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节奏(复节奏)的对应与表现技巧

置换节奏(复节奏)的对应与表现技巧

一、错位节奏(复节奏)的对应关系及表现手法(论文文献综述)

伍晨雪[1](2021)在《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法》文中研究指明

龙飞宇[2](2021)在《伯顿· W.佩雷蒂《众声飘扬:美国黑人音乐史》的翻译与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春春[3](2021)在《模拟音流学图像的MIDI音乐可视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忠平[4](2021)在《现代节奏语汇在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渗透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20世纪音乐中,随着新的音乐"时间"秩序的建立与完善,相关现代节奏理论的构建也显得更为迫切和现实。文章以中国当代钢琴音乐文献中的节奏现象为例,从多个视角对复杂节奏形态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类,探及节奏的力学观与色彩性层面,提出节奏的悬浮运动、多向性运动、节拍瞬间转换、核心节奏群等见解。同时,对现代节奏语汇的技术应用进行剖析与理性思考。

凌晓丹[5](2021)在《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作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琴音乐创作充分显现音乐文化生活,将中国民间小调和西方先进作曲技法融合起来,展现出空前发展态势。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作品,引入音乐学分析方法,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打破了纯粹钢琴作品文本分析界限,文化内涵丰富,形成本土化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周杏[6](2021)在《且听“墨”声——温德青《泼墨Ⅱ》的听“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温德青弦乐四重奏《泼墨Ⅱ》以中国传统画技——泼墨为表现对象,运用音乐可视的特点来传达特定的艺术形象。文章通过对《泼墨Ⅱ》基于洛书数列的节奏设计与运用、复合音、音色与织体的色彩调配及音响结构与造型布局等音响参数所传达的"视听"意向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墨色、墨画与音声的同构设计及"弦外之音"。

孔铂龙[7](2021)在《“起源”、“隐喻”与“模仿” ——雅纳切克《在雾中》创作特征分析与演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莱奥什·雅纳切克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之交捷克着名的作曲家、民俗音乐学家。他于1912年创作的钢琴小品集《在雾中》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重要的钢琴独奏作品,也是他音乐创作成熟期具代表性的钢琴独奏作品之一。这部钢琴独奏小品集由四首小品组成,“在雾中”是这部作品的总标题。笔者收集研究了有关该作品的文献资料。对钢琴小品集《在雾中》的创作技术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起源”、“隐喻”和“模仿”这三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力图论证其钢琴小品集《在雾中》创作风格上的民族性和私人性特征。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笔者也对该作品创作特征、风格特征对钢琴演奏的影响做出了论述。在提出关于演奏方法建议的同时,结合了音响版本分析,对演奏研究进行了一定论证。

王镜天[8](2021)在《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化实验影像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音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使用电子音乐设备以及电子音乐技术制作出的音乐,而迷幻电子音乐是在电子音乐不断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子类型分支,主要指可以引起听者迷幻的情绪感受或可以营造出迷幻氛围的电子音乐。迷幻电子音乐本质上属于迷幻音乐,其出现与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有一定关联,在音乐演出场合往往大量使用各种外在的视觉手段如灯光、影像、干冰等造成一种迷幻氛围,而听众还有可能会使用具有致幻效果的药物来追求快感。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垮掉的一代”的反政府思想与现代生活带来的空虚感,借由音乐、药物与社群生活填充彼此的精神世界。如今,由于电子音乐作为一种发展迅猛的流行文化,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且制作方法较传统音乐而言更加简便,收听时空间不受限制,有必要关注其发展传播对大众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或仍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因此在引进、欣赏这类音乐时,要保持正确的价值观,用健康、合理的方式来看待,并应引导其朝向积极、良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在整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音画结合领域继续深入探索迷幻电子音乐与实验影像表达之间的情绪性转化,并将试图从音乐学、艺术学、影像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阐释与见解,以情绪为切入点,以实验影像为手段,对迷幻电子音乐中的情绪进行改造,积极引导音乐情绪朝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在理论层面,首先对迷幻电子音乐与实验影像的定义、特征、历史发展脉络、情绪特点进行了梳理。其次讨论迷幻电子音乐与实验影像之间的情绪化转化方法,如情绪的解构与界定,听觉与视觉间的通感转化关系、音乐视觉化研究等,将音乐情绪与影像元素对应,并对实验影像涉及到的创作因素与表现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如音画统一因素、影像的画面逻辑转换、影像中的时空间关系、心理潜意识与象征等因素,为实验影像设计创作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在实验影像的具体设计与创作层面,将用迷幻电子音乐情绪来作为连接音乐与实验影像的纽带,对迷幻电子音乐进行剖析与解构,从其主题、节奏、旋律、叙事性等不同角度分析出音乐中所隐含的情绪特征,并对音乐情绪进行准确清晰的测量。为保证音乐情绪分析与测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形容词组为主要内容的情绪量表的形式来测量与收集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其次将音乐情绪与实验影像中相关的创作元素如构图、大小、颜色等对应来进行后续的创作设计与表达。为了使实验影像不失其艺术性,在创作过程中将从情绪与情感的角度入手,把迷幻电子音乐作为所表达情绪的辅助性载体,在影像中加入一定的主观创作与剪辑加工以充实此次创作表达设计。在完成实验影像的设计创作后对其进行反思与思考,所得到结论为:迷幻电子音乐与实验影像之间存在合理的情绪转化关系,通过对两者间各元素的对应,并与情绪这一关键词融合,迷幻电子音乐中的消极情绪可以在影像层面进行积极性转化,并可以加强整体音画视听效果,有利于促进迷幻电子音乐在我国的良性健康发展。

段乔[9](2020)在《窗含西岭千秋雪 ——从《小宇宙》窥探巴托克音乐创作观》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通过对《小宇宙》从起因、经过、内容三方面进行创作背景介绍,在概览作品集的全貌后引到接下来对153首作品中的部分代表进行分析,将其中运用的所有基本素材及上升素材,进行解析、分类、整理与总结。第二部分在第一节中将《小宇宙》放置到巴托克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中进行比较,从对部分作品或详或简的解读中体现出作曲家的惯用创作技法与音乐思维是如何与该作品集构成联系的;第二节将对《小宇宙》中出现的仿前20世纪作曲家们的部分作品进行风格对照,从中看出该作品集可以作为巴托克的创作思维和20世纪前半叶欧洲音乐发展许多方面的总结;第三节将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第三部分首先抛出巴托克的音乐创作观念究竟是什么、由什么构成,然后将《小宇宙》中的相关作品依次放置在观念下进行解析;随后对其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民族性”的产生因素进行探讨;最后在对本章内容进行一个小总结,引出最终结论。

王旭辉[10](2020)在《唐代乐府诗歌音乐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唐代乐府诗歌是诗歌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由于唐王朝的政治开明使得这个阶段的诗人都对文学和艺术领域有一定涉猎,甚至帝王也精通乐曲,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多得的。作为历史上极其繁盛的朝代,唐代的文化尤其是音乐和文学是我们需要着重研究的领域,它们的存在造就了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因此筛选并分析唐代乐府诗歌和音乐间的关系能够更深入的探究唐代文化深层含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对前人在唐代音乐文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第一章为唐代乐府与音乐,主要从唐代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乐府官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由于唐代诗歌发展处于历史鼎盛时期,而唐代的乐舞受前代影响也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唐代诗乐的结合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代也产生了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所以,此章将主要讨论唐代乐府和音乐文学的融合问题。第二章为唐代乐府诗人与音乐理论。主要讨论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参考的唐代的乐府诗歌篇目以及和阐明和诗歌相关的音乐理论及乐谱。第三章为唐代乐府歌诗的音乐特点。主要围绕诗词格律和音乐的关系以及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诗歌分析,同时解读韵律和音乐对诗歌创作的情感影响。第四章为唐代乐府诗“纯文学化”现象及影响。主要针对唐代后期诗歌和音乐脱离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具体阐释。第五章为唐代文人音乐家对音乐文学的贡献和影响。主要讨论了唐代的文人音乐家对音乐和文学方面各有什么贡献,以及对后代产生的深远影响。总之,唐代乐府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从古乐角度入手研究唐乐府诗歌对现代文学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错位节奏(复节奏)的对应关系及表现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错位节奏(复节奏)的对应关系及表现手法(论文提纲范文)

(5)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
二、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技法特点
    1.戏曲伴奏的借鉴
    2.五声性音阶的运用
    3.和声的运用与创新
    4.节奏节拍处理
三、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
    1.“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2.大胆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
    3.钢琴作品民族化
四、结语

(6)且听“墨”声——温德青《泼墨Ⅱ》的听“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笔与节奏
二、墨技与音响造型
三、构图“章法”与音乐结构逻辑
结 语

(7)“起源”、“隐喻”与“模仿” ——雅纳切克《在雾中》创作特征分析与演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雅纳切克钢琴小品集《在雾中》创作概述
    第一节 雅纳切克的钢琴音乐创作
    第二节 钢琴小品集《在雾中》创作背景
第二章 《在雾中》创作技术分析
    第一节 一般性曲式结构分析及音乐动机分析
    第二节 调式特征
        一、教会调式
        二、吉普赛风格音阶的使用
        三、双调性
        四、类似全音阶的运用
        五、等音转调
    第三节 旋律、和声特点分析
        一、抒情性旋律
        二、旋律的动机化
        三、旋律戏剧冲突的体现
        四、和声的半音化
    第四节 节拍、速度分析
        一、变拍子和混合节拍
        二、移节拍
        三、有规则速度变化
        四、弹性速度
第三章 《在雾中》创作风格分析
    第一节 雅纳切克钢琴小品集《在雾中》的民族性因素
        一、新民族乐派“起源”
        二、《在雾中》民族性因素的体现
    第二节 《在雾中》创作中的隐喻手法
        一、音乐中的隐喻
        二、《在雾中》中的隐喻手法
    第三节 《在雾中》创作中的模仿写法
        一、口语旋律——对语言的模仿
        二、对钦巴龙和摩拉维亚民间乐队的模仿
第四章 《在雾中》演奏研究
    第一节 《在雾中》演奏分析
        一、作品中隐喻式写法对演奏的影响
        二、作品中的“口语旋律”对演奏的影响
        三、模仿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法
    第二节 《在雾中》演奏版本分析
        一、三位演奏家及其演奏版本
        二、演奏速度、力度分析
        三、“隐喻”、“模仿”在演奏版本中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8)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化实验影像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迷幻电子音乐与影像
        1.2.2 音乐情绪与影像情绪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迷幻电子音乐与实验影像现状和音画通感关系
        1.4.2 音画融合语言中的情绪化表达创作因素和表现方式
        1.4.3 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化实验影像表现案例实践
        1.4.4 迷幻电子音乐情绪与实验影像的关系总结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1.6 难点及存在问题
2 迷幻电子音乐情绪化表现现状及问题
    2.1 迷幻电子音乐概念界定
        2.1.1 电子音乐的定义及发展
        2.1.2 迷幻电子音乐的狭义定义
        2.1.3 迷幻电子音乐的广义定义
    2.2 迷幻电子音乐的发展与传播
    2.3 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特点
        2.3.1 迷幻电子音乐的分类及情绪范围
        2.3.2 迷幻电子音乐情绪表达中的存在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迷幻电子音乐与实验影像的情绪化转化方法
    3.1 实验影像的定义及发展
        3.1.1 实验影像的定义
        3.1.2 实验电影艺术与实验影像
        3.1.3 实验影像的发展
    3.2 实验影像的情绪化表现方法
        3.2.1 情绪界定与解构
        3.2.2 视听觉通感转换
        3.2.3 情绪与实验影像元素的对应
        3.2.4 实验影像的情绪化表现
    3.3 实验影像的创作因素及表现方式
        3.3.1 音画统一
        3.3.2 画面逻辑转换
        3.3.3 时空间关系
        3.3.4 潜意识与象征
        3.3.5 影像文化与大众心理
    3.4 本章小结
4 迷幻电子音乐到实验影像的情绪化转化实践
    4.1 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分析
        4.1.1 迷幻电子音乐的主题
        4.1.2 迷幻电子音乐的节奏与结构
        4.1.3 迷幻电子音乐的旋律
        4.1.4 迷幻电子音乐的叙事
    4.2 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测量
        4.2.1 迷幻电子音乐诱发情绪分析
        4.2.2 迷幻电子音乐诱发情绪的测量
    4.3 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转化
        4.3.1 迷幻电子音乐情绪与实验影像元素的对应
        4.3.2 实验影像中的主观创作因素
    4.4 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表达
5 结论与展望
    5.1 迷幻电子音乐情绪在实验影像中的表现
    5.2 实验影像对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转化作用
图片信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9)窗含西岭千秋雪 ——从《小宇宙》窥探巴托克音乐创作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一)“我”为什么关注巴托克
        (二)一般认识中的巴托克
        (三)疑问的形成
    二、前期研究
        (一)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综述
        1.国际研究现状概览
        2.国内研究现状概览
        (二)推导出的想法
    三、相关其它
第一章 《小宇宙》对巴托克音乐创作技法的体现
    第一节 《小宇宙》的创作背景介绍
        一、诞生原因
        二、成集经过
        三、内容分布
    第二节 《小宇宙》的音乐解析
        一、初级部分
        二、中级部分
        三、高级与音乐会级部分
    第三节 《小宇宙》的手法总结
        一、旋律进行方法
        二、乐曲演奏手法
        三、曲式问题
        四、节奏问题
        五、调式调性、音阶与体裁
        六、标题性
        七、现代化音响
        八、民间风格
第二章 《小宇宙》对巴托克及前20世纪音乐风格的体现
    第一节 《小宇宙》在巴托克创作风格中的体现
        一、仿作风格
        二、民族风格
        三、个性风格
    第二节 《小宇宙》在前20世纪创作风格中的体现
        一、对勋伯格的体现
        二、对斯特拉文斯基的体现
        三、对斯克里亚宾等的体现
    第三节 一些补充性的解释
        一、巴托克风格补充
        二、20世纪思潮
第三章 《小宇宙》对巴托克音乐创作观念的体现
    第一节 “现代性”观念在《小宇宙》中的体现
        一、17、18 世纪音乐素材的反映
        二、古老素材的反映
    第二节 “民族性”观念在《小宇宙》中的体现
    第三节 “民族性”观念形成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
        二、民族主义音乐
        三、个人民族主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第一节 《小宇宙》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一些题外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巴托克主要作品年表
    附录2 :《小宇宙》曲目一览

(10)唐代乐府诗歌音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范围
    3.研究概况
    4.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乐府文学与音乐
    1.1 文学和古音乐关系溯源
    1.2 乐府与乐府诗的发展
    1.3 唐代乐府文学与音乐的融合
第二章 唐代乐府诗人与音乐理论
    2.1 诗歌与诗人篇目整理
    2.2 新旧题乐府诗人及音乐思想
        2.2.1 旧题乐府诗人
        2.2.2 新题乐府诗人
    2.3 唐代音乐理论家
    2.4 古音乐理论在乐府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2.4.1 乐律部分
        2.4.2 曲谱部分
第三章 唐代乐府歌诗的音乐特点
    3.1 诗歌字韵四声与音乐
    3.2 韵位与诗歌创作情感关系
    3.3 配乐歌辞的文本特征
    3.4 乐府歌辞入乐特点
        3.4.1 创作自由性
        3.4.2 “一题多辞”与诗律的发展
第四章 唐代乐府诗“纯文学化”现象及影响
    4.1 乐府声诗“纯文学化”
    4.2 “纯文学化”的原因
    4.3 “纯文学化”的影响
第五章 唐代文人对音乐文学的影响
    5.1 诗歌功用重心的转移
        5.1.1 政治功用的增强
        5.1.2 娱乐性功用的减弱
    5.2 文艺理论的革新
        5.2.1 推动了文学样式的发展
        5.2.2 音乐文学形式的发展
    5.3 音乐文学的接受与传播
        5.3.1 扩大了音乐文学接受的社会基础
        5.3.2 丰富了音乐文学的文本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唐代乐府诗歌篇目统计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错位节奏(复节奏)的对应关系及表现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技法[D]. 伍晨雪. 四川音乐学院, 2021
  • [2]伯顿· W.佩雷蒂《众声飘扬:美国黑人音乐史》的翻译与述评[D]. 龙飞宇. 星海音乐学院, 2021
  • [3]模拟音流学图像的MIDI音乐可视化方法研究[D]. 张春春. 江南大学, 2021
  • [4]现代节奏语汇在中国当代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渗透与应用[J]. 张忠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1(02)
  • [5]当代文化视域下中国钢琴作品研究[J]. 凌晓丹. 黑河学院学报, 2021(05)
  • [6]且听“墨”声——温德青《泼墨Ⅱ》的听“景”研究[J]. 周杏.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1(02)
  • [7]“起源”、“隐喻”与“模仿” ——雅纳切克《在雾中》创作特征分析与演奏研究[D]. 孔铂龙. 武汉音乐学院, 2021(09)
  • [8]迷幻电子音乐的情绪化实验影像表达研究[D]. 王镜天. 东华大学, 2021(01)
  • [9]窗含西岭千秋雪 ——从《小宇宙》窥探巴托克音乐创作观[D]. 段乔. 沈阳音乐学院, 2020(08)
  • [10]唐代乐府诗歌音乐性研究[D]. 王旭辉.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置换节奏(复节奏)的对应与表现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