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氨解麦草碱木质素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

双氧水氨解麦草碱木质素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

一、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薛雨源,侯海俊[1](2021)在《氧化氨解改性木质素及其对Cu2+、Pb2+的吸附性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氧化氨解改性造纸废液木质素合成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OAL),其对Pb2+的饱和吸附量为130 mg/g,对Cu2+的饱和吸附量为66 mg/g,分别是未改性前的6倍和4倍。考察了不同过氧化氢用量、氨水用量和时间对反应产物结构及其对Pb2+、Cu2+吸附量的影响,确定最优合成方案,为6.66 g 30%过氧化氢、4.52 g 25%氨水和90 min。探讨了pH、温度、时间、金属离子浓度对OAL吸附能力的影响,揭示了OAL在不同环境下的吸附规律,pH值、温度和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影响相对显着,而时间对吸附效果影响微弱,能实现瞬间快速吸附。

焦高杰[2](2019)在《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氮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为全球粮食产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全球人口的指数式增长和人均粮食需求的不断攀升,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氮肥才能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然而,传统氮肥的大量使用不仅会造成低的肥料利用率,高的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气体的排放,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的酸化等等,这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而缓、控释氮肥因具有低的养分释放速率和高的肥料利用率被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可能途径。因此,本研究以工业碱木质素这一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和物理负载两种方法来构建缓释模型,从而制备了两种木质素基缓释氮肥。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以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利用酸性体系下的酚化反应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并通过调节酚化反应参数和对酚化产物结构的详细表征,探究木质素酚化反应机理,并优选出最佳酚化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质素酚化改性的过程中,苯酚主要与木质素侧链上的醇羟基发生反应,并通过自身酚羟基的对位或邻位取代的方式接入到木质素大分子结构中,且前者占据明显的优势。此外,酚化改性使工业碱木质素的曼尼希反应活性位点含量从最初的2.91 mmol/g增加到了8.26 mmol/g,反应活性被显着提高。通过对酚化条件的优化,本研究认为在110℃条件下,按照1:2(木质素/苯酚;g/g)的物料比,反应20 min为工业碱木质素酚化改性的最优条件。以酚化改性后的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利用曼尼希反应来合成一种新型的木质素基缓释氮肥。并通过调整反应参数,筛选胺化试剂种类和对反应产物结构的详细表征,探究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曼尼希合成机理和最佳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曼尼希反应过程中,胺化试剂的引入发生在木质素结构中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上,且对位上的反应具有更高的活性。此外,与反应底物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相比,胺化试剂的种类对产物的含氮量影响更大。在最优的合成条件下(木质素/乙二胺/甲醛的质量比为1:3:4;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可以得到一种高含氮量(10.13%)的木质素基缓释氮肥。另外,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该木质素基缓释氮肥与尿素混施时,其不仅可以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分解与释放,同时作为一种长效缓释组分,它也可以通过自身的降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向土壤中释放养分,因此是一种良好的长效缓释氮肥。以工业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水热炭化和化学活化的方法来制备多孔碳材料,然后利用该多孔碳材料来负载尿素,并通过挤压造粒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炭基缓释氮肥。通过调整木质素水热炭化和化学活化的条件,以及炭基缓释氮肥中多孔碳材料、木质素和尿素的比例,探究炭基缓释氮肥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木质素水热炭化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化学活化后所得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得率。在最优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比表面积(1923.51 m2/g)、孔体积(0.82 cm3/g)和得率(37.59%)的多孔碳材料。此外,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与尿素相比,该炭基肥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在炭基肥的制备过程中,增加多孔碳材料的使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肥料的缓释效果。

宋祥,陈介南,张林,詹鹏[3](2019)在《木质素化学改性制备缓释肥料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族资源,也是造纸制浆、木质纤维乙醇等农林精炼过程中的剩余物;其资源潜力巨大,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木质素资源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综述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改性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木质素包膜法、氧化氨化法、接枝共聚法、交联聚合法制备缓释肥料及应用评价,以期为木质素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王倩倩[4](2019)在《工业碱木素氧化氨解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碱木素是碱法制浆企业产生的最主要的副产品,传统的碱回收处理方式以燃烧为主违背了生物质精炼的理念,是对宝贵资源的浪费。现针对其未被合理利用,以及近年来我国农业肥料利用率低、后续污染大的现状,本实验将工业碱木素加以纯化、分级、氧化氨解改性,为工业碱木素制备肥料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酸析法,对工厂回收的工业碱木素进行纯化,得到木素纯度较高的纯化碱木素。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纯化碱木素的得率为53.78%。采用NREL法对纯化前后的碱木素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碱木素中的木素含量大幅升高,达到72.87%,可用作下一步的氧化氨解改性。第二部分是采用乙醇溶解分级法,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木素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原理,把纯化碱木素分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三个级分。分级结果:级分1的得率34.14%,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为2194;级分2的得率16.78%,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94;级分3的得率47.92%,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37。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纯化碱木素和各级分的总羟基含量,结果表明纯化碱木素中的总羟基含量为1.84%,级分1中的总羟基含量为2.55%,级分2中的总羟基含量为2.01%,级分3中的总羟基含量为0.90%。级分1的得率高、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小、总羟基含量大,因此级分1最优。工业碱木素、纯化碱木素和三个级分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工业碱木素和纯化碱木素的重要特征官能团的红外光谱曲线基本重合,说明本文采用的提纯方法是有效的,没有对碱木素的结构造成破坏。红外谱图上的特征吸收峰和核磁共振氢谱上的化学位移都说明随木素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羟基含量降低,此趋势与卡尔费休法测总羟基含量得到的趋势是一致的。第三部分是在常温常压和高温高压两个条件下,以H202为氧化剂,氨水为氨化剂,对纯化碱木素进行氧化氨解改性,探究其最优工艺条件;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分别对三个级分进行氧化氨解改性,对比碱木素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凯式定氮、红外光谱、电导滴定、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氧化氨解产物结构变化、氮含量以及反应过程中羧基含量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碱木素氧化氨解改性处理,目的是提高氮元素含量,降低碳氮比(C/N)。常温常压下,纯化碱木素氧化氨解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纯化碱木素用量10%,氨水用量30%,H202用量20%,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5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级分1,氧化氨解后总氮含量最高(可达13.06%),碳氮比(<20)较低,达到微生物降解的需求。高温高压下,纯化碱木素氧化氨解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纯化碱木素用量10%,氨水用量20%,H202用量20%,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5 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级分1,氧化氨解后总氮含量最高(可达15.77%),碳氮比(<20)较低,达到微生物降解的需求。另外,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改性产物的氮含量较高,碱木素的氧化氨解改性更完全,但是不如常温常压条件温和、安全。碱木素氧化氨解改性产物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红外光谱中,羟基吸收峰部分偏移;出现了酰胺的N-H弯曲振动吸收峰和-NH2的N-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以及伯、仲、叔胺的C-N伸缩振动吸收峰;芳香环的峰强发生变化,芳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碱木素结构中的羟基有可能被氧化生成羧基,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反应条件下,反应过程中羧基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反应过程中羧基的含量较多。

陈介南,闫豪,张林,詹鹏,李超[5](2017)在《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有机物,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木质素主要来自木质纤维乙醇和造纸等生物质精炼行业废弃物,其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污染环境。介绍了木质素特性与缓释机理,重点阐述了包膜法、吸附及螯合法、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工艺及其应用评价,为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李媛[6](2017)在《氧化氨解木质素和羧基化木质素的制备及对Pb2+吸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碱木质素为原料研究制备了一系列木质素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为木质素类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通过对碱木质素进行氧化、羧甲基化和氧化氨解改性,增加羧基或胺基等功能团,制备了氧化交联木质素(C-OAL)、羧甲基化-交联木质素(C-CML)和氧化氨解木质素(AOL)吸附剂,并对三种木质素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机理进行研究。1.采用过氧化氢对碱木质素进行氧化处理,增加羧基含量,并通过甲醛对氧化产物进行交联,合成C-OAL吸附剂。通过对投料比及反应温度进行工艺优化,C-OAL吸附剂对Pb2+吸附量最大可达到165.71 mg/g,产品的羧基含量为0.65 mmol/g,重均分子量为7900 Da。另一方面,以碱木质素为原料,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并首次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快速高效的合成木质素羧甲基化中间产物,随后通过甲醛对木质素羧甲基化中间产物进行交联,合成C-CML木质素吸附剂。通过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工艺优化,C-CML木质素吸附剂对Pb2+吸附量最大可达到171.85 mg/g,产品的羧基含量为1.12mmol/g,重均分子量为9000 Da。研究表明,在吸附过程中,pH值、吸附时间和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影响显着,而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两种羧基化改性样品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够与Pb2+络合,存在离子交换、螯合等化学作用。当pH≥5.5时,C-OAL和C-CML均能达到较好的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80.02 mg/g、300.11mg/g。两者对Pb2+的吸附过程吻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表明了样品对Pb2+的吸附过程不仅受扩散控制,更是受络合作用的化学作用力控制。最后,样品经过3次再生后,C-CML的吸附能力几乎不变,因此改性木质素吸附剂可以循环利用。2.采用过氧化氢和氨水对碱木质素进行氧化氨解反应,对产品的合成工艺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氨解反应会破坏部分苯环结构,并与氨反应,接入胺基和酰胺基,在一定的范围内,AOL的含氮量随着过氧化氢用量、氨水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氧化氨解反应也会降解木质素和增大其比表面积;AOL对Pb2+的饱和吸附量为130.01 mg/g,样品对Pb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孙世荣,郭祎,岳金权[7](2015)在《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常压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研究》文中提出使用过氧化氢在常压条件下对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进行氧化氨解改性以提高其有机氮含量,通过改变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氨水用量等,研究反应条件对该废液有机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后的废液有机氮含量为原废液的1.78倍;改性最优条件为过氧化氢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0min、氨水用量6%,并通过测定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改性效果。

甘林火[8](2013)在《木质素羧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石墨/水分散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地球自然资源的不断匮乏和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高效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第二丰富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生物质资源。在我国,工业木质素主要来自于碱法制浆造纸废液,具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和水溶性差等特点。以工业木质素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生产“环境友好”的绿色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开发绿色化学工艺,不仅可以减少造纸废液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可以提高工业木质素的经济附加值,充分利用木质素这类重要生物质资源,具有环境和资源双重意义。本文以酸析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合成木质素羧酸钠盐,分别研究了溶媒法和水媒法两种不同的工艺。结果表明,在溶媒法制备工艺中,采用水与乙醇体积比为20︰80的溶剂体系,反应温度为70℃,二次加碱方式的反应条件下可得到最优化合成工艺,合成出的木质素羧酸钠的羧甲基化产率及其羧基含量分别为94.8%和2.76mmol/g;在水媒法制备工艺中,采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20.0%,一氯乙酸质量浓度为37.5%,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70℃和90min的反应条件下可得到最优化合成工艺,合成出的木质素羧酸钠的羧甲基化产率及其羧基含量分别为93.0%和2.82mmol/g。分别采用自动电位滴定仪、FTIR、1H,13C–NMR和1H-13C HSQC–NMR等测试技术对溶媒法和水媒法制备的木质素羧酸钠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溶媒法工艺制备的产物在1604cm-1和1422cm-1处出现羧基的两个特征吸收峰;13C–NMR图谱在179170ppm区域内出现了较强信号的羧酸基团碳化学位移峰,同时在7366ppm区域内出现了多个较强信号的羧甲基基团中亚甲基的碳化学位移峰,且α位醚化愈创木基单元的碳信号较酸析麦草碱木质素有较大幅度的增强,麦草碱木质素分子中羧基增量远大于其酚羟基减少量,证明有机相中羧甲基取代反应在麦草碱木质素的酚羟基和α位醇羟基上同时进行。水媒法工艺制备的产物在1601cm-1和1421cm-1处出现羧基的两个特征吸收峰,且酸析产品在1725cm-1处出现羧酸基团特征吸收峰;1H–NMR图谱在12.47ppm处出现羧酸基团的氢化学位移峰,同时分别在4.57ppm和4.35ppm处出现两个新的氢化学位移峰;13C–NMR图谱在170.62ppm处出现较强信号的羧酸基团碳化学位移峰,同时分别在69.28和65.74ppm处出现两个新的碳化学位移峰;1H-13C HSQC–NMR图谱分别在4.57/65.07ppm和4.35/68.6ppm处出现两个新的H/C化学位移信号;13C–NMR图谱半定量分析表明α位醚化愈创木基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增幅明显,而紫丁香基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在改性前后基本没有变化,证明在水相体系中麦草碱木质素分子中愈创木基结构单元的酚羟基和支链α位醇羟基均被羧甲基所取代,揭示了水媒法制备木质素羧酸盐的羧甲基化反应机理。分别采用粘度计、Zeta电位仪、稳态荧光仪、动态光散射仪等表征技术研究了浓度、溶液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粘度行为和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木质素羧酸钠溶液比浓粘度随着其浓度的下降而急剧增大,证明木质素羧酸钠在稀水溶液中具有显着的聚电解质特征;溶液比浓粘度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而迅速下降,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羧基含量为2.82mmol/g、2.61mmol/g和1.99mmol/g的木质素羧酸钠在水中临界聚集浓度分别为0.022g/L、0.025g/L和0.026g/L,当浓度高于临界聚集浓度时,溶液中存在不同粒径大小及分布的聚集体。随着木质素羧酸钠浓度的增大,其溶液荧光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散射光强度增大,表明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同时发生了分子聚集和π-π聚集,聚集体粒径增大。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溶液散射光强度逐渐减弱,荧光激发光谱仅在强碱性条件下出现微小红移,表明木质素羧酸钠发生分子解聚,且仅在强碱性条件下芳香基团间的π-π相互作用有所加强。溶液离子强度对溶液荧光激发光谱没有明显影响,但散射光强度和颗粒粒径均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表明木质素羧酸钠在低离子强度下仅发生分子内收缩,然后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发生分子聚集。羧基含量和尿素对溶液荧光激发光谱没有明显影响。研究了羧基含量、溶液pH、离子强度及尿素对木质素羧酸钠在天然鳞片石墨/水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羧酸钠在天然鳞片石墨上的饱和吸附量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中性条件下,溶液离子强度对吸附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在酸性条件下吸附量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吸附量先减小后增大;尿素的加入使得木质素羧酸钠的饱和吸附量减少,且对吸附的影响程度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碱性条件下则可以忽略。研究了羧基含量、溶液pH、离子强度及尿素对木质素羧酸钠在高纯石墨/水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羧酸钠在高纯石墨表面上的饱和吸附量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中性条件下,吸附量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NaCl的摩尔浓度≥0.5mol/L时,吸附量不再增加;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尿素的加入使得木质素羧酸钠的饱和吸附量减少。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木质素羧酸钠在金片/水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木质素羧酸钠在金片上的吸附量减少,吸附膜粘弹性增强;吸附量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NaCl摩尔浓度为1.0mol/L时吸附膜由粘弹性转变为刚性,且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出现转折。采用分散稳定性分析仪分别研究了木质素羧酸钠的羧基含量、分散剂掺量和悬浮液pH对天然鳞片石墨/水和高纯石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与木质素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丙烯酸钠三种常用分散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羧基含量为2.82mmol/g的木质素羧酸钠对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和高纯石墨水悬浮液都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能;在悬浮液pH=6.7和木质素羧酸钠掺量为1.0%的条件下,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最好;在悬浮液pH=7.3和木质素羧酸钠掺量为0.5%的条件下,高纯石墨水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最好;木质素羧酸钠的加入明显减少了石墨间的团聚,颗粒粒径减小;木质素羧酸钠的分散稳定效率高于上述三种常用分散剂。采用Zeta电位仪研究了木质素羧酸钠的羧基含量及掺量、悬浮液pH对高纯石墨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纯石墨颗粒表面Zeta电位随着木质素羧酸钠的羧基含量及掺量的增大而下降。当悬浮液的pH值在酸性范围内,高纯石墨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随着悬浮液pH值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当悬浮液的pH值在碱性范围内,高纯石墨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随着悬浮液pH值的增大而降低。

毛阿曼[9](2012)在《纤维素燃料乙醇酶解残渣的化学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源需求和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日益加剧,纤维素燃料乙醇正以其清洁、环保和可再生的特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生物乙醇酶解后的残渣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多作为燃料直接燃烧,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本文以纤维素燃料乙醇酶解残渣为原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磺化、醚化、氧化氨解等化学改性方法,以期提高酶解残渣中木质素的性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纤维素燃料乙醇酶解残渣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磺化改性部分,通过改变亚硫酸化度、用碱量、时间等因素,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性能较好的木质素磺酸盐。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木质素磺酸盐与环氧氯丙烷接枝共聚,通过改变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优化工艺条件。氧化氨解改性部分,通过改变过氧化氢用量、氨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优化工艺条件,得到含氮量较高的木质素聚合物。得到的相关结论如下:1.酶解残渣磺化改性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总用碱量(按Na2O计)14%,磺化温度165℃,反应时间2h,亚硫酸化度70%。磺化后所得木质素磺酸盐的磺酸基含量为2.79mmol/g,溶液表面张力为43.9mN/m。2.木质素磺酸盐环氧氯丙烷化改性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环氧氯丙烷的用量200%,氢氧化钠的用量2%,反应温度70℃,时间3h。所得产物的环氧值为0.220当量/100g,表面张力为40.8mN/m。3.木质素磺酸盐经环氧氯丙烷化改性后的产物经红外表征,发现在1248cm-1处有芳基醚键的伸缩振动峰,在910cm-1处出现环氧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木质素磺酸盐与环氧氯丙烷确实发生了环氧化反应。4.酶解残渣氧化氨解改性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过氧化氢用量6%,氨水用量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所得产物的氮含量为10.19%。

周涛,杨益琴,金永灿[10](2012)在《过氧化氢氧化玉米秸秆酶解残渣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制备生物乙醇的酶水解残渣进行氧化改性,氧化产物分别与Fe2+、Cu2+、Zn2+、Mn2+四种离子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微肥。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对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的氧化工艺条件:过氧化氢用量20%,温度70℃,pH值为11,时间60 min,此时残渣溶出率为32.5%,氧化产物对Fe2+、Cu2+、Zn2+、Mn2+四种金属离子的总螯合率分别为5.0%,4.5%,3.9%,4.0%。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氧化条件对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总螯合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pH值,过氧化氢用量,温度。

二、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氧化氨解改性木质素及其对Cu2+、Pb2+的吸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1.2 氧化氨解改性木质素(OAL)的制备过程
    1.3 OAL的表征
    1.4 吸附量测试
2 OAL结构表征
3 OAL合成条件的选择
    3.1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3.2 氨水用量的影响
    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 OAL对Pb2+和Cu2+的吸附性能
    4.1不同pH值对吸附的影响
    4.2 不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4.3 OAL对Cu2+、Pb2+的吸附动力学
    4.4 OAL的吸附等温曲线
    4.5 OAL对Cu2+、Pb2+的吸附机理
5结论

(2)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缓、控释氮肥概述
        1.2.1 缓、控释氮肥的定义与标准
        1.2.2 缓、控释氮肥的分类与控释机理
        1.2.3 缓、控释氮肥的评价方法
        1.2.4 缓、控释氮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木质素的性质及其在缓、控释肥料研究中的应用
        1.3.1 木质素的来源与分类
        1.3.2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1.3.3 木质素的化学改性
        1.3.4 木质素在缓、控释肥料研究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工业碱木质素的酚化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工业碱木质素的酚化改性
        2.2.3 酚化改性前后木质素的结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定量~31P核磁谱图表征
        2.3.2 2D-HSQC核磁谱图表征
        2.3.3 定量~13C核磁谱图表征
        2.3.4 活性位点含量的定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化学合成与缓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化学合成
        3.2.3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红外谱图分析
        3.2.4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核磁谱图分析
        3.2.5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热重分析
        3.2.6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元素分析
        3.2.7 土柱淋溶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光谱表征
        3.3.2 核磁谱图表征
        3.3.3 热重分析
        3.3.4 元素分析
        3.3.5 木质素基缓释氮肥在土壤中的氮释放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炭基缓释氮肥的制备与缓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碳材料的制备
        4.2.3 碳材料与尿素的复合
        4.2.4 炭基缓释氮肥的制备
        4.2.5 碳材料的表征
        4.2.6 土柱淋溶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炭化条件对多孔碳材料基本物理性状的影响
        4.3.2 炭化条件对多孔碳材料得率的影响
        4.3.3 炭基肥在土壤中的氮释放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木质素化学改性制备缓释肥料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质素理化性质及化学改性
2 木质素改性制备缓释肥料
    2.1 木质素改性制备包膜肥料
    2.2 化学合成木质素缓释肥料
3 木质素改性制备缓释肥料的应用评价
    3.1 木质素改性制备缓释肥料的应用
    3.2 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多功能性
4 结束语

(4)工业碱木素氧化氨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木素基本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
        1.1.1 木素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1.1.2 木素的应用
        1.1.3 木素的分类
    1.2 工业碱木素的概述
        1.2.1 工业碱木素的来源
        1.2.2 工业碱木素的提取与纯化
    1.3 木素的分级
        1.3.1 木素分级的意义
        1.3.2 木素分级的方法
        1.3.3 木素的分级表征方法
    1.4 几种现有的木素改性方法
        1.4.1 磺化改性
        1.4.2 接枝改性
        1.4.3 稀硝酸氧化改性
        1.4.4 氧化氨解改性
    1.5 肥料农业概述
        1.5.1 我国肥料农业的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5.2 传统肥料
        1.5.3 木素类肥料的可行性
    1.6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流程
    2.3 实验方法
        2.3.1 工业碱木素的组分分析
        2.3.2 工业碱木素的纯化
        2.3.3 纯化碱木素的组分分析
        2.3.4 纯化碱木素的分级
        2.3.5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的氧化氨解
3 结果与讨论
    3.1 工业碱木素的组分分析
        3.1.1 NREL法测碱木素的标准曲线
        3.1.2 工业碱木素的组分分析
    3.2 纯化碱木素的组分分析
        3.2.1 纯化碱木素的得率
        3.2.2 纯化碱木素的组分分析结果
        3.2.3 工业碱木素中灰分的主要成分
    3.3 纯化碱木素分级
        3.3.1 纯化碱木素分级的得率和纯度结果
        3.3.2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的分子量测定结果
        3.3.3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的羟基含量分析
        3.3.4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的红外光谱分析
        3.3.5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的~1H-NMR谱图
    3.4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氧化氨解
        3.4.1 产物氮含量的分析
        3.4.2 反应过程中羧基含量的分析
        3.4.3 产物结构的红外定性分析
        3.4.4 原料及产物的元素分析
    3.5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氧化氨解
        3.5.1 产物氮含量分析
        3.5.2 反应过程中羧基含量的分析
        3.5.3 产物结构的红外定性分析
        3.5.4 纯化碱木素及各级分氧化氨解产物元素分析结果
4 结论
    4.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质素特性及缓释机理
2 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2.1 包膜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2.2 吸附及螯合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2.3 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3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应用评价
4 结论

(6)氧化氨解木质素和羧基化木质素的制备及对Pb2+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重金属废水处理
        1.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1.2 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方法
        1.1.3 重金属废水处理常用吸附剂
    1.2 碱木质素的概述
        1.2.1 碱木质素的来源和结构
        1.2.2 碱木质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1.2.3 碱木质素的应用
    1.3 木质素类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技术和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和药品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样品的吸附性能测试
        2.2.1 C-OAL对Pb~(2+)的吸附量测定
        2.2.2 C-CML对Pb~(2+)的吸附量测定
        2.2.3 AOL对Pb~(2+)的吸附量测定
        2.2.4 样品脱附实验步骤
    2.3 木质素结构特征测试方法
        2.3.1 红外光谱测试
        2.3.2 酚羟基和羧基含量测定
        2.3.3 元素分析
        2.3.4 非水相凝胶渗透色谱测试
        2.3.5 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方法
        2.3.7 样品在水溶液中含量测定
第三章 羧基化木质素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3.1 引言
    3.2 羧基化木质素吸附剂的合成和表征
        3.2.1 羧基化木质素的合成及提纯
        3.2.2 羧基化木质素结构分析
        3.2.3 羧基化木质素对Pb~(2+)的吸附作用
    3.3 羧基化木质素合成条件的选择
        3.3.1 C—OAL合成条件的选择
        3.3.2 微波辅助C-CML合成条件的选择
    3.4 羧基化木质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3.4.1 pH值对羧基化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
        3.4.2 吸附温度对羧基化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
        3.4.3 吸附剂用量对羧基化木质素吸附性能影响
        3.4.4 Pb~(2+)浓度对羧基化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
        3.4.5 吸附时间对羧基化木质素吸附性能的影响
        3.4.6 羧基化木质素的再生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OL吸附剂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4.1 引言
    4.2 AOL吸附剂的合成和表征
        4.2.1 氧化氨解反应原理
        4.2.2 AOL的合成及提纯
        4.2.3 AOL结构表征
    4.3 AOL合成条件的选择
        4.3.1 过氧化氢用量对AOL吸附性能影响
        4.3.2 氨水用量对AOL吸附性能影响
        4.3.3 反应时间对AOL吸附性能影响
        4.3.4 反应温度对AOL吸附性能影响
    4.4 AOL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4.4.1 AOL对Pb~(2+)的化学吸附
        4.4.2 pH值对AOL吸附性能的影响
        4.4.3 吸附温度对AOL吸附性能的影响
        4.4.4 吸附时间对AOL吸附性能的影响
        4.4.5 Pb~(2+)浓度对AOL吸附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常压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
    1.1原料
    1.2主要设备
    1.3实验方法
        1.3.1亚铵法废液制备
        1.3.2废液的氧化氨解反应
        1.3.3总氮含量的测定
        1.3.4铵态氮含量的测定
        1.3.5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1.3.6FT-IR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2.2反应温度的影响
    2.3反应时间的影响
    2.4氨水用量的影响
    2.5改性效果评价
3结论

(8)木质素羧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石墨/水分散体系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麦草碱木质素概述
        1.1.1 麦草碱木质素的分子结构
        1.1.2 麦草碱木质素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进展
    1.2 木质素羧甲基化改性研究进展
        1.2.1 羧甲基化反应机理
        1.2.2 木质素羧甲基化改性工艺现状
        1.2.3 木质素羧酸盐的应用研究
    1.3 木质素两亲聚合物聚集和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
        1.3.1 碱木质素聚集和吸附行为的研究
        1.3.2 木质素磺酸盐聚集和吸附行为的研究
    1.4 石墨/水分散体系的研究进展
        1.4.1 石墨概述
        1.4.2 石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1.4.3 表面活性剂改善石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1.4.4 表面活性剂在石墨/水分散体系中吸附与分散稳定作用机理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反应装置
    2.2 木质素羧酸钠的表征与测试方法
        2.2.1 麦草碱木质素羧甲基化反应转化率测定
        2.2.2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含量测定
        2.2.3 羧基和酚羟基含量测定
        2.2.4 红外光谱(FTIR)测试
        2.2.5 核磁共振(~1H,~(13)C–NMR and~1H-~(13)C HSQC–NMR)测试
        2.2.6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2.3 木质素羧酸钠溶液行为表征
        2.3.1 木质素羧酸钠水溶液比浓粘度测定
        2.3.2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 Zeta 电位测定
        2.3.3 木质素羧酸钠水溶液荧光光谱测定
        2.3.4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粒径分布测定
        2.3.5 木质素羧酸钠水溶液散射光强度测定
        2.3.6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中聚集体形貌观测
    2.4 石墨物性参数测试
        2.4.1 比表面积测试
        2.4.2 元素分析
        2.4.3 X–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2.4.4 X 射线衍射(XRD)测试
        2.4.5 石墨颗粒表面 Zeta 电位测定
        2.4.6 石墨颗粒粒径分布测定
    2.5 木质素羧酸钠在固/液界面吸附性能表征
        2.5.1 木质素羧酸钠在石墨/水界面吸附量测定
        2.5.2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测试
    2.6 石墨水悬浮液分散稳定性能表征
        2.6.1 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测试
        2.6.2 石墨在水中分散形貌观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木质素羧酸盐的制备与表征
    3.0 引言
    3.1 麦草碱木质素的纯化
    3.2 溶媒法制备工艺研究
        3.2.1 水/乙醇溶剂体积比的影响
        3.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3 加碱方式的影响
        3.2.4 溶媒法制备木质素羧酸钠的表征
    3.3 水媒法制备工艺研究
        3.3.1 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的影响
        3.3.2 一氯乙酸质量浓度的影响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5 水媒法制备木质素羧酸钠的表征
        3.3.6 水媒法制备木质素羧酸钠的反应机理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木质素羧酸盐的溶液行为
    4.0 引言
    4.1 木质素羧酸钠在稀水溶液中的粘度行为
        4.1.1 木质素羧酸钠在稀水溶液中的聚电解质特性
        4.1.2 溶液 pH 对木质素羧酸钠稀水溶液比浓粘度的影响
        4.1.3 溶液离子强度对木质素羧酸钠稀水溶液比浓粘度的影响
    4.2 木质素羧酸钠 Zeta 电位测定
    4.3 木质素羧酸钠临界聚集浓度测定
    4.4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的π-π聚集行为
        4.4.1 浓度对π-π聚集的影响
        4.4.2 溶液 pH 对π-π聚集的影响
        4.4.3 溶液离子强度对π-π聚集的影响
        4.4.4 羧基含量对π-π聚集的影响
        4.4.5 尿素对π-π聚集的影响
    4.5 木质素羧酸钠水溶液散射光强度测定
        4.5.1 浓度对散射光强度的影响
        4.5.2 溶液 pH 对散射光强度的影响
        4.5.3 溶液离子强度对散射光强度的影响
    4.6 木质素羧酸钠聚集体粒径大小测定
        4.6.1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聚集体的微观形貌
        4.6.2 羧基含量对木质素羧酸钠聚集体粒径大小的影响
        4.6.3 溶液 pH 对木质素羧酸钠聚集体粒径大小的影响
        4.6.4 溶液离子强度对木质素羧酸钠聚集体粒径大小的影响
    4.7 木质素羧酸钠在水溶液中聚集模型
    4.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木质素羧酸盐在疏水性固/液界面的吸附
    5.0 引言
    5.1 天然鳞片石墨和高纯石墨的物性表征
        5.1.1 粒径分布及比表面积测定
        5.1.2 碳含量、表面微量元素及结晶度测定
        5.1.3 表面 Zeta 电位测定
    5.2 木质素羧酸钠在天然鳞片石墨/水界面的吸附
        5.2.1 吸附动力学曲线
        5.2.2 吸附等温线
        5.2.3 木质素羧酸钠在天然鳞片石墨/水界面的吸附机理
    5.3 木质素羧酸钠在高纯石墨/水界面的吸附
        5.3.1 吸附动力学曲线
        5.3.2 吸附等温线
        5.3.3 木质素羧酸钠在高纯石墨/水界面的吸附机理
    5.4 木质素羧酸钠在金片/水界面的吸附
        5.4.1 溶液 pH 对吸附的影响
        5.4.2 溶液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5.5 木质素羧酸钠溶液行为对其吸附构型的影响
    5.6 木质素羧酸钠在疏水性固/液界面的吸附特性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木质素羧酸盐对石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能的影响
    6.0 引言
    6.1 天然鳞片石墨/水分散体系
        6.1.1 羧基含量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1.2 木质素羧酸钠掺量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1.3 悬浮液 pH 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1.4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2 高纯石墨/水分散体系
        6.2.1 羧基含量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2.2 木质素羧酸钠掺量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2.3 悬浮液 pH 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2.4 分散剂种类对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6.3 分散稳定作用机理探讨
        6.3.1 石墨在水中分散过程示意图
        6.3.2 石墨在水中分散的微观形貌
        6.3.3 石墨在水中分散稳定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纤维素燃料乙醇酶解残渣的化学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
        1.2.1 发酵制取生物乙醇概况
        1.2.2 纤维素乙醇酶解残渣的研究概述及组成
        1.2.3 纤维素乙醇酶解木质素的应用
    1.3 木质素结构及其应用
        1.3.1 木质素的存在及其结构
        1.3.1.1 木质素的存在
        1.3.1.2 木质素的结构
        1.3.2 木质素结构研究方法
        1.3.2.1 木质素分离
        1.3.2.2 木质素结构研究方法
        1.3.3 木质素基本性质及改性
        1.3.3.1 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1.3.3.2 木质素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改性
        1.3.4 木质素应用
        1.3.4.1 磺化改性用作表面活性剂
        1.3.4.2 环氧化改性用作表面活性剂
        1.3.4.3 改性用作缓释氮肥
        1.3.4.4 其他方面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主要实验药品与仪器
    2.3 原料分析方法
    2.4 酶解残渣的磺化
        2.4.1 酶解残渣磺化实验方法
        2.4.2 残余亚硫酸钠的测定
        2.4.3 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2.4.4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2.5 磺化木质素与环氧氯丙烷反应
        2.5.1 磺化木质素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的实验方法
        2.5.2 环氧值的测定
        2.5.3 红外光谱分析
    2.6 酶解残渣的氧化氨解反应
        2.6.1 酶解残渣的氧化氨解实验方法
        2.6.2 酶解残渣氧化降解率的测定
        2.6.3 酶解残渣中木质素降解率的分析
        2.6.4 氮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原料分析结果
    3.2 酶解残渣的磺化反应
        3.2.1 酶解残渣磺化的单因素工艺条件实验分析
        3.2.1.1 总用碱量的影响
        3.2.1.2 亚硫酸化度的影响
        3.2.1.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3 磺化木质素的醚化分析
        3.3.1 醚化反应的单因素工艺条件分析
        3.3.1.1 环氧氯丙烷用量对环氧值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3.1.2 氢氧化钠含量对环氧值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3.1.3 反应温度对环氧值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3.1.4 反应时间对环氧值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3.2 醚化化产物的红外分析
    3.4 酶解残渣的氧化氨解反应
        3.4.1 氨水用量的影响
        3.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3 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3.4.4 反应温度的影响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过氧化氢氧化玉米秸秆酶解残渣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酶解残渣过氧化氢的氧化反应
    1.3 酶解残渣氧化溶出率的测定
    1.4 酶解残渣氧化物螯合金属离子
    1.5 金属离子螯合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化学组成
    2.2 过氧化氢用量对残渣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3 氧化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4 氧化反应pH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5 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6 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 结论

四、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氧化氨解改性木质素及其对Cu2+、Pb2+的吸附性能[J]. 李媛,薛雨源,侯海俊. 广东化工, 2021(20)
  • [2]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D]. 焦高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09)
  • [3]木质素化学改性制备缓释肥料的研究综述[J]. 宋祥,陈介南,张林,詹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2)
  • [4]工业碱木素氧化氨解的研究[D]. 王倩倩.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5]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J]. 陈介南,闫豪,张林,詹鹏,李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 [6]氧化氨解木质素和羧基化木质素的制备及对Pb2+吸附性能研究[D]. 李媛.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7]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常压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研究[J]. 孙世荣,郭祎,岳金权. 纸和造纸, 2015(10)
  • [8]木质素羧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石墨/水分散体系中的作用机制[D]. 甘林火.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9]纤维素燃料乙醇酶解残渣的化学改性研究[D]. 毛阿曼.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10]过氧化氢氧化玉米秸秆酶解残渣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J]. 周涛,杨益琴,金永灿.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2(01)

标签:;  ;  ;  ;  

双氧水氨解麦草碱木质素Ⅱ.氧化氨解对木质素主要官能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