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微灌技术简介

几种微灌技术简介

一、几种微灌技术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李萍[1](2021)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升。农田水利工程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性工程,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而农田水利工程又离不开灌溉技术的支撑,但是资源总量有限,水资源也不例外,水资源短缺很显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活动呈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必须保障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应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相关工作实际,就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展开了一系列探析。首先概述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应用意义及对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然后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探讨了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最后就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详细介绍。

王吉成[2](2021)在《纳米滴管通道表面浸润性对杂质沉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与生命密切相关,是生命体生存依赖的重要资源,也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水资源占有总量达到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水平只达到现有人口平均水平的25%,中国又是世界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所以综合来看缺水情况较为严重。而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用水量逐年增长,水资源短缺与需求量增大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就迫切需要提高各行业的用水效率。其中,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量的比例高达70%,但是现有的农田灌溉用水使用效率只有45%左右,利用率极低,导致我国许多的农业用地连基本的灌溉需求都无法满足,也无法满足国家整体节水要求。因此,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颖且实用的节水技术,其中应用较多的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微喷技术以及微灌技术等。滴灌技术是较为热门的节水技术,属于微灌的一种,目前已经取得诸多建设性成果。滴灌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节水增肥更能提高产量,方便统一化管理,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滴灌滴头在灌溉过程中的堵塞问题,滴灌滴头作为整个滴灌系统的重中之重,出现堵塞会影响整个滴灌的运行同时也提高了维修成本,所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解决滴头堵塞。滴灌滴头的堵塞问题除了可以通过对灌溉水源和输运过程的严格过滤等措施解决,更为重要的是着手设计出更不易堵塞的滴灌滴头。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现有的研究方向大多是从滴灌滴管的整体结构优化、创新流道设计和外加处理装置等方面进行,本文从滴灌滴管的材料浸润性这个新的角度着手,通过改变滴灌滴管的浸润性助力滴头堵塞问题的解决。本文基于实际滴灌滴头模型通道模型,对模型等比例缩小建立纳米滴管通道模拟模型,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纳米滴管通道浸润性对通道中杂质的输运和沉积影响,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在亲水性通道、中性通道、疏水性通道三种纳米滴管通道中水的不同输运情况。通过分别研究在三种不同浸润性通道中水的均方位移、速度分布情况和界面流场情况,得到了水在三种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中的输运结果,在疏水性滴管通道中水的输运速度最快,中性通道次之,亲水性通道水的输运速度最慢。(2)在纳米滴管通道水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杂质粒子,研究了三种不同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中杂质的沉积情况。通过分析纳米滴管通道中粒子的密度分布,发现在三种不同浸润性的纳米滴管通道中,杂质粒子都是倾向于沿着纳米滴管通道边缘运动。(3)研究了杂质粒子在三种不同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的输运情况。通过对均方位移、速度分布图和流场矢量图的分析,可见杂质粒子在亲水性通道、中性通道、疏水性通道的运动速度依次增大,即疏水性通道更利于杂质粒子的输运。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选择疏水性材料制作滴灌滴头,更利于杂质粒子的输运,从而避免滴灌滴头通道的堵塞;而在过滤通道中的杂质时,选取亲水性材料制作滴灌滴头,可以提高对杂质粒子的过滤效果。

石文鹏[3](2020)在《水药一体化微灌施药效果影响因素及施药器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水肥药一体化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综合管理技术,在节水、省工、减肥、减药等方面效果显着,对农业的提质增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水肥一体化研究较为完善,但是对于水药一体化的研究刚刚起步,由于农药一般毒性大,施药时间一般较短,而水中或者土壤中的农药检测难度大、检测费用高,现有研究大多是集中在杀虫效果或者除草效果方面,在水药一体化微灌技术运行参数、施药均匀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缺乏研究。本文通过滴灌和微喷带水药一体化试验,研究滴灌带或微喷带随水施药后的除草效果、施药均匀度、农药残留等,并结合施药均匀度对施药设备的要求,设计改进施药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滴灌带随水施除草剂乙草胺和高锰酸钾颜料的对比试验,得出当除草剂溶于水或者与水搅拌均匀未分层时,两者取样点检测的溶质含量一样,可使用高锰酸钾代替乙草胺进行试验,能够减少试验检测时间、降低费用、避免农药毒性伤害;通过不同长度滴灌带随水施高锰酸钾试验,得出40m、30m、20m、15m、10m滴灌带最佳施药时间分别是9min、6.5min、5min、4min、2.5min。(2)滴灌施药能够提产增质。通过水药一体化膜下滴灌大田玉米试验,随水施药后30天,作物生产指标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小;作物30天测得的叶面积指数增加量连续施药(CA)明显高于周期施药(PA)和不施药(NA);在总施药量相同的情况下,施药30天后不同深度土层乙草胺残留量呈随着深度先变大后变小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也有差异,周期施药(PA)土层残留量较连续施药(CA)多,土壤中乙草胺降解原施药量的90%就可认为完全降解,而三种施药方法30天后的农药残留量均小于1%,即土壤中乙草胺降解完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表明滴灌施药是可行的。综合分析滴灌带随水施药后生产指标、叶面积指数增加量、土壤农药残、玉米产量等,建议水药一体化滴灌带施药可采用上述(1)中施药时间及连续施药方式较优。(3)微喷带施药可以显着减少田间杂草的数量。通过水药一体化微喷带随水施不同浓度除草剂大田试验,微喷带总长40m,试验A、B、C区除草剂浓度分别为1.5、2.0、3.0g/L,发现垂直微喷带方向,杂草株防效呈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与微喷带水量分布规律一致;在总药量相同的情况时,距微喷带首部3m位置及尾部(37m位置)处,三种浓度处理的株防效达到显着差异(P<0.05),中部(20m位置处)差异不显着。沿微喷带方向杂草株防效均匀度逐渐降低,垂直微喷带均匀度先增大后减小。试验C区杂草防效均匀度明显低于A、B区,A、B区均匀度Cu均在0.98附近,C区Cu最大值为0.98,最小值仅为0.78,差异显着。微喷带施药均匀度整体表明微喷带施药是可行的。综合考虑微喷带施药均匀度及杂草防效,施用该除草剂时浓度为2g/L效果较优。(4)为满足大田试验对施药装置精度的要求,设计了以施药桶、搅拌机、计量泵为主的智能施药装置。根据计量泵流量确定了施药适宜的田块大小。当面积小于20亩时,适宜采用无级调节的、精度较高的电磁隔膜泵和机械隔膜泵;当面积大于20亩时,适宜采用自吸泵和增压泵。组装了适于一家一户及大农场两种种植规模的水药一体化施药装置。

武吉[4](2019)在《山区公路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区公路具有线性复杂,纵长坡多,海拔高等特点。由于行车刹车频繁,路面抗滑衰减较快,路表功能降低,在冬季冰雪和冻雨天气条件下,路面结冰且不易融化,车辆制动失控,交通事故频发。抗凝冰微表处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修复路表功能,其混合料中特殊的抗凝冰集料可降低路表水的冰点,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以上)起到抑制路表凝冰的作用;道路预警喷洒除冰技术是一种较为智能的路面除冰方法,这种技术能够在冬季雨雪天气或路面结冰后及时响应喷洒除冰液,完成对路面的融雪化冰工作,但其缺点在于成本较高,不适宜于大面积应用。因此,研究如何将抗凝冰微表处及道路预警喷洒除冰技术有机结合,达到微表处养护全路段及智能喷洒系统特殊路段(纵长坡、隧道进出口、事故多发路段等)的主动抗凝冰、除冰的效果。主动抗凝冰系统对解决山区公路冬季冰雪天气引起的道路阻塞和行车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抗凝冰微表处及道路预警喷洒除冰技术的文献研究与分析,提出主动抗凝冰系统的集成方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进行材料的性能试验,并完成抗凝冰集料的制备,为A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做好准备;其次通过拌和试验、破乳时间试验、粘聚力试验完成对A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并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及负轮粘砂试验确定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完成A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之后对微表处抗凝冰材料的析出条件、封装材料的最佳破裂温度以及极限抗凝冰温度、降雨(雪)量进行试验探究,并为喷洒系统选择合适的除冰材料,通过结冰试验确定各浓度除冰材料的临界结冰温度;最后通过轮辙变形、湿轮磨耗、构造深度等试验对AMS-3型抗凝冰微表处的路用性能进行验证,通过校内组件微型智能喷洒系统证明其能够按照设定的参数完成喷洒任务,采用静态和动态(轮辙碾压)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主动抗凝冰系统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对主动抗凝冰系统建设成本的分析计算完成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效果的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抗凝冰极限条件内AMS-3型微表处能够在物理化学综合作用下抑制路面结冰,当抗凝冰集料掺量为50%时,AMS-3型抗凝冰微表处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性能均较好;微表处极限抗凝冰条件试验与喷洒材料临界结冰温度试验结果可作为智能喷洒除冰系统的设置工作参数;浓度为50%的新型复合CMA除冰液其临界结冰温度为-29℃,可抵御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路面最低温度;路面凝冻预警系统的可靠性能够满足主动抗凝冰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要求。系统综合抗凝冰性能的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集成的主动抗凝冰系统能够实现提前2小时凝冻预警,并完成抑冰融冰任务,虽然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总体经济效益好。主动抗凝冰系统具有综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作业风险小及抑冰除冰效果好等特点。

司丽芳[5](2018)在《微灌技术在立体花坛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园林绿化的发展,立体花坛造型趋于更加精细完美,立体花坛灌溉也趋于智能化发展。灌溉是立体花坛的养护重点工作之一,采用合理的灌溉方法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和立体花坛展示效果。立体花坛的灌溉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微灌技术的应用在解决立体花坛养护难题的同时也提高了立体花坛观赏品质。文章根据立体花坛造型特点,介绍适合立体花坛灌溉的4种微灌方式的选用,并说明在立体花坛中常用的微灌灌水器的特点及安装方法;介绍实践中立体花坛微灌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和步骤等关键因素,总结出一套立体花坛微灌系统的施工流程图,为园林绿化中立体花坛灌溉提供参考。

刘旋峰,郭兆峰,石鑫,杨会民,刘小龙[6](2017)在《浅析国内几种微灌用水质处理过滤器的使用现状》文中提出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系统中的首部系统-过滤器是微灌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本文介绍了我国几种常见的微灌用水质处理过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从过滤效果、可负担面积和技术含量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微灌用过滤器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徐燕妮[7](2017)在《北京市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苗圃是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申奥以来各类林业生产性质企业单位迅猛发展。但苗圃数量并不代表城市绿化率,林木培育耗水量巨大,导致人们对于林木生长和林业生产在严重水资源匮乏地区耗水过大问题的关注或存疑。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苗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苗技术和总体规划建设上,对于从节水灌溉角度相关研究较少,缺少系统的理论规划。基于国家发改委颁布《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契机,在林业发展领域将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标准化苗圃节水建设规范》作为低碳节约型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全范围苗圃现状的抽样调查为基础,通过类比分析和实际林业苗圃的改造规划设计,得出了在北京市开展标准化苗圃节水建设的参数、技术途径和标准,研究取得的基本结论如下:(1)北京市苗圃占地面积主要集中在200-500亩,1000亩以上苗圃以国有苗圃居多;小型国有苗圃一般以科研实习用为主;大部分苗圃生产园林绿化用苗;育苗类型也以移植大苗居多。苗圃普遍使用地下水灌溉,多数苗圃并未安装水表统计年用水量。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苗圃水价、电费差别较大。(2)苗圃自动控制系统、蓄水装置不普及。苗圃基本已实现地下管网输水,且普遍采用塑料管。70%的苗圃采用漫灌,部分培育一年生或种植果蔬的苗圃采用喷灌、微灌等灌溉方式,仅有3个国有苗圃采用小管出流的方式灌溉。(3)北京市节水型苗圃规划建设要素包括苗圃选址、区划、灌溉系统、苗圃节水管理体系四方面。苗圃选址从位置、土壤条件、水源以及病虫害四方面考虑。苗圃区划包括生产用地及辅助用地的区划。苗圃灌溉系统分为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系统和配水系统。采用TOPSIS方法制定节水灌溉管理体系指标。(4)苗木灌溉用水定额可根据苗木按照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别、各时期需水量、以及不同气候条件、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而确定。根据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可以确定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并计算得出苗木的用水定额。

谭江涌[8](2016)在《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中央绿化带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夜间行车防眩、分隔对向车流、保证行驶安全等作用,同时还具有美化公路景观、防止环境污染等功能。为保证绿化功能的实现,定期灌溉是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日常养护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日常养护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中央绿化带采用人工水车灌溉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耗水量大、灌溉成本高。据此,在不断优化传统灌溉作业的同时,探寻一种更加适用于高速公路绿化带灌溉的新技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滴灌试验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课题内容涉及微灌技术、水力学、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1)收集高速公路路域范围内的雨水作为灌溉水源,根据灌溉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作物需水量,进而基于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用水的过滤、蓄水池设计及管网的平面布置,最后自主研发智能自动化微灌控制系统将整个工程进行统筹控制,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自动化微灌工程。(2)基于应用示范工程灌溉区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自然打孔出流和压力补偿式滴头出流均匀性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打孔出流时灌溉均匀度系数只有约60%,均匀系数不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同时还存在部分灌溉点位灌溉不足,部分灌溉点位超量灌溉的现象,而安装了压力补偿式滴头后整个管网的出流均匀性系数提高到了90%左右,而且除部分滴头堵塞外,很少有超灌或浇灌不足的点位,所以通过室内滴灌试验表明,压力补偿式滴头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灌溉管网的整体灌溉均匀性,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超灌和灌溉不足的现象。(3)利用湿度传感器对土壤含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及时返回到控制器,控制器对返回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及判断,从而实现了灌溉区自动起灌和止灌的智能化控制。(4)依托在建高速公路,利用自主研发的微灌控制系统及相关室内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压力补偿式滴头和湿度传感器的微灌技术示范工程应用,通过示范工程应用,对本文所提出的微灌技术可行性进行实践检验,同时在实际工程的指导下对微灌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

代利峰[9](2016)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微灌技术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灌能够适时、适量、均匀、连续、定量地湿润作物根区土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总结我国微灌技术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探究我国微灌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1973年-2014年的有关微灌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后,采用excel和Cite SpaceⅢ等软件根据将我国微灌技术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并分析了我国微灌领域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和主要特点,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文献分析角度,综合有关微灌的文献、研究机构和期刊的数量统计图上升趋势,按照三个因素的增长速率,我国微灌技术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73-1986年),文献数量、研究机构数量和期刊数量随时间的增加量相对较快,增长较为平稳;波动成长阶段(1986-1993年),增长速率减缓而且不断变化,震荡增长;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6年),微灌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增长速率很快,并且增长相对较为平稳;指数增长阶段(2006年至今),各方面发展都十分迅猛,整体呈指数式增长。2、我国微灌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从核心作者和代表研究机构两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阶段,核心作者数量和研究机构数量都比较少,增长速率较快,地区分布也都较为分散;第二阶段,核心作者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分布较为分散,合作性较弱。国家级科研院所增多,并且出现了一些农业高校,华北地区的机构数量明显增多;第三阶段,核心作者数量和代表机构数量增长幅度都相对较小,核心作者在所有作者中所占比例较前一阶段却显着增大,代表研究机构的形式比较混杂;第四阶段,核心作者数量和代表研究机构都显着增多,核心作者所占比例非常大,并且合作关系密切,分布很广泛。代表研究机构中农业类院校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3、我国微灌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群正在逐渐形成,研究机构主力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企业对微灌研究也很重视,校企合作对于推动我国微灌研究有着重要作用。4、我国微灌研究热点主要有:微灌效益、灌水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未来我国微灌研究重点应为:滴灌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新型灌水器的研发、新型灌水制度、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以及对作物、土壤的影响、微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5、微灌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正在逐渐趋于成熟。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化、集约化研究将会是未来我国微灌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未来的微灌技术在节水同时会注重效益,向着一体化的高效节水模式发展。

张明[10](2016)在《渗灌和微喷灌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极不均衡,还存在浪费多、污染重等问题,而且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灌溉面积不断增大,水资源供应的现状日趋严峻。传统的蔬菜种植普遍用肥过量,浪费肥料的同时还对农田土壤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本研究在对上海郊区蔬菜种植水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以常见的大棚蔬菜番茄和青菜为试验对象,考察渗灌和微喷灌技术对大棚蔬菜的生长、营养品质及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分析渗灌和微喷灌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上海地区肥水管理的调查结果表明,蔬菜种植上应用微喷灌、滴灌技术可有效节省灌溉用水,对比畦灌等传统灌溉方式,平均节水可达60%以上。2、渗灌技术能有效促进大棚番茄生长,株高平均增高14.37cm,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提升20.8%和17.9%,酸度显着下降,番茄的口感显着提升,并且产量提高12%以上。渗灌技术比较适合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的大棚种植。3、渗灌技术在大棚青菜的种植上表现不佳,对青菜生长的提升不明显,产量降低16.5%,且土壤硝酸盐含量升高38%以上,青菜品质相对较差,还会出现灌溉不均匀的问题。渗灌技术不适合青菜等叶菜类蔬菜的大棚种植。4、微喷灌技术可使青菜增产14.1%,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44.7%和123.5%,且青菜硝酸盐含量降低7.7%,土壤硝酸盐的含量降低37.3%,在大棚青菜的应用效果上显着优于渗灌技术。微喷灌技术适合青菜等叶菜类蔬菜的大棚种植。5、水溶性肥料有较好的水溶性,随灌溉水喷洒到土壤,利于作物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可将青菜大棚土壤硝酸盐的含量降低30%以上。结合水溶性肥料,渗灌技术和微喷灌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水肥的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二、几种微灌技术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微灌技术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关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概述
    2.1 明确概念
    2.2 应用意义
    2.3 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
        2.3.1 客观因素。
        2.3.2 主观因素。
3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应用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推广力度不足
    3.2 管理职责不明确
    3.3 缺乏充足的资金供给
4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4.1 微灌技术
    4.2 灌溉渠道防渗漏技术
    4.3 行走式灌溉技术
    4.4 喷灌技术
    4.5 管道输水技术
5 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举措
    5.1 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发展现状的有效融合
    5.2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节水灌溉策略
    5.3 促进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的有效优化
    5.4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统筹规范
6 结语

(2)纳米滴管通道表面浸润性对杂质沉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滴灌与滴灌滴头
        1.2.1 滴灌简介
        1.2.2 滴灌的发展现状
    1.3 滴灌滴头的堵塞问题
    1.4 浸润性应用的现状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简介
    2.1 本章引言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2.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时间积分算法
        2.2.3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常见系综
        2.2.4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势函数选择
        2.2.5 能量最小化
        2.2.6 边界条件
    2.3 LAMMPS软件简介
        2.3.1 LAMMPS软件的特点与优势
        2.3.2 LAMMPS软件实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模型中的水输运
    3.1 本章引言
    3.2 纳米滴管通道模型建立与相关参数设置
        3.2.1 纳米滴管通道模型建立
        3.2.2 通道中水分子模型的选择
        3.2.3 模拟参数设置和计算步骤
    3.3 不同浸润性的纳米滴管通道中水的均方位移
    3.4 通道浸润性对纳米滴管通道中水的流速和界面流场的影响
        3.4.1 纳米滴管通道中水的速度
        3.4.2 纳米滴管通道中水的速度矢量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的杂质沉积情况
    4.1 本章引言
    4.2 通道模型建立和杂质粒子添加
    4.3 不同浸润性的纳米滴管通道中的杂质沉积情况
        4.3.1 不同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中杂质的均方位移
        4.3.2 杂质粒子在不同浸润性纳米滴管通道中的分布和沉积情况
    4.4 通道浸润性对纳米滴管通道中杂质界面流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水药一体化微灌施药效果影响因素及施药器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我国农药研究现状
        1.2.2 除草剂剂型与施药方法研究现状
        1.2.3 滴灌与微喷施药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
        1.2.4 农药含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4.1 水药一体化滴灌施药均匀性影响因素研究
        1.4.2 水药一体化微喷带施药均匀性影响因素研究
        1.4.3 施药装置的改进设计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方案设计与布置
    2.1 试验材料
    2.2 室内试验方案设计与方法
        2.2.1 滴灌带室内试验布置与方法
        2.2.2 微喷带室内试验布置与方法
    2.3 大田试验设计与布置
        2.3.1 试验区概况
        2.3.2 试验方案与布置
    2.4 测定指标
第三章 水药一体化滴灌施药均匀性研究
    3.1 不同长度滴灌带施药时间分析
        3.1.1 高锰酸钾与除草剂的施用时间对比分析
        3.1.2 不同长度滴灌带最佳施药时间确定分析
    3.2 玉米滴灌带随水施除草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3.2.1 水药一体化滴灌施药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分析
        3.2.2 不同长度滴灌带不同施药方法叶面积指数增加量分析
        3.2.3 不同长度滴灌带作物产量分析
    3.3 滴灌带水药一体化农药残留影响因素分析
        3.3.1 滴灌带长度对各土层农药残留量的影响
        3.3.2 不同长度滴灌带农药累积残留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药一体化微喷带施药效果研究
    4.1 微喷带不同位置水量分布试验分析
    4.2 不同浓度除草剂对除草效果的影响
    4.3 微喷带随水施除草剂均匀度分析
        4.3.1 沿微喷带方向杂草株防效均匀度分析
        4.3.2 垂直喷带方向杂草株防效均匀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药一体化微灌施药装置改进设计
    5.1 施药装置改进思路
        5.1.1 泵注法
        5.1.2 施药装置泵的选型
        5.1.3 施药装置的组成
    5.2 改进后施药器运行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山区公路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路面融冰化雪技术简介
        1.2.2 国内外自融冰型路面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智能喷洒除冰系统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融雪剂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方案和机理分析
    2.1 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方案
    2.2 AMS-3型抗凝冰微表处
        2.2.1 物理抗凝冰作用机理
        2.2.2 化学抗凝冰作用机理
        2.2.3 物理化学综合作用抗凝冰机理
    2.3 路面凝冻预警系统
        2.3.1 集成机理
        2.3.2 系统组成
        2.3.3 功能和特点
    2.4 自动喷洒除冰系统
        2.4.1 水源工程
        2.4.2 枢纽工程
        2.4.3 管网和喷洒头工程
第三章 主动抗凝冰系统关键技术
    3.1 抗凝冰微表处材料的选择和制备
        3.1.1 乳化沥青的制备
        3.1.2 集料和橡胶颗粒的选择及技术指标
        3.1.3 抗凝冰集料的制备
    3.2 抗凝冰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1 矿料级配设计
        3.2.2 拌和试验
        3.2.3 破乳时间试验
        3.2.4 粘聚力试验
        3.2.5 改性乳化沥青最佳用量
    3.3 抗凝冰性能研究
        3.3.1 确定抗凝冰材料析出条件
        3.3.2 确定封装材料最佳破裂温度
        3.3.3 确定临界温度和临界降雨(雪)量
    3.4 智能喷洒系统关键技术
        3.4.1 喷洒材料的选择
        3.4.2 喷洒量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效果评价
    4.1 抗凝冰微表处路用性能评价
        4.1.1 抗轮辙变形性能
        4.1.2 耐磨耗性能
        4.1.3 水稳定性
        4.1.4 抗滑性能
    4.2 智能喷洒除冰系统可靠性评价
        4.2.1 路面凝冻预警系统
        4.2.2 自动喷洒除冰系统
    4.3 系统综合抗凝冰性能评价
        4.3.1 静态法
        4.3.2 动态法
    4.4 系统经济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性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6)浅析国内几种微灌用水质处理过滤器的使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微灌用过滤器的历史发展概况
2目前国内几种微灌用过滤器
    2.1筛网过滤器
        2.1.1手动式筛网过滤器
        2.1.2自动反冲洗式筛网过滤器
    2.2沙过滤器
    2.3叠片式过滤器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过滤器过滤效果差, 多采用组合型过滤器
    3.2负担作业面积过小, 应向大型完整的过滤站系统发展
    3.3技术含量低, 发展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智能化过滤器
4结语

(7)北京市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苗圃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苗圃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外苗圃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北京市苗圃基本情况研究
        2.1.2 北京市苗圃用水情况研究
        2.1.3 北京市苗圃灌溉情况研究
        2.1.4 北京市节水型苗圃规划建设要素研究
        2.1.5 苗木灌溉用水定额研究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苗圃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3.1.1 北京市苗圃抽样调查情况
        3.1.2 北京市苗圃面积统计
        3.1.3 北京市苗圃苗木用途统计
        3.1.4 北京市苗圃育苗类型统计
    3.2 北京市苗圃用水情况调查分析
        3.2.1 北京市苗圃水源类型统计
        3.2.2 北京市苗圃用水量、用水开支统计分析
        3.2.3 北京市苗圃灌溉周期统计分析
    3.3 北京市苗圃灌溉情况调查分析
        3.3.1 北京市苗圃提水装置统计分析
        3.3.2 北京市苗圃输水装置统计分析
        3.3.3 苗圃灌溉方式统计分析
        3.3.4 苗圃排水工程统计分析
        3.3.5 苗圃保水措施情况
    3.4 北京市节水型苗圃建设要素分析
        3.4.1 苗圃选址
        3.4.2 苗圃区划
        3.4.3 苗圃灌溉系统
        3.4.4 苗圃管理系统
    3.5 苗木灌溉用水定额研究
        3.5.1 苗木生长规律及灌溉要点
        3.5.2 不同气候、时期苗圃灌溉要求
        3.5.3 土壤有效含水范围的确定
        3.5.4 北京地区常见树种苗木用水定额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附录A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调查表
附录B 苗圃辅助用地及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
附录C 北京市地方标准《标准化苗圃节水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附图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8)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灌技术研究
        1.2.2 湿度传感器在微灌技术中的运用研究
        1.2.3 压力补偿式滴头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系统组成和灌溉机理
    2.1 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原则和机理
        2.1.1 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原则
        2.1.2 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机理
    2.2 智能微灌系统组成
        2.2.1 水源工程
        2.2.2 首部枢纽工程
        2.2.3 输配水管网
        2.2.4 灌水器
        2.2.5 智能微灌控制系统
    2.3 灌溉水源工程
        2.3.1 雨水来源
        2.3.2 雨水收集
        2.3.3 雨水存储
        2.3.4 雨水净化
    2.4 中央绿化带输配水管网系统
        2.4.1 管网布置
        2.4.2 管道选材
        2.4.3 管道附件
        2.4.4 管网水力学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央绿化带微灌关键技术研究
    3.1 灌溉需水量计算
        3.1.1 单次灌水量
        3.1.2 蓄水池容积确定
    3.2 滴灌均匀度计算
        3.2.1 滴头筛选
        3.2.2 压力补偿式滴头水力特性
        3.2.3 滴灌均匀度计算
        3.2.4 滴灌均匀性试验研究
    3.3 智能控制系统
        3.3.1 湿度采集与数据处理
        3.3.2 灌溉功能
        3.3.3 供能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智能灌溉示范工程
    4.1 微灌示范工程概况
        4.1.1 水文气象条件
        4.1.2 地形地貌
    4.2 灌溉工程设计
        4.2.1 设计原理
        4.2.2 微灌工程平面布置
    4.3 雨水收集、过滤与储存
        4.3.1 雨水收集
        4.3.2 雨水过滤
        4.3.3 水源储存
    4.4 管道系统设计
        4.4.1 滴头、水阀及输水管道
        4.4.2 灌溉管网布置
    4.5 太阳能智控系统设计与集成
        4.5.1 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及基本框架
        4.5.2 系统硬件设计
        4.5.3 灌溉原则及灌溉系统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9)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微灌技术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微灌概述
        1.2.2 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概念
    1.3 我国微灌和研究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1.3.1 我国微灌的研究进展
        1.3.2 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1.4 存在的问题及切入点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我国微灌技术发展阶段的划分
    3.1 数据检索和处理
        3.1.1 数据采集
        3.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文献数量的分析
        3.2.2 研究机构分析
        3.2.3 载文期刊分析
        3.2.4 我国微灌研究发展的阶段划分
    3.3 学科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微灌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4.1 CiteSpace软件介绍
    4.2 数据来源与转换
    4.3 初始条件及阈值设置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核心作者分析
        4.4.2 代表机构分析
        4.4.3 研究热点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微灌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阈值设置
    5.2 结果与分析
    5.3 微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5.3.1 微灌智能化控制技术
        5.3.2 水肥一体化技术
        5.3.3 滴灌技术的应用及效益
        5.3.4 新型灌水器
        5.3.5 新型灌溉制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渗灌和微喷灌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设施蔬菜水肥应用现状
        1.1.1 设施蔬菜灌溉现状
        1.1.2 设施蔬菜施肥现状
    1.2 渗灌和微喷灌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1.2.1 微灌技术概述
        1.2.2 渗灌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研究
        1.2.3 微喷灌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上海市蔬菜灌溉施肥基本情况调研分析
    2.1 调研方法
    2.2 绿叶菜施肥灌溉情况分析
        2.2.1 绿叶菜施肥情况分析
        2.2.2 绿叶菜灌溉情况分析
    2.3 黄瓜施肥灌溉情况分析
        2.3.1 黄瓜施肥情况分析
        2.3.2 黄瓜灌溉情况分析
    2.4 本章小结
        2.4.1 不同蔬菜品种施肥灌水情况汇总比较
        2.4.2 存在问题与改进意见
第三章 渗灌技术在大棚番茄上的应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渗灌技术对大棚番茄生长的影响
        3.2.2 渗灌技术对大棚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3.2.3 渗灌技术对大棚番茄产量的影响
        3.2.4 渗灌技术对番茄大棚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渗灌技术在大棚青菜上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渗灌技术对大棚青菜生长的影响
        4.2.2 渗灌技术大棚青菜品质的影响
        4.2.3 渗灌技术对大棚青菜产量的影响
        4.2.4 渗灌技术对青菜大棚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喷灌技术在大棚青菜上的应用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微喷灌技术对大棚青菜生长的影响
        5.2.2 微喷灌技术大棚青菜品质的影响
        5.2.3 微喷灌技术对大棚青菜产量的影响
        5.2.4 微喷灌技术对青菜大棚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几种微灌技术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 李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2)
  • [2]纳米滴管通道表面浸润性对杂质沉积影响的研究[D]. 王吉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水药一体化微灌施药效果影响因素及施药器优化[D]. 石文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山区公路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研究[D]. 武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微灌技术在立体花坛中的应用[J]. 司丽芳. 中国园艺文摘, 2018(05)
  • [6]浅析国内几种微灌用水质处理过滤器的使用现状[J]. 刘旋峰,郭兆峰,石鑫,杨会民,刘小龙. 新疆农机化, 2017(03)
  • [7]北京市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研究[D]. 徐燕妮.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8]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研究[D]. 谭江涌.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9]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微灌技术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D]. 代利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10]渗灌和微喷灌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 张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几种微灌技术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