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设计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设计

一、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梁艺[1](2019)在《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体育教师在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而形成的,是通过体育教学表现出其内涵、特征等方面,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角色、风格的表现、实施的手段与语言等要素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格调。本研究旨在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认知、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目的是促进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提高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本研究以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随机选取到中学体育教师250人,得到有效样本213人,使用spss19.0、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基于深度访谈与相关文献分析,初步建构了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并将教学风格分为以教师为中心型、以学生为中心型、双主体型等三种类型;通过质性分析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包括教师角色、风格表现、实施手段、学生任务、考核标准五个要素;基于此,分别对三种类型的不同教学风格维度的存在进行实证检验,以教师为中心型的包括了教师角色、风格表现、实施手段、学生任务、考核标准五个要素,以学生为中心型包括了风格表现、实施手段、学生任务、考核标准四个要素,双主体型包括教师角色、风格表现、实施手段、学生任务四个要素。(2)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以教龄为标尺,教师不同的教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风格类型。(3)研究中分别探讨了不同性别、学历、职称的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差异;以教师为中心型体育教师在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存在统计学显着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型体育教师在性别、学历、职称上体育教师在考核标准、风格表现、实施手段的风格上都存在显着差异。(4)基于访谈分析了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包括外部环境、主观能动因素、知识素养、教学活动等四个维度。其中,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而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因素也是相对较为突出的一项影响因素。基于此,从体育教师的认知、主观能动性、知识体系和开展教研活动及培训、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建议。

赵灵芝[2](2019)在《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使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也得到了重视。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影响一切体育学习和生活的无形的客观存在即体育教学软环境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对体育教学软环境还缺乏系统完整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工作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中学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退缩心理,使得他们所在的时期成为健康素养评价的最佳阶段。因此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体育教学软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对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通过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系统评价理论,依据相关原则对体育教学软环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本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系统评价理论基础,以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为原则,并以《教学论》、《教学环境论》、《体育教学论》、《论教学环境与课程》等教学着作中对体育教学软环境的研究,认为体育教学软环境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一切体育学习和生活的无形的客观存在,是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非物质条件总和。第二,最终确立的一级指标有人际环境、情感环境、组织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安全环境6项;二级指标有个体之间的人际交往环境、网络体育信息环境、班级体育舆论环境等13项;三级指标有体育教师教学氛围、班级体育学习风气、体育安全法制保障等44项。第三,指标权重最高的是信息环境,为0.25;其次是人际环境、组织环境,均为0.17;再次为舆论环境和安全环境,均为0.14;指标权重最低的是情感环境,权重值为0.13。第四,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在应用方面应注意重视对初级指标的选择与评价,把握基础层建设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注意评价指标体系的及时更新与完善,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未来的发展;注意落实评价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各部门对评价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对体育教学软环境的评价工作。

钱敏[3](2018)在《苏州市《2019年中考体育加试方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市实施《2019年中考体育加试新方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新旧、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及通过苏州市实施《2019年中考体育加试新方案》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苏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新方案相比旧方案,中考体育总分以及在中考总分中的占比得到了提高;中考体育加试结构没有变,但是调整了必测项目、提高了项目分值和评分标准,取消了游泳考试优惠。(2)大多数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能够熟悉苏州市实施的中考体育新方案,对新方案必测项目及分值的提高认同度较高,而对选测项目调整的多样性认同度一般;多数教师认为新方案考核评分标准有难度、有压力,普遍认为新方案对学生锻炼意识的养成的作用较小;(3)大多数苏州市中学生能够熟悉了解新方案、有较高的认知度,学生家长对新方案的重视程度较高;新方案的修改与调整对中学生课后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增加了中学生体育学习以及中考体育加试难度与压力。(4)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苏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新方案,尤其是对“日常考核”环节,迫切需要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5)建议开展苏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新方案学习培训、教研活动,这是做好苏州市2019年中考体育加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6)建议把苏州市中考体育的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课堂之中,深化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三大球类项目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内容和时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初中生中考体育加试的能力与水平。(7)建议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避免家长仅注重孩子的中考体育加试分数,而忽视了体育的学习锻炼,避免学生家长对中考体育加试产生“应试”的思想。

晏思琴[4](2017)在《广州市黄埔区高中网球选项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01年,国家正式推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随后在全国上下开展实验推广并最终在2004年形成,使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逐渐发生了可喜可贺的变化。在体育教学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情况下以及在不断深入细化的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传统的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思想,向着以培养学生个性、兴趣、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体育课实行选项课教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运动爱好与专长,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实践证明在高中选项课中加入网球项目选项,鼓励学生参加网球教学实践,既能丰富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也使网球的健身价值和功能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得以凸显。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广州市黄埔区的7所高中网球选项课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表明: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黄埔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实际,催生了网球项目进入高中选项课教学的需要。2、依靠黄埔区国际网球学校实施的网球教学的示范、引领和经济发达的保障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网球教学氛围,为黄埔区高中网球选项课教学实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优势条件。3、黄埔区开展网球选项课教学的学校和未开展网球选项课教学的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球教学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热情较高,具有良好的开展网球选项教学的显性的和潜在的群众基础。4、影响黄埔区高中全面实行网球选项课的主要因素有:?黄埔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未开展网球选项课的相关领导对于本校的专项课教学程度重视不高。?已开展高中网球选项课的学校表现在网球教师队伍薄弱、器材场地不足、缺乏统一的网球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评价和考核方式不全面。解决上述问题使黄埔区高中全面实行网球选项课教学的对策有:1、对于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高中体育选项课的开展,成立相关的研究小组,根据本区的具体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在广州市黄埔区高中开设选项课进入深入的探讨与分析。2、加强学校领导对网球项目的重视,组织领导参加网球运动,营造良好的网球氛围。3、加强学校场地、器材建设和资金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支持为主导、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学校自筹经费为辅的体系,除此之外,场地可以适当地进行缩小,对网球项目进行游戏型改造,使之网球运动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确保网球课程在黄埔区高中体育顺利的发展。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游戏法与分组教学法相结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制定正确合理、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和评价制度,要把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和结果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5、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鼓励和支持处在一线网球教学的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写。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球师资队伍。6、对于那些未开展网球选项课的学校来说,应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开展网球课的选项教学,即便目前有些条件尚未成熟也应考虑在平时普通体育课中给予考虑。

吴妍[5](2015)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以南京城区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测评的标准,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个人体质状况的测评。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包涵的是学校体育范畴下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测评标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进行介绍,并结合调整的内容从对调整的认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外体育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概括全文,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调整后测试内容更加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硬性达标,测试内容相对统一,简单,直观,可操作性更强,方便师生严格执行;2.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规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自主性锻炼的习惯;3.附加分的投入也增加了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力量素质的重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4.《标准(修订)》令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所增加,体育活动参与频率增多;5.《标准(修订)》的实施使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仍以达标为重;6.调整实施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的安排更加多样化,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全面;7.调整实施后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配备及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建设力度。调整实施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仍以达标成绩为重;2.教师的能力有限,教学的效果一般;3.专业教师的配备不够;4.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不足;5.学校的监督执行力不够;6.体质测试缺乏制度性。根据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主要有:1.加强学校体育监督管理体系;2.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3.体育教师教学形式的多样化;4.增加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备;5.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合理;6.加强《标准(修订)》对教学影响的持续性深入研究

常德胜[6](2014)在《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他们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将决定改革最终的成败。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体育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新课程的建议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行为?有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值得去研究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本文以闽、浙两省部分中学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借鉴CBAM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从情感维度、行为维度、变革构造维度对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结果一:研制出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量表与影响因素量表。评价量表包括《关心发展阶段量表》、《实施水平量表》、《变革构造量表》三个分量表;《影响因素量表》是由体育教师的态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学生、课改方案、体育文化5因素共27题目构成。以上量表均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各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结果二:在闽、浙两省较大范围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现状与特征。在情感纬度上,处于信息/个人化阶段的教师最多(35.9%),处于结果/合作阶段的次之(30.1%),接下来的顺序是再聚焦阶段、操作阶段、意识阶段,且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体育教师在此纬度上存在差异。在行为维度上,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实施水平处于定向、更新阶段的体育教师人数比例最大,分别为22%、36.4%,值得注意的是不实施新课程的体育教师比例高达26.5%,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实施水平存在差异。在变革构造维度上,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变革构造四个主要成分得分均值都在3分以上,这表明十余年的新课程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在课堂行为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上还是没有达到较理想的状态,且不同人口学特征对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的变革构造产生的影响不同。结果三:利用自制影响因素量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在影响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主要五个因素对课程实施都产生重要影响,39.9%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是影响其课程实施的最大因素,32.4%的体育教师认为是教师的能力素质,20.4%的体育教师认为是课程方案、21.1%的体育教师认为是学生,19.2%人认为是体育文化。同时进一步对情感、行为和变革构造三个不同纬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关心发展阶段、不同实施水平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变革构造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能力素质与学生两个因素。这表明要对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促进干预,应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结果四:提出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水平,依据CBAM理论提出明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蓝图,完善体育新课程改革计划和资源供应、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意识、建立健全体育新课程实施督导制度、构建新型体育组织文化等若干干预对策。

范运祥[7](2013)在《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场域透析》文中指出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始于疑难,疑难始于现实困境。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体育在实践层面取得成功的命脉所系。近年来关于中学体育教师的话语大多是围绕着“体育教师应当如何”和“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展开,较少考虑“体育教师怎样生存生活”,缺乏对一线体育教师真实生存境况的现实关切,这无疑忽视了中学体育教师群体职业感受及利益诉求。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艺术“2+1”工程等深入推进,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存境况逐渐成为社会和学校不容忽视且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问题提出并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是论文的根本,而具体的论文构思则是论文的生命力。本研究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客观呈现中学一线体育教师在学校场域中的实然生存境况的前提下,借助场域、惯习、资本的分析框架剖析其生存境况弱势的问题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生存境况问题的的应然诉求。希望能唤起更多人来关注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为各级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改善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提供建设性策略,为推进当前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作为本研究的缘起,主要从中学体育教师边缘化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个人研究旨趣等方面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从关乎体育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实现、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拓宽体育教师生存发展研究视角来追寻本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介绍和呈现本研究的过程,包括研究视角和方法的选择、样本抽样、资料收集与分析、概念框架的构建以及研究效度和论文的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是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梳理,主要聚焦于国内外关于布迪厄场域理论、教师群体生存状况、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研究领域的有关论述,指出了本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加以梳理并参考利用,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研究理清思路和提供有价值的材料,也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部分是场域理论的学理分析,主要理清场域、惯习、资本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场域思维范式的实践价值,介绍学校场域构建及现实意义,为我们理解和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提供探索性的理论基石。借助布迪厄场域理论对于把握中学体育教师在学校场域中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资本以及潜沉的惯习又是如何影响其生存境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四部分是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现实考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分别从生活质量、职业倦怠、专业发展、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考察中学一线体育教师的现实生存境况,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的整体特征及生存困境,从而为后续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提供较为有力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普遍反映职业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工作强度大,职业倦怠程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专业发展缺乏、培训体系不健全,工作生活环境满意度不高等。第五部分为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场域审视,在整体把握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基础上,主要从学校场域外部、内部以及场域主体三个维度层面来解读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状况弱势的问题根源。中学体育教师身陷社会场域、学校场域、文化场域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局限是其生存困境生成的缘由。对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研究不是为了简单粗暴的批判,而是基于一种关怀的精神和一种为其提供切实帮助的理想。第六部分是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资本考量,资本是影响个人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学校场域中的体育教师生存境况以及发展轨迹受制于资本的数量和结构。借助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来对中学体育教师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符号资本)的内涵、作用、拥有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论证,从而提出促进中学体育教师资本积累的具体路径和策略,为改善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发挥理论与实践指导作用。第七部分是重塑与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发展相适应的惯习,惯习对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场域中的惯习渗透到学校场域之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场域自身的惯习产生影响。引入布迪厄惯习理论可以更深层次地揭示学校体育文化、体育学科建设、教师角色定位、体育教学习性等惯习作用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影响。结合自身多年来对惯习的感性体验与理性反思,提出调整学校体育文化惯习、体育学科惯习、体育教师角色惯习、体育教学惯习的若干具体举措。第八部分是中学体育教师生存改善的应然诉求,造成当下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弱势是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之前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的特点,提出改善其生存境况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与配套措施;构建中学体育教师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创建人性化的学校体育工作环境;创设中学体育教师自我调适与塑造策略。第九部分是对整个研究的观点、理论建构、研究结论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分析研究存在的疏漏与不足,并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提出一些思考和在后续研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该论题明确方向。

陈鑫[8](2013)在《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相应也随之不断提高,很多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明显高于前几年。但是,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下降的尤为明显,“肥胖型”人群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同其他较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田径运动作为体育项目中最基础的锻炼项目之一,对发展青少年的各项身体素质以及各种身体机能均有着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在体育教学时数中也占有最大的比例,因此,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加强田径类教学,是提高中学生体质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途径。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等领域齐头并进的课程结构,真正的关注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临汾市尧都区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也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尧都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设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体育工作的开展也相应的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青少年的基础体育工作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尤其是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尤为明显。根据自身的感受和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山西省中学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的阶段,这将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田径教学理念和科学田径教学方法的形成大打折扣,不利于中学田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是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尧都区二十所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了尧都区初中田径课的教学现状,发现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为临汾市尧都区初中田径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提供权威性的依据。本文是对尧都区初中田径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临汾市尧都区大多数初级中学尤其是私立与乡镇中学的田径场地难以满足田径教学的基本需要,田径场的标准与规格未达到理想水平,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较少,田径教学器材短缺且更新较慢,缺乏科学的管理。2.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年龄、学历层次较为理想,对新课标以及田径课的的认知情况良好,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继续学习与进修情况也较为合理,但其科研情况不太乐观,没有形成较浓厚的学术氛围,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及专项结构不太合理,表现为女性教师较少且田径专项教师所占比例较小,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3.田径教学内容的开展状况不太理想,教学内容选择受到中考测试项目的拘束,没有依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性别、兴趣来选择,也缺乏内容上的开发和创新,田径理论课的课时量不足也受不到重视,田径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够理想,教师课前的期待与学生课后获得的体验有一定的差距。4.田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受限于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不够灵活,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新颖的教学方法则使用较少,难以引起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动机;田径教学组织形式大都采用整体教学的形式,而创新灵活型组织形式有待开发,长此以来照顾不到生生之间、男女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培养;田径课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合理,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5.尧都区初中生对田径项目的认知度不够,对田径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积极意义和作用认识程度较差,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不高,在田径课中大都处于被动,单纯为了应付中考体育而学习,较少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初中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原敏芳[9](2012)在《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细致的规定,目标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同时根据这五个方面的目标设置了相应的具体目标,相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内容也就发生了变化。那么,在《标准》实施的十年时间里,高中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标准》规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职能是否完全发挥,《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论文主要针对身体健康这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中生对身体健康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就掌握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参考的改进建议。从理论角度,本研究着重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标准》分析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学习现状,拓宽了研究的内容,使针对高中生体育知识学习的研究更丰富和全面。从实践的角度,本研究可以为高中体育教学、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体育课的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现实依据,对山西省乃至全国高中生体育教育都具有借鉴价值。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综合分析,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掌握现状,分析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生的身体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好与不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为高中体育教学、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体育课的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身体健康这一方面的目标实现情况不理想;(2)高中生对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练习手段掌握程度存在显着差异;(3)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途径知识掌握情况要好于对非常见传染病知识的掌握;(4)对影响身体健康的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掌握相对较好;(5)高中生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6)高中生对身体健康知识的掌握,年级和性别上差异不显着。不同年级的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距,但并不显着,无明显的梯度差异,也就是说,身体知识的掌握没有随着体育与健康课讲授时间的长短而增长,知识体系也未因年级的增长而更系统,更全面,换个角度理解,体育与健康课在实现身体健康这方面的目标上没有完全发挥其职能,而体育教师也未能充分体现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使高中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和全面,同时侧面反映学生自己、学校、家长对次也没有足够的重视;(7)体育与健康课实施情况一般,应进一步加强。本文就现状反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1)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都应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转变观念,建立健康意识。(2)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再教育,让教师建立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3)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积极开展,全面开发,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充分调动高中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高中生学习和认识。(4)改进教材,应将身体健康这一部分知识准确的收入教材,同时学校在选定教材是也要严格挑选。(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王秀平[10](2012)在《新课程标准下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探析》文中认为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其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本文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浙江省中学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三、四年级的学生三个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办学的认识,了解中学体育教师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适应情况,找出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中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要求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何适应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途径,力图为构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没有太大的影响,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落后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因此,要更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师关于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培训。2.目前,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中的多数重视科研和训练,并多数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远离中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反映中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缺乏,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评价方法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因此,要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加强对课程、教学和教材等内容的研究;教学要接近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注意多个评价主体的合作,注重多个评价方法的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3.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中,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中学教学、教法的培训几乎没有;教学缺乏培养学生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运用能力。因此,要重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教学过程引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入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充分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教学条件。4.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较少,灌输--接受式教学不受学生欢迎,但由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差和依赖性强,对自主、探究式等新教学方法的接受率不是很高。因此,要加强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1.1.2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1.3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展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教学风格”概念的界定
    2.2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相关研究述评
        2.2.1 基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内涵的研究
        2.2.2 基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的研究
        2.2.3 基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特征的研究
        2.2.4 基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3 研究对象、方法及过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质的研究之深度访谈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4.1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理论建构与认知分析
        4.1.1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理论建构
        4.1.2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风格的认知分析
        4.1.3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情况分析
    4.2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实证分析
        4.2.1 以教师为中心型教学风格的因子分析
        4.2.2 以学生为中心型教学风格的因子分析
        4.2.3 双主体型教学风格的实证分析
    4.3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与背景特征分析
        4.3.1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4.3.2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背景特征分析
    4.4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4.4.1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4.4.2 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因子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进一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风格的认知
        5.2.2 进一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5.2.3 进一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
        5.2.4 进一步强化中学体育教师的教研活动及培训
        5.2.5 进一步加大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条件支持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学软环境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重视评价体育教学软环境是提高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途径
        1.1.3 对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体育教学软环境相关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的研究
        1.2.3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专家调查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理论
        3.1.1 建构主义理论
        3.1.2 认知发展理论
        3.1.3 系统评价理论
    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3.2.1 软环境
        3.2.2 体育教学软环境
        3.2.3 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1 科学性原则
        3.3.2 客观性原则
        3.3.3 系统性原则
        3.3.4 全面性原则
        3.3.5 可操作性原则
    3.4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分析
        3.4.1 评价指标的拟定及其依据
        3.4.2 一级指标的确定及分析(三轮结果)
        3.4.3 二级指标的确定及分析(三轮结果)
        3.4.4 三级指标的确定及分析(三轮结果)
    3.5 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1 人际环境指标权重的确定
        3.5.2 情感环境指标权重的确定
        3.5.3 组织环境指标权重的确定
        3.5.4 信息环境指标权重的确定
        3.5.5 舆论环境指标权重的确定
        3.5.6 安全环境指标权重的确定
    3.6 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6.1 注意重视对初级指标的选择与评价
        3.6.2 注意评价指标体系的更新与完善
        3.6.3 注意落实评价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苏州市《2019年中考体育加试方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中考体育加试”概念及国家相关政策简介
        1.2.2 我国中考体育加试的发展进程
        1.2.3 关于“中考体育加试”作用意义的研究
        1.2.4 关于“中考体育加试”存在问题的研究
        1.2.5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对比分析法
        2.2.4 专家访谈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苏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新、旧方案对比
        3.1.1 中考体育加试分值调整与变化
        3.1.2 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调整与变化
        3.1.3 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评分标准调整与变化
    3.2 苏州市初中体育教师对新方案的认知影响调查与分析
        3.2.1 体育教师对新方案的认知程度调查
        3.2.2 体育教师对新方案项目设置认同度的调查
        3.2.3 体育教师对新方案考核标准难易度判断的调查
        3.2.4 新方案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影响调查
        3.2.5 新方案对学生锻炼意识影响度调查
        3.2.6 新方案对体育教师工作方面影响度调查
    3.3 苏州市初中学生对新方案的认知影响调查与分析
        3.3.1 学生对新方案的认知程度调查
        3.3.2 学生家长对新方案重视程度的调查
        3.3.3 学生对新方案项目喜爱程度的调查
        3.3.4 新方案对学生造成压力情况的调查
        3.3.5 新方案对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调查
4. 结论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附件
致谢

(4)广州市黄埔区高中网球选项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
        1.1.2 网球运动教育发展的需要
        1.1.3 黄埔区高中体育选项课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体育选项课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体育选项课的相关研究
    2.3 网球的锻炼价值和教学意义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广州市黄埔区高中开设网球选项课的理论支撑
        4.1.1 国家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1.2 体育选项教学的概念
        4.1.3 网球教学的概念
    4.2 广州市黄埔区高中开展网球选项课的条件和价值分析
        4.2.1 良好的区域经济,为高中开设网球选项课奠定了经济基础
        4.2.2 家长的支持有利于高中网球选项课的实施和促进体育消费
        4.2.3 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
        4.2.4 顺应全民健身热潮,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4.2.5 培养学生的网球素质文化
        4.2.6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身体美、形态美、动感美等
        4.2.7 有利于运动员的选材
    4.3 广州市黄埔区高中网球选项课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3.1 网球教材的使用情况
        4.3.2 网球选项课的学时分配情况
        4.3.3 网球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况
        4.3.4 网球选项课教案的编写情况
        4.3.5 教学组织形式
        4.3.6 网球选项课使用的教学方法
        4.3.7 网球选项课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情况
        4.3.8 广州市黄埔区高中生网球竞赛的情况分析
        4.3.9 广州市黄埔区高中开设网球选项课的场地、器材基本情况分析
    4.4 黄埔区高中生对网球选项课课程的态度和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4.4.1 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4.4.2 黄埔区高中生对网球运动的态度
        4.4.3 黄埔区高中生对网球运动的认知情况
        4.4.4 高中生对网球课的学习动机情况分析
        4.4.5 黄埔区高中生对网球课的体验感受分析
    4.5 广州市黄埔区高中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4.5.1 黄埔区高中教师的性别与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4.5.2 黄埔区高中教师的学历与职称结构现状分析
        4.5.3 黄埔区高中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4.5.4 黄埔区高中教师参加培训课的情况分析
    4.6 影响黄埔区全面实施高中网球选项教学的因素分析
        4.6.1 体育选项课教学开展的不够广泛、全面
        4.6.2 对于尚未开展网球运动教学的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4.6.3 教育行政部门在未开展网球选项课的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
        4.6.4 网球师资队伍缺乏,影响网球课的顺利开展
        4.6.5 网球运动项目教材的开发力度不够
        4.6.6 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陈旧,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
        4.6.7 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6.8 场地不足,器材缺乏,影响选项课的顺利进行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以南京城区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1.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1.1.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是完善评价指标的需要
        1.1.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是促进终身体育形成的关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
        1.2.3 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
        1.2.4 关于国内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1.2.5 关于国外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及分析
        3.1.1 调整内容的分析
        3.1.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调整的特点
    3.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3.2.1 对中学生的影响
        3.2.2 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影响
        3.2.3 对中学学校体育管理者的影响
    3.3 体育教学在实施《标准(修订)》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3.3.1 存在的问题分析
        3.3.2 对策
4 结论
    4.1《标准(修订)》的调整带来的变化及益处
    4.2《标准(修订)》的实施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
    4.3《标准(修订)》的实施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4.4《标准(修订)》的实施对学校体育管理者产生的影响
    4.5《标准(修订)》的调整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6)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3 文献回顾
        3.1 课程实施评价的相关研究
        3.2 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相关研究
        3.3 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相关研究
        3.4 已有相关研究评析
    4 研究总体构想
        4.1 研究目的
        4.2 理论假设
        4.3 研究对象
        4.4 研究方法
        4.5 研究的流程图
    5 本章小结
第一章 重要概念的界定与理论简介
    第一节 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理论架构简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量表的研制
    第一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关心发展阶段量表的研制
        1 关心发展阶段理论介绍
        2 量表的研制过程
    第二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水平量表的研制
        1 实施水平理论介绍
        2 量表的研制过程
    第三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变革构造量表的研制
        1 题项的拟定
        2 体育教师变革构造原始量表的预测及项目分析
        3 探索性因素分析
        4 验证性因素分析
        5 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变革构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现状的分析
    第一节 中学体育教师关心发展现状的分析
        1 样本基本情况
        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二节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现状的分析
        1 样本基本情况
        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三节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变革构造现状的分析
        1 样本基本情况
        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的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影响因素量表制作
        1 项目的拟定
        2 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原始量表的预测及项目分析
        3 探索性因素分析
        4 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 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作用分析
        1 样本基本情况
        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干预策略
    1 明晰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蓝图
    2 完善体育新课程改革计划和资源供应
    3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课程意识
    4 建立健全体育新课程实施督导制度
    5 构建新型体育组织文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论与研究展望
    1 总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件6
附件7
附录8
附录9
附件10
附件11
附录12
附录1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场域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中学一线体育教师生存境况亟待关注
        1.1.2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的生存困惑与挑战
        1.1.3 来自中学体育教师自我生存发展的感悟与反思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3.1 生存
        1.3.2 生存困境
        1.3.3 中学体育教师
        1.3.4 场域、惯习与资本
    1.4 研究视角和路径设计
        1.4.1 研究视角
        1.4.2 研究路径设计
    1.5 基本思路与内容架构
        1.5.1 基本思路
        1.5.2 内容架构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梳理
    2.1 布迪厄场域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追溯
        2.1.1 国外关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及应用
        2.1.2 国内关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及应用
    2.2 国内外关于教师生存境况的研究介绍
        2.2.1 有关国外教师生存境况的文献简述
        2.2.2 有关国内教师生存境况的场域研究
    2.3 国内外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研究综述
        2.3.1 国外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研究综述
        2.3.2 国内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研究综述
    2.4 对以往研究的述评
3 理论追寻:场域思想的学理解读
    3.1 布迪厄的生平及思想背景
    3.2 场域理论核心概念的厘定
        3.2.1 场域(Field)
        3.2.2 惯习(Habitu)
        3.2.3 资本(Capit)
        3.2.4 场域、惯习、资本的关联性
    3.3 场域理论的实践运用价值
    3.4 学校场域建构及现实意义
        3.4.1 学校场域建构与释义
        3.4.2 引入学校场域的现实意义
4 现实观照: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之考察
    4.1 中学体育教师生活质量现状
        4.1.1 中学体育教师生活质量的总体特征
        4.1.2 中学体育教师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4.1.3 小结
    4.2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态
        4.2.1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
        4.2.2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人口统计学比较
        4.2.3 小结
    4.3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状态
        4.3.1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4.3.2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差异分析
        4.3.3 小结
    4.4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4.4.1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状况
        4.4.2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人口变量差异
        4.4.3 小结
5 场域审视: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困境之溯源
    5.1 社会场域对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影响
        5.1.1 现实社会场域结构的价值冲突
        5.1.2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挑战
        5.1.3 社会公众对学校体育认同危机
        5.1.4 体育学科理论建设的思维模式障碍
    5.2 文化场域对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影响
        5.2.1 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束缚
        5.2.2 学校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负面影响
        5.2.3 教师文化惯性和惰性的负迁移作用
        5.2.4 媒介文化中的从众行为和心态渗透
    5.3 学校场域对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影响
        5.3.1 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冲击
        5.3.2 学校体育工作环境的制约
        5.3.3 学校组织气氛的隐形作用
        5.3.4 学校科层化管理的负面影响
    5.4 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主体性因素影响
        5.4.1 体育教师职业自豪感受限
        5.4.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5.4.3 体育教师自身人文素养贫乏
        5.4.4 体育教师角色认知模糊
6 资本累积: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困境之考量
    6.1 社会资本维度的考量
        6.1.1 体育教师社会资本及其作用
        6.1.2 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资本现状
        6.1.3 中学体育教师社会资本贫乏原因分析
        6.1.4 中学体育教师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转化
    6.2 文化资本维度的考量
        6.2.1 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内涵和形式
        6.2.2 中学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影响作用
        6.2.3 中学体育教师文化资本占有现状及问题
        6.2.4 中学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生成与提高
    6.3 经济资本维度的考量
        6.3.1 体育教师经济资本的内涵简析
        6.3.2 中学体育教师经济资本的纵横向比较
        6.3.3 制约中学体育教师经济资本的因素分析
        6.3.4 中学体育教师经济资本的配置与管理
    6.4 符号资本维度的考量
        6.4.1 体育教师符号资本的理论释义
        6.4.2 中学体育教师符号资本的现状与问题
        6.4.3 中学体育教师符号资本受限因素探析
        6.4.4 中学体育教师符号资本的优化与重构
7 惯习形塑: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之调整
    7.1 学校体育文化惯习的矫正
        7.1.1 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革新
        7.1.2 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修正
        7.1.3 体育教师群体文化的重构
        7.1.4 学校体育文化惯习的塑造
    7.2 体育学科惯习的更迭
        7.2.1 摒弃重旧的体育学科习性
        7.2.2 把握体育学科的教育本源
        7.2.3 凸显学校体育的文化属性
        7.2.4 关注体育课程的生命意义
    7.3 体育教师角色惯习的转变
        7.3.1 体育教师角色的历史演变历程
        7.3.2 技术型向文化型体育教师转变
        7.3.3 教练型向教师型体育教师转变
        7.3.4 专项型向全能型体育教师转变
    7.4 体育教学惯习的变革
        7.4.1 体育教学认识惯习的强化
        7.4.2 体育教学方法惯习的变更
        7.4.3 体育教学过程惯习的重塑
        7.4.4 体育教学评价惯习的构建
8 愿景展望:中学体育教师生存改善之诉求
    8.1 政府作为:制定政策法规与配套措施
        8.1.1 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
        8.1.2 完善学校体育经费保障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8.1.3 促进学校体育相关法规细则的制定
        8.1.4 健全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8.1.5 建立公正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8.2 社会关注: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8.2.1 加强体育教师职业舆论宣传和引导
        8.2.2 彰显对体育教师合理的社会期望
        8.2.3 创造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
        8.2.4 搭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8.3 学校支持:优化学校体育工作环境
        8.3.1 推行人性化的学校体育管理
        8.3.2 建立与体育教师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
        8.3.3 改革创新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8.3.4 形塑关爱型的体育教师管理文化
    8.4 个体应对:体育教师自我调适与更新
        8.4.1 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意象
        8.4.2 合理定位职业心态与期望
        8.4.3 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8.4.4 倡导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9 结语
    9.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9.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9.3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一 中学体育教师生活境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学体育教师生活境况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初中田径教学现状的研究
        1.2.2 初中田径教学的改革发展趋势
        1.2.3 山西省初中田径教学现状的研究
        1.2.4 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状况
        3.1.1 体育教师的性别及年龄情况
        3.1.2 体育教师的专项与任课情况
        3.1.3 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及进修情况
        3.1.4 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情况
        3.1.5 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
        3.1.6 体育教师的认知情况
    3.2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课教学的本情况
        3.2.1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氛围因素的调查
        3.2.2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课程的开展情况
        3.2.3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课教学目标的选择
        3.2.4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方法的应用
        3.2.5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手段的应用
        3.2.6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课的组织形式
        3.2.7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课成绩的评价
    3.3 对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学生认知的基本情况调查
        3.3.1 临汾市尧都区初中生对田径课教学的认识态度
        3.3.2 临汾市尧都区初中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3.3.3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课气氛现状
    3.4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场地器材基本情况
4 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4.1.1 体育教师队伍有待强化管理和完善
        4.1.2 初级中学田径场地设施状况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4.1.3 田径课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
        4.1.4 田径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待进一步强化和落实
        4.1.5 田径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组织形式单一
        4.1.6 田径课考评不够合理
        4.1.7 学生对田径课缺乏兴趣
    4.2 对策
        4.2.1 优化教师队伍资源
        4.2.2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4.2.3 丰富田径教学内容,突出田径课的价值属性
        4.2.4 改革教学方法,灵活选择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2.5 健全田径课的考核评价体系
        4.2.6 加强对田径运动价值的宣传教育,增加田径教学趣味性
        4.2.7 鼓励赏识性教学,满足中学生成就感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分析
        1.3.2 国内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分析
        1.3.3 高中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现状
        1.3.4 高中生体育知识学习影响因素
        1.3.5 结论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的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知识掌握的现状
        3.1.1 掌握全面发展体能知识情况
        3.1.2 掌握预防疾病知识的情况
        3.1.3 关于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影响知识的掌握情况
        3.1.4 传统和现代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
    3.2 影响高中生掌握身体健康知识的因素分析
        3.2.1 高中生获得身体健康知识的途径
        3.2.2 体育与健康课的周次数与实施情况
        3.2.3 影响获得身体健康知识的因素
    3.3 有助于高中生获得身体健康知识的改进措施
        3.3.1 高中生提出的改进措施情况
        3.3.2 有助于高中生获得身体健康知识的改进措施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新课程标准下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
        1.1.1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
        1.1.1.1 新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国内外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1.2.1 国外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的问题调查
        3.1.1 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
        3.1.2 制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调查
        3.1.3 中学体育对高校培养目标的需求调查
        3.1.4 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
    3.2 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3.2.1 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与态度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查
        3.2.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调查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与科研现状的调查
        3.2.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的调查
        3.2.7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调查
        3.2.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
    3.3 讨论
        3.3.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中学体育教师的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3.3.2 对未来中学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3.4 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3.4.1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3.4.2 调整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
        3.4.3 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4.4 改变教学评价
        3.4.5 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教学实践体系
        3.4.6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3.4.7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职业意识
        3.4.8 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与完善教学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C 高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
附录D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梁艺.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2]中学体育教学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赵灵芝. 天津体育学院, 2019(07)
  • [3]苏州市《2019年中考体育加试方案》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影响的研究[D]. 钱敏. 苏州大学, 2018(04)
  • [4]广州市黄埔区高中网球选项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晏思琴.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的调整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以南京城区学校为例[D]. 吴妍. 南京体育学院, 2015(06)
  • [6]中学体育教师新课程实施程度评价研究[D]. 常德胜.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7]中学体育教师生存境况的场域透析[D]. 范运祥.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3)
  • [8]临汾市尧都区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 陈鑫. 山西师范大学, 2013(S1)
  • [9]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生身体健康知识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 原敏芳. 山西大学, 2012(10)
  • [10]新课程标准下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探析[D]. 王秀平. 宁波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考核评价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