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10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中外10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一、中外十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卫华,康丽珠,林秀娇,杨作胜,高文萍,王正朝[1](2014)在《槐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利用上杭槐猪国家保种场核心群槐猪为试验材料,通过PCR-RFLP方法研究H-FABP基因5’上游区域HinfⅠ位点、第2内含子MspⅠ和HaeⅢ位点遗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569 0,表现为中度多态(0.370 2),各基因型之间IMF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Msp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741 4,表现为中度多态(0.309 9),其中AA基因型IMF含量显着高于Aa基因型(P<0.05);HaeⅢ位点只有一种等位基因(D),缺乏多态性.被测猪群HinfⅠ位点和MspⅠ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杨文平,李彩桃,高爽,王明艳,张红梅,李超,曹果清,周忠孝[2](2011)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一个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着(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着(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着(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着(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张陈华[3](2011)在《圩猪和皖南黑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文中提出本试验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对安徽省地方优良品种猪(圩猪和皖南黑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及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与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旨在为圩猪和皖南黑猪的保护和开发奠定基础,并为其在配套系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1)圩猪和皖南黑猪中:5’-上游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545和0.6223,分别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00和PIC=0.3596);第二内含子区:HaeⅢ位点上也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301和0.9239,分别表现为中度多态和低度多态(PIC=0.3575和PIC=0.1307),皖南黑猪只检测到DD和Dd两种基因型;而MspⅠ位点上,两个猪种均未检测到多态,基因型均为AA型;在Hinf Ⅰ*位点上,圩猪和皖南黑猪也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195和0.7826,均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222和PIC=0.2824)。χ2检验表明:在圩猪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皖南黑猪中,除5’-上游区HinfⅠ多态位点外,其他3个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2)对圩猪和皖南黑猪H-FABP基因3个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 HinfⅠ-RFLP均由1324bp处T→C的突变引起,H aeⅢ-RFLP均由1811bp处C→G的突变引起,Hinf Ⅰ*-RFLP均由1970bp处C→T的突变引起。(3)H-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与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在圩猪群体中:HaeⅢ位点Dd型胴体瘦肉率显着高于dd型(P<0.05),基因型的性状值大小关系为Dd>DD>dd;皖南黑猪中:Hinf Ⅰ*位点Bb型屠宰率显着高于bb型(P<0.05),基因型的性状值大小关系为Bb>BB>bb。其他位点各基因型在胴体性状各项指标上均未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4)H-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HinfⅠ位点上,圩猪HH型肉色评分显着高于hh型(P<0.05),表现为HH>Hh>hh;皖南黑猪Hh型肉色a*值显着高于hh型(P<0.05),表现为Hh>HH>hh;在大理石纹评分上,试验猪群HH型和Hh型均显着高于hh型(P<0.05)。HaeⅢ位点上,圩猪Dd型和dd型的肉色L*值极显着高于DD值(P<0.01),表现为Dd>dd>DD,该检测结果与皖南黑猪的检测结果相近;圩猪DD型肌肉水分极显着高于Dd型和dd型肌肉水分(P<0.01)表现为:DD>Dd>dd;皖南黑猪DD型与Dd型在肉色评分上有显着影响(P<0.05),表现为DD>Dd;Hinf Ⅰ*位点上,皖南黑猪Bb型滴水损失显着高于bb型(P<0.05),表现为Bb>BB>bb。(5)H-FABP基因各多态位点对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分析:所检测的基因型对IMF含量影响的趋势均为:HH>Hh>hh,dd>Dd>DD。其中,HH型IMF含量显着高于Hh型(P<0.05)而极显着高于hh型(P<0.01),Hh型显着高于hh型(P<0.05);dd型显着高于Dd型(P<0.05)而极显着高于DD型(皖南黑猪除外)(P<0.01),Dd型显着高于DD型(P<0.05);BB、Bb、bb三种基因型在IMF含量上差异不显着(P>0.05),但呈现出BB>Bb>bb的趋势,B基因有使IMF含量增加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对H-FABP基因的研究及其作为影响圩猪和皖南黑猪的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提供了初步依据。

张陈华,王阳,丁月云,殷宗俊[4](2011)在《圩猪H-FAB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圩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HinfⅠ、HaeⅢ及Msp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23头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1)在5′-上游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654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00);第二内含子区:HinfⅠ*位点上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7195,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222);HaeⅢ位点上也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301,表现为中度多态(PIC=0.3575);而MspⅠ位点上尚未检测到多态,基因型均为AA型。(2)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所检测的基因型对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的趋势为:HH>Hh>hh,dd>Dd>DD,BB>Bb>bb;遗传效应值分别为:4.6918、4.2665、3.7712、4.6124、4.3167、3.8173、4.3042、4.2358、4.1970;(4)对H-FABP基因3个PCR-RFLP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HinfⅠ-RFLP是由于1 324 bp处存在T→C的突变引起,HaeⅢ-RFLP是由于1 811 bp处存在C→G的突变引起,HinfⅠ*-RFLP是由于1 970 bp处存在C→T的突变引起。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X98558和Y16180序列有97.9%及98.3%的同源性。【结论】圩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对其IMF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可作为研究该基因与圩猪IMF含量相关的重要遗传标记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张龙超,王立刚,赵克斌,李勇,颜华,王立贤[5](2011)在《几个中外猪种H-FABP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7个中国地方猪种、2个西方商业品种及1头东北野猪,通过设计2对引物,采用测序的方法研究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启动子区1553 bp多态性,结果发现,在该基因启动子区存在18个SNPs位点,位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1.7 bp,其中江海型猪的多样性最低(0.18%),华北型猪种多样性最高(0.34%);NJ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地域相近的猪种并不能完全聚在一起。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FABP基因与肉品质性状的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姜延志,刘晓研,李芳琼,李学伟[6](2010)在《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着,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罗婷颖[7](2010)在《猪肉质性状三个候选基因的SNPs检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莆田黑猪和国寿黑猪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15对引物,通过PCR-SSCP技术在试验群体中对猪H-FABP、A-FABP和AMPD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中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对SSCP分析结果中的每种纯合子基因型进行测序,从而进一步确定各多态位点存在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经过SSCP检测,结果只在H-FABP基因的三个位点找到多态性,其余的位点均未找到多态性。莆田黑猪在H-FABP基因的5′-调控区检测出AA、BB和AB三种基因型,而国寿黑猪只有AA和AB两种。扩增的外显子2中国寿黑猪有CC、DD和CD三种基因型,莆田黑猪有DD和CD两种。外显子4处莆田黑猪有EE、FF和EF三种基因型,而在国寿黑猪中检测到EE、EF、EG及FG四种基因型,两个猪种的差异较大。(2)莆田黑猪在5′-调控区、外显子2处属于中度多态(0.25<P<0.5),外显子4为低度多态(P<0.25)。国寿黑猪在5′-调控区、外显子4处属于中度多态,外显子2为低度多态。Hardy-Weinberg平衡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猪种在5′-调控区、外显子2中均处于非平衡状态(P<0.01)。在外显子4处莆田黑猪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国寿黑猪处于非平衡状态(P<0.01)。(3)测序结果表明,在5′-调控区AA、BB型的第6bp和第15bp都检测到碱基A和T的缺失,在第103bp都发生C→T的突变。AA型中第7bp和11bp分别发生G→T和C→A的突变。外显子2的CC型第2bp处出现A→C的突变,第62bp、65bp都是T→C的突变,推导氨基酸序列发现第一个氨基酸是由组氨酸(His)转变成脯氨酸(Pro),第21和22个都是异亮氨酸(Ile)转变成苏氨酸(Thr)。外显子4中每一个基因型变异碱基数都达到80个以上,其中FG型在内含子3第28bp出现了一段“AGCTTTTTTT”10bp的插入。(4)将莆田黑猪和国寿黑猪H-FABP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野猪、牦牛、驴、人、大鼠、鸡和斑马鱼等7个物种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分别存在0、3、8、10、16、23、29、43个碱基差异,其同源性介于100%~67.2%之间;推导不同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0、4、4、4、9、8、13、11个氨基酸的改变,同源性介于100%~69.7%之间。

李久章[8](2009)在《动物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就动物H-FABP基因的结构,功能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IMF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董新星,连林生[9](2008)在《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董新星,连林生[10](2008)在《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二、中外十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外十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槐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试剂
    1.3 基因组DNA提取
    1.4 引物设计
    1.5 PCR扩增
    1.6 产物酶切
    1.7 IMF测定
    1.8 群体遗传分析
    1.9 H-FABP基因对IMF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槐猪H-FABP基因PCR-RFLP结果
    2.2 槐猪H-FABP基因各RFLP位点遗传多态性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3 槐猪试验群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分析
3 讨论

(2)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一个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基因组DNA提取
    1.3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1.4 PCR-SSCP分析
    1.5 DNA多态片段的测序
    1.6 肌内脂肪含量测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SSCP分析
    2.2 基因型分布
    2.3 遗传效应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圩猪和皖南黑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文章综述
    1 安徽省地方品种猪的种质资源特性
        1.1 安徽省地方品种猪的分布特征及特点
        1.2 圩猪和皖南黑猪的种质特性及利用
        1.2.1 圩猪的种质特征
        1.2.2 圩猪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2.3 皖南黑猪的种质特征
        1.2.4 皖南黑猪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研究进展
        2.1 猪 H - FABP 基因结构及基因座的定位
        2.2 H-FABP 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2.3 猪 H-FABP 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2.4 猪 H-FABP 基因的多态性与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
        2.4.1 H-FABP 基因的多态性与胴体性状关系的研究
        2.4.2 H-FABP 基因的多态性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2.4.3 H-FABP 基因与肌内脂肪(IMF)含量关系的研究
        2.4.4 H-FABP 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性能的关系
    3 PCR-RFLP 技术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耳样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软件工具
        2.1.5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DNA 提取
        2.2.2 DNA 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2.2.3 引物设计
        2.2.4 H-FABP 基因 PCR 扩增
        2.2.5 H-FABP 基因 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2.6 H-FABP 基因 PCR 扩增产物的酶切
        2.2.7 H-FABP 基因 PCR-RFLP 片段克隆测序
        2.2.8 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测定
        2.2.9 统计分析方法
        2.2.10 H-FABP 基因各位点对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检测
        3.1.1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3.1.2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2 H-FABP 基因的 PCR-RFLP 检测结果
        3.2.1 H-FABP 基因的 PCR 检测结果
        3.2.2 H-FABP 基因 PCR-RFLP 结果
    3.3 试验猪群 H-FABP 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析
    3.4 试验猪群黑猪群体遗传学分析
    3.5 试验猪群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
    3.6 试验猪群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3.7 试验猪群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3.8 试验猪群 H-FABP 基因不同位点各基因型胴体性状的测定结果
    3.9 试验猪群 H-FABP 基因不同位点各基因型肉质性能的测定结果
    3.10 试验猪群 H-FABP 基因多态性对 IMF 含量的影响
        3.10.1 试验猪群 IMF 含量的比较
        3.10.2 试验猪群不同位点各基因型 IMF 含量的比较
    3.11 H-FABP 基因测序结果
4 讨论
    4.1 H-FABP 基因的 PCR-RFLP 在试验猪群中的分布
    4.2 试验猪群 H-FABP 基因的 PCR-RFLPs 与 IMF 含量的影响
    4.3 H-FABP 基因对试验猪群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效应分析
    4.4 试验猪群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4.5 本试验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值得研究的工作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群
    1.2 粗脂肪提取
    1.3 基因组DNA提取
    1.4 多态性分析
    1.5 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PCR扩增产物的酶切结果
    2.2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2.3 IMF含量与基因型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3.1 H-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
    3.2 H-FABP基因对IMF含量的遗传效应
4 结 论

(7)猪肉质性状三个候选基因的SNPs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肉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1.1 肉质的评定标准
        1.2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
        1.3 肌内脂肪和肌苷酸
    2 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
        2.1 PPAR 基因
        2.2 HSL 基因
        2.3 LPL 基因
        2.4 UCP3 基因
        2.5 ADD1 基因
        2.6 FABP 基因
    3 影响核苷酸含量的候选基因
        3.1 代谢酶
        3.2 AMPD1 基因
    4 DNA 分子标记
        4.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4.2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4.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4.4 微卫星标记(SSR)
        4.5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猪种来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主要试剂与配制
        1.4 分子生物学软件
    2 实验方法
        2.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2.2 PCR 引物设计
        2.3 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4 PCR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5 PCR-SSCP 检测
        2.6 PCR 产物回收纯化与测序
        2.7 DNA 序列比对
    3 统计分析方法
        3.1 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2 Hardy-weinberg 平衡体系检验
        3.3 群体纯合度与杂合度
        3.4 有效等位基因数
        3.5 多态信息含量
        3.6 等位基因的确定及序列同源性比对
    4 结果与分析
        4.1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检测
        4.2 H-FABP 基因PCR 扩增产物琼脂糖检测
        4.3 H-FABP 基因PCR-SSCP 检测
        4.4 H-FABP 基因的遗传特性和序列比对
        4.5 H-FABP 基因外显子2 进化及亲缘关系
第三章 讨论
    1 关于实验方法
        1.1 PCR 扩增的主要影响因素
        1.2 PCR-SSCP 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2 H-FABP 基因三个位点的群体遗传学
        2.1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分布
        2.2 群体遗传多样性
        2.3 不同猪种的群体遗传学差异
    3 H-FABP 基因三个位点核苷酸变异情况
        3.1 5′端调控区的核苷酸变异
        3.2 外显子2 的核苷酸变异
        3.3 外显子4 的核苷酸变异
    4 各种动物外显子2 的进化及亲缘关系
    5 A-FABP 和AMPD1 基因的多态性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猪H-FABP基因
    1.1 猪H-FABP基因结构特点
    1.2 H-FABP的表达及功能
    1.3 猪H-FABP基因定位
2 猪H-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3 猪H-FABP基因表达对IMF含量影响的研究
4 研究前景及展望

(10)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猪H-FABP基因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
    1.1 基因结构特点
    1.2 H-FABP的表达及功能
    1.3 猪H-FABP基因定位
2 猪H-FABP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3 猪H-FABP基因研究的前景展望

四、中外十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槐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J]. 许卫华,康丽珠,林秀娇,杨作胜,高文萍,王正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一个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 杨文平,李彩桃,高爽,王明艳,张红梅,李超,曹果清,周忠孝.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5)
  • [3]圩猪和皖南黑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D]. 张陈华. 安徽农业大学, 2011(07)
  • [4]圩猪H-FAB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IMF含量的相关性[J]. 张陈华,王阳,丁月云,殷宗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5)
  • [5]几个中外猪种H-FABP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分析[J]. 张龙超,王立刚,赵克斌,李勇,颜华,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2011(01)
  • [6]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J]. 姜延志,刘晓研,李芳琼,李学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0(07)
  • [7]猪肉质性状三个候选基因的SNPs检测[D]. 罗婷颖.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8]动物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J]. 李久章. 动物医学进展, 2009(08)
  • [9]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研究进展[J]. 董新星,连林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04)
  • [10]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J]. 董新星,连林生. 浙江畜牧兽医, 2008(04)

标签:;  ;  ;  ;  ;  

中外10个猪种H-FABP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