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审计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内部审计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一、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马静[1](2021)在《基于监管视域下的四川省A市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翟艳艳[2](2021)在《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稳固和发展国有经济要一以贯之,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成长要注重体量更要注重质量。建设合理的监督系统并充分发挥其监督效能,是解决因所有者缺位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被侵吞或浪费的关键举措,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制度设计,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堵塞内控漏洞、改善治理的关键最后一公里。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系统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公司治理产生、全球通用的内部审计,一是基于我国国情产生、独具中国特色的纪检监察。两类监督不完全相同,同时又存在着很多共通之处。突破现下监督模式分散无法保障国有企业良好应对新形势与新挑战的困局,促进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作战,产生1+1>2的协同监督效应,是当前党和国家、国有企业关注的重点。查阅国内外文献、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国情及国有企业治理特色要求,对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提出协同监督的制度逻辑,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确定协同监督的制度、信息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通过制度的协同提高监督工作的整体性与一致性,通过信息的协同提高监督精准度、扩大监督半径,通过技术的协同将内部审计技术的专业权威与纪检监察的制度权威紧密融合,提高监督锐利度、提升监督效果。依托协同治理理论提出协同监督系统的构建原则,并构建“围绕一条主线、协同三个要素、贯穿三个阶段”的系统化、全方位协同监督模型,即以监督业务为协同主线,以制度、信息、技术为协同要素,贯穿计划制定、现场实施、问题处置三个业务阶段,全方位协同处理内部监督业务。制定A企业协同监督机制的导入路径,并以J项目为具体案例,剖析验证协同监督实施方法与效果。本文基于典型性原则以A企业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A企业是一家国有矿产资源开采与运营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矿产品产量、收入与资产规模等已进入全球同行业前十位,该企业的“十四五”战略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拥有迫切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升需求。A国有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两个监督机构,各自独立开展监督工作并向党委常委会汇报,此种监督体系的设置与运作模式具有鲜明的国企特色。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协同监督体系的构建实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监督资源供给有限与监督全覆盖需求无限的显着冲突,将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紧密结合,将运营风险防控与廉政建设深度融合,促进国有企业不断完善内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中坚动力。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协同监督、整合内部监督力量,从而助推我国国有企业迈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丁丁[3](2020)在《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研究》文中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建设,有助于国企领导干部形成廉洁奉公的内在驱动力量,构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本文从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出发,厘清了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概念、构成及特征,分析了当前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发现,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是国企领导干部在廉洁问题上持有的相对稳定的认识、观点和看法体系。它由廉洁认知、廉洁态度和廉洁意志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呈现出驱动性、整体性、客观性和开放性四个特点。当前,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还存在国企领导干部对廉洁知识和制度了解度不高、清廉自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廉洁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廉洁观教育有效性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个人意志品质存在弱点。为此,本文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国有企业的廉洁观教育工作,完善国有企业的廉洁观建设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廉洁文化发展。

黄灿[4](2020)在《X国企对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探究》文中指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其本身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其重要战略意义。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重要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企业不像民营企业以逐利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计民生的重任,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治理状况的评价逐渐成为人事变动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参考,并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信息。在新的监察法颁布后,为深入贯彻“监督挺在前”的重要方针,对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核心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也成为了监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发展并完善,虽已走过三十多载,但与欧美问责审计机制上百年的历史相比,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各项制度和办法出台,经济责任审计也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模式化,但在实际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程序不合规、审计方法不当、评价体系不适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审计内容出发,对开展的审计全过程进行详细介绍,较为系统的梳理出存在的各项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对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从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同时进行总结评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含义及特点、方法及风险,审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及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案例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X国企的基本情况及其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及人员结构,同时对其A子公司的主要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其次,对X国企审计部在对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介绍;最后,对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第四章,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第五章,针对完善X国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是结束语。通过案例分析及总结,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国有企业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其成立的初衷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注定了对其主要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将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要求审计全覆盖的今天。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科学使用审计方法,正确定位审计职责,认真执行审计程序,公正客观的出具审计报告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文本采用规范式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X国企对其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例,揭示了整个审计过程中在选用审计方法、确定审计样本、做出审计结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提出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陈天孺[5](2020)在《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优化研究 ——以J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责任审计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近四十年内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作为我国特有的审计种类,缺乏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借鉴,再加上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仍处于不断推广和创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主体,其生存发展不仅关乎国有资产的情况,更是对调节市场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政体特殊,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大多由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在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局下,实施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和国家负责的必然要求。根据新时代国家对审计的监督部署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都对党和国家的相关干部以及国有企业的相关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更完善的规定和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审计评价时,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也成了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部分。这篇文章参考了众多国内外学者们的多年成果,通过不断研究总结出现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行之有效的优化,本文主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并且对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按照相应的原则选择了一些能够反映责任履行情况的指标,并将多层次的指标进行整合分析最终构建成一个整体评价模型。为了验证这个模型的可行性,将该模型应用到J公司的经济责任审计当中。最后,为了能够保证该体系的正常实施,又提出了几点措施,归纳全文后展望了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未来发展。

张锋[6](2019)在《浙江省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腐败和反腐败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难题。对此,我们党一直旗帜鲜明地坚持反腐倡廉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国外局势的骤变和国内部分不良风气的滋生,我党从关系全党和全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有为、有力、有序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不敢腐、不想腐的笼子已初显成效,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也正在逐步形成。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民经济安全、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保证国家战略布局与公共资源安全的重要经济力量。抓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有助于净化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本文通过对Y市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找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风险点与国企腐败问题治理中的难点,剖析原因、提出对策,从而推动Y市国有企业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管理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大环境、时代特征与研究的价值,同时对搜集到的文献、着作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学习,广泛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腐败原因、腐败特点和腐败问题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相关言论和研究数据,并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了文中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并结合了防止利益冲突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通过本人之前的工作经历和掌握的素材,剖析Y市国有企业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方面、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在国有资产保全方面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分析了 Y市在治理这些问题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从体制机制构建、国有企业监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等方面分析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一部分,结合部分案例,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管理机制出发,提出建议意见,为我国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添砖加瓦。

张静宜[7](2019)在《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国有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也是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着长足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执纪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十八以来反腐败数据表明,国有企业仍然是腐败发生的高发领域;中央巡视国有企业时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党建弱化、“四风”、选人用人、利益输送等多方面的问题,可见国有企业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如何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调查、处置”的职能,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反腐败斗争,让国家长治久安,是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改革面临着国家纪检监察工作形势的改变、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要求,涵盖的问题更加复杂等情况。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系统性、全局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聚焦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分析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阐述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意义,指明纪检监察工作是国有企业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约束和监督作用。选择改革开放40年,总结给出了国有企业纪监察工作现状,认为在长期实践中国有企业摸索了一套区别于行政和党纪的一套机制与体制,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有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多方面问题。通过现状和新时代背景分析,梳理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系统性地开展了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研究。首先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意识淡薄、制度机制不健全两个方面,指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定位、管理体制、纪检监察队伍及企业内部机构协调等四个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就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改革方向及重点、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性建议。改革的发力点包括:完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以及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本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杜晓彤[8](2019)在《全覆盖背景下的央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L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此后“审计全覆盖”逐渐成为热词,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重要使用者,中央企业毫无疑问处于审计全覆盖的范围内。在国家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中央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覆盖对象,其较大的经济体量和复杂的资产状况给有限的审计资源带来了严峻挑战。内部审计的发展无疑拓展了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也促进了内部审计自身的持续深入发展。本文以全覆盖为背景,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论题,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总结出学界对既有的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引领。其次,从国家现行相关法规出发,结合阅读的文献资料和自身实践经历,总结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肯定其成功做法和可取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其成因。论文认为,目前央企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审计覆盖面窄、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审计成果运用不足、审计方法传统以及审计资源不足与能力恐慌等困惑,相对国家审计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不论覆盖面与审计规范化程度,还是审计效果和审计结果应用、问责追责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源于我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发育不成熟,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指导不力,央企内部治理层对审计的投入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效果不显、欠账较多,中央企业规模大却审计资源有限,内部审计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标准,特别是经济责任的评价标准不够明晰等。论文以L公司的案例为照,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践现状,说明其问题存在原因符合理论剖析的基本指向。最后,论文以国家审计全覆盖为工作背景,从改进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视角,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对策和建议。在分析L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中,本文提出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精准度低影响被审计单位积极主动性,造成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流动性变大,为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创新点之二是,针对包括案例涉及企业在内的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其原因之一是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层面对内部审计需求增长,然而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可用的资源更加有限。

王光磊[9](2019)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针对领导人员本身的监督机制,在加强权力制约、落实深化改革、促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监察机构通过监察权履行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组织地位履行职能,两者行使监督权力维护经济社会的安全有效运行,对于反腐倡廉,两者存在着天然的联系。部分学者指出,针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可以将其并入监察机构中得以完善。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不能兼容。因此,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现行监察体制框架下探索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发展路径。本文以权力制衡原则为理论基础,首先基于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流程,梳理目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情况:审计资源难以匹配审计任务的需求、评价体系难统一和责任界定难厘清、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和审计结果运用鲜有成效、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本文结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从审计关系、审计功能、审计结果运用、审监协同四个角度分析监察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造成的影响。再次,本文以G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为研究对象,指出G企业现存的问题: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不健全、审计功能与经济责任不匹配、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内部审计和外部监察的协同难落实。最后,本文对上述问题逐个进行分解,结合审计实践,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重新界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关系;整合和创新审计内容、厘清和强化责任界定、创新和提高审计手段;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充分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结果公告制度;构建审监协同的理论基础、健全审监协同的保障措施。本文将权力制衡原则和监察体制改革融入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基于此提出改进当前G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措施,一方面适应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期望能够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崔晓芸[10](2019)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HT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因我国政治体制及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独有的审计形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长离任审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无法替代的地位,其实施内部经责审计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国企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领导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监督国企负责人优化责任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几年,国家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实施细则与指南,但在理论与实践上仍然有不足之处。例如制度不完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等,需要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提及到逐渐深化,经责审计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去国企内部经责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指标与经营绩效方面,较为忽视非财务信息,尤其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因此对领导人的评价也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无法科学体现领导人任期内的履职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改进与充实,即评价领导人员经营绩效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其在可持续发展责任上的履职情况。本文首先对选题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经责审计的起源。其次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上分析了国企内部经责审计的现状,其中包括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当下仍存在的问题。随后为国企更好地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实施内部经责审计构建了审计框架,从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对其领导经责审计分析,并选取HHT公司作为案例对框架进行证实。随后结合案例研究,从社会宏观及国企微观两个层面,对国企使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内部经责审计框架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使得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包括:健全法规与制度;加强政府监督;加强非政府组织监督;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审计队伍力量;改善审计程序方法;完善信息披露。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国企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以充分发挥监督及防范作用。本文创新之处一方面在于经责审计的理论源泉不仅仅包括受托责任理论,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及公司治理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审计框架,特别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其纳入到内部经责审计评价体系中,从实现国企自身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对指标进行选取。以全新的视角改善了对国企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的方式,同时为以后内部经责审计内容的不断充实提供了借鉴。

二、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
    1.4 预期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内部审计
        2.1.2 纪检监察
        2.1.3 协同监督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公司治理理论
        2.2.3 资源基础理论
        2.2.4 协同治理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简要评述
3 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体系建设现状
    3.1 A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3.2 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建设情况
        3.2.1 内部审计工作职责与职权
        3.2.2 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情况
        3.2.3 内部审计监督业务开展流程
        3.2.4 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 A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系建设情况
        3.3.1 纪检监察工作职责与职权
        3.3.2 纪检监察人员配备情况
        3.3.3 纪检监察监督业务开展流程
        3.3.4 纪检监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 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情况
        3.4.1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现状
        3.4.2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
    4.1 协同监督机制构建的制度逻辑
        4.1.1 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公司治理需求
        4.1.2 提高监督质效的内在发展需求
    4.2 协同要素的确定
        4.2.1 制度
        4.2.2 信息
        4.2.3 技术
    4.3 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原则
        4.3.1 目标明确
        4.3.2 职责清晰
        4.3.3 高效互通
    4.4 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路径
        4.4.1 计划制定阶段的制度、信息协同
        4.4.2 现场实施阶段的制度、信息、技术协同
        4.4.3 问题处置阶段的制度、信息、技术协同
        4.4.4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模型
5 J项目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实践应用
    5.1 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的导入路径
    5.2 J项目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实践
        5.2.1 J项目计划制定阶段的协同
        5.2.2 J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协同
        5.2.3 J项目问题处置阶段的协同
    5.3 J项目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的优化
        5.3.1 J项目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的不足
        5.3.2 J项目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的改进建议
6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机制运转保障措施
    6.1 建立监督协调平台
    6.2 组建、维护监督人才库
    6.3 评估、提升协同监督效果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1.研究背景与问题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思路
        1.研究目标
        2.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统计分析法
二、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概念、构成和特征
    (一)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概念
    (二)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构成
        1.国企领导干部的廉洁认知
        2.国企领导干部的廉洁态度
        3.国企领导干部的廉洁意志
    (三)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特征
        1.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具有驱动性
        2.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具有整体性
        3.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具有客观性
        4.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具有开放性
三、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现状
    (一)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1.国企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
        2.国企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成效认可度高
        3.国企领导干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能够做到是非分明
    (二)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企领导干部对廉洁知识和制度的了解度有待提高
        2.国企领导干部清廉自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增强
        3.国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有待提升
    (三)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廉洁观教育有效性不足
        2.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3.个人意志品质存在弱点
四、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的培育对策
    (一)改进国有企业的廉洁观教育工作
        1.深挖教育内容,打造优质化廉洁观教育
        2.创新方式方法,打造立体化廉洁观教育
        3.加强评估督导,打造实效化廉洁观教育
    (二)完善国有企业的廉洁观建设机制
        1.完善国有企业廉洁观建设的领导机制
        2.完善国有企业廉洁观建设的激励机制
        3.完善国有企业廉洁观建设的监督机制
        4.完善国有企业廉洁观建设的心理服务机制
    (三)促进国有企业的廉洁文化发展
        1.强化政治引领,为企业廉洁文化筑牢共同的思想根基
        2.强化价值引领,为企业廉洁文化提供坚强的观念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X国企对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研究
        1.2.2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研究
        1.2.3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研究
        1.2.4 关于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改进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及特征
        2.1.1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
        2.1.2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
    2.2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及风险
        2.2.1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2.2.2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2.3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
        2.3.1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
        2.3.2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2.4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2.4.1 权力监督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内部控制理论
3 X国企对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介绍
    3.1 X国企及A子公司基本概况简介
        3.1.1 X国企基本概况
        3.1.2 X国企审计部门权责及人员结构
        3.1.3 A子公司基本概况
    3.2 对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3.2.1 检查记录、文件及相关资产
        3.2.2 询问与观察经营管理活动
        3.2.3 重新计算账簿记录的数据
        3.2.4 重新执行相关内控制度
    3.3 对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3.3.1 财务收支的效益及合规性
        3.3.2 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3.3.3 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3.3.4 任期内的主要业绩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3.3.5 前期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3.4 对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3.4.1 总体审计工作计划
        3.4.2 现场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3.4.3 审计报告与沟通反馈
        3.4.4 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
4 对子公司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对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4.1.1 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审计不充分
        4.1.2 内控评价的结果不公允
        4.1.3 重大决策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不恰当
        4.1.4 主要财务指标及比率审计不充分
        4.1.5 弱化了审计问题的整改环节
    4.2 对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对被审单位缺乏了解,审计技术方法单一
        4.2.2 科学、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缺失
        4.2.3 重大决策的界定标准缺失
        4.2.4 缺少对目标完成质量情况的审计
        4.2.5 对审计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定位不清
5 完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5.1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使用审计方法
        5.1.1 加强审计队伍的专业性建设
        5.1.2 优化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5.2 构建合理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
        5.2.1 确定内控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5.2.2 确定内控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5.2.3 确定单项内控制度的得分
    5.3 完善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的界定标准
        5.3.1 建立重大决策界定标准的制度
        5.3.2 根据企业状况选择适用的决策样本
    5.4 将目标业绩完成质量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
        5.4.1 确定目标业绩完成值的真实性
        5.4.2 对比分析目标完成的质量情况
    5.5 加强内审职责及作用宣贯并跟踪落实整改
        5.5.1 加强内审职责和作用的宣贯
        5.5.2 落实责任主体并要求定期报送进度表
        5.5.3 加大奖惩力度以促进整改落实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优化研究 ——以J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理论
        2.2.1 经济责任的定义
        2.2.2 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
        2.2.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2.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权力制衡理论
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
    3.1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现状
    3.2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3.2.1 指标设定不全面
        3.2.2 缺少定量指标
        3.2.3 指标设计缺乏灵活性
        3.2.4 指标缺乏国有企业行业特点
    3.3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3.3.1 评价内容涉及的领域广
        3.3.2 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不完善
        3.3.3 评价对象存在差异性
4 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优化
    4.1 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4.1.1 统一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4.1.2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
        4.1.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2 评价指标设计的依据
    4.3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1 具体指标的设置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4.4 评分方法
5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在J公司中的应用
    5.1 案例概况
        5.1.1 J公司概述
        5.1.2 J公司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5.2 J公司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2.1 建立指标层次结构
        5.2.2 构造判断矩阵
        5.2.3 得出权重总表
        5.2.4 计算综合评分结果
6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保障
    6.1 健全评价体系明确经济责任认定
        6.1.1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6.1.2 明确经济责任认定
    6.2 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效率
        6.2.1 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报告制度
        6.2.2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机制
        6.2.3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综合分析机制
    6.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6.3.1 拓宽审计人员来源渠道
        6.3.2 加强审计人员能力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6.3.3 建立审计人员激励考核制度
    6.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浙江省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有企业腐败的现状
        1.2.2 国有企业腐败的原因研究
        1.2.4 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阐释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有企业的定义
        2.1.2 腐败的定义
    2.2 委托代理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起源
        2.2.2 委托代理相关问题
        2.2.3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我国国有企业管理
        2.2.4 委托代理与腐败
第3章 Y市国有企业腐败的问题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
    3.1 Y市国有企业腐败类型
        3.1.1 违规进行重大决策
        3.1.2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3.1.3 非法侵占国有资产
        3.1.4 行贿受贿
    3.2 Y市国企腐败特点
        3.2.1 隐蔽性强、主要集中在高层
        3.2.2 涉案面广、许多为串案窝案
        3.2.3 复杂性高、涉案金额较大
    3.3 Y市国企腐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4章 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较为薄弱
        4.1.1 国企治理结构脆弱且单一
        4.1.2 国企代理层级混乱
        4.1.3 国企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4.1.4 国企内控机制执行不力
    4.2 国有企业外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4.2.1 职能部门监管疲软
        4.2.2 司法体系不完善
        4.2.3 公民监督的缺失和政治冷漠
    4.3 道德观和个人素质的缺失
        4.3.1 思维观念引发道德滑坡
        4.3.2 国企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
        4.3.3 企业文化风气不正
    4.4 国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困难
第5章 完善Y市国有企业腐败治理的对策分析
    5.1 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构筑不敢腐的惩戒防线
        5.1.1 多渠道受理,提高案件的发现率
        5.1.2 多机制融合,提高案件的查处率
        5.1.3 多领域覆盖,提高查办案件的覆盖率
    5.2 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筑牢不能腐的监督防线
        5.2.1 理顺委托代理关系,解决国企内部管理问题
        5.2.2 科学界定权力边界,规范国企项目运行步骤
        5.2.3 织牢织密制度笼子,推动司法体制和监察体制改革
    5.3 提升教育效果与质量,搭建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5.3.1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5.3.2 突出教育重点
        5.3.3 创新教育方式
致谢
参考文献

(7)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意义
    2.1 纪检监察工作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2.2 纪检监察工作对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约束作用
    2.3 纪检监察工作对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监督作用
3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现状
    3.1 改革开放以来纪检监察工作在变革中不断完善
    3.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现状
    3.3 新时代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4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意识比较薄弱
        4.1.1 落实党章党规的自觉性不高
        4.1.2 “一岗双责”意识比较淡薄
    4.2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4.2.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有限和权限不明
        4.2.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缺乏独立性
    4.3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5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定位不够准确
        5.1.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角色和使命模糊
        5.1.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相关制度操作性针对性不强
        5.1.3 国有企业党组织主体意识淡薄,监督责任缺失
    5.2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5.2.1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存在体制机制约束
        5.2.2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局限性
        5.2.3 国有企业内部机构缺乏沟通协调
    5.3 一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5.3.1 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基础能力参差不齐
        5.3.2 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有所欠缺
        5.3.3 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缺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
    5.4 一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
        5.4.1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重视不够
        5.4.2 宣传方式僵化、形式单一、创新不够
6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方略
    6.1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向及重点
        6.1.1 创新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
        6.1.2 纪检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相结合
        6.1.3 强化外部监督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6.1.4 落实《宪法》和《监察法》的新要求
    6.2 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6.2.1 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6.2.2 发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监察作用
        6.2.3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6.2.4 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6.2.5 加强党建工作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6.3 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6.3.1 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
        6.3.2 创新纪检监察干部管理模式
    6.4 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6.4.1 强化国有企业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6.4.2 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
        6.4.3 采取多样化的廉政文化融入方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全覆盖背景下的央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L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文献综述
        1.5.1 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1.5.2 审计全覆盖的研究
        1.5.3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研究
        1.5.4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中央企业
        1.6.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 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权力制衡理论
    2.4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3 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框架
    3.1 审计范围和对象
    3.2 审计目标
    3.3 审计内容
    3.4 审计程序
    3.5 审计结果公开和运用
        3.5.1 审计结果公开
        3.5.2 审计结果运用
    3.6 央企内部经责审计和外部经责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3.7 央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协同与联动
4 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4.1 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状况
    4.2 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业绩与效果
    4.3 央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存在的问题
        4.3.1 审计覆盖面窄
        4.3.2 审计资源不足
        4.3.3 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4.3.4 审计方法传统
        4.3.5 审计成果运用不足
    4.4 全覆盖背景下央企内部经责审计的机遇与挑战
        4.4.1 央企内部经责审计的机遇
        4.4.2 央企内部经责审计的挑战
5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以L公司为例
    5.1 L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基本情况
    5.2 L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5.2.1 审计项目立项
        5.2.2 审计重点与难点
        5.2.3 审计基本程序
    5.3 审计报告要点
        5.3.1 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情况
        5.3.2 任期内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
        5.3.3 基本评价意见
    5.4 L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与经验
    5.5 L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的存在问题与短板
        5.5.1 审计资源与能力有欠
        5.5.2 审计覆盖面窄、频度疏
        5.5.3 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待完善
        5.5.4 审计手段方法科技含量较低
        5.5.5 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机制
        5.5.6 审计强约束下保护与激励作用不显
    5.6 问题原因分析
        5.6.1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胜任能力有待提升
        5.6.2 全覆盖背景下审计需求激增而供给相对不足
        5.6.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短、基本建设欠账多
        5.6.4 组织内部对审计的认知有偏
        5.6.5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缺乏必要的指导与牵引力
        5.6.6 审计标准的复杂性和评价指标的动态性
6 全覆盖背景下加强中央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计划建设:制定覆盖周期和分期任务
    6.2 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经责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6.3 标准建设:建立科学而行之有效的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6.4 管理建设:将后续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报告的补充报告
    6.5 素质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6.6 技术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及与政府审计的协同
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论文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与改进之处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权力制衡
    2.2 文献综述
        2.2.1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定位、评价和发展
        2.2.2 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讨
        2.2.3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融合
        2.2.4 总结性评述
3 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审计资源难以匹配审计任务的需求
    3.2 评价体系难统一,责任界定难厘清
    3.3 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结果运用鲜有成效
    3.4 现阶段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4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分析
    4.1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4.1.1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4.1.2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动因
        4.1.3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2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分析
        4.2.1 审计关系的变化分析
        4.2.2 审计功能的变化分析
        4.2.3 审计结果运用的变化分析
        4.2.4 审计与监察的协同分析
5 G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5.1 G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5.2 G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5.2.1 审计目的和范围
        5.2.2 审计依据
        5.2.3 审计关系
        5.2.4 审计内容
        5.2.5 职责与权限
        5.2.6 审计责任界定
    5.3 G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及方法
        5.3.1 审计准备阶段
        5.3.2 审计实施阶段
        5.3.3 审计报告阶段
        5.3.4 后续审计阶段
        5.3.5 审计归档阶段
    5.4 G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分析
        5.4.1 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不健全
        5.4.2 审计功能与经济责任不匹配
        5.4.3 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5.4.4 内部审计和外部监察的协同未落实
6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优化建议
    6.1 审计关系
        6.1.1 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
        6.1.2 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
        6.1.3 重新界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关系
    6.2 审计功能
        6.2.1 整合和创新审计内容
        6.2.2 厘清和强化责任界定
        6.2.3 创新和提高审计手段
    6.3 审计结果运用
        6.3.1 强化结果运用和整改
        6.3.2 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6.3.3 完善结果公告制度
    6.4 审计与监察的协同
        6.4.1 构建审监协同的理论基础
        6.4.2 健全审监协同的保障措施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HT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可持续发展
        2.1.2 经济责任审计
        2.1.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
        2.2.3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4 公司治理理论
3.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3.1 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成就
    3.2 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3.2.1 审计时效性差不利于国企经营可持续性
        3.2.2 审计效果堪忧导致国企自身发展资源浪费
        3.2.3 审计评价指标不全无法提高国企可持续发展意识
        3.2.4 审计成果没有合理运用弱化国企可持续发展战略
4.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构建
    4.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构建必要性
    4.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构建目标
    4.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构建原则
        4.3.1 继承性原则
        4.3.2 前瞻性原则
        4.3.3 灵活性原则
    4.4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构成要素
        4.4.1 审计依据
        4.4.2 审计主体与客体
        4.4.3 审计内容
        4.4.4 审计方法
        4.4.5 审计评价
5.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应用案例
    5.1 HHT公司基本情况
    5.2 HHT公司组织结构概况
    5.3 HH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5.4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HHT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5.4.1 审计依据
        5.4.2 审计范围
        5.4.3 审计过程
        5.4.4 审计评价及建议
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框架应用建议
    6.1 社会宏观层面
        6.1.1 健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与制度
        6.1.2 加强政府的监督
        6.1.3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6.2 国企微观层面
        6.2.1 完善国企内部审计制度及配套措施
        6.2.2 强化国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水平
        6.2.3 改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方法
        6.2.4 提高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力量
        6.2.5 加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
7.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监管视域下的四川省A市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马静. 四川大学, 2021
  • [2]A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研究[D]. 翟艳艳. 山东大学, 2021
  • [3]国企领导干部廉洁观研究[D]. 丁丁.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2020(12)
  • [4]X国企对A子公司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探究[D]. 黄灿.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5]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优化研究 ——以J公司为例[D]. 陈天孺.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6]浙江省Y市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张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研究[D]. 张静宜.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2019(02)
  • [8]全覆盖背景下的央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L公司为例[D]. 杜晓彤.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9]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王光磊.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10]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HHT公司为例[D]. 崔晓芸.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加强内部审计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