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赵青,贾瑞秀[1](2022)在《治疗性健康生活方式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CHD)二级预防中实施治疗性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则在住院时、出院后6个月接受治疗性生活方式健康教育, 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的结果。结果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率[90.00%(45/50)]、体质量控制率[88.00%(44/50)]、定时复查率[88.00%(44/50)]、避免诱因率[88.00%(44/50)]、戒烟限酒率[64.00%(32/50)]、情绪稳定率[88.00%(44/50)]、合理饮食率[80.00%(40/50)]、适量运动率[80.00%(40/50)]等治疗性生活方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66.00%(33/50)、54.00%(27/50)、48.00%(24/50)、54.00%(27/50)、44.00%(22/50)、36.00%(18/50)、48.00%(24/50)、36.00%(18/50)],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14.03、18.38、14.04、4.03、28.69、11.11、19.87, 均P < 0.05);观察组再次住院率[4.00%(2/50)]、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0%(3/50)]均低于对照组[18.00%(9/50)、22.00%(11/50)],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5.32, 均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疾病二级预防中接受治疗性生活方式健康教育, 可促进其更好地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其再住院率、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改善其生活质量。

张展,苏严琳,陈丽娜[2](2021)在《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开展的健康宣教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冠心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6月间在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冠心病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 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跨理论模型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连续干预6个月, 评估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随访统计冠心病再入院及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显着提高, 且远比同期对照组评分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研究组患者冠心病再入院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强化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 利于防治冠心病复发及相关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教育意义显着, 值得临床推广。

王玲,于春光,田润溪,李玉叶,崔凯月,陈坤,狄晓玮[3](2021)在《冠心病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向及游戏化设计需求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意向,了解患者对移动医疗平台游戏化设计的需求,以期通过构建游戏化的移动医疗平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9月4所(北京市3所、黑龙江省1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冠心病移动医疗平台使用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81例患者中仅有8例(4.42%)使用过心脏类移动医疗;113例(62.43%)患者没有使用过心脏类移动医疗,但是会考虑使用;60例(33.15%)患者无使用心脏类移动医疗经历,并且表示以后也不会使用,其原因包括操作、语言、安全、需求意识及健康担忧5个层面。121例冠心病患者对游戏化设计需要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人机互动鼓励陪伴(32.23%)、完成任务兑换现实奖品(30.58%)、健康排行榜(28.10%)。结论应基于患者需求,构建具有易用性、科学性、可读性的冠心病游戏化移动医疗平台,加大移动医疗宣传力度,提高移动医疗平台的持续使用率及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谌梦,张邢炜,邵枫,虞力,屠家辉[4](2021)在《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微信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微信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在杭州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部随机抽取两个病区(两个病区分布在不同楼层)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按照病床号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两个病区中各选41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医院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微信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冠心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相关知识总分为(24.20±6.09)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7.95±4.86)分及干预前(17.05±6.06)分;干预后,实验组健康信念总分为(118.00±4.21)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15.51±3.57)分及干预前(116.39±3.86)分;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8.32±4.78)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68±5.90)分及干预前(72.95±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微信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行为,值得在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应用。

石瑞[5](2021)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西省11个地市级医院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与总结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自制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11地市级中1087名心血管科护士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2)半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8名冠心病患者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的需求。(3)证据总结:系统检索冠心病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筛选并对指南证据整合分析。(4)证据评价:依据“2014年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对上述证据进行综合、提炼,拟定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5)专家会议法:组织临床、护理及康复相关专家举行专家会议,对护理方案初稿结合国内临床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1120份,有效问卷10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0%。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维度得分为(24.17±5.3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53.85±7.97)分,行为维度得分(51.23±10.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科室、近12个月是否学习相关指南/共识、心血管工作年限、所在医院及科室是否开展心脏康复、医院等级、是否参加过心脏康复专科培训是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总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2)质性研究结果: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需求主要为5个方面: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个性化、操作性康复指导需求,出院后延续康复指导需求、家庭与社会关怀需求、医院与社区联合服务需求。(3)证据综合和证据评价: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共纳入17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总结13个方面,150条证据,包括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膳食推荐、情绪/心理/睡眠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管理、戒烟、限制饮酒,体重和腰围管理、职业康复、健康教育及性生活。(4)专家会议结果:结合问卷调查、患者访谈和最佳证据结果,并结合专家会议的讨论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版《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结论:(1)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的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而护理态度较积极,护理临床实践管理与指南建议存在较大差距,加强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培训是必要的。(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脏康复需求,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干预策略的不同导致患者临床结局不同,提示医务人员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策略应评估个体需求,实施个性化管理方案。(3)基于现况调查、患者访谈、证据综合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符合临床实际和满足患者需求,该方案涉及内容共13个方面,为后续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员心脏康复管理的培训提供方案,推动心脏康复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发展。

晋聪聪[6](2021)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发现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中现存的患方衰弱认知不足与管理依从性低下、医护方缺乏标准规范化衰弱管理流程等问题为着眼点,整合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潜在差异化诉求,旨在基于循证构建适用于我国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人群疾病特征和文化背景的衰弱管理方案,以期为改善临床衰弱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取便利抽样法,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8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衰弱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患者15名,照护者11名,医生5名,护士10名,管理人员2名)实施半结构访谈,以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立场差异和个性化利益诉求,为本研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系统化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后汇总现有衰弱管理证据,整合前期现状调查和复合型利益相关者需求导向分析结果,形成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步框架,再通过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同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多元形式进行成果临床转化。4.通过类试验研究对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进行初步应用。于2020年5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选取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对照组31例、干预组31例。对照组采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课题组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采用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量表)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周、干预后12周这3个不同时段的简易体能指标、生活质量、衰弱管理依从性、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268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达41.0%,衰弱总分平均为(4.95±1.96)分,且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多维度特征显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慢性病类数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则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2.半结构访谈结果复合型利益相关者访谈资料主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方提炼出3项主题:衰弱管理参与意愿较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足。医护及管理方提炼出4项主题:医护人员有较强衰弱管理参与意愿;缺乏标准的衰弱管理体系指导;自身专项知识储备不足;多学科团队协作障碍。3.方案构建与临床转化结果本研究整合前期成果基础上,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包括衰弱早期识别、衰弱管理干预、衰弱认知培训、衰弱出院计划四大模块,共62项条目。将方案成果临床转化,分别针对患者及照护者形成衰弱管理实践信息手册与衰弱科普微视频,针对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衰弱全周期管理服务流程图。4.实证应用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62例,失访6例,失访率为9.7%。最终对照组患者30例,干预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平衡测试指标、坐站测试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简易体能状况指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12周,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总分等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在衰弱认知、衰弱筛查、运动锻炼、饮食营养管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总得分(21.50±1.86)也显着高于对照组(16.47±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试验组患者在衰弱管理依从性各维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有待提高对衰弱早期筛查的重视。2.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利益攸关方的差异化诉求尚未合理解决,亟需管理者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关切以寻求最大利益均衡化。3.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经临床转化与初步应用证实其对改善患者衰弱整体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临床适用性较好,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的科学工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云天奇[7](2021)在《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和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分析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和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探讨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自我效能、电子健康素养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健康促进行为三者间的作用路径。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吉林省松原市某医院就诊的298名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四部分: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3.0及Amo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选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和电子健康素养的得分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和电子健康素养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健康促进行为与自我效能、电子健康素养的相关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和健康促进行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平均得分为125.06±25.94。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整体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2.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6.55±2.06。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以往因冠心病入院次数患者的整体自我效能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3.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21.59±8.88。是否有家族史及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以往因冠心病入院次数患者的整体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4.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338),且电子健康素养各维度与自我效能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r=0.452),且电子健康素养各维度与健康促进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r=0.446),且自我效能各维度与健康促进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5.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结果显示,模型适配度的测量指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模型拟合度较好。电子健康素养可通过自我效能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维度间接影响健康促进行为,间接效应大小为0.115,电子健康素养对健康促进行为的直接效应大小为0.353,总效应大小为0.468。结论:1.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处于一般水平。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2.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以往因冠心病入院次数是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3.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以往因冠心病入院次数、是否有家族史是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4.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与自我效能、电子健康素养呈正相关。5.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对健康促进行为具有直接正向效应,电子健康素养还可通过自我效能对健康促进行为产生间接正向效应,自我效能是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行为作用路径的中介变量。

孙曼珊[8](2021)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和分析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现状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现状;2.利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与常规延续性护理对比,探讨出—种更有效可行的延续性护理策略,以改善患者双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方法本研究共分为2部分。1.横断面调查: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进行PCI术治疗的3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分析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现状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自我管理行为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2.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胸痛中心首次行急诊PCI术的7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试验组40人,对照组39人。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在后续的随访中,动态关注患者的双心健康,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并进行汇总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及定期推送资料进行健康指导。两组患者出院后—周、—月、三月、六月进行随访。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横断面调查:300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实际得分为(67.85±6.46)分,得分指标为50.26%,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34.33%和41.00%,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1、-0.20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指出,家庭月均收入、合并症、文化程度、吸烟、住院次数是影响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2.随机对照试验: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月均收入、医保、地区、支架个数、合并症、吸烟、喝酒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在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服药依从性、SBP、DBP、HR、TC、TG、HDL-C、LDL-C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SAS/SD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生活质量SF-36得分高,除生理职能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降低程度及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血脂的控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处于中低水平,且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4.33%和41.00%。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合并症、吸烟情况及住院次数是影响PCI术后患者疾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可能因素。2.双心医学模式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情况,缓解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双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李文硕[9](2021)在《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明确医护人员对于开展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的要求及患者的相关需求,并提供科学便捷的心肺康复诊疗与管理系统。方法:1.使用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并根据最大差异原则确定研究对象,在2019年9月—2019年12月选取长春市三甲医院心内科、呼吸内科及康复科医护人员和心肺疾病患者进行质性访谈。通过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并使用主题分析法,在Nvivo12中进行访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2.通过专家工作组会议,对康复评估、康复处方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并对诊疗方案的基本框架进行论证,初步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3.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诊疗系统两个端口的所有模块的设置、知识库的内容进行论证,确定每个角色中模块的具体内容及知识库的具体条目,基本完成诊疗系统的修订。4.通过一对一的专家咨询对模块的设计、知识库的具体条目及使用路径进行最终审核和确认,完成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初步研发。结果:1.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构建(1)通过对14名医护人员和8名患者的质性访谈,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持积极态度,并明确了医护人员对于标准化的康复流程、患者对于疾病和康复相关知识及医患对于简单易用的移动医疗的需求,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的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和整合,形成了5个主题,即“心肺康复的认知”(主题一)、“心肺康复的阻碍”(主题二)、“心肺康复的助力”(主题三)、“移动医疗的困境”(主题四)和“使用者的需求”(主题五)。其中,主题一包含‘意识和知识’和‘感知效果’2个子主题,主题二包含‘缺少标准化的流程’、‘缺乏连续性的随访’、‘专业人员储备不足’、‘费用压力’和‘依从性差’5个子主题。主题三包含‘宣传引导’、‘专业培训’、‘指南参考’、‘硬件设施’和‘病友交流’5个子主题。主题四包含‘负担感’、‘使用感’和‘传统医疗的偏爱’3个主题。主题五包含‘多学科团队’、‘易于使用’、‘健康知识’和‘政策支持’4个子主题。(2)拟定了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初步框架,该框架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两个端口,医护人员端包括康复评估和康复处方2个部分,其中康复评估中包含4个方面,康复处方中包含6个方面,患者端包括3个部分。(3)通过专家工作组会议,初步确定了两个端口的5个角色中的功能模块,其中,康复医生的界面包括6个模块,治疗师和护士的界面包括3个模块,患者的界面包括3个模块。知识库中,“康复评估知识库”新增3个条目,“健康相关信息知识库”新增5个条目。2.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修订基本框架的模块和知识库的论证,第一轮专家咨询后,医护人员端新增4个条目,修改5个条目。患者端新增1个条目。知识库中,“康复评估知识库”新增1个条目,“健康相关信息知识库”修改1个条目。第二轮专家咨询后,医护人员端新增1个模块和2个条目,患者端,“我的”模块保留4个条目。知识库中,“健康相关信息知识库”删除2个条目。两轮专家咨询后确定了模块中106个条目,知识库中110个条目。3.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确定及研发通过一对一专家咨询,审核和确认了诊疗系统的模块、知识库的具体条目。医护人员端,康复医生界面包括6个模块,治疗师和护士的界面包括3个模块,以“评估处方”和“康复处方”为主要内容,以“挂号”、“处方查看”、“完成诊疗”和“患者信息管理”为辅。患者端包括3个模块,“主页”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问卷评估”和“我的”为补充。确定了用户使用APP的路径图,完善了软件的界面设计,确定和开发了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结论:1.尽管心肺康复缺乏统一的规范,移动医疗也存在一些设计、使用问题等多重障碍,但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于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持积极态度。医护人员对于实施心肺康复的专业指导和标准化的康复流程参考有较高的需求,而患者希望获取更多关于疾病和康复的健康资料,双方也明确了开发简单易用的软件的重要性。应根据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和专业书籍等的指导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信息支持,并优化系统设计,注重软件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提供科学便捷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2.通过专家咨询修订整理了两个端口共9个模块和4个知识库的具体条目,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系统化、信息化的康复治疗平台,也为患者提供了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健康资料。3.最终确定并研发的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包括医护端“挂号”、“评估处方”、“康复处方”、“处方查看”、“完成诊疗”和“患者信息管理”共6个模块,患者端“主页”、“问卷评估”和“我的”共3个模块的内容。软件目前尚处于调试阶段,其可用性和有用性仍需进一步检验。

季玲[10](2021)在《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进一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临床实践中制定有针对性提高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多水平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某2所三甲医院2020年4月至10月在心内科就诊的457例心梗患者,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疾病感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使用Epi Data3.1双人核对录入数据,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Amos 26.0软件进行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分析,信度采用内在信度、分半信度进行评价,效度以结构效度、聚敛效度、区分效度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Process宏插件中的模型检验及逐步检验回归分析法探讨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1.心梗患者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总分为(84.96±21.78)分,得分前三的分别是躯体活动(32.84±8.70)分、饮食(7.78±3.03)分及情绪反应(10.25±3.46)分。心梗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得分为(48.60±10.78)分,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4.39±10.68)分,医学应对方式得分为(38.57±6.57)分,疾病感知得分为(43.46±9.12)分。2.相关性分析:心梗患者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得分与疾病感知得分(r=0.400,P<0.001)和医学应对方式得分(r=0.385,P<0.001)呈正相关,与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得分(r=-0.180,P<0.001)及心理一致感得分(r=-0.410,P<0.001)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是否在职、医疗支付方式、主要照顾者、吸烟、饮酒、是否有心绞痛病史、既往住院天数、心功能分级、合并其他疾病种数、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文版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的信效度检验:(1)信度:(1)Cronbach’sα系数为0.813,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660~0.973。(2)总表分半信度为0.738,各维度分半信度在0.537~0.966。(2)效度:(1)结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抽取7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0.47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χ2/df=2.357<3,RMSEA=0.074<0.08,GFI=0.871,CFI=0.883,AGFI=0.826。(2)聚敛效度:各个潜变量的AVE值在0.386~0.840,组合信度CR均>0.600。(3)区分效度:7个维度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5,且均小于所对应的AVE平方根。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女性(β=0.139,P<0.001)、心功能Ⅳ级(β=0.118,P=0.001)、心梗部位为后壁(β=0.084,P=0.017)、应对方式回避(β=0.098,P=0.008)和屈服(β=0.215,P<0.001)维度、疾病感知(β=0.216,P<0.001)负向影响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心理一致感中可理解感(β=-0.128,P=0.009)和可控制感(β=-0.113,P=0.021)维度、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医护团队(β=-0.110,P=0.004)、家人朋友(β=-0.075,P=0.037)和个人应对(β=-0.094,P=0.022)维度正向影响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回归模型中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异占总变异的46.3%。5.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得分与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116,P=0.026),与医学应对方式得分均呈正相关(r=0.281,P<0.001),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得分与医学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326,P<0.001)。SPSS Process宏插件结果显示:医学应对方式在慢性病资源利用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为62.41%;6.SPSS逐步检验回归分析法显示:中介变量“医学应对方式”在自变量“心梗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因变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效应占比为22.70%。其中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还显示“面对”维度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最大为37.55%,其次为“回避”和“屈服”维度,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依次为7.28%和1.46%;结论:1.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躯体活动、饮食及情绪反应三个维度,有待着手改善。医护人员应注重患者早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有效评估,尽早干预,从而有效帮助患者提高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2.经过信效度检验后的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可在心梗患者中应用。3.心理一致感的可理解感和可控制感维度、慢性病资源利用问卷的医护人员、家人朋友、个人应对维度、女性、心功能分级、心梗部位、医学应对方式及疾病感知程度是影响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方案从而更好的改善心梗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4.医学应对方式在慢性病资源利用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心理一致感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本研究结果为医学应对方式在促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医护人员可以从应对方式的3个方面进行干预,同时应有效评估心梗患者的应对方式进而实施个体化干预,从而提高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二、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微信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3 讨论

(5)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现状
    3 相关理论基础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工具
        2.1 问卷维度、条目设定
        2.2 问卷编制注意事项
        2.3 问卷质量评定
        2.4 问卷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过程
        3.2 统计学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
        4.2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现状
        4.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单因素分析
        4.4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
        4.5 心血管科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6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管理阻碍因素
    5 讨论
        5.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有待提高
        5.2 影响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管理的因素
        5.3 心血管科护士二级预防护理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
        5.4 提高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建议
    6 结论
第二部分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主题
        2.2 访谈过程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需求的分析
    4 讨论
        4.1 关注冠心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是二级预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4.2 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4.3 提升心血管科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建立循证实践方案
    5 结论
第三部分 证据综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证据评价标准
        2.4 证据评价过程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纳入证据的指南/共识发表现状和质量评价分析
        4.2 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相关证据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4.3 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本土化指南与患者指南制定的启示
    5 结论
第四部分 证据传播
    1 构建《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初稿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管理方案》专家论证
        2.1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结论
    3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国内外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心血管科护士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信-行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2 冠心患者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3 Pubmed文献库检索策略
    附录4 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策略
    附录5 AGREEⅡ评价条目
致谢
个人简介

(6)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操作性定义
    3 理论依据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利益相关者衰弱管理参与意愿及感知障碍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
    第一节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稿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之处
    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衰弱风险管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自我效能与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
        1.2.1 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研究现状
        1.2.2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现状
        1.2.3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研究现状
        1.2.4 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样本量计算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3.2 电子健康素养量表
        2.3.3 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2.3.4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2.5.1 问卷设计
        2.5.2 问卷发放
        2.5.3 数据分析
    2.6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3.1.1 冠心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3.1.2 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
    3.2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3.2.1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现状
        3.2.2 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
    3.3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3.3.1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现状
        3.3.2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3.4 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3.4.1 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现状
        3.4.2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3.5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
        3.5.1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结果
        3.5.2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
        3.5.3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
    3.6 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3.6.1 模型中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3.6.2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构建
        3.6.3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的适配情况
        3.6.4 结构方程初始模型的修正
第4章 讨论
    4.1 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状况
        4.1.1 冠心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特征
        4.1.2 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特征
    4.2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2.1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现状
        4.2.2 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现状
        4.3.2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4.1 冠心病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现状
        4.4.2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4.5.1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4.5.2 冠心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
        4.5.3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相关性
    4.6 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7 对策和建议
    4.8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第5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相关定义
    2 研究背景
    3 理论框架-健康信念模式
    4 研究假设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技术路线图
    7 伦理审查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的确定
        3 研究工具
        4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1 研究对象
        2 干预方案
        3 研究工具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分析
        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1 基本情况
        2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3 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两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4 自我管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5 影响PCI术后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得分情况比较
        3 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4 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5 患者心率、血压、血脂比较
        6 两组患者心功能能分级改善情况比较
        7 两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结局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一部分 横断面调查
        1 冠心病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情况分析
        2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 影响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分析
        4 启示
    第二部分 随机对照试验
        1 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2 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外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一般信息登记表
    附录二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
    附录三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
    附录四 中文版SF-36量表
    附录五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六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七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中文修订版)
    附录八 ACS患者健康教育随访手册
    附录九 互联网健康教育资料
    附录十 互联网平台呈现形式
    附录十一 知情同意书(Ⅰ)
    附录十二 知情同意书(Ⅱ)
缩写词表
综述: 冠心病双心护理的慢病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定义
        1.2.1 心脏康复
        1.2.2 肺康复
        1.2.3 移动医疗
    1.3 研究现状
        1.3.1 心肺康复的开展现状
        1.3.2 移动医疗在心肺康复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质性研究
        2.2.2 专家工作组会议
    2.3 研究结果
        2.3.1 质性研究的结果
        2.3.2 心肺康复诊疗系统基本框架的拟定
        2.3.3 专家工作组会议的结果
    2.4 讨论
        2.4.1 影响心肺康复应用的相关因素
        2.4.2 移动医疗的现存问题及需求分析
        2.4.3 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优点
        2.4.4 构建诊疗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第3章 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修订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2.1 专家选择
        3.2.2 专家咨询的实施
    3.3 结果
        3.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3.2 专家积极系数
        3.3.3 专家权威程度
        3.3.4 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
        3.3.5 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
    3.4 讨论
        3.4.1 初步构建规范化的心肺康复体系
        3.4.2 基本满足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
        3.4.3 模块内容设置较为适宜
        3.4.4 知识库内容科学简洁
第4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确定及研发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3.2 模块和知识库的审核和确认
        4.3.3 诊疗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4.4 讨论
        4.4.1 基于移动医疗的诊疗系统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的心肺康复流程
        4.4.2 基于移动医疗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满足患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4.4.3 构建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基础是提供科学性的信息支持
        4.4.4 研发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关键是促进多学科的紧密协作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不足和展望
        5.2.1 研究的创新性
        5.2.2 研究的不足
        5.2.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工具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分析方法
    2.7 伦理原则
    2.8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
    3.2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
    3.3 心肌梗死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心理一致感、医学应对方式以及疾病感知的得分情况
    3.4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慢性病资源利用、心理一致感、医学应对方式以及疾病感知之间的关联性
    3.5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6 心肌梗死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3.7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一致感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间的影响-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第四章 讨论
    4.1 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
    4.2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
    4.3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治疗性健康生活方式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作用[J]. 赵青,贾瑞秀. 中国基层医药, 2022(01)
  • [2]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开展的健康宣教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 张展,苏严琳,陈丽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3)
  • [3]冠心病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向及游戏化设计需求的调查[J]. 王玲,于春光,田润溪,李玉叶,崔凯月,陈坤,狄晓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2)
  • [4]基于健康信念理论的微信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谌梦,张邢炜,邵枫,虞力,屠家辉. 当代医学, 2021(21)
  • [5]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D]. 石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晋聪聪.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7]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 云天奇. 吉林大学, 2021(01)
  • [8]双心医学模式下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的应用[D]. 孙曼珊. 汕头大学, 2021(02)
  • [9]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设计[D]. 李文硕.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季玲. 石河子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