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鉴定印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

GC-MS鉴定印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

一、GC-MS法鉴定银柴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张妙婷[1](2021)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探究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效物质基础》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建立基于GC-MS,UHPLC-Q-TOF-MS/MS技术的代谢组学对近缘性药材金银花和山银花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进行鉴定,筛选出差异性成分,为临床能否替代用药提供参考;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差异性成分木犀草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该药物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后其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阐明相关代谢通路,为木犀草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首先采用GC-MS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挥发油样品进行检测,将得到的原始数据用正构烷烃进行峰校正和峰对齐等预处理,然后根据物质的保留时间和m/z等参数在标准质谱数据库(NIST MS)中进行检索匹配,最后对差异性挥发油进行分析;然后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超声提取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样品进行检测,将所得数据经Peakview软件与自建库中的二级碎片进行比对,根据总结的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原始数据经Progenesis QI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导入SIMCA-P 14.1软件进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筛选VIP>3且P<0.05的成分作为两种药材的差异性变量,将这些差异性变量与鉴定的黄酮进行匹配,筛选出差异性黄酮。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分别寻找木犀草素和NSCLC的作用靶点,并对其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并对受影响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用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处理A549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50%存活率时的药物浓度并用于下一步研究,利用该浓度木犀草素作用A549细胞48h,获得分析样本。使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样本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的原始数据用Progenesis QI软件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导入SIMCA-P 14.1软件进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得到VIP值,同时采用t-检验获得P值。筛选VIP>1且P<0.05的代谢物作为差异代谢物,通过HMDB数据库匹配鉴定后得潜在生物标志物。最后利用在线平台Metabo Analyst 4.0和KEGG在线数据库分别进行热图分析和代谢通路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寻找潜在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结果:金银花和山银花挥发油经NIST MS库检索,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醇类以及苯胺类,其中共有成分24种,差异性挥发油16种;利用UHPLC-Q-TOF-MS/MS技术在金银花和山银花中共鉴定出47种黄酮类化合物,经VIP和P值筛选,共获得77种差异性变量,通过与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碎片离子匹配,最后筛选出7种差异性黄酮。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了木犀草素作用于NSCLC的核心靶点基因,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44条相关通路。细胞存活率实验表明A549细胞存活率为50%时,木犀草素的浓度为38μg/m L。以该浓度作用细胞后,数据经多元统计分析和在线数据库匹配鉴定,共筛选鉴定到4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涉及20条通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酪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以及戊糖磷酸途径。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4种诊断性生物标志物D-核糖,谷胱甘肽,L-谷氨酸,3-甲氧基酪胺在预测木犀草素治疗NSCLC方面具有良好准确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GC-MS和UHPLC-Q-TOF-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差异性成分的比较,为两种药材在临床用药方面提供了一些有效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细胞代谢组学两种方法分析了木犀草素治疗NSCLC的作用机制,找出了受木犀草素干扰较大的相关代谢代谢通路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对木犀草素治疗NSCLC提供了新思路。

王秀芬,李静,方光明[2](2020)在《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柴胡为临床常用的清虚热类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含有甾醇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解热、抗炎、降血脂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银柴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指导银柴胡及其易混淆药材的鉴别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进一步推动银柴胡产业的良性发展。

李振凯,宋乐,雷燕,梁旺利,王红,彭励[3](2020)在《银柴胡生物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宁夏道地药材银柴胡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临床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症。从基原植物生物学特性、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银柴胡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宁夏银柴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张星贤,孙晓东,杨轲,于涛[4](2019)在《十八种清热中药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探究18种清热中药特征性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HS-SPME萃取药材粉末样品,结合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GC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以高纯氦气为载气,柱流量1. 0 mL·min-1,不分流进样,溶剂延时3 min。MS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扫描范围m/z 29~370。将质谱数据进行谱库NIST2013检索,初步鉴定各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清热类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特征。结果:在18种清热药中共检测到了32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类、不饱和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呋喃等。不同清热中药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18种清热中药存在一些特征性挥发成分,如左旋樟脑、香榧醇、氧化石竹烯、蓝桉醇和优葛缕酮等。结论:清热类中药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既有形成药材特有香气的主要贡献者,又有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

韩奇亨,张春红,龚雪,杨敏,李旻辉[5](2018)在《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文中认为野牡丹科为蔷薇亚纲中一个较大的科,全科共240属3 000余种植物,我国分布有25属,185种植物。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含有鞣质与黄酮两大类成分,其中鞣花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显着,是鞣质类化合物发挥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该文对野牡丹科中已发现的鞣花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布和该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此外,为了更好的比较属间药效物质基础的差异,也对该科其他简单酚酸与鞣质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该科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可为有效开发、合理利用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魏晓萌[6](2018)在《锥叶柴胡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锥叶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锥叶柴胡Bupleurum bicaule Helm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东北等地,为《内蒙古中药材标准》收载品种,在当地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目前市场流通量较大,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旨在对近年来柴胡属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进行综述,并开展对锥叶柴胡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以期为扩大锥叶柴胡应用、扩充柴胡药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锥叶柴胡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凝胶柱、反向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对锥叶柴胡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对前期分离得到的13个化合物进行NO抑制活性和肝损伤保护活性初筛;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对锥叶柴胡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考察挥发油及其中的单体化合物对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触杀和驱避活性。2.锥叶柴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采用基原、性状、DNA、显微、薄层、特征图谱鉴别等手段对锥叶柴胡进行定性鉴别研究,建立锥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C、D和柴胡次皂苷F、G、I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拟定锥叶柴胡的质量标准草案。结果:1.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锥叶柴胡根中共分离得到2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 13,28-epoxy-11-oleanene-16-one(1),柴胡萜A(2),13,28-epoxy-olean-11-en-16-ol-3-one(3),柴胡皂苷元E(4),柴胡皂苷元D(5),a-菠甾醇(6),13,28-epoxy-2,23-dihydroxy-olean-11-en-16-one(7),16a,23a,28β-trihydroxyoleana-1 1,13(18)-diene-3-one(8),反式咖啡酸(9),柴胡皂苷元A(10),柴胡皂苷元F(11),alaternin(12),a-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6-deoxy-P-D-galactopyranosyl)oxy]-13,28-epox y-23-hydroxy-olean-11-en-16-one(14),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柴胡次皂苷 G(16),3β,16β,23,28-tetrahydroxy-11a-methoxy-olean-12-ene-3-O-β-D-fucopyranoside(17),柴胡次皂苷F(18),柴胡次皂苷D(19),柴胡皂苷元B(20),柴胡皂苷b2(21),柴胡皂苷A(22),柴胡皂苷D(23)。对化合物1-4,7-9,12-17的NO抑制活性和肝损伤保护活性初步考察发现,化合物14、16和17在浓度为10-5 M时显示出较强的NO抑制活性,所有化合物在10μ 浓度下对HepG2细胞损伤未表现出显着的保护作用。从锥叶柴胡根挥发油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总油的85.64%,其中主要成分为反-2-异丙基双环[4.3.0]-3-烯-8-酮(25.93%),2,3,4,4a,4b,5,6,7-八氢-1,8-二甲基联苯撑(23.53%)和2-叔丁基-1,4-二甲氧基苯(4.26%)。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挥发油对烟草甲的触杀和驱避活性均优于嗜卷书虱,其对烟草甲的驱避率达到了 100%;在考察的4个单体化合物中,(2E,4E)-2,4-壬二烯醛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LD50=2.31μg/头),β-红没药烯驱避活性相对最强。2.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建立了锥叶柴胡性状、DNA、显微和薄层鉴别方法,此外建立了锥叶柴胡的HPLC特征图谱,找出10个特征峰;考察了锥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C、D和柴胡次皂苷F、G、I的含量,结果显示12批锥叶柴胡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分别为 0.11%~0.34%,0.05%~0.20%,0.35%~1.92%,0.13%~0.87%,0.18%~1.49%,0.04%~0.37%;通过与药典柴胡含量测定结果比较发现锥叶柴胡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明显高于北柴胡及狭叶柴胡,锥叶柴胡中含量较高的柴胡次皂苷G和I在两个药典品种中均未检出,这两种成分可作为锥叶柴胡区别于药典柴胡的特征性成分。结论:1.从锥叶柴胡不同极性部位分离得到的23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且化合物1为新骨架,化合物3,7,12,14为从柴胡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8,10,17,20为锥叶柴胡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一些皂苷类成分表现出了较强的NO抑制活性;锥叶柴胡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为萜类化合物,本实验考察了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中药仓储害虫的生物活性,发现锥叶柴胡挥发油具有开发利用为天然杀虫剂的价值,挥发油为柴胡的主要药效成分,因此锥叶柴胡挥发油对于人体的安全性还有待评估;2.采用多种方法对锥叶柴胡进行了系统鉴别研究,建立了锥叶柴胡的特征图谱以及6个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方法简便、准确,可为锥叶柴胡的扩大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许奇[7](2016)在《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标准提高》文中研究指明香菊感冒颗粒是由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成药,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五册。由广藿香、香薷、野菊花和青蒿四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四时感冒,尤其对夏季感冒发热,头痛,胸闷无汗等,更为适宜。由于香菊感冒颗粒现行标准存在质控指标少且代表性不佳,方法专属性差、结果不明显等问题,本研究在其现行标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简单、快速、准确的新方法,从而形成更完善的科学的质量标准。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定性鉴别。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香菊感冒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且使用单味药和阴性药材对指纹图谱的特征峰进行了药材归属;另外使用自动质谱解卷积定性系统(AMDIS)和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的方法对特征峰进行化合物鉴定。结果:香菊感冒颗粒标准指纹图谱中共有22个特征峰,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的相似度均大于0.99,并且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5%。18批香菊感冒颗粒的相似度在0.892~0.998之间,表明香菊感冒颗粒的质量差异不大;22个特征峰中有19个峰确定了药材归属,还有3个峰并未确定,推测可能是辅料或工艺影响的结果;AMDIS和PTRI联用共鉴定出了22个共有峰的15个化合物。第二部分,定量测定。包括2个实验。实验一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香菊感冒颗粒中挥发性成分麝香草酚和百秋李醇的含量。采用Agilent HP-5毛细管柱,程序升温,顶空进样和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测得麝香草酚和百秋李醇分别在1.1908~59.5404μg和0.6283~31.4147μg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成相关线性,r均大于0.999(n=5);麝香草酚和百秋李醇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和99.3%,RSD%分别为2.0%和1.5%(n=6)。18批样品测定得到麝香草酚的含量在0.240~5.417μg/g间,百秋李醇的含量在0.093~2.605μg/g间。实验二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菊感冒颗粒中黄酮类成分蒙花苷、木犀草苷及酚酸类成分绿原酸的含量。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蒙花苷、木犀草苷和绿原酸的分别在0.7560~75.6024μg/m L、0.3035~30.3490μg/m L和0.6109~61.087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5.4%和101.2%,RSD%分别为1.0%、1.6%和1.8%(n=6)。18批香菊感冒颗粒的结果为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在0.0707~0.1094 mg/g;木犀草苷的平均含量在0.0036~0.0769 mg/g;蒙花苷的平均含量在0.2302~0.3576 mg/g。建立的3个方法基本上满足了全方位控制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方法的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度高,为系统的建立其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研究基础。

宋丽[8](2016)在《长白山野菊花油提取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长白山野菊花作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三种不同方法对长白山野菊花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及参数。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采用GC-MS联用仪对野菊花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基于以上内容对长白山野菊花油进行抗氧化性研究。分别考察野菊花油对ABTS、DPPH、羟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使其在制备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保健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这为野菊花油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洗化用品行业奠定基础。其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长白山野菊花油进行提取,石油醚为提取溶剂,以野菊花油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粉碎度、抽提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四个因素对野菊花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选取抽提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抽提温度50℃、提取时间9.5h、料液比1:40,野菊花油得率为4.968%。采用GC-MS联用仪对野菊花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野菊花油一共含有43种化合物,占挥发成分总量的78.52%,主要由醇、醛、酯、烷烃、烯烃、酮和其他等七类化合物组成,其中醇和烯烃含量最高,分别为44.06%和16.82%。2.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对长白山野菊花油进行萃取,石油醚为提取溶剂,以野菊花油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粉碎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四个因素对野菊花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粉碎度60目、超声时间15min、超声温度25℃、料液比1:20,野菊花油得率达到3.897%。采用GC-MS联用仪对野菊花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野菊花油一共含有45种化合物,占挥发成分总量的60.11%,主要由醇、烯烃、烷烃、有机酸、酯、酮、醛和其他等八类化合物组成,其中醇和烯烃含量较高,分别为28.62%和7.22%。3.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对长白山野菊花油进行萃取,以野菊花油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粉碎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四个因素对野菊花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野菊花油得率的影响并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萃取时间150min、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MPa、野菊花油得率可达6.196%。采用GC-MS联用仪对野菊花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野菊花油一共含有53种化合物,占挥发成分总量的89.46%,主要由醇、醛、酯、烷烃、烯烃、酮、有机酸、酚和其他等九类化合物组成,其中醇、烯烃和有机酸含量高,分别为35.95%、11.46%和8.37%。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三种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对比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得率最高,化合物所占挥发成分总量最多,并且在提取过程中无溶剂污染,操作过程简单,为进一步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奠定基础。4.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的野菊花油进行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ABTS、DPPH、羟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可知,野菊花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随着野菊花油浓度的增大,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随之增大,当野菊花油浓度为2mg/m L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8.38%。

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9](2015)在《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银柴胡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虚热、除疳积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银柴胡含有甾醇类、环肽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挥发类等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治疗过敏性疾病、扩张血管等作用。本文分别从中药银柴胡的本草考证、基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材鉴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银柴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银柴胡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孙静静[10](2014)在《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解热镇痛作用与药动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热是家养动物的一种常见症状,往往又伴随着疼痛,发热不仅导致家畜生长受到抑制,生产性能降低,而且会由于热应激,引起抵抗力下降,因此。解热镇痛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目前,解热镇痛常用的安乃近注射液、氨基比林解热效果已经不太显着。尼美舒利是一种医用药物,具有较好的解热效果,它是一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人用尼美舒利片剂、颗粒剂等。这两种剂型已经证明会有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尼美舒利虽然未应用到兽类,但从人医的实际情况考虑,研究通过经皮给药途径的透皮制剂是有应用价值的。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柴胡挥发油不仅具有较好的解热镇痛效果,而且还具有促进其他药物成分透皮吸收的效果。因此,研究具有解热镇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很有必要。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研制一种解热镇痛涂膜复方制剂,分别比较柴胡挥发油与薄荷醇对尼美舒利的促透效果,筛选出最佳的促透剂浓度,在此基础上观察其解热镇痛效果,分析复方涂膜剂中尼美舒利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为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的制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Ⅰ 柴胡挥发油对尼美舒利体外透皮效果观察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柴胡挥发油和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清热镇痛药物尼美舒利在小鼠皮肤的体外透皮效果,筛选出最好的促透剂及其浓度。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选取小鼠皮肤,研究不同浓度柴胡挥发油对尼美舒利的透皮吸收的量效关系,计算出12 h内的累积透过量和渗透系数。结果显示柴胡挥发油和薄荷醇促进尼美舒利透皮的累积量及其渗透系数均较高,其中8%的柴胡挥发油促进尼美舒利透皮的累积量及其渗透系数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表明其促透效果最好,据此确定了尼美舒利的最佳促透方案。试验Ⅱ 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的制备及皮肤安全性试验在明确柴胡挥发油作为涂膜剂促透剂的基础上,筛选出涂膜剂的最佳制备方案,制成涂膜剂,初步评价涂膜剂的安全性。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乙基纤维素(EC)、三乙酸甘油酯(GTA)为考察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法,制成涂膜剂以成膜性和成膜外观进行综合评分,优选出最佳制备配方。结果说明涂膜剂的最佳制备配方为:PVPK-30为2g,EC为1g,GTA为5mL,制备的涂膜剂具备良好的成膜性且使用安全。试验Ⅲ 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的解热镇痛效果观察研究两种解热镇痛涂膜剂的解热镇痛效果,其中涂膜剂1为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涂膜剂2为柴胡挥发油涂膜剂。建立动物发热模型,将试验兔随机分为5组,将两种涂膜剂分别经皮给药,在用药后5h内测兔体温;将用热板法筛选出的符合基础痛阈值的试验小鼠剪毛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药,在给药后15min、30min、60min、120min分别测各组小鼠痛阈值。解热试验结果显示涂膜剂1组与涂膜剂2组均具有较好的解热效果,涂膜剂1组的解热速度比涂膜剂2组快;镇痛试验显示涂膜剂1组与涂膜剂2组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涂膜剂1组比涂膜剂2组镇痛起效快。结果说明,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具有更好的解热镇痛效果,柴胡挥发油与尼美舒利联合应用作用好于柴胡挥发油单独使用。试验Ⅳ 复方涂膜剂中尼美舒利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测定研究复方涂膜剂中尼美舒利在兔和猪体内的药动学。将试验兔与猪给予涂膜剂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48h尼美舒利在试验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6.2.0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兔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为61.9μg/mL,达峰时间Tmax为12.4h,血浆中药物消除半衰期t1/2=40h,猪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为528.00ng/mL,达峰时间Tmax为4h,血浆中药物消除半衰期t1/2 =19.63h,试验结果表明,涂膜剂中尼美舒利能够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并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二、GC-MS法鉴定银柴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C-MS法鉴定银柴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探究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效物质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与代谢组学分析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差异成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木犀草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木犀草素对肺癌A549 细胞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易混淆中药的鉴定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定性鉴别
    1.1 常规鉴别方法
    1.2 薄层色谱法鉴别
    1.3 光谱法鉴别
    1.4 指纹图谱鉴别法
    1.5 离子迁移谱技术
    1.6 DNA条形码技术
2 定量分析
3 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4 结语与展望

(3)银柴胡生物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银柴胡产地适应性及其抗逆性研究
    1.2 传粉特性及其种质资源研究
2 化学成分
    2.1 甾醇类
    2.2 环肽类
    2.3 生物碱类
    2.4 黄酮类
    2.5 酚酸类
    2.6 挥发类物质
    2.7 其他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3.1 解热抗炎
    3.2 抗过敏
    3.3 其他方面
4 讨论

(4)十八种清热中药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HS-SPME操作
    2.2 GC-MS测定条件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3.2 主要香气化学成分分析
    3.3 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分析
    3.4 主成分分析
4 讨论

(5)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鞣花酸类化合物及其苷类衍生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1.1 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1.2 鞣花酸苷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2 其他简单酚酸与鞣质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
3 鞣花酸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3.1 抗肿瘤作用
    3.2 抗氧化作用
    3.3 保肝作用
    3.4 抗菌、抗病毒
    3.5 其他
4 结语与展望

(6)锥叶柴胡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柴胡属药用资源概况
    第二节 柴胡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第三节 柴胡属药用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第四节 柴胡属药材质量控制现状
    第五节 锥叶柴胡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锥叶柴胡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挥发油成分研究
    第二节 锥叶柴胡皂苷类及其他化学成分研究
    第三节 分离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第四节 挥发油活性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锥叶柴胡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第一节 基原鉴定
    第二节 药材性状鉴别
    第三节 DNA分子鉴别
    第四节 显微鉴别
    第五节 薄层鉴别
    第六节 特征图谱鉴别
    第七节 检查项研究
    第八节 浸出物测定
    第九节 锥叶柴胡中6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第十节 锥叶柴胡质量标准草案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标准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控制现状
        1.1 香菊感冒颗粒概述
        1.2 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控制现状
        1.3 香菊感冒颗粒中各单味药材的研究现状
    2 中药质量控制方式-指纹图谱
        2.1 中药指纹图谱
        2.2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3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第二章 挥发油的指纹谱图和基于质谱的特征组分鉴定
    1 引言
        1.1 挥发油
        1.2 GC-MS在挥发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1.3 香菊感冒颗粒挥发性成分鉴别方法的立题依据
    2 实验
        2.1 试剂与耗材
        2.2 仪器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正构烷烃溶液的制备
        2.5 单味药材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6 阴性溶液的制备
        2.7 模拟处方样品溶液的制备
        2.8 GC-MS检测
        2.9 基于质谱的特征组分鉴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进样方式的选择
        3.2 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3.3 GC-MS检测条件的优化
        3.4 GC-MS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
        3.5 香菊感冒颗粒的指纹图谱
        3.6 指纹图谱特征峰的药材归属
        3.7 结合AMDIS和保留指数对指纹图谱特征峰的组分鉴定
    4 小结
第三章 挥发性组分麝香草酚和百秋李醇的气相色谱测定
    1 引言
    2 实验
        2.1 试剂与材料
        2.2 仪器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阴性样品的制备
        2.6 麝香草酚和百秋李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预处理和GC进样方式的选择
        3.2 内标法与外标法对含量测定的影响
        3.3 顶空GC检测条件的优化
        3.4 GC方法的系统适应性和专属性
        3.5 精密度
        3.6 线性关系考察
        3.7 定量限
        3.8 重复性
        3.9 稳定性试验
        3.10 回收率
        3.11 样品测定
    4 小结
第四章 黄酮类组分蒙花苷和木犀草苷以及酚酸类组分绿原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1 引言
    2 实验
        2.1 试剂与材料
        2.2 仪器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2.6 HPLC三组分同时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波长对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影响
        3.2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3.3 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3.4 系统适应性与专属性
        3.5 精密度
        3.6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7 定量限
        3.8 重复性
        3.9 稳定性
        3.10 回收率
        3.11 样品测定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香菊感冒颗粒
致谢

(8)长白山野菊花油提取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来源
    1.2 野菊花概述
    1.3 野菊花油提取工艺研究概况
    1.4 抗氧化作用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索氏提取法提取长白山野菊花油提取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3.2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萃取长白山野菊花油的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3.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长白山野菊花油的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
    3.4 长白山野菊花油抗氧化性研究
4 讨论
    4.1 三种不同提取方法优化长白山野菊花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探讨
    4.2 长白山野菊花油抗氧化性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银柴胡本草考证
    1. 1 银柴胡原植物考证
    1. 2 银柴胡药用功能考证
2 银柴胡原植物形态特征及其分布
    2. 1 银柴胡原植物及其形态特征
    2. 2 银柴胡资源分布
3 银柴胡人工种植技术
    3. 1 银柴胡人工种植适应性
    3. 2 银柴胡种植技术
    3. 3 银柴胡种子质量研究
4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
    4. 1 甾醇类
    4. 2 环肽类
    4. 3 生物碱类
    4. 4 酚酸类
    4. 5 挥发类物质
5 银柴胡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5. 1 药理作用
    5. 2 临床应用
6 银柴胡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6. 1 外观性状鉴别
    6. 2 显微鉴别
    6. 3 光谱学鉴别
    6. 4 色谱学鉴别
    6. 5 化学反应鉴别
7 结语

(10)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解热镇痛作用与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柴胡挥发油的研究概述
        1.1 柴胡挥发油的提取
        1.2 柴胡挥发油的组成
        1.3 柴胡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1.4 柴胡挥发油的应用
    2 尼美舒利的研究概述
        2.1 尼美舒利的性质
        2.2 尼美舒利的药理作用
        2.3 尼美舒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2.4 尼美舒利的剂型研究进展
        2.5 尼美舒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2.6 尼美舒利的临床应用
    3 涂膜剂的研究概述
        3.1 成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3.2 促透剂的研究概述
        3.3 涂膜剂的处方研究
        3.4 涂膜剂的质量控制
        3.5 涂膜剂的毒理研究与稳定性
    4 涂膜剂与中西医理论相结合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柴胡挥发油对尼美舒利体外透皮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美舒利标准曲线
        2.2 尼美舒利精密度
        2.3 不同浓度促透剂作用下尼美舒利的12h的累积透过量
        2.4 各浓度促透剂12h的渗透系数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
        2.2 复方涂膜剂的稳定性结果
        2.3 复方涂膜剂的安全性
    3 讨论
        3.1 PVP K-30对涂膜剂质量的影响
        3.2 EC对涂膜剂质量的影响
        3.3 GTA对涂膜剂质量的影响
        3.4 促透剂柴胡挥发油对涂膜剂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的解热镇痛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方涂膜剂的解热试验结果
        2.2 复方涂膜剂的镇痛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柴胡挥发油的解热作用
        3.2 柴胡挥发油的镇痛作用
        3.3 复方涂膜剂中尼美舒利的解热作用
        3.4 尼美舒利的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方涂膜剂中尼美舒利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方法的选择性结果
        2.2 尼美舒利标准曲线
        2.3 血浆中尼美舒利的血药浓度
        2.4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3 讨论
        3.1 基于柴胡挥发油促透的尼美舒利在血液中的代谢特点
        3.2 尼美舒利在血浆中维持时间长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GC-MS法鉴定银柴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探究金银花和山银花的药效物质基础[D]. 张妙婷.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中药银柴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王秀芬,李静,方光明. 宁夏农林科技, 2020(03)
  • [3]银柴胡生物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振凯,宋乐,雷燕,梁旺利,王红,彭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4]十八种清热中药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分析[J]. 张星贤,孙晓东,杨轲,于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6)
  • [5]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J]. 韩奇亨,张春红,龚雪,杨敏,李旻辉. 中药材, 2018(12)
  • [6]锥叶柴胡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魏晓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标准提高[D]. 许奇. 苏州大学, 2016(05)
  • [8]长白山野菊花油提取工艺研究及成分分析[D]. 宋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9]中药银柴胡的研究进展[J]. 于凯强,焦连魁,任树勇,李梦雪,马伟宝,彭励. 中国现代中药, 2015(11)
  • [10]柴胡挥发油复方涂膜剂解热镇痛作用与药动学研究[D]. 孙静静.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标签:;  ;  ;  ;  

GC-MS鉴定印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