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帧”冲击 10G 以太网

“巨型帧”冲击 10G 以太网

一、“巨型帧”冲击10G以太网(论文文献综述)

蔡猛[1](2020)在《基于视觉图像的链拖动振摆动态检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应用链拖动的装备中,振摆现象常有发生,这会对设备的重复定位精度、运行状态、使用寿命等造成影响。然而,由于链拖动的摆动中心不固定,使得这种振摆过程的检测很难通过安装固定的传感器来实现,迫切需要一种稳定、高效且精度较高的检测方法。本文以某型号自动输送平台的环形链拖动输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种链拖动振摆动态检测系统,解决了生产中的困难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视觉检测系统的搭建。通过对设备中链拖动小车运动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小车的摆动幅值与过渡过程时间,从而设定了小车检测的需求,设计了检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硬件与软件开发,最终通过组装、调试,完成系统搭建,实现了对链拖动振摆状态的动态过程进行检测的目标。图像采集与图像处理算法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套模拟实验方法,用于对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图像进行灰度二值化、面积识别与检测、边缘识别、直线提取等处理,可以在摆动物体的边缘变化矩阵中获得物体振摆状态中的角度变化,从而可以大大压缩数据处理时间,提高检测速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图像处理算法,用于还原链拖动物料小车的振摆过程,达到检测的目的。人机交互系统与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基于LABVIEW开发了基于视觉图像的链拖动振摆状态检测系统,通过OPC服务器与西门子S7-200型号的PLC进行通讯;通过网口与工业相机实现数据的传输;内嵌自主开发的MATLAB数据处理软件,通过LABVIEW调用MATLAB程序生成检测曲线。从而搭建了链拖动物料小车运行状态监测平台,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物料小车的振摆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小车当前位置与上一位置的关系,判断输送工作是否正常,由此提供闭环控制和故障预警。基于ADAMS动力学仿真的检测系统虚拟运行。对整个物料小车运动的过程通过ADAMS进行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从而验证视觉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实验数据与动力学仿真数据的对比,进行参数的识别与修正,进而分析影响小车振摆状态的因素,为解决设备振摆问题提供了优化方案。

林婷婷[2](2012)在《声纳高速数据流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浅水环境中存在海底和海表面的反射,混响以及人为噪声等许多不利因素,现代数字声纳多采用规模庞大的接收阵以获得较高的阵增益和较好的空间分辨力,由此产生的大量的数据需要通过高速数据流系统传输。声纳系统信号处理常用的方法是丢弃原始采集数据,只传输经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数据。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但是在系统实际使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一个声纳系统的调试和故障诊断阶段,保留原始数据有重要的价值。现有的声纳系统大多是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通过辅助专用设备或芯片实现数据传输,其传输速率常常需要与其它处理或控制功能进行平衡,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声纳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硬件是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及其微处理器。FPGA由于灵活性好今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信号处理领域。利用千兆以太网技术,FPGA系统可以在实时处理数据传输的同时,完成与远程外部终端的高速数据通讯。声纳传输系统通过硬件上的通信总线接口接收前端系统发送的数据流,再通过千兆以太网将数据经上百米的电缆传输到干端的显控台存储,因此,整个传输系统的速率由高速通信总线接口速率和网络速率共同决定。论文中的声纳传输系统的硬件是一块自主设计的小巧紧凑的用户板,包括一片内嵌微处理器的Xilinx FPGA芯片,千兆以太网PHY,通信总线接口和存储器。系统软件是在微处理器上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栈完成传输软件程序,仅需通过软件调整,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声纳的传输速率要求和数据存储设计,从而拥有广阔的性能提升空间。在过去的两年中,这套传输系统良好地工作在一套多波束声纳系统和一套AUV合成孔径声纳上,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传输的高速流数据有效、稳定,实现的传输速率高达200Mbps,可以满足同时传输声纳系统的原始采样数据以及实时处理后数据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传输原型系统吞吐量则接近700Mbps。

杨静[3](2011)在《支持SUPA多平台的EPF子层融合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以SUPANET和100G以太网技术为研究背景。作为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SUPANET是由四川省网络通信重点实验室提出的,SUPANET利用带外信令思想分离出信控管理平台和用户数据交换平台,并将用户数据交换平台简化为单物理层结构,是一种高性能、有服务质量保障的网络。目前,以太网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安装维护相对简单等优点快速向城域网、广域网发展,而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如PBB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PBT (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受到广泛关注也验证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同时宽带业务对更高传输速率的需求又加快了100G以太网技术的研究,其标准于2010年6月正式发布。考虑到以太网的发展趋势,本文在骨干通信子网的基础上对融合了100G以太网技术并支持多平台的EPF子层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比较SUPANET网络体系结构和100G以太网的主要技术特点,提出融合要素是MAC帧与EPF帧脱离封装与解封装关系,兼容现有网络硬件设备,同时不失SUPANET的有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数据帧区别机制以及EPFS层次结构,并重新界定各子层功能,达到两种帧共存和硬件兼容的目的。但依据以太网交换原理,核心交换节点通过MAC地址学习、广播等功能获得所有用户MAC地址信息,并利用单一目的MAC地址实现二层交换的方式对于骨干通信子网已不再适用。为此本文设计了两种MAC帧传输方案,分别以MAC联合VLI作标签和一系列VLI作标签的方式标识一条虚通路,但都利用了SUPANET有服务质量保障的面向连接机制,将以太网尽力而为的传输变成有QoS保障的传输。完成MAC帧传输方案的设计之后,本文通过OPNET仿真软件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了数据传输过程,验证了其可行性。最后提出利用数据帧区分机制在交换节点处优先调度EPF帧,能够为EPF帧提供粗粒度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并通过性能仿真比较讨论仿真结果验证其可行性。

朱少平[4](2006)在《内嵌RPR型MSTP技术在城域网中的测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内嵌弹性分组环(RPR)的多业务传输节点(MSTP)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技术处理数据业务时,存在无法缓解IP流量迅速增长给带宽需求带来的压力,无法在拥塞情况下维持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转发量、保证节点间的平衡,无法迅速从节点或传输媒体故障中恢复,无法即插即用等问题。因而,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通信业的广泛关注。 尽管国内外许多厂家已经陆续推出了内嵌RPR技术的成熟设备产品,但在国内城域网中的商用和测试的实例还未见报道,并且RPR的标准化还在进行当中。本文在分析基于内嵌RPR的MSTP技术在城域网中处理以太网业务的工作原理及其各项优缺点的基础上,组建一套内嵌RPR的MSTP网络,制定在现网中测实验证RPR网络的各项功能与性能的方案,制定参考指标:并在2个622M带宽的RPR环上进行测试,与以往MSTP技术在处理以太网业务时的各项功能与性能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基于内嵌RPR的MSTP网络在空间重用、业务分级、带宽动态灵活分配、50ms级的保护倒换机制、拓扑自动发现更新等功能和时延、抖动、吞吐量、丢包率和背靠背等性能方面的优势。本文的测试研究给出一个完善的内嵌RPR的MSTP网络的应用和测试实例,为今后组建和测试内嵌RPR的MSTP网络,优化现有城域网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案。 本文在实验测试验证基于内嵌RPR的MSTP网络各项功能与性能的基础上,分析了RPR环的几种组网方式,介绍了几种利用基于内嵌RPR的MSTP技术解决城域网中的以太网业务的应用实例,并研究了在组网、测试方案的制定以及测试当中遇到的问题,象跨环业务的处理、AO业务的配置、以及现有公平算法的缺陷等。

二、“巨型帧”冲击10G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巨型帧”冲击10G以太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视觉图像的链拖动振摆动态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链拖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1.2.2 链拖动系统的检测技术研究
        1.2.3 摆动参数的视觉检测技术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链拖动视觉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链拖动自动输送平台及其检测需求
        2.1.1 链拖动自动输送平台的功能定位
        2.1.2 链拖动自动输送平台结构原理
        2.1.3 链拖动自动输送平台的上料精度分析
    2.2 链拖动物料小车振摆特性分析
        2.2.1 物料小车振摆现象描述
        2.2.2 振摆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2.3 视觉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视觉检测方案确立
        2.3.2 视觉检测工位确定
        2.3.3 视觉检测总体方案设计
    2.4 硬件构成
        2.4.1 图像传感器
        2.4.2 辅助光源
        2.4.3 编码器及采集卡
        2.4.4 相机支架
    2.5 上位机软件开发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视觉图像的摆动特征提取与检测实现
    3.1 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的分离方法研究
        3.1.1 试验图像设计
        3.1.2 基于阈值分割的目标分离方法研究
        3.1.3 基于面积识别的非目标区域去除方法研究
    3.2 基于边缘识别的数据压缩方法研究
        3.2.1 边缘算子算法研究
        3.2.2 边缘算子的对比与确定
        3.2.3 特征线提取研究
        3.2.4 运动物体摆动特征提取方法
    3.3 数据处理方法的实验效果比对
    3.4 链拖动自动输送平台物料小车的检测
        3.4.1 目标选定
        3.4.2 图像处理
        3.4.3 结果显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觉检测及状态监测系统软件开发
    4.1 主要功能的实现
    4.2 主程序设计
    4.3 PLC与上位机通讯
    4.4 NI采集卡模块
    4.5 图像采集模块
    4.6 图像数据处理模块
    4.7 可视化界面的设计
    4.8 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DAMS环境下链拖动系统虚拟运行与检测验证
    5.1 链拖动系统的三维建模
    5.2 ADAMS环境下的链拖动动力学模型建立
        5.2.1 基于MSC_ADAMS的模型建立
        5.2.2 约束与接触的添加
        5.2.3 宏命令的使用
        5.2.4 驱动与其它
    5.3 ADAMS环境下的链拖动系统虚拟运行
        5.3.1 虚拟运行以及与实验对比结果
        5.3.2 模型优化与系统改进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声纳高速数据流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声纳技术回顾
        1.2.2 论文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与论文结构
2 声纳系统数据传输体系设计
    2.1 多通道声纳系统数据传输需求分析
    2.2 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2.2.1 高速通信总线
        2.2.2 千兆以太网
    2.3 数据传输的软件设计
        2.3.1 ComPort软件设计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3 LwIP以太网协议栈
        2.3.4 系统传输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Virtex-5的声纳数据传输系统实现
    3.1 基于Virtex-5 FX70T的硬件架构
        3.1.1 FPGA配置
    3.2 基于Virtex-5 FX70T的FPGA实现
        3.2.1 基于PLB的总线方案
        3.2.2 系统基本测试
    3.3 系统软件程序实现
        3.3.1 TCP软件实现
        3.3.2 FTP软件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实际声纳系统集成与测试
    4.1 硬件平台
        4.1.1 多波束回声测深声纳系统
        4.1.2 AUV合成孔径成像系统
    4.2 试验结果
        4.2.1 系统传输数据率试验
        4.2.2 系统传输可靠性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Virtex-6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5.1 FPGA芯片
    5.2 基于PLB及传统总线的FPGA实现
    5.3 基于AXI4总线的FPGA实现
    5.4 Treck嵌入式协议栈
        5.4.1 系统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
致谢

(3)支持SUPA多平台的EPF子层融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3 本论文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100G以太网与SUPA技术概述
    2.1 基于IEEE802.3BA下的100G以太网简介
        2.1.1 RS调和子层(Reconciliation Sublayer)
        2.1.2 CGMH介质无关接口(100Gbit/s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2.1.3 PCS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2.1.4 PMA物理介质接入子层(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2.1.5 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2.1.6 MLD多通道分发机制(Multi-Lane Distribution)
    2.2 SUPANET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EPF子层融合技术研究
    3.1 100G以太网与SUPANET的比较
        3.1.1 100G以太网与SUPANET的相同点
        3.1.2 100G以太网与SUPANET的不同点
    3.2 融合概念的提出
    3.3 融合方案
        3.3.1 数据帧区分机制
        3.3.2 EPF子层层次结构设计
        3.3.3 MAC帧的传输方案引出
        3.3.4 映射表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AC帧传输方案的详细设计
    4.1 虚拟MAC地址技术
    4.2 方案一的详细设计
        4.2.1 连接的建立
        4.2.2 数据传输过程
        4.2.3 连接的释放
        4.2.4 信令消息
    4.3 方案二的详细设计
        4.3.1 连接建立
        4.3.2 数据传输过程
    4.4 融合网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与分析
    5.1 实验Ⅰ—融合方案仿真
        5.1.1 网络拓扑结构建模
        5.1.2 节点及其进程模型
        5.1.3 融合过程
    5.2 实验Ⅱ—粗粒度服务质量保障仿真
        5.2.1 网络拓扑结构建模
        5.2.2 节点模型
    5.3 仿真设置及实验结果
        5.3.1 实验环境设置
        5.3.2 仿真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内嵌RPR型MSTP技术在城域网中的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内嵌 RPR的MSTP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2 RPR技术的特点
    1.3 本文研究工作
第2章 工作原理分析
    2.1 内嵌 RPR的MSTP技术的功能要求
    2.2 内嵌RPR的MSTP环
        2.2.1 RPR的参考模型
        2.2.2 内嵌 RPR的MSTP环和节点结构
        2.2.3 RPR的帧结构以及 RPR MAC对数据帧的处理
    2.3 内嵌 RPR MAC功能
        2.3.1 RPR的业务等级分类
        2.3.2 RPR的拓扑发现协议
        2.3.3 RPR的环保护功能
    2.4 RPR的公平算法
    2.5 内嵌 RPR的其他功能
第3章 组网应用与测试
    3.1 实验网与测试环境的组建
    3.2 测试数据与分析
        3.2.1 RPR适配层功能测试
        3.2.2 RPR MAC层功能测试
        3.2.3 RPR空间重用功能测试
        3.2.4 RPR保护功能测试
        3.2.5 RPR公平协议功能测试和 QoS功能测试
        3.2.6 RPR业务隔离功能测试
        3.2.7 RPR性能测试
    3.3 小结
第4章 应用实例及问题探讨
    4.1 RPR组网应用实例分析
    4.2 RPR环在组环和测试中的问题分析
    4.3 RPR技术应用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巨型帧”冲击10G以太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视觉图像的链拖动振摆动态检测研究[D]. 蔡猛.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2]声纳高速数据流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 林婷婷. 浙江大学, 2012(09)
  • [3]支持SUPA多平台的EPF子层融合技术研究[D]. 杨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4]内嵌RPR型MSTP技术在城域网中的测试研究[D]. 朱少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巨型帧”冲击 10G 以太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