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涝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内涝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涝灾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警波[1](2021)在《蔬菜叶片常见斑病精准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

党金欢[2](2021)在《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根结线虫病在昆玉市辖区设施病害中呈现高发趋势,对设施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对昆玉市辖区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根结线虫的种类,对根结线虫病害的安全防控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根结线虫病在昆玉市224团和皮山农场均有分布,平均发病率达到58.8%;224团寄主为番茄的根结线虫病平均发病率为100%,且土壤中线虫密度为2000条/200g土样,寄主为无花果的根结线虫病平均发病率相对较低,为41.67%,土壤中线虫密度为1260条/200g土样。2.采用形态学特征和根结线虫基因不同区域通用引物及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昆玉市224团番茄根结线虫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昆玉市224团无花果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和摩洛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morocciensis),昆玉市皮山农场和和田玉龙喀什镇无花果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的混合种群。以上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为当地优势种。3.采用含有根结线虫病土接种法接种番茄苗在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对比淡紫拟青霉、哈茨木霉和氟烯线砜3种药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生产上对防治根结线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45d后的防效都可达到95%以上;但试验中发现氟烯线砜容易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不易操控。4.高温闷棚处理结果显示鸡粪+灌水+覆膜处理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达到80%,但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在150d后其防治效果明显减弱,仅为48.48%;在闷棚处理的基础上,种植番茄60d后,如果再施用淡紫拟青霉与哈茨木霉2种生物菌剂进行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从生物药剂施用浓度和防治效果可知,淡紫拟青霉的防治效果略优于哈茨木霉的防治效果。5.生物菌剂与化学药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13%噻唑膦的防效最好,为94.7%;其次,是施用浓度为3.0g/m2的淡紫拟青霉和施用浓度为6.0g/m2的哈茨木霉,防治效果为89.5%,生物菌剂的防效略高于氟烯线砜,且在本试验设置的施用浓度范围内对根结线虫的防效随着生物菌剂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单位用量分析,表明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优于哈茨木霉,建议在选择生物菌剂防治根结线虫时首选淡紫拟青霉,其次是哈茨木霉。

郝宝强[3](2021)在《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制备缓释剂的研究》文中认为二甲基二硫(DMDS)对于毁灭性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且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使之成为溴甲烷最有潜力的替代品之一。二甲基二硫的挥发性很强,在土壤里可以快速挥发成气体向四周扩散,从而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包括土传病原菌、线虫、地下害虫、杂草等。DMDS在田间是以原药的方式使用,污染环境、刺激性气味大、人体暴露风险高。因此开发DMDS缓释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建立了环糊精(CD)包封DMDS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缓释剂,同时进行了二甲基二硫缓释剂的表征、缓释效果的测定、使用安全性、生物活性、储存稳定性以及释放机制的评价。该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缓释剂(DMDS@HP-β-CD)的制备方法。以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载体,用搅拌法制备土壤熏蒸剂二甲基二硫缓释剂型。在不同的温度(25℃、30℃、35℃)、搅拌时间(1h、2 h、3 h)、HP-β-CD和DMDS质量比(1:1、1:2、2:1)的情况下制备环糊精包封DMDS缓释剂。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索最佳制备方案,得出在搅拌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1 h、质量比为1:1,搅拌速度为2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缓释剂经过乙酸乙酯洗涤3次后测定载药量是9.52%、包封率为81.49%。2.DMDS@HP-β-CD的表征。将制备出来的样品进行相应的表征包括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证明DMDS分子被包封至HP-β-CD空腔内以及形态发生了变化。3.缓释效果的测定。按照DMDS有效成分田间使用量40 g a.i./m2(102.6 mg/kg)进行施药,在室温下通过模拟田间100 ml/min的空气流速进行DMDS的释放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在维持高浓度释放速率(大于5μg/min)的时间上,DMDS@HP-β-CD的释放时间是DMDS原药的2倍。这证明DMDS@HP-β-CD具有缓释性能。4.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以缓释的结果进行释放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DMDS@HP-β-CD中DMDS的释放最符合Peppas模型,拟合的模型为Q=0.0909t0.6699。5.使用安全性的评价。在28℃下经过熏蒸处理7天、敞气1天后的土壤中种植黄瓜种子。经过DMDS、DMDS@HP-β-CD处理的黄瓜的发芽率、根长、芽长、鲜重都与空白对照无显着性抑制作用。6.生物活性评价。在102.6 mg/kg和205.2 mg/kg的有效成分浓度下,DMDS@HP-β-CD对线虫防效(校正死亡率)为90.25%和97.66%、镰刀菌属防效为68.59%和73.55%、疫霉菌属防效为64.93%和69.41%;相同有效成分浓度下DMDS对线虫防效为94.78%和100%、镰刀菌属防效为77.68%和82.64%、疫霉菌属防效为69.41%和83.58%。除了205.2mg/kg的有效成分浓度下的疫霉菌属防效外,其余DMDS@HP-β-CD防效均与DMDS原药无显着性差异。7.储存稳定性。准确称取0.02 g DMDS@HP-β-CD置于20ml顶空瓶中,敞口和密封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保存,测得在4℃条件下10 d的剩余量为74.11%和84.62%。8.释放机制。在土壤中以102.6mg/kg的有效成分浓度施药,然后在表面进行释放速率监测。结果表明DMDS原药在3h时释放速率降低到5 ug/min,而DMDS@HP-β-CD降低到相同的释放速率需要6 h。DMDS原药累计释放百分率为36.25%,DMDS@HP-β-CD为36.70%。DMDS@HP-β-C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DMDS原药的1.5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P-β-CD包封土壤熏蒸剂DMDS的效果及各方面评价均表现良好,该研究为土壤熏蒸剂DMDS缓释剂型的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同时不仅可以减小DMDS在使用时候的强烈刺激性气味,减小人体暴露,还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压力、生产成本,对于土传病害的控制、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警波[4](2021)在《蔬菜叶片常见斑病精准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

赵颢迪[5](2020)在《兰考“三害”治理过程中的生态学基础与抗性植物资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及美丽中国战略的有序实施,县域作为我国基本的区域单元,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密切关注。兰考县在上世纪中期曾遭受过严重的自然灾害,后期在焦裕禄精神的指引下,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进行了长达30年的治理。如今的兰考县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在内部自然资源与外部政治资源的有机融合下,生态文化旅游业实现蓬勃发展。回首历史,“三害”的治理过程离不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魄力,其针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至今仍然拥有深刻的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在进行灾害治理与生态恢复时提供参考。通过对兰考治理“三害”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生物多样性原理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稳定性原理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部分耐旱、耐碱的树木存在深刻的研究价值,其自身的生物特性以及经济价值应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兰考“三害”治理措施的深入挖掘,结合1958年至2018年期间的部分气候、土壤指标的变化,以2000年至2017年兰考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分析结果为佐证,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兰考“三害”的部分治理措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兰考县在治理风沙灾害过程中,将植树造林作为抵挡风沙,保护农田的关键措施。如今的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同样将发展林业建设与退耕还草等方式作为抵挡风沙的主要措施。时至今日,县域仍有大面积的农业用地采用农桐间作的种植方式,此举既能保护农田,又可改良土壤。同时,在治理盐碱地过程中所运用的洗盐沥碱改良土壤的措施如今仍然被广泛运用。由此可见,生物与水利改良方式是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方式。而在水资源较为短缺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改良土壤的方式则显得十分重要。(2)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依赖于生态环境质量的良好保持通过兰考县2000年至201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演化趋势可知,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波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在生态经济与生态社会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中,生态环境的波动是造成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生态环境子系统中林木覆盖率、造林面积与农用化肥施用量三个指标是影响其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生态环境质量的良好与否是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则成为新的发展方式。(3)抗性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能够对城市绿化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建议兰考在治理“三害”过程中,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原理的灵活运用,采用农桐间作的种植模式,对风沙治理与盐碱土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环境胁迫影响,很多植物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变化。因此,抗逆性研究能够提高植物自身适应胁迫因子的能力。以耐旱型植物为例,干旱地区在进行城市绿化及发展林业建设过程中应将耐旱型植物作为重点关注树种。同时,对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公众应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生态观,进而以自身的切实行动去保护环境,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兰考在全面治理“三害”过程中所遵循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等原理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所衍生出的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公众理应牢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协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任玉珍[6](2020)在《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食物,在我国虽然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因其营养成分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即使在冬季也能够进行培育和种植,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介绍了病虫害对马铃薯造成的影响以及在面对病虫害时种植人员的相关防治措施,供参考。

张立彭[7](2020)在《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甘肃名优蔬菜,也是中国唯一的甜百合,其适生区仅为甘肃中部兰州周边二阴山区,无性繁殖、分布区域狭窄,多年生栽培,连作现象十分普遍,连作障碍发生十分严重。为研究应用高效、低毒、绿色、安全的兰州百合土壤连作障碍治理技术,本研究以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相结合以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来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作为基本思路,于2018-2019年设计了2年2点试验研究,共4个处理:对照(CK)、威百亩熏蒸(SFM)、微生物菌剂处理(MF)、威百亩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SFM+MF);通过测定了若干百合植株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土壤微生物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评估了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及其生理生物学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壤处理对兰州百合在各生育期的株高、茎粗的影响与CK处理相比差异并无显着差异,但从百合植株地上、地下部的干鲜重、根系活力以及百合产量测定结果来看,SFM(威百亩熏蒸)处理一定程度上抑制百合植株的生长,降低了百合产量,MF(微生物菌剂)处理促进了百合植株生长,增加了兰州百合产量,同时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可以消减SFM(威百亩熏蒸)处理所产生的产量降低效应。MF(微生物菌剂)处理也具有持续显着提高兰州百合产量的作用;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对百合生长所产生的不良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负向效应,持续向农药污染田添加微生物菌剂可显着消减威百亩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2.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百合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显着的影响,4个处理中,MF(微生物菌剂)处理优化了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推动了连作百合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的过程,SFM(威百亩熏蒸处理)与SFM+MF(威百亩+微生物菌剂)处理效果次之。MF(微生物菌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真菌数量,同时有效提高了土壤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具有持久降低土壤真菌数量的效应;但对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显着;在样地S1中,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幼苗期真菌数量比CK降低了68.92%;在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苗期真菌数量比CK显着增加了239.38%;其幼苗期放线菌数量与CK相比增加了133.97%;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苗期真菌数量与CK相比降低了62.80%;苗期细菌数量比CK处理显着增加了113.67%。在样地S2中,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影响较小,但是有效提高了细菌数量。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收获期的真菌数量比CK显着降低了57.00%;SFM(威百亩熏蒸)处理盛花期的真菌数量比CK降低了67.02%;SFM(威百亩熏蒸)处理后苗期的放线菌数量显着低于CK处理23.08%。MF(微生物菌剂)处理收获期的真菌数量比CK显着降低了36.14%;MF(微生物菌剂)处理苗期细菌数量比CK显着增加了89.44%;MF(微生物菌剂)处理收获期放线菌数量比CK增加了178.14%。相较于与SFM(威百亩熏蒸)处理,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盛花期细菌数量比CK处理显着增加了287.38%,其收获期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CK处理321.42%。3.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百合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着的影响,4个处理中,MF(微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土壤pH,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显着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增加了土壤中可利用养分含量,优化了植株生育环境。与SFM(威百亩熏蒸)处理相比,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其总孔隙度及含水量有所提升,其所有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CK水平。在样地S1中,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EC值、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16.10%、12.50%、35.92%,土壤pH及容重比CK显着降低了5.07、2.70%;MF(微生物菌剂)处理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154.95%、8.53%、15.85%、292.74%;在样地S1的4组观察值中,有2组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显着高于对应的SFM(威百亩熏蒸)处理观察值,有1组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显着低于对应的SFM(威百亩熏蒸)处理观察值,1组差异不显着。在样地S2中,相较于CK处理,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EC值显着提高了16.67%,pH及土壤容重比CK处理显着下降;MF(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95.41%、8.01%、7.75%、476.80%;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比CK显着提高了195.88%。在样地S2的4组观察值中,有3组SFM+MF(威百亩熏蒸+微生物菌剂)显着高于对应的SFM(威百亩熏蒸)观察值,1组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威百亩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联用并不能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相反,由于早春低温及土壤含水量不足,威百亩熏蒸容易对兰州百合产生药害;而单独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百合产量,缓解连作障碍,并且能够有效消减威百亩处理所产生的负作用。微生物菌剂的基本作用机理是缓解从细菌型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过度程度,优化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养分水平,同时这也是其消减威百亩药害的重要生物机理所在。在西北寒旱生态区山地高原蔬菜春茬旱作露地栽培模式下,受低温及土壤含水量低的影响,利用异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MITC)及其产生前体棉隆及威百亩进行土壤熏蒸,易发生药害,应谨慎使用。

李程[8](2020)在《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烟草青枯病生防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烟草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染,给烟叶生产造成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尤其是被称为烟草“癌症”的青枯病。为减少青枯病侵染对烟叶造成的损失,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比化学药剂更为高效、对环境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无毒且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本研究拟将抑制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菌与抑制青枯菌的活性物质联合使用,研制成具有高效且操作方便的可湿性粉剂;通过盆栽和大田实验对增效拮抗菌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进行评估,并对可湿性粉剂施用后烟田微生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可湿性粉剂的适应性、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本研究通过开展生防菌间拮抗性能测试,培养基优化,万寿菊根茎活性物质提取及对烟草青枯病的抑菌效果分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以及可湿性粉剂盆栽防效评估和大田防治效果评价等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万寿菊根茎的水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万寿菊根茎的水提取物选作为菌剂的添加物。2.烟草青枯病拮抗菌株YH-22、ZH+、ZM9和3-10之间没有拮抗作用,并且对抗菌物质万寿菊根茎提取物、壳聚糖和氨基寡糖素均有良好的适应性,将10g/L的万寿菊根茎提取物、壳聚糖和氨基寡糖素添加量确定为最佳使用量。3.复合拮抗菌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0.0 g/L,豆粕70.0 g/L,KH2PO4 2.00 g/L,Mg SO4·7H2O 0.50 g/L,KCl 0.50 g/L,Fe SO4·7H2O 0.10 g/L,30℃,初始p H6.5。4.确定1:4的硅藻土和麸皮为菌剂的最优吸附载体,1.5%的木质素磺酸钠为助剂,2%的CMC-Na为稳定剂;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杂菌率为0.8%,温稳定性、光稳定性和p H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均达到设定标准。5.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复合拮抗菌和壳聚糖分别施用于盆栽烟草中,土壤中病原菌丰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与CK组的87.33%相比,T1组、T2组和T3组种分别降低了72.00%、66.66%和43.33%,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对青枯病的防效为60.87%;增效拮抗菌剂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草的株高、最大叶片长宽和茎秆直径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增效拮抗菌剂使烟草种子萌发率提高了10.43%。6.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大田防效以复合拮抗菌、壳聚糖作为对照。增效拮抗菌剂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达到67.13%、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烟叶的经济性状、增加了其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并且改变了N、P、K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综合以上所有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增效拮抗菌剂对烟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显着性增强对青枯病的相对防治效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结构与组成,特别是调节了土壤中有益菌和土传病害拮抗菌丰度。

覃坤坚[9](2020)在《罗汉果生态肥施用及果实蝇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罗汉果生态种植的两项关键技术:(1)以罗汉果为研究对象,探究以有机肥、有机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无机复合肥作基肥对罗汉果生长发育的影响;(2)调查罗汉果果期实蝇发生规律,对比4种不同引诱剂对罗汉果果实蝇的诱捕效果,明确罗汉果实蝇对罗汉果自身散发的气味有趋向性。方法:第一部分:(1)罗汉果种植基肥设5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为T1:有机肥(猪粪5 kg)、T2:有机生物菌肥(生物菌发酵猪粪5 kg)、T3:有机-无机复合肥(猪粪5 kg+无机复合肥0.25 kg)、T4:有机生物菌肥(生物菌发酵花生麸2.5 kg)、CK:无机复合肥0.25 kg,后期所有处理组田间管理一致,后期追肥均采用纯有机的施肥模式。(2)用游标卡尺测量罗汉果植株果期主蔓1 m处粗细、鲜果和干果横径、纵径大小;根据病情等级表调查植株根结线虫病及花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统计挂果蔓级次及单株果实数量、大中小各等级果占比及种子数量;用电子秤天分别称量果实鲜果、干果、果壳、种子、果肉重;计算种子与果肉重量之比。(3)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罗汉果甜苷V的含量。第二部分(1)定期收集非诱捕试验区固定区域被实蝇危害的虫果,统计数量,带回实验室饲养成成虫,统计成虫数量,鉴定其种类及雌雄;(2)以甲基丁香酚、98%诱蝇酮、自制食诱剂和糖醋酒混合液为引诱剂,以挂瓶方式在罗汉果园内诱捕果实蝇,10天调查一次,收集统计诱捕到果实蝇的数量,并带回实验室鉴定其种类、雌雄,40天更换一次引诱剂;(3)趋向性试验每次取一个完好无损、人为破坏的果依次放入有一定数量果实蝇的A、B、C笼子里,2分钟后分别观察统计停留在果上的果实蝇数量,重复10次,每次重复一个果。结果:第一部分:在本试验的施肥管理模式下,(1)对罗汉果植株有机质吸收的影响不同,最大吸收量T1-CK分别为:53.80%、49.50%、48.40%、64.80%、68.10%,无机复合肥组有机质吸收量最大。(2)对主蔓粗细的影响不同,T1与T3组、T2与T3组、T3与CK组、T3与T4组(P<0.001,P<0.01,P<0.001,P<0.05)(3)对挂果蔓级数影响不同,T1组挂果蔓级数在4-6级蔓,以4-5级蔓为主;T2组挂果蔓级数在4-6级蔓,5级蔓为主;T3组挂果蔓级数在4-6级蔓,4-5级蔓为主;T4组主要在4-8级蔓挂果,以5-6级蔓为主;CK组植株均在5-6级蔓挂果。(4)罗汉果植株均未发现根结线虫危害;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花叶病毒病侵害,各处理组病情指数从高到低分别为:T3>T4>T2=CK>T1,受花叶病毒病影响最大的是T3组,T1组受花叶病毒病影响较其他组小。(5)不同处理组间果实数量(P>0.05)。(6)不同处理组间罗汉果鲜果、干果、果壳、果肉重量及种子数量经统计分析大多(P>0.05)无显着性差异。(7)对罗汉果种子重量影响不同,T1与T3组、T1与CK组、T2与CK组、T4与T3组、T4与CK组(P<0.01,P<0.001,P<0.01,P<0.01,P<0.001),基肥含复合肥的处理组种子重量较高,其中CK组为8.82 g最高,其次为T3组8.40 g。(8)对罗汉果种子与果肉重量之比影响不同,T1与T2组、T1与T3组、T1与CK组、T4与T3组、T4与CK组(P<0.05,P<0.01,P<0.001,P<0.05,P<0.05),T1组种子与果肉的质量之比为4.43,果肉含量最高;CK组果肉含量最低,种子与果肉的质量之比为3.51 g。(9)对罗汉果甜苷V含量的影响不同,各处理组间比较P<0.0001,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各处理组罗汉果甜苷V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K>T4>T1>T3>T2(9.07>8.10>7.62>6.72>6.48mg/g)。第二部分:(1)虫果饲养出的成虫数量在10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包括南亚果实蝇、瓜实蝇、橘小实蝇3种实蝇。(2)不同诱剂对实蝇的诱捕效果不同,糖醋酒混合效果最佳,诱杀总量达5781头,且对雌性实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诱杀雌性实蝇占组内诱杀量的51.44%,占诱杀总量33.30%;其次为98%诱蝇酮、自制食诱剂及甲基丁香酚诱杀总量分别为1275头、1265头、616头;自制食诱剂诱杀雌性实蝇仅占诱捕总数的4.53%,甲基丁香酚及98%诱蝇酮仅对雄性实蝇有引诱效果。诱杀实蝇为南亚果实蝇、瓜实蝇、橘小实蝇和具条实蝇4种实蝇。(3)实蝇对人为破坏的罗汉果趋向性比完好的果强;罗汉果挥发性气味对来自罗汉果的果实蝇引诱效果比来自西葫芦的果实蝇效果好,果龄越大气味越大,实蝇对该果实的趋向性越强。结论:第一部分:在本试验的施肥管理模式下,(1)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生长发育果期主蔓粗细、产量高低、鲜罗汉果、干罗汉果、果壳、果肉重量及种子数量影响不大;(2)使用有机肥作基肥种植罗汉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罗汉果植株提早开花。(3)使用无机复合肥作基肥种植罗汉果,其种子重量较高,种子与果肉之比较有机肥作基肥的低,使用有机肥作基肥种植罗汉果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果实果肉含量。(4)不同基肥处理组罗汉果甜苷V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K>T4>T1>T3>T2。第二部分:(1)罗汉果果期实蝇危害高峰从9月下旬开始,10月中旬达到峰值,11月中下旬到达尾声,(2)糖醋酒混合液对罗汉果果实蝇的诱捕效果最佳,且对雌性果实蝇引诱效果较好,诱捕实蝇种类最多。(3)罗汉果果实本身含对罗汉果果实蝇有较强引诱作用的化学成分,且破坏后的罗汉果引诱效果比完好无损的果实强。

刘欢[10](2020)在《海南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向日葵,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南繁是向日葵加代选择的重要途径,而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发生不仅影响南繁基地向日葵的种植,也给北方向日葵产区新病害的发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海南6个南繁基地即乐东市九所宁夏农科院基地、三亚市长山镇张家口农科院基地、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黑龙江甘南向日葵研究所和吉林农科院基地、三亚市吉阳镇荔枝湾黑龙江农科院基地、三亚市海棠区海棠湾新疆农科院南繁基地的向日葵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对所采集的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得到如下的结果:1.海南6个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调查的结果表明各个基地间发生的向日葵病害种类存在一定的异同,其中5个南繁基地向日葵根、茎部的病害发生较为严重;而在宁夏农科院、吉林白城向日葵研究所、黑龙江农科院3处南繁基地均发现不同症状类型的叶斑病;2.利用柯赫氏法则对6个南繁基地采集的向日葵病样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得到了 17种不同的分离物,其中以镰刀菌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为优势分离物,且在不同采样地点均引起向日葵枯萎病和黑斑病;3.首次在海南南繁基地的向日葵病样上分离获得新的病原菌种类:番茄匍柄霉菌(Stemphylium lycopersici)、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e)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它们分别引起不同的向日葵病害。4.通过对南繁基地向日葵病样中分离得到的11份镰刀菌属中不同的种的致病力分化进行研究,发现菌株JY-H2E(木贼镰刀菌)、CS1-1(尖孢镰刀菌)、NJN2-1(层出镰刀菌)的病情指数均显着高于来自于北方向日葵产区的对照菌株BC102(尖孢镰刀菌);而NBS1-1(尖孢镰刀菌)与JY-GJ5(尖孢镰刀菌)的病情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其余供试菌株的病情指数和对照无显着差异;5.通过比较海棠湾新疆基地和南滨农场白城基地分离得到的齐整小核菌菌株HTWH1-X和NBNQ1-2与向日葵核盘菌X-8和小核盘菌W-1的致病力进行比较,发现向日葵核盘菌X-8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其次为小核盘菌的菌株W-1和齐整小核菌HTWH1-X;齐整小核菌菌株NBNQ1-2的致病力最低,且和HTWH1-X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着差异。

二、涝灾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涝灾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2)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根结线虫的简介
        1.1.1 病害症状
        1.1.2 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及分布
        1.1.3 根结线虫病防治困境
    1.2 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1 根结线虫的作用机理
        1.2.2 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
        1.2.3 根结线虫发生的影响因素
    1.3 根结线虫的分类与鉴定
    1.4 新疆设施根结线虫的研究进展
    1.5 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
        1.5.1 农业防治
        1.5.2 物理防治
        1.5.3 化学防治
        1.5.4 生物防治
    1.6 研究的内容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根结线虫的种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采集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症状描述及根部分级标准的制定
        2.2.2 根结线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2.2.3 番茄根结线虫形态的鉴定
        2.2.4 无花果根结线虫形态的鉴定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3 小结
第3章 药效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症状描述
        3.2.2 盆栽试验效果
        3.2.3 高温闷棚效果
        3.2.4 高温闷棚结合生物药剂对根结线虫防治的效果
        3.2.5 生物、化学药剂处理效果
    3.3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鉴定
        4.1.2 药效试验结果
    4.2 讨论
        4.2.1 昆玉市根结线虫的发生
        4.2.2 关于根结线虫的分类鉴定工作
        4.2.3 药剂筛选试验
        4.2.4 关于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制备缓释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传病害的防治情况
    1.2 土壤熏蒸剂的研究现状
    1.3 常用熏蒸剂的种类
    1.4 环糊精的研究进展
    1.5 二甲基二硫的剂型
    1.6 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1.1 材料和设备
        2.1.2 数据处理
        2.1.3 试验方法
        2.1.4 结果与讨论
    2.2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
        2.2.1 材料和设备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小结
第三章 二甲基二硫环糊精包合物的评价
    3.1 DMDS@HP-β-CD缓释效果的测定
        3.1.1 材料和设备
        3.1.2 数据处理
        3.1.3 试验方法
        3.1.4 结果与讨论
    3.2 DMDS@HP-β-CD的释放动力学与机制
    3.3 DMDS@HP-β-CD生物活性评价
        3.3.1 材料和设备
        3.3.2 数据处理
        3.3.3 试验方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DMDS@HP-β-CD使用安全性的评价
        3.4.1 材料和设备
        3.4.2 数据处理
        3.4.3 试验方法
        3.4.4 结果与讨论
    3.5 DMDS@HP-β-CD的降解
        3.5.1 材料和设备
        3.5.2 数据处理
        3.5.3 试验方法
        3.5.4 结果与讨论
    3.6 DMDS@HP-β-CD的储存稳定性评价
        3.6.1 材料和设备
        3.6.2 数据处理
        3.6.3 试验方法
        3.6.4 结果与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创新性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兰考“三害”治理过程中的生态学基础与抗性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社会调研与文献整理法
        1.4.2 均方差决策法
        1.4.3 指标体系构建
    1.5 研究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兰考产生“三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1 形成“三害”的原因
        2.1.1 风沙灾害成因
        2.1.2 内涝灾害成因
        2.1.3 盐碱灾害成因
    2.2 “三害”的治理措施
        2.2.1 风沙灾害治理措施
        2.2.2 内涝灾害治理措施
        2.2.3 盐碱灾害治理措施
    2.3 “三害”治理成效及蕴含的生态学原理
第三章 兰考“三害”治理中相关的植物资源
    3.1 耐盐碱植物资源
    3.2 耐旱植物资源
    3.3 耐水湿植物资源
    3.4 防风固沙植物资源
第四章 兰考生态文明建设时序演变特征及意义
    4.1 兰考生态文明建设时序演变特征
        4.1.1 生态文明建设之生态环境子系统时序分异演变特征
        4.1.2 生态文明建设之生态经济子系统时序分异演变特征
        4.1.3 生态文明建设之生态社会子系统时序分异演变特征
    4.2 兰考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4.2.1 历史意义
        4.2.2 现实意义
第五章 兰考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与历史渊源
    5.1 兰考县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措施汇总
        5.1.1 林业发展
        5.1.2 水资源保护及土壤环境治理
    5.2 生态文明理念在“三害”治理过程中的体现
        5.2.1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5.2.2 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5.2.3 全民行动、全民参与是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第六章 兰考治理“三害”的当代价值体现
    6.1 灾害治理方式的借鉴
        6.1.1 风沙治理的借鉴
        6.1.2 内涝治理的借鉴
        6.1.3 盐碱治理的借鉴
    6.2 推动河南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普及进程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早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1.1 早疫病
    1.2 防治措施
2 晚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2.1 晚疫病
    2.2 防治措施
3 病毒病及其防治措施
    3.1 病毒病
    3.2 防治措施
4 黑胫病及其防治措施
    4.1 黑胫病
    4.2 防治措施
5 环腐病及其防治措施
    5.1 环腐病
    5.2 防治措施
6 青枯病及其防治措施
    6.1 青枯病
    6.2 防治措施
7 疮痂病及其防治措施
    7.1 疮痂病
    7.2 防治措施
8 蚜虫及其防治措施
    8.1 蚜虫
    8.2 防治措施
9 结束语

(7)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1 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
        1.1.2 兰州百合产业面临的问题
    1.2 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1.2.1 连作障碍的危害
        1.2.2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1.2.3 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1.3 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2.1.2 供试材料
        2.1.3 试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2.2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2.1 兰州百合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测定
        2.2.2 兰州百合植株根系生理指标测定
        2.2.3 土样的采集与测定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的影响
        3.1.2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百合植株综合生长指标的影响
        3.1.3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兰州百合根系活力的影响
        3.1.4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产量的影响
    3.2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3.3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4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 土壤熏蒸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百合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兰州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3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兰州百合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土壤处理对连作兰州百合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5 其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历

(8)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烟草青枯病生防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草土传病害
        1.1.1 烟草简介
        1.1.2 烟草土传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1.3 烟草青枯菌的危害及其防治现状
    1.2 微生物生防菌剂
        1.2.1 微生物生防菌剂简介
        1.2.2 微生物生防菌剂的作用机理
        1.2.3 微生物生防菌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3 芽孢杆菌
        1.3.1 芽孢杆菌简介
        1.3.2 生防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
        1.3.3 生防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源抗菌物质
        1.4.1 植物源抗菌物质简介
        1.4.2 植物源抗菌物质作用机理
        1.4.3 植物源性抗菌物质的应用研究
    1.5 土壤微生态与土传病害
        1.5.1 土壤微生态与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1.5.2 根际微生物与作物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万寿菊根抗菌活性物质的解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和植株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万寿菊根抗菌物质提取
        2.3.2 万寿菊根茎提取物抑菌效果测定
        2.3.3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HPLC分离
        2.3.4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抑菌成分GC-MS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万寿菊根茎抑菌效果
        2.4.2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HPLC分离结果
        2.4.3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GC-MS解析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增效复合可湿性粉剂研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生防菌之间的拮抗作用分析
        3.3.2 生防菌与抗菌物质之间的相容性分析
        3.3.3 复合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
        3.3.4 增效拮抗菌剂载体筛选
        3.3.5 增效拮抗菌剂助剂筛选
        3.3.6 增效拮抗菌剂稳定剂的筛选
        3.3.7 增效拮抗菌剂性能测定
        3.3.8 芽孢数量计算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防菌之间的拮抗作用
        3.4.2 生防菌与抗菌物质之间的相容性
        3.4.3 增效拮抗菌剂菌剂培养基优化
        3.4.4 增效拮抗菌剂载体
        3.4.5 增效拮抗菌剂助剂
        3.4.6 增效拮抗菌剂稳定剂
        3.4.7 增效拮抗菌剂性能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室内防效评估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剂
        4.2.2 培养基
        4.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烟草种子萌发效果分析
        4.3.2 土壤中青枯病原菌丰度变化分析
        4.3.3 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统计分析
        4.3.4 烟草农艺性状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烟草种子的萌发效果
        4.4.2 土壤中青枯病原菌丰度
        4.4.3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统计
        4.4.4 烟草的农艺性状
    4.5 小结
第五章 增效拮抗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大田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试验地点
        5.2.2 实验设计
    5.3 实验方法
        5.3.1 烟株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
        5.3.2 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的统计分析
        5.3.3 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
        5.3.4 烟叶经济性状分析
        5.3.5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3.6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烟草青枯病发病率
        5.4.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5.4.3 烟叶经济性状
        5.4.4 烟田土壤微微生态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罗汉果生态肥施用及果实蝇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产量、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材料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结果分析
        2.1 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生长期主要营养成分吸收的影响
        2.2 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主蔓粗细的影响
        2.3 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结果蔓级的影响
        2.4 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病害发生的影响
        2.5 不同基肥处理对罗汉果果实农艺性状的影响
        2.6 不同基肥处理种植罗汉果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
    3 小结
第二章 罗汉果甜苷V含量测定
    1.实验仪器、试剂和样品
        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样品罗汉果甜苷V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三章 罗汉果实蝇物理防治方法的研究
    1.罗汉果果期实蝇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分析
        1.3 小结与讨论
    2.罗汉果果实蝇诱剂筛选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与讨论
    3.罗汉果挥发性植物源新型气味引诱剂前期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微生物菌肥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海南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向日葵产业的概述
    1.2 向日葵的生物学特性和籽粒的商品性
        1.2.1 向日葵的生物学特性
        1.2.2 向日葵籽粒的商品性
    1.3 向日葵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3.1 向日葵病害
        1.3.2 向日葵病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1.4 育种材料的加代繁殖(南繁)
        1.4.1 南繁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 柯赫氏法则鉴定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海南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
    2.1 乐东市九所宁夏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
    2.2 三亚市长山镇张家口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
    2.3 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黑龙江甘南向日葵研究所和吉林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
    2.4 三亚市吉阳镇荔枝湾黑龙江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
    2.5 三亚市海棠区海棠湾新疆农科院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
    2.6 结论与讨论
3 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方法
        3.1.1 培养基和化学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病原菌的分离
        3.2.2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3.2.3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3.2.4 植物材料的准备
        3.2.5 病原菌的回接鉴定
        3.2.6 病原菌的再分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宁夏农科院基地病样的分离和鉴定
        3.3.2 张家口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样的分离鉴定
        3.3.3 甘南向日葵研究所基地向日葵病样的分离鉴定
        3.3.4 白城向日葵研究所基地向日葵病害的分离与鉴定
        3.3.5 黑龙江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害的分离鉴定
        3.3.6 新疆农科院基地向日葵病害的分离鉴定
    3.4 结论与讨论
4 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病原菌的致病力的分化
    4.1 向日葵枯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4.1.1 材料方法
        4.1.2 培养基的配置
        4.1.3 试验方法
        4.1.4 结果分析
        4.1.5 讨论
    4.2 向日葵齐整小核菌致病力的测定
        4.2.1 材料方法
        4.2.2 培养基
        4.2.3 试验方法
        4.2.4 结果分析
        4.2.5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涝灾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叶片常见斑病精准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李警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2]昆玉市设施番茄和无花果根结线虫的鉴定及防治研究[D]. 党金欢.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封二甲基二硫制备缓释剂的研究[D]. 郝宝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4]蔬菜叶片常见斑病精准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李警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5]兰考“三害”治理过程中的生态学基础与抗性植物资源研究[D]. 赵颢迪. 河南大学, 2020(02)
  • [6]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 任玉珍. 种子科技, 2020(13)
  • [7]土壤熏蒸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缓解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作用效应研究[D]. 张立彭.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8]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烟草青枯病生防应用[D]. 李程. 湖北大学, 2020(02)
  • [9]罗汉果生态肥施用及果实蝇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D]. 覃坤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海南南繁基地向日葵病害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D]. 刘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内涝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