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

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

一、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活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刚勇[1](2020)在《甲状旁腺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冠状动脉钙化已成为影响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与制约因素之一。临床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冠脉钙化多发生于以平滑肌细胞为主的中膜,而对于不合并肾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由于粥样斑块的存在,钙化则更常见于内膜。近年来,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对血管钙化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慢性肾病患者中,对于非肾衰竭患者,探讨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不多。既往基础研究表明,PTH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发生。血管内皮细胞中富含NOTCH蛋白,其胞内段可与IKK相互作用、活化NF-κB,从而促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NF-κB活化还可引起Caspase3(CASP3)的表达继而导致凋亡的发生。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推测NOTCH1/IKK/CASP3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细胞钙化过程中发挥了调控作用。而PTH能否通过NOTCH1/IKK/CASP3这一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内皮凋亡及钙化,目前未有相关报道。二、目的1、评估非肾衰竭患者PTH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2、探讨PTH通过NOTCH1/IKK/CASP3信号通路调控HUVECs凋亡、钙化的具体机制。三、方法(一)研究人群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非肾衰竭患者共157例。按照冠状动脉钙化Agatston积分(CACS)将入选患者分为钙化组(CACS>0)和对照组(CACS=0)。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ROC曲线、反应变量为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PTH对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及两者之间的独立联系。(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HUVECs RNA的提取则按照Trizol常规方法,使用特定的引物进行反转录。qRT-PCR 按照 Takara TB Green Premix 的标准步骤执行,并采用 LightCycler(?)480 System进行扩增。选取GAPDH作为参照物并计算ΔCt值,采用2-ΔΔCt法计算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三)蛋白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HUVECs样品使用RIPA裂解液提取蛋白,定量后加入4×NuPAGETM LDS Sample Buffer。选用 SurePAGETM 4-12%梯度预制胶,常规 80V-100V 电泳,100V、2 h湿转法转膜。5%脱脂牛奶封闭后,孵育一抗4℃过夜。TBST洗涤3次后,室温下避光孵育二抗1 h。采用ImageQuant LAS 4000 series快速化学光成像系统检测分析蛋白条带。(四)流式细胞术检测取5-10×104个细胞,离心后加入200μl Annexin V-FITC结合液重悬细胞,室温避光孵育10 min,以200g离心5 min后加入190 μl Annexin V-FITC结合液重悬细胞,加入10μl碘化丙啶染色液混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五)细胞转染以Opti-MEM培养液125μl加入Lipofectamine(?)3000试剂3.75μl进行稀释,同时以Opti-MEM培养液125μl加入2500ng质粒DNA和5μl P3000TM试剂或50pmol的siRNA(不含P3000TM)进行稀释,将两份液体混合,于室温下孵育10-15min制备成DNA-脂质体复合物,将最终复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于37℃孵育箱中培养2天。(六)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每组实验数据至少重复3次。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结果(一)非肾衰竭患者血清PTH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1、钙化组患者的血清PTH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提示血清PTH水平与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钙化具有显着相关性。2、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组患者PTH水平与CACS之间非线性相关(P>0.05),提示血清PTH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3、ROC曲线提示血清PTH水平≥31.05pg/ml是预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切割点。4、反应变量为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水平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50,95%CI 1.027~1.074),P<0.001。(二)PTH在体外显着促进HUVECs钙化和凋亡人重组PTH以10-8mmol/L、10-7mmol/L两个浓度诱导HUVECs钙化,于诱导后0-5天分别收取细胞进行检测。qRT-PCR结果表明,10-7mmol/L浓度时BMP2、BMP4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10-8mmol/L浓度时(P<0.05);从时间上看,PTH诱导细胞的前3天,BMP2、BMP4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于第3天时达到峰值,第4、5天时开始下降。进一步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验证均显示,以10-7mmol/L的PTH处理HUVECs 3天后,细胞中BMP2、BMP4、RUN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体外PTH干预可以显着促进HUVECs的钙化。流式细胞结果显示,PTH处理3天后HUVECs发生了明显的凋亡,提示细胞钙化与凋亡有关。(三)PTH诱导HUVECs后上调NOTCH1/IKK/CASP3的表达PTH以10-7mmol/L浓度诱导HUVECs3天后,qRT-PCR结果显示,钙化下游通路信号分子NOTCH1、IKK-α、IKK-β、CASP3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Western blot 检测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OTCH1、IKK-α、IKK-β 及CASP3的蛋白表达同样显着增加。(四)过表达NOTCH1促进PTH诱导的HUVECs钙化我们以NOTCH1过表达质粒转染HUVECs,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PTH诱导后,NOTCH1过表达质粒显着升高了细胞中NOTCPH1的mRNA水平(P<0.05)。与此对应地,钙化指标BMP4、BMP2、RUNX2以及下游通路信号分子IKK-α、IKK-β及CASP3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上调(P<0.05)。同时,Western blot 结果也显示,NOTCH1 过表达后 BMP4、BMP2、RUNX2、IKK-α、IKK-β及CASP3的蛋白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五)敲低NOTCH1抑制PTH诱导的HUVECs钙化我们进一步以NOTCH1敲低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HUVECs,定量PCR验证NOTCH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进一步的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PTH诱导HUVECs后,NOTCHl敲低的细胞内 BMP4、BMP2、RUNX2、IKK-α、IKK-β及CASP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着下调(P<0.05),进一步提示PTH通过NOTCH1/IKK/CASP3信号通路促进HUVECs钙化的发生。五、结论1.血清PTH水平与非肾衰竭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钙化的可靠指标。2.重组PTH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发生钙化及凋亡,并呈现时间和剂量相关性。3.PTH可通过NOTCH1/IKK/CASP3信号通路促进HUVECs发生钙化。

胡蔚婧[2](2019)在《针刺预处理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脏保护效应及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是在前期开展的不同配穴对心肌缺血影响的工作基础上,以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为研究对像,采用“针刺预处理”的方式,选用“关元”和“足三里”进行配穴的“保健穴”组与“关元”、“足三里”、“内关”三穴相配伍的“标本配穴”组与空白组、运动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抗疲劳能力、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对心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和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的影响,并采用1H-NMR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寻找其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为针灸“治未病”在消除运动性疲劳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面的运用提供有效的实验基础及探究思路。方法八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运动组,保健穴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5只。空白组:正常饲养,不运动,不针刺;运动组:只运动,不针刺;保健穴组:每天运动前一小时进行针刺预处理治疗,取双侧的足三里穴和关元穴;标本配穴组:每天运动前一小时进行针刺预处理治疗,取双侧的内关穴、足三里穴及关元穴。针刺操作方法:双侧“内关”穴:大鼠前肢内侧,离腕关节约3mm左右的尺桡骨缝间,直刺2mm;双侧“足三里”穴:大鼠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5mm处,直刺3-5 mm;“关元”穴:大鼠腹白线上,脐下正中约2mm,向剑突方向呈45°角斜刺3mm;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0.30mm x 15mm,每穴直刺5mm,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每针捻转1min,留针15mim,共治疗6周。除空白组外,每组进行6周的递增负荷训练,最后一天进行力竭训练,训练后即刻,大鼠腹腔麻醉,心尖部取血提取血清,取心肌组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乳酸(LD)、肌酸激酶(CK)、尿素氮(BLU)、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线粒体的氧化损伤,ELISA法检测心钠素(ANP),Western Blot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1H-NMR核磁共振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运动组血清LD、CK、BUN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运动组相比,保健穴组和标本配穴组血清LD、CK、BU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标本配穴组较保健穴组降低更明显(P<0.05)。(2)对心肌组织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T-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运动组相比,保健穴组和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T-SOD、GSH-PX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标本配穴组与保健穴组比较,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T-SOD、GSH-PX含量明显增加(P<0.05)。(3)心肌细胞线粒体ND1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空白组相比,运动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ND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运动组相比,保健穴组、标本配穴组线粒体ND1基因表达下降(P<0.05或P<0.01);与保健穴组相比,标本配穴组线粒体ND1基因表达下降(P<0.05)。(4)对心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与空白组相比,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ANP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运动组相比,保健穴组和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ANP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标本配穴组心肌组织ANP含量较保健穴组明显降低(P<0.05)。(5)心肌细胞TERT与CGRP的表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运动组心肌的TERT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CGRP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运动组相比,保健穴组和标本配穴组心肌的CGRP表达均升高(P<0.05),而TERT蛋白的表达保健穴组与标本配穴组均降低(P<0.05),与保健穴组相比,标本配穴组TERT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CG RP蛋白表达升高(P<0.05)。(6)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及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从血清PLS-DA得分图显示,空白组和标本配穴组轮廓相近,而运动组轮廓与其他组相异。根据VIP得分大于1的代谢物谱可以推测乳酸、葡萄糖、尿素、丙氨酸、乙酸可能是其潜在的代谢差异生物学标志物。结论(1)针刺预处理对运动性疲劳标志物有显着改善,证明针刺预处理对抗运动性疲劳具有明显作用,且标本配穴优于保健穴配伍。(2)针刺预处理对运动性疲劳的心肌组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够减少力竭运动所对心肌细胞产生的损伤,且标本配穴优于保健穴配伍。(3)针刺预处理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内分泌功能以及心肌组织中的CGRP和TERT的表达与活性,起到对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心脏的保护作用,且标本配穴优于保健穴配伍。(4)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及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从血清PLS-DA得分图显示,空白组与标本配穴组轮廓接近,而运动组与其他组轮廓相异。根据VIP得分大于1的代谢物谱可以推测乳酸、葡萄糖、尿素、丙氨酸、乙酸可能是其潜在生物学标志物,说明标本配穴消除运动性疲劳及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糖、脂代谢、能量代谢实现的。

卫敏敏[3](2018)在《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脏重构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长期的压力超负荷会导致心脏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性改变即心脏重构,并且男性的心脏重构程度大于女性。而运动可以明显的延缓心脏病理性改变的进程,但是运动干预对不同性别人群压力超负荷后心脏重构的影响尚没有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升主动脉缩窄手术对野生型BALB/c小鼠建立压力超负荷模型来检测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小鼠心脏重构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研究方法:8周龄野生型小鼠(动物品系:BALB/c)共120只,按照雌雄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雄、雌空白对照组(即MCON组、FCON组);雄、雌高血压模型组(即MTAC组、FTAC组);雄、雌TAC加10周运动干预组(即MTAE组、FTAE组)。TAC和TAE组小鼠进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TAE组小鼠手术4天后进行0坡度跑台跑步,采用渐进递增运动负荷运动时间方案,自12米/分×30min递增到15米/分×60min,第5周持续采用15米/分×60min,5次/周,一共10周。待实验结束后所有小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左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systole,LVIDS)、左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diastole,LVI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等指标;使用Millar导管测量主动脉收缩压和心率(Heart rate,HR);取心脏后称量心脏重量,计算心重体重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肥厚程度;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结果显示与MCON组相比,MTAC组小鼠的主动脉收缩压、心重体重比、左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心肌纤维化面积升高(P<0.01,P<0.01,P<0.01,P<0.01,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肥大(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P<0.01,P<0.01);与FCON组相比,FTAC组小鼠的主动脉收缩压、心重体重比、左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心肌纤维化面积升高(P<0.01,P<0.05,P<0.05,P<0.01,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肥大(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P<0.05,P<0.01)。与MTAC组相比,MTAE组小鼠的主动脉收缩压、心重体重比、左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心肌纤维化面积降低(P<0.05,P<0.05,P<0.05,P<0.01,P<0.01),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1,P<0.05);与FTAC组相比,FTAE组小鼠的主动脉收缩压、心重体重比、左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心肌纤维化面积降低(P<0.05,P<0.05,P>0.05,P<0.05,P<0.01),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P<0.05)。FCON组小鼠血压比MCON组低(P<0.05)。FTAC组小鼠心重体重比、左心室舒张内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纤维化面积比MTAC组低(P<0.05,P<0.01,P<0.05,P<0.05),FTAC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比MTAC组高(P<0.05,P<0.05)。FTAE组小鼠心重体重比、心肌纤维化面积比MTAE组低(P<0.05,P<0.05),FTAE组小鼠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高于MTAE组(P<0.05)。结论:(1)压力超负荷会使小鼠血压升高、左心室内径扩大、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2)有氧运动可以使压力超负荷小鼠血压降低、延缓心肌肥厚程度、提高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心肌纤维化面积。(3)压力超负荷组的雌性比雄性表现出更低程度的心脏重构,以及更高的心脏收缩功能。(4)有氧运动及压力超负荷组雌性的心脏重量及心肌纤维化程度都比雄性低,但对心室内径及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的改变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运动对雄性的改善更为明显。

史秀超[4](2017)在《间歇运动和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引起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大量心肌细胞死亡,发生心肌替代性纤维化,进而导致心功能恶化,诱发心衰。外源性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干预可动员骨髓干细胞(BMCs)入血,归巢至心梗部位,分化为有功能的心肌细胞,修复受损心脏。间歇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但其作用机制不清。间歇运动是否通过动员内源性BMCs进入循环并发生归巢,促进心肌梗死心脏的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功能,尚缺乏文献报道。FGF1-PI3K-AKT通路在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关于FGF1在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并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中能否发挥作用,尚缺乏实验证据。本文采用大鼠心梗模型,通过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干预,以及骨髓干细胞受体阻断剂AMD3100或外源性注射重组大鼠FGF1干预,对心梗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钙瞬变与舒缩功能、心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相关信号分子进行实验研究,将对心梗心脏疾病的防治手段与方法筛选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其目的是探讨间歇运动和外源性rhG-CSF干预对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梗组(MI组)、心梗+间歇运动组(ME组)、心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MG组)、心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间歇运动组(MGE组)、心梗+AMD3100组(MA组)和心梗+ AMD3100+间歇运动组(MAE组),共7组,手术成功后每组12只。采用左冠脉前降支(LAD)结扎法建立心梗模型。第四部分有两种实验模型:第一种,雄性SD大鼠,假心梗+溶剂组(SV组)、假心梗+重组大鼠FGF1组(SF组)、心梗+溶剂组(MV组)和心梗+重组大鼠FGF1组(MF组),共4组,手术成功后每组12只;第二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MI、ME、MG和MGE,共5组,手术成功后每组12只。G-CSF、AMD3100和重组大鼠FGF1给药方案:MG组和MGE组手术lh后皮下注射rhG-CSF,lOμg/kg/d×5d。MA组和MAE组术后lh腹腔注射AMD3100,20μg/kg/d×5d。Sham、MI组和M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SF组和MF组术后第3d尾静脉注射重组大鼠FGF1(0.05mg/ml),2ml/kg/d×7d。SV组和MV组假手术后第3d尾静脉注射溶剂对照(0.01M pH7.4 PBS,肝素钠50U/ml,0.1%BSA),2ml/kg/d×7d。间歇运动方案:术后第8d开始进行为期3wk跑台间歇运动。每天开始时以10m/min×lOmin 热身运动;之后采用 25m/min×8min(85-90%of V02max)和15m/min×2min(50-60%of VO2max)交替进行 4 个循环训练;最后以 25m/min×8min和 10m/min×2min 结束训练,1h/d,5d/wk×3wk。干细胞动员效果测试:使用“动物外周血和脏器组织单核细胞分离试剂盒操作说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kit+、CD29+和CD34+细胞百分比。心功能、心肌细胞钙瞬变与收缩能力、心肌细胞增殖测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PowerLab/8S生理记录仪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IonOptix测定急性分离的单个心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PCNA和cTnT免疫荧光法检测新生心肌细胞百分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增殖情况。心肌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检测:运用反转录PCR法检测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 HIF-1、SDF-1、c-kit、CD29、CD34、Bcl-2、BAX、Caspase9、FGF1、FGF1R、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P70 S6K、P-P70 S6K、cyclinBl、cyclinDl 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可有效刺激心梗大鼠BMCs动员与归巢(1)心肌梗死和rhG-CSF均可显着增加外周血c-kit+、CD29+和CD34+细胞数量,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可减弱其效应;间歇运动可显着增加心肌梗死大鼠的外周血c-kit+、CD29+和CD34+细胞数量,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效应更显着。表明,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干预可显着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循环系统。(2)心肌梗死和rhG-CSF均可显着增加心梗边缘区心肌组织HIF-lα和SDF-1的表达,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可减弱其表达;间歇运动可显着增加心梗边缘区心肌组织HIF-lα和SDF-1的表达,间歇运动和动员剂rhG-CSF共同作用效应更显着。表明,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干预可显着增加干细胞趋化动力。(3)心肌梗死和rhG-CSF均可显着增加心梗边缘区心肌组织c-kit、CD29和CD34的表达,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可减弱其表达。间歇运动可显着增加心梗边缘区心肌组织c-kit、CD29和CD34的表达,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效应更显着。表明,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干预可显着增加干细胞的归巢效应。2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显着刺激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功能(4)间歇运动或rhG-CSF均可显着增加心梗大鼠心肌细胞PCNA+cTnT+双阳性细胞数量,该效应可被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显着减弱。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效果更加显着。(5)间歇运动干预显着缩小梗死面积百分比,该作用可被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显着减弱。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干预效应尤其明显。(6)间歇运动干预后,心梗边缘区钙瞬变和舒缩参数单个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340/380nm)比值和[Ca2+]i变化幅度、Ca2+荧光达基线50%时间、心肌细胞收缩最大速率均显着增加,Ca2+荧光达峰值50%时间和心肌细胞舒张最大速率均显着降低;超声心动参数LVEF及LVFS、血流动力学参数LVSP、LV+dp/dtmax和LV-dp/dtmax显着升高,LVEDP显着下降,表明间歇运动干预后心梗边缘区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整体心脏功能均大幅提升。该作用可被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显着减弱。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干预效应更显着。3 FGF1在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并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7)外源性重组大鼠FGF1显着升高心梗大鼠循环FGF1浓度和心梗心肌组织的FGF1含量,显着增加PCNA+cTnT+双阳性细胞数量。显着降低心梗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 3的活性。(8)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共同作用均显着降低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p-caspase9和BAX表达,显着升高Bcl-2和Bcl-2/BAX比值。表明,间歇运动或rhG-CSF均显着降低心肌细胞凋亡,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效果更显着。(9)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共同作用均显着升高心梗心脏FGF1、FGF1R、mTOR、p-AKT、p-PI3K P85、p-P70S6K、cyclin B1 和 Cyclin D1 蛋白和NKX2.5和GATA4mRNA表达水平。表明,心梗心肌FGF1-PI3K-AKT通路和心肌细胞增殖发生代偿性激活。间歇运动显着激活心梗心肌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效果更加显着。(10)间歇运动促进NKX2-5和GATA4 mRNA表达,促进梗死心脏再生、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效应,与rhG-CSF干预的效果相同。研究结论:1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干预,可有效促进心梗大鼠骨髓干细胞动员进入循环,在趋化因子SDF-1作用下归巢至心肌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的效应优于单一干预因素。2间歇运动和(或)rhG-CSF干预,可有效促进心肌细胞增殖,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整体提升心梗大鼠心功能。3外源性注射重组大鼠FGF1显着升高心梗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FGF1水平,显着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4心梗大鼠心肌FGF1-PI3K-AKT通路和心肌细胞增殖被代偿激活;间歇运动显着激活心梗大鼠心肌FGF1-PI3K-AKT通路,显着增加心肌细胞增殖的数量;间歇运动和rhG-CSF共同作用效果更加显着。表明,FGF1在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并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雪[5](2017)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大强度运动引起的运动相关性疾病是体育医院门诊部最主要的病种之一,本研究探索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从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检测及骨骼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等进行研究,这对大强度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大强度运动引起运动损伤及运动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方法:健康3月龄雄性Sprague Dau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10只、一般有氧运动组10只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10只。安静对照组不进行游泳运动,一般有氧运动组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将参考田振军、胡亚哲等报道的实验方法,运用游泳运动制备动物模型。一般有氧运动组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的训练周期都为10周,适应性游泳2周,6次/周。大鼠游泳时间为:第一次1Omin,以后每次增加5min,直到时间增加为60min。从第3周开始,一般有氧运动组每天进行60min的游泳训练(不负重);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进行负重训练,第3、4、5周,负重分别约为体重的1%,2%,3%,游泳时间为120min。6-10周的负重约为大鼠体重的6%,游泳时间为150min。10周后对大鼠全部实施麻醉取腓肠肌,用以HE染色和TUNEL检测。同时制备骨骼肌匀浆,用以检测骨骼肌组织SOD、MDA含量。结果:(1)骨骼肌HE染色结果:安静对照组:骨骼肌组织结构正常,肌纤维紧密的排列,形状规则,肌膜很清晰并且比较完整,肌横纹清晰、规则。一般有氧运动组:肌纤维变粗。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损伤严重处断片排列紊乱结构模糊,即细胞溶解的结果。(2) TUNEL检测结果:安静对照组可见少量棕色的阳性表达的细胞核,一般有氧运动组出现较多的阳性表达的细胞核,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出现更多的阳性表达的细胞核;与安静对照组的积分光密度(I0D)的值比,一般有氧运动组及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I0D的值有所增加,都具有显着性(P<0. 05);与一般有氧运动组的I0D的值比,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I0D的值有所增加,具有显着性(P<0.05)。(3) SOD、MDA含量检测结果:MDA:—般有氧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着性差异;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P<0. 01,有极显着性差异;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与一般有氧运动组相比,P<0. 05,有显着性差异。SOD: 一般有氧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P<0. 05,有显着性差异;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与一般有氧运动组相比,P<0. 01,有极显着性差异。(4) MDA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2,且相关具有显着性。结论:(1)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发生损伤性变化。(2)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自由基生成增加,清除能力降低,造成骨骼肌功能降低。(3)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细胞的凋亡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与一般有氧运动组。(4) MDA与细胞凋亡呈显着正相关。

曾晓莉[6](2017)在《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高血压由于长期的压力超负荷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增生,从而使心功能下降。长期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是否与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肌纤维化有关,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否在运动的保护机制中起调节作用都有待研究。因此本文采用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小鼠高血压模型,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作用的影响。为高血压病的运动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8周龄BALB/c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CON)、手术组(TAC)和手术+运动组(TAE)。TAC和TAE组小鼠进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高血压模型。TAE组小鼠手术4天后进行0坡度跑台跑步,采用渐进递增运动负荷运动时间方案,自12米/分×30min递增到15米/分×60min,第5周持续采用15米/分×60min,5次/周,一共10周。待TAE组10周有氧运动结束后3组小鼠分别采用Vevo770超声诊断仪和30MHz高频探头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左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systole,LVIDs)、左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diastole,LVI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和心率(Heart rate,HR)等指标。血流动力学检查采用Millar导管测量右颈主动脉压。取材后立即用电子天平称量小鼠心脏重量,计算心重体重比。病理染色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小鼠心肌肥厚情况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过程中小鼠运动状态良好,体重稳步增长。主动脉测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TAC组血压升高了大约60mmHg,10周有氧运动后TAE组血压明显下降(P<0.05)。超声心电图的结果显示,TAC组相对于CON组小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升高(P<0.01);TAE组相对于TAC组小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降低(P<0.01)。小鼠心脏重量指数结果显示,TAC组的心重指数明显大于CON组(P<0.01),TAE组的心重体重比小于TAC组(P<0.05)。HE病理染色结果得出:TAC组心肌细胞明显比CON组肥大,而运动后的TAE组心肌横截面积小于TAC组。Masson病理染色结果显示:TAC组心肌纤维化明显多于CON组,而TAE组相较TAC组,纤维化程度减弱。从HSF1的基因表达量可以得出:TAC组小鼠HSF1的表达量相较CON组减少(P<0.01),而TAE组却显着高于TAC组小鼠HSF1的表达量(P<0.01)。结论:1、通过主动脉缩窄手术建立的压力超负荷模型以及手术后有氧运动模型建立是成功。2、10周压力超负荷使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增生从而导致心功能下降,通过有氧运动后能有效缓解心功能的下降、减弱纤维化程度。3、压力超负荷致心肌组织中的HSF1下降,而有氧运动上调心肌HSF1基因表达,推测这是减少心肌纤维化、提高心功能的可能机制。

张起[7](2017)在《骨骼肌在长期有氧运动影响压力超负荷小鼠血压中的作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已有研究证明适宜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同时使骨骼肌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适应性变化,但骨骼肌在运动降血压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主要采用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的小鼠压力超负荷高血压模型,对建模成功的高血压小鼠进行长期有氧运动干预。通过观察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小鼠的骨骼肌生理结构及血管调节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骼肌在适宜运动降压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拟为高血压的运动疗法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8周龄野生型BALB/C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组)、手术组(TAC组)、手术运动组(TAC+exercise,TAE组)3组。手术组和手术运动组小鼠分组后同时进行升主动脉缩窄手术,建立高血压模型。三组正常喂养,手术运动组小鼠手术恢复4天,进行跑台运动,跑台坡度为0o。采用渐进递增运动负荷、运动时间方案,自12m/min,30min递增到15m/min,60min,第五周持续采用15m/min,60min,每周运动5天,周末休息,一共十周。实验结束后采用Millar导管对三组小鼠测量右颈主动脉压;之后进行腓肠肌取材,去除两边的白色筋膜部分,对腓肠肌进行称重记录;取部分腓肠肌10%福尔马林固定,通过常规HE染色计算腓肠肌的肌纤维横截面积;血管染色采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做免疫组化检测统计腓肠肌的微血管数目;余下的腓肠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mRNA上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整个有氧运动过程中,三组小鼠毛发光滑润泽,无出现脱毛现象,活泼好动,反应敏捷,饮食饮水有规律,生长发育正常,3组小鼠体重均稳步增长。主动脉测压结果显示,TAC组的血压(160±7.2mmHg)明显高于CON正常组(100±4.6mm Hg),其差异显着(P<0.01);TAE组(125±5.3mmHg)的血压低于TAC组(160±7.2mmHg)(P<0.05)。腓肠肌重量/体重结果,TAC组的比值明显低于CON组(P<0.05),TAE组的比值高于TAC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TAC组骨骼肌的横截面积显着降低(P<0.01),TAE组骨骼肌的横截面积比TAC组增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TAC组骨骼肌血管数目显着降低(P<0.01),TAE组血管数目比TAC组增多(P<0.05)。与CON组相比,TAC组VEGF mRNA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TAE组VEGF mRNA表达显着性高于TAC组(P<0.01);与CON组比,TAC组的VEGF在蛋白上的表达减少(P<0.01),TAE组比TAC组蛋白上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1)本实验所建立的压力超负荷模型与有氧运动干预模型合理。(2)运动可降低高血压组小鼠的血压。(3)运动可促进腓肠肌中VEGF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也可促进腓肠肌毛细血管数目增多。运动还可促进骨骼肌重量以及横截面积的增加。(4)运动在降血压的过程中,骨骼肌VEGF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上表达量的提高,从而导致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数目增多,引起血液外周阻力降低;同时骨骼肌的肥大使得心脏后负荷减轻,是骨骼肌在降压中的重要作用所在。

陈聪海[8](2016)在《蜂胶乙醇提取物对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蜂胶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EEP)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组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小鼠模型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不同注射方式或不同剂量给药ISO,连续2天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小鼠模型,观察ISO对小鼠行为、心电图、血清代谢物的影响,考察注射方式和不同剂量ISO对小鼠心肌缺血损伤情况和预后的影响。经筛查腹腔注射ISO 6.0 mg/kg提高小鼠活跃性、增加心电图ST段和T波偏移值,加快心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均明显升高,具有典型心肌缺血表现;内皮素1(ET-1)和B型脑利钠肽(BNP)未见明显提高,一定周期内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较低,并且该方式诱导的心肌缺血可被阳性药物改善以及机体自身修复,说明通过连续两天腹腔注射6.0 mg/kgISO可成功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于后续研究。2.EEP对ISO诱导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蜂胶预处理后,采用腹腔注射ISO 6.0 mg/kg连续2d,复制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肌缺血小鼠在常压密闭缺氧下存活时间、Ⅱ导联心电图S-T段、心脏指数,测定血清心肌LDH、CK-MB、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析全血黏度和红细胞(RBC)聚集指数,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EEP处理可显着延长小鼠常压缺氧下存活时间,降低S-T段偏移值和心脏指数,减少血清LDH、CK-MB含量并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情况并减小缺血面积。因此,EEP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力,改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具有一定抗心肌缺血作用。3.EEP对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血清代谢组学影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常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和蜂胶预处理组小鼠血清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与NIST05和NIST05s质谱数据库匹配,共鉴定出49种共有的内源性代谢物。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来处理数据,可以有效区分正常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和蜂胶组代谢物差异,提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丁酸、吡喃葡萄糖、棕榈反油酸、半乳糖、肉豆蔻酸、松二糖、油酸、棕榈酸、苏氨酸、肌醇、脯氨酸、丙酸、珠光脂酸、花生四烯酸、草酸、三羧基丁酸、亚油酸、尿素、芥酸酰胺,归类推测蜂胶乙醇提取物抗心肌缺血作用相关的代谢路径可能主要涉及糖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

黄彩云[9](2013)在《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实验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强度训练模式对Wistar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心肌自由基代谢及其抗氧化能力(SOD、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从线粒体呼吸链活性的运动适应性变化和心肌抗氧化能力变化两个角度探索不同强度的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后心肌可能出现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健身和合理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本实验参照Bedford报道的渐增负荷跑台运动模型及丁树哲的运动负荷标准,将筛选出的5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共设为5组,即:(1)安静对照模式CK (常规饲养不运动);(2)低强度训练模式LT (强度相当于55%VO2max);(3)中等强度训练模式MT (强度相当于75%VO2max);(4)高强度训练模式HT (强度相当85%VO2max);(5)极高强度训练模式HE(强度相当于92%VO2max)。每组随机选择10只Wistar大鼠进行不同强度模式训练,训练8周,1周训练6天,1次/d。八周训练结束后,在空腹状态下分批麻醉大鼠后剖腹迅速取出各个模式组大鼠样本心脏,进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酶SOD、GSH-PX、 CAT活性和MDA的含量的测定所使用的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结果(1)经过8周不同强度训练,不同训练强度模式大鼠体重均有变化,与安静对照模式CK相比,极高强度训练模式HE降低幅度最大,中等强度训练模式MT次之。(2)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安静对照模式CK相比, MT和HE模式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活性均有极显着差异,分别升高168.21%和137.77%,而LT和HT模式均降低,分别降低6.03%和10.07%;HT模式与HE模式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活性均有降低作用,分别比对照降低66.79%和6.57%,而LT模式与MT模式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Ⅱ活性均有升高,分别比安静对照模式CK升高3.65%和55.47%;MT和HE模式的酶复合物Ⅲ活性均极显着升高,较CK分别升高275.38%和218.15%,而高强度训练模式HT却降低了20%;与安静对照模式CK相比,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Ⅳ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极高强度训练模式升高幅度最大(223.99%),中等强度训练模式MT升高幅度最小(57.28%)。(3)随着训练强度增加,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HT(14.16)>MT(11.78)>LT(11.08)>HE(10.92)。与大鼠安静对照模式CK相比,中强度训练模式MT和高强度训练模式HT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上升现象,分别较对照CK升高6.1%和27.5%,而低强度训练模式LT和极高强度训练模式HE却表现为降低效应,较对照分别降低0.3%和1.7%。模式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或P﹤0.01)。(4)随着训练强度增加,大鼠心肌组织GSH-PX活性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HT(104.865)>MT(104.229)>LT(82.672)>HE(72.177)。与安静对照模式CK相比较,MT和LT均表现出增加效应,分别较对照CK增加21.05和21.69,而HT和HE却表现相反的效果,分别较对照CK降低0.51和11.0。除低等训练强度LT外,其余不同强度训练模式与安静对照模式CK大鼠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和P<0.01)。不同训练强度模式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和P<0.01)。(5)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训练强度增加,CAT活性逐渐升高,当训练强度达到最大耗氧量的85%时,CAT达到最大,随后继续增加训练强度,CAT活性下降。不同训练强度与CK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不同训练强度均具有提高CAT活性的作用。各训练强度与安静对照(CK)的差值表现为高强度训练模式HT (0.294)>中等强度训练模式MT (0.223)>低强度训练模式LT (0.178)>极高强度训练模式HE(0.093)。不同训练强度间比较,除LT和MT模式外,其余模式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这说明低等强度训练模式和中等强度训练模式对CAT的提高差异不大。(6)不同的训练强度模式与安静组之间均存在显着和极显着差异(p<0.05和p<0.01)。与安静对照模式CK相比,LT、MT和HT模式MDA含量显着升高,分别升高了50.20%、11.11%和71.74%,而HE却下降了3.90%,训练模式间相比,MT与LT、HT和HE模式均存在显着和极显着差异。实验结论1.经过八周不同强度训练,四种不同训练强度模式大鼠体重增长幅度显着低于安静对照模式,具体表现为:HT>HE>LT>MT,其中极高训练模式的体重变长率最大,说明极高训练模式已影响到大鼠体重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大鼠体重的自然生长有抑制作用。2.不同训练强度模式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均有提高作用,但不同训练模式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提高程度不同,中强度训练模式对增强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功能、提高线粒体ATP合成能力方面优于极高训练强度模式,高强度训练模式和低强度训练模式次之。3.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均会产生影响,高强度训练模式和中等强度训练模式在提高抗氧化能力方面显着高于低强度训练模式和极高强度训练模式,而极高训练强度能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生成。

王昂[10](2012)在《CsA干预下长时间耐力运动对大鼠Caveolin-3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在CsA干预条件下,长时间大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细胞膜caveolin-3含量的影响情况。结合一些生化指标和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caveolin-3在耐力运动中参与对运动引起细胞蛋白代谢、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及caveolin-3自身变化机制,为耐力运动造成的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所引起的疲劳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用6周龄大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安静组(C)、耐力训练组(T)、环孢霉素组(S)和环孢霉素训练组(ST),每组10只。适应性训练两周后,以28m/s,10°坡度,每天训练1小时,每周休息1天的强度训练13周,11-13周ST组和S组注射CsA。腹主动脉取血,取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伸肌。免疫组化法测Caveolin-3含量;荧光指示法测定Ca2+;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液中CK、LDH及组织LDH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组织中NO、NOS的含量。实验结果:(1)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环孢霉素组(S)大鼠细胞内Ca2+浓度与安静组(C)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耐力训练组(T)极其显着高于安静组(C)(p<0.01);环孢霉素耐力训练组(ST)显着高于安静组(C)(p<0.05)。(2)NO测试结果为:环孢霉素组(S)显着高于安静组(C)(p<0.05);耐力训练组(T)与安静对照组(C)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环孢霉素耐力训练组(ST)极其显着高于安静组(C)(p<0.01),显着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3)总NOS测得结果为:环孢霉素组(S)与安静组(C)相比,TNOS含量极其显着增高(p<0.01);耐力训练组(T)与安静组(C)相比,TONS含量显着升高(p<0.05);环孢耐力训练组(ST)与安静组(C)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4)CK测试结果: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血液中LDH测试结果为环孢霉素组显着高于安静组(p<0.05);其它组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织中测试结果为: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6)Caveolin-3的测试结果显示:趾长伸肌中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组、ST组、T组、S组;比目鱼肌中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C组、T组、S组、ST组。实验结论:1.环孢霉素A会造成骨骼肌细胞膜的损伤。2.长时间耐力运动后细胞内Ca2+浓度上升,单独CsA干预对胞浆Ca2+浓度变化影响不大。耐力运动与CsA共同作用下,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耐力运动干预条件对胞浆内Ca2+浓度的影响明显高于CsA干预条件。3.CsA干预条件下,骨骼肌组织中NOS与NO变化一致,都会升高。耐力训练下,肌组织中NOS会升高,NO的生成受到影响。CsA与耐力运动共同影响下,NOS变化不明显,NO含量增加。4.CsA干预下,组织中LDH含量上升,CK变化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与CK相比,LDH恢复的更慢,反映损伤的时间更长。5.长时间耐力运动、CsA干预与二者协同作用都能够造成不同纤维类型肌肉中Caveolin-3含量的降低,影响Caveolin-3介导的信号通路。CsA对比目鱼肌为代表的慢肌纤维的影响较以趾长伸肌为代表的快肌纤维的影响更为显着。

二、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活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活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旁腺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仪器和试剂
第一部分 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甲状旁腺素对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促进作用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甲状旁腺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作用机制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旁腺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已发表文章
附表 主要分子PCR引物
缩略词表
致谢

(2)针刺预处理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脏保护效应及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2.2 针刺预处理方法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行为学主观指标观察结果
        3.2 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实验二 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2.2 针刺预处理方法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对心肌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
        3.2 对心肌组织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4 讨论
实验三 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脏内分泌功能以及CGRP和 TERT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2.2 针刺预处理方法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对心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3.2 心肌细胞TERT与 CGRP的表达变化
    4 讨论
实验四 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
        2.2 针刺预处理方法
        2.3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2.4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5 血清样本制备步骤
        2.6 核磁数据采集参数
        2.7 数据处理过程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PCA和 PLS-DA模式识别
        3.2 对PCA及 PLS-DA两种识别模式的对照分析
        3.3 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发现
    4 讨论
讨论与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脏重构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综述
    2.1 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
        2.1.1 高血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2.1.2 高血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1.3 高血压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2.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2.2.1 有氧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2.2.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2.2.3 有氧运动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2.3 心脏重构过程中性别的差异
        2.3.1 不同年龄阶段血压的性别差异
        2.3.2 高血压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2.3.3 心脏重构的性别差异
        2.3.4 心肌纤维化程度的性别差异
        2.3.5 心脏重构性别差异的机制研究
    2.4 运动对心血管的性别差异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0 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
        3.2.1 实验技术路线图
        3.2.2 压力超负荷(TAC)模型的建立
        3.2.3 运动模型的建立
        3.2.4 小鼠心脏超声检测
        3.2.5 血流动力学测定
        3.2.6 心脏取材
        3.2.7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3.2.8 Masson染色
        3.2.9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小鼠存活数量
    4.2 小鼠主动脉收缩压测量结果
    4.3 小鼠心重体重比结果
    4.4 小鼠心脏结构超声指标
    4.5 小鼠心功能指标
    4.6 HE染色结果
    4.7 Masson染色结果
5 讨论
    5.1 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血压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
    5.2 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肌肥厚和功能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
    5.3 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肌纤维化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4)间歇运动和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选题依据
    1 引言
    2 心肌细胞增殖潜力研究进展
        2.1 心肌细胞具有增殖潜力
        2.2 心肌细胞增殖的细胞来源
        2.3 心肌细胞增殖调控
    3 心梗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3.1 心脏移植和干细胞疗法
        3.2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
        3.3 骨髓干细胞动员研究进展
    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干细胞动员作用
        4.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4.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心脏的作用
        4.3 G-CSF动员干细胞向损伤部位迁移,介导通过旁分泌机制修复心肌
    5 运动促进心梗后心肌细胞增殖
        5.1 运动可显着改善心梗后的心功能
        5.2 运动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
        5.3 间歇运动比持续有氧运动能更有效改善心功能
        5.4 运动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6 FGF1通过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7 选题依据
第二章 间歇运动和rhG-CSF对骨髓干细胞动员与归巢的影响
    1 背景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动物分组与心梗模型制备
        2.3 间歇运动和G-CSF及AMD3100给药方案
        2.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
        2.5 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HIF-1α、SDF-1α、c-kit、CD29、CD34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实验
        2.6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间歇运动和rhG-CSF均可有效增加外周血c-kit+、CD29+和CD34+细胞数量
        3.2 间歇运动和rhG-CSF均可促进大鼠心梗边缘区HIF-1α和SDF-1蛋白的表达
        3.3 间歇运动和rhG-CSF均可促进大鼠心梗边缘区c-kit、CD29和CD34蛋白的表达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心梗心肌细胞增殖与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1 背景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动物分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间歇运动方案和G-CSF、AMD 3100给药方法
        2.3 心功能检测方法
        2.4 心肌细胞增殖的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4.1 心脏取材、固定及石蜡包埋
        2.4.2 石蜡包埋和切片程序
        2.4.3 石蜡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程序:
        2.5 心梗边缘区单个心肌细胞钙瞬变和舒缩功能检测
        2.5.1 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分离溶液配制
        2.5.2 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分离实验步骤
        2.6 图像采集与数据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显着促进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3.2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显着提高大鼠心梗边缘区心肌细胞钙瞬变和收缩功能
        3.3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显着缩小心梗面积
        3.4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显着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间歇运动和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对心梗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 背景与目的
    2 外源性注射重组大鼠FGF1对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动物与分组
        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4 血清和心肌组织中FGF1的ELISA实验
        2.5 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检测
        2.6 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增殖
    3 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激活FGF1-FGF1R-PI3K-AKT通路对心梗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3.1 实验动物与分组、心梗模型制备和运动方案
        3.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3 RNA提取、反转录和PCR法检测NKX2-5、GATA4的表达
        3.4 心肌细胞凋亡、FGF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Western Blot实验
    4 实验结果
        4.1 外源性重组大鼠FGF1显着升高心梗大鼠循环和心梗心肌组织FGF1水平
        4.2 外源性重组大鼠FGF1显着降低心梗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 3的活性
        4.3 外源性重组大鼠FGF1显着增加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增殖的数
        4.4 间歇运动和(或)rhG-CSF促进心梗心脏Nkx2.5和Gata4 mRNA表达
        4.5 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显着降低心梗心肌细胞凋亡
        4.6 间歇运动和(或)rhG-CSF激活心梗心肌FGF1-FGF1R-PI3K-AKT通路
    5 分析与讨论
    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5)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1.1 急性力竭、大强度及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1.1.1 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1.1.2 大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1.1.3 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1.2. 其他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影响的研究
        1.2.1 低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1.3 小结和展望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2.2 动物运动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4 标本采集和保存
        2.4.1 标本采集和石蜡切片的制作
        2.4.2 组织匀浆的制备
    2.5 测试指标和方法
        2.5.1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2.5.2 SOD的测定
        2.5.3 MDA的测定
        2.5.4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TUNEL检测)
    2.6 实验控制
        2.6.1 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2.6.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强度运动组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的影响
    3.2 不同强度运动组对大鼠骨骼肌SOD、MDA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3.3.1 TUNEL检测结果
        3.3.2 TUNEL染色显微图像分析结果:IOD(积分光密度)
    3.4 MDA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分析
4. 分析
    4.1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影响的分析
        4.1.1 一般有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影响的分析
        4.1.2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影响的分析
    4.2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分析
        4.2.1 一般有氧运动组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分析
        4.2.2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组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分析
    4.3 不同强度运动对骨骼肌SOD、MDA含量的影响的分析
        4.3.1 一般有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SOD、MDA含量的影响
        4.3.2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SOD、MDA含量的影响
    4.4 MDA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 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
        2.1.1 高血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2.1.2 高血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1.3 高血压与左室肥厚
        2.1.4 高血压与心肌凋亡
        2.1.5 高血压与心肌纤维化
    2.2 有氧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2.2.1 有氧运动对心脏结构的影响
        2.2.2 有氧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2.2.3 有氧运动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2.3 热休克转录因子对心脏的作用
        2.3.1 热休克转录因子的概述
        2.3.2 HSF1对心脏的保护机制
        2.3.3 HSF1在有氧运动对心脏保护机制中起的调节作用
3.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动物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研究设备
        3.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
        3.3.2 构建小鼠模型
        3.3.3 小鼠心脏超声检测
        3.3.4 血流动力学测定
        3.3.5 标本取材及处理
        3.3.6 HE染色
        3.3.7 Masson染色
        3.3.8 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
        3.3.9 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4.2 小鼠心脏超声检测结果
    4.3 小鼠压力超负荷模型建立的结果
    4.4 心脏重量指数
    4.5 组织病理学改变
        4.5.1 HE染色
        4.5.2 Masson染色
    4.6 HSF1基因的表达
5.讨论
    5.1 模型的建立
        5.1.1 压力超负荷模型建立的评价
        5.1.2 有氧运动模型建立的分析
    5.2 有氧运动对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5.2.1 高血压对心功能的影响
        5.2.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心肌功能的影响
    5.3 有氧运动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5.4 HSF1在运动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骨骼肌在长期有氧运动影响压力超负荷小鼠血压中的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2.2 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
    2.3 长期运动使血压下降的机制
        2.3.1 神经的支配作用调节动脉血压的机制
        2.3.2 体液调节造成运动促进血压降低的机制
        2.3.3 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在骨骼肌的表现
    2.4 运动对高血压者心肌、骨骼肌的影响
        2.4.1 高血压对心肌的影响
        2.4.2 运动对心肌的影响
        2.4.3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2.4.4 运动对高血压者心肌的影响
        2.4.5 运动对高血压者骨骼肌的影响
    2.5 血管新生
    2.6 VEGF
        2.6.1 VEGF的来源
        2.6.2 VEGF的功能
    2.7 运动对VEGF的影响
    2.8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在运动影响高血压中的作用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与干预
        3.2.2 构建小鼠压力超负荷模型
        3.2.3 运动模型的建立
        3.2.4 小鼠颈动脉测压
        3.2.5 腓肠肌取材及处理
        3.2.6 HE染色
        3.2.7 CD31免疫组化染色
        3.2.8 Q-PCR操作
        3.2.9 WB操作
        3.2.10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11 实验操作流程图
4 实验结果
    4.1 实验过程中动物体重变化
    4.2 小鼠TAC模型的建立
    4.3 小鼠腓肠肌重量/体重比较
    4.4 HE染色结果
    4.5 免疫组化结果
    4.6 VEGF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
    4.7 VEGF基因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
5 分析与讨论
    5.1 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影响的模型建立评价
        5.1.1 有氧运动模型的建立评估
        5.1.2 高血压模型建立的评估
    5.2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影响
    5.3 有氧运动对骨骼肌的肥大及在降压中的作用探讨
    5.4 有氧运动对骨骼肌VEGF基因的表达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蜂胶乙醇提取物对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专业词汇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心肌缺血
    2 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缺血模型
        2.1 动物
        2.2 剂量
        2.3 ISO对心肌缺血损伤的致病机理
    3 蜂胶
        3.1 蜂胶药理作用
        3.2 蜂胶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3.3 蜂胶抗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
        3.4 小结
    4 代谢组学研究
        4.1 代谢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技术
        4.2 心肌缺血的代谢应答
        4.3 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肌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
        2.2 试剂
        2.3 仪器
        2.4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行为观察
        4.2 ISO诱导心肌缺血小鼠的ECG分析
        4.3 ISO诱导心肌缺血小鼠的血清酶分析
        4.4 ISO诱导心肌缺血小鼠的脏器指数分析
    5 讨论
第三章 蜂胶乙醇提取物对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小鼠保护作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
        2.2 试剂
        2.3 仪器
        2.4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4.2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脏指数的影响
        4.3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
        4.4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4.5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血清氧化物、抗氧化酶的影响
        4.6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血液粘度的影响
        4.7 EEP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缺血情况影响
    5 讨论
第四章 蜂胶乙醇提取物抗ISO诱导心肌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动物
        2.2 试剂
        2.3 仪器
        2.4 方法
        2.5 气质分析参数值设定
        2.6 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方法学验证
        4.2 心肌缺血小鼠的血清代谢物谱分析
        4.3 PCA与PLS-DA分析
        4.4 急性心肌缺血小鼠血清生物标志物分析
    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运动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
    1.2 运动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2 选题依据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3.1 实验对象及分组
        3.1.1 实验动物
        3.1.2 适应性训练及动物筛选
        3.1.3 动物分组及训练安排
    3.2 实验取材及线粒体制备
        3.2.1 心脏取材
        3.2.2 心肌线粒体的提取
    3.3 测试指标及方法
        3.3.1 线粒体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2 NADH、DCPIP、细胞色素 C 消光系数的测定
        3.3.3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测定
    3.4 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
        3.4.1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测定
        3.4.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
        3.4.3 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
        3.4.4 丙二醛含量(MDA)测定
    3.5 药品和试剂
    3.6 实验仪器
    3.7 数据统计与处理
    3.8 实验技术路线
4 实验结果
    4.1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2 测试样本蛋白质的含量
    4.3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的影响
        4.3.1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活性的影响
        4.3.2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活性的影响
        4.3.3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Ⅲ活性的影响
        4.3.4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Ⅳ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自由基代谢水平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4.4.1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组织 SOD 的影响
        4.4.2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组织 GSH-PX 活性的影响
        4.4.3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组织 CAT 活性的影响
        4.4.4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组织 MDA 含量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2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的影响
    5.3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5.3.1 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 SOD 活性的影响
        5.3.2 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 GSH-PX 活性的影响
        5.3.3 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 CAT 活性的影响
        5.3.4 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 MDA 含量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CsA干预下长时间耐力运动对大鼠Caveolin-3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Caveolin-3 的结构组成
    1.2 Cavelion-3 的在不同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
        1.2.1 Cavelion-3 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1.2.2 Cavelion-3 在心肌中的表达
        1.2.3. Caveolin-3 与平滑肌
    1.3 Caveolin-3 的作用机制
        1.3.1 Caveolin-3 与 Ca+的释放及通路调节
        1.3.2 Caveolin-3 与 NO、NOS 的联系
    1.4 耐力训练对细胞内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
        1.4.1 对 Ca~(2+)等信号分子变化的影响
        1.4.2 对损伤指标 CK、LDH 的变化影响
    1.5 环孢霉素 A 引起细胞损伤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1.6 小结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训练模型
    2.3 取材与处理
    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2.4.1 主要的仪器
        2.4.2 主要的试剂
    2.5 指标的测试与方法
        2.5.1 细胞内游离钙的测定
        2.5.2 组织 NO 的测定
        2.5.3 组织 TNOS 活性的测定
        2.5.4 血清 CK 的测定
        2.5.5 血清和组织 LDH 的测定
        2.5.6 免疫组化法测定 Caveolin-3
    2.6 数理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CsA 与耐力运动干预下细胞内游离钙的测试结果
    3.2 CsA 与耐力运动干预下组织中 NO 测试结果
    3.3 CsA 与耐力运动干预下组织中 TNOS 的测试结果
    3.4 CsA 与耐力运动干预下血清 CK 测试结果
    3.5 CsA 与耐力运动干预下 LDH 测试结果
    3.6 免疫组化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大鼠细胞内游离钙测试结果的讨论
    4.2 大鼠细胞内 NOS,NO 测试结果的讨论
    4.3 Caveolin-3 测试结果的讨论
    4.4 CK、LDH 结果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活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旁腺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刚勇. 苏州大学, 2020
  • [2]针刺预处理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心脏保护效应及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D]. 胡蔚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脏重构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D]. 卫敏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4]间歇运动和rhG-CSF激活FGF1-PI3K-AKT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D]. 史秀超.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6)
  • [5]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 马雪.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6]有氧运动对压力超负荷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曾晓莉.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3)
  • [7]骨骼肌在长期有氧运动影响压力超负荷小鼠血压中的作用探讨[D]. 张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8]蜂胶乙醇提取物对ISO诱导急性心肌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组学研究[D]. 陈聪海.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4)
  • [9]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D]. 黄彩云.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10]CsA干预下长时间耐力运动对大鼠Caveolin-3及相关指标的影响[D]. 王昂.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不同运动负荷小鼠心肌细胞游离钙动态变化的LSCM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