文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通过访谈调查和案例举证提出时政新闻在实践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以期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实践上为一线思品课教师应用时政新闻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江圆圆[6](2016)在《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课评价方式改革探究 ——以青岛市第四十三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04月24日,青岛市教育局公布了《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对思想品德课评价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原先以分数的方式呈现改为了等级制评价方式,即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等级,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定位和教学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2015年是青岛市中考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的第一年,在改革的过程中,青岛市教育局、教研室及各初高中教师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青岛市第四十三中学,在顺应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的过程中,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品课教学模式。本文以青岛市第四十三中学思想品德课实际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结合青岛市部分初高中思想品德课及政治课的实施情况与调研结果,对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客观的探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的背景;第二和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从改革历程、内容和成效三方面总结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的概况,着重分析了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提出改革和完善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的建议及对策。

张楠[7](2016)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思品课的应用研究 ——以A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以来,教育信息化受到国家的重视,翻转课堂就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翻转课堂将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转向师生互动、同伴协作交流,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的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选择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课程开展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特征以及教学现状,选择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主要解决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如何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初中思品课中,使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本研究中,首先,认真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和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以及思品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品的理论依据等方面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其次,为学习者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图,详细阐述了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的设计内容,对教学设计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解释和分析;再次,选取实施对象,本研究选取初中一年级的思品课中的《师爱助我成长》作为教学案例,运用上述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并依据教学设计的内容实施教学,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实践反馈,总结分析整个研究实践;最后,对研究过程进行整体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分析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研究发现,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初中思品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按照教学设计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课前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自学,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活动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解决课前遇到的难题,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研究中只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后台记录,无法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时间、内容的限制没有更加深入的利用其他信息化工具开展研究,这些不足使得在思品课中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逯兰婷[8](2016)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两难法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初中生面临价值冲突和选择困境,也冲击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如何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发挥其对真实生活的指导作用,这是思想品德课面临的时代课题。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法置学生于真实的两难选择情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这对解决我国思想品德课的时代课题具有实践借鉴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道德两难法的相关理论和现有实践,概括总结了道德两难法的含义、特征、作用及运用条件;其次,具体分析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道德两难法对于达成课堂目标、深化新课改、增强教学实效的重要意义;再次,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论,研究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道德两难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道德两难法使用不充分、重认知轻情感体验和行为导向、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程度未能有效反映、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知行不一的现象未能有效解决,并从课堂环境、社会负面现象、教学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及其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策略进行了多角度的原因分析;最后,根据前述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从凸显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性、完善道德两难案例的选择原则与分析维度、合理设计道德两难法教学步骤、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完善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策略,以期实现道德两难法与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的融合,为思想品德课的时代课题提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孙美妍[9](2015)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标准和体系不断冲突,产生了诸多社会无序与道德乱象,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和道德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塑造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中学生,避免中学生产生道德失范行为,成为时代紧迫的要求。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下,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论文首先基于文献分析和网络资料,对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相关概念与特殊性进行了概述,阐释了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对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有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课程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课堂参与不足;理论实践脱节,德育建设滞后;师资培训落后,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引起的。最后,紧密结合上述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如下相关改进对策: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教学;三是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总体而言,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是教育内容和体系不断更新的必然结果,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其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

张秉昊[10](2014)在《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现象的探究》文中指出处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初中思品课的作用越发的明显,特别是在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初中生的行为,而且还能够为社会的稳定与良好初中思品课氛围的营造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然而,在当前初中思品课的教学工作不断开展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多地显现出来,最为典型的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不仅在内容还是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说明,此外,还有相应的初中思品课教学理论研究辅助机构的辅助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是,思品课教学理论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难以得到体现,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现象的探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脱离的具体表现、导致这些脱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与教学价值,并从构建良好的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方面,达到推动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二、思品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品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时政资源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概述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时政资源
        2.1.2 初中思想品德课
        2.1.3 时政资源与初中思品课的关系
    2.2 时政资源的特点
        2.2.1 内容的新颖多变性
        2.2.2 种类的广泛多样性
        2.2.3 内涵的思想政治性
    2.3 思想品德课时政资源的开发应用
        2.3.1 与“成长中的我”相关的时政资源开发应用
        2.3.2 与“我与他人和集体”相关的时政资源开发应用
        2.3.3 与“我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时政资源开发应用
    2.4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的理论依据
        2.4.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4.2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2.5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的作用
        2.5.1 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克服思品课堂空间的局限性
        2.5.2 活化课堂,引发兴趣—克服理论内容的枯燥性
        2.5.3 体验变化,提升认识—克服思品课教材的滞后性
    2.6 初中思品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2.6.1 时政教学的资源条件
        2.6.2 时政教学的物质基础
        2.6.3 时政教学的智力支持
第三章 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1 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概况
        3.1.1 时政资源在初中思品课中开发应用的总体情况
        3.1.2 学生对思品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的兴趣情况
        3.1.3 学生对思品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的认知情况
        3.1.4 教师对思品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的看法
    3.2 时政资源在初中思品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2.1 选择时政材料不够合理
        3.2.2 使用时政材料不够优化
        3.2.3 时政教学成效不够突出
    3.3 时政资源在思品课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教学目标取向的影响
        3.3.2 思品课时政教学内在局限性的影响
        3.3.3 教师相关能力对时政教学的影响
        3.3.4 学生认知发展对时政教学的影响
第四章 时政资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提升
    4.1 强化思品课教学时政资源应用的宏观策略
        4.1.1 增强思品课教师时政教学意识
        4.1.2 提升思品课教师时政素养
        4.1.3 规正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2 促进思品课教学时政资源应用的具体方法
        4.2.1 运用时政资源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4.2.2 运用时政资源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4.2.3 运用时政资源编撰课后作业,巩固教学成果
        4.2.4 运用“一案到底”,深化时政教学
        4.2.5 运用时政资源改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诊断
    4.3 初中思品课教学应用时政资源应注意的环节
        4.3.1 选题与准备:注意时政素材与教学主题相结合
        4.3.2 设疑与提高:注意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4.3.3 讨论与交流:注意教师引导和学生活动相结合
        4.3.4 总结与升华:注意时政串讲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4.4 时政资源在思品课中的应用实例
        4.4.1 思品课常规教学设计与时政教学设计对比展示
        4.4.2 思品课常规教学设计与时政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理论透视
    第一节 智慧教学的诠释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
        二、智慧教学的特征
        三、智慧教学的原则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意蕴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含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特点
    第三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思想溯源
        一、当代主体性教育的理论
        二、斯滕伯格的智慧平衡论
        三、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
        四、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
        一、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二、优化学习方式,生成良好学习风尚
        三、体现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思维才智
        四、重拾道德体验,促进学生德才兼备
    第二节 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深刻洞悉,激发感知能力
        二、敏锐捕捉,提高思维能力
        三、勇于探索,提升创新能力
        四、灵活处理,提升实践能力
    第三节 有助于实现思想品德智慧课堂的构建
        一、转识成智,打造启智课堂
        二、突思促悟,发展思悟课堂
        三、动态生成,彰显生命课堂
        四、情智双修,强化德育旨归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现状解读
    第一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智慧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内容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三、调查的实施过程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进行智慧教学的目标模糊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接受智慧教学的热情缺乏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智慧教学的方法相对滞后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智慧教学的效果亟待提升
    第三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问题根源
        一、教师智慧教学的理念滞后
        二、学生智慧学习的动力匮乏
        三、智慧教学平台的开发薄弱
        四、智慧教学的评价体系欠缺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主要策略
    第一节 树立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理念
        一、普及智慧教学理念
        二、强化智慧教学意识
        三、开展智慧教学培训
    第二节 建构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课堂
        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
        二、营造和谐的智慧学习氛围
        三、注重多元的智慧教学设计
        四、体现动态的智慧教学过程
    第三节 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平台
        一、推送相关微课课程
        二、挖掘网络智慧资源
        三、完善智慧教学网站
    第四节 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评价
        一、从单一主体评价转化为多元主体评价
        二、从一维知识评价转化为多维内容评价
        三、从单一评价方式转化为多种方式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案例与分析
附录2: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3: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4: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以往研究的特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2.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与特征
        2.1.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
        2.1.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特征
    2.2 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和特征
        2.2.1 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涵义
        2.2.2 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特征
    2.3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2.3.1 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3.2 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提升
        2.3.3 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
第3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就
        3.1.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基本形成
        3.1.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地位得到提升
        3.1.3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成效日益显着
    3.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误把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当成简单的合作讨论
        3.2.2 合作探究意识与合作探究行动不匹配
        3.2.3 合作探究主体参与度不均衡
        3.2.4 合作探究主题选择存在分歧
        3.2.5 合作探究点评环节欠充分
    3.3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中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3.3.1 学生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解存在缺陷
        3.3.2 教师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能力不足
        3.3.3 学校缺乏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
第4章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实效性的对策
    4.1 树立正确的合作探究式教学观
        4.1.1 准确把握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要素
        4.1.2 理清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与合作讨论的关系
    4.2 优化教师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路径
        4.2.1 高效分组是前提
        4.2.2 恰当选题是基础
        4.2.3 合作讨论是核心
        4.2.4 多样展示是关键
    4.3 健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评价反馈机制
        4.3.1 提高评价质量
        4.3.2 健全反馈渠道
第5章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奇妙的情绪”中的具体运用
    5.1 教学案例设计目的
    5.2 教学案例设计程序
    5.3 教学方案分析
        5.3.1 教案设计的合理之处
        5.3.2 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3.3 实施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4)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城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
二、课堂教学创新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含义
        1.教育创新
        2.教学创新
        3.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特征
    (三)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创新教育理论
        3.阿玛拜尔(Amabile)创造力理论
        4.主体性教学理论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现状分析
    (一)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调查设计
        1.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的调查目的
        2.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现状调查样本的选择
        3.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4.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者访谈内容设计
        5.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个案观察设计
    (二)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访谈内容结果分析
        3.学校管理者访谈结果分析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的问题
        2.学生在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的问题
        3.学校教学管理者在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在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品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较低
        2.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3.思品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力度相对不足
    (三)学生在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思品课学习热情较低
        2.学生创新思维有待加强
        3.学生缺乏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学校管理者在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课堂教学创新政策不明确
        2.学校管理者支持力度不够
        3.学校课堂教学创新经费相对缺失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对策及案例
    (一)积极培养教师创新意识
        1.树立积极的教学创新意识
        2.学校提供讲座和观摩课
        3.请专家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创新
    (二)落实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1.树立新型师生观念
        2.教师创生思品课教学资源
        3.将课堂教学创新落实到常态课中
    (三)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1.知识的积累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学校对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力度的加强
        1.学校明确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政策
        2.举行课堂教学创新赛讲活动
        3.学校对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经费投入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案例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研究问卷调查——以延安市宝塔区城区中学为例
    附录一: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二:初中思品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后记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5)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点
2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概述
    2.1 时政新闻的内涵及案例举证
        2.1.1 时政新闻的定义
        2.1.2 时政新闻的特点
        2.1.3 时政新闻教学案例
    2.2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的意义
        2.2.1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2.2 新媒体背景下的时代发展需求
        2.2.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迫切需要
        2.2.4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便捷途径
3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时政新闻资源应用贫乏
        3.1.2 案例应用不合理
        3.1.3 课堂效果不理想
    3.2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教师时政意识淡薄
        3.2.2 对时政新闻选取不当
        3.2.3 应用时政新闻方法单一
4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的主要对策
    4.1 增强教师应用时政新闻的意识
        4.1.1 树立时政育人观念
        4.1.2 把握时政育人原则
    4.2 提高教师时政新闻的应用效度
        4.2.1 积极储备时政新闻资源
        4.2.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4.3 丰富时政新闻的应用方法
        4.3.1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4.3.2 开拓时政教学新方法
5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课评价方式改革探究 ——以青岛市第四十三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的背景
    1.1 传统思品课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
        1.1.1 注重分数,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导向和生成
        1.1.2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沟通
        1.1.3 分数制不符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特殊性
    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2.1 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性质
        1.2.2 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基本理念
        1.2.3 思想品德课学科的课程目标
    1.3 改革思品课评价方式的目的和意义
        1.3.1 凸显教材宗旨
        1.3.2 贴近生活实际
        1.3.3 激活学生情感
        1.3.4 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章 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的概况
    2.1 改革的过程
    2.2 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2.2.1 由地区试点,进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2.2.2 由分数制转变为等级制评价方式
        2.2.3 依考定教,全面推广并转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式
    2.3 改革的成效
        2.3.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3.2 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
        2.3.3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章 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 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实行后教学现状调查
        3.1.1 教师访谈
        3.1.2 学生调查
    3.2 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3.2.1 学校压缩教学课时
        3.2.2 传统教学模式固化
        3.2.3 思品课考试流于形式
        3.2.4 初高中衔接问题突出
    3.3 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思想上不重视
        3.3.2 学校新课标理念尚未确立
        3.3.3 评价方式改革实施机制仍不健全
第四章 改革和完善青岛市初中思品课评价方式的建议和对策
    4.1 引导学生对思品课教育价值正确认知
        4.1.1 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认识
        4.1.2 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认同
        4.1.3 提高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
    4.2 鼓励学校对思品课评价方式积极探究
        4.2.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他评及师评有效结合
        4.2.2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2.3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掘学生的多种才能
    4.3 建立健全指导性政策法规并落实
        4.3.1 立足实际,完善相关长效机制
        4.3.2 多措并举,创新课程实施方法
        4.3.3 落实调研,及时反馈教情学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思品课的应用研究 ——以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品课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2.1.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内涵
        2.1.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特征
    2.2 初中思品课的特点
    2.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品课的可行性分析
        2.3.1 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
        2.3.2 翻转课堂的技术支持
        2.3.3 学科教学的性质
        2.3.4 教师队伍的建设
    2.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混合学习理论
        2.4.3 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设计
    3.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
        3.1.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3.1.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设计方法
    3.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3.2.1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2.2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2.3 教学有效性原则
        3.2.4 设计系统性原则
    3.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内容
        3.3.1 教学目标设计
        3.3.2 教学内容设计
        3.3.3 教学策略设计
        3.3.4 教学活动设计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初中思品课的实施
    4.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实施对象
    4.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4.2.1 课前实施环节
        4.2.2 课中实施环节
        4.2.3 课后实施环节
    4.3 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注意事项
    4.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品课的案例
第五章 实施效果分析
    5.1 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监测数据
    5.2 学生反馈分析
        5.2.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2.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5.3 教师反馈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6.2.1 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组内课堂交流互动要求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8)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两难法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选题缘由
        2. 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的内容
        2. 研究的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
二、道德两难法概述
    (一) 道德两难法的含义与特征
        1. 道德两难法的含义
        2. 道德两难法的特征
    (二) 道德两难法的作用与运用条件
        1. 道德两难法的作用
        2. 道德两难法的运用条件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道德两难法的意义
    (一)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1. 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2.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 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信念
    (二) 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入
        1.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2. 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3. 拓展教学方法
    (三) 能够增强教学实效
        1. 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困境
        2. 促进学生知行一致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道德两难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现状调查
        1. 调查工具说明
        2. 调查结果分析
    (二) 存在的问题
        1. 道德两难法使用不充分
        2. 重知轻行
        3. 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效果未被反映
        4. 教学评价未能体现道德两难法的特点
        5. 知行不一未能有效解决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课堂教学环境的限制
        2. 思品课教师素质的限制
        3. 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
        4. 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
五、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道德两难法的改进建议
    (一) 突出学科特性
        1. 以学生的道德培养为宗旨
        2. 正确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力的关系
        3. 正确看待道德认知的灌输
    (二) 完善道德两难案例的选择原则与分析维度
        1. 完善道德两难案例选择的原则
        2. 拓展道德两难案例分析的维度
    (三) 合理设计道德两难法教学步骤
        1. 呈现矛盾冲突
        2. 引导讨论
        3. 确定道德选择
        4. 导向道德行为
        5. 课后评价巩固教学效果
    (四)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提升教师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
    (五) 改善教学评价
        1. 评价理念要体现道德两难法教学的特点
        2.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3. 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二) 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及预期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注释
第二章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农村与农村中学的内涵
        (二) 思想品德课的含义与构成
        (三) 教学方法概述
    二、理论基础
        (一) 激励理论
        (二) 认知理论
    三、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二)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三)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注释
第三章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 过分强调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
        (二) 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够高
        (三) 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
        (四) 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有限
    二、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课程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二) 教学内容枯燥,课堂参与不足
        (三) 理论实践脱节,德育建设滞后
        (四) 师资培训落后,教学资源有限
    注释
第四章 提高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一)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二) 明确课程设置方向和效果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教学
        (一) 开展情景体验教学
        (二)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三、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
        (一) 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 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一) 强化师资队伍培训
        (二)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三) 重视教学效果评价
    注释
结语与展望
    一、结语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现象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初中生现状与初中思品课教材分析
        2.1.1 初中生的现状分析
        2.1.2 初中思品课教材分析
    2.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具体表现
        2.2.1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念问题
        2.2.2 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落后
        2.2.3 初中思品课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
    2.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危害
    2.4 造成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原因分析
        2.4.1 陈旧的教学意识
        2.4.2 教师教学理念原因
        2.4.3 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同步性
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与教学价值
    3.1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
        3.1.1 教学理论与实践保持同步
        3.1.2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积极性
        3.1.3 教学理论与时代特性相结合
    3.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价值
        3.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3.2.2 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2.3 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3.3 本章小结
4 防止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构建
    4.1 对初中思品课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和设置
        4.1.1 从初中思品课教学理念层面,重新审视和设置
        4.1.2 从初中思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重新审视和设置
        4.1.3 明确初中思品课课程的设置方向与教育效果
    4.2 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4.2.1 开展与初中思品课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
        4.2.2 结合周围的实物,将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起来
    4.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对教师的要求
        4.3.1 初中思品课教师定位
        4.3.2 理论基础扎实,具备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技巧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附件

四、思品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时政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 谢霞. 广州大学, 2019(01)
  • [2]初中思想品德课智慧教学研究[D]. 沈锦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18(01)
  • [3]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研究[D]. 蒙秋燕. 湖南科技大学, 2017(10)
  • [4]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城区中学为例[D]. 席荣. 延安大学, 2017(01)
  • [5]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D]. 李培利.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 [6]青岛市初中思想品德课评价方式改革探究 ——以青岛市第四十三中学为例[D]. 江圆圆. 青岛大学, 2016(04)
  • [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思品课的应用研究 ——以A中学为例[D]. 张楠. 宁夏大学, 2016(02)
  • [8]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两难法的运用研究[D]. 逯兰婷. 湖北大学, 2016(05)
  • [9]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D]. 孙美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3)
  • [10]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现象的探究[D]. 张秉昊.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思维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