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分析

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分析

一、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民,刘骁[1](2021)在《关注病理学在眼肿瘤眼眶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病理学对深入认识和研究眼肿瘤眼眶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十分重要,在眼肿瘤眼眶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监测病情变化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在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多年临床病理学检测的应用心得,归纳和总结了病理学检测对眼肿瘤眼眶病诊断、治疗及学术研究中的实际价值,期望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

郑文[2](2021)在《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并发症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探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近2年发生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归纳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型规律及中西医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2018年10月一2020年10月收住院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患者,对其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发病诱因、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受累神经、首诊误诊情况),并发症情况(带状疱疹性眼病、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1)累及三叉神经的有169例(169/220,76.8%),其中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受累最多,有145例(145/220,65.9%),累及面神经、颈神经的分别有31例(31/220,14.1%)、67例(67/220,30.5%)。(2)2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中,男女比例1:1.12,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169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82,男性患者更多。(3)54例患者(24.5%)发病前有明确诱因,以劳累诱发疾病为主(35/220,15.9%),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长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肿瘤、外伤等。(4)伴有基础疾病史的有159例,占72.3%。按照系统分类,主要合并循环系统(85/220,38.6%)、内分泌系统(38/220,17.2%)、消化系统(40/220,18.2%)、呼吸系统疾病(26/220,11.8%),而泌尿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也并不少见,无基础疾病者有61例,占27.7%。(5)在220例患者中,有111例(51%)疼痛与皮疹同日出现,93例(42%)疼痛出现在皮疹之前,最短间隔1天,最长间隔10天,平均3.44±2.16天。(6)202例(91.8%)皮损为普通型,15例(6.81%)为出血型,3例(1.4%)为坏疽型。(7)60例(27.3%)首次就诊于其他科室,包括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神经内科、中医科、骨科、社区医院等。(8)眼部带状疱疹145例,有75例(50%)疼痛与皮疹同日出现,63例(43%)疼痛出现在皮疹之前,9例(6%)出现皮疹、水疱后才出现疼痛;伴有眼部症状的患者有72例(72/145,49.7%),合并结膜炎58例(40.0%),角膜炎32例(22.1%),葡萄膜炎8例(5.5%),其他并发症包括角膜溃疡、巩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眼压升高等。有12例患者诉患眼遗留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3例患者因慢性复发性眼部并发症于眼科治疗超过半年时间。结论:(1)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三叉神经,尤其是眼支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中最多见。(3)眼部带状疱疹常常出现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部并发症,治疗不充分可能引起其复发,严重时影响视力,早期治疗疗效较好。(4)对于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多颅神经病,应全面体检,完善检查,及时治疗,以防止这种常见疾病的严重并发症。(5)非皮肤科的临床科室接诊不明原因单侧皮肤疼痛或头痛、牙痛、喉咙痛的患者应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赵月[3](2021)在《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采用WHO最佳矫正视力分类标准筛选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分析视力障碍的原因,确定影响老年人视力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旨在预测老年人发生视力障碍的风险,为识别视力障碍高危人群提供筛查工具。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查找较全面的老年人视力障碍危险因素,经过专家咨询,选取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制定老年人视力障碍危险因素调查表。2、随机抽取2020年6月~10月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门诊、病房及体检中心的老年人,采用现场测量参与对象的视力、生物医学测量法、问卷法并结合医院的电子病例信息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视力障碍组和非视力障碍组参与对象的数据信息。3、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预测模型中各自变量的权重,建立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视力障碍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结果:1、造成老年人发生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白内障,其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疾病。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视力障碍组与非视力障碍组在年龄、收缩压、体力活动评分、糖尿病、眼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史、长期放射线接触史、饮酒频率和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体力活动评分、糖尿病、眼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史和文化程度是老年人视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3、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828,0.891],P<0.001,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726。结论:1、白内障仍然是目前导致老年人视力障碍的首要原因。2、年龄、收缩压、体力活动评分、糖尿病、眼病史、皮质类固醇使用史和文化程度是老年人视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力较好,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蔡跃龙[4](2021)在《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别比较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诊治。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行分组并比较组别之间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病原学检查、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应用SPSS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录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98例,病因未明的即隐源性肝脓肿占92.4%,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占43.9%。细菌性肝脓肿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7.4%)、胸腔积液(28.8%)、腹腔积液(2.0%)、脓毒血症(19.2%)、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5%)、侵袭综合征(4.0%)。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学血培养阳性率(34.0%)和脓液培养阳性率(73.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病原学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00例,革兰氏阳性菌13例,其中阴性菌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79.6%),其次为大肠杆菌(5.3%)。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率(7.8%)和大肠杆菌ESBL阳性率(83.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最严重,敏感率仅为3%,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较敏感,总敏感率均在85%以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100%。2.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脓毒血症将198例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38例和非脓毒血症组160例,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78.9%,胸腔积液55.3%,侵袭综合征21.1%,非脓毒血症组中肺部感染27.5%,胸腔积液22.5%,两组间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侵袭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预后差。3.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将198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87例和非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28.7%)和非糖尿病组腹痛发生率(50.5%)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26.4%,非糖尿病组进展为脓毒血症13.5%,两组间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44.8%)和非糖尿病组碳青霉烯使用率(27.0%)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肝脓肿有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将87例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再分为酮症酸中毒组14例和非酮症酸中毒组73例,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64.3%,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21.4%,非酮症酸中毒组中,脓毒血症19.2%,两组间是否合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细菌性肝脓肿常合并糖尿病,绝大多数为病因未明的隐源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杆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其中哌拉西林的敏感率最高,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优选。细菌性肝脓肿进展为脓毒血症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侵袭综合征等并发症,而侵袭综合征以眼内炎较为常见,其预后差,因此临床上对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眼部症状的患者需尽早筛查和干预。2.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腹痛发生率更低,临床上更容易漏诊。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和酮症酸中毒时,更容易进展为脓毒血症,因此需适当放宽抗生素升级的指征,提早抗生素升级的时机。

战胜霞[5](2021)在《皮肤镜在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皮肤科最常见的非黑素细胞性皮肤恶性肿瘤,大多见于老年人,国际上推荐的首选治疗BCC的手术方法是莫氏显微描记手术(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MMS)。慢莫氏显微描记手术(Slow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s MMS)是在MMS的基础上改良的手术方法,是一种使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的技术,以类似于MMS的方式对组织进行定向,进行完整的手术切缘分析。但因其手术费用高、手术时间长,限制了在国内的的进一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辅助界定基底细胞癌手术边界的新手段。目的评估皮肤镜检查对采用s MMS治疗BCC手术切缘确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采用皮肤镜确定BCC手术切缘是否可以减少s MMS最终手术切除次数及减少组织损伤。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病理诊断为BCC的病例共102例,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术前采用皮肤镜观察并确定BCC手术边界,在皮肤镜界定的边界基础上参照传统s MMS手术切缘进行切除,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采用s MMS进行切除,比较两者之间最终手术切除次数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BCC患者102例,10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4.5岁(30-88岁),平均发病年龄56.3岁(0-84岁),平均病程8.6年(0.17年-68年),两组间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以是否为多次手术为因变量(0=单次,1=多次),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肿瘤长度、肿瘤宽度、肿瘤分型分别为自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宽度(OR=1.565,P=0.031)是行多次手术的可能危险因素。3.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最终手术切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3)。结论虽然我们最终研究结果并未证实皮肤镜可以减少s MMS最终手术切除次数,但本研究提出了改进s MMS的实用建议。随着皮肤镜在临床的普及,其操作简便使患者更易于接受,且皮肤镜检测BCC边界优于肉眼观察,这意味着皮肤镜技术在划定BCC边界上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尽管如此,仍需要更大样本的BCC患者进行研究以证实这一观点。

李贵英,姚杏娟,骆文书[6](2020)在《常州市眼部恶性肿瘤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常州市2010至2017年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慢病信息平台登记并随访到2019年9月30日的105例常州市户籍眼部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05例眼部恶性肿瘤,男52例,女53例,年龄大于60岁者占70.48%(74/105)。其中肿瘤位于眼睑者75例(71.43%),角结膜9例(8.57%),眼内12例(11.43%),眼眶及泪器9例(8.57%)。随访期末,有68例健在(64.76%),有37例死亡,已从诊断到死亡,生存时间最短的14天,最长2 769天,平均(980.0±750.5)天。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需早发现,早治疗。

魏阳[7](2020)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一种来源于皮肤基底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较多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BCC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误诊率较高,破坏性大,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底细胞癌的研究已达分子水平,研究表明紫外线等外界因素可造成DNA间接损伤,诱导DNA突变和错误表达,从而触发致癌机制。为了进一步增加整形外科临床医生对BCC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避免不必要的临床检查,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BCC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随访情况做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7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整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均经过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灶分布区域、临床表现(长径、颜色、形状、分界、质地和触压痛)、病理类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手术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等资料,应用相应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临床结论。结果:(1)流行病学:170例患者中,男性67例(39.4%),女性103例(60.6%),男女比例为0.65:1。诊断为BCC的年龄范围为30岁至104岁(中位年龄62岁)。病程时间范围为1月至70年,病程中位数为8年。病灶长径范围为0.2cm~7.0cm,平均长径为1.62cm。170例患者的184个病灶中,头面部为病灶分布最多部位,占167个(90.8%),其次是躯干10个(5.4%),四肢6个(3.3%),骶尾部1个(0.5%),生殖器未见病变累及。(2)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170例患者病灶数共计184个,术前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病灶数为109个,符合率为59.24%,所有患者病灶均经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后直接缝合的72个(39.1%),切除术后行局部皮瓣转移术31个(16.9%),手术切除后行游离皮片移植术81个(44.0%)。(3)临床病理:结节型112个(60.87%),微小结节型3个(1.63%),浅表型13个(7.07%),色素型38个(20.65%),硬化型1个(0.54%),角化型13个(7.07%),腺样型5个(2.71%)。(4)预后和随访:170例病例行手术切除后,162例I期愈合。术后间隔6个月至1年经门诊或电话随访,3例术后复发,2例失访,未复发165例,术后术区恢复情况,15例出现瘢痕增生。结论:1.皮肤基底细胞癌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人数比例为0.65:1。病灶多分布在头面部,以单发为主,发病主要与紫外线暴露有关。2.本病病理分型以结节型为主,其次为色素型和浅表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59.24%。多与色素痣、鳞状上皮细胞癌、慢性溃疡、脂溢性角化病等混淆。3.手术切除是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可采取直接切除缝合、切除加局部皮瓣转移和切除加游离皮片移植三种术式,术后复发率低。

李艳萍[8](2020)在《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状体性状的改变而引起视觉质量下降的眼科疾病,是目前全球成人盲的首要原因,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白内障患病率相应增加。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且成本效益良好,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证实。发展中国家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白内障手术可获性差。掌握中国农村居民白内障流行现状及眼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对合理配置农村眼科卫生资源、切实解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眼健康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对眼科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构建健康中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眼科医生从院内服务到院外服务、担负人类防盲使命的重要体现。白内障与其它慢性疾病特征类似,受众多因素影响,且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明显,因果关系复杂,致病机制不完全明确,这一系列问题让白内障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难。众多研究发现:高龄、吸烟、女性、紫外线暴露、糖尿病、高血压、遗传等是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不同地区的亚环境、亚文化、特有行为与风俗习惯对白内障的患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探讨亚环境、亚文化背景下白内障患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防治结合,贯彻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也是眼科医生从个体服务到群体服务、从治疗服务到预防服务,创新眼科医学能力的时代特色体现。第一部分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流行及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目的:掌握江西及新疆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的流行现状、居民对白内障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了中西部江西与新疆两地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10964例,有效样本10523例,有效率为96.0%。由专业眼科医生和受培训的医师助理对居民进行了日常与矫正视力检查、眼部疾病体检筛查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询问,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部分研究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10523例中,男女比例为44.5%vs55.5%。年龄50~岁、60~岁、70~岁、80~岁的分布为:39.0%、35.5%、19.4%、6.2%。学历构成为文盲33.7%、小学43.1%、初中14.6%、高中7.9%、大学及以上0.7%。(1)白内障流行特征:农村居民视力小于0.5的白内障患病率10.9%,江西地区12.4%高于新疆地区8.5%(P<0.001)。女性患病率11.7%高于男性10.0%(%2=8.321,P<0.05)。“50~岁、60~岁、70~岁、80~岁”4个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0%、6.5%、24.2%、51.1%,呈现出显着的年龄上升趋势(P<0.001)。不同教育水平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分别为:文盲16.7%、小学9.3%、初中5.1%、高中6.7%、大学及以上2.7%,呈现出明显的随教育水平升高而下降的趋势(P<0.001)。(2)居民日常视力损伤分布:左右眼视力损伤分布为“≧0.5”69.1%vs69.0%、“0.3~0.5”14.1%vs14.0%、“0.1~0.3”11.3%vs11.4%、“0.05~0.1”1.9%vs 1.9%、“0.02~0.05”1.6%vs1.6%、“PL+”1.3%vs1.4%、“PL-”0.6%vs0.6%。居民左右眼视力损伤分布较为一致。(3)晶体检查情况:左、右眼正常晶体/轻微晶体混浊、影响视力的晶体混浊、人工晶体眼/无后囊混浊、人工晶体眼伴后囊混浊、看不到晶体或无晶体分别占 89.0%vs89.1%、8.5%vs8.5%、1.3%vs1.1%、0.5%vs0.5%、0.7%vs0.9%。居民左右晶体状态分布基本一致。(4)居民视力损伤原因分布:屈光不正10.1%、影响视力的白内障5.4%、其它眼后节疾病2.4%、角膜混浊或瘢痕0.5%、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0.5%、视神经异常0.4%、无晶体未矫正0.1%、白内障手术并发症0.1%。(5)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两地居民左右眼白内障应手术未手术率为6.6%vs6.5%,其中江西地区居民为7.6%vs7.7%,新疆地区居民5.1%vs4.6%;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较高,且江西地区高于新疆地区居民(P<0.05)。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单眼应手术未手术率3.6%(376人)、双眼应手术未手术率4.3%(455人)、双眼应手术未手术率1眼1.0%(100人)。两地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应手术未手术率8.8%(931人),其中,江西地区高于新疆地区(11.0%vs7.5%,P<0.001)。(6)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现状:两地农村居民在应手术人群中,白内障手术率为27.8%,其中单眼白内障手术率为20.0%,双眼白内障手术率为7.8%。在手术人群中左右眼白内障手术平均年龄为66.49±10.46岁vs68.58±9.33岁。两地农村居民在“公立医院”进行手术者占比最大(左右眼:90.0%vs89.6%),其次为“民营医院”(左右眼:8.1%vs8.0%)。左右眼进行过白内障手术的手术中“植入晶体”占比94.7%vs 93.0%,无进行“针拨术”者。两地农村居民手术费用承担方式都以“部分免费”(左右眼62.2%vs54.7%)为主,新疆地区其它付费方式者(左右眼45.6%vs41.3%)显着高于江西地区(左右眼6.4%vs3.2%)。两地农村居民左右眼术后结果良好者比例65.5%vs%69.1%。影响术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其它眼部疾病”者(23.4%vs21.9%)、“白内障手术并发症”者(7.7%vs6.5%)、“晚期并发症”者(3.3%vs2.5%)。结论:江西及新疆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率高于新加坡6.54%、澳大利亚4.3%等国家水平。白内障导致的视力损伤和失明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白内障的相关负担较高,处于同时期全国的较高水平。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术后良好结果占比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两地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率较低,白内障手术服务需求率还处较高水平,居民白内障手术目前主要依托公立医院开展,但县级及以下基层卫生机构眼科医生数量不足、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开展白内障手术,加强基层眼科建立、提升眼科服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第二部分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患病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掌握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居民白内障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了中西部江西与新疆两地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6518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家族病史、视力问题、生活行为方式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白内障的患病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6518例中,男女比例为43.8%vs56.2%。年龄50~岁、60~岁、70~岁、80~岁的分布为:37.8%、36.6%、19.4%、6.2%。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分别占28.0%、42.5%、21.9%、7.2%、0.4%。影响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的因素:女性患病高于男性(OR=1.734,95%CI为1.434~2.097);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OR=4.459,95%CI为3.993~4.980);受教育水平越高患病风险越低(OR=0.761,95%CI为0.677~0.855);职业中从事“农/林/渔/水利”者较从事“企事业单位”者患病风险大(OR=1.604,95%CI为1.113~2.313);患有冠心病较不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480,95%CI为1.046~2.092);患有糖尿病较不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775,95%CI为1.235~2.552);1/11级亲属中有高血压史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348,95%CI为1.090~1.666);1/11级亲属中有白内障史患该病的风险较大(OR=1.643,95%CI为1.172~2.304);有弱视者患病风险较大(OR=3.633,95%CI为1.356~9.733);现在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风险更高(OR=2.317,95%CI为1.872~2.867);饮酒频率越低患病风险越小(OR=0.940,95%CI为0.888~0.994);三餐规律性越差患病风险越高(OR=1.205,95%CI为1.057~1.373);食蔬菜频率越高患病风险越低(OR=0.788,95%CI为0.661~0.941);日照时间越高患病风险越高(OR=4.519,95%CI为3.138~6.508);体育锻炼频率越低患病风险越高(OR=1.188,95%CI为1.094~1.290)。结论:本研究发现,影响白内障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大、性别为女性、家庭遗传史等。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受教育水平低、从事“农/林/渔/水利”者、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有弱视者等。易于改变的个体行为因素有现在吸烟者、饮酒频率高、三餐不规律性、食蔬菜频率低、日照时间长、体育锻炼频率低。可见,加大对居民白内障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不吸烟、少饮酒、保持三餐规律、适当减少日照时间或加强日照防护、增加蔬菜食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白内障的患病风险。

杨锦鹏[9](2020)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1983年,Isaacson和Wright在胃淋巴瘤的研究中发现并首次提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概念。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提出的修正欧美淋巴瘤分类(Revised European American Lymphoma Classification,REAL)中将其作为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2001年WHO分类中将其归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s),简称为 MALT 淋巴瘤。眼附属器 MALT 淋巴瘤(ocular adnexal MALT lymphomas,OAML)是眼附属器淋巴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约占38%~76%。OAML多见于老年人,眼眶是常见的原发部位,可占55%,其他的部位如泪腺、结膜及眼睑等眼附属器,以单侧发病多见。按临床发病过程,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多发性。近年来,OAM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新研究表明,OAML可占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primary ocular adnexal lymphomas,POAL)的 90%。OAML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抗生素治疗及干扰素治疗等。其中,局限性OAML的治疗方式以局部放射治疗为主,合并全身病变OAML则联合化疗。OAML是所有POAL中预后最好的一类,其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90%。目前,国内外根据病变的原发部位和影像学病变涉及范围进行临床类型分类,分别为眼睑型、结膜型、泪腺型及眼眶型。虽然治疗方式较多,且预后较好,但目前的临床类型指导治疗模式的选择尚有待完善。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病临床病历资料,重点总结了本病的临床分期、临床类型特征和治疗模式,以期有助于以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眶病组收治的57例OAML患者。入组标准:就诊时仅存在眼部症状。经病检或病变切除,由病理、免疫组化和/或基因重排等手段,确诊为MALT淋巴瘤。排除标准:排除无法确诊为淋巴瘤的淋巴增生型疾病、其他淋巴瘤病理类型和既往淋巴瘤病史等患者。本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得到随访患者的知情同意以及获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 研究方法统计OAML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发病年龄、病程、眼别、原发部位、影像学结果、病理结果、临床分期、疾病进展及生存时间等数据。通过电话、门诊或住院复查收集所有患者随访资料。随访方案分为:①所有治疗结束后3月、6月、12月、15月、18月、21月、24月;②2年以后,每间隔6个月随访一次。③随访内容:眼科原发部位肿瘤变化由眼科医师完成,全身情况评估由血液肿瘤科和/或放疗科完成。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系统及AJCC-TNM临床分期。患者预后及生存情况采用以下两个指标: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7例OAML患者临床分型中,7例属于结膜型(12.3%),11例属于泪腺型(19.3%),39例属于眼眶型(68.4%)。眼眶型中13例划分为眼眶前段型,5例划分为眼眶后段型,21例划分为眼眶弥漫型。其中男33例(57.9%),女24例(42.1%),中位年龄为58岁(27~83岁),其中结膜型48.1±16.5岁,泪腺型57.5±16.0岁、眼眶型60.5±11.6岁,单侧病变者49例(86.0%),双侧病变者8例(14.0%);病程范围在15天~20年。病变仅位于结膜者7例(12.3%),位于泪腺者11例(19.3%),位于眼眶者39例(68.4%)。57例患者首诊时眼部的主要症状分为:眼睑肿胀45例(78.9%),可触及肿物44例(77.2%),眼球突出者13例(22.8%),眼球运动受限者13例(22.8%),上睑下垂者9例(15.8%)及结膜“鱼肉样”改变8例(14.0%)、伴有视力下降者6例(10.5%)。2.57例患者CT结果显示病变为中等密度的软组织影、密度呈均匀改变、未见骨质破坏等表现。23例眼眶MRI检查者中,22例患者病变于T1WI呈中低信号、T2WI中呈高信号,此改变占所有检查者为96.0%,1例患者病变于T1WI、T2WI均呈低信号改变。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病变为低回声、不可压缩性实性病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变内呈丰富血流信号者7例,呈点状血流信号者2例。眼外肌受累46例,占80.7%,以及包绕眼球17例,占29.8%。具体为结膜型OAML3例(3/7),泪腺型OAML7例(7/11),眼眶前段型OAML10例(10/13),眼眶后段型及眼眶弥漫型OAML中所有病例(26/26)。3.HE染色显示: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为主,染色深,胞质少,色淡染,可见生发中心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患者均表达CD20和CD79a(+)、CyclinD1(-)、Bcl-6(-)、CD10(-)。20例行基因重排提示:Ig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4.57例OAML按Ann Arbor分期及AJCC-TNM分期进行临床分期后,病变局限于眼附属器者53例,Ann Arbor分期为IE期;3例伴纵膈以上淋巴结侵犯,为Ⅱ期;1例伴纵膈下腹部淋巴结侵犯,为Ⅲ期,本资料无Ⅳ期病例。按AJCC-TNM 分期,7 例为 T1(12.3%)、40 例 T2 期(70.2%)、10 例 T3 期(17.5%),T1期中存在1例N1期,T2期中存在1例N1期,T3期中存在2例N2期,本资料无T4期及M期病例。5.57例OAML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93月,中位随访时间52月。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或进展者15例(26.3%,15/57),而3例最终死亡(5.3%,3/57),2例因出现病情进展死亡,1例因肺部其他疾病死亡。本研究总体预后情况中,5年OS为91.2%,5年PFS为59.4%。年龄、单双眼、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及TNM分期与OS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单双眼、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与PFS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中T≥3期的5年PFS(14.5%)显着低于T<3期(7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OAML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58岁,原发于结膜者发病年龄较年轻。该病的病史偏长,中位病史时间1年。总体上,OAML总生存率高,治愈后仍有不少复发和/或进展,但预后较好2.临床表现以眼睑肿胀为主,因病变位置不同首要症状各异,如结膜可视及结膜下特征性的“鱼肉样”外观,而眼眶型等可有眼球突出等眼眶占位病变的临床特征,但无特征性3.根据临床表现特征及影像学特征,将OAML细分为五种临床类型,可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式4.TNM分期根据眼附属器解剖结构特点及淋巴引流关系进行OAML病情评估,且在预后评估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比Ann Arbor分期更适用于OAML

齐琪[10](2020)在《改良睑缘粘连术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后睑缘粘连术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3年12月至2019年11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应用睑缘粘连术修复眼睑肿瘤切除后缺损的病例共8例,其中单独使用睑缘粘连术5例,联合其他术式(局部皮瓣移植、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缺损3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在9~69岁。基底细胞癌6例、睑分裂痣1例,皮脂腺痣1例。缺损涉及左下睑5例、左上睑1例、右眼上下睑1例、左眼上下睑1例。肿瘤切除后缺损均累及皮肤层或眼睑浅层。修复缺损的范围为:1.0 cm×1.0cm~5.5cm×6.5cm。II期行睑缘粘连松解术时间为I期术后21天~8个月。随访1个月~12个月,拍摄高清相片。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相片。对患者瞬目功能、眼睑外翻或退缩、睑缘连续性、术后瘢痕、睑裂大小、视力异常、感觉异常、眼部外形、舒适度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治愈率100%,所有患者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客观评价优良率85.7%,患者满意度85.7%。术后随访1个月~12个月,原眼睑皮肤肿瘤均无复发。术后患者均无结膜刺激症状,眼睑活动功能未受到影响,眼睑形态良好,眼睑外观皆达到医患满意。1例患者术后轻微睑外翻畸形,但总体睑缘外观连续完整,亦未出现眼干、溢泪等不适症状。结论:1、改良后睑缘粘连术适用于缺损纵径小于5mm-10mm的眼睑小面积缺损,可避免使用直接缝合带来的睑球分离或睑外翻,同时避免使用转移皮瓣,防止其带来的附加切口增多、“猫耳”畸形或皮瓣臃肿等并发症。2、对于眼睑或睑周需要利用转移皮瓣或皮片修复缺损的病例,如果术中设计失误,修复组织的估计量不足,可利用睑缘粘连术来进行弥补,通过术后睁眼动作的练习达到扩张睑缘处皮肤的目的,防止由于皮瓣或皮片的组织量不足或者术后挛缩造成的睑球分离及睑外翻。3、如果缺损为同时累及上、下睑缘的病例,通过睑缘粘连术将上、下眼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植皮手术,可以避免上、下眼睑分别植皮后因皮片挛缩造成的眼睑外翻。4、本术式能在恢复患者眼睑皮肤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兼顾美学特点,良好的重建眼睑特别是睑缘的正常形态,方法简便易行,眼内无异物感,不易损伤眼睑和睫毛毛囊的正常生理结构。整体效果佳,患者满意度高,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二、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关注病理学在眼肿瘤眼眶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病理学在眼肿瘤眼眶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一)病理学检测在确诊临床表现类似而病变性质不同的眼肿瘤眼眶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病理学检测对不典型病变的确诊极为重要
    (三)病理学检查可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的发生几率
二、关注病理学在指导眼肿瘤眼眶病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作用
    (一)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
        1.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术者确定手术切除的具体范围:
        2.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建立手术理念,改善患者预后:
    (二)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
三、关注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在眼肿瘤眼眶病中的作用
    (一)眼部组织的大体形态观察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二)细胞学检查是眼表疾病及眼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1. 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2.穿刺细胞病理形态学检查:
    (三)组织切片病理检查是诊断眼部肿瘤常用且准确的方法
四、关注病理学在眼肿瘤眼眶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五、关注病理学在眼部转移瘤及发现原发灶中的作用
六、关注多种病理学检查方法在眼肿瘤眼眶病诊断中的综合应用
七、病理学在眼肿瘤眼眶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八、病理学在眼科临床中应用的不足和局限性
    (一)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的准确率有待提高
    (二)病变标本取材质量欠佳,也可导致病理学诊断结果的错误
    (三)有些眼肿瘤眼眶病的病理学改变早期缺乏特异性,也可以导致病理诊断的不确切性

(2)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并发症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1 资料
    1.1 病人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标准
        1.2.3 头面部带状疱疹并发症的诊断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内容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年龄与性别
        2.1.2 发病诱因
        2.1.3 基础疾病
    2.2 并发症情况
        2.2.1 疼痛与皮疹发生情况
        2.2.2 皮疹分型
        2.2.3 首诊科室
        2.2.4 受累神经分布
        2.2.5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2.3 治疗
        2.3.1 抗病毒治疗
        2.3.2 糖皮质激素
        2.3.3 中医辨证论治
        2.3.4 物理治疗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并发症表现
    3.3 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自拟临床信息采集表
致谢

(3)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视力障碍的定义
        1.2.1 国际标准
        1.2.2 国内标准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计算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危险因素的选取
    2.3 视力障碍的诊断
    2.4 视力障碍原因的确定标准
    2.5 资料收集方法
        2.5.1 视力检查
        2.5.2 临床指标的测量
        2.5.3 调查表填写
    2.6 资料整理与分析
    2.7 伦理问题及对策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视力障碍原因
    3.3 视力障碍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视力障碍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3.6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评价
    3.7 风险值划分
4 讨论
    4.1 老年人视力障碍原因分析
    4.2 老年人视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4.2.1 高龄
        4.2.2 糖尿病
        4.2.3 眼病史
        4.2.4 皮质类固醇药物使用史
        4.2.5 较高的收缩压
        4.2.6 较低的体力活动
        4.2.7 较低的文化程度
    4.3 放射线接触史与饮酒频率对视力障碍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4.4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力评价
    4.5 预测模型的风险分层
    4.6 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意义及应用建议
5 结论
    5.1 本研究确定了老年人视力障碍的原因
    5.2 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
    5.3 基于ROC曲线评价了模型的预测效力,该模型具有区分视力障碍者和非视力障碍者的能力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人视力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肝脓肿的整体临床特点
    2 肝脓肿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
    3 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
    4 肝脓肿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侵袭性肝脓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皮肤镜在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研究器材和仪器
    2.手术方法
    3.统计分析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皮肤镜在常见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白内障流行现状
        1.2.2 白内障而致的视力损伤现状
        1.2.3 白内障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1.2.4 白内障的影响因素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中西部两地居民白内障流行及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研究地点的确定
        2.1.2 研究人群的确定
        2.1.3 研究的样本量
        2.1.4 抽样方法
        2.1.5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1.6 现场和临床检查步骤
        2.1.7 统计方法
        2.1.8 伦理审查、知情同意
    2.2 研究结果
        2.2.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的分布
        2.2.2 调查的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情况
        2.2.3 农村居民视力损伤分布情况
        2.2.4 农村居民晶体检查情况
        2.2.5 农村居民视力损伤原因分布情况
        2.2.6 农村居民因白内障而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
        2.2.7 中西部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手术利用现状
        2.2.8 中西部两地农村眼科服务供给情况
    2.3 讨论
        2.3.1 白内障流行特征
        2.3.2 盲和视力损伤情况
        2.3.3 白内障导致视力损伤的服务需求
        2.3.4 白内障手术利用及供给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两地农村居民白内障的因素
    3.1 资料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员及方式
        3.1.4 统计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问卷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分布
        3.2.2 一般特征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3 过去慢性病史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4 家族慢性病遗传史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5 眼部疾病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6 生活行为习惯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7 饮食行为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8 用眼环境及运动对农村居民白内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3.2.9 影响农村居民白内障患病的多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性别年龄等特征因素对白内障的影响
        3.3.2 疾病与遗传史对白内障的影响
        3.3.3 吸烟饮酒行为对白内障的影响
        3.3.4 饮食行为、日照时间与运动对白内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体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不足与展望
        4.2.1 创新之处
        4.2.2 不足之处
        4.2.3 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改良睑缘粘连术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眼睑的应用解剖
        2.1.1 眼睑的组织结构
        2.1.2 眼睑的肌肉
        2.1.3 眼睑的血供
        2.1.4 眼睑的神经及淋巴回流
    2.2 眼睑的缺损类型
        2.2.1 以缺损层次分类
        2.2.2 以缺损部位分类
        2.2.3 以缺损面积分类
    2.4 眼睑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常用的手术修复方法
    2.5 粘连睑缘的非手术方法
    2.6 粘连睑缘的手术方法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治疗方法
        3.2.1 术前准备
        3.2.2 手术方法
        3.2.3 手术步骤
        3.2.4 治愈标准
        3.2.5 评价标准
第4章 结果
    4.1 术后效果评价
    4.2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改良后的睑缘粘连术与传统睑缘粘连术的不同点
    5.2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
    5.3 改良后睑缘粘连术的优点
    5.4 睑缘粘连术的缺点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关注病理学在眼肿瘤眼眶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J]. 马建民,刘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03)
  • [2]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并发症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探讨[D]. 郑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老年人视力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D]. 赵月.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19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D]. 蔡跃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皮肤镜在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中的应用[D]. 战胜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常州市眼部恶性肿瘤分析[J]. 李贵英,姚杏娟,骆文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08)
  • [7]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魏阳. 郑州大学, 2020(02)
  • [8]中西部两地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及服务需求与利用[D]. 李艳萍. 南昌大学, 2020(08)
  • [9]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分析[D]. 杨锦鹏.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改良睑缘粘连术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D]. 齐琪.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