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一、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20)在《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路径研究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文中指出关于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已从多样化角度对其展开了探讨,但尚未形成统一结论。财务弹性是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及时调动并获取融资的能力,对企业价值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环境不确定风险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想实现更好的生存和成长需要依靠足够的资金,所以保留财务弹性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较快,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相比大型企业,其融资约束更强,化解危机的能力更弱。同时,规模小、变现差,违约风险高,生命周期处于成长阶段,使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更多资金。财务弹性作为企业价值重要影响因素,左右着中小企业的财务政策选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保留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何种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虽然关于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众多,但随着路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财务弹性到底是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大量研究表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商业信用水平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它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对企业价值创造非常重要,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商业信用水平又需要企业内部的资金支持。财务弹性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储备资源,它是否会通过影响风险承担水平和商业信用水平来影响企业价值?同时,基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差和违约风险水平高的现实情况,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是否能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商业信用水平这两条路径来提升企业价值?并且哪条路径更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价值创造?解答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理清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丰富路径研究,还对中小企业财务政策选择和企业价值提升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文根据不确定性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约束理论,详细梳理财务弹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并选用2010-2018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连续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财务弹性、企业价值、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商业信用水平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剖析,结果发现:与主板上市公司比较,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弹性较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虽然较低,但在不断提高,同时商业信用水平也较低并且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中小企业价值呈上升趋势,波动较为明显。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中介效应路径检验法,实证分析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会显着提升企业价值;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主要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商业信用水平这两条路径来提升企业价值;相比商业信用水平,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更多是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提升企业价值的。这预示着我国中小企业想提高企业价值应保留适当的财务弹性,以便于加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商业信用水平,因为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提高这两方面来提升企业价值的。所以,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意识,减轻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以便其提升财务弹性,更好的应对风险,从而实现中小企业成长。而财务弹性虽然能通过商业信用水平提高企业价值,但并不明显,因此中小企业应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更好的商业信用水平。

房建奇[2](2020)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发展正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向生态环境全息化、经营社会化、线上线下融合化、管理决策数据化、组织结构虚拟化、成员权力平等化方向转变,对企业现有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产生新的影响和作用,引发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变革。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模式和新途径。由此,知识的跨界搜寻与共享、企业间的开放合作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显着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范例,也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现实中仍面临着人力和信息资源不足、创新资源严重匮乏、创新手段单一等方面发展困境。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摆脱自身实力限制实现创新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企业家作为企业网络的创造者和关键学习代理人,直接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其社会资本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关键通道,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为基础,以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大数据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重点聚焦四个具体问题: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否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实现技术创新?第二,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如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三,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中间路径?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否存在权变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期望能够揭示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丰富企业家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动态能力、大数据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从而为新时代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北京、上海、辽宁、河北、吉林、云南6个省(市)为研究区域,以上述6省(市)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软件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研问卷81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70份。经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关系维度社会资本、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均能显着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二,组织学习及其两个维度(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动态能力及其两个维度(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重构能力)分别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第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过程中,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产生了链式中介作用。此外,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四,大数据能力能够有效加强组织学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但其三个维度的调节作用效果不同,大数据人力资源、大数据无形资源均正向调节于组织学习或动态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有形资源对上述关系没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第五,组织学习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受环境不确定性的正向调节,且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组织学习、动态能力的中介路径;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着。更进一步地,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路径调节不显着。本研究丰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探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影响,既弥补了现有企业家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不足,又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理论内涵,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未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本研究聚焦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着重分析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践路径;第三,本研究将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受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的整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打通了二者作用机制中的盲点,填补了二者之间内在作用机制解释不足方面的缺陷。

王天宇[3](2020)在《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文中认为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极大激发了我国的发展活力与潜力,使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尤其表现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带动我国整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然而在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同时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缺乏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协调共进,导致时至今日,农村发展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滞后状态。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对农村发展、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全面支持,并且着重指出,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整体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有创新性思路的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依据中国特色和具体国情来进行推进深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认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现代产业的坚实支撑(包括一、二、三产业)。农村整体与现代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农村现代化就是一种无本之木。因此,欲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村高质量全面发展,必须依靠以现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要素在农村的植入、扎根、支撑及对农村传统体系的持续改造,打造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大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发展与植入现代经济要素、依靠现代产业全面带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曾经有过许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早期代表有过辉煌的历史,极大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和农村日益富裕,对农村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资金供应向大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和技术品牌的严重缺失,特别是国内市场环境总体上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而路径依赖下的乡镇企业恰恰缺乏在过剩经济中最重要的竞争和发展利器——技术特色。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前景日益渺茫。同时,我们也充分关注到,除了乡镇企业的衰落,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同样处于艰难困境之中,其原因与乡镇企业如出一辙,关键就是技术进步缓慢、缺乏大企业的技术引领、特别是缺乏极其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集聚协作平台,及因集聚协作而引发的众多技术进步激励效应。由此,特色小镇建设就具有重大意义: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禀赋,瞄准我国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转型提升,引入集聚相关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及本地特色乡镇企业,细化分工协作,培育、壮大、发展具有明显现代意义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经济依靠力量,以现代产业支撑并全面协调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及目前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重要的现代力量,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历史性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重要难题:即既通过集聚协作效应加速中小企业提升,又充分依靠这一支现代力量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两者有效互动提升。因此,特色小镇就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成为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集聚平台、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农村全面对接城市化和工业化及现代服务的重要通道。在这基础上,本文充分研究现代产业对传统农村的全面改造,认为现代产业带来了全新的革命性气息:现代产业本身是对传统农村产业的根本性改造;现代产业带来全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现代产业所要求的全新社会服务和空间环境;现代产业所带来的农村与外界全面对接等。本文同时进一步深化分析特色小镇的功能:第一,植入现代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将现代产业的根系进一步深入到乡镇一级,并且十分强调专业化集聚,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特色小镇通过现代产业与乡村资源的对接,拉动乡村资源的价值回归,创造更多的乡村社会财富,成为乡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第二,特色小镇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机制。通过产业规模集聚协作效应,总体上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通过规模效应、协作效应、学习效应、品牌效应等产业集聚所产生的细分效应,更利于营造中小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良好环境。特色小镇及特色产业的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扩张,有利于中小企业所集聚的产业品牌与特色小镇品牌的提升。结合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两大发展难题(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来研究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功能指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显着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要求。特色小镇发展必须紧密契合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并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强调中国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为生命线,无“特”就无“特色小镇”。而产业特色愈明显,就愈能促进特色小镇更加蓬勃健康发展。本文最后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典范——浙江“大唐袜艺小镇”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令人鼓舞的是,从产业特色、品牌效应、企业提升、乡村富裕、农村发展等不同角度,“大唐袜艺小镇”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答卷。本文对中国特色小镇如何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契合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振兴和中小企业提升的三者互动关系与机制,进行了有一定创新性意义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清晰突出中国特色小镇的功能倾向。

王悦璐[4](2020)在《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社会网络的建构逻辑 ——以D市S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石油行业内成品油流通体制的多次调整与变革,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环境也经历了数次变化。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作为其中一类特殊的企业,其生存与发展历程本质上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规则的变迁,对于研究经济体制的变革意义重大。在不被正式制度保护的环境中顽强存活下来,中小型调油企业建构的社会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探究其社会网络的建构逻辑,我们得以窥见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如何通过实施能动性策略规避结构限制拓展生存空间,在反映共性经验的同时展现出它独有的生存策略知识,既对其他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借鉴意义,又丰富了企业社会网络研究的本土经验。此外,关注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对于推动石油行业体制变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吉登斯的结构—行动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以社会网络理论中林南的网络资源观为分析视角切入,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来收集资料,按照调油企业时序性的生产步骤,围绕企业的原料网络、生产网络、销售网络,以石油行业治理体系变革为现实背景,在展现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社会网络建构过程的基础上,以企业策略选择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企业对各个网络的建构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关注了企业能动性行为对结构的反作用力,更加深入地剖析了结构与行动之间互构的张力。研究发现,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在未被正式制度规范纳入选择范围的情况下,首先通过依附大型民营油企,运用“傍大款”策略成功获得配置性资源原料油,建构起了原料网络;其次运用顺应和规避规则策略,分别通过租用大企业的场地和资质、借用权威性资源政治权力,在为自己披上合法性外衣的同时规避规则约束,建构起了生产网络拓展了有限自主;最后通过借助人际间信任建立起企业间特殊信任,建构起了销售网络。借助于三个社会网络,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完成了从进油到调油再到卖油的完整实践。结果是,企业为自己图谋生存的策略行为同时生产出了制度性结果,能动的行动既消解了正式制度带来的限制性影响,又重塑了结构;非正式实践的累积催生了适应性非正式制度,形成了正式制度与适应性非正式制度并存的转型期特殊现象。调油企业这种既不被允许、也不被严格监管的重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内生性的动力激励了体制变革。无论最后能否被纳入正式的规范体系,它都运用“钻缝”的方法为自己拓宽了生存空间,真实地撼动了正式制度的围栏。而结构与行动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在不断地形塑着对方的存在形式。

宋竹芳[5](2019)在《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旅游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优质旅游的背景下,亟需旅游企业保持成长性。在众多影响旅游企业成长性的因素中,社会资本和企业转型升级被公认为是关键因素。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中连接需求方(旅游消费者)和供给方(上游供应商)的中介机构,处于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位置,离开旅游企业的通力合作,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很难进行。其中,在规模上占据旅游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小旅游企业,成为决定旅游产业成长性的关键。但是与成熟旅游企业相比,中小型旅游企业在资源获取、利用、整合和消化吸收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我国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小旅游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变化和资源限制,旅游企业的边界不断拓展,加之中小旅游企业的先天特性更需要资源外取和转型升级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成长性。中小旅游企业作为连接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天然桥梁,身处旅游市场网络中并从社会网络中获取、利用各种资源,并内化为转型升级及成长的基础。那么,社会资本是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的直接动因吗?在外部社会资本内化的过程中中小旅游企业有没有进行相应的转型与升级?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对中小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有没有差异?这些问题对于揭示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起作用的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选择中小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中小旅游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资本实现转型升级及提高成长绩效这一主旨而展开研究,意在从微观视角揭示单个中小旅游企业如何通过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逻辑,为我国中小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路径。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第一,构建了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与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对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以及成长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第二,探讨了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分别对转型升级、成长绩效的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转型升级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第三,结合研究主题,确定了本研究主要变量的维度划分、测量方法和测量题项,在小样本预调研及问卷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正式调查问卷;第四,利用收集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企业转型升级及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及微观作用机制,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维度在中介作用中的路径依赖差异。最后,在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境下,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我国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关系是否相同。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其成长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中小旅游企业由于先天不足,需要利用市场网络资源并内化为社会资本,将深层次矛盾进行挖掘和解锁,不断调和日益突出的劳资矛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2)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促使其成长绩效的提升。成长绩效是检验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社会资本+转型升级”成为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提升的新路径;(3)环境动态性在社会资本认知维度与旅游企业转型和升级之间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只有高质量、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共同的沟通语言,才能促进中小型旅游企业社会资本转变为其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1)开发了本土情境下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测量量表。充分考虑了我国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发展背景的情境下,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预测,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运用该量表对我国旅游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测度。(2)揭示了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前因变量的内容,探讨了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3)提出了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以及企业成长绩效的理论框架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中小旅游企业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成长的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影响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的中介过程,丰富了旅游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史世杰[6](2019)在《诺亚信对中小企业银行借款融资风险问题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解决就业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先天存在严重缺陷,自身经营的合规性不足,草创型或粗放型原始扩张形态,对债权人来说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问题和风险管理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机构的实力。同时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是犹如生存命脉一般,风险管理能力突出,金融机构就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在行业领域成为佼佼者甚至是引领者、规则创立者;如果风险管理能力一般,金融机构就很难抵御大量坏账风险,即使是一时业务极佳,也难以为继。本文站在融资担保公司的角度,对几个典型的中小企业银行借款的融资风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小企业的基本面、风险点以及创新优势进行分析。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整体状况和经营细节,清楚知道中小企业的融资痛点在哪里,融资用途为何,资金使用率和回报率多少,是否有偿还借款的能力和意愿等等。调查企业基本面之后是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风险因素过多的企业需要更加谨慎决策,这需要专业的判断和金融理论等知识。此外,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的微创新会是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突破点。同时本文结合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基础,自身从业经历,提出中小企业风险问题调研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调研理论和方法,分析、识别和评价风险,最终提出风险管理的创新可行性方案,以求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有效降低债权人的损失,同时也有效规避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经过对中小企业深入全面的调查分析,学习采纳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最终提出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观点,包括行业准入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业链金融创新等方面微创新服务的方法来实现优化风险管理的目的。行业准入创新需要金融企业重新识别看待中小企业,认识到中小企业先天不足的同时,也需要发现企业本身微创新、微优势的方面,并对其突出优势实施针对性的风控措施,保障中小企业能在融资成功后将资金用于投放于优势方面,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利润空间,从根本上强化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创新需要在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同时,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甚至是金融风险指导,提高中小企业自身风险管理意识,使中小企业明确认知到自身不足,并有意识的去分析整改,补足缺陷部分。产业链金融创新是在担保公司内部或关联方,为中小企业提供非借款类的金融服务,对其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进行资金线路优化,帮助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强化内部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科学融资管理决策、建立风险识别、分析、预警体系来保障创新策略的实施。

罗亚轮[7](2019)在《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增加就业推动民生的重要保障。传统制造业是一国工业的基础,是一国GDP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伴随着全球经济乏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特点,这就对各行业各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国传统制造业以粗放、密集劳动为主要发展方式,且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是相对品质不高,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相对过剩。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传统制造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协调绿色发展之路。四川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数量多,其发展虽灵活但也存在基础薄、抗风险能力弱、创新动力不足、资金短缺等方面问题。此外,四川省远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川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这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走创新发展之路。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其存在的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及缺乏有力机制等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此外,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以及网络搜集整理的资料,本文主要涉及的四川省传统制造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因此,本文讨论的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以及统计的数据只涉及上述行业。本文以创新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小企业及传统制造业概念进行界定,并整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有关创新发展的理论。其次,以详实的数据为支撑,分析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企业取得的经济贡献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以及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成绩。深度分析其存在融资难、企业内外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及并究其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企业提高自身创新发展能力,政府打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适应经济转型变化,以创新推动企业升级的对策。

姜珂[8](2017)在《当代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有近5000万家,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达到了60%,我国外贸出口进项中有68%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税收贡献有近53%,并为我国80%的就业人口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这些转变显示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并且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力资本不足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存在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忽视了管理中伦理问题,从而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并陷入伦理困境。因此,要想从根本解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带来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不能单纯地依靠僵化的管理手段,应当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融入伦理理念,进而实现员工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双轨合一。之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伦理困境,是因为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重量不可小觑,由人力资源管理失当所引起的问题已经不单单一个管理上的或企业的问题,而是可能会造成动荡的社会问题。再则,我国想要实现“2025中国制造”的强国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贯彻,需要社会之中每个成员的配合和付出,而中小企业就是这其中十分庞大且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能够良性运转是各项举措顺利实施的基础。具体到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理论层面来说,本文所研究的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方向是管理伦理的一个分支,属于更具针对性的应用伦理范畴,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伦理这两个领域理论的延伸和丰富。从现实层面来看,构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体系不仅仅解决了中小企业当下所面临的伦理困境,更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意在说明治理国家,方法和能力固然重要,但如若没有仁义之心的引导也不可能使天下太平安定。其言下之意正好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伦理的关系,那就是二者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理论依据,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即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门深含伦理理念的学科。其次,笔者对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所遇到的伦理困境进行了梳理,从观念、制度以及个体层面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所遇到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具体来说:在观念上表现为义利、公私、个人与集体层面的差异化;在制度上表现为人本关怀缺失、诚信危机、员工发展被忽视、责权利不均衡的现实状况;在个体层面表现为中小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伦理人格的不完善。之后,进一步探讨了造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频频出现伦理失范现象的外因,从经济环境、制约机制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三个方面对外因进行了全方位地解读。再次,结合发达国家即德国和日本中小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整合梳理出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构建准则。最后,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准则并结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最终,笔者对中小企业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伦理体系进行了展望,即对内实现员工幸福、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以及塑造企业家的伦理精神,对外树立当代中小企业的新标签以及作为“企业公民”肩负相应的社会责任。

陆小改[9](2017)在《县域肥料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山西迈乐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县域经济的核心主体是县域中小型企业,本文利用案例重点研究了县域肥料企业的生存状况与发展策略。县域肥料企业贴近农村生产资料市场,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前沿,具有大型肥料企业完全不同的经营发展特征,是理解“三农”问题,探索解决之道的重要典型。本文研究对此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准备,利用经济管理理论对案例进行了解析。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山西迈乐的发展成长过程,总结归纳其发展过程中规律性的特征;本文依据前人研究选择了有关企业评价指标,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数据收集表,实地调查研究迈乐肥业公司;运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对迈乐肥业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研究内蒙赤峰市相关肥料企业和其他主要新型肥料公司的发展状况,依此对迈乐肥业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建议和发展路径设计;最后得出结论:首先,县域肥料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缓解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其次,新型肥料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县域肥料企业可从创新与营销方面加强投入;迈乐肥业通过新三板挂牌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可有效提高企业的投资价值,拓宽发展前景。

熊唯伊[10](2016)在《三因子理论框架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研究》文中认为不少企业研究者认为,中小企业搞得好不好,取决于它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状况和它内部的管理水平,于是从这几方面展开研究。笔者认为企业资源获得与管理水平还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它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获得较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资源,有的企业却严重缺乏资源,它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管理水平高,有的企业管理水平低。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停留在资源和管理现象层面,而要深入到企业运行的最深层面,寻找决定企业生存成长状况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不从资源和管理角度研究中小企业,而是从企业兴衰根源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笔者经过深入的企业调研和理论研究,提出了研究企业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企业的生存成长状况决定于三个根本性的影响因子:企业内在基因、外部经济生态和企业营运方略。本文就是以三因子研究框架为轴心展开研究的。本文深入研究了企业基因,但没有像多数企业基因研究者那样,把生物学上的基因概念(基因、DNA、碱基对、基因复制、基因变异)往各种企业事物上联系,作牵强附会的比照性研究,而是从企业运行层面和实用的角度,把基因概念和企业营运中的实际事物、实际问题连接起来,得出有利于促进基因优化、实现自我强健的可操作的实用性结论。本文之“要”——核心内容和主要论点如下:三因子理论是本文的创新尝试。企业内在基因犹如企业的“来牌”,外部经济生态犹如企业面临的“牌势”,而营运方略犹如审时度势的“出牌行为”。来牌好,牌势好,出牌正确,企业就会兴盛;来牌差,牌势差,出牌错误,企业就会衰败。三因子理论把企业基因、经济生态与企业营运联结起来,在抽象理论与实际营运之间架起了桥梁,因此具有鲜明的能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基因是反映着企业根本性状、对企业行为产生长期的、决定性影响的根本因素,包括“人的方面的基因”和“物的方面的基因”(物化基因)两方面。“人的方面的基因”就主要是经营者的理念和能力,“物化基因”包括企业的产业产品定位、装备技术状况和体制机制状况。与有的学者从生物基因的复制、变异比照性地推导企业基因的复制、变异不同,本文没有进行这种比照性研究,而是从企业运动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企业基因优化”理论。企业基因之物化基因存在着很大的优化空间:只要企业在每一个选择当口都能制定正确的企业定位调整方略、投资方略、研发方略、整合方略、改革方略,就能使物化基因不断优化,使企业物质性状和运行效能不断提高(成功的企业正是在路径选择中靠一次次正确“出牌”逐步走强的)。经营者的理念基因也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只要经营者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做人做事理念,理念基因就能优化。经营者的能力基因主要受天赋制约,优化空间相对较小,但只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开拓眼界,也能不断优化。从基因优化理论中可以找到企业自我强健的根本途径。外部经济生态包括产业生态、科技生态、金融生态、园区生态和城市服务生态,它们通过给企业生存成长提供推动力或阻碍力而影响着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营运方略(它是企业战略与实施战略的方法、举措的统一)是企业基因和外部经济生态的函数,是以恰合内外因素为目标的对弈性“出牌”行为。是否在企业成长的每一个选择当口制定出并实施正确的营运方略,对企业生存成长至关重要。营运方略决定于企业基因,又对企业基因(特别是对企业物化基因)有强烈的反馈作用:正确的企业定位调整方略可以优化物化基因中的“产业及业务定位”,正确的研发决策和投资决策可以优化物化基因中的“装备技术状况”,正确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可以优化物化基因中的“体制状况”。因此,企业营运方略是企业基因优化和自我强健的重要抓手。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不能指望总结出几条成长窍门,而要寻找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和各类企业的成长共性、成长特征。本文用三因子决定论揭示了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并以三因子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调研三类代表性中小工业企业(配套型、传统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各自的产业特性、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最需要的支持帮助和对外部经济生态的诉求,揭示了它们的成长规律。在大量的企业调研中,我们发现成功的中小企业具有如下共同特点,这些共同特点与我们的三因子理论高度吻合:(1)经营者的先天基因好,表现为有较高的智慧、强烈的使命感、明确的愿景、正确的价值观、先进的理念、旺盛的斗志、持续的改进努力。(2)企业创立时有正确的产业定位和业务定位,从而有良好的初始物质基因和较强的市场生命力,同时又能适时地对企业定位进行正确调整。(3)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经营者能够持续地制定出正确的营运方略,并能够成功地实施这些方略。也就是能够在多数选择当口打出“正确的牌”,这些“正确的牌”保证着当期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使其基因(尤其是产业基因、技术基因、体制基因等)得到持续的优化,进而使自身优势和能量不断累积。(4)外部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金融生态、园区生态、服务生态、政策支持状态)对其形成明显的外部助力。不能以诀窍、公式等形式总结企业的成长规律,因为企业成长规律常常是模糊地隐含于企业事物之中,如隐含于(各类)企业的产业特性、关键影响因子及其重要性排序、最需要的支持帮助及对经济生态的特别诉求之中。

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路径研究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财务弹性的相关研究
        2.1.1 财务弹性的定义
        2.1.2 财务弹性的衡量
        2.1.3 财务弹性与企业价值
    2.2 企业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
        2.2.1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定义
        2.2.2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
        2.2.3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价值
    2.3 商业信用的相关研究
        2.3.1 商业信用水平的定义
        2.3.2 商业信用水平的影响因素
        2.3.3 商业信用水平与企业价值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不确定性理论
    3.2 实物期权理论
    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4 融资约束理论
第四章 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弹性与企业价值现状分析
    4.1 中小板上市公司基本特点分析
        4.1.1 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展特点
        4.1.2 中小板上市公司企业性质特点
        4.1.3 中小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特点
        4.1.4 中小板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比分析
    4.2 中小板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财务弹性现状对比分析
    4.3 中小板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现状对比分析
第五章 研究设计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分析
        5.1.2 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路径分析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变量选取与说明
        5.3.1 被解释变量
        5.3.2 解释变量
        5.3.3 中介变量
        5.3.4 控制变量
    5.4 中介效应路径检验法
    5.5 模型构建
        5.5.1 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5.5.2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中介效应
        5.5.3 商业信用水平的中介效应
第六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
    6.2 相关性检验
    6.3 平稳性检验
    6.4 回归分析
        6.4.1 财务弹性与企业价值的实证检验
        6.4.2 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路径的实证检验
    6.5 稳健性检验
        6.5.1 调整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6.5.2 调整商业信用水平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涵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2.1.4 研究评述
    2.2 企业家社会资本
        2.2.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
        2.2.2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
        2.2.3 企业家社会资本研究现状
        2.2.4 研究评述
    2.3 组织学习
        2.3.1 组织学习的内涵
        2.3.2 组织学习的类型和维度
        2.3.3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
        2.3.4 研究评述
    2.4 动态能力
        2.4.1 动态能力的内涵
        2.4.2 动态能力的维度
        2.4.3 动态能力相关研究
        2.4.4 研究评述
    2.5 大数据能力
        2.5.1 大数据能力的内涵
        2.5.2 大数据能力的维度
        2.5.3 大数据能力研究现状
        2.5.4 研究评述
    2.6 环境不确定性
        2.6.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
        2.6.2 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
        2.6.3 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2.6.4 研究评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资源观理论
        3.1.2 组织学习理论
        3.1.3 动态能力理论
    3.2 概念模型
    3.3 研究假设
        3.3.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3.2 组织学习中介作用
        3.3.3 动态能力中介作用
        3.3.4 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链式中介作用
        3.3.5 大数据能力的调节作用
        3.3.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3.3.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
    4.1 访谈设计
        4.1.1 访谈对象
        4.1.2 访谈的实施
        4.1.3 访谈结果
    4.2 问卷设计
        4.2.1 问卷设计过程
        4.2.2 问卷结构
    4.3 变量设计与测量
        4.3.1 被解释变量
        4.3.2 解释变量
        4.3.3 中介变量
        4.3.4 调节变量
        4.3.5 控制变量
    4.4 数据分析方法
    4.5 预调研及量表检验
        4.5.1 信度分析
        4.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5.3 因子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信度与效度分析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4.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4.4 多元回归三大基本问题检验
    5.5 假设检验
        5.5.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检验
        5.5.2 组织学习中介效应检验
        5.5.3 动态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5.5.4 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5.5.5 大数据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5.5.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5.5.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5.5.8 稳健性检验
    5.6 研究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录2 调研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及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重点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完善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第一节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四、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
    第二节 中小企业升级研究综述
        一、中小企业升级的概念
        二、中小企业升级路径
        三、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原因
    第三节 乡村振兴研究进展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二、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
        四、乡村振兴的难点、障碍及其关键
    第四节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简评
第三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与乡村振兴三者契合互动的逻辑
    第一节 三者互动关系所反映的现实发展困局
        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村发展的脱节
        二、中小企业亟需适宜发展平台加快转型提升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契合互动效应
    第二节 三者契合互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乡村振兴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心目标
        二、特色小镇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枢平台
        三、中小企业提升:三者互动关系的动力因素及其契合
    第三节 三者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
        一、三者互动的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增长极
        三、中小企业转型提升:企业集聚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的功能指向
        一、农村全面对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植入现代产业,对接中小企业,打造现代经济体系
        三、融入现代经济体系,挖掘乡村存量资源的现代价值
        四、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样板
        五、特色小镇引发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性完善的紧迫需求
第四章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机制分析
    第一节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目前中小企业总体发展状况
        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表现
        三、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第二节 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优势体现
        一、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服务优势
        二、凸显产业链集聚的加速提升优势
        三、比较城市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特色功能
        一、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孵化平台
        二、特色产业:专业性中小企业竞争性的集聚
        三、集聚效应:中小企业提升加速器
    第四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作用机制
        一、集聚效应:特色小镇加速器的核心功能
        二、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
        三、集聚产生的协作效应
        四、集聚产生的学习效应
        五、集聚产生的品牌效应
第五章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机制分析
    第一节 我国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要点及理论解释
        一、当前中国乡村衰落主要表现及原因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理论解释
        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第二节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功能
        一、增长极: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核心功能
        二、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大支撑功能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振兴乡村的促进机制
        一、资源要素集聚机制
        二、现代发展动力机制
        三、协调统筹融合机制
    第四节 简要小结
第六章 大唐袜艺小镇:产业集聚转型提升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大唐袜艺小镇的发展演进
        一、大唐镇基本概况
        二、大唐袜艺小镇的产业演进过程
        三、大唐袜艺小镇的空间演进过程
    第二节 大唐袜业小镇发展效应分析
        一、特色产业:集聚与集约效应
        二、乡村振兴:综合带动效应
        三、本地及周边地区现代化发展:带动效应
    第三节 简要总结与借鉴
        一、特色小镇的区位与资源特色
        二、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培育
        三、特色小镇的产业与文化融合
        四、特色小镇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协作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与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三者有效互动契合
        二、中国特色小镇的适宜环境将加速中小企业提升
        三、中国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机制
    第二节 剖析特色小镇发展典型案例的启示
        一、发挥优势,注重服务
        二、搭建平台,强化融合
        三、有机契合,互促共进
    第三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在特色小镇的遴选与培育方面:产业产品特色是第一选择
        二、在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方面:专业化合作是主要方向
        三、在特色小镇服务中小企业方面:适宜综合环境是重要考虑
        四、在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制定乡村全面发展规划是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4)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社会网络的建构逻辑 ——以D市S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1.2.3 既有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民营调油企业
        1.3.2 社会网络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
        1.4.1 理论视角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方法论
        1.5.2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3 资料收集方法
        1.5.4 资料分析方法
第2章 S企业社会网络建构的时空场域
    2.1 地方场域的时代变迁
        2.1.1 D市民营油企的发展脉络
        2.1.2 石油行业治理体系的变革
    2.2 生存空间的双重危机
        2.2.1 专业技术升级的转型危机
        2.2.2 灰色市场凋敝的原料危机
    2.3 小结: 结构变迁赋予企业社会网络建构以重要的工具性角色
第3章 原料网络的建构: “傍大款”与配置性资源的获得
    3.1 “亲密敌人”: 与大型民营油企的双重关系
        3.1.1 显性竞争关系
        3.1.2 隐性合作可能
    3.2 依附大型民营油企: 原料油的获得
        3.2.1 双重关系的张力
        3.2.2 耦合利益下的依附
    3.3 小结: 社会网络中配置性资源的使动性
第4章 生产网络的建构:规则的制约与规避
    4.1 “睁一只眼”: 规则制约企业
        4.1.1 正式规范约束
        4.1.2 隐形门槛限制
    4.2 “闭一只眼”: 规则放松企业
        4.2.1 嵌入地方经济的企业角色
        4.2.2 规则与地方实践的张力
    4.3 顺应与规避: 拓展有限自主
        4.3.1 顺应规则: “披上合法性外衣”
        4.3.2 规避规则: 借用政治权力
    4.4 小结: 政治权力是企业社会网络建构的核心要素
第5章 销售网络的建构: 能动实践与特殊信任的产生
    5.1 结构的破坏: 应需而生的不规范市场
        5.1.1 被忽视的低油价需求
        5.1.2 不规范市场的出现
    5.2 能动实践: 特殊信任下的合作
        5.2.1 人际间信任的建立
        5.2.2 人际间信任的“弥散效应”: 特殊信任的产生
        5.2.3 信任之上的合作
    5.3 结构的再生产: 灰色产业的共生模式
        5.3.1 借助于社会网络的非正式实践
        5.3.2 非正式实践的结构化趋向
    5.4 小结: 特殊信任下的合作共生对结构的重塑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讨论
    6.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5)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社会资本与旅游企业社会资本
        2.1.1 社会资本的定义与内涵
        2.1.2 社会资本的维度与测量
        2.1.3 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研究
    2.2 转型升级与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2.2.1 转型升级的概念与内涵
        2.2.2 转型升级的维度与测量
        2.2.3 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2.3 企业成长与旅游企业成长
        2.3.1 企业成长的概念与内涵
        2.3.2 企业成长的维度与测量
        2.3.3 旅游企业成长的研究
    2.4 环境动态性的研究综述
        2.4.1 环境动态性的概念与内涵
        2.4.2 环境动态性的维度与测量
        2.4.3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2.5 相关研究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中小旅游企业
        3.1.2 旅游企业社会资本
        3.1.3 旅游企业成长绩效
        3.1.4 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3.2 理论模型
        3.2.1 理论模型构建的前提
        3.2.2 理论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
        3.3.1 社会资本与中小旅游企业成长
        3.3.2 社会资本与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3.3.3 转型升级与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
        3.3.4 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中介作用
        3.3.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4.1.2 问卷设计的过程
        4.1.3 问卷设计的偏差控制
    4.2 “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测量量表开发
        4.2.1 现有测量量表的述评
        4.2.2 测量题项的生成
        4.2.3 初始量表预测
    4.3 其他变量的测量
        4.3.1 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
        4.3.2 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
        4.3.3 环境动态性的测量
        4.3.4 控制变量的测量
    4.4 预调研与量表修正
        4.4.1 小样本取样及描述
        4.4.2 量表题项的净化与修正
        4.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分析及结果讨论
    5.1 数据收集
        5.1.1 研究样本界定
        5.1.2 样本描述性统计
        5.1.3 样本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5.2 数据质量分析
        5.2.1 信度分析
        5.2.2 效度分析
    5.3 假设检验
        5.3.1 初始模型构建
        5.3.2 模型拟合与修正
        5.3.3 路径分析
        5.3.4 中介效应分析
        5.3.5 调节效应分析
    5.4 研究结果讨论
        5.4.1 社会资本与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
        5.4.2 社会资本与企业转型升级
        5.4.3 企业转型升级与企业成长绩效
        5.4.4 中介效应
        5.4.5 调节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贡献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局限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 B: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程度预测问卷
    附录 C:预调研问卷
    附录 D:正式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诺亚信对中小企业银行借款融资风险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创新点
        1.3.1 基本框架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风险的定义界定
        2.1.3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定义界定
    2.2 企业融资风险理论
        2.2.1 MM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用担保理论
    2.3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理论
        2.3.1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2.3.2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一般性
        2.3.3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特殊性
第三章 中小企业银行借款融资风险调查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1.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基本情况
        3.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
    3.2 诺亚信风险管理现状
        3.2.1 业务准入方式传统
        3.2.2 反担保措施僵化
        3.2.3 方案设计思维陈旧
        3.2.4 小结
    3.3 诺亚信对某产业园企业融资风险的调查
        3.3.1 企业基本情况
        3.3.2 企业管理分析
        3.3.3 行业及市场情况
        3.3.4 企业资信状况
        3.3.5 财务分析
        3.3.6 资金需求分析及本次申请贷款用途
        3.3.7 偿贷及付息资金来源分析
        3.3.8 风险性分析
        3.3.9 调研结论与建议
    3.4 诺亚信对某节能企业融资风险的调查
        3.4.1 项目基本情况
        3.4.2 企业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主要服务
        3.4.3 企业管理分析
        3.4.4 产品及技术状况分析
        3.4.5 行业及市场情况
        3.4.6 主要服务流程及业务开展方式
        3.4.7 财务分析
        3.4.8 风险性分析
        3.4.9 公司调研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 调查结果分析和创新策略
    4.1 调查结果分析
        4.1.1 企业调查的步骤
        4.1.2 调查访谈的内容
        4.1.3 资料搜集
        4.1.4 调查分析
        4.1.5 调查的结论
    4.2 创新策略
        4.2.1 行业准入创新
        4.2.2 产品结构创新
        4.2.3 产业链金融创新
第五章 实施目标及保障
    5.1 实施目标
    5.2 实施保障
        5.2.1 强化内部金融服务人员风险意识
        5.2.2 科学融资决策管理
        5.2.3 建立风险识别分析预警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2.1.2 传统制造业的概念
        2.1.3 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特征
    2.2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创新的理论
        2.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创新思想的梳理
        2.2.3 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
3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3.1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
        3.1.1 企业技术创新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增强
        3.1.2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提升
        3.1.3 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3.2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机遇分析
        3.2.1 “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3.2.2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2.3 电商时代带来新发展平台
    3.3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装备陈旧技术落后
        3.3.2 员工结构单一技术低
        3.3.3 生产成本攀高利润薄
        3.3.4 新政策下企业生存压力大
    小结
4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创新发展的资源要素缺失
        4.1.1 技术要素
        4.1.2 人才要素
        4.1.3 资金要素
    4.2 发展理念落后
        4.2.1 “短平快”定位忽视创新发展
        4.2.2 创新意识淡薄阻滞创新动力
    4.3 四川省区位劣势
        4.3.1 深居内陆起步晚
        4.3.2 远离发达地区难获先进技术资源
    4.4 国内外环境不佳
        4.4.1 复杂的国际关系提高生产成本
        4.4.2 国内低端销售市场滋生生产惰性
    4.5 政策性因素制约企业创新发展
        4.5.1 培育模式重高新轻传统
        4.5.2 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
        4.5.3 融资渠道不畅通
        4.5.4 人才引进乏力
        4.5.5 环保政策缺乏弹性
    小结
5 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分析
    5.1 夯实基础以保障创新发展资源要素
    5.2 转变发展理念
        5.2.1 转变发展定位,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5.2.2 提高意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5.3 变区位劣势为竞争优势
        5.3.1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5.3.2 加强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转型升级
    5.4 把握国内外发展机遇
        5.4.1 紧抓“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国际市场
        5.4.2 搭上电商发展快车,把握国内新机遇
    5.5 强化政策支持
        5.5.1 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传统制造业支持权重
        5.5.2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保障企业创新成果
        5.5.3 完善企业融资体系,降低融资门槛
        5.5.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5.5.5 打造差异化环保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当代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意蕴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内涵是伦理理念的一种特殊体现
        二、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伦理价值观为内在驱动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以伦理原则为基本标准
        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归宿
        五、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是一种特殊管理伦理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二重属性
        一、功利性与道义性统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逻辑起点与终点
        二、他律性与自律性统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实践前提与保障
        三、利己性与利他性统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发展的现实归宿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外在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实践根本:调节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现实升华:优化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个体效应:激励作用
        四、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内在追求:凝聚作用
第二章 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困境
    第一节 当代中国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与特征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观念层面: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伦理困境
        一、义与利的兼顾失当
        二、公与私的差异化理解
        三、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难以并行
    第三节 制度层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伦理困境
        一、相关制度缺乏对人本关怀的现实实践
        二、管理权威陷入诚信危机
        三、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受到阻隔
        四、权力与权利的不平衡分配
    第四节 个体层面:人力资源管理主客体之间的伦理困境
        一、管理伦理人格是对人内在品质的特殊诠释
        二、管理伦理人格不完善的现实表现
第三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伦理失调
        二、市场经济行为陷入信仰危机
    第二节 制约机制的原因
        一、相关立法存在漏洞
        二、公共监督能力缺乏强制性
    第三节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自我约束观念的淡薄引发对法律的漠视
        二、“企业公民”意识缺失导致对内外部责任的推卸
        三、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对其发展的阻隔
第四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构建的准则
    第一节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探求与分析
        一、德国——选人、育人、留人三位一体的管理之道
        二、日本——“家族主义”理念之下的共同发展
        三、德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分析及启示
    第二节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构建的理论基石
        一、人性论:人员关怀的伦理构建
        二、需求理论:激励引导的伦理构建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战略制定的伦理构建
    第三节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本理则固——人本原则
        二、公平正义,责权利一统——公正原则
        三、公私兼顾,协同发展——集体原则
        四、和而不同,刚柔并济——和谐原则
第五章 构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路径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伦理观
        一、以义利共生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价值前提
        二、以员工利益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发展支点
        三、以共同发展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终极追溯
    第二节 建设合伦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人性化考量
        二、树立以诚信为基础的高层管理权威
        三、为员工提供可持续的、公平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高质量人才管理模式
    第三节 完善相关的补充机制
        一、优化伦理监督机制实现对管理行为的监管
        二、推行全员参与的伦理教育完善管理伦理人格
第六章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构建的愿景
    第一节 对内:育修兼备,实现有温度的长期经营
        一、提升员工在工作之中的幸福感
        二、推进当代工匠精神的重塑与回归
        三、继承与发扬企业家的伦理精神
    第二节 对外:德义并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中小企业标签化的破与立
        二、做优秀“企业公民”肩承社会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县域肥料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山西迈乐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肥料市场概况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1.1 国外县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相关研究
        1.4.1.2 国际肥料供应商的市场销售策略与农业服务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4.2.1 国内对县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
        1.4.2.2 国内肥料供应商的市场销售策略与农业服务
        1.4.2.3 研究述评
2 迈乐肥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企业基本情况
    2.2 企业市场区划和定位
    2.3 迈乐肥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及融资方式分析
        2.3.1 盈利能力状况
        2.3.2 资产质量状况
        2.3.3 债务风险
        2.3.4 企业增长情况
        2.3.5 小结及融资渠道分析
    2.4 迈乐肥业宏观环境分析
        2.4.1 政策环境分析
        2.4.2 科技环境分析
    2.5 企业对地方经济和“三农”问题的贡献
3 五力模型分析迈乐肥业竞争环境
    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3.4 替代品的威胁
    3.5 现存同业竞争者
        3.5.1 与内蒙古相关肥料企业对比分析
        3.5.2 与其他土壤调理剂企业对比分析
    3.6 小结
4 迈乐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1 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 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与说明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三因子理论框架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的研究逻辑梗概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基因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概述
        2.1.1 企业基因理论概述
        2.1.2 基于企业基因视角的中小企业成长研究
    2.2 外部经济生态对中小企业成长影响研究概述
        2.2.1 外部经济生态环境与企业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调适
        2.2.2 外部经济生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2.3 企业成长理论与文献回顾
        2.3.1 企业成长理论发展路径
        2.3.2 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与推动力
    2.4 企业成长阶段及各阶段特征
        2.4.1 企业成长阶段划分与长寿公司特征
        2.4.2 企业各成长时期的特征、风险与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以三类影响因子为轴心的企业研究理论框架
    3.1 企业生存成长状况是三类影响因子的函数
    3.2 三类影响因子的主要内容
    3.3 企业行为及其影响因子分解
    3.4 三类影响因子决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基因:决定企业性状与命运的根本动因
    4.1 企业基因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4.2 从企业运行层面分析企业基因的表征
    4.3 明星企业在企业基因上的共同特征
    4.4 调研样本中小企业内在基因现状分析
        4.4.1 经营者理念基因现状分析
        4.4.2 经营者能力基因现状分析
        4.4.3 体制基因现状分析
        4.4.4 物化基因现状分析
    4.5 企业基因的优化途径
        4.5.1 人的方面基因优化途径
        4.5.2 物化基因优化途径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部经济生态:企业成长的推力或阻力
    5.1 外部生态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5.1.1 科技生态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条件
        5.1.2 金融生态影响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5.1.3 园区生态影响企业的业务配套和交易成本
        5.1.4 服务生态影响企业营运活动便利性
    5.2 外部生态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
    5.3 调研样本外部经济生态现状分析
        5.3.1 科技生态现状分析
        5.3.2 金融生态现状分析
        5.3.3 园区生态现状分析
        5.3.4 服务生态现状分析
    5.4 经济生态优化途径
        5.4.1 科技生态优化途径
        5.4.2 金融生态优化途径
        5.4.3 园区生态优化途径
        5.4.4 服务生态优化途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营运方略:具有反馈功能的能动的选择行为
    6.1 企业营运方略是能动的对弈性影响因子
    6.2 调研样本企业营运方略现状分析
        6.2.1 配套型中小企业营运方略现状分析
        6.2.2 传统型中小企业营运方略现状分析
        6.2.3 创新型中小企业营运方略现状分析
    6.3 中小企业营运方略优化途径
        6.3.1 配套型中小企业营运方略优化途径
        6.3.2 传统型中小企业营运方略优化途径
        6.3.3 创新型中小企业营运方略优化途径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以三类影响因子理论揭示三类代表性企业的成长规律
    7.1 配套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研究
        7.1.1 配套型中小企业的产业特性
        7.1.2 配套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
        7.1.3 配套型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支持帮助
        7.1.4 配套型中小企业对外部经济生态的诉求
    7.2 传统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研究
        7.2.1 传统型中小企业的产业特性
        7.2.2 传统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
        7.2.3 传统型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支持帮助
        7.2.4 传统型中小企业对外部经济生态的诉求
    7.3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研究
        7.3.1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产业特性
        7.3.2 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
        7.3.3 创新型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支持帮助
        7.3.4 创新型中小企业对外部经济生态的诉求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三类影响因子决定中小企业成长实证研究
    8.1 研究假设
        8.1.1 企业基因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
        8.1.2 外部生态环境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
        8.1.3 企业基因对经济生态与企业成长的调节效应
    8.2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8.2.1 模型设定
        8.2.2 变量定义
    8.3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8.4 实证检验
        8.4.1 问卷设计和数据获取
        8.4.2 小样本预测试
        8.4.3 数据分析
        8.4.4 效度分析与信度分析
        8.4.5 平稳性分析
        8.4.6 回归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三因子理论视角下的中小企业成长案例分析
    9.1 三因子理论视角下配套型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9.2 三因子理论视角下传统型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9.3 三因子理论视角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案例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的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影响路径研究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D]. 王晶.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2]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D]. 房建奇. 吉林大学, 2020(08)
  • [3]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D]. 王天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4]中小型民营调油企业社会网络的建构逻辑 ——以D市S企业为例[D]. 王悦璐.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5]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D]. 宋竹芳. 西北大学, 2019(01)
  • [6]诺亚信对中小企业银行借款融资风险问题的调查研究[D]. 史世杰. 兰州大学, 2019(02)
  • [7]四川省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D]. 罗亚轮.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 [8]当代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研究[D]. 姜珂.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9]县域肥料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山西迈乐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D]. 陆小改.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三因子理论框架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研究[D]. 熊唯伊. 湘潭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