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的“势”

论书法的“势”

一、论书法中的"势(论文文献综述)

马秋实[1](2020)在《谈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中国20世纪的书坛,可谓文化名家大家辈出、光彩照人,或承碑派之时势,或究帖学之宗风,或取法于秦汉之上,或得悟于心性发现之间,各造其极,领一代风尚,使我们经常感受到圣贤留下的风采和魅力,缅怀他们高尚的品格和书品。其中金石书派胡小石先生的金石学理念在这一阶段的碑学书法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选录<论语>》系列作品是基于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影响下进行的系列作品创作作品。作品取法《张猛龙碑》、《石门颂》等碑学名品,同时在创作理念上秉持胡先生的金石学理念,在书法风格上受金石书风的影响。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此次系列创作:第一,作品创作前的灵感来源,主要阐述《选录<论语>》系列作品的实践基础,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与《张猛龙碑》的创新结合;第二,作品的技法支撑,主要是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对作品创作过程中在笔法、字法和章法上的影响;第三,作品创作完成后的主要体会,是进一步理解金石学书法,以及拓宽金石学书法的创新创作思路。

王宏晨[2](2019)在《克拉维乌斯《原本》及其汉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克拉维乌斯(Christoph Clavius,1537/1538-1612)编注的《欧几里得原本》1574年本前六卷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译成汉语并以《几何原本》为题在1607年出版,是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开端,同时也是明清之际西学典籍传入中国的开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克拉维乌斯《原本》的汉译是一项非常艰难的文本转化:从语言差异角度来看,拉丁语和古汉语分属不同语系,构词、语法均各成系统;从文化差异角度来看,侧重演绎推理、抽象证明的欧氏几何学与侧重算法、崇尚实用的中国传统数学也是取向各异。这部西方数学典籍怎样跨越语言障碍得以翻译?西方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否由古汉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数学乃至传统文化在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西学原典中发挥了何种作用?要回答上述问题,首要之事是要开展克氏《原本》与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克拉维乌斯《原本》”是克拉维乌斯编辑注释的欧几里得《原本》的简称,缀以“克拉维乌斯”这一修饰语,意在凸显该版本在卷数、正文、注释乃至性质方面均不同于欧几里得原作,而受编注者的影响甚深。由于克拉维乌斯《原本》之中包含有大量拉丁语版《原本》已有成果,因此在实际讨论中,本论文从现存首部拉丁语版《原本》阿德拉特本开始,对12-16世纪的重要拉丁语版《原本》展开梳理,将克拉维乌斯《原本》置于12-16世纪拉丁语版《原本》流变这一历史脉络之中予以观照,揭示克本与之前版本的异同。本论文还将克拉维乌斯《原本》与利徐汉译《几何原本》进行全面比勘,分别从正文与专论两个层面,探讨古汉语译本与拉丁语底本之间的传承、删减、增补、改易等复杂关系。具体来说,第一章为“绪论”,概述选题缘起、文献综述、研究要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从文化定位与文本形态两个方面对从阿德拉特本到克拉维乌斯本的拉丁语版《原本》的流变情形展开研究,期间包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两个阶段。文化定位方面,中世纪编者并不重视《原本》的希腊文化属性,《原本》在中世纪以普通数学教材的面貌出现,编者并未公开提及此书与希腊文明的关联。文艺复兴时期则不然,我们分析了其中赞伯蒂、康曼迪诺和克拉维乌斯三个版本的长篇序言,指出其共同结构模仿了5世纪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克洛的数学导言,首先论证数学为希腊学术的正统学科、再论证几何学为希腊数学的正统学科、最后指明欧几里得为“几何学家”、《原本》是一部传授几何学原理的着作,以此树立起《原本》在希腊文明中的地位。文本形态方面,公设公理、命题与专论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的注释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原本》逐渐形成以理论几何学为主的正文与几何-算术-代数的注释之《原本》复合体。克拉维乌斯《原本》在思想倾向、体例结构、论证程式、命题数量与专论内容这五个方面都顺应了拉丁语版《原本》的发展趋势,是注释型《原本》的集大成之作。第三章总结克氏《原本》与欧几里得《原本》有三点不同:一、定位不同。欧几里得《原本》是理论性质的着作,并无多少实用成分,而克氏《原本》则加入了相当数量的实用几何学与实用算术内容。二、卷数不同。欧氏《原本》最初由十三卷构成,公元6世纪以来形成了通行十五卷本,克拉维乌斯将此十五卷统称为“欧几里得《原本》十五卷”,又续补一卷,形成克本十六卷本。三、正文不同。克氏《原本》在公设、公理、界说、命题四个层面均较欧氏《原本》有所增补,这些均表明克本在全面继承欧几里得《原本》论证结构的同时,大大扩充了欧氏《原本》的注释性内容。第四章重点考察了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分析《几何原本》中“几何”一词的由来,指出该词既有诸如线、面、体等几何量(magnitudo)之意,又有兼包度与数的一般量(quantitas)之意。相关概念“几何之学”乃至“《几何原本》”后面都有Geometria(拉丁语几何学)的影子,确定了“几何”译名与Geometry之间存在的关联。通过考察“几何”译名,将其上升为对西方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以来“几何之学”概念演变的历史认识。随后分别考察底本与译本在界说、命题以及证明结构方面的异同:界说的翻译总体上与底本原文差别较大:全部4个定义联项esse,dicitur,appellatur,vocatur中,只有esse的主要译词合乎底本原意。全部83个被定义项中,合乎底本原意的低于一半。全部80条界说释义部分中,只有28条完全忠于底本原意。利徐有意识地改造底本原文,使之符合古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显示出会通中西的实绩。句法是界说翻译中最与底本原文贴近的部分。命题的译文最贴合底本原文,密合程度最高。47条求作命题之中,有32条简单句采用的是保持原文句型的翻译模式,此外还有多条复杂句也是如此,占据绝大多数。五类求证命题中,除简单句之外,其余四类句型命题利徐均基本上选用恰当的古汉语虚词,尽量保持底本拉丁语命题的固有句型,条件句与结论句在译文中清晰可辨。证明结构的翻译受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最大。利徐援用中国传统数学语汇,借以构造译本证明结构的提示词,如“解曰”“法曰”,这些都为克本原文所无。克本原文的证明结构承袭自普罗克洛六分法,而利徐则将其改作“解曰”-“论曰”-“法曰”-“注曰”四分法,几乎全部删去原文结论部分,已非底本原貌。利徐又将大量设问句、反问句应用于驳论命题的论证,这些独立于拉丁语原文的辞句,与中国传统典籍中的驳论有相通之处。以上种种都使得译本的证明结构呈现出中西会通的独特形态。第五章比对了克氏《原本》所载四篇专论,即置于正文之前的《数学学科导言》、第三卷界说16注释中关于切边角的专论、第五卷界说3注释中关于比例分类的专论、以及第六卷界说5注释中关于复合比的专论。通过分析其与译本相应专论之间的异同,结果发现前三组专论的立意、侧重皆不相同,并非译文与原文之间的严格对应关系。克本《数学学科导言》采用了柏拉图哲学的先验说,利徐本相应专论则采用了儒学的“格物穷理”说。与克本切边角专论相比,利徐本切边角专论的重构有两大特点:一、角概念定义内容大为淡化,与中国传统数学不重视角概念相一致;二、援引《庄子》“尺棰之义”强调切边角可以无限细分。克本比例专论中诸如主谓互换、种加属差这些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内容,利徐均加以改易删削,重点保留了原文的计数法则。前三组专论的对勘表明:《几何原本》专论的具体数学材料取自拉丁文的西学文本,但是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加以解读。本章第四组专论的对勘则在韩跋本与克氏1574年本第六卷第五界笺注中所含专论、以及初函本与克氏1589年之后所出各本第六卷第五界笺注与第六卷第二十三题“后注曰”中的专论之间展开。所得结论为韩跋本系《几何原本》初刻本、因此在年代上早于初函本的论断提供了内容上的支持。第六章是结语。本篇论文所探讨的年代范围上起阿德拉特本诞生的12世纪,下至《几何原本》初函本出版的1629年。跨越六个世纪的宏阔历史背景,贯穿中西两大文明,涉及拉丁语、古汉语等多个重要《原本》版本,综合运用科学史、语言学与翻译史的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欧几里得《原本》从阿德拉特本到克拉维乌斯《原本》,再从克拉维乌斯《原本》到利玛窦、徐光启汉译《几何原本》的流变过程。本论文从拉丁语底本比勘利徐译本,对克本前六卷全部80条界说、182条命题及其论证展开全面比对梳理。本论文注重以案例分析辨析历史疑难,如通过“几何”译名翻译再考,阐明“几何”一词并不排斥Geometria的背景;又如以《几何原本》第六卷界说五笺注来源分析,确认韩跋本为1607年初刻本。本论文还通过思想探源的方法,分析了汉译《几何原本》中具体体现的中西会通案例,从而为徐光启的“翻译会通”伟大思想提供了具体例证。这是汉译《几何原本》带给中国最有价值的学术思想,更是“几何之学”感动中国之真谛所在。

项飞云[3](2018)在《《虢季子白盘》的书法形式与审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虢季子白盘出土于清道光年间,因其器形庞大工艺精美而为世人所重,然对其研究多为传奇的流转经历及铭文内容,较少有对其铭文书法做深入阐述。《虢季子白盘》作为西周后期金文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无论从线条、用笔还是结构章法都具备西周金文总体特征而与同期其他铭文稍异,上承甲骨文的自然天趣,下启籀文小篆的匀稳流美风气,为篆书体势发展开启的新类型,开秦代篆书之先河。本文通过《虢季子白盘》的个案研究阐述金文书法的艺术形式,并以此为基点引申出西周金文书法的总体形态和审美意趣西周金文书法在中国文字演变以及中国书法的发展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笔画上变甲骨文的方硬峻利为圆转周到,严整谨饬中有一种从容温雅的情致。挥洒而极具律动的线条呈现的是生命的多姿多彩,它通畅婉转,沉稳厚重,既透出感性的灵动又具有理性的品格。在结体上,西周金文承袭商代甲骨文纵长的总体态势而更显圆转柔和,展现了西周独特的人文雅气。对西周金文的研究既能上承文字源头又能下窥东周文字的脉络。本文通过《虢季子白盘》对金文笔法、结构及章法的形式语言深入解析,通过具体的形式语言去对应内在蕴涵。

傅清萍[4](2010)在《传统图形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水木坊品牌企业形象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们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形”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如何将传统图形融入现代人的视觉习惯,如何将现代形式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是设计师们今天有待解决的课题。在中国众多传统视觉艺术中,传统图形无疑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它与现代平面设计关系极为密切,并蕴涵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对中国传统图案风格、视觉心理以及内在精神的理解、继承、发扬是现代平面设计得以提升的重要条件。我国传统象征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传统图形是象征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传播方式主要表现在传统图形的艺术性和所蕴藏的象征意义上;如何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形象设计或品牌设计中不仅要保持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和企业个性,而且要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以及时代精神和新学科领域所赋予的技术要求,从而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民族性与国际性。如何将传统元素合理的应用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如何以国际化设计语言表现中国独特的古老文化,以使中国企业在走上国际化设计水平的同时融合了于我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既宣扬了民族特性且形成系统化的特定的设计风格。因此,在对我国传统图形要素的应用中,不应满足于简单地搬用,而应该在借鉴吸收其表现手法、造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注入时代气息,进行再次创新,使企业的形象设计和品牌设计具有民族特点和国际性。

张敢[5](1999)在《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论书法中的"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书法中的"势(论文提纲范文)

(1)谈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以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为实践基础
    注释
    一、实笔写碑,求峻拔爽利
        (一)笔笔实书,破空杀纸
        (二)线条峻拔爽利
    二、得篆书古意,学八分结体
        (一)汲取《散氏盘》古拙稚气
        (二)吸收《张迁碑》严整雄厚
    三、碑帖结合,丰富布白
        (一)效法《法卫夫人楷书册》布局留白
        (二)碑“空”帖“紧”
    注释
    一、加深了对碑学书法的理解
    二、拓展了碑学书法的创作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克拉维乌斯《原本》及其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史料文献、研究思路与相关术语的界定
第2章 拉丁语版《原本》的流变:从阿德拉特到克拉维乌斯
    2.1 拉丁语版《原本》版本流传概况
        2.1.1 古代阶段:一些早期尝试
        2.1.2 中世纪时期
        2.1.3 文艺复兴时期
    2.2 《原本》文化定位的回归:赞伯蒂、康曼迪诺与克拉维乌斯三本序言之对照研究
        2.2.1 三篇序言的内容分析
        2.2.2 三篇序言的文化意义
    2.3 《原本》文本形态的深刻变化
        2.3.1 体例结构与证明程式的变化
        2.3.2 命题与专论的内容拓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克拉维乌斯《原本》介绍
    3.1 克拉维乌斯及其六版《原本》概述
        3.1.1 克拉维乌斯的生平及其学术
        3.1.2 克版《原本》的沿革
    3.2 克版《原本》正文之增补
        3.2.1 增补,而非更换——以首卷公理11 的处理为例
        3.2.2 克本公理、公设之增补
        3.2.3 克本界说、命题之增补
    3.3 克本注释内容分析:以第一卷为例
        3.3.1 克本注释的分类及其特点
        3.3.2 克氏注释对利、徐译本正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几何原本》翻译研究
    4.1 “几何”译名的历史探源与意义分析
        4.1.1 “几何”译名的历史探源
        4.1.2 “几何”译名含义续考
        4.1.3 “几何家”“几何之学”与“几何原本”
        4.1.4 沟通数、形、量:“几何”多义性的文艺复兴溯源
    4.2 《几何原本》界说翻译
        4.2.1 定义联项的翻译
        4.2.2 被定义项术语的翻译
        4.2.3 释义部分的翻译
    4.3 《几何原本》命题翻译
        4.3.1 求作命题的翻译方法
        4.3.2 求证命题的翻译模式
    4.4 《几何原本》证明结构的改造
        4.4.1 证明提示词的创造性使用
        4.4.2 命题正论的翻译
        4.4.3 命题驳论的翻译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几何原本》专论研究
    5.1 利玛窦数学观探源
        5.1.1 克拉维乌斯《导言》中的希腊印记与近代特质
        5.1.3 “几何之理”的演变与“易佛补儒”西学观
        5.1.4 “几何之用”的东方色彩
    5.2 佩尔捷与克拉维乌斯切边角之争的重构
        5.2.1 底本中的切边角之争
        5.2.2 译本切边角之争侧重的偏移
        5.2.3 利徐重构的中国色彩
        5.2.4 利徐对平面角概念的简化处理
    5.3 两篇比例专论的比较研究
        5.3.1 译本因循底本“De proportionibus”之处
        5.3.2 简明致用:译本删减原则探究
        5.3.3 译本改易段落分析
    5.4 《几何原本》第六卷第五界笺注来源探讨
        5.4.1 韩应陛跋文提出的问题
        5.4.2 韩跋本笺注来源考
        5.4.3 初函本笺注增补内容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阿本-克本-《几何原本》:《原本》的时代与文明历程
    6.2 《几何原本》专论研究的成果与意义
    6.3 克本汉译与徐光启的会通思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之学术成果

(3)《虢季子白盘》的书法形式与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虢季子白盘》概况
    一、《虢季子白盘》的概述
    二、《虢季子白盘》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虢季子白盘》的艺术形式研究
    一、篆书形式美阐释
    二、《虢季子白盘》艺术形式
        (一)、《虢季子白盘铭文》的线条形式
        1、平直与曲倔
        2、凝重与虚灵
        3、俯仰与向背
        (二)、《虢季子白盘铭文》的结构形式
        1、纵势与横势
        2、舒展与内敛
        3、平正与跌宕
        4、匀称与错落
        (三) 《虢季子白盘铭文》的章法形式
        1、行列布局
        2、大小
        3、体势
第三章 《虢季子白盘铭文》的书法审美
第四章 《虢季子白盘》其后篆书发展趋向及其影响
    一、后期篆书新体势的开端
    二、晚清书家对《虢季子白盘铭文》的取法
    三、《虢季子白盘铭文》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发
        1 继承和发展
        2 综合素养
        3 创作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4)传统图形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水木坊品牌企业形象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传统图形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概述
    2.1 提出应用与研究的论点
    2.2 所谓传统图形(以祥云为例)
    2.3 所谓现代企业形象设计
第三章 传统图形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组成因素
    3.1 功能因素
    3.2 审美因素
        3.2.1 符号美
        3.2.2 特征美
        3.2.3 凝练美
        3.2.4 单纯美
    3.3 文化因素
第四章 传统图形参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原则
    4.1 传统图形参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方法
        4.1.1 以形传神,应用得体
        4.1.2 以形传神,合理归纳
        4.1.3 势度把握,合理归纳
    4.2 传统色彩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特征
        4.2.1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的民族性
        4.2.2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国际性
第五章 对传统图形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应用研究
    5.1 要以本土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石
    5.2 使用传统图形符号要把握其精神实质
    5.3 传统图形的应用,要适应国际化设计语言
第六章 总结观点,重申论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外对抽象表现主义的研究状况
    三、 本文框架结构
    四、 致谢
第一章 抽象表现主义诞生的背景
    第一节 30年代的美国美术
        一、 美国情景绘画
        二、 艺术家与新政
    第二节 美国前卫艺术家的探索
        一、 美国抽象艺术家协会
        二、 萌芽:画室中的讨论
        三、 宣言:格林伯格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 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40年代前期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一、 二战中的纽约艺术家
        二、 来自欧洲的声音
        三、 阿什尔.戈尔基:欧洲艺术与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桥梁
    第二节 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
        一、 神话的制造者
        二、 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
第三章 抽象表现主义的两大潮流:40年代后期
    第一节 行动绘画
    第二节 色域绘画
第四章 50年代: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第一节 绘画的胜利:50年代前期
        一、 抽象表现主义团体的确立
        二、 绘画的胜利:抽象表现主义的成功与解体
    第二节 美国的胜利:抽象表现主义获得国际地位
        一、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二、 美国的胜利:抽象表现主义获得国际地位
结束语
    一、 抽象表现主义之后
    二、 留给我们的思考
附录: 抽象表现主义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目
图版目录
图版

四、论书法中的"势(论文参考文献)

  • [1]谈胡小石先生金石学理念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D]. 马秋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2]克拉维乌斯《原本》及其汉译研究[D]. 王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虢季子白盘》的书法形式与审美研究[D]. 项飞云. 中国美术学院, 2018(01)
  • [4]传统图形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水木坊品牌企业形象设计”为例[D]. 傅清萍. 南昌大学, 2010(04)
  • [5]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研究[D]. 张敢. 中央美术学院, 1999(01)

标签:;  ;  ;  ;  ;  

论书法的“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