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改善物流业

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改善物流业

一、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提升物流业(论文文献综述)

朱桂云[1](2014)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文中提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发展奋斗史。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逐步唤醒并增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当前,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专题深入研究,特别是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欠开发、欠发达城市——贵阳市为例,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思考分析,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由绪论、结语和四章正文组成:“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第一章“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城市”。深度发掘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意蕴,对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系统梳理;阐述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特征,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研究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因子,分析科学发展观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导价值。第二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模式”。主要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方面,具体阐述科学发展观对于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指导功能。特别是系统论述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动力机制、人民主体、整体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等基本方略方面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影响国际的“贵阳模式”。第三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模式的成就、方法及经验”。主要分析贵阳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取得的发展成效,总结一个西部地区欠发达、欠开发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方法”和“贵阳经验”,旨在论证贵阳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了科学发展。第四章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启示”。将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上升到一般理论的高度,通过分析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措施和创新办法,概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般原则。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由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不同层级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探讨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邱宣[2](2011)在《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香港、深圳,一河之隔的近邻,唇齿相依、利益相关。自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两地的经济合作关系就一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备受关注。的确,大概世界上没有哪两个相邻城市,像香港和深圳这样好的互补优势和这样高的经济融合度。众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设计和提出了种种深港区域合作的模式。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研究深港合作关系,探索深港两地创新资源合作的路径和实现方式,对促进两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产生重要作用,也对推动跨境合作乃至海峡两岸和亚太地区创新体系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参照都市圈、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学和共生理论,借鉴国内外地理邻近性与区域创新合作的成功路径与模式,对深化深港合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研究,结合深港合作现状,两地共同面临的国际机遇和国内机遇,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在新时期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共生”发展的新模式,并从两地科教资源互补、产业资源衔接、畅顺人才流动、对接和延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了实现途径和构建策略,同时,就深港两地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而影响了协同发展进程的问题,提出了在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和目标展望。旨在进一步促进深港区域合作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为我国进一步研究制定跨境合作政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提供参考。

石旭东[3](2009)在《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管理比较困难,经营比较分散的局面;提出了策略性的解决方案,并分类进行发展建议探索性的科学研究。本研究尽量从辽宁全局的战略高度分析产业现状的弊端,并分门别类的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比较国内外各个发达地区的发展政策,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适合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发展方向。主要分析了工业设计业、动漫游戏业、广播影视业、表演艺术业、工艺美术业、出版发行业、文化会展业、竞技体育业等产业的具体问题。利用细化问题,综合分析,分步解决的方法进行了策略研究。本论文经过全面分析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各个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因素,发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在宏观战略规划,科学技术支持,资金来源渠道,基地园区建设,人才培养激励,社会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在整理分析国外先进成功经验,归纳国内现有政策,借鉴辽宁整体发展策略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搜集整理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探索性解决方案。本文主要按照行业分类,梳理了政策建议的思路。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整理。从全局政策制定方面,主要侧重于研究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宏观策略规划,在实践中完善法制法规,综合治理区域文化环境,协调产业经济各方利益,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产业各方提供后续支持等,最终形成了行业政策的探索性建议。本文的撰写尽量能为今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宏观、区域和行业政策提供值得借鉴的发展建议。

肖亚红[4](2006)在《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规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基本上不同意政府对经济采取规制。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但是,政府对经济的规制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则仍然存在巨大争论。在金融界中,这种争论也存在,尤其在全球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并不断创新的当今社会里,银行创新一方面促使银行业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对银行系统在合理限度内进行有效规制,便备受关注。银行规制理论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再规制(或是激励性规制)的发展历程。其目的不外乎于创造一个稳健、安全、有效的银行运行体系。文章具体分析了这一历程。中国现正进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目的在于提高银行业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对于一般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和引入竞争是克服公有垄断低效率的两种常用的手段;然而对于银行这种特殊产业,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行政性垄断的存在,因而并不能简单地通过产权和竞争来达到这一目的。对于中国银行规制改革实践来说,一方面,国有垄断会带来低效率;另一方面,对股份制银行或民营银行规制的效果也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使规制改革选择表现出某种矛盾性。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我国的银行规制从一开始便以防范风险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对银行的规制是从追求高效转变到防范风险为目标,而我国银行规制从一开始便是克服低效率和防范风险的目标联在一起。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政府对经济采取不“干预”主义政策,香港政府对银行的规制完全是根据市场的内在要求提出的,并不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是政府为了防范风险,对经济采取提前性规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对银行的规制有很多合理因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香港政府对银行业的规制与内地政府对银行业的规制的比较分析,来剖析内地银行业政府规制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借鉴香港银行规制的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性规制理论以及银行规制理论的演变历程,由此知道经济性规制理论主要是围绕着规制的松紧程度和规制的范围这个主题而不断成熟与完善的。在银行规制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经济规制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同一线路,所不同的是,经济性规制更为注意的是克服垄断带来的低效问题。而银行规制则较多

钟华[5](2005)在《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香港的角色》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区域化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热潮,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持续升温。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是符合东中西结合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顺时应势的重大举措,更是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城市,香港则有资金、财务、资讯、服务等优势,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和营销能力,可以充当区内高增值服务中心,为区内提供金融、物流、旅游和其他专业服务,带动区内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香港还可以借助其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优势,引领泛珠三角走向世界,成为对外经济合作的中介和平台,在未来泛珠三角的开放发展中担当积极推动角色。同时CEPA的签署为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无论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是内地,都应顺应这一区域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以及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

罗小卫[6](2003)在《信心深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深圳的城市发展潜力居中国大陆之首! 一项对深圳市民的民意调查表明,有64.1%的人对深圳未来充满信心。 种种资料显示,二十年的发展给深圳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圳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深圳市市长于幼军更是掷地有声,只要深圳人不抛弃深圳,谁也抛弃不了深圳!

二、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提升物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提升物流业(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2 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问题引导法
        1.3.2 文献分析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3.4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 主要创新
        1.5.1 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创新
        1.5.2 在比较优势中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模式
2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生态背景
        2.1.1 传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2.1.2 传统发展观的生态危机
        2.1.3 我国发展中的生态问题
    2.2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意蕴
        2.2.1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2.2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城市
    2.3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3.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3.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更加广泛充分健全
        2.3.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城市生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3.4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让城市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2.3.5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助推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
        2.3.6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3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模式
    3.1 科学发展:贵阳启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
        3.1.1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3.1.2 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1.3 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有效路径
        3.1.4 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3.1.5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3.2 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出发点
        3.2.1 “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改善民生
        3.2.2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夯实社会管理基石
        3.2.3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成为自觉行动
    3.3 全面持续可协调: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3.3.1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3.3.2 城市规划体系建设
        3.3.3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3.3.4 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3.3.5 生态文明城市支撑体系建设
    3.4 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方略
        3.4.1 统筹考虑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
        3.4.2 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3.4.3 统筹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4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模式的成就、方法与经验
    4.1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贵阳科学发展
        4.1.1 经济持续发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4.1.2 优化经济结构,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4.1.3 建管并举,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
        4.1.4 保持生态优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4.1.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4.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方法
        4.2.1 坚持系统谋划
        4.2.2 坚持分类指导
        4.2.3 坚持狠抓重点
        4.2.4 坚持试点先行
        4.2.5 坚持充分竞争
        4.2.6 坚持善借外力
    4.3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经验
        4.3.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探寻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
        4.3.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路
        4.3.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统筹推动各领域建设取得阶段成效
5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启示
    5.1 将本地实际与中央精神紧密结合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切入点
    5.2 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引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5.3 以城市品牌树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形象名片
    5.4 严格执法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保驾护航
    5.5 鼓励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百花齐放
6 结束语
    论文的创新性结论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
的说明'>附录二:关于《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的说明
附录三: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附录四: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
附录五:国务院关于贵阳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后记

(2)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当前形势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全球都市发展对深港区域创新合作的指引
        一、都市圈的内涵及其效应
        二、国外都市圈发展范例
        三、国内都市圈发展
        四、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的经验
    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
        一、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三、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
    第三节 地理邻近性与区域创新理论探究
        一、地理邻近性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二、地理邻近性与区域创新的关系
    第四节 产业生态学理论与共生理论
        一、产业生态学基本原理
        二、共生理论内在含义
第二章 深港区域合作的历程与发展
    第一节 深港区域合作的历史回顾
        一、深港地缘与人缘基础
        二、深港区域产业合作历程
    第二节 香港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
        一、香港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二、香港产业发展情况
        三、香港创新科技进展
    第三节 深圳科技及产业发展状况
        一、深圳经济发展奇迹
        二、深圳工业发展概述
        三、深圳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第四节 深港创新圈的发展
        一、“深港创新圈”产生的背景
        二、“深港创新圈”的内涵
第三章 深港区域创新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深港区域创新合作的国际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
        二、研发全球化
        三、服务贸易全球化
        四、要素流动全球化
        五、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节 深港创新圈发展面临的国内机遇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国家创新能力的增强
        三、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
    第三节 深港区域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产业集群的激烈竞争
        二、国际都市圈的激烈竞争
        三、国内科技创新的激烈竞争
        四、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
        五、深港区域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章 深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潜力
    第一节、深港区域创新合作的现实条件
        一、深港区域产业结构
        二、建设深港都市圈的有利条件
        三、深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优势
        四、深港地理临近优势
    第二节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
        一、区域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
        二、区域综合竞争优势
        三、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深港区域创新合作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分析方法和模型构建
        二、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对深圳的经济影响分析
        三、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分析
        四、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对深港的综合影响分析
第五章 深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和模式
    第一节 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功能定位
        二、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目标
    第二节 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构建
        一、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深港区域创新体系要素的内涵与作用
    第三节 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模式
        一、竞争性合作模式
        二、融合式合作模式
        三、垂直分工式合作模式
        四、互补式合作模式
    第四节 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共生”模式探讨
        一、“共生”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二、“共生”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三、“共生”模式的保障条件
第六章 构建深港区域创新体系路径和对策
    第一节 科教资源互补合作
        一、加强内生创新能力培养
        二、建立科教资源联动协作机制
        三、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
    第二节 产业链式衔接促进产业集聚
        一、构建深港科技产业联盟
        二、深港科技产业联盟的实现途径
        三、深港科技产业联盟的重点领域
    第三节 构建创新要素互动共享合作平台
        一、促进深港人力资源交流
        二、简化两地通关手续
        三、畅顺两地资金和信息流动
    第四节 基础设施对接与拓展发展空间
        一、统筹协调两个城市的发展规划
        二、接驳两地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三、整合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区
        四、整合两地高等教育与科研区域
        五、优化配置两地高端服务业资源网络
第七章 建设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深港合作的战略地位
    二、树立共生观念实现两地互惠共赢
    三、建立开放性的区域行政系统
    四、建立深港两地政府间合作机制
    五、建立产业衔接机制和政策体系
    六、探索制度放宽先行先试
    七、发挥香港内地走向国际的通道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致谢

(3)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1.2.2 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1.2.3 提升辽宁的国际化区域形象和地位
        1.2.4 向外推广辽宁文化品牌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分析
    2.1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特征
        2.1.1 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
        2.1.2 规模收益递增特征
        2.1.3 以人为本的情智产业
        2.1.4 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的高度融合
        2.1.5 文化或创意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
        2.1.6 收入弹性大
        2.1.7 高度依赖全球化中的本土优势
    2.2 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特征
        2.2.1 需求不确定性
        2.2.2 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
        2.2.3 多样性与差异性
第3章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3.1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比较范围
    3.2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实践
        3.2.1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2.2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2.3 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2.4 丹麦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2.5 澳大利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3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实践
        3.3.1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3.2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3.3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3.4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比较分析
        3.4.1 从产业角度分析
        3.4.2 从要素角度分析
        3.4.3 从经营角度分析
        3.4.4 从管理角度分析
        3.4.5 从环境角度分析
第4章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4.1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4.1.1 培育“三个核心产业群”
        4.1.2 建设“四个基地”
        4.1.3 打造“七个一批”
        4.1.4 形成完整价值和产业发展链条
        4.1.5 充分培育城市的文化特色
    4.2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4.2.1 观念创新战略
        4.2.2 制度创新战略
        4.2.3 精品带动战略
        4.2.4 择优扶强战略
        4.2.5 都市辐射战略
        4.2.6 人才高地战略
        4.2.7 区域合作战略
        4.2.8 “走出去”战略
    4.3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4.3.1 工业设计业发展政策建议
        4.3.2 动漫游戏业发展政策建议
        4.3.3 广播影视业发展政策建议
        4.3.4 表演艺术业发展政策建议
        4.3.5 工艺美术业发展政策建议
        4.3.6 出版发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4.3.7 文化会展业发展政策建议
        4.3.8 竞技体育业发展政策建议
结论
附录Ⅰ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
附录Ⅱ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产学研共体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4)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
    四、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银行规制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外银行规制理论综述
    第二节 国内银行规制理论综述
第二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的总体比较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银行规制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当今世界上已出现的金融业规制制度模式
    第三节 风险性规制逐步成为香港和内地银行规制的重要模式
    第四节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特点的比较
第三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机构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香港银行业规制机构分析
    第二节 内地银行业规制机构分析
    第三节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机构的比较
第四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进入规制的比较
    第一节 银行业进入规制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内地和香港银行机构进入规制的比较
    第三节 内地银行集中度和市场结构分析
    第四节 香港银行业集中度和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第五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比较
    第一节 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内地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特点
    第三节 香港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特点
    第四节 两种不同经营范围规制模式的风险、效率及约束条件
    第五节 内地银行业经营范围规制的选择
第六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风险防范规制的比较
    第一节 风险性规制模式
    第二节 国际准则的银行业风险性规制
    第三节 香港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规制
    第四节 内地对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规制
    第五节 内地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问题
第七章 完善内地银行规制的主要对策
    第一节 完善银行业规制体制
    第二节 完善商业银行的进入规制
    第三节 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规制
    第四节 完善银行业的市场退出规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使用授权说明

(5)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香港的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1.1.2 CEPA框架下粤港经济合作与“大珠三角”的崛起
        1.1.3 在“一国两制”方针下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性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3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及进展
        1.3.1 区域经济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理论
        1.3.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1.3.3 国内外对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现实基础与制约因素
    2.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
    2.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2.2.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日益深化
        2.2.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新要求
        2.2.3 CEPA的签署使“大珠”崛起,其经济腹地问题更受关注
        2.2.4 香港繁荣稳定及与内地的有关系成为中央关注的重大课题
    2.3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
        2.3.1 广东已进入工业成熟期,急需扩展自己的经济腹地
        2.3.2 周边省、区能与广东实现优势互补
    2.4 “泛珠三角”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
        2.4.1 省、区际间交通不畅
        2.4.2 制度政策与市场分割的障碍
        2.4.3 思想观念的差异
    2.5 关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的讨论
第三章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互动需求分析
    3.1 香港经济发展现状扫描
        3.1.1 香港各行业表现分析
        3.1.2 香港经济其他方面的表现
    3.2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3.2.1 地理位置方面
        3.2.2 交通运输方面
        3.2.3 产业方面
        3.2.4 经济制度方面
    3.3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需求分析
        3.3.1 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3.2 泛珠三角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的新机遇
第四章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角色的定位
    4.1 龙头作用
        4.1.1 作为亚太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将担负起区内融资、投资等功能
        4.1.2 作为亚太区的物流枢纽成为区内物流业的“领头军”
        4.1.3 作为生产服务业中心为区内制造业提供有力的第三产业服务支持
    4.2 桥梁作用
        4.2.1 从地缘经济学角度看将成为内地与东南亚的对接点
        4.2.2 从城市功能角度看将成为内地与世界之间的桥梁
    4.3 香港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
        4.3.1 香港与内地合作的概况
        4.3.2 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情况
        4.3.3 香港与泛珠三角合作的展开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1.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5.1.2 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离不开与内地的合作
    5.2 香港与内地的对策建议
        5.2.1 对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
        5.2.2 对内地的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四、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提升物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D]. 朱桂云. 武汉大学, 2014(08)
  • [2]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 邱宣. 吉林大学, 2011(08)
  • [3]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的研究[D]. 石旭东.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9(10)
  • [4]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D]. 肖亚红. 辽宁大学, 2006(11)
  • [5]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香港的角色[D]. 钟华. 暨南大学, 2005(08)
  • [6]信心深圳[J]. 罗小卫. 深圳特区科技, 2003(Z1)

标签:;  ;  ;  ;  ;  

董建华:香港将努力改善物流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