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污染综合症

建筑污染综合症

一、建筑物污染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贺楠楠[1](2021)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逐渐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共同面对,才能度过这场国际公共卫生危机。该翻译报告中的源文本为英国,新加坡和印度政府部门发布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计划和相关政策,为本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展提供公共指导。在分析后,笔者发现源文本包含许多专业医学健康相关术语,结合自己在研究生所学习到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课程,最终决定在项目中应用CAT+MT+PE模型,通过具有内置机器翻译引擎、术语和语料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云译客来完成。但是,尽管目前机器翻译的质量在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后已得到较大提升,但仍然不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效果。因此,笔者结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针对机器翻译结果进行译后编辑,使目标读者达到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理解。在该翻译报告中,笔者详细描述了整个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中和译后编辑过程。在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词法、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应的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入手,进行译后编辑案例分析。最后,基于项目评估,笔者总结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应用的优缺点,希望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同时通过该翻译实践与中国防控方案形成对比,肯定了中国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袁梦[2](2021)在《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文中认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类企业纷纷意识到社会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影响力,越发关注企业形象与文化所带来的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作为品牌窗口,却面临着强调利用率、忽视使用感、缺乏弹性设计等现实问题,正在给每天身处其中1/31/2时间的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健康建筑基于国家战略、民生发展和行业进步需求逐渐走入人们视野,截至2019年12月共计53个项目获得健康建筑评价标识,而办公建筑仅8项,《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仍有许多丰富和完善的余地,该类建筑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充分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正确引导的作用,促进更多办公建筑走入健康行列,从而惠及更多的企业员工。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特殊性,即企业形象性、对象前瞻性、长期适应性、功能复合性、空间共融性、内外社交性和社会影响力及其所对应的健康要求。通过阐述建筑与健康的关系,对比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概念及评价体系,指出现有相关建筑健康性能的评价指标更多关注建筑安全要素,而对功能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关注较少,更加重视建筑专业领域的硬性约束,而配合其发挥鼓励引导作用的软性指标缺乏。其次,结合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影响要素,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成果和调研情况,在我国既有《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框架的基础之上,初选适应性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指标筛选、修正工作,最终确定6项因素层、36项准则层及75项指标层构建而成的评价框架与指标内容。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权,通过多层次对比指标权重系数,有效识别出关注度和重要性高的健康性能影响因子,以便于建筑设计与更新过程中优先选择、优先实现。最后,依据所构建的评价框架、指标内容、权重系数与评分程序,对建研院C座、AB座两栋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作为评价实例,计算得到C座在水、健身和人文三方面相较AB座较为欠缺,与访谈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该评价指标框架与内容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参考价值。本文探究适用于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的评价指标及相应权重,以便企业业主或设计人员有所参照地开展设计或改造工作,优先对关注度和重要性高的建筑健康性能影响因子给予实现,使之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健康需求,鼓励和引导健康行为,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任玥[3](2020)在《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的自如公寓甲醛含量超标事件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由室外引向室内,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和室内空气污染的责任落实成为一时间讨论的热点议题。除普通住宅意义上的“室内”,工作场所作为另外一个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对工作场所室内装修污染的防护随着多件办公室甲醛超标致员工患白血病的案件出现也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报告,办公室空气污染程度可以比户外高2到5倍,每年有80万人死于办公环境污染,对生产力的影响更加难以估量。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作为《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范畴的职业病患者,其可以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作为救济手段。但现实状况是,工作场所装修污染侵权诉讼频发,仅依靠工伤保险赔偿无法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救济。主要原因是,《职业病防治法》58条规定职业病人有提起侵权诉讼的权利,且侵权诉讼赔偿金额远高于工伤保险赔偿,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并不成熟,劳动者面临职业病诊断难的困境。但实践中存在着各地司法裁判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法院支持职业病患者提起侵权诉讼,部分不支持。仅有在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赔偿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职业病患者在侵权诉讼的诉由中选择环境侵权才具有合理性。因此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是否能够提起环境污染侵权诉讼就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同的救济路径对于受害者维权的难度要求和赔偿金额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来说,一般侵权诉讼和工伤保险均不是效率最高的救济手段。一般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由受害方承担,受害方通常因举证不能而陷入较高的败诉风险。在工伤保险体系中,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通常需进行职业病认定,目前我国的职业病防护体系弊病众多,职业病诊断难、认定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且工伤保险赔付金额通常低于侵权诉讼,难以覆盖受害者的全部损失。相较于一般侵权诉讼和工伤保险救济,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的裁判规则对受害人相对有利,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一方面为受害者免除了举证责任,减轻了诉讼负担,另一方面民事侵权赔偿的金额要远高于工伤保险赔偿金额。所以在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适用环境污染侵权的裁判规则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的研究重点也在于通过对环境侵权诉讼与一般侵权和工伤保险救济方式的比较,论证环境侵权诉讼适用于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为完善我国立法和司法层面对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的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吕响响[4](2020)在《不同通风路径下多区建筑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室内空气污染物引起的室内空气品质(英文名为Indoor Air Quality,简称IAQ)问题和对室内人员的造成相关的健康风险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因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发和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蔓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造成累计确诊病例730多万例,死亡40多万例,保持健康安全的室内空气品质更是得到人们极大的认同。自然通风已被证实是一种可以保持良好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策略,同时,是控制室内源项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因此,理解在自然通风方式下,不同通风路径、污染源源项位置、通风量等因素对室内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特性以及室内人员暴露风险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实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在自然通风下,不同通风路径对多区建筑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并以SF6作为示踪气体,使用经典的Wells-Riley感染概率模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例进行了病原体类型的污染物扩散感染风险评估。本研究以一个自然通风缩比尺寸(1:2)多区室建筑实验舱为研究对象。该实验舱的原型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中走廊板式建筑。课题组研发了一套风墙系统用于模拟横向自然通风环境。实验舱的门窗作为通风口,为实验提供了三种不同通风路径的测试方案。同时考虑了污染源位置的变化。利用示踪气体技术揭示在不同情景下多室室内污染物的扩散分布特征。测量并比较室内所选关键位置处的空气速度和示踪气体浓度。基于所得实验数据,分析了室内流场分布和污染物扩散特性。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例进行了污染物感染风险概率的计算。本文结果表明,在入口通风量大致相同条件下,首先,源项房间中的污染物浓度低于受体室中的污染物浓度;其次,角落释放的源项房间浓度是中心释放情况下的2倍;在受体房间内,则高出40%;最后,在本文的情景设置下,受体房间感染概率都高于其源项房间,角落释放模式会增加感染风险,与在中心释放模式相比,角落释放的感染风险增加了约2倍。增加通风量可有效降低空气传播某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和流感。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深入了解横向自然通风的多区室建筑中的污染物扩散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验证CFD模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库。也为暴露在含有空气为媒介的呼吸道传染病毒的环境中的人员感染风险提供了参考。

文静[5](2020)在《军事环境史视域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后半期,全球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在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下,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历史的环境史应运而生。军事环境史(Military Environment History)作为环境史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主要研究人类军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军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观念的变化。第一次海湾战争作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场典型的现代高技术战争,从军事环境史的视角加以审视,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在现代军事思想和作战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利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和电子干扰系统,实现了海、陆、空的高度一体化作战,较大程度上减少了战争所耗费的时间及人力成本。但高效的科技化战争同样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灾难,被污染的自然环境又和战争活动一起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损害,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战后许多退伍老兵患上的海湾战争综合征。军事环境史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始终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人,二者相互影响,难以独立存在,所以本文主要从军事环境史的理论框架下,研究海湾战争对生态环境和自然人的危害。全文主要由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依据,辨析了文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同时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文章运用的主要文献资料,明确了文章使用的基本理论方法。第一章主要梳理了军事环境史的形成过程与研究意义。军事环境史是从战争环境史发展而来的,从军事环境史的视域研究第一次海湾战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探讨了海湾战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战争正式爆发之前,伊拉克军队和多国部队的人员部署、武器运输,及驻防工事的修建等军事活动对海湾地区陆地环境损害颇深。战争期间的军事活动对大气环境、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造成了全方位的破坏,国际社会为清理海面油污、未爆炸的地雷等其他残留物进行了不懈努力。第三章论述了海湾战争对人的影响——海湾战争综合征问题。海湾战争使多国部队士兵患上了海湾战争综合征,围绕此疾病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结语部分,说明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在战争史上和冷战期间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在军事环境史理论范式下研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价值和意义。总之,本文在军事环境史的基本研究范式下,审视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备战期间、战争进行阶段和战争结束以后,对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的损害,以及国际社会为修复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并围绕着海湾战争综合征问题探讨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对人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以海湾战争为代表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揭示了所谓“人道的”和“干净的”高科技战争的本质属性,使人们对现代战争有更清晰和更深刻的认识。

全惠子[6](2020)在《传记文学文本中破折号的衔接与翻译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第五、六、十一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切尔诺贝利的午夜》(Midnight in Chernobyl)第五、六、十一章作为文本进行翻译分析。源语文本为传纪文学文本,内容详实严谨,逻辑清晰,语法复杂,惯用冗长句和复合句。此外,有一种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那就是标点符号——破折号——的使用。破折号在这三个章节中使用十分频繁,使得作者在理解和翻译时必须认真对待。破折号,根据其定义,是书写或印刷中用来表示停顿或中断,或表示此处有字母或单词被省略,或分隔两个意义紧密相连的句子。如果不能对破折号正确理解或翻译,很容易引起误解。破折号作为书面语中一种重要的标点符号,是传递原作者表达风格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梳理破折号在原文中的功能和作用,以衔接理论为指导,基于韩礼德提出的小句间关系中逻辑语义关系分类的扩展关系理论,以及胡壮麟对于此理论的进一步解释,从“详述”、“延伸”和“增强”三个角度入手,探讨破折号的衔接作用,总结出两大破折号的翻译与转换策略:若保留破折号形式,要进一步分析是否需要调整句子语序;若改译为其他标点符号,要考虑是否需要添加关联词,或是将句子拆分等等。同时结合传记文本特点,考虑原作者表达风格,再具体分析句中破折号的翻译方法。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对于标点符号破折号的衔接功能与翻译转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可以为解决相关类型文本中英文破折号的翻译问题提供参考。

商淑菲[7](2020)在《成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家庭居住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病态建筑综合征(SBS)自发现以来报告率一直较高。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室内物品及通风设施的更新换代,室内环境与各种SBS的症状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往研究中对办公室、学校、医院、地下超市等公共场所进行了SBS相关的调查,但对于SBS发病的影响因素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且以往研究中对家庭居住这一室内环境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查辽宁省阜新市成人中病态建筑综合征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家庭居住环境因素与病态建筑综合征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SBS的发生以及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SBS症状的发生和家庭居住环境因素。应用χ2检验对比不同性别、是否有过敏史、是否吸烟人群各种SBS症状报告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BS症状与各种家庭居住因素的关系并建立了两个模型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并根据性别、是否有过敏史、进行分层分析。用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描述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测试均采用SPSS21.0软件完成并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平取α=0.05。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260名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83人完成了SBS症状部分的问卷调查,整体问卷完成率为94.57%。2、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占26.1%,其中一般症状为71.3%,粘膜症状为53.9%,皮肤症状为32.1%。3、住宅周围环境因素中,住房类型为楼房会降低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风险(OR=0.57,95%CI:0.38-0.84)、住宅区域属于工业区(OR=4.35,95%CI:2.07-9.14)、家周围100米内有臭水沟(OR=2.88,95%CI:1.60-5.17)、化工污染(OR=2.83,95%CI:1.32-6.06)和粉尘污染(OR=1.87,95%CI:1.15-3.05)出现三种SBS症状的风险增加。距交通干线距离50-200米(OR=1.29,95%CI:1.03-1.63)、≤50米(OR=1.54,95%CI:1.18-2.01),住宅距工厂(OR=4.43,95%CI:3.21-6.11)、烟囱距离(OR=3.42,95%CI:2.53-4.62)小于等于500米,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风险增加。4、购买新家具家庭中的研究对象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风险是2.3倍(OR=2.30,95%CI:1.87-2.85)。装修的家庭中研究对象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风险是1.98倍(OR=1.98,95%CI:1.59-2.47)。与水泥地板相比,强化木地板的家庭中研究对象发生SBS症状的发生风险是1.72倍(OR=1.72,95%CI:1.06-2.78)。油漆墙面材料在三种SBS症状均出现中发生的风险是水泥墙面的8.74倍(OR=8.74,95%CI:4.73-16.15)。5、衣物被褥受潮出现三种SBS症状的风险是参照组的2.68倍(OR=2.68,95%CI:2.16-3.32)。经常在阳光充足时晾晒被褥与参照组相比,出现三种SBS症状的风险是参照组的0.38倍(OR=0.38,95%CI:0.25-0.56)。窗户内侧有水汽凝结(OR=2.23,95%CI:1.80-2.77)、和墙壁因受潮而发霉(OR=1.98,95%CI:1.40-2.82)在三种SBS症状均出现中有统计学意义。6、住所内发现蟑螂(OR=2.54,95%CI:2.04-3.16)、老鼠(OR=5.11,95%CI:3.78-6.89)和苍蝇蚊子(OR=3.83,95%CI:2.51-5.84)出现三种SBS症状的风险高于参照组。家中饲养小动物的研究对象三种SBS症状均出现风险增加47%(OR=1.47,95%CI:1.10-1.96)。使用蚊香驱蚊器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风险增加46%(OR=1.46,95%CI:1.18-1.80);使用熏香三种SBS症状均出现的风险增加279%(OR=3.79,95%CI:2.84-5.06)。7、通风不良的不新鲜气味(OR=4.24,95%CI:3.40-5.28)、令人不愉快的气味(OR=4.34,95%CI:3.34-5.48)、刺激性气味(OR=7.00,95%CI:5.04-9.72)、发霉气味(OR=9.33,95%CI:6.54-13.31)、烟草气味(OR=3.74,95%CI:2.96-4.72)、感觉空气潮湿(OR=4.37,95%CI:3.39-5.63)、感觉空气干燥(OR=3.39,95%CI:2.73-4.19)在三种SBS症状均出现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辽宁省阜新市成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报告率较高2、影响成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主要住宅周围环境危险因素有:住房区域为工业区(以居住区为参照)、家周围100米内有臭水沟、化工污染、粉尘污染、住宅距交通干线距离小于200米、工厂和烟囱的距离小于500米。3、影响成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主要室内环境保护因素有经常在太阳照射时充足时晾晒被褥;危险因素有:新家具、装修、强化木地板(以水泥地板为参照)、油漆墙面、衣物被褥受潮、冬季窗户内侧水汽凝结、家中墙壁因受潮而发霉、家中发现老鼠、蟑螂、苍蝇蚊子、使用蚊香、熏香、通风不良的不新鲜气味、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刺激性气味、发霉气味、烟草气味、感觉空气潮湿、感觉空气干燥。

解雨鑫,范梦怡,李偲佳,蒋雯晓,陆麒[8](2019)在《病态建筑综合症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人在长期接触室内空气污染物后机体产生不适或疾病的一种症候群。该文在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概念内涵和症状特征,探讨其诱发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阐述其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并基于已有的干预研究提出病态建筑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黄佳慧[9](2019)在《区域应急响应方案柔性生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发生频繁,带来人和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因此应急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应急决策和应急管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处置和救援行动计划的指导性方案。国家预案给出了战略意义上的指导,但当灾害发生于具体区域时,决策者更需要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应急响应行动方案。一方面,应急响应方案不等同于应急预案,固定的预案规定难以对具体区域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应急响应是分阶段进行的,应急行动的时间较长且存在多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应急响应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已有预案中尚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针对上述情况,从柔性的角度,即提高国家预案演变为适应区域环境的应急响应方案的能力,本文进行区域应急响应方案的生成方法研究。首先,进行面向区域的柔性应急响应方案建模框架研究。针对柔性理论等相关研究,以及柔性应急响应方案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应急响应方案核心要素受区域特点影响而变更,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应急响应方案的层次网络建模思路和研究框架。其次,进行柔性应急响应方案构建方法研究。以应急方案的层次网络为对象,提出其构成要素(节点)和构成要素之间关系(节点之间连边)的确定方法。给出应急响应方案柔性生成的框架,其由预案知识组成的共性框架和区域特点决定的个性框架共同构成。通过灾害后果的差异性体现方案的区域针对性,其中,承灾体与承灾体状态可以反映灾害后果的差异性。针对任意区域,采用提出的层次网络模型都能够生成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方案模型生成应急流程的方法。并用图熵法对区域应急流程复杂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案复杂度大说明该地区应急流程具备更高的协同难度,逻辑难度和应急保障难度。最后,考虑应急行动阶段的时间特征,分析应急响应方案的演化过程,提出针对巨灾的分阶段应急行动方案建模方法。通过构建主题时空矩阵表示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实现应急方案共性演化过程构建;通过构建承灾体状态概率函数,实现应急方案个性演化过程构建。综上,从柔性角度出发,本文对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方案生成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层次网络,可以反映具体区域的特点,实现多预案有效衔接,并探讨应急响应方案演化模式,服务于具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代文娟[10](2019)在《深圳市宝安区2016~2018年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监测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住宿、洗浴场所的卫生状况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现状,掌握重点公共场所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从深圳市宝安区住宿场所和洗浴场所数据库中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住宿场所6家、洗浴场所8家作为监测点,进行公共场所一般基本情况调查和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并监测20162018年空气质量、公共用品用具和沐浴水的卫生状况。具体抽样及检测按《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16-2013)执行,其中空气质量检测指标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PM2.5、PM10、苯系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公共用品用具检测指标有毛巾和床单pH值,漱口杯、茶具、毛巾、床单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拖鞋真菌总数;沐浴水检测嗜肺军团菌。每季度进行1次监测,4次/年。依据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63-1996GB 9670-1996),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深圳市宝安区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住宿场所空气质量监测结果:20162018年共检测各类公共场所空气样品216份,合格率41.20%。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噪声合格率分别为40.74%、76.85%、62.96%;监测指标CO、CO2、苯和PM10合格率均为100%;甲醛、甲苯、二甲苯、PM2.5合格率分别为90.74%、99.07%、94.39%、79.63%。不同年份湿度、噪声、真菌总数、PM2.5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PM2.5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真菌总数合格率逐年下降。经营年限不同噪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营两年以上的合格率高于两年以内的噪声合格率。经营面积不同PM2.5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营面积≤3000m2的合格率为100%,经营面积>3000m2的PM2.5合格率为73.81%。2.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监测结果: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住宿场所共检测各类公共用品用具1034件,合格率为65.47%。不同经营面积、不同消毒方式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营面积≤3000m2的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高于经营面积3000m2以上的场所;自行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仅为54.83%,低于外单位消毒合格率。毛巾、床单等织物类用品用具pH值合格率仅为44.84%、31.58%,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77.78%、77.71%。3.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监测结果: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洗浴场所共检测各类公共用品用具1428件,合格率仅为57.84%。不同消毒方式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行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为54.32%,低于外单位消毒合格率60.16%。毛巾、浴衣等织物类用品用具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59.60%、81.82%;拖鞋真菌总数合格率仅为68.48%。共检测沐浴水样品445件,嗜肺军团菌均未检出。4.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对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1364人,其中住宿场所554人,洗浴场所810人,不良建筑综合征发生416人,发生率为30.50%。不同经营年限、不同通风状况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不良建筑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人群不良建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经营年限两年以内的人群(OR=0.71,95%CI:0.510.99);工作场所通风状况好的场所人群不良建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通风状况不好的场所(OR=0.32,95%CI:0.101.10);工龄越大的人群不良建筑综合征发生率越高(OR=1.22,95%CI:1.111.3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工作场所健康危险因素知晓率均在95%以上;主动使用防护用品的人群仅占总人数的64.30%,是否关注工作场所可能会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和是否愿意获得相关健康知识均在80%以上。结论:1.20162018年深圳市宝安区住宿场所空气质量物理指标温度、湿度、噪声不合格情况严重,导致总体合格率低。噪声、PM2.5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营面积3000m2以下的PM2.5合格率明显高于经营面积3000m2以上的场所。2.公共用品用具总体合格情况较差;各监测指标中,毛巾、床单、浴衣等织物类用品用具pH值合格情况较差,导致公共用品用具总体合格率偏低;拖鞋真菌总数合格情况较差。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低于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合格率。住宿场所和洗浴场所采用自行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均低于外单位消毒合格率。沐浴水嗜肺军团菌均未检出。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程度地出现眼部、呼吸道、皮肤刺激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不良建筑综合征的发生与经营年限、通风状况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经营时间越长,通风状况越好,不良建筑综合征的发生率越低。从业人员对工作场所健康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较好;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消毒知识等内容知晓率略偏低;个人防护态度和行为情况有待提高。

二、建筑物污染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物污染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Project Background
    1.2 Project Contents
    1.3 Issuing Departments
    1.4 Report Structure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2.1.1 Source Text Analysis
        2.1.2 Yi CAT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Platform
        2.1.3 Bilingual Terminology and Corpus Collection
        2.1.4 Project Schedule
    2.2 In-translation
        2.2.1 Application of Yi CAT
        2.2.2 Machine Translation
    2.3 Post-editing
        2.3.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3.2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2.4 Quality Control
        2.4.1 Quality Assurance on Yi CAT
        2.4.2 Self-proofreading
        2.4.3 Expert-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on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Post-editing
    3.1 Lexical Errors and Post-editing
        3.1.1 Under-translation
        3.1.2 Mistranslation
    3.2 Syntactic Errors and Post-editing
        3.2.1 Limitations on sentence re-structuring
        3.2.2 Redundancy
        3.2.3 Mistranslation
    3.3 Discourse Errors and Post-editing
        3.3.1 Lack of Coherence
        3.3.2 Redundancy
Chapter Four Project Evaluation
    4.1 Self Evaluation
    4.2 Peer Evaluation
    4.3 Supervisor Evalu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Bibliography
Appendix A Terminology List
Appendix B Coronavirus action plan
Appendix C COVID-19(Temporary Measures) (Control Order)Regulations
Appendix D Appendix C:Updated Clinical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COVID19

(2)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现存问题
        1.1.2 健康建筑发展需求
        1.1.3 健康建筑适应性评价
    1.2 研究对象
        1.2.1 现代办公建筑类型
        1.2.2 企业动态发展与办公空间需求
        1.2.3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的特点及健康需求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现有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分析
    2.1 相关基础研究
        2.1.1 健康的定义
        2.1.2 人体健康影响因素
        2.1.3 人的健康需求
        2.1.4 健康建筑
    2.2 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联系与区别
        2.2.1 发展背景
        2.2.2 专业领域
        2.2.3 关注对象
        2.2.4 技术内容
        2.2.5 可感知性
    2.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健康指标
        2.3.1 英国BREEAM
        2.3.2 德国DGNB
        2.3.3 法国HQE
        2.3.4 美国LEED
        2.3.5 日本CASBEE
        2.3.6 中国ESGB
        2.3.7 比较分析
    2.4 国内外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4.1 美国WELL建筑标准
        2.4.2 美国Fitwel评价体系
        2.4.3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4.4 比较分析
    2.5 办公建筑健康认证案例分析
        2.5.1 中国石油大厦——健康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
        2.5.2 仲量联行上海办公室——WELL铂金级认证
    2.6 小结
3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选取
    3.1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影响要素
        3.1.1 身体层面
        3.1.2 心理层面
        3.1.3 社会层面
    3.2 评价指标初选
        3.2.1 指标来源
        3.2.2 选取原则
    3.3 评价指标筛选与修正
        3.3.1 指标筛选
        3.3.2 指标修正
    3.4 评价指标内容
        3.4.1 空气
        3.4.2 水
        3.4.3 舒适
        3.4.4 健身
        3.4.5 人文
        3.4.6 服务
    3.5 小结
4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权重
    4.1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
        4.1.1 指标权重
        4.1.2 赋权方法
    4.2 评价指标赋权步骤
        4.2.1 构建指标层次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一致性检验与修正
        4.2.4 群决策
        4.2.5 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
    4.3 评价指标赋权计算
        4.3.1 数据来源
        4.3.2 因素层
        4.3.3 准则层
        4.3.4 指标层
    4.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比对
    4.5 小结
5 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应用实例
    5.1 评价程序
    5.2 评价对象简介
    5.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座
        5.3.1 评价分析
        5.3.2 评分汇总
    5.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AB座
        5.4.1 评价分析
        5.4.2 评分汇总
    5.5 评价结果及建议
        5.5.1 评价结果分析
        5.5.2 改进建议
    5.6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指标要素说明及评分表
    附录2: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3:图录
    附录4: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救济现状
    第二节 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正当性
        一、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现状
        二、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必要性
        三、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合理性
第二章 适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正当性
    第一节 适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合理性
        一、工作场所所属“环境”范畴的界定
        二、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行为的界定
        三、工作场所装修污染损害事实的界定
        四、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因果关系的界定
    第二节 适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优越性
        一、环境侵权诉讼与一般侵权诉讼的比较
        二、环境侵权诉讼与工伤保险赔偿的比较
第三章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比较法研究
    第一节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相关案例
    第二节 工伤保险制度与民事侵权竞合的比较法研究
    第三节 工作场所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
第四章 完善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保护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工作场所室内环境保护相关立法
        一、我国室内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工作场所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路径
    第二节 完善职业病人的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协调机制
    第三节 明确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的环境侵权救济路径
    第四节 发挥指导性案例的示范性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4)不同通风路径下多区建筑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自然通风的研究综述
        1.2.2 室内污染物的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理论简介
    2.1 通风与气流组织
        2.1.1 通风方式
        2.1.2 典型自然通风形式
    2.2 室内污染物
        2.2.1 室内污染物的分类
        2.2.2 室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2.3 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2.2.4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2.3 以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概率模型
        2.3.1 Wells-Riley模型
        2.3.2 Dose-response模型
    2.4 关于自然通风与室内污染物扩散研究的方法
        2.4.1 实验测量
        2.4.2 CFD数值模拟
        2.4.3 示踪气体技术
第三章 室内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特性实验研究
    3.1 实验平台介绍
    3.2 风墙系统均匀性测试
    3.3 外场环境
    3.4 测量方法
    3.5 实验步骤
    3.6 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 不同因素对室内流场、污染物扩散特性的影响
    4.1 速度场
    4.2 均方根速度
    4.3 内部开口处的速度分布
    4.4 污染物浓度场
    4.5 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例的污染物扩散实际风险评估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学术研究成果

(5)军事环境史视域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军事环境史的研究范式
    第一节 军事环境史的缘起与形成
        一、战争环境史的出现
        二、军事环境史的形成
    第二节 军事环境史与第一次海湾战争研究
        一、军事环境史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二、从军事环境史角度研究海湾战争的价值
第二章 海湾战争引发的全方位环境危机
    第一节 战争准备阶段对生态的损伤
        一、军事部署活动造成沙漠地表的破损
        二、防御工事的构筑对土壤的危害
    第二节 海湾战争对陆地环境的破坏
        一、石油渗透对土壤的污染
        二、地下雷场致使土质下降
    第三节 海湾战争对海洋的污染
        一、原油入海导致水质污染
        二、石油倾泄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第四节 海湾战争造成了大气环境的恶化
        一、油井大火对空气的污染
        二、生化武器库的破坏对空气的毒化
    第五节 海湾战争后的生态环境治理
        一、艰难的战后环境损害评估工作
        二、战后环境恢复和治理的有限进展
第三章 海湾战争对人的影响——海湾战争综合征
    第一节 海湾战争综合征的出现
        一、海湾战争综合征的症状表现
        二、海湾战争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海湾战争综合征引发的争论及治疗情况
        一、各方围绕海湾战争综合征的论争
        二、海湾战争疾病的医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6)传记文学文本中破折号的衔接与翻译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第五、六、十一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选取
        2.1.2 翻译理论与策略准备
        2.1.3 翻译工具准备
        2.1.4 术语表制定
    2.2 翻译计划
    2.3 翻译过程
    2.4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问题综述与分析
    3.2 表语义详述、表语义延伸、表语义增强类破折号的翻译
        3.2.1 表语义详述的破折号翻译
        3.2.2 表语义延伸的破折号翻译
        3.2.3 表语义增强的破折号翻译
    3.3 破折号的衔接与转化策略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难点与翻译策略
    4.2 翻译的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7)成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家庭居住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1.2 样本量计算
        2.1.3 纳入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态建筑综合征症状调查及定义
        2.2.2 一般信息调查
        2.2.3 家庭居住环境调查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人口学特征
    3.2 病态建筑综合征症状报告率
    3.3 家庭居住环境特征
        3.3.1 住宅周围环境
        3.3.2 室内环境
    3.4 家庭住宅周围环境与SBS症状关系
    3.5 家庭居室的室内环境与SBS症状的关系
        3.5.1 装修、新家具与地板墙面材料室内环境与SBS症状的关系
        3.5.2 湿度相关室内环境与SBS症状的关系
        3.5.3 生物相关室内环境与SBS症状的关系
        3.5.4 不良气味感知环境与SBS症状的关系
4 讨论
    4.1 病态建筑综合征症状报告率
    4.2 住宅周围环境因素对SBS症状的影响
    4.3 装修、新家具、地板和墙面材料对SBS症状的影响
    4.4 室内潮湿因素、生物因素、蚊香熏香对SBS症状的影响
    4.5 室内不良气味感知对SBS症状的影响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1.SBS的影响因素
        1.1 空气污染物
        1.2 物理因素
        1.3 其他因素
    2.SBS对健康的影响
        2.1 短期效应
        2.2 长期效应
    3.小结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病态建筑综合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概念
2 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因素
3 病态建筑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4 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症状和测量
5 病态建筑综合症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5.1 良好的建筑本身能够有效地预防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发生
    5.2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室内环境
    5.3 借助设备实现建筑内的空气净化和通风换气
6 结语

(9)区域应急响应方案柔性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现状
        1.2.2 应急预案建模研究
        1.2.3 应急决策与方案生成研究
    1.3 本文研究出发点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出发点
        1.3.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应急方案柔性生成理论基础
    2.1 公共安全体系的三角形框架理论
    2.2 柔性特征研究概述
    2.3 区域应急响应方案需求分析
    2.4 预案层次网络模型概述
    2.5 区域特征分析及方案生成框架
3 区域应急响应方案模型构建
    3.1 区域应急响应方案的柔性特征
    3.2 方案模型节点定义
    3.3 方案模型连边定义
    3.4 区域应急响应方案柔性生成模式
        3.4.1 单灾种
        3.4.2 包含次生灾害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应急响应方案柔性生成方法
    4.1 主题层的确定规则
        4.1.1 基于预案的共性主题分析
        4.1.2 基于承灾体的个性主题分析
    4.2 任务层的确定规则
        4.2.1 基于主题内容的共性任务分析
        4.2.2 基于承灾体状态的个性任务分析
        4.2.3 不同地震的任务层对比分析
    4.3 主体与资源层的确定规则
    4.4 连边的确定规则
    4.5 考虑行动阶段的应急响应方案演化分析
        4.5.1 基于主题区别的应急方案共性演化分析
        4.5.2 基于区域特点的应急方案个性演化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案例应用研究
    5.1 案例背景介绍
    5.2 生成方案内容
    5.3 基于图熵法的应急方案复杂度计算
        5.3.1 图熵法概述
        5.3.2 区域应急响应方案复杂度
        5.3.3 实例计算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预案与四次地震应急方案层级框架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10)深圳市宝安区2016~2018年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人群健康
    1.2 公共场所卫生现存的主要问题
    1.3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的战略意义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
        2.1.1 现场检测仪器
        2.1.2 实验室检测方法
    2.2 监测点的选择
    2.3 监测频率
    2.4 监测指标
    2.5 监测方法
        2.5.1 空气样本采集
        2.5.2 公共用品用具样本采集
        2.5.3 淋浴水样本采集
        2.5.4 指标测定
        2.5.5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2.6 检测结果评价
    2.7 质量控制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监测点一般基本情况
    3.2 2016 ~2018 年深圳市宝安区住宿场所卫生状况
        3.2.1 住宿场所空气质量状况
        3.2.2 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
    3.3 2016 ~2018 年深圳市宝安区洗浴场所卫生状况
        3.3.1 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
        3.3.2 洗浴场所沐浴水嗜肺军团菌监测情况
    3.4 不同经营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比较
    3.5 2016 ~2018 年深圳市宝安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3.5.1 一般基本情况
        3.5.2 不良建筑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
        3.5.3 从业人员对工作场所健康危险因素知晓情况
        3.5.4 从业人员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3.5.5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态度和行为基本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空气质量卫生状况分析
    4.2 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分析
    4.3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4.4 建议和策略
第5章 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性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建筑物污染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翻译实践报告[D]. 贺楠楠.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1)
  • [2]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健康性能评价指标研究[D]. 袁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研究[D]. 任玥.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4]不同通风路径下多区建筑气流组织和污染物扩散特性研究[D]. 吕响响.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军事环境史视域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研究[D]. 文静.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传记文学文本中破折号的衔接与翻译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第五、六、十一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全惠子.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7]成人病态建筑综合征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家庭居住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D]. 商淑菲.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病态建筑综合症研究进展[J]. 解雨鑫,范梦怡,李偲佳,蒋雯晓,陆麒. 科技资讯, 2019(24)
  • [9]区域应急响应方案柔性生成方法研究[D]. 黄佳慧.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深圳市宝安区2016~2018年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D]. 代文娟.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建筑污染综合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