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

一、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兰,杨园园,黄姗,黄华秋,黄艳婉[1](2021)在《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为后续提出相关健康指导方案并宣传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以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对593例9~15岁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6.0软件根据统计学处理所测量的数据。结果: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消瘦的情况较超重和肥胖的情况更为严重,其中女生的消瘦率(56.2%)明显低于男生(73.9%),男女消瘦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年龄<12岁的儿童青少年消瘦率(82.4%)明显高于年龄≥12岁的消瘦率(54.4%),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消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发育不良受饮食习惯、不同生长发育速度等因素影响,为保证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需要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宋子昕[2](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研究说明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梁家习,黄林光,黄亚铭[3](2020)在《广西学校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学校卫生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城乡从幼儿园到大专院校建立起了完整的学校卫生监测体系,使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调查资料显示,城乡壮族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广西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王瑶华[4](2020)在《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文中研究指明西方史学界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极为关注,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身体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亦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包括卫生与身体、医学与身体、身体政治、身体规训、女性身体研究等。但目前学界对于近代中国身体检查的研究分析还比较少,而体检问题的确是身体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近代“身体检查”制度是西医生理解剖学身体观与检查机制的结合,旨在促进民众健康,同时协助安排重要的社会事件——入学、入伍、选择职业等。本论文即围绕近代中国的体检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医学化理论,对不同人群的体检过程做出详细梳理,并讨论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丰富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医学史的研究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多学科研究视角的综合运用,以晚清民国时期的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从医学化理论的两大层面——制度与知识层面展开讨论,聚焦于学生、职业人员、孕产妇三类人群,阐述西方体检模式和制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论文由此探讨近代中国身体医学化和身体标准化的问题,分析体检被纳入民众日常生活与国家现代化叙事的方式与过程。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近代中国体检是如何在医学化的理论视角下被阐述的。接下来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体检制度与实践中的三类人群,其中学生和职业人员是从医学化的第一个层面,政策制度与组织管理展开讨论,孕产妇则是从医学化的第二个层面,医学知识与疾病认识论展开分析。第五部分为讨论,尝试分析了体检中的身体认知观念,西医体检知识和制度在进入中国后如何与各种要素发生关联与互动,以及体检在国家和民族层面对国民健康身份的构建三大问题。对近代中国体检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一种身体知识与技术在近代中国出现、应用与发生转变的过程的研究。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个结论:第一,体检与医学化问题密切相关,即身体在经历西方生物学和解剖学概念解释,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手段,逐步被纳入到医疗权力体系中,受到各种检查机制的管理。第二,医学化将体检由医院场域扩展到学校、军队、各种职业团体、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检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活动和世俗化的制度安排,成为对某些“异常”身体进行构建和监管的技术手段。第三,体检制度在近代中国社会推广并逐渐成为由政府主导的行为,根本原因是身体认知观念的变化与检查身体方式的变化,即由中国传统取象类比,推求而得的观察方式,逐渐被遵循着科学语言的标准化检查方式所取代。第四,医学化两个层面在具体的体检实践中相互交叉,由此产生了背后复杂的互动网络。知识、技术、医护人员、潜在患者群体、各类相关机构等行动者的行为被叠加在一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以显现。第五,体检在近代中国同整个国家和民族健康紧密联结在一起,它是一种国民健康身份认同技术。形形色色不同的身份正是在体检技术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关系要素,以及国家民族现代性诉求的主流话语绘制下共同构建而成的。最后,在学术与现实意义上,期望本论文对于增进中国近代史、医学史、身体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贡献,并希望帮助我们分析当今社会体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历史成因,反思当下身体是否过度医学化的现象。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关于身体、医疗、卫生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视角。

雷莹莹[5](2020)在《健身气功与瑜伽传播模式要素的比较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各种健身方式开始逐渐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其中,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以及当今社会上出现了“瑜伽热”现象。使得本土的健身气功传播模式要素受到了影响。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健身气功的传播过程中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瑜伽发展的良好条件,以期实现健身气功稳步渐进的发展、传播。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阐述了健身气功和瑜伽在本质上和传播模式要素方面的差异,指出健身气功在传播过程中除保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借鉴瑜伽传播模式要素的优势,以期实现健身气功稳步渐进的发展。剖析健身气功传播中所遇到的阻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为进一步传播健身气功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的结论如下:相似的传播主导,不同的传播理念:在健身气功和瑜伽的传播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健身气功采用的是政府主持的民间组织为载体的公益性推广模式,目前主要采取师徒传播的模式。在今后急需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并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并逐渐健全了健身气功管理组织网络,加强了健身气功的站点建设工作,发展产业化、商业化模式。瑜伽的传播理念主要是以市场为主,走商业化路线。瑜伽市场鱼龙混杂,辅导员技术层次不齐,需要提防具有危害性的因素传入我国的瑜伽市场。相似的传播内容,不同的传播价值:健身气功和瑜伽都有为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共同协调,提高身体各项机能,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从而达到养生和保健的目的。健身气功和瑜伽两者在锻炼过程中都需要配合柔和且有节奏感的轻音乐,在功法上它们都采用了模仿动物的行为,逐步形成适合人类的动作体系。此外,针对目前出现“瑜伽热”的现象,对我们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敲响了历史的警钟,鼓励青少年主动投入传播的队伍当中去,发掘健身气功背后的文化价值,为我国本土的健身气功的传播做出最好的服务工作。相似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响应力度:在传播渠道上,无论是健身气功还是瑜伽,对互联网传播的依赖性很强。但瑜伽的传播真正的利用上了各方面的资源,真正的打开了传播渠道。瑜伽受到新时代青年,特别是女性的青睐,同时瑜伽的网络上传播,转发效果等明显优于健身气功。健身气功推广有待发展,可以借鉴瑜伽网络传播的优势,找到新颖方法和观念吸引人们的眼球。同时,在坚持师徒传播这一模式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更多的传播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无论是健身气功还是瑜伽,都将朝着更加正规的竞赛道路上前进,这有利于两种健身模式的更好的传播和发展。相似的动作特点,不同的受众人群:健身气功和瑜伽都是比较轻柔的锻炼方式,旨在达到减去体内油脂,美化身体线条,达到了调理身体的功效。健身气功的受众群体为中老年群体,多为离退休人员。而瑜伽的习练者大多都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女性,她们更加有助于对瑜伽功法的传播。在今后的传播过程中,健身气功应该学习瑜伽的传播模式,健身气功需要借助高校平台,加强对其传播受众范围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健身气功的青年习练者的队伍建设。同时,要积极地去营造健康的健身气功锻炼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健身气功习练并养成习惯。相似的传播基础,不同的传播效果:当前,瑜伽的传播受众方面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值得健身气功的推广工作者学习其中的经验。两种习练功法在传播模式大多实行小班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授课的质量。在今后的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健身气功还是瑜伽,随着人们对锻炼功法的熟悉,不仅要增加站点的数量,还要增大辐射面积,提升各站点的质量。在今后的传播中,健身气功需要大力开发自身的魅力鼓励“裙带作用”,采用“明星”宣传,引导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健身气功习练的队伍当中。通过对比研究,为更好的实现健身气功的传播提出的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继续做好引领作用;(2)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提升群众认可度和参与度;(3)鼓励创编,多元素融合;(4)完善健身气功项目的外文翻译工作。

黄丽娜[6](2020)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指明公共卫生护士是西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产物。伴随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公共卫生观念不断传入中国社会。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在社会中不断推进,社会对于推动该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公共卫生护士的需求与日俱增。民国时期,一部分社会精英逐渐意识到了培育公共卫生护士人才的重要性。中国社会培育公共卫生护士队伍的条件渐趋成熟。20世纪20年代,北京协和医学院高级护士学校与第一卫生区事务所合作,首开培养公共卫生护士人才的训练班,这标志着中国专门的公共卫生护士开始出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随着公共卫生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公共卫生护士群体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共卫生护士群体主要来源于政府开办的公共卫生护士训练班。除此之外,民间的一些护士学校、助产学校以及其它的一些社会组织等,也开始进行此类人才的培养工作。由于这一时期还并未形成统一的培养标准,因此各地所培育出的公共卫生护士在所受教育程度上有所差异。从性别构成来看,这一群体的组成主要为女性成员。在群体分布上,因各地公共卫生事业开展的进度不同,再加上公共卫生护士群体本身规模有限,因此这一时期的公共卫生护士群体在各地的分布尚不均衡。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公共卫生护士积极从事各项公共卫生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卫生教育、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妇婴卫生以及环境卫生等。在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努力下,这些活动在一些城市和部分乡村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各种活动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和相关事业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到经费投入、工作分配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发展受限,其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不过,这一时期公共卫生卫生护士群体的活动,为此后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刘富民[7](2020)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立医院研究(1927-1937)》文中提出清末民初,西方医院制度传入中国,中国出现了一些近代官办医院。然而,少有“省立医院”的设立。1927-1937年间,全国各地先后有贵州、江苏、湖北、青海、陕西、浙江、广西、江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福建等省设立了省级综合性的官办医院——省立医院。这些医院的出现主要是社会需求、国民政府卫生建设的推动、外来影响、“卫生救国”思想推动的结果。各省立医院的筹设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延续改设的省立医院、自主创办的省立医院与中央资助创办的省立医院。1919年,贵州省最早设立省立医院,该医院得以延续并在1935年扩大了规模;1929年开始,青海、陕西、浙江、河南与河北各省先后以改组既有医院的方式成立了省立医院。江苏、湖北、福建与广西则是自主创办了新式省立医院,其中,广西实行卫生分区制,一省设有多所省立医院。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全国经委会先后协助江西、宁夏与甘肃三省筹设了省立医院。省立医院的内部组织结构可分为医务与事务两个部门,实行分科治疗,并附设卫生学校或设有分支机构。另外,省立医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省政府以任命医院主要职员、出台医院规章与提供经费支持等方式实现对省立医院的管理。作为全省医疗救济中心,省立医院的主要职责是在院内开展时间固定的医疗业务。此外,省立医院开展了不少院外医疗活动,在地方医疗救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省级最高医务机关,省立医院除从事治病救人的医疗活动外,还从事了卫生防疫、人才培养、医学研究与戒烟等活动。省立医院的上述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医疗卫生的发展。但是,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环境下,经费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内部管理不当与分工不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省立医院的运作。省立医院的筹设、运行所面临的困境反映了近代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窘境,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王晓婉[8](2020)在《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与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吸毒人员对自己及其家人和社会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本研究以运动干预为手段,选取云南省强制隔离戒毒中心的8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实验对象。根据该研究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安排,进行了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在实验前中后使用心境状态、毒品渴求度的量表测试,并在实验前及实验后4周、8周、12周采集体适能相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及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统计数据的基线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体适能、技能体适能、毒品需求度、心境状态等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同对照组相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女性强戒人员在接受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后,体适能具有显着提高(p<0.05)(健康体适能:最大摄氧量、肺活量、体脂百分比、体重、体脂含量、BMI、背力、握力、仰卧起坐、跪卧撑、坐位体前屈;技能体适能: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3)同对照组相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女性强戒人员在接受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后,对毒品的渴求度(用药意向、用药渴望、效果期待)有显着降低(p<0.05),自我控制无显着性差异(p>0.05)。(4)同对照组相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女性强戒人员在接受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后,心境状态具有改善,(显着改善的有:紧张、疲劳、精力、慌乱以及心境总分,不具有显着改善的有:愤怒、抑郁、和自我相关情绪(自尊))。对照组精力、自我相关情绪经过干预却在下降。(5)实验前中后,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在健康体适能方面,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安静心率、体质百分比、体重、背力、握力、仰卧起坐、跪卧撑、坐位体前屈效果改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重、体脂含量、BMI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技能体适能方面,闭眼单脚站立效果显着(p<0.05),选择反应时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6)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在健康体适能上最大摄氧量、安静心率、肺活量、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跪卧撑、背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BMI、握力效果不好,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握力指标在逐渐下降。对照组在技能体适能上,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7)实验前中后,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在毒品渴求需求上在用药意向、用药渴望、效果期待、毒品渴求需求总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自我控制方面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明显(p>0.05)。对照组毒品渴求需求上各个维度均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着(p>0.05)。(8)实验前中后,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在心境状态中,紧张、愤怒、抑郁、慌乱、TMD(心境状态总分)效果显着具有差异(p<0.05)。疲劳、精力、自我相关情绪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着(p>0.05)。对照组紧张、愤怒、抑郁、慌乱具有显着效果(p<0.05),疲劳、TMD没有显着效果(p>0.05)。精力、自我相关情绪却在下降。(9)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BMI指标上的均值趋势先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实验组下降到与实验前的状态,而对照组却下降速度缓慢,略高于实验前的状态。(10)实验组在运动干预8周后,同对照组相比,肌肉力量(背力、握力)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耐力上(跪卧撑、仰卧起坐)干预4周后就有显着效果(p<0.05)。结论:(1)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的康复,提高其体适能健康水平,效果明显好于戒毒操。(2)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能够减缓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需求、改善其心境状态,效果明显好于戒毒操。(3)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适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4)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渴求度与心境状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和渴求度需求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可以作为强制隔离女性戒毒所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优于戒毒操。

李春亭[9](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日战争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抗战期间,云南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扩充,并逐渐覆盖到边远和民族地区,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加之医学院校和卫生人才内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卫生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不同等级的卫生院有了固定的经费投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一定保障。防疫是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和环境卫生则是其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省县两级卫生组织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空袭救护医疗,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持。国际组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各界捐款捐药、民众积极参与,在战争时期形成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合力。妇幼卫生和学校卫生,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步。卫生政策和法规在实施中,充满了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费短缺、卫生人才紧缺、政策协调性差、贪污腐化使很多想法无法落到实处,公共卫生建设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当时,国家权力意图借助卫生,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效果并不理想。新式的报纸和期刊,在互动中传播了卫生观念。即使西医借助知识和权力,占据了卫生行政与医疗技术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却无法改变中医在医疗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上层和知识精英的医疗选择日趋多元,底层民众的健康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4年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公共卫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绝不是让人满意的。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培养卫生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优化健康教育,重视调查研究。要在健康扶贫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陆青梅,韦桂源,黄小流,林琳,王子尖[10](2017)在《综合教育在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综合教育对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以2013级护理本科1班学生为对象,2014-2016实施综合教育:班主任介绍自己情况,引导和帮助学生"三个转变",强调学习、锻炼身体、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教育学生具有"六心",不定时走访学生,对补考学生提出改进学习方法,奖罚分明。比较实施综合教育前后学生补考率、参加校运会和社会实践、获奖情况,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学生综合测评优秀率,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结果综合教育前后学生补考、参加社会实践、校运会、获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0.59,8.79,8.92,34.91,p均<0.0167);综合教育前后学生补考体育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学生综合测评优秀率分别为26.79%、32.14%、42.96%;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为55.36%;参加党课学习41人(73.21%)。结论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综合教育,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总体营养状况
    (二)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比较
    (三)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比较
三、讨论
    (一)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产生营养不良的可能原因
        1.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足
        2.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状况等方面的影响
        3.儿童青少年意识观念原因
    (二)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建议
        1.制订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相关健康指导方案
        2.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对健康的重视
        3.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膳食平衡

(2)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西学校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学校卫生发展史
    1.1 建国初期的学校卫生发展简史
    1.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学校卫生
2 广西学校卫生重点与状况
    2.1 广西学校卫生重点和发展状况
    2.2 城乡少数民族学生健康状况变化明显
3 广西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3.1 学校食品卫生与传染病的防制
    3.2 学校卫生师职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3 展望与挑战

(4)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
    2.1 身体医学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学者对身体医学化问题的研究概况
        2.1.3 小结
    2.2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与身体观念研究综述
        2.2.1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史相关研究
        2.2.2 近代中国身体史的相关研究
        2.2.3 近代中国健康观念的相关研究
        2.2.4 近代中国体检兴起的相关研究
        2.2.5 小结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概念限定与说明
        2.3.2 研究内容
        2.3.3 研究方法
        2.3.4 选题意义
        2.3.5 创新性
3 身体医学化与近代中国的身体检查
    3.1 晚清民国时期体检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3.2 近代中国体检中的身体观基础和技术基础
        3.2.1 机械论、解剖学身体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2 科学度量观与近代中国体检
        3.2.3 身体影像技术与近代中国体检
    3.3 小结与研究思路
4 晚清民国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4.1 清末学生体检制度观念的萌发与初步实践(1902-1911)
    4.2 北洋政府时期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1912-1927)
        4.2.1 各自为政时局下的学生体检制度与实践
        4.2.2 存在的问题与统一标准的呼声
    4.3 南京国民政府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与全面实施(1928-1937)
        4.3.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生体检制度的正式建立
        4.3.2 健康检查逐渐纳入学校行政体系
    4.4 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生健康检查统计
    4.5 全面抗战时期学生健康检查(1937-1945)
        4.5.1 战时学校健康(卫生)教育与健康检查
        4.5.2 战时学生营养问题与健康检查
    4.6 民国时期学生体检——以清华大学为例
        4.6.1 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时期的学生体检(1911.4-1928.7)
        4.6.2 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28.8-1937.7)
        4.6.3 抗战时期中的清华学生体检(1937.8-1946.7)
        4.6.4 复员后的国立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体检(1946.8-1948.12)
    4.7 小结
5 民国时期职业人员体检制度与实践的发展
    5.1 民国初年至1933年职业人员体检
        5.1.1 1931年之前职业人员体检的初步发展
        5.1.2 应考公务人员体格检验制度的正式建立(1931-1933)
    5.2 1933年以后职业人员体检概况
        5.2.1 行政公务人员
        5.2.2 铁路服务人员
        5.2.3 其他从业人员
    5.3 特殊职业体检——以军人为例
        5.3.1 陆军体检
        5.3.2 空军飞行员体检
    5.4 小结
6 民国时期孕产医学化与产检
    6.1 孕产医学化:“异常”身体的建构
    6.2 民国时期妇婴卫生行政与产检事业概况
    6.3 产检:对“异常”身体的检测
        6.3.1 时间上的监测
        6.3.2 检查人员与场所的转变
        6.3.3 检查项目与内容
    6.4 基于产检的医学统计与研究
    6.5 小结
7 讨论
    7.1 体检与近代中国身体认知观念的转变
        7.1.1 中西医“身体检查”观之比较
        7.1.2 “健康检查”与“健康”认知观念
    7.2 体检之“网”: 认知观念与制度安排的互动
        7.2.1 实践中的技术: 北平公共卫生示范区中的体检
        7.2.2 北平示范卫生区中体检知识和技术网络的生成
        7.2.3 体检网络相关行动者行为链条分析
    7.3 近代中国的体检与健康身份认同
        7.3.1 从健康的身体到健康的国家
        7.3.2 健康检查与身体隐喻
        7.3.3 健康检查与身体、健康和身份的构建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健身气功与瑜伽传播模式要素的比较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势在必行
        二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推进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分类
        一 健身气功的概念
        二 瑜伽的概念
        三 “传播模式”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播模式
        四 “5W”传播模式的要素分析
    第二节 有关健身气功传播的研究
        一 健身气功文化传播
        二 健身气功科学传播
        三 健身气功高校传播
        四 健身气功国际传播
    第三节 有关瑜伽传播的研究
        一 瑜伽文化传播
        二 瑜伽科学传播
        三 瑜伽高校传播
        四 瑜伽国际传播
第三章 结果分析
    第一节 健身气功与瑜伽传播者的比较
        一 两者的政府组织层面
        二 两者的民间及个人层面
        三 两者的国际传播
    第二节 健身气功与瑜伽传播内容的比较
        一 两者的历史渊源
        二 两者的技术特点
        三 锻炼环境比较
        四 背景音乐比较
        五 文化价值比较
    第三节 健身气功和瑜伽的传播渠道比较
        一 知识传播比较
        二 网络传播比较
        三 未来传播比较
        四 竞赛传播比较
    第四节 健身气功与瑜伽受众的比较
        一 性别方面比较
        二 年龄分布
        三 锻炼者健康状况比较
        四 受教育程度
        五 职业分布
        六 收入水平
        七 锻炼频率比较
        八 练习模式比较
    第五节 健身气功与瑜伽传播效果比较
        一 传播力度与效果评价
        二 传播规模比较
        三 锻炼动机
        四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 相似的传播主导,不同的传播理念
        二 相似的传播内容,不同的传播价值
        三 相似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响应力度
        四 相似的动作特点,不同的受众人群
        五 相似的传播基础,不同的传播效果
    第二节 建议
        一 政府部门做好引领作用
        二 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提升群众认可度和参与度
        三 鼓励创编,多元素融合
        四 完善健身气功项目的外文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个人简历
致谢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动态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二、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第二章 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结构分析
    一、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来源
    二、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教育程度
    三、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性别构成
    四、中国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分布
第三章 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职业活动
    一、卫生教育工作
    二、疾病预防与诊治工作
    三、妇婴卫生工作
    四、环境卫生工作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共卫生护士群体评析
    一、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社会地位
    二、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的社会影响
    三、公共卫生护士群体发展面临的困境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立医院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整体研究
        (二)个案研究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相关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省立医院筹设的背景
    一、近代中国医疗卫生的落后
        (一)医药落后
        (二)地方卫生行政落后
        (三)疾病频发
    二、国民政府卫生建设的推动
        (一)建构卫生行政
        (二)卫生立法与发展医学教育
        (三)国民政府内政部的推动
    三、外来的影响
        (一)教会医院的示范
        (二)留学生带回国外经验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影响
    四、“卫生救国”思想的推动
第二章 各省立医院的建立
    一、延续与改设的省立医院
        (一)延续的省立医院
        (二)改组设立的省立医院
    二、自主创办的省立医院
        (一)一省一院
        (二)一省多院
    三、中央协助筹办的省立医院
        (一)江西省立医院的筹设
        (二)宁夏、甘肃省立医院的筹设
第三章 省立医院的组织与制度
    一、省立医院的组织结构
        (一)院内组织结构
        (二)附设机构与分支机构
    二、省立医院的管理制度
        (一)省政府对省立医院的管理
        (二)省立医院的经费制度
        (三)省立医院的诊治制度
第四章 省立医院的业务与活动
    一、医疗业务
        (一)院内诊疗业务
        (二)院外医疗业务
    二、卫生防疫工作
        (一)卫生工作
        (二)防疫
    三、办理戒烟事宜
        (一)提供人才支持
        (二)提供技术支持
    四、人才培养与医学研究
        (一)人才培养
        (二)医学研究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立医院的历史评价
    一、省立医院职责与业务活动的特点
        (一)工作职责的多元化和地方化
        (二)收费普遍较低
        (三)注重服务社会
        (四)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与政治性色彩
    二、省立医院工作的成效和影响
        (一)省立医院工作的成效
        (二)省立医院工作的影响
    三、省立医院效能受限及其原因
        (一)经费不足
        (二)卫生人才不足
        (三)内部管理不当或分工不明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8)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与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毒品问题的严重性
        1.1.2 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
        1.1.3 云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1.1.4 吸毒人群的康复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传统型毒品
        2.1.2 强制隔离戒毒
        2.1.3 运动干预
        2.1.4 体适能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中国禁毒问题概述
        2.2.2 戒毒模式
        2.2.3 毒品的危害
        2.2.4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治疗方法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和任务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任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实验法
        3.3.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基本信息
    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5.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4.6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6.1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6.2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7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7.1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对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7.2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4.8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8.1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8.2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9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9.1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对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9.2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与现实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国外医疗史研究概况
        (二) 国内医疗史研究概况
        (三)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研究概况
    三、概念与论域界定
        (一) 公共卫生
        (二) 研究的时空断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资料概况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因势而动: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因应
    第一节 近代公共卫生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自知者“明”:中国人眼里的“不卫生”状况
        二、旁观者“清”:西方人记述的“不卫生”形象
        三、医疗与救国的想象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抗战前云南卫生概观
        一、“积弱”的边疆云南
        二、“瘴气”的区域影响
        三、疫病的传统应对
    第三节 近代云南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
        一、清末民初云南医疗卫生的革新
        二、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发展
        三、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规模粗具: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公共卫生组织体系的形成
        一、卫生行政体系的变革
        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
        三、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地方公共卫生的运作
        一、经费保障
        二、业务开展
    第三节 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卫生法规的制定
        二、卫生法规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救死扶伤:疫病防控与空袭救护
    第一节 疫病防控
        一、疫病的流行:抗战时期云南传染病的流布
        二、官方的措施:构建防疫体系
        三、民间的应对:以1942年呈贡县霍乱防治为例
    第二节 空袭救护与毒气防御
        一、空袭救护
        二、毒气防御
    第三节 战时卫生资源的整合
        一、由外而内:国家卫生的在场
        二、人道主义:国际力量的援助
        三、无问西东:社会资源的整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新月异: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
    第一节 清洁:公共空间的卫生治理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
        二、基层环境卫生的改善
    第二节 保健:妇婴卫生
        一、新法接生
        二、儿童保健
    第三节 教养:学校卫生
        一、卫生教育
        二、环境卫生
        三、预防传染
        四、健康检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阐释转化:卫生知识、医疗行为与卫生治理
    第一节 卫生知识的大众化
        一、卫生的动员
        二、卫生知识的灌输
        三、卫生知识的互动
        四、卫生的消费——以报刊医药卫生广告为中心
    第二节 日常疾病及其医疗
        一、昆明及其周边地区的疾病与医疗
        二、边区的疾病与医疗
        三、中西医之争下的医疗选择
    第三节 边疆卫生治理模式的探索:以边疆开发方案为中心
        一、扑灭“瘴疠”
        二、改良环境卫生
        三、发展医疗卫生设施
        四、发展社会生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顾展望: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效与启发
    第一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面临的困难
        一、经济发展滞后
        二、局势动荡
        三、工作经费匮乏
        四、贪污腐化严重
        五、卫生观念滞后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绩
        一、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支持
        二、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建设
        三、奠定战后云南医疗卫生发展的基础
        四、促进云南边疆开发建设
    第三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局限
        一、政策协调性差
        二、制度难以落实
        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
        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健康优先原则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三、注重政策衔接
        四、培养卫生人才
        五、优化健康教育
        六、深化研究与评估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综合教育在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方法。
    3. 观察项目。
    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J]. 黄晓兰,杨园园,黄姗,黄华秋,黄艳婉.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10)
  • [2]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广西学校卫生状况及面临的挑战[J]. 梁家习,黄林光,黄亚铭.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4)
  • [4]晚清民国时期身体检查制度与实践研究(1902-1949)[D]. 王瑶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5]健身气功与瑜伽传播模式要素的比较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雷莹莹. 郑州大学, 2020(02)
  •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共卫生护士群体研究(1927-1937)[D]. 黄丽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立医院研究(1927-1937)[D]. 刘富民.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与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 王晓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D]. 李春亭. 云南大学, 2018(09)
  • [10]综合教育在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 陆青梅,韦桂源,黄小流,林琳,王子尖. 教育教学论坛, 2017(51)

标签:;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