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中的应用

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中的应用

一、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金雅杰[1](2020)在《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研究》文中提出高铁酸盐,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剂,表现出优异的氧化、吸附、絮凝等去除污染物的协同功能,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的电化学法制备高铁酸盐存在的高能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能耗、工序简单的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方法和装置。采用自制气体扩散电极成功制备了高铁酸盐,并将其与传统电解法对比,探索了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温度、电解时间对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探究了 Fe3O4掺入量对Fe-Fe3O4复合阳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制备了气体扩散电极,该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氧气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为-0.054V(vs.Hg/HgO),远低于传统镍片的电极电位,可以满足电合成高铁酸盐的要求。(2)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高铁酸盐。通过优化电流密度、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三个工艺参数,确定在电流密度为7.5 mA/cm2、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6 mol L-1、温度为40℃为电合成高铁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3)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电流效率为28.54%,槽电压为0.756 V,电能单耗为2.57(kW·h/Kg)。与传统电解法相比,槽电压明显降低,电流效率有所提高,电能单耗比传统电解法降低了 72.60%。采用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具有非常显着的节能效果,因而具有工业应用前景。(4)电化学分析表明,高铁酸盐在生成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中间反应过程,其中会产生具有钝化性质Fe2O3膜,因此,有可能通过阳极的改进进一步提高电合成高铁酸盐的电流效率。(5)通过混合、压片、氩气气氛下烧结铁和四氧化三铁混合物,制备了致密度高、电阻小Fe-Fe3O4复合阳极。经参数优化表明,掺10%Fe3O4的复合阳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效果最佳,在电流密度为7.5-15 mA/cm2时的电流效率比纯铁高、电能单耗比纯铁少。随着Fe3O4掺入量的增多,Fe-Fe3O4复合阳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纯铁片在电流密度越高的情况下表面越容易钝化的现象,更适合高电流密度下电合成高铁酸盐。

王春艳[2](2012)在《结构性掺杂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及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高铁酸根的晶体结构是正四面体,但高铁酸钾中的高铁酸根呈略有畸变而扭曲的四面体结构,因此高铁酸钾晶型规则排列整齐即稳定性好,活泼性较差导致放电性能不稳定;而高铁酸钡中的钡离子成键时,对高铁酸根的正四面体结构影响较大,因此其分子排列不规则,使其具有较强的活泼性,放电性能非常好,而稳定性能较差。本文主要针对高铁酸钾的放电性和高铁酸钡的稳定性,从高铁酸钾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掺杂剂提高超铁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稳定性。在提高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的实验中,首先选择与高铁酸根结构相近的掺杂剂,此时阳离子的选择决定放电性能,本实验中银离子的效果最好;而G和H、溴酸钠等结构类似的掺杂中,G和H的放电效率可达82.91%和84.94%。研究不同比例掺杂对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5%G为最佳掺杂量。在高铁酸钾电池的放电过程中,考察了放电时环境温度对K2FeO4的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H和D的受温度的影响较大,G和B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但整体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增加放电性能增强。为了提高高铁酸钡的稳定性,选择与高铁酸根结构相似的L和E、H和结构完全不同的M等四种掺杂剂进行改性高铁酸钡。结果表明,掺杂了M的高铁酸钡在考察的近80天的时间里,纯度仅下降了3.07个百分点,明显的提高了高铁酸钡的稳定性;进一步研究了掺杂比例对高铁酸钡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比例掺杂的条件下1%的效果最好。通过对高铁酸钡进行动力学分析,同样得出,M是最佳掺杂剂。

雷斌[3](2011)在《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针对高铁酸盐的制备工艺及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对亚铬酸盐滴定法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先与砷酸盐滴定法进行比较,然后对样品溶解方式、亚铬酸盐溶液的pH值、硫磷混酸、溶液温度以及酸化时所需硫酸量一系列分析条件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其次用热化学氧化法制备高铁酸盐,对比考察了各种制备条件对高铁酸盐含量的影响。在Gas=O2, Na/Fe=6,升温速率为6℃/min条件下,于700℃持续煅烧Na2O2与Fe2O3混合物1h,得到含量为39.78%的高铁酸盐固体。通过纯化,可得到纯度为98.71%的高铁酸钾晶体,结合ICP、XPS、XRD、FT-IR、UV/VIS、SEM和TG-DTG多种测试手段对高铁酸钾进行表征,证明高铁酸钾是以K2Fe04形式存在,属于正交晶型结构(Pnma),其晶体形态饱满,外形为柱状,晶粒的两端有明显的锥形生长面。最后对高铁酸钾脱色染料废水进行了研究:(1)对偶氮染料废水进行脱色,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高铁酸钾的用量、氧化反应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和偶氮染料结构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偶氮染料有很强的脱色氧化作用。(2)对典型金属络合染料-直接耐晒翠蓝GL进行脱色,结合脱色前后染料吸光度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了最佳脱色条件。在室温下,4.0-6.0的pH范围内,3mg高铁酸钾对100mL浓度为100mg/L的直接耐晒翠蓝GL水溶液进行脱色,只需5min,脱色率就可达到99%。另外,本文还对过氧化氢氧化法进行了初步探析,通过实验证明:只有使用Fe(OH)3胶体作为铁源材料时,才能得到较为稳定的高铁酸盐,而且Fe(OH)3胶体不需要渗析,其用量范围为10-15mL;在制备过程中,EDTA的加入是为了确保高铁酸盐的生成;在制备高铁酸盐溶液时应使用NaOH溶液,其浓度应小于6 mol/L

王素琴[4](2011)在《用于碱性高铁电池的高铁酸钾的合成及稳定性的改善》文中提出高铁酸盐(Fe(Ⅵ))是铁的高氧化态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较大的电化学理论容量、合成原料来源丰富,放电产物Fe2O3·nH2O对环境无污染,且可以用做废水处理的絮凝剂。高铁酸盐可以用作废水和生活用水的处理剂及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可以用作高铁电池中的正极材料。高铁酸盐(Fe(Ⅵ))的主要制备方法有三种:电化学氧化法、干化学氧化法和湿化学氧化法。湿化学氧化法在目前被认为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合成工艺成熟、成本低、产品纯度较高等特点,但是目前的湿化学氧化法仍具有产率相对较低、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产品容量低等缺点。目前研究的高铁酸盐中K2FeO4最容易被合成,且通常作为合成其他高铁酸盐的中间体。且高铁酸盐均不稳定,容易分解,其中最稳定的高铁酸盐也是K2Fe04(固态时在干燥密封的条件下保存,每年分解0.1%)。由于K2FeO4的这些优点,使其受到更多关注。但是K2Fe04在水溶液介质特别是酸性介质中不稳定,在饱和KOH溶液中比较稳定,但是也会逐渐分解成Fe2O3·nH2O,从而降低其放电性能。针对合成K2Fe04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K2FeO4的不稳定性,本文作了如下研究:(1)概述了高铁酸盐的合成方法、纯度分析方法、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提出了超声波辅助合成K2FeO4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产率较高(53-59%)、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品容量高等优点。本文研究了影响制备K2FeO4纯度的因素(吸收氯气的温度、反应物的量、反应时间、分离和纯化工艺等)。通过铬法测定,合成出的产品纯度为95-96.8%。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合成出的K2FeO4为四面体结构,属于D2h (Pnma)空间群。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合成出的K2FeO4晶体为多面体柱状结构,约25-200μm长,1-10μm宽。红外光谱表明K2FeO4是以Fe原子为中心,与四个等价对称的O原子连接构成正四面体的结构。(3)研究了高铁酸钾电池中电极的组成、电解液浓度及放电倍率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高铁酸钾电极的循环伏安性能。结果显示,高铁酸钾与乙炔黑按照80:20的质量比混合制备的电极,在10mol·L-1 KOH溶液中,以0.25C的放电倍率放电性能最好。且高铁酸钾的纯度越高,放电性能也越好。本工艺合成出的高铁酸钾电池的容量均高于以前文献报道的容量。(4)为了增加高铁酸钾的稳定性,我们介绍了用有机化合物2,3-萘酞菁作为高铁酸钾的保护膜包覆在高铁酸钾的表面,包覆后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本章还研究了不同比例2,3-萘酞菁包覆K2Fe04后浸泡在电解液中不同时间的电化学性能。恒流放电测试显不K2FeO4的放电容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浸泡于10 mol.L-1KOH溶液中3 h,以0.25C的倍率放电到截止电压0.8 V,2,3-萘酞菁的包覆含量增加,K2Fe04的放电容量增大。但是浸泡时间为6 h后,2%的2,3-萘酞菁对于改善K2FeO4的容量更好。2,3-萘酞菁包覆的高铁酸钾浸泡于碱液中3-12 h,其容量大约可以增加26%-50%。开路电位曲线显示K2Fe04的稳定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弱,随着2,3-萘酞菁含量的增加而增强。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3-萘酞菁改善K2FeO4的稳定性的原因:2,3-萘酞菁包覆在高铁酸钾表面,对高铁酸钾电极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在短时间的浸泡过程中,减慢了高铁酸钾的分解;2,3-萘酞菁在高铁酸钾电极中还增强了电极中电子在界面之间的转移能力。(5)我们选择了与之结构类似的有机化合物酞菁作为高铁酸钾的保护膜。不同比例的酞菁包覆后的K2Fe0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发现K2Fe04晶体的表面也被酞菁部分包覆住,且酞菁的包覆含量越高,包覆的面积越大也越厚。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也显示酞菁包覆在了K2Fe04的上面。本章还研究了不同比例酞菁包覆K2FeO4后浸泡在电解液中不同时间的电化学性能。恒流放电测试显示浸泡在电解液中相同时间后,酞菁包覆的高铁酸钾电池阴极容量比未包覆高铁酸钾的高得多。通过用很少量的酞菁包覆高铁酸钾,浸泡在碱液中3-12h,超铁碱性电池的阴极容量大约可以增加21%-35%,略低于同比例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容量。开路电位也显示包覆后的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弱,随着酞菁包覆含量的增加而增强。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探讨了酞菁改善K2FeO4的稳定性的原因:酞菁包覆在高铁酸钾表面,对高铁酸钾电极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在短时间的浸泡过程中,减慢了高铁酸钾的分解;酞菁在高铁酸钾电极中增强了电极中电子在界面之间的转移能力。(6)介绍了使用有机化合物萘作为保护膜,研究其对高铁酸钾稳定性的改善。不同比例的萘包覆后的K2FeO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发现K2FeO4晶体的表面被萘部分包覆住,且萘的含量越高,包覆的面积越大越厚。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也显示萘包覆在了K2FeO4的上面。本章还研究了不同含量萘包覆K2FeO4后浸泡在电解液中不同时间的电化学性能。恒流放电测试结果显示通过用很少量的萘包覆高铁酸钾后浸泡在碱液中3-12 h,超铁碱性电池的阴极容量大约可以增加1.9%-49%,明显低于同比例2,3-萘酞菁及酞菁对高铁酸钾阴极容量的改善。开路电位显示K2FeO4的稳定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弱,随着萘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强。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探讨了萘包覆对高铁酸钾电极稳定性改善不大的原因:萘在高铁酸钾电极中没有增强电极中电子在界面之间的转移能力。萘只起到保护层的作用,部分阻碍了高铁酸钾和电解液的接触。

单润涛[5](2011)在《以赤泥为铁源制备高铁酸盐溶液及其处理湖泊水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杀菌、除臭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高铁酸钾存在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稳定性差等缺点,至今没有实现商业化。本文采用赤泥为铁源,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钠,分析了制备高铁酸钠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添加量等影响因素,在制备得到高铁酸钠溶液的基础上,制备高铁酸钾固体,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有关高铁酸盐的稳定性。得到如下结果:(1)在水浴加热60℃下反应35min,NaOH和NaClO过量30%时,制备的高铁酸钠溶液中高铁酸根离子达到最大值为2.78×103mg/L;(2)对制备的高铁酸钠溶液用饱和的KOH进行结晶处理,经过两次结晶后高铁酸钾固体纯度为93.56%;(3)对样品进行紫外扫描,其在508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结合XRD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高铁酸钾;(4)研究了温度、pH值、溶剂及保存容器等对高铁酸盐稳定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制备和保存条件下,用赤泥和三氯化铁两种铁源制备的高铁酸钠溶液放置8d后,发现用赤泥为铁源制备的高铁酸钠溶液稳定性较好。随着湖泊水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湖泊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湖泊水水质恶化。本文以开封龙亭湖水为对象,采用自制的高铁酸钠溶液(CFeO42-=0.102×103mg/L)对水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加入6ml自制的高铁酸钠溶液和30mg的硫酸铝时,藻类、浊度、氨氮、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64%、87.1%、82.59%、83.56%。以上研究表明用赤泥为铁原料制备高铁酸盐,把赤泥变废为宝是完全可行的,有利于扩展赤泥的利用空间。同时高铁酸钠溶液处理湖泊水得到良好的试验效果,为高铁酸盐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依据。

牛微[6](2010)在《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认为高铁酸盐是集消毒、氧化、絮凝、吸附等为一体的高效多功能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和各种生产废水的净化处理.除了水处理领域,高铁酸盐还可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合成、电池材料等制造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高铁酸盐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高铁酸盐制备、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王瑰丽[7](2010)在《关于高铁酸钾的性能及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文中认为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助凝、杀菌、除臭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且具有见效快、无残留毒性和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制备成本高,稳定性差,不能够长期保存等原因,不能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论文使用次氯酸盐氧化法进行高铁酸钾的合成,通过研究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在25℃,反应时间为60 min;增加碱浓度和添加少量硅酸钠能显着提高产率。本文研究传统EDTA法和亚铬酸盐法测试固体高铁酸钾的缺陷,并将其改进,且将改进的EDTA滴定法用于高铁酸钾浓度的测试。初步对高铁酸钾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碱的浓度能使高铁酸钾稳定性明显提高。碘酸钾对高铁酸钾稳定性不利;硅酸钠能显着提高高铁酸钾的稳定性。用高铁酸钾处理化工厂的废水,初始条件下(pH=6.8),在25 min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最高;高铁酸钾的投加量为30 mg·L-1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76 %,浊度、色度去除率达到80 %;酸性条件下(pH=4.5)时,高铁酸钾的投加量为25 mg·L-1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95 %,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8 %99 %,臭味也明显降低。

李瑞珍,张坤玲,张玮[8](2008)在《绿色多功能材料高铁酸钾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高铁酸钾是具有强氧化性和高选择性的绿色、无污染的多功能化学试剂,其在水处理、有机合成、化学电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分析应用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设想.

朱丽利[9](2008)在《高铁酸钾的电解合成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高铁酸盐(Fe(Ⅵ))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较大的电化学理论容量、原料来源丰富,本身及放电产物对环境无污染,不仅可用作废水和生活用水中的处理剂及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可以用作超级铁电池中的正极材料。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高铁酸盐(Fe(Ⅵ))的制备及应用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兴趣。在高铁酸盐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中,电化学方法以其对环境无污染和制备过程较简单易行等优点受到了关注。但在电化学制备过程中,在长时间和大电流电解的情况下,高铁酸盐生成的电流效率不是很高,进一步提高电化学合成高铁酸盐的电流效率是科学工作者们正在研究的热点。本论文概述了高铁酸盐的制备方法、纯度分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碱性溶液中铁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添加剂的种类、添加剂的浓度、配比等因素对电化学制备高铁酸钾的电流效率、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剂可以显着的提高电化学制备高铁酸钾的电流效率和高铁酸钾的浓度,KIO3和Na2SiO3作添加剂时,当添加的量为2mL即浓度为5.0mM时,高铁酸钾电解合成的电流效率最大,分别达到61.52%和56.65%。KI作添加剂时,当添加的量为1mL即浓度为2.5mM时,高铁酸钾电解合成的电流效率最大,达到59.34%。当三种助剂混合比1:1:1(KIO3:KI:Na2SiO3/mol),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浓度是2.17mM时对高铁酸钾合成最有利,可使电流效率升到82.5%。还研究了不同Na+/(Na++K+)([OH-]=16M)比例对直接电化学制备固体高铁酸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较低的温度下( 60℃),电解30min后,在10mol/LNaOH+6mol/LKOH溶液中生成高铁酸钾的电流效率可达45%;另外研究了超声波对电解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波能显着提高电解合成高铁酸钠的电流效率,当添加剂为(KIO3: KI: Na2SiO3/mol)1:1:1,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浓度是2.17mM时,在反应时间30min时电流效率可达到74.3%,6h后高铁酸钠的浓度达到55.21g/L。但是超声波对于电解合成高铁酸钾效果不明显。采用了计时电位法(CP)铁电极的电解过程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电解前的铁电极表面状态比较均匀,电解1h后电极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并影响到电极电位和电流效率。采用了循环伏安法(CV)在相对HgO/Hg电极[-1.4V~0.7V]扫描范围内,系统地研究了铁电极在碱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温度、电解液组成及添加剂等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铁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与文献显着不同,在曲线中扫描出了Fe(III)向Fe(VI)转化的中间产物Fe(V)的氧化峰,有可能是FeO43-(Fe(V)离子的存在形式)。并测试了铁电极在不种条件下碱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谱(IR)技术对K2FeO4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周艳[10](2008)在《高铁酸钾的电解法制备、表征及其在氧化合成醛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概述了高铁(Ⅵ)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K2FeO4电解法制备的研究,分析了K2FeO4的结构特征,探索了K2FeO4在氧化合成醛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K2FeO4在干燥环境中有较强的稳定性,能被用作水处理剂、消毒剂和选择性氧化剂等,但合成效率较低的制备方法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文在第二章探讨了电解液中14 mol·L-1 NaOH和13.5 mol·L-1 KOH的比例及其它电解条件对电解法制备K2FeO4过程中电流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结合循环伏安曲线,研究铁丝网电极在混合电解液中的阳极溶解行为;最后对所制备的K2FeO4样品用SEM、IR、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以NaOH和KOH体积比为6:4的混合液为电解液,在45℃、5 mA·cm-2电流密度及搅拌作用下,电解2.5 h,Fe(Ⅵ)的电流效率超过90%;(2)在混合碱液中,处于钝化状态的铁丝网电极表面的的钝化膜具有较高的溶解反应活性,随着电极电势的进一步正移,这层钝化膜较容易氧化为高铁化合物,基于钝化溶解机理表现的动力学特征,能定性地解释阻抗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反应机理的合理性;(3)在最佳条件下所制K2FeO4的形貌为棱柱状或块状,含有KOH和Fe2O3等杂质,在810 cm-1左右出现了一个Fe-O键的红外特征吸收峰。K2FeO4在有机物的选择性氧化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第三章研究了K2FeO4对苯甲胺和苯乙醇的选择性氧化规律,为K2FeO4氧化合成醛类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反应液最初pH=7、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5 min,K2FeO4投加量为反应理论氧化剂用量的2倍,得到苯甲醛的最高产率是70.1 %。加入催化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的量为氧化剂的1/4时,苯甲醛的产率比无催化剂时高出28.5%。此外,在pH=1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7 min,K2FeO4投加量为反应理论氧化剂用量的1.5倍,K2FeO4氧化苯乙醇得到苯乙醛的产率最高为78.5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量为氧化剂的1/5时,苯乙醛的产率高达96.4%。由于反应物反应活性的不同,造成以上两个合成最佳条件的差异。

二、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高铁酸盐的应用
        1.1.1 高铁酸盐在有机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1.1.2 高铁酸盐在水污染物处理方面的应用
    1.2 高铁酸盐的合成
        1.2.1 高温氧化法
        1.2.2 次氯酸盐氧化法
        1.2.3 电化学法
    1.3 高铁酸盐的分析方法
        1.3.1 铬酸盐法
        1.3.2 电化学法
        1.3.3 分光光度法
    1.4 气体扩散电极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主要试验药品和仪器设备
    2.2 试验装置
    2.3 试验方法
        2.3.1 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解制备高铁酸盐
        2.3.2 以Fe-Fe_3O_4复合材料为阳极电解制备高铁酸盐
        2.3.3 高铁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2.4 表征手段与测试方法
        2.4.1 X射线衍射
        2.4.2 接触角测试
        2.4.3 电化学测试
    2.5 电合成衡量指标
        2.5.1 槽电压
        2.5.2 电流效率
        2.5.3 电能单耗
第三章 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3.1 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
    3.2 气体扩散电极的物性表征
    3.3 气体扩散电极氧气还原反应的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
    4.1 高铁酸盐的合成和测试方法
        4.1.1 合成方法
        4.1.2 高铁酸根浓度的测试方法
    4.2 电流密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
        4.2.1 电流密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槽电压的影响
        4.2.2 电流密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4.2.3 电流密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流效率的影响
        4.2.4 电流密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能单耗的影响
    4.3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
        4.3.1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槽电压的影响
        4.3.2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4.3.3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流效率的影响
        4.3.4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能单耗的影响
    4.4 温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
        4.4.1 温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槽电压的影响
        4.4.2 温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4.4.3 温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流效率的影响
        4.4.4 温度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能单耗的影响
    4.5 电解时间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影响
        4.5.1 电解时间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槽电压的影响
        4.5.2 电解时间对电合成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
        4.5.3 电解时间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流效率的影响
        4.5.4 电解时间对电合成高铁酸盐电能单耗的影响
    4.6 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电化学分析
        4.6.1 阳极铁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4.6.2 阳极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e-Fe_3O_4复合阳极电合成高铁酸盐
    5.1 试验部分
        5.1.1 Fe-Fe_3O_4复合阳极的制备
        5.1.2 Fe-Fe_3O_4复合阳极电合成高铁酸盐
    5.2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介绍
附件

(2)结构性掺杂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化学电源
        1.1.1 化学电源简介
        1.1.2 化学电源应用
    1.2 高铁酸盐的制备和分析
        1.2.1 高铁酸盐的制备
        1.2.2 高铁酸盐的分析方法
    1.3 高铁酸盐的结构化学特性
    1.4 高铁酸盐的应用
        1.4.1 高铁酸盐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1.4.2 高铁酸盐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
        1.4.3 高铁酸盐在化学电源方面的应用
        1.4.4 高铁酸盐的其他的应用
    1.5 超铁电池放电性能研究
        1.5.1 超铁电池的放电机理
        1.5.2 掺杂剂对超铁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1.5.3 其他因素对超铁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高铁酸盐的制备
        2.1.1 实验使用器材与试剂
        2.1.2 高铁酸钾的合成
        2.1.3 高铁酸钡的制备
    2.2 高铁酸盐纯度分析
        2.2.1 分析试剂及配制
        2.2.2 分析原理
        2.2.3 数据处理
        2.2.4 高铁酸盐纯度分析过程
    2.3 超铁电池的制作及其性能测试
        2.3.1 电池材料
        2.3.2 电池组装
        2.3.3 电池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性掺杂对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研究
    3.1 改性高铁酸钾电池的制备
        3.1.1 掺杂剂
        3.1.2 改性高铁酸钾电池的制备
    3.2 结果讨论
        3.2.1 不同结构掺杂剂对高铁酸钾基放电性影响
        3.2.2 不同比例的掺杂剂对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影响
        3.2.3 温度对高铁酸钾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3.2.4 研磨方式不同对高铁酸钾电池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性掺杂对高铁酸钡稳定性提高
    4.1 改性高铁酸钡的制备
        4.1.1 掺杂剂
        4.1.2 改性高铁酸钡合成步骤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掺杂剂对高铁酸钡稳定性的影响
        4.2.2 不同配比 M 对高铁酸钡稳定性影响
        4.2.3 掺杂剂对高铁酸钡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4.3 高铁酸钡分解动力学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3)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铁酸盐的简介
    1.2 高铁酸盐的发展史
    1.3 高铁酸盐的制备工艺
        1.3.1 化学湿氧化法
        1.3.2 电化学氧化法
        1.3.3 热化学氧化法
    1.4 高铁酸盐的结构及其性质
        1.4.1 结构化学性质
        1.4.2 热力学数据
        1.4.3 光学数据
        1.4.4 穆斯堡尔谱数据
        1.4.5 磁化率
        1.4.6 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
        1.4.7 电化学性质
    1.5 高铁酸盐的定量分析方法
        1.5.1 砷酸盐滴定法
        1.5.2 铬酸盐滴定法
        1.5.3 循环伏安法
        1.5.4 分光光度法
        1.5.5 EDTA滴定法
    1.6 高铁酸盐的应用
        1.6.1 有机物氧化合成
        1.6.2 水处理
        1.6.3 电池正极材料
    1.7 论文的选题目的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亚铬酸盐滴定法的研究
    2.1 引言
    2.2 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纯高铁酸钾
        2.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2.2 实验方法
        2.2.3 高铁酸钾纯度的分析
        2.2.4 结果与讨论
        2.2.4.1 氧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2.2.4.2 漏斗型号的影响
        2.2.4.3 纯化次数的影响
        2.2.4.4 反应副产物、有机洗液及废碱的回收
    2.3 铬酸盐滴定法的改进研究
        2.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3.2 滴定分析步骤
        2.3.3 结果与讨论
        2.3.3.1 与砷酸盐滴定法比较
        2.3.3.2 固体样品溶解方式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3.3.3 铬酸盐溶液pH值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3.3.4 硫磷混酸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3.3.5 硫酸用量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3.3.6 温度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热化学氧化法制备高铁酸盐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2.2 合成步骤
    3.3 热化学氧化法制备工艺的研究
        3.3.1 高铁酸盐固体的分析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反应原料的选择
        3.3.2.2 反应器的选择
        3.3.2.3 保护气体的选择
        3.3.2.4 Na/Fe摩尔比对高铁酸盐含量的影响
        3.3.2.5 反应温度对高铁酸盐含量的影响
        3.3.2.6 反应时间对高铁酸盐含量的影响
        3.3.2.7 升温速率对高铁酸盐含量的影响
        3.3.2.8 滴定结果的比较
    3.4 高铁酸钾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
        3.4.1 表征与分析方法
        3.4.2 结果与讨论
        3.4.2.1 铬酸盐滴定分析
        3.4.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
        3.4.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分析
        3.4.2.4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3.4.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2.6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3.4.2.7 扫描电镜(SEM)分析
        3.4.2.8 热重(TG-DTG)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铁酸钾脱色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4.2.2 高铁酸钾的制备
        4.2.3 模拟偶氮染料废水的配制
        4.2.4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2.5 脱色实验
    4.3 处理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1 标准工作曲线
        4.3.2 初始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3 高铁酸钾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4 染料初始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5 反应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6 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4.3.7 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
        4.3.8 偶氮染料脱色的紫外光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铁酸钾脱色金属络合染料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1.2 高铁酸钾的制备
        5.1.3 模拟废水的配制
        5.1.4 脱色反应
        5.1.5 测试与分析
    5.2 处理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5.2.1 初始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5.2.2 高铁酸钾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5.2.3 染料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5.2.4 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5.2.5 直接耐晒翠蓝GL的脱色过程
        5.2.6 碳矿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高铁酸盐的初步探析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6.2.2 实验步骤与分析方法
    6.3 反应条件对高铁酸盐制备的影响
        6.3.1 与纯样的对比
        6.3.2 铁源材料的选择
        6.3.3 投料顺序的影响
        6.3.4 Fe(OH)_3胶体制备方式的影响
        6.3.5 Fe(OH)_3胶体用量的影响
        6.3.6 EDTA用量的影响
        6.3.7 碱溶液的选择
        6.3.8 NaOH溶液浓度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用于碱性高铁电池的高铁酸钾的合成及稳定性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铁酸盐的制备
        1.1.1 干氧化法
        1.1.2 湿氧化法
        1.1.3 电化学氧化法
    1.2 高铁酸盐的纯度分析
        1.2.1 亚砷酸盐法
        1.2.2 铬酸盐法
        1.2.3 分光光度法
        1.2.4 循环伏安法
        1.2.5 其他方法
    1.3 高铁酸盐的结构和性质
        1.3.1 高铁酸盐的结构
        1.3.2 高铁酸盐的磁化率
        1.3.3 高铁酸盐的稳定性
        1.3.4 高铁酸盐的溶解特性
        1.3.5 高铁酸盐的光学和热力学性质
        1.3.6 高铁酸盐的电化学性能
    1.4 高铁酸盐的应用
        1.4.1 高铁酸盐在电池中的应用
        1.4.2 高铁酸盐用作水处理剂
        1.4.3 高铁酸盐用作选择性氧化剂
    1.5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高铁酸钾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
        2.1.2 合成步骤及反应原理
        2.1.3 高铁酸钾的纯度分析
        2.1.4 X-射线衍射分析
        2.1.5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1.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高铁酸钾合成的影响因素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铁酸钾的电化学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高铁酸钾阴极的制备
        3.1.2 高铁酸钾电池的组装
        3.1.3 高铁酸钾电池的放电测试
        3.1.4 高铁酸钾电极的循环伏安性能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放电倍率的选择
        3.2.2 高铁酸钾与乙炔黑的混合比例及电解液浓度的选择
        3.2.3 高铁酸钾纯度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3.2.4 高铁酸钾的循环伏安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性能
    4.1 实验方法
        4.1.1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制备
        4.1.2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表征
        4.1.3 高铁酸钾电极的制备
        4.1.4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后电池的放电性能
        4.1.5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开路电位
        4.1.6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交流阻抗谱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扫描电镜分析
        4.2.2 红外光谱分析
        4.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2.4 未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放电性能
        4.2.5 2,3-萘酞菁包覆对高铁酸钾放电性能的影响
        4.2.6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开路电位
        4.2.7 2,3-萘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交流阻抗谱
    4.3 2,3-萘酞菁包覆膜与高铁酸钾(及分解产物Fe_2O_3·nH_2O)的分子间作用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性能
    5.1 实验方法
        5.1.1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制备
        5.1.2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表征
        5.1.3 高铁酸钾电极的制备
        5.1.4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组装成电池后的放电性能
        5.1.5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开路电位
        5.1.6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交流阻抗谱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5.2.2 红外光谱分析
        5.2.3 酞菁包覆前后高铁酸钾的放电性能
        5.2.4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开路电位
        5.2.5 酞菁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研究
    5.3 酞菁包覆膜与高铁酸钾(及分解产物Fe_2O_3·nH_2O)的分子间作用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萘包覆高铁酸钾的性能
    6.1 实验方法
        6.1.1 萘包覆高铁酸钾的制备
        6.1.2 萘包覆高铁酸钾的表征
        6.1.3 高铁酸钾电极的制备
        6.1.4 萘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组装成电池后的放电性能
        6.1.5 萘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开路电位
        6.1.6 萘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交流阻抗谱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萘包覆高铁酸钾的表征
        6.2.2 萘包覆高铁酸钾电池的放电性能
        6.2.3 萘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开路电位
        6.2.4 萘包覆高铁酸钾电极的交流阻抗谱研究
    6.3 萘包覆膜与高铁酸钾(及分解产物Fe_2O_3·nH_2O)的分子间作用力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以赤泥为铁源制备高铁酸盐溶液及其处理湖泊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 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
        1.1.2 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
        1.1.3 高铁酸钾的应用
    1.2 我国湖泊水处理现状
        1.2.1 我国湖泊水质现状
        1.2.2 湖泊水中藻类造成的不良影响
        1.2.3 湖泊水中藻类去除的方法
        1.2.4 高铁酸盐预氧化藻类的作用机理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3.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3.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高铁酸钾的制备
    2.1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品
        2.1.1 实验需要的仪器
        2.1.2 实验需要的药品
        2.1.3 赤泥中主要的化学成分
    2.2 实验方法及实验歩骤
        2.2.1 高铁酸钾制备工艺流程
        2.2.2 赤泥的预处理
        2.2.3 高铁酸钠溶液的制备过程
        2.2.4 高铁酸钾粗产品制备
        2.2.5 高铁酸钾的提纯过程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以赤泥为铁原制备高铁酸钠溶液的影响因素分析
        2.3.2 高铁酸钾的提纯工艺条件
    2.4 本章小结
3 高铁酸钾的表征
    3.1 实验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3.1.1 实验需要的仪器
        3.1.2 实验需要的药品
    3.2 高铁酸钾的检测方法
        3.2.1 高铁酸钾的初步判断
        3.2.2 高铁酸钾的定性检测
        3.2.3 高铁酸钾的定量分析
    3.3 高铁酸钾检测结果与分析
        3.3.1 高铁酸钾的X 射线衍射分析
        3.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铁酸钾溶液的最大吸收峰
        3.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铁酸钾的纯度
    3.4 本章小结
4 高铁酸盐稳定性研究
    4.1 高铁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分析
        4.1.1 温度对高铁酸钠浓度稳定性的影响
        4.1.2 pH 值对高铁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4.1.3 贮存容器对高铁酸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4.2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分析
        4.2.1 不同浓度的KOH 溶液对高铁钾稳定性的影响
        4.2.2 不同溶液对高铁酸钾的稳定性的影响
    4.3 两种铁原料制备的高铁酸钠溶液稳定性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高铁酸钠溶液处理湖泊水的试验研究
    5.1 主要仪器和药品
        5.1.1 试验中需要的主要仪器
        5.1.2 试验中需要的药品
    5.2 主要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公式
        5.2.1 主要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5.2.2 主要的计算公式
    5.3 水样水质
    5.4 试验过程及内容
    5.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1 高铁酸钠溶液对藻类去除的影响
        5.5.2 高铁酸钠溶液对水样浊度去除的影响
        5.5.3 高铁酸钠溶液预氧化对氨氮和COD 去除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铁酸盐的制备方法
    1.1 次氯酸盐氧化法
    1.2 电解法
    1.3 高温过氧化物氧化法
2 高铁酸盐的应用
3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4 结束语

(7)关于高铁酸钾的性能及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高铁酸钾的制备
        1.2.1 熔融法
        1.2.2 电解法
        1.2.3 次氯酸盐氧化法
    1.3 高铁酸钾的结构
    1.4 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
        1.4.1 高铁酸钾的氧化性
        1.4.2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
    1.5 高铁酸钾的测试方法
        1.5.1 亚铬酸盐法
        1.5.2 砷酸盐法
        1.5.3 EDTA 滴定法
        1.5.4 分光光度法
        1.5.5 循环伏安法
        1.5.6 量气法
    1.6 高铁酸钾的应用
        1.6.1 高铁酸钾用作水处理剂
        1.6.2 高铁酸钾用作绿色有机合成的氧化剂
        1.6.3 高铁酸钾作为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1.6.4 其它领域的应用
    1.7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选题意义
        1.7.2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2.1 高铁酸钾的制备
        2.1.1 选择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3 实验原理
        2.1.4 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
        2.1.5 实验结果
        2.1.6 结果讨论
    2.2 对高铁酸钾的产率的影响因素
        2.2.1 反应时间对高铁酸钾产率的影响
        2.2.2 反应温度对高铁酸钾产率的影响
        2.2.3 添加剂对高铁酸钾产率的影响
        2.2.4 结果讨论
    2.3 测定高铁酸钾纯度的方法探讨
        2.3.1 EDTA 法
        2.3.2 亚铬酸盐滴定法
        2.3.3 结果讨论
    2.4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
        2.4.1 碱浓度对高铁酸钾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2.4.2 添加剂对高铁酸钾稳定性的影响
        2.4.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用高铁酸钾处理化工厂的废水
    3.1 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的几个指标
        3.1.1 COD_(Cr)的测定方法
        3.1.2 色度的测定
        3.1.3 浊度的测定
    3.2 用高铁酸钾降解化工厂废水中有机物的实验
        3.2.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不同量的高铁酸钾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的效果
        3.2.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8)绿色多功能材料高铁酸钾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铁酸钾的基本性能
2 高铁酸钾的应用
    2.1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2.1.1 去除水中无机污染物
        2.1.2 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2.1.3 杀菌、消毒、除藻作用
        2.1.4 除臭
        2.1.5 饮用水消毒
    2.2 高铁酸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2.1 在水相中氧化有机物
        2.2.2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氧化有机物
        2.2.3 在有机物溶剂中用多孔性固体作催化剂控制产率和选择性
    2.3 高铁酸钾在电池材料方面的应用
    2.4 高铁酸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3 研究展望

(9)高铁酸钾的电解合成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高铁酸钾的基本性质
        1.1.1 高铁酸钾的结构
        1.1.2 高铁酸钾的电化学性质
        1.1.3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和动力学
        1.1.4 高铁酸钾的光学性质
        1.1.5 高铁酸钾的热力学性质
    1.2 高铁酸钾的分析方法
        1.2.1 砷酸盐法
        1.2.2 铬酸盐法
        1.2.3 分光光度法
        1.2.4 循环伏安法
        1.2.5 量气法
    1.3 高铁酸钾的合成
        1.3.1 次氯酸盐过氧化法
        1.3.2 高温过氧化物法
        1.3.3 化学-电解氧化法
        1.3.4 电解法
    1.4 高铁酸钾的应用
        1.4.1 高铁酸钾作为污水和饮用水的新型处理剂
        1.4.2 高铁酸钾作为洁净有机合成的氧化剂
        1.4.3 作为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1.4.4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药品
    2.2 电解制备高铁酸钾
        2.2.1 电解装置示意图
        2.2.2 电解法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3.1 阳极的制备及预处理
        2.3.2 实验步骤
        2.3.3 高铁酸钾晶体的提纯和干燥
        2.3.4 K_2FeO_4 的纯度分析
    2.4 电化学测试
        2.4.1 实验条件
        2.4.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5 材料的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电解制备高铁酸钾工艺研究
        3.1.1 添加剂种类对合成高铁酸钾的影响
        3.1.2 添加剂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3.1.3 添加剂配比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3.1.4 混合碱中NaOH 含量对电流效率和电解浓度的影响
        3.1.5 长时间下添加剂对电解合成高铁酸钾电流效率的影响
    3.2 超声波对高铁酸钾合成的影响
        3.2.1 超声波简介
        3.2.2 超声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3.2.3 超声波原油破乳的机理
        3.2.4 超声波对电解法制取高铁酸盐的影响
    3.3 水溶液中Fe(Ⅵ)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动力学研究
        3.3.1 Fe(Ⅵ)化合物水溶液的稳定性
        3.3.2 添加剂与Fe(Ⅵ)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3.4 电极电位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3.4.1 电极面积对电解合成K_2FeO_4 浓度的影响
    3.5 固体高铁酸钾的提纯和干燥工艺研究
    3.6 铁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
        3.6.1 铁电极在KOH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特性
        3.6.2 不同条件下铁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
        3.6.3 添加剂对铁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的影响
        3.6.4 混合碱中NaOH 含量对铁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的影响
    3.7 高铁酸钾的表征分析
        3.7.1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3.7.2 红外光谱(IR)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高铁酸钾的电解法制备、表征及其在氧化合成醛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高铁酸钾的结构和稳定性
        1.2.1 高铁酸钾的结构
        1.2.2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及其动力学
    1.3 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
        1.3.1 化学湿法
        1.3.2 化学干法
        1.3.3 电解法
    1.4 高铁酸钾的应用
        1.4.1 高铁酸钾在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1.4.2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4.2.1 生活饮用水的杀菌消毒
        1.4.2.2 饮用水水源的除藻
        1.4.2.3 水中化学污染物的去除
        1.4.3 高铁酸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4.3.1 在水溶液或非水体系中氧化有机物
        1.4.3.2 在催化剂存在下氧化有机物
    1.5 苯甲醛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1.5.1 苯甲醛的性质及用途
        1.5.2 苯甲醛的绿色制备方法
        1.5.2.1 甲苯氧化制苯甲醛
        1.5.2.2 三氧化二锰法
        1.5.2.3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1.5.2.4 近临界水法
    1.6 苯乙醛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
        1.6.1 苯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1.6.2 苯乙醛的制备方法
        1.6.2.1 苯乙醛的工业生产法
        1.6.2.2 环氧苯乙烷催化异构为苯乙醛
        1.6.2.3 以Mn(III)/Mn(II)为电解煤质合成苯乙醛
        1.6.2.4 以苯并咪唑盐和苄基氯为原料合成苯乙醛
    1.7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第二章 K_2FeO_4的电解法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方法
        2.1.1 化学试剂与测试仪器
        2.1.2 阳极的预处理
        2.1.3 电解合成Fe(Ⅵ)溶液
        2.1.4 分光光度法测定Fe(Ⅵ) 浓度
        2.1.5 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及极化曲线测试
        2.1.6 固体K_2FeO_4 的制备
        2.1.6.1 固体K_2FeO_4 初级产品的制备
        2.1.6.2 产品纯化
        2.1.6.3 纯度分析
        2.1.7 固体K_2FeO_4 的表征
    2.2 电解条件对电解法制备Fe(Ⅵ)的影响
        2.2.1 搅拌、静置及超声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2.2.2 混合电解液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2.2.3 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2.2.4 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2.2.5 电解前后阳极表面状态的变化
        2.2.6 小结
    2.3 铁丝网电极在NaOH-KOH 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2.3.1 铁丝网电极反应过程研究
        2.3.2 混合电解液中铁丝网电极的阳极行为
        2.3.3 小结
    2.4 固体K_2FeO_4 的结构表征
        2.4.1 结晶条件的选择
        2.4.2 K_2FeO_4 的结构分析
        2.4.3 小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K_2FeO_4在氧化合成醛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
    3.1 K_2FeO_4 氧化苯甲胺制备香料苯甲醛
        3.1.1 化学试剂与测试仪器
        3.1.2 制备方法
        3.1.2.1 实验步骤
        3.1.2.2 产物分析方法
        3.1.3 苯甲醛的标准曲线
        3.1.4 产物分析
        3.1.5 pH 值对产率的影响
        3.1.6 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3.1.7 K_2FeO_4 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3.1.8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1.9 催化剂的影响
        3.1.10 反应机理设想
        3.1.11 小结
    3.2 K_2FeO_4 氧化苯乙醇制备苯乙醛
        3.2.1 化学试剂与测试仪器
        3.2.2 制备方法
        3.2.3 苯乙醛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产物分析
        3.2.5 反应体系pH 值的影响
        3.2.6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7 K_2FeO_4 投加量对苯乙醛产率的影响
        3.2.8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9 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
        3.2.10 反应机理探讨
        3.2.11 小结
    3.3 K_2FeO_4 氧化苯甲胺与苯乙醛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或送审的论文
致谢

四、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电合成高铁酸盐的研究[D]. 金雅杰.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结构性掺杂提高超铁电池放电性及稳定性研究[D]. 王春艳. 东北石油大学, 2012(03)
  • [3]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D]. 雷斌. 吉林大学, 2011(09)
  • [4]用于碱性高铁电池的高铁酸钾的合成及稳定性的改善[D]. 王素琴. 中南大学, 2011(12)
  • [5]以赤泥为铁源制备高铁酸盐溶液及其处理湖泊水的试验研究[D]. 单润涛. 中北大学, 2011(10)
  • [6]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应用[J]. 牛微.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7]关于高铁酸钾的性能及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D]. 王瑰丽.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3)
  • [8]绿色多功能材料高铁酸钾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瑞珍,张坤玲,张玮.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9]高铁酸钾的电解合成及影响因素分析[D]. 朱丽利. 重庆大学, 2008(06)
  • [10]高铁酸钾的电解法制备、表征及其在氧化合成醛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 周艳. 华侨大学, 2008(04)

标签:;  ;  ;  ;  

高铁酸盐在有机氧化合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