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夏永立,李长栓,孙超[1](2020)在《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200例老年LEAO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Ⅰ期、Ⅱ期通畅率、保肢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皮温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LEAOD患者的Ⅰ期通畅率为80%(80/100),Ⅱ期通畅率为85%(85/100),保肢率为91%(91/100);对照组Ⅰ期通畅率为82%(82/100)、Ⅱ期通畅率为79%(79/100)、保肢率为88%(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 13、1. 22、0. 48,P> 0. 05)。术前,两组ABI、皮温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ABI及皮温均较术前显着提高,各组组内治疗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老年LEAOD患者术前MNCV、SNC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MNCV、SNCV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各组内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老年LEAOD患者术后出现导丝穿破血管1例,穿刺点血肿、出血2例,形成动脉夹层1例,发生率为4%(4/100);对照组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肌梗死3例,伤口愈合不良4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发生率为14%(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1,P <0. 05)。结论血管介入手术治疗LEAOD的疗效与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当,且并发症更少,具有推广价值。

苏昭垦[2](2019)在《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再狭窄的处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病变行腔内治疗的病历及术后随访资料,总结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经验和技巧,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该类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相关危险因素、检验及检查资料、手术治疗情况以及随访资料。评价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ABI值的变化、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的1、3、6、12、18、24个月通畅率及12和24个月二期通畅率以及再狭窄病人的干预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术后再狭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7例(42条患肢)股腘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36例(41条患肢)患者成功开通,患肢采用真腔开通17条,采用内膜下开通技术24条,技术成功率97.62%(41/42)。成功开通后9条行单纯球囊扩张,32条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数63枚,均为裸支架。Rutherford 7分级法显示42条患肢术后临床改善率97.62%(41/42)。术后1周患肢踝肱指数(ABI)0.87±0.30较术前0.45±0.18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5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0个月。术后1、3、6、12、18、24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7.56%、85.00%、64.86%、54.29%、36.36%。生存分析显示C型和D型术后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IC和CLI组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有21条患肢出现术后再狭窄,其中14条患肢接受再次治疗,包括溶栓、PTA、TAPAS导管使用及支架植入等,成功开通11条。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二期通畅率为78.38%、66.67%。术后2年的救肢率为84.8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糖尿病是术后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1、在熟练掌握腔内技术下,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ABI升高,虽术后一期通畅率较大量文献报道的传统外科手术的通畅率稍低,但二期通畅率相近,短中期疗效满意,且具有微创特点、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腔内治疗可作为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治疗的有效方法。2、术后再狭窄的患肢通过溶栓、PTA、TAPAS导管使用及支架植入,有助于狭窄血管的成功开通,从而挽救肢体,可重复性好,近期疗效满意、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3、吸烟、糖尿病是影响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严格戒烟、控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疗效。

王斌,刘伟,霍永新,宫中平,王伟,郝睿峥,方钧,张荐,蒋文平[3](2018)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合并糖尿病足》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男性患者;年龄63~82岁,平均74.2岁。ASO病程1.5~22.0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为单侧髂动脉严重闭塞,左侧5例、右侧4例;合并股浅和/或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ASO 7例,合并糖尿病足2例(Wagner分级均为4级);ASO Fontaine分期均为Ⅳ期。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4±0.12。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中7例采用人工血管、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第8天开始向外骨搬移,每天延长1 mm,每6小时1次,2~3周后再向内搬移,整个疗程共10~14周。结果 1例胫骨横向骨搬移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针道口无明显并发症;其余患者无切口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移后足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2~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2个月踝肱指数为0.67±0.09,较术前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0,P=0.032)。患足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7~9.4周,平均7.7周。随访期间彩超或CT检查示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2~14周去除外固定延长器。1例术后14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无切口淋巴漏。术后1年股-股动脉旁路通畅率达100%。术后4~6个月胫骨横向骨搬移段均与胫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显效率达100%。结论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张兴[4](2013)在《下肢慢性缺血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下肢慢性缺血是临床较常见疾病,危害严重,常规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完善和丰富,下肢慢性缺血治疗手段随之不断涌现,现对下肢慢性缺血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综述。

千艳红,张玮,赵巧云[5](2013)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59例(73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9条肢体采用介入治疗,24条肢体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72条肢体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患肢皮温升高,静息痛消失,1条肢体无显着变化,术前踝肱指数(0.43±0.15),术后踝肱指数(0.84±0.19),术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7,P<0.05)。本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改善下肢缺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俊杰[6](2012)在《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股-膝上胭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闭塞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了解围手术期控制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希望能够提高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连续收集了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人民医院血管科诊断为LEAOD,并行单侧或双侧股-膝上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97例患者(115条肢体)的完整病史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术后不同时间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分为闭塞组与通畅组。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运用多重危险因素分析、寿命表、分类变量资料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后戒烟及血脂控制等情况的分析,确定与人工血管闭塞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所有肢体累积通畅平均时间为41.02(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8%、69%、62%、53%和42%。(2)Cox比例风险分析提示糖尿病、吸烟史及膝下仅1条流出道通畅三个因素对累积通畅率失败有相关风险意义,P值均小于0.05。(3)术后不同时期,闭塞组与通畅组危险因素的比较我们发现,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患者在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前膝下仅1条流出道通畅的构成比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2组患者比较中,糖尿病患者在闭塞组患者中比例明显升高57.1%,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2组患在术前流出道比较上,闭塞组患者术前膝下仅有一支动脉未见重度狭窄与闭塞的比例为50%,明显高于通畅组29.8%,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吸烟对通畅率的影响:术前不吸烟患者人工血管的平均累积通畅时间为42.76月,术前吸烟患者人工血管的平均累积通畅时间为27.948月,应用Log-Rank检验,两组累积通畅率比较P=0.017,两组累积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吸烟患者人工血管累积通畅率低于术前不吸烟患者。术后成功戒烟患者人工血管的平均累积通畅时间为32.593月,未成功戒烟患者人工血管平均累积通畅时间为21.038月,应用Log-Rank检验,两组累积通畅率比较P=0.031,两组累积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戒烟患者人工血管累积通畅率高于未成功戒烟患者人工血管。(5)高脂血症对通畅率的影响高脂血症患者人工血管的累积通畅平均时间为35.287月,血脂正常患者人工血管的累积通畅平均时间为36.180月,应用Log-Rank检验,两组累积通畅率比较P=0.777,两组累积通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血脂正常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人工血管累积通畅率无明显差别。术后LDLP<100mg/dl患者人工血管的累积通畅平均时间为42.037月,术后LDLP>100mg/dl患者人工血管累积通畅平均时间为23.277月,应用Log-Rank检验,两组累积通畅率比较P=0.045,两组累积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DLP<100mg/dl患者人工血管累积通畅率高于术后LDLP>100mg/dl患者。结论:1.糖尿病、吸烟史及术前膝下仅1条流出道通畅三个因素对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累积通畅率失败有相关风险意义。2.糖尿病和术前膝下仅1条流出道通畅并非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早期、中期闭塞的危险因素,可能是术后人工血管远期闭塞的危险因素。3.吸烟对术后人工血管早晚期闭塞均有影响。4.术后戒烟和控制血脂(LDLP<100mg/dl)可以提高人工血管的通畅率

胡杨刚[7](2011)在《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血管外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3年10月至2011年3月接受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2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11人。年龄30-87岁,平均年龄(73.1±6.2)岁,临床(Fontaine)分期如下:Ⅱ期(间歇性跛行)4例,Ⅲ期(下肢静息痛)32例,Ⅳ期(合并溃疡或坏疽)16例。52例患者的患肢胫前、胫后动脉均未触及搏动,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 0.130.66,平均0.39±0.12。行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行股—对侧腘动脉旁路移植术17例,行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本组5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合并脑血栓4例。以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作为评价指标。2.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8年至今收治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动脉瘤并伴双侧髂动脉重度迂曲的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4.2±5.6)岁。5例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及股-股动脉转流术。5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高脂血症,2例合并冠心病。以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术后下肢动脉血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52例病人均顺利耐受手术,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术后第2天测得踝肱指数(ABI)为0.87±0.11,与术前的踝肱指数相比(0.39±0.12),两者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本组52例患者,随访41例,随访时间1年。1年后术后通畅率为92.6%(38/41)。住院时间7-21天。平均11.4±2.68天。2.腹主动脉瘤组5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无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双侧下肢远端动脉搏动有力,皮肤温暖,术后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5例患者下肢动脉血流通畅。手术有效率100%。随访1年通畅率为100%。住院时间9-17天。平均12.3±2.3天。结论:1.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对于治疗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解剖动脉旁路手术,又不宜行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重要作用。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合解剖外旁路动脉移植术治疗合并双侧和(或)单侧髂动脉迂曲、瘤样扩张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对于治疗急诊腹主动脉瘤患者和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开腹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赵岳[8](2011)在《肢体动脉路移植术后再狭窄防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1章肢体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及闭塞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背景动脉旁路移植术已成为目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肢体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及闭塞是转流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如何处理吻合口和移植血管再狭窄与闭塞,恢复肢体血运,或增加再次手术的通畅率,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不恰当的外科处理方法,可能不但没有解决患者的缺血症状,反而可能截肢,严重时出现严重的心、脑、肺等多脏器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第1节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行旁路移植术的病例150例,男性110例,女性40例,全部患者术前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和(或)血管造影检查。根据3个配对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1)旁路移植手术方式:解剖途径/解剖外途径;(2)手术部位:膝上/膝下;(3)流出道:好/良好/差结果本资料中,男性110例,女性40例,年龄28-82岁,平均年龄64.78岁,按不同变量分组年龄分布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史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移植物闭塞62例(其中6例死亡,26例行再手术治疗),移植物通畅但合并感染2例(均截肢)。不同手术部位术后1个月疗效有显着差异(χ2=8.4673,P=0.0373),不同流出道术后1个月疗效有显着差异(χ2=73.2098,P<0.0001),不同术式术后1个月疗效无差异(χ2=4.1443,P=0.2463)。不同手术部位术后通畅率有显着差异(χ2=10.7771,P=0.0010),不同流出道术后通畅率有显着差异(χ2=15.9497,P=0.0003),不同术式术后通畅率无显着差异(χ2=0.0656,P=0.7978)。主髂动脉闭塞不同术式术后1个月疗效有显着差异(χ2=20.4775,P=0.0001)。不同术式术后通畅率无显着差异(χ2=3.2454,P=0.0716)结论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挽救严重缺血、濒临坏疽的肢体;流出道、远端吻合口部位是影响术后疗效和通畅率的关键因素。第2节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及闭塞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对移植血管闭塞再手术成功率高低的影响因素,寻找合理的外科处理方法,有效提高再手术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移植血管再狭窄及闭塞且行再次外科治疗的病例进行研究。共33例(33条肢体)。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28-80岁,平均63.97岁。回顾了病人的一般资料、闭塞情况(以术后30d为界,出现在术后30d内的吻合口或移植血管狭窄与闭塞为手术早期失败,30 d后的为中晚期失败)、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术后随访。依据危险因素和外科处理的共4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1)移植血管材料:大隐静脉/人工血管;(2)既往旁路手术方式:常规术式/非常规术式;(3)再次手术方式:再手术时建立新的移植血管/无新的移植血管(取栓术伴有或不伴有血管局部修复);(4)流出道:好流出道/良好流出道/差的流出道结果33例病人本资料中,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中有合并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1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3例),吸烟史(19例)。移植血管材料:使用大隐静脉10例,人工血管23例。既往旁路手术方式:常规术式25例,非常规术式8例。术后早期失败7例,中晚期失败26例。再手术指征为不愈合的溃疡或坏疽(7例),缺血性静息痛(23例),严重的间歇性跋行(3例)。再次手术方式:2例进行Ⅰ期截肢,1例取出移植血管其余30例再次进行了各种血管重建性手术。再手术流出道:好流出道8例;良好流出道12例;较差流出道10例。再手术术后并发症:人工血管感染4例;截肢伤口不愈合1例;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首次手术移植血管中位通畅时间常规术式高于非常规术式,人工血管高于自体静脉;平均通畅时间常规术式高于非常规术式,自体静脉高于人工血管,但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再次手术6个月后未移植血管和差流出道通畅率低于肢体存活率,12个月后新移植血好/良好流出道血管通畅率低于肢体存活率。再手术后平均血管通畅时间新移植血管亚群明显高于未移植血管亚群(P<0.05),好/良好流出道高于差流出道(P<0.05);再手术后平均肢体存活时间新移植血管亚群明显高于未移植血管亚群(P>0.05),好/良好流出道高于差流出道(P<0.05)。结论移植血管再狭窄与闭塞出现静息痛和缺血性溃疡与坏疽者再次积极手术对挽救肢体和生命有重要意义;再手术方式及流出道可影响再次手术的预后;再手术行新的旁路移植手术效果更佳。第2章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背景动脉旁路移植术已成为目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无论是自体静脉还是人工血管,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通畅率逐年降低,如何处理吻合口和移植血管再狭窄与闭塞的问题,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再狭窄及闭塞,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研究显示,再狭窄的机制主要为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缩血管物质增加,AngⅡ与其受体AT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VSMC的增生、迁移,增加新生内膜/中膜比,促进再狭窄形成。血管紧张素选择性受体拮抗剂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是发生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胰腺癌、食道癌等肿瘤中,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也显示一定的治疗作用,受试者并不局限于高血压病人。本研究是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对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进行防治,无论其是否罹患高血压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其具体机制,为临床上能否将缬沙坦作为旁路移植术后的常规用药来防治再狭窄提供理论实验依据。方法培养的3-5代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刺激细胞增殖,选定AngⅡ的实验浓度,设立以下各实验组:①空白对照组;②缬沙坦组;③AngⅡ组;④缬沙坦+AngⅡ组,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测细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VSMC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成功培养出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可连续传代;2)以不同浓度AngⅡ刺激细胞增殖,选定10-7MAngⅡ为实验浓度,当作用时间达到24h,AngⅡ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生长。48h达到最高峰,而后下降,96h与对照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促进作用在24h后的各时间点均可被缬沙坦抑制(P<0.05);对照组和单独应用缬沙坦组进行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经药物作用24h后,AngⅡ用药组表现出明显的S期细胞堆积现象,可被缬沙坦所拮抗。3)细胞培养至24h时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缬沙坦+AngⅡ组其凋亡率最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SMC细胞经AngⅡ处理24h后,MMP-9、MMP-2、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可被缬沙坦拮抗。VSMC细胞经AngⅡ处理24h后加入缬沙坦,Bcl-2家族蛋白中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结论1)建立简单有效的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且所得细胞可以连续传代,满足实验所需。2)缬沙坦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3)缬沙坦通过影响VSMC的迁移、增殖、凋亡相关因子,从几方面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

全忠英,过永勤,吴晓俊[9](2011)在《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的术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总结10例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患肢护理和抗凝、扩血管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容量监测与管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和出院指导。除1例患者1条下肢坏疽未改善行膝下截肢术外,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张晶,何菊,杨森,赵子源,李楠[10](2010)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节段复杂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多节段复杂病变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杂交手术治疗ASO多节段复杂病变,患者21例,切开股总动脉行髂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STENT)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内膜切除术(TEA)4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浅动脉PTA+STENT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膝下动脉PTA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2例,股总股浅动脉TEA+股浅动脉PTA+STENT3例,股浅动脉TEA+腘动脉PTA+膝下动脉PTA3例,先行膝下动脉远端流出道的PTA治疗,而后同期进行股腘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术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复查由0.31升至0.66(正常值0.53~0.91)。分别于术后3,6,9个月及12个月进行Ⅰ期临床评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11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再狭窄,1年通畅率90%(18/2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安全、创伤小及通畅率高。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结果比较:
    2.2 两组ABI及皮温比较:
    2.3 两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4 术后并发症比较:
3讨论

(2)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再狭窄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1.1 TASCⅡ股腘动脉闭塞病变的 C、D 分型
        1.1.2 临床分期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终止标准
        1.2 相关概念的定义
        1.3 评价标准
        1.4 辅助检查材料
        1.5 设备及器材
    2 方法
        2.1 术前用药
        2.2 麻醉方式
        2.3 穿刺点选择
        2.4 病变段开通
        2.5 病变血管的处理
        2.6 术后用药与管理
        2.7 术后再狭窄血管内封闭导管(TAPAS导管)的应用
        2.8 随访及疗效评价
        2.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患肢的病变特征
    3.3 手术情况
    3.4 临床疗效变化
    3.5 围手术期并发症
    3.6 随访情况
    3.7 再狭窄的处理
    3.8 术后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3.9 典型病例
讨论
    4.1 股腘动脉闭塞病变的现状及治疗选择
        4.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现状
        4.1.2 股腘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选择
    4.2 TASCⅡ C、D 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介入治疗相关技术
        4.2.1 穿刺入路的选择
        4.2.2 闭塞段的开通技巧
        4.2.3 支架植入策略
    4.3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4.4 结果及分析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下肢慢性缺血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2 动脉旁路术
3 解剖外旁路术
4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5 机械性装置治疗
6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7 自体干细胞移植
    7.1 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7.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
    7.3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
    7.4 骨髓动员刺激后的骨髓细胞移植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下肢缺血
    8.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新生
    8.2 VEGF蛋白治疗
    8.3 VEGF基因治疗
    8.4 VEGF与细胞治疗
9 泛大西洋介入学会协议指南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规范化治疗的指导
10 主髂动脉病变
11 股腘动脉病变

(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2 术后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资料
    1.3 方法
2 结果
    2.1 所有肢体累积通畅率
    2.2 Cox比例风险分析
    2.3 术后不同时期闭塞组与通畅组危险因素的比较
    2.4 吸烟患者通畅率的比较
    2.5 高脂血症对通畅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情况
    3.2 股-腘动脉闭塞的手术选择
    3.3 股-腘脉人工血管移植闭塞的判定
    3.4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闭塞的危险因素
    3.5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肢体动脉路移植术后再狭窄防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综述
    1 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1.1 血管内皮损伤与再狭窄
        1.2 纤溶系统与再狭窄
        1.3 内皮源性活性因子与再狭窄
        1.4 血流动力学与再狭窄
        1.5 生长因子与再狭窄
        1.6 细胞外基质的溶解及过氧化物酶的表达与再狭窄
        1.7 病毒感染与血管再狭窄
    2 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2.1 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
        2.2 药物治疗
        2.3 基因治疗
        2.4 血管外支架
        2.5 物理治疗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肢体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
    第1节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2节 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及闭塞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1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2 缬沙坦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3 缬沙坦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节段复杂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手术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 夏永立,李长栓,孙超. 临床医学, 2020(03)
  • [2]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再狭窄的处理[D]. 苏昭垦.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合并糖尿病足[J]. 王斌,刘伟,霍永新,宫中平,王伟,郝睿峥,方钧,张荐,蒋文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8(12)
  • [4]下肢慢性缺血的治疗进展[J]. 张兴.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03)
  • [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J]. 千艳红,张玮,赵巧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5)
  • [6]股—腘人工血管旁路术后重度狭窄或闭塞相关因素的研究[D]. 黄俊杰.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7]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D]. 胡杨刚. 大连医科大学, 2011(06)
  • [8]肢体动脉路移植术后再狭窄防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赵岳. 吉林大学, 2011(09)
  • [9]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的术后护理[J]. 全忠英,过永勤,吴晓俊. 护理与康复, 2011(01)
  • [10]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节段复杂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J]. 张晶,何菊,杨森,赵子源,李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0(06)

标签:;  ;  ;  ;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