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函数表

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函数表

一、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的函数表(论文文献综述)

申跃[1](2018)在《波导中基于球谐波的双螺旋线阵宽容性设计及三维定位研究》文中指出在水声研究中,对水下目标的主被动探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被动定位是利用接收阵接收含有噪声的目标辐射声波信号从而估计目标的位置信息,由声波估计位置是一个逆问题推断。而主动探测定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对目标的有效照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点在于海洋波导中传播的声波信号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信号,因而单纯使用反演的方法会因为这些参数的不确实性导致定位性能的下降。因此定位这个逆问题推断的关键在于宽容性和稳定性。从统计学/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将接收阵的接收数据建模为随机过程,定位的统计量是估计量。考虑到声源或者目标在每个时刻只会出现在空间上的某个点上,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即具有狄拉克Delta函数的性质。这是定位的自然性质。我们要实现定位,自然希望定位能力也做到Delta函数,估计只在正确的位置上有值,而在其他位置上为零。将接收的声波随机过程使用希尔伯特空间几何描述,即使用一组完备正交归一基函数如球谐波函数来表示,将定位这一推断问题与希尔伯特空间中基函数弥足珍贵的正交性相关联,做到空间致广大。进而在广阔的空间上设计定位算法,尽可能逼近Delta函数,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宽容性。一个Dirac Delta函数由无穷可列个基函数合成,例如2球空间上的球谐波函数是典型的这一类基。为了得到足够多的基函数,需要接收阵也具有“完备性”,以得到声波函数在不同球谐波基函数上的投影系数。海洋波导环境是上下有界,左右无界的三维波导,所以海洋波导中目标的位置也应该是三维的,因而要求具有三维定位能力,这就要求接收阵具备不同取向的三维采样,同时要求阵元的布放可对不同阶次球谐波函数进行采样。本论文中提出了两条三维阵的设计准则,分别从球谐波分解性能和抗扰动能力角度设计接收阵的孔径和阵元位置,第一条准则是从分解球谐波函数出发,为了提高接收阵分解球谐波函数系数的准确性,要求接收阵的阵元位置对不满足球谐波函数之间正交性的误差尽可能小;第二条准则是从抗扰动能力出发,设计接收阵阵元位置使得阵元位置失配对球谐波分解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文提出的三维阵设计准则适用于任意三维阵,文中主要取DNA的双螺旋线阵结构进行设计。当目标辐射信号淹没在噪声和干扰中时,依靠被动探测难以实现目标的定位。此时可考虑主动方法。主动探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将发射能量聚焦到目标位置而使其他位置的能量达到最小,即有效照射,降低混响,从而有效提高信混比或信噪比,通过发射-接收的互动及迭代提高定位的性能。由于我们无法确知信道的知识,有效照射同样也是一个推断问题,同时发射-接收互动与迭代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在接收双螺旋线阵的基础上,设计了接收和发射阵均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复合阵,以发射阵为主螺旋结构,以每个发射阵元为中心,再嵌套一个接收双螺旋线阵,并利用接收信号和声场模型知识指导发射信号,实现收-发互动,提高定位性能。

屈檀[2](2016)在《复杂介质球对矢量有形光束的散射及操控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磁(光)波与手征介质及各向异性介质粒子的相互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在微波天线、生物医学诊断、光学操控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对于矢量有形光束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各种矢量有形光束场的产生、调控和传输及对均匀各向同性粒子的散射特性研究,对于手征及各向异性介质粒子与矢量有形光束的相互作用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论文利用解析方法研究了手征及各向异性介质球对贝塞尔光束、高阶厄米-高斯光束、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及不同偏振的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散射特性,并对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和不同偏振的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作用在介质球上的辐射力和扭矩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别利用沿圆锥面的平面波叠加和矢量波方法推导了轴棱锥零阶贝塞尔光束、零阶和高阶贝塞尔光束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形式。根据手征介质球的内场本征模展开及电磁散射理论研究了手征介质球对轴棱锥零阶贝塞尔光束和零阶贝塞尔光束的散射场。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球的内场本征模球矢量波函数展开,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球对高阶贝塞尔光束的散射解析解。数值分析了轴棱锥零阶贝塞尔光束和零阶贝塞尔光束的半圆锥角、光束中心位置、手征参数及粒子尺寸等对散射强度角分布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高阶贝塞尔光束的拓扑荷、半圆锥角、斜入射角、各向异性介电参数和磁导率张量、尺寸参数等对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球的散射强度的影响。2.利用复源点方法和坐标旋转加法定理将高阶厄米-高斯光束在任意粒子坐标系进行展开,推导出任意坐标系下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系数具体形式,详细讨论了不同模阶数的高阶厄米-高斯光束展开系数的收敛性。根据各向异性介质球的内场本征模展开及散射场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形式,结合电磁场的连续性边界条件,得到单轴各向异性、等离子体和铁氧体各向异性介质球对任意方向入射的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的散射解析解。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球内场寻常波和异常波两种本征模场分布。数值计算了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离轴斜入射各向异性介质球的散射强度随光束模阶数、入射角、各向异性介电常数张量元、磁导率张量元、粒子尺寸、光束中心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规律。3.基于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的复源点展开方法及厄米多项式与拉盖尔多项式的转换关系,推导出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形式。结合电磁场切向连续边界条件,得到散射系数和内场展开系数表达式。研究了手征介质球对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散射特性,给出了手征介质球的内场本征模强度分布。光束展开系数的收敛结果及与文献对比的散射结果验证了本文理论和程序的正确性。数值分析了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径向模阶数、拓扑荷、束腰宽度、手征参数大小和正负及手征介质球尺寸等对散射强度分布的影响。4.研究了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对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球的散射特性、辐射力和扭矩变化规律。根据电磁散射理论,在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入射场、各向异性介质球内场及散射场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基础上,应用连续性边界条件推导出散射场解析解。根据经典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得到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对各向异性介质球的辐射力和扭矩表示为入射场和散射场展开系数的形式。数值分析了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径向模阶数、拓扑荷数、各向异性介电参数和磁导率张量元、粒子尺寸等对辐射力和扭矩的影响。5.利用角谱展开方法得到线偏振、圆偏振、径向偏振、角向偏振和非偏振等不同偏振态下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电场和磁场分量表达式。通过指数函数和连带勒让德函数的正交性推导出不同偏振态下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展开系数的积分表达式,研究了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球对任意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散射解析解、光束作用在粒子上的辐射力和扭矩。数值分析了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偏振模式、光束拓扑荷、各向异性介电参数、粒子尺寸等对散射强度分布、辐射力和扭矩变化影响。

王治超[3](2016)在《高斯波束对圆盘粒子声辐射力的研究》文中指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处于声场微小粒子会受到声波对其作用,我们将这种作用力称为声辐射力。利用声辐射力,可以实现对微小粒子(如原子,细胞器,DNA等)的捕获和操控。入射高斯波束对粒子辐射力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热点,在生命科学、物理学、物理化学、超声医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大多数对微小粒子研究热点集中在球形粒子和柱形粒子上,但是在声辐射力的应用科学领域,也存在外形像圆盘等粒子,然而对于它们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在扁椭球坐标系下利用散射法,将入射高斯波束对声场中圆盘粒子的散射声场进行求解,对声场中高斯波声辐射力进行理论推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扁椭球坐标系下的扁椭球波函数和球坐标系下的球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平面波在球坐标系中的级数展开法,将球谐函数变换为扁椭球波函数,推导出平面波在扁椭球坐标系中的级数展开。根据高斯波在球坐标系下的级数展开,计算高斯波束因子,最后推导出高斯波在扁椭球坐标系中的级数展开,并分别对平面波和高斯波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扁椭球坐标中,平面波的级数展开法和解析式的仿真结果一致,高斯波也有相同的结果。这表明本文利用球函数变换为扁椭球波函数,对平面波和高斯波的级数展开是可行的。(2)当粒子处于高斯波声场中时,会受到声场的作用,同时会产生散射波,根据声波动理论,分别研究流体介质中液体圆盘、刚性圆盘、固定刚性圆盘在入射高斯波的作用下的散射情况,根据粒子边界条件的不同,推导出了扁椭球坐标系中不同边界条件下散射系数的表达式,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圆盘粒子声辐射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根据声辐射力理论,将入射高斯波按照在扁椭球坐标系中扁椭球波函数展开形式代入,分别推导出了刚性圆盘的平面波声辐射力的表达式和高斯波声辐射力的表达式,通过数值仿真,研究辐射力随着频率以及波束宽度影响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刚性圆盘粒子在高斯声场中所受的声辐射力与粒子所受声波的频率和波束宽度有关,当波束宽度相对波长较大时,高斯波束可以近似看作为平面波,其辐射力随ka的变化规律与平面波的基本一致;当声波频率ka数值达到2.5时,此时辐射力为最大值,当声波频率ka数值在1到1.5之间时,声辐射力随着ka变化比较缓慢,当声波频率ka数值1.5到2.5之间变化时,辐射力随着ka变化比较迅速。

杨帅赛[4](2015)在《阻抗匹配介电超常材料实现任意相位变换及器件应用》文中提出超常材料是一种人工亚波长结构,因其拥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奇特的电磁特性成为研究热点。变换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实现超常材料从相位、路径等方面灵活地操控电磁波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和设计工具。利用超常材料可以设计出具有特殊电磁功能的新型光器件,如光束平移器、电磁场会聚器和偏振旋转器等。基于有限嵌入坐标变换已提出的光分束器和偏折器,其功能的实现均依赖于不规整的器件外形,不易于集成。本文以变换光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反变换方法作为设计工具,设计出平板变换介质即超常材料来操控电磁波相位,实现波前的任意变换、偏振分束。并将二维的相位变换扩展到三维坐标下,利用所设计的介质圆柱产生截面场分布可控的空心光束。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1.研究利用阻抗匹配平板变换介质操控相位变换实现偏折器和分束器。基于等光程原理,我们提出了反变换方法来获得外形平整的器件。根据空间变换,建立坐标映射关系,得到阻抗匹配非磁性偏折器的材料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非线性的坐标变换来实现阻抗的匹配,保持色散关系不变获得非磁性的变换介质。在偏折器实现的基础上,对两正交的偏振态选择偏转不同的角度计算得到两组参数,将其结合到一块各向异性介质板实现偏振分束。所设计的介质板能有效的操控输出光束的相位和偏转方向,而不依赖于器件的外形。最后对所设计的器件进行了全波仿真验证。本文提出的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设计在光频段具备全电介质、无损和宽带特点的器件。2.研究基于三维相位变换,设计阻抗匹配的介质圆柱有效地将入射波前转换成任意波前,从而产生空心光束的方法。利用反变换法,建立3D相位变换关系,得到平面波前变换成偏折波前的材料参数。利用此电磁材料操控出射光束的相位,产生发散和会聚的截面场分布呈单环的空心光束。该阻抗匹配变换介质理论上是无反射的,有利于获得非常高的转换效率。在单环空心光束实现的基础上,将实现波前不同偏转的两组材料参数结合在同一介质圆柱,得到了截面能流呈现双环分布的空心光束,并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方法进行仿真分析。

熊路[5](2014)在《典型非圆截面柱壳的声振固有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的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的一部分研究内容。论文的目标是研究工程应用中的两类典型非圆截面柱壳(或由于制造偏差所导致):椭圆柱壳以及单层偏心圆柱壳的声振特性。基于波传播法,并根据这两类壳体的几何特征以及与周围介质的耦合情况,采用了双Fourier级数展开法、传递矩阵法对真空中、内部充液和浸没在流场中几种情况下的椭圆柱壳和单层偏心圆柱薄壳的声振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着重探讨了椭圆度、偏心率以及静水压力等参数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并与理想的圆柱壳模型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对于这类非圆截面柱壳低噪声制造工艺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对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作用。论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况,首先评述了真空中圆柱壳声振特性的研究、流场-圆柱壳耦合系统声振特性的研究以及圆柱壳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概况。接着回顾了目前非圆截面柱壳在真空中、与流场耦合情况下的声振特性研究以及关于非圆截面类柱壳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概况。文中第二部分以真空中椭圆柱壳的自由振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波传播法与模态叠加法,将其位移模式以双Fourier级数形式展开。根据其截面的曲率半径表达式,通过一系列数学运算,将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组转换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并通过截断使得周向模态之间互相解耦,并由此求解出椭圆柱壳在不同参数下的自振频率。对影响结构固有频率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这些参数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接着对真空中单层偏心圆柱薄壳的自由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偏心圆柱壳截面的几何特性出发,将偏心圆柱薄壳问题转化为一个变厚度圆柱薄壳问题。鉴于此时不宜继续采用Fourier级数展开法的特点,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壳体的自由振动方程,并引入精细积分法以确保计算精度,得到固有频率的特征方程。计算并分析几个主要参数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柱壳类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储液容器以及水下结构中,由于流体的存在,此时结构的振动会与流体中的声场耦合形成一种声-固耦联振动。论文第四部分则是根据这一情况对内部充液以及浸没在流场中两种情况下椭圆柱壳的声-固耦合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壳体状态向量之间的传递矩阵来建立椭圆壳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而声介质的波动方程则采用椭圆柱坐标系下的Helmholtz方程来描述,通过求解椭圆柱坐标系下的Helmholtz方程,讨论了椭圆柱坐标下声压的解析表达式。探讨了声压载荷以及椭圆度带来的影响。接下来对内部充液以及浸没在流场中两种情况下偏心圆柱壳的声-固耦合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传递矩阵建立偏心壳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根据柱坐标系下的Helmoltz方程将声压解析式以Bessel函数表达。讨论了耦合系统固有频率与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声压载荷以及偏心率带来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充液容器结构或水下结构一般都会受到静水压力的影响。文中第六和第七部分则分别对静水压力下的充液与浸没在流场中的椭圆柱壳、偏心圆柱壳的声-固耦联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传递矩阵建立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并将静水压力所产生的预应力计入到其振动方程中。分析了主要参数.(如静水压力)对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同时,对于浸没在流场中的椭圆柱壳和偏心圆柱壳,提出了根据结构基频与静水压力关系来预报其弹性失稳压力的方法,为水下椭圆柱壳以及偏心圆柱壳临界载荷的无损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论文给出了不同介质条件下椭圆柱壳和偏心圆柱壳自振频率的计算方法,较为系统的对不同情况下两种非圆截面柱壳的声振特性展开分析,为后续对这两种壳体更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与实际工程应用中对这两种特殊壳体结构的减振降噪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另外,论文中提出的根据结构基频预报结构弹性临界失稳压力的方法亦可为水下椭圆柱壳以及偏心圆柱壳临界载荷的无损预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吴越[6](2013)在《圆周轨迹SAR三维成像算法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表明圆周轨迹SAR是一种新兴的SAR体制,采用圆周运动轨迹代替传统SAR的直线运动轨迹。圆周轨迹SAR以圆周轨迹运行,实现了空域频谱的拓展,能够比传统的直线SAR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同时根据其运动轨迹的特殊性,圆周轨迹SAR还具备三维分辨能力,也就是区分高度向目标的能力,在地形勘探、军事三维地形图构建、农事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围绕圆周轨迹SAR三维成像所涉及的成像理论、回波建模、成像算法等内容,开展了如下研究:1、类比CT成像,研究了圆周轨迹SAR的成像机理,并指出了两者的异同;分析了圆周轨迹SAR的分辨率及距离、方位二维采样准则,为圆周轨迹SAR成像奠定了理论基础。2、根据空间几何构型,建立了圆周轨迹SAR回波模型,导出了距离历史,分析了回波信号特性,分析了其系统相移函数,为圆周轨迹SAR成像提供了理论指导。3、分析了圆周轨迹SAR三维成像的可行性,研究了圆周轨迹SAR三维时域反投影算法和三维频域重建算法,给出了信号处理流程,完成了点、面目标的二、三维仿真,为圆周轨迹SAR成像提供了直接的技术途径。

王科[7](2013)在《改进的斜坡三维极限平衡法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灾害给建筑设施、水利工程、铁路工程、公路等带来严重损失。建立在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与静力平衡基础上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是国内外分析边坡稳定性最常用的方法,二维极限平衡法假设边坡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只用有限数量的二维剖面代替真实的三维空间滑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忽略了横向边界的影响,计算结果过于保守。三维极限平衡法则考虑了滑裂面侧面的阻滑力,其结果更能反应实际情况。本文在研究已有三维极限平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新方法,同时将本文方法应用到两个工程实例中。论文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同时考虑了条间作用力和底滑面剪切力的方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假定作用在底滑面的剪切力与主滑方向的夹角,该夹角可用分布函数表示,不同的分布函数能反映出滑面的不对称性,同时假定条柱的分界面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根据每个条柱在空间三个方向的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边坡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2.根据改进的三维极限平衡法的基本原理,采用VC++语言自行开发了可视化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计算斜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程序可方便地计算出滑坡的安全系数、各条块的滑动力与抗滑力,实现了改进的三维极限平衡法、Janbu法、Sarma法的程序计算。3.以九子崩塌堆积体和茅坪滑坡为工程分析实例,应用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二维极限平衡法、二维有限元法、三维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中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4.采用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三维Sarma法和三维Janbu法计算出斜坡不同剖面处的水平滑动力和抗滑力,为防护治理措施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横剖面的水平滑动力和抗滑力呈现两边小,中间大的分布。

史晓鸣[8](2011)在《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全机组合体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针对超声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国飞行器设计研制的实际需要,开展超声速、高超声速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以及全机组合体超声速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分析方法研究,完成了如下研究内容:发展和完善了结合CFD的当地流活塞理论,推导了微分形式表示的任意外形曲面垂直于物面方向振动产生的下洗速度表达式和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旋成体机身、对称翼型升力面非定常气动力的表达式,将当地流活塞理论推广应用到带攻角三维升力面和旋成体机身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中,为全机组合体的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设计了翼-身-舵组合体模型,开展了风洞测压试验,验证了CFD数值模拟求解Euler方程和N-S方程来获取准确的当地流参数的方法。针对以往当地流活塞理论仅应用于升力面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尚未在旋成体机身上应用和验证的情况,设计了旋成体机身测压模型和激励装置,利用高超声速风洞进行动态测压试验,测量不同来流马赫数及攻角下振动模型的压力分布,验证了结合CFD的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旋成体弹身非定常气动力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开发了利用CFD数值求解当地流参数,当地流活塞理论计算非定常气动力进行全机组合体大攻角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计算的成套方法和程序。颤振计算结果接近非定常气动力采用CFD数值方法计算的CFD/CSD直接耦合的方法,而计算速度却提高了百倍以上。以典型翼-身组合体飞行器为算例,研究了攻角对组合体颤振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马赫数下攻角使得颤振边界大幅下降,必须在设计中加以重视;以及复杂组合体和多模态自由度耦合条件下,不同模态耦合程度的变化会引起颤振边界非单调性变化。通过调节控制系统中敏感元件的位置参数,研究了敏感元件位置改变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串联结构陷幅滤波器提高了系统的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为飞行器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论。

张满栋[9](2010)在《电镀CBN硬珩轮珩齿机理及动态仿真分析》文中提出齿轮制造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提高齿轮传动质量的关键环节。齿轮的齿形及齿距误差,直接影响其传递扭矩的能力。齿面的微观几何形貌,则对齿轮传动产生的噪声,以及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现有齿轮的承载推力,各国普遍采用硬齿面技术,即通过提高齿面硬度以缩小装置的尺寸。对于渐开线淬硬齿面齿轮精加工,我国现行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磨齿或软珩齿。磨齿加工虽能满足齿形精度要求,但其生产效率低、成本大,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并且齿面的微观几何形貌也不利于降低齿轮的传动噪声。而软珩轮基体是弹性体,因而导致软珩轮的静态精度在珩齿时将遭到破坏,并倾向于服从齿坯的精度,导致软珩齿加工质量不稳定。用超硬材料立方氮化硼(CBN)与金属结合剂电镀于钢质基体上,制成的电镀CBN硬珩轮,由于其基体具有很好的刚性,使得被加工齿轮不仅可明显改善表面质量,而且对齿形误差、齿向误差、周节累积误差等可得到有效校正,加工效率也将显着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用电镀CBN硬珩轮对淬硬齿面精加工,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硬珩轮的珩齿机理以及硬珩轮的制作技术也未得到圆满解决。本文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深入探讨,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推广电镀CBN硬珩轮对淬硬齿面的加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运用齿轮啮合、微分几何、磨削加工、摩擦学、弹性力学等理论,推出了珩齿加工珩削深度的计算模型和各个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珩齿加工齿形误差的理论预测,揭示了硬珩齿加工齿形误差(如中凹和挖根误差)形成的内在因素,这一切均与实际相吻合。实现了珩磨轮和齿轮的参数化建模和参数化装配,对构成珩磨轮齿面的渐开线实现样条化处理,并对样条上的型值点实现了参数化,为珩磨轮齿面优化修形奠定了基础。运用有限元动态分析软件,根据实际加工条件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对电镀CBN硬珩轮珩齿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对接触应力数据的采集,得到了接触应力沿啮合点的分布图,进一步揭示了齿面接触应力波动造成齿形误差的内在原因,也揭示了因重叠系数不同即齿数变化,造成齿形误差的差异。运用有限元静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珩齿轮齿面法向变形趋势,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齿形误差趋势。利用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软件,对珩磨轮齿面进行优化修形,通过对样本点回归分析,得到了齿形修改参数的最佳值,反馈到珩磨轮CAD模型,实现了珩磨轮齿面修形,齿面接触应力分布有了较大改观,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表明,采用电镀CBN硬珩轮珩齿加工,在齿形中部(尤其在齿数较少时),因接触应力波动较大,会产生齿形“中凹”误差,而在齿根部分,因珩削滑移距离最大,接触应力也较大而产生“挖根”误差,在珩磨轮制作方面应考虑上述因素,从而达到降低齿形误差,提高珩齿加工质量的目的。毫无疑问,这些研究结论对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正连[10](2008)在《AutoLISP二次开发技术在拖拉机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的需求,经充分调研和多方认证,决定开发黄海牌金马系列轮式拖拉机,功率从25马力~125马力二大系列共十六种型号。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开发任务,在开发手段上采用现阶段工程技术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的AutoCAD绘图软件。为了提高绘图效率,根据拖拉机的设计特点和开发流程,应用AutoCAD内部嵌入的AutoLISP二次开发编程语言,设计了图纸标题栏的绘制程序、简化图形绘制的程序、尺寸标注程序、装配图绘制程序、图纸的编辑和输出程序等一系列参数化的绘图程序,贯穿了拖拉机绘图设计的整个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效的、专门用于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设计开发的AutoCAD绘图软件。该绘图软件自2005年在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发的黄海牌金马系列轮式拖拉机中,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缩短了拖拉机产品的开发时间,为产品早日投放市场赢得了先机,投入少,效益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的函数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的函数表(论文提纲范文)

(1)波导中基于球谐波的双螺旋线阵宽容性设计及三维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下目标定位研究
        1.2.2 球谐波函数:Helmholtz方程解
        1.2.3 接收阵设计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双螺旋线阵阵形设计
    2.1 希尔伯特空间和球谐波函数
        2.1.1 希尔伯特空间和算子
        2.1.2 球谐波函数和球Fourier变换
    2.2 经典阵处理和接收阵设计
    2.3 双螺旋线阵结构及设计准则
        2.3.1 从充分采样球谐波角度考虑
        2.3.2 从接收阵宽容性角度设计
    2.4 双螺旋线阵设计仿真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球谐波的匹配模定位研究
    3.1 波方程及声场表征
        3.1.1 波方程及其解
        3.1.2 声场的希尔伯特空间表示
    3.2 匹配场和匹配模定位
        3.2.1 阵元域匹配场处理
        3.2.2 简正波模型匹配模处理
    3.3 基于球谐波的匹配模定位算法设计
    3.4 基于球谐波的匹配模定位算法仿真
        3.4.1 双螺旋线阵匹配模定位和匹配场定位
        3.4.2 双螺旋线阵和球阵定位性能比较
        3.4.3 对双螺旋线阵设计准则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复合双螺旋线阵的设计和定位研究
    4.1 复合双螺旋线阵设计
        4.1.1 接收阵的设计
        4.1.2 发射阵设计
    4.2 复合双螺旋线阵在自由场中的收发互动定位
        4.2.1 自由场中散射体声场表征
        4.2.2 自由场中散射体目标定位仿真
    4.3 复合双螺旋线阵在波导中的收发互动定位
        4.3.1 波导中散射体声场表征
        4.3.2 波导中散射体目标定位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复杂介质球对矢量有形光束的散射及操控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矢量有形光束的电磁场描述和展开
        1.2.2 矢量有形光束对粒子的散射特性
        1.2.3 矢量有形光束对粒子的辐射力和扭矩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1.4 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矢量有形光束场描述
    引言
    2.1 标量波动方程及傍轴近似条件
    2.2 标量波动方程的傍轴近似通解
    2.3 标量波动方程的傍轴近似特解
        2.3.1 波动方程的基模解—高斯光束
        2.3.2 波动方程的无衍射解—贝塞尔光束
        2.3.3 波动方程高阶高斯模解—高阶厄米-高斯光束
        2.3.4 波动方程高阶高斯模解—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
        2.3.5 波动方程各个特殊解光束模之间关系
    2.4 矢量有形光束的数学表述
    2.5 矢量有形光束的特征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球形粒子对矢量有形光束散射基本理论
    引言
    3.1 波动方程
        3.1.1 球矢量波函数
        3.1.2 球矢量波函数及其正交完备关系
        3.1.3 球矢量波函数的旋转加法定理
    3.2 介质的本构关系
    3.3 手征介质球内场
        3.3.1 手征介质内本征模
        3.3.2 手征介质球内场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
    3.4 各向异性介质球内场
        3.4.1 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
        3.4.2 各向异性介质球内场本征模展开
    3.5 复源点理论
        3.5.1 复源点空间拓展
        3.5.2 球坐标系中的复源点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手征及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球对贝塞尔光束的散射
    引言
    4.1 离轴零阶贝塞尔光束的展开
        4.1.1 零阶轴棱锥贝塞尔光束的展开
        4.1.2 零阶贝塞尔光束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
        4.1.3 标量波方法和矢量波方法得到的电场强度的对比
    4.2 手征介质球对零阶贝塞尔光束散射
        4.2.1 内场及散射场展开
        4.2.2 散射场求解
        4.2.3 手征介质球对零阶轴棱锥贝塞尔光束散射数值结果与讨论
        4.2.4 手征介质球对零阶贝塞尔光束的散射数值结果
    4.3 斜入射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展开
        4.3.1 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电磁场矢量描述
        4.3.2 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
    4.4 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球对斜入射高阶贝塞尔光束的散射
        4.4.1 内场及散射场球矢量波函数展开
        4.4.2 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各向异性介质球散射场
        4.4.3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征及各向异性介质球对任意方向入射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的散射
    引言
    5.1 高阶厄米-高斯光束在任意坐标系的展开
        5.1.1 离轴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的复源点展开
        5.1.2 离轴斜入射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
    5.2 介质球对高阶厄米-高斯光束的散射理论
        5.2.1 各向异性介质球内场
        5.2.2 手征介质球内场及散射场展开
        5.2.3 散射系数求解
    5.3 手征介质球散射数值结果计算与讨论
    5.4 各向异性介质球散射数值结果计算与讨论
        5.4.1 理论及代码的正确性验证
        5.4.2 单轴各向异性球的内场本征模
        5.4.3 光束模阶数及各向异性参数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手征介质球对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散射
    引言
    6.1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基本描述
    6.2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在任意坐标系的展开
        6.2.1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球矢量波函数展开
    6.3 手征介质球对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散射
        6.3.1 内场和散射场展开
        6.3.2 内场和散射场展开系数求解
    6.4 数值计算与讨论
        6.4.1 展开系数的收敛性分析
        6.4.2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强度和相位分布
        6.4.3 内场本征模
        6.4.4 远场散射强度分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对单轴各向异性介质球的散射、辐射力和扭矩
    引言
    7.1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
        7.1.1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定义和计算
        7.1.2 数值计算与讨论
    7.2 单轴各向异性球对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的散射
        7.2.1 理论公式
        7.2.2 数值计算结果讨论
    7.3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对单轴各向异性球的辐射力
        7.3.1 辐射力基本理论
        7.3.2 数值计算结果讨论
    7.4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对单轴各向异性球的扭矩
        7.4.1 高阶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辐射扭矩推导
        7.4.2 拓扑荷、各向异性参数影响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对单轴各向异性球的散射、辐射力和扭矩
    引言
    8.1 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角谱展开
        8.1.1 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角谱展开理论
        8.1.2 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展开系数求解
        8.1.3 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强度特征分布
    8.2 单轴各向异性球对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的散射
        8.2.1 内场及散射场展开系数求解
        8.2.2 散射强度数值结果讨论
    8.3 不均匀偏振高阶贝塞尔涡旋光束对单轴各向异性球辐射力和扭矩
        8.3.1 辐射力基本理论
        8.3.2 辐射扭矩基本理论
        8.3.3 偏振模式、拓扑荷和半圆锥角对辐射力的影响
        8.3.4 偏振模式、拓扑荷和半圆锥角对辐射扭矩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高斯波束对圆盘粒子声辐射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声辐射力的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椭球波函数
    2.1 引言
    2.2 波动方程
        2.2.1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三维声波动方程
        2.2.2 球坐标系下的三维声波动方程
        2.2.3 柱坐标系下的三维声波动方程
    2.3 旋转椭球坐标系
        2.3.1 长旋转椭球坐标系
        2.3.2 扁椭球坐标系
        2.3.3 扁椭球坐标三维波动方程
    2.4 扁椭球波函数
        2.4.1 角函数
        2.4.2 径向函数
    2.5 小结
第3章 高斯波束在扁椭球坐标系中的展开
    3.1 引言
    3.2 平面波在扁椭球坐标系下展开
        3.2.1 平面波的扁椭球波函数表示
        3.2.2 平面波的波形仿真
    3.3 高斯波束在扁椭球坐标系下的展开
        3.3.1 高斯波的扁椭球波函数表示
        3.3.2 高斯波波束仿真
    3.4 小结
第4章 高斯波束对圆盘粒子的散射
    4.1 引言
    4.2 平面波对刚性圆盘散射
        4.2.1 平面波对刚性圆盘散射系数
        4.2.2 刚性圆盘散射的仿真
    4.3 高斯波束对圆盘粒子的散射
        4.3.1 高斯波束对固定刚性圆盘散射系数求解
        4.3.2 高斯波束对液体圆盘散射场的求解
        4.3.3 高斯波波束对刚性圆盘粒子的散射系数
        4.3.4 刚性圆盘散射的仿真
    4.4 小结
第5章 高斯波束对圆盘声辐射力
    5.1 引言
    5.2 平面波对圆盘声辐射力
        5.2.1 声辐射力参量的分析
        5.2.2 平面波下圆盘辐射力的求解
        5.2.3 平面波束下刚性圆盘辐射力数值计算
    5.3 高斯波对圆盘声辐射力
        5.3.1 高斯波对圆盘声辐射力的求解
        5.3.2 高斯波束下刚性圆盘辐射力数值模拟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阻抗匹配介电超常材料实现任意相位变换及器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变换光学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
        1.2.2 基于变换光学的电磁器件的实现
        1.2.3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变换光学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变换光学理论
    2.3 正交坐标系下的坐标变换
    2.4 嵌入坐标变换法
    2.5 FDTD仿真方法
        2.5.1 Maxwell方程差分形式
        2.5.2 稳定性要求及边界条件
    2.6 小结
第3章 利用阻抗匹配介电材料操控电磁波相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利用阻抗匹配的非磁性介质板实现相位变换
        3.2.1 实现任意两波前之间转换的方法
        3.2.2 非线性变换法
    3.3 设计相位可控偏折器
        3.3.1 波前可控偏折器的研究
        3.3.2 仿真及结果分析
        3.3.3 参数分析
    3.4 波前可控偏振分束器的研究
        3.4.1 波前可控非磁性分束器设计与仿真
        3.4.2 分束器材料参数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产生空心光束的3D相位变换器设计
    4.1 引言
    4.2 3D相位变换器的设计
    4.3 基于相位变换器产生空心光束
        4.3.1 横截面强度为单圆环的空心光束
        4.3.2 横截面强度为多圆环的空心光束
        4.3.3 有效折射率分布分析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典型非圆截面柱壳的声振固有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有限长椭圆柱壳在真空中的自由振动特性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
    2.3 基本理论推导
    2.4 数值计算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单层偏心圆柱壳在真空中的自由振动分析
    3.1 前言
    3.2 研究对象
    3.3 基本理论推导
    3.4 数值计算及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椭圆柱壳的声-固耦联振动
    4.1 前言
    4.2 研究对象
    4.3 壳体中的位移及内力基本关系
    4.4 椭圆柱壳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
    4.5 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
    4.6 数值计算及分析
    4.7 小结
5 偏心圆柱壳的声-固耦联振动
    5.1 前言
    5.2 研究对象
    5.3 壳体中的控制方程
    5.4 柱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
    5.5 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
    5.6 数值计算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静水压力下椭圆柱壳的声-固耦联振动
    6.1 前言
    6.2 研究对象
    6.3 基本理论推导
    6.4 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
    6.5 数值计算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静水压力下偏心圆柱壳的声-固耦联振动
    7.1 前言
    7.2 研究对象
    7.3 基本理论推导
    7.4 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方程
    7.5 数值计算
    7.6 本章小结
8 全文总结及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圆周轨迹SAR三维成像算法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1.1.1 SAR 研究背景
        1.1.2 SAR 发展方向
        1.1.3 圆周轨迹 SAR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圆周轨迹 SAR 成像理论
    2.1 计算机断层成像与圆周轨迹 SAR 成像的异同
    2.2 圆周轨迹 SAR 分辨率分析
    2.3 方位向和距离向采样准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圆周轨迹 SAR 回波建模与信号特性
    3.1 圆周轨迹 SAR 回波建模
        3.1.1 空间几何模型
        3.1.2 点目标回波建模
    3.2 圆周轨迹 SAR 回波仿真
    3.3 圆周轨迹 SAR 系统相移函数傅里叶分析
    3.4 圆周轨迹 SAR 距离历史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圆周轨迹 SAR 三维成像机理与仿真
    4.1 圆周轨迹 SAR 三维成像可行性分析
    4.2 圆周轨迹 SAR 三维成像算法研究
        4.2.1 圆周轨迹 SAR 反投影算法
        4.2.2 圆周轨迹 SAR 三维反投影算法
        4.2.3 圆周轨迹 SAR 三维频域算法
    4.3 仿真与性能分析
        4.3.1 点目标二维成像仿真
        4.3.2 点目标三维成像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改进的斜坡三维极限平衡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三维极限平衡法研究现状
        1.2.1 研究方法简介
        1.2.2 基于二维 Fellenious 法扩展的三维方法
        1.2.3 基于二维 Bishop 法扩展的三维极限平衡方法
        1.2.4 基于二维 Janbu 法扩展的三维极限平衡方法
        1.2.5 基于二维 Sarma 法扩展的三维方法
        1.2.6 基于二维 Spencer 法扩展的三维方法
        1.2.7 基于其他思路的三维极限平衡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改进的斜坡三维极限平衡法
    2.1 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原理
    2.2 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的计算方法
        2.2.1 选取坐标系及划分条块
        2.2.2 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的受力分析
        2.2.3 假设条件
        2.2.4 公式推导
    2.3 滑动面及参数确定
        2.3.1 滑动面的确定
        2.3.2 几何参数的选取
第3章 三维极限平衡法程序实现
    3.1 程序实现
        3.1.1 程序设计流程
        3.1.2 程序界面的实现
        3.1.3 程序操作
    3.2 算例分析
        3.2.1 计算方法
        3.2.2 算例一
        3.2.3 算例二
第4章 茅坪滑坡稳定性分析
    4.1 工程地质条件
        4.1.1 工程概况
        4.1.2 基本地质特征
        4.1.3 地层岩性
        4.1.4 地质构造
        4.1.5 水文条件
        4.1.6 滑坡运动特征
    4.2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4.2.1 滑坡形成的条件
        4.2.2 滑坡的形成机制
    4.3 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分析
        4.3.1 计算参数
        4.3.2 稳定性分析
    4.4 不同方法的滑坡稳定性对比分析
        4.4.1 基于 Morgenstern-Price 法的二维极限平衡法分析
        4.4.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二维有限元法分析
        4.4.3 三维有限差分程序 FLAC3D分析
        4.4.4 四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第5章 九子崩滑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5.1 工程及地质环境条件
        5.1.1 工程概况
        5.1.2 气象、水文条件
        5.1.3 地貌特征
        5.1.4 地层岩性
        5.1.5 地质构造
        5.1.6 水文地质条件
    5.2 成因机制分析
    5.3 改进三维极限平衡法分析
        5.3.1 计算参数
        5.3.2 稳定性分析
    5.4 崩塌体稳定性分析
        5.4.1 基于 Morgenstern-Price 法的二维极限平衡法分析
        5.4.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二维有限元法分析
        5.4.3 三维有限差分程序 FLAC3D分析
        5.4.4 四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全机组合体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及工程背景
    1.2 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问题研究进展
    1.3 超音速非定常气动力研究进展
        1.3.1 工程方法
        1.3.2 CFD方法和降阶模型
        1.3.3 CFD与工程方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当地流活塞理论的改进和完善
    2.1 当地流活塞理论原理
        2.1.1 活塞理论
        2.1.2 由活塞理论向当地流活塞理论推广
        2.1.3 基于动量定理推导当地流活塞理论
    2.2 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任意外形非定常气动力
        2.2.1 升力面的非定常压力分布表达式
        2.2.2 旋成体的非定常压力分布表达式
    2.3 基于CFD技术的当地流场计算
    2.4 当地流参数的风洞试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地流活塞理论的试验验证
    3.1 高超声速风洞动态测压试验
    3.2 非定常气动力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颤振分析
    4.1 飞行器的颤振计算模型
    4.2 模态坐标表示的广义气动力表达式
    4.3 广义气动力系数矩阵的数值积分
    4.4 颤振特征方程求解
    4.5 计算实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分析
    5.1 姿态控制系统与结构振动的耦合
        5.1.1 姿态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1.2 姿控系统的传递函数
        5.1.3 姿控系统与结构振动的关系
    5.2 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广义控制力计算
    5.3 气动伺服弹性分析的数值仿真
    5.4 计算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9)电镀CBN硬珩轮珩齿机理及动态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3 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现状
    1.4 齿轮加工工艺对齿轮使用性能和几何精度的影响
    1.5 国内外珩齿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珩齿加工啮合基本理论
    2.1 旋转运动群及圆矢量函数
        2.1.1 旋转运动群
        2.1.2 圆矢量函数
    2.2 渐开螺旋面的数学描述
        2.2.1 渐开线方程及其性质
        2.2.2 渐开线齿廓面
        2.2.3 渐开线螺旋面标架及法矢
    2.3 空间啮合的坐标变换
    2.4 渐开线螺旋面啮合特性
        2.4.1 渐开螺旋面啮合条件
        2.4.2 渐开螺旋面瞬时传动比
    2.5 螺旋齿轮副啮合线
    2.6 螺旋齿轮副接触轨迹
    2.7 螺旋齿轮副重叠系数
    2.8 螺旋齿轮副相对滑移速度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珩齿加工磨屑形成机理
    3.1 引言
    3.2 磨削加工过程分析
        3.2.1 磨削过程三阶段
        3.2.2 磨削加工特点
        3.2.3 磨削过程的尺寸效应
        3.2.4 磨削力
        3.2.5 比磨削能
    3.3 珩齿加工工艺特点
    3.4 单颗磨粒低速刮擦试验
        3.4.1 实验装置建立
        3.4.2 刮擦过程评估
        3.4.3 刮擦实验结果
    3.5 低速磨削试验
        3.5.1 实验装置建立
        3.5.2 磨削过程评估
        3.5.3 低速磨削实验结果
    3.6 低速磨屑形成机理
    3.7 影响材料去除率的因素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镀CBN 硬珩轮珩齿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珩齿过程分析
    4.3 电镀CBN 硬珩轮珩齿力学模型的建立
    4.4 珩削深度模型的建立
    4.5 珩磨点处接触面积和压切深度以及法向力的确定
        4.5.1 主曲率和主方向之间的夹角
        4.5.2 齿面间接触面积
        4.5.3 齿面间压切量以及法向力
    4.6 珩磨点处珩削距离的确定
        4.6.1 点对点滑移距离计算方法
        4.6.2 珩磨点处珩削距离
    4.7 珩削深度计算及分析
        4.7.1 珩削深度计算步骤
        4.7.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7.3 两种特殊的齿轮精加工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镀CBN 硬珩轮珩齿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硬珩轮参数化实体建模
        5.2.1 渐开线齿廓样条化及参数化
        5.2.2 珩磨轮参数化建模过程
        5.2.3 被珩齿轮参数化建模
        5.2.4 参数化装配
    5.3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5.4 几何模型的导入与简化
    5.5 硬珩齿动态啮合接触分析
        5.5.1 LS-DYNA 显式与隐式时间积分
        5.5.2 单元类型及算法、材料模型及定义
        5.5.3 划分网格、定义数组、接触定义和求解设置
        5.5.4 求解与求解监控
        5.5.5 齿面应力采集及结果分析
        5.5.6 重叠系数对齿形误差的影响
    5.6 法向变形静态分析
    5.7 珩磨轮齿形优化与修形
        5.7.1 珩磨轮齿形优化目标
        5.7.2 模型的导入和优化设置
        5.7.3 优化输入参数的选择
        5.7.4 回归分析及珩磨轮齿廓修形
    5.8 电镀CBN 硬珩轮珩齿试验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

(10)AutoLISP二次开发技术在拖拉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提出
    1.3 本文组织
2 轮式拖拉机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体系架构
    2.1 轮式拖拉机系统开发软件
        2.1.1 AutoCAD简介
        2.1.2 AutoLISP简介
        2.1.3 软件开发流程
    2.2 轮式拖拉机开发流程
    2.3 轮式拖拉机产品图纸设计流程
3 二次开发软件中简化图纸设计与实现
    3.1 二次开发软件的设计思想
    3.2 二次开发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
    3.3 图框及标题栏的实现与设计
        3.3.1 系统组成
        3.3.2 程序设计与实现技术
    3.4 标准件实现的设计
        3.4.1 常用标准件
        3.4.2 标准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3.4.3 开发步骤
        3.4.4 标准件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处理
    3.5 典型结构实现的设计
        3.5.1 程序开发流程
        3.5.2 轴承参数表
        3.5.3 对话框
        3.5.4 外部参数文件的管理
        3.5.5 参数文件管理的LISP程序架构
    3.6 尺寸标注实现的设计
        3.6.1 公差值数据存贮
        3.6.2 基本尺寸的获取
        3.6.3 公差数值的查询
        3.6.4 自动标注公差
    3.7 装配图实现与设计
        3.7.1 零部件序号标注
        3.7.2 明细表的自动生成方法
        3.7.3 实现方法
4 图纸编辑和输出的实现
    4.1 批量修改线宽
    4.2 批量调整实体角度
    4.3 批量打印出图
5 程序的加载与运行
    5.1 编辑程序
    5.2 加载程序
        5.2.1 命令行方式
        5.2.2 对话框方式
        5.2.3 自动加载
    5.3 运行AutoLISP程序
6 系统的应用
    6.1 应用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
    6.2 应用后的情况
    6.3 应用单位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四、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的函数表(论文参考文献)

  • [1]波导中基于球谐波的双螺旋线阵宽容性设计及三维定位研究[D]. 申跃. 浙江大学, 2018(12)
  • [2]复杂介质球对矢量有形光束的散射及操控力研究[D]. 屈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12)
  • [3]高斯波束对圆盘粒子声辐射力的研究[D]. 王治超.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4]阻抗匹配介电超常材料实现任意相位变换及器件应用[D]. 杨帅赛. 湖南大学, 2015(03)
  • [5]典型非圆截面柱壳的声振固有特性研究[D]. 熊路.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6]圆周轨迹SAR三维成像算法研究与仿真[D]. 吴越.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7]改进的斜坡三维极限平衡法研究及应用[D]. 王科. 吉林大学, 2013(08)
  • [8]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全机组合体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D]. 史晓鸣. 复旦大学, 2011(08)
  • [9]电镀CBN硬珩轮珩齿机理及动态仿真分析[D]. 张满栋. 太原理工大学, 2010(09)
  • [10]AutoLISP二次开发技术在拖拉机设计中的应用[D]. 唐正连.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Autolisp中的坐标变换及柱坐标函数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